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社會時事評論:端午節滋養著我們
導語:端午節吃粽子,這是傳承千年的文化,粽子的香氣里既是民俗風情,更是濃到化不開的家國情懷。下面是yuwenmi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作文素材,歡迎閱讀與借鑒,謝謝!
端午節滋養著我們的胃與心靈
適用話題:習俗、端午節、文化、民族精神、家國情懷、愛國精神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呷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樣的兒歌,唱出了端午節的習俗,也唱出了屬于端午的味道。
中華民族的很多傳統節日都與吃相關,譬如元宵節的元宵,譬如中秋節的月餅,又譬如端午節的粽子。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端午節吃粽子,這是傳承千年的文化,粽子的香氣里既是民俗風情,更是濃到化不開的家國情懷。
除了粽子之外,端午節還有其他一些關于吃的講究,盡管因為地域差別這些吃食略有不同,但是煮雞蛋、飲雄黃酒等風俗還是比較普遍的。尤其是關于飲雄黃酒,看過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的人,一定會對這種讓白娘子現出原形的酒印象深刻,進而也就對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印象深刻。
當下,早已經不是物質匱乏的年代,不管是粽子、雞蛋還是雄黃酒,都可以隨時買來吃喝。不過,這些東西的味道,只有在端午節里才更獨特,因為那時候我們不只是在吃一種食物,更是在吃一種文化和傳承。那一刻,端午的吃食在滋養著我們的胃,更在潛移默化地滋養著我們的心靈。
香甜的粽子在滋養著我們的'胃與心靈,端午的習俗和活動更在滋養著我們的心靈。求吉、納祥、辟邪,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普遍主題。端午節的最初只有仲夏入暑時節祛病強身的意味,后來加入的祭祀和紀念屈原的元素,實際上傳說的成分更多。熱播劇《思美人》中,有屈原過端午的場景,對此很多人口誅筆伐,說端午節就是紀念屈原的,屈原本人怎么可能過端午呢?事實上,這還真不是編劇在戲說,在先秦古書《穆天子傳》等古籍中,就有關于劃龍舟、吃粽子等端午習俗的記載,可見端午節要比屈原的出現更早。
紀念屈原說之所以廣為流傳,其實是中華兒女對愛國主義精神的認同。屈原是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卻一再遭到奸佞小人的陷害排擠,更被楚王趕出朝廷流放他鄉,當秦軍攻破楚國都城郢都,屈原悲憤交加,毅然投江殉國。正是因為屈原對國家赤誠忠貞的愛,后世才愿意相信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而且將這樣的紀念延續了2000多年。注入愛國主義精神的端午節,蘊含著中華民族正直磊落、憂國恤民、浪漫詩意的人文理念,也凝聚起了中華民族的“根”與“魂”。這樣的民族精神和情懷,是最為寶貴的一筆財富,也最能滋養人的心靈。
有人說端午節已經淪為了“粽子節”,這一點我們不能回避和否認,和其他一些傳統佳節一樣,端午節的確存在“瘦身”的現象。可是關于端午節的保護,國家一直在努力,民間也始終在發力。2006年,國務院將端午節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起端午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9年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這些努力和措施,都是在讓端午的習俗和傳統恢復,都是在讓端午的文化傳承和延續。
著名民俗專家馮驥才認為:“節日就要按節日的方式過。”現在過端午節,很多地方包粽子、賽龍舟、辦詩會,不就是在恢復傳統嗎?不就是在繼承和創新嗎?讓端午節不只有粽子飄香,更有民族精神、家國情懷和愛國精神,這樣的端午不僅滋養著我們的胃和心靈,更滋養著偉大的不斷前行的中國!
【社會時事評論:端午節滋養著我們】相關文章:
詞語滋滋09-09
那段多滋的時光作文07-13
多“滋”多彩的秋天小學作文10-26
多滋多味的童年作文06-30
找秋天滋作文100字12-03
生活的千滋百味作文08-23
多滋多味的暑假生活作文09-21
我嘗到了成功的滋作文10-19
我們的節日——端午節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