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年實施方案

時間:2022-12-31 01:37:44 時事論據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2016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年實施方案

  為了全面推進新疆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自治區黨委決定,今年在全疆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年活動。下面是關于民族團結進步年的實施方案,歡迎閱讀參考。

2016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年實施方案

  為全面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和《青海省創建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區實施綱要》,促進全縣各民族共同繁榮進步,全力開創門源跨越式科學發展新局面,縣委、縣政府根據《中共海北州委、海北州人民政府<關于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的意見>》(北發〔2013〕22號),決定在全縣進一步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現結合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主題,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全面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縣十五次黨代會確定的“加快實施五大戰略,建設五個特色發展區;著力推動五大工程,積極打造五個門源”的發展思路為切入點,以加快發展、改善民生為根本,以解決問題、維護穩定、共創和諧為重點,廣泛動員各族群眾,調動各方面力量,采取多種形式,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不斷鞏固和發展全縣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

  二、基本原則

  ——黨政主導,群眾主體。充分發揮各級黨委政府在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過程中的組織推動作用,統籌謀劃、分類指導、有序推進;充分尊重各族群眾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動員全民廣泛參與,共創共建,使創建工作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

  ——突出重點,解決問題。標本兼治,重在治本,依法治理,牢牢把握主動權,有效維護社會穩定;立足當前,著眼長遠,認真查找和著力解決影響科學發展和長治久安的深層次問題。

  ——重在基層,貴在創新。堅持重心在基層、關鍵在基礎,健全完善基層民族團結進步工作長效機制,增強創建工作實效性;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尊重實踐,鼓勵探索,體現地方特色和時代特征,增強創建工作創新性。

  ——典型引路,全面推進。不斷總結經驗,大力培育和宣傳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典型,增強創建工作的感召力、親和力、影響力;注重貼近各族群眾的生產生活,靈活運用多種方式方法,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引領創建工作整體推進。

  三、總體目標

  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總體目標任務是: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走在全州乃至全省前列,推動跨越發展和長治久安,與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經濟建設成效顯著。初步建成現代冷涼特色農業示范區、海北州生物園區、高原生態旅游示范區、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示范區和全州乃至全省牧區教育體制改革示范區,產業結構更加合理,城鄉統籌協調發展,區域經濟長足發展,綜合實力不斷壯大。到2015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8%;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20%;縣屬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5%,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2%,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8%。

  ——民族團結更加穩固。民族政策法規得到全面貫徹落實,各族群眾親如一家,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得到鞏固和發展。少數民族干部占干部總數的比例、少數民族領導干部占領導干部總數的比例均達到60%以上,民族干部和人才培養選拔走在全州前列。全縣90%的鄉鎮、80%的村(社區)及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寺院創建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鄉鎮或示范單位。全面建成經濟發展、民族團結、宗教和順、社會和諧,具有綜合示范效應的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大力推進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繼續狠抓義務教育,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建立縣鄉聯通共享的教育信息中心,加強校園安全管理,發展現代遠程教育,鞏固提高“兩基”成果,全面完成教育布局調整工程,推動教育體制改革走在全州乃至全省牧區前列。全縣適齡兒童入學率、完學率、畢業率達到100%,初中階段入學率保持在98%以上,15周歲以上、60周歲以下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9年以上,學前教育在全州乃至全省實現領先;實現村村都有科技指導員和明白人,鄉鎮都有科技副鄉(鎮)長,建立以互聯網為平臺的農牧區科技信息服務體系,科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0%以上。扎實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力爭基本藥物制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農牧區衛生服務網絡建設、公立醫院改革、全科醫生培養五個方面走在全州乃至全省牧區前列,力爭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5%以上,新型農牧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8%以上;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實現應保盡保,困難群體社會救助體系不斷完善;文化軟實力進一步增強,各民族文化藝術得到保護和發展,華熱服飾、回族宴席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品牌力和影響力得到提升。縣鄉建成一批文化骨干工程,所有建制村實現有文化活動室、農(牧)家書屋、科普欄、體育設施和廣播電視、通信全覆蓋的“四有兩覆蓋”目標。發展地域特色文化產業,文化產業層次和競爭力顯著提升。

  ——共同理想弘揚升華。持之以恒用社會主義理想引領社會思潮,大力倡導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各民族共識,不斷增強“兩個共同”、“四個認同”、“五個維護”意識。建設一批民族文化傳承基地展示點、民族文化特色村,培養鄉土民族文化能人和民族民間文化傳承人,廣泛開展群眾性的文化創建活動,培育形成特色鮮明、內涵深刻的門源精神,全民素質顯著提升。

  ——社會更加和諧穩定。完善提升“八大工作體系”,全面實現“五個有效”、“五個防止發生”、五個“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目標;健全社會管理體制,完善社會管理機制,創新社會管理方式,著力提升社會管理水平,繼續鞏固和提高“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成果。

  ——民生保障改善提升。力爭民生保障水平達到西部地區平均水平。100%的行政村通水、通電、通路,基本解決城鄉中低收入群體的住房問題,城鎮環境整潔優美,村容村貌特色鮮明,人居環境顯著改善,宜居水平不斷提升。健康服務體系逐步完善,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1歲。就業機會更加充分,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8%以內,農牧區70%以上的富余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2%和18%,全縣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實現過萬元。健全完善多層次、全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全力實施扶貧解困,完成各專項扶貧攻堅計劃,減少貧困人口。生態環境保護建設走在全州前列,建成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示范區。

