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議論文論據素材
人與自然,應該是和諧共處的關系,而不是彼此對立;應該是平等互利的關系,而不是彼此傷害。人類對自然的態度,也決定了自然對我們的態度。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敬畏自然議論文論據素材,歡迎閱讀與借鑒,謝謝!
敬畏自然議論文論據素材 1
提起自然,便想起了《詩經》。
《詩經》中直接以草木為名或涉及草木內容的篇目,至少有80%以上。中國古代真正的大雅之人往往對草木情意殷殷,陶淵明自稱五柳先生,有人愛菊,愛蓮,愛牡丹。柳宗元被貶柳州心情很不好,還在自然中找到樂趣:“柳州柳刺史,種柳柳江邊。”《西游記》作者吳承恩,這位四百八十年前的江蘇才子寫到第八十六回,寫了個野菜宴,一口氣寫了六十余種野菜,而且是真實無欺。
適用話題:自然與樂趣、自然與人生
敬畏自然議論文論據素材 2
泥土的味道是苦澀的,海水的味道是苦咸的,樹林中清新的空氣也有著一絲苦津津的味道。這苦的大自然,孕育了人們交織著各種苦痛的心靈。廣袤的土地,浩瀚的海洋,遼闊的天空,了無際涯的心靈,構成了我們這個世界。
適用話題:自然之苦與人生之味、人生的味道
敬畏自然議論文論據素材 3
據說現代科學已經發現了植物的“精神感應”:在一株綠色生命旁邊砍伐它的同類或近鄰,從精密儀器的`顯示中可以發現它的顫抖和低微聲音,像在求饒、求救。《聊齋志異》中有一故事《桔樹》,寫一個小女孩與一株冬青樹的情感呼應,小女孩對這株冬青愛得如癡若迷,此樹也年年枝繁葉茂。后來,小女孩隨父外遷,行前抱樹大哭。分別之后,此樹便一年枯似一年,近乎枯死。十幾年后,女孩子做了夫人,隨夫赴任,途徑故居時直撲冬青樹,此樹竟奇跡般地再度枝青葉茂起來。
適用話題:自然的呼喚、自然與愛
敬畏自然議論文論據素材 4
恩格斯曾說過: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小亞細亞等地的居民為了想要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是他們夢想不到,這些地方竟成了荒蕪的不毛之地。二戰失敗后,德國人寧肯在寒風中瑟瑟發抖;也沒有砍掉一棵樹。擁有很高的森林覆蓋率,卻對每一個居民家中的樹都要立法保護,甚至“全面體檢”。
適用話題:家園的毀滅與重建
敬畏自然議論文論據素材 5
中科院院士、著名理論物理學家何院士:我要嚴厲批評一個口號,即所謂“人要敬畏大自然”——一種對人和自然的關系無所作為的觀點。我認為,該防御要防御,該制止就制止。我們要盡可能減少自然災害給人類帶來的損失,但并不意味著要敬,要畏。“敬畏自然”的口號實際上是批評科學主義,認為人類不該利用科學來有所作為,反映到人和自然的關系,就是敬與畏,不要老想去改造自然。這就在實際上走向了“反科學”。
適用話題:敬畏自然與反科學
敬畏自然議論文論據素材 6
老子指出“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提出人應當順從自然。子思、孟子主張天人合一之說,認為人只要擴充“誠”的德性,就“可以贊天地之化育”,“與天地參矣”。莊子則主張“無以人滅天”,“牛馬四足,是謂天;落(絡)馬首,穿牛鼻,是謂人”,以為一切人為都是對自然的損害。
適用話題:人與自然的關系
敬畏自然議論文論據素材 7
早在兩千多年前,漢宣帝曾制定一項保護鳥的法:“其令三輔毋得以春夏摘巢探卵,彈射飛鳥。”
適用話題:保護自然
敬畏自然議論文論據素材 8
成熟的麥子低垂著頭,那是在教我們謙遜;一群螞蟻能抬走大骨頭,那是在教我們團結;溫柔的水滴穿巖石,那是在教我們堅韌;蜜蜂在花叢中忙碌,那是在教我們勤勞。
適用話題:自然中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