- 相關推薦
2016年弘揚朱子文化書信600字
朱熹受教于父,聰明過人。yuwenmi小編整理了弘揚朱子文化書信600字范文,歡迎欣賞與借鑒。
2016年弘揚朱子文化書信600字一:
“加強頂層設計和科學規劃分工。”正在福州舉行的福建省兩會上,福建省民進專職副主委、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鄭家建認為,福建各地應將有特色的朱子文化納入到自身城鄉文化建設中,推動加強朱子文化遺存的保護利用和宣傳工作,使朱子文化優秀內容全面得以傳播。
“東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國古文化,泰山與武夷。”近年來,福建官方正致力于弘揚以朱子文化為核心的閩派文化。
民進福建省委在調研中的發現,伴隨著朱子文化復興,福建各地呈現出各自為政,爭相哄搶“朱子文化”的局面。
記者梳理發現,福建多地已規劃投入重金打造朱子文化相關產業。其中,作為朱子出生地的三明市尤溪縣,投資3億元人民幣致力于建設占地4.4萬平方米的朱子文化園;南平市建陽區是朱子墓地所在地,投資10億元建設占地8000畝的朱子文化旅游度假區等;朱熹學習生活50多年的武夷山五夫鎮,則規劃建設成為弘揚、交流、體驗朱子文化的第一重鎮。
民進福建省委在調研后提出建議,要改變長期以來將朱子文化看作只是一個地域文化的思維。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委員、民進福建省委副主委何強說,沒有統一規劃和統籌,難做出特色,文化保護難以落到實處。
原福建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福建省政協委員馬照南建議,根據朱熹在福建的理學足跡,政和、尤溪、建甌、武夷山、建陽、延平、福州、廈門同安、泉州、漳州、寧德等,策劃開發覆蓋福建全省“朱子理學尋蹤游”活動等。
鄭家建則進一步指出,不僅要加強省內城市合作,也要聯合省外有關地市,共同打造朱子文化項目。他說,朱子在江西、湖南、浙江等地都留有足跡,如其祖籍地婺源、開風氣之先的朱張“會講”之地岳麓書院、完成其理學思想轉變的白鹿洞書院等,都是朱子文化遺存不可或缺的'部分。
2015年開通的合福高鐵,途經福建武夷山、建陽、安徽黃山、江西婺源多個朱子文化要地,正串聯起一條“朱子之路”。鄭家建舉例說,目前,武夷山到婺源的時間不到半個小時,這意味著兩地聯合起來推動朱子文化的時機已經到來。
正是看好“朱子之路”,福建省旅游局已先行探路。2015年,該局邀請了200名歐美知名旅行商蒞臨武夷山開展“朱子之路再出發”武夷新發現活動,探訪絲路茶路傳奇,打造朱子文化旅游黃金線路。
朱熹在武夷山學習生活長達50多年。該市市長徐春暉稱,武夷山將探索會同“朱子之路”沿線城市聯手打造朱子文化旅游精品線路。
朱子文化在臺灣地區影響力也十分巨大。鄭家建還建議,由海峽兩岸聯手,調動海內外資源,建設一個國家級朱子文化博物館,不斷激發保護發展朱子文化遺存的動力。
2016年弘揚朱子文化書信600字二:
為弘揚傳統文化,宣傳國學思想,武夷書院講壇2日在福建武夷山正式啟動。歷史記載,武夷書院位于隱屏峰下平林渡九曲溪畔,是朱熹于宋淳熙十年(1183年)所建,為其著書立說、倡道講學之所。
根據規劃,武夷書院講壇每年舉行六講,邀請海內外朱子文化專家學者做主題演講。同時,武夷山正著手加快修復一批書院,將其打造為普及朱子文化、傳播儒學思想的重要平臺。
朱文公第二十九世裔孫、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朱杰人表示,在中國大力倡導“一帶一路”戰略的背景下,具有現實意義的朱子文化正迎來多重機遇,將會促進中華文化海內外的傳播和交流。
武夷山市官方還披露,將實施朱子文化建設“五項工程”,建立朱子遺跡遺存數據庫,對五夫鎮、風景名勝區等重點區域朱子文化遺產實施有針對性的.保護修復;適時提升一批文化保護單位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規格。
作為東亞文明的象征,朱子學傳入日本、朝鮮、歐洲等地區后,至今影響深遠。在對外交流方面,武夷山將推動朱子文化對外交流,配合舉辦“朱子之路”研習營、海峽論壇配套活動等對臺對外朱子文化交流活動。
2016年弘揚朱子文化書信600字三:
為弘揚傳統文化,宣傳國學思想,武夷書院講壇2日在福建武夷山正式啟動。歷史記載,武夷書院位于隱屏峰下平林渡九曲溪畔,是朱熹于宋淳熙十年(1183年)所建,為其著書立說、倡道講學之所。
根據規劃,武夷書院講壇每年舉行六講,邀請海內外朱子文化專家學者做主題演講。同時,武夷山正著手加快修復一批書院,將其打造為普及朱子文化、傳播儒學思想的重要平臺。
朱文公第二十九世裔孫、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朱杰人表示,在中國大力倡導“一帶一路”戰略的背景下,具有現實意義的'朱子文化正迎來多重機遇,將會促進中華文化海內外的傳播和交流。
武夷山市官方還披露,將實施朱子文化建設“五項工程”,建立朱子遺跡遺存數據庫,對五夫鎮、風景名勝區等重點區域朱子文化遺產實施有針對性的保護修復;適時提升一批文化保護單位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規格。
作為東亞文明的象征,朱子學傳入日本、朝鮮、歐洲等地區后,至今影響深遠。在對外交流方面,武夷山將推動朱子文化對外交流,配合舉辦“朱子之路”研習營、海峽論壇配套活動等對臺對外朱子文化交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