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元宵節的習俗作文說明文

時間:2022-02-02 16:15:48 說明文 我要投稿

元宵節的習俗作文說明文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是人們慶祝一年中第一次的月圓之夜。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范文,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元宵節的習俗作文說明文

  【元宵節的習俗作文】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就有了。據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元宵在早期節慶形成過程之時,只稱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稱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響,又稱上元,唐末才偶稱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稱燈夕。到了清朝,就另稱燈節。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于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

  吃元宵

  吃元宵是一個傳統習俗,一般多在元宵節吃。“元宵”作為食品,在中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陜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04觀燈

  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當時的京城長安已是擁有百萬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會富庶。在皇帝的親自倡導下,元宵燈節辦得越來越豪華。中唐以后,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宋代,元宵燈會無論在規模和燈飾的奇幻精美都勝過唐代,而且活動更為民間化,民族特色更強。以后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發展,燈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日期縮短為五天,一直延續到今天。

  猜燈謎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文娛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每逢農歷正月十五,各家各戶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后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所以響應的人眾多,而后猜謎逐漸成為元宵節不可缺少的節目。

  耍龍燈

  舞龍是起源于中國的傳統舞蹈。舞龍和舞獅,古時是在一年中的大型節日里面節目之一。隨著華人移民到世界各地,現在的舞龍文化,已經遍及中國大陸、中國臺灣、中國香港、東南亞,以至歐美、澳洲、新西蘭各個華人集中的地區,成為中華文化的一個標志。

  舞獅子

  舞獅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舞獅來助興、舞獅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廣東的舞獅表演最為有名。獅子是由彩布條制作而成的。每頭獅子有兩個人合作表演,一人舞頭,一人舞尾。表演者在鑼鼓音樂下,裝扮成獅子的樣子,做出獅子的各種形態動作。在表演過程中,舞獅者要以各種招式來表現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陽剛之氣。

  送孩兒燈

  送孩兒燈,簡稱送燈,又稱送花燈,是古老的漢族民俗文化。即在元宵節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這一種漢族傳統習俗許多地方都有,陜西西安一帶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間送燈,頭年送大宮燈一對、有彩畫的玻璃燈一對,希望女兒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愿女兒孕期平安。

  偷菜節

  偷菜節,又稱偷菜日,是流行于中國某些地方的傳統習俗。是在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日舉行。節日這天,姑娘們便成群結隊去偷別人家的菜,嚴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姓朋友家的,因為偷菜與她們的婚姻大事有關。

  迎紫姑

  迎紫姑是漢族傳統民俗活動。紫姑是漢族民間傳說中一個善良、貧窮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窮困而死。百姓們同情她、懷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現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風俗。每到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婦女們紛紛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廁所、豬圈和廚房旁邊迎接她,像對待親姐妹一樣,拉著她的手,跟她說著貼心話,流著眼淚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動,真實的反映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走百病

  走百病是明清以來北方的漢族傳統民俗文化,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進行。這天婦女們穿著節日盛裝,成群結隊走出家門,走橋渡危,登城,摸釘求子,直到夜半,始歸。德州婦女登上南城門,走到大寺閣,俗諺:“爬爬城,不腰疼。”黃縣(今龍口市)婦女走百病必須過西關的月牙橋。莒縣農村男女老少這天都要到野外走一走,謂之“走老貌”,據說每年走一次可以青春常在,永不衰老。

  逐鼠

  逐鼠是一項元宵活動,這項活動始于魏晉時期。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說的。因為老鼠常在夜里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傳說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

  踩高蹺

  踩高蹺亦作“ 踩高蹻 ”,一種民間雜技。表演者裝扮戲劇或傳說中的人物,踩著有踏腳裝置的木棍,邊走邊表演。踩高蹺技藝性強,形式活潑多樣,深受群眾喜愛。以前,每到農歷正月,一隊隊高蹺會,在腰鼓、小鐋鑼、大小釵的打擊樂中穿街而過。一撥兒高蹺人數不定,一般十幾人。身量高的踩低蹺,身量矮的踩高蹺。表演者是傳統戲裝打扮。由開路棍打頭兒,隨之便出現肖恩、白蛇、唐僧、丑婆、姜子牙等藝術形象。由于詼諧有趣、粗獷喜人、聲情并茂、時有樂哏,一向為北京的人們所喜愛。

  中國情人節

  對于中國情人節,目前大致有三種說法:一個是元宵節(正月十五);二是農歷三月初三,相比之下,這個更為準確,另一個是七夕節(本稱乞巧節,七月初七) 正月十五元宵節,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此稱謂古來已久。元宵節,是古代婦女最感興趣的節日。在古代,平常女子特別是大家閨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閨門”,只有到了元宵節和上巳節,才可以出來,甚至和男友幽會談情。七夕更傾向于是一個女子過的節日,其內涵不但包括乞情,更包括乞巧、乞福。因此不能單純地因為是牛郎織女相會就把七夕附會成“情人節”,嚴格意義來說,元宵節的“情人節”功能勝于七夕節。

【元宵節的習俗作文說明文】相關文章:

元宵節習俗的說明文500字6篇02-07

小暑的習俗說明文作文06-30

立秋的習俗說明文作文08-13

說明文作文:大暑的習俗07-27

元宵節習俗作文07-31

元宵節的習俗作文02-27

元宵節的習俗作文11-09

立秋習俗說明文08-08

說明文:立冬的習俗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