  ——基層基礎不斷強化。多途徑充實基層工作力量,提升基層組織戰斗力;多層面提高基層工作待遇,強化面向基層的用人導向,建立激勵機制;全方位改善基層工作條件,提升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提高黨建科學化水平,全面加強各領域的基層黨建工作,使基層黨組織真正成為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增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的堅強戰斗堡壘。

  四、實施步驟

  在推進步驟上,按照一年強基礎,兩年創示范,五年再提升三個階段,分步實施。

  ——一年強基礎。到2013年12月底,通過宣傳動員、強化舉措,全面建立和健全創建機制,創建活動全面啟動實施,認真查找和集中解決一批影響科學發展和長治久安的突出問題,推動維穩由較多依靠應急處置向更好依靠長效機制轉變,有效維護社會大局穩定。

  ——兩年創示范。從2014年1月到2015年9月,全面達到創建標準。到2015年底,推動全縣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取得實質性成效,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依法治縣基本方略有效落實,各族人民民主權利得到切實保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四個認同”的思想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進一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基層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充分發揮,黨的執政能力和水平明顯提高。屆時,全縣創建活動各項機制更加完善,為建設繁榮發展人民幸福的新門源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工作基礎和群眾基礎。

  ——五年再提升。從2016年至2020年,主要任務是在更高層次上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城鄉差距顯著縮小,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質量顯著提高,生態環境顯著改善,黨的建設全面加強,基層基礎工作水平全面提升,長治久安的局面全面形成,與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五、主要任務

  根據創建工作的總體目標要求,抓住重點,創新載體,不斷把門源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推向前進。重點實施“五大工程”、開展“四項行動”、力求“三個突破”。

  ——實施“五大工程”:

  一是實施經濟跨越發展工程。牢牢把握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國家支持藏區發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和青海省《四區兩帶一線》規劃深入實施,山東省對口援建力度進一步加大的有利機遇,緊緊圍繞特色農牧業優勢資源、特色工業經濟建設和特色旅游資源優勢,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建設步伐。實施農牧穩縣戰略。不斷調整優化農牧業產業結構,高起點、高標準建設一批特色種植區和特色養殖區,建成一批規模化、標準化和產業化程度較高的設施農牧業生產基地,規范農牧業專業合作社的組織機構和運行機制,全面推進農牧業集約化經營和生態畜牧業建設,種植業爭取建成北方小油菜良種繁育和生產基地、藏區青稞繁種和生產基地、腦山飼草料種植基地、甘藍型油菜制種基地、特色蔬菜生產和多汁飼料生產基地五大生產基地,畜牧業重點建設優質無公害羔羊生產和優良種畜繁育基地、奶牛和肉牛養殖基地、肉羊養殖基地、良種絨山羊養殖基地、生豬生產基地、特色養殖基地六大生產基地。同時,推動農牧業發展方式的轉變,積極培育農牧區多種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扶持培育農牧業龍頭企業的發展,著力加強農牧區基礎設施建設,打造一批特色突出、市場吸引強的農牧業特色品牌,推動農牧業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實施工業富縣戰略。以發展工業循環經濟為方向,依托資源和區位優勢,立足工業經濟集中發展區建設,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重點發展煤炭、農畜產品加工、金屬及非金屬、電力四大產業,輔助發展新型建材、旅游產品和特色手工業,帶動配套服務業,打造煤炭生產加工基地、有色金屬采選基地和水電開發基地。煤炭產業通過資源整合,重點開發寧纏、卡洼掌、鐵邁等地區的煤炭資源,加快發展相關聯的其他產業,延伸產業鏈。農畜產品加工業通過興辦精深加工企業,重點發展有機食品、綠色食品、保健食品、飼料、飲料和有機肥料產業,促進農畜產品標準化生產。金屬及非金屬產業加快東、西部兩個重點地區有色金屬及非金屬資源的開發,延長加工深度,并向輕工產業、新型材料等產業延伸。電力產業堅持梯級開發、滾動發展,強化協調服務,確保石頭峽、納子峽等重大水電站按期建成投產。新型建材產業引導傳統建材企業挖潛改造,大力發展免燒磚等新型建材產業,提升產品質量。同時,加快海北州生物園區和泉口循環經濟產業發展區建設進度,著力完善園區基礎功能,提升園區整體發展水平,努力打造產業發展平臺。實施旅游活縣戰略。著眼建設高原旅游名縣,按照打造升級“一海(百里油菜花海)、一山(崗什卡雪山)、一河(浩門河)、一城(浩門鎮)、一園(仙米國家森林公園)”景點景區的“五個一”旅游發展思路,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強化旅游宣傳,做好重點景區規劃建設工作,積極發展鄉村旅游業,實施好泉口鎮生態文化體驗走廊項目和珠固鄉東旭村“高原桃花源”二期項目等,努力把百里油菜花海打造成為中國知名品牌旅游目的地,把崗什卡打造成全國知名的高山探險主題公園和登山滑雪圣地,把仙米國家森林公園打造成為國家4A級景區和高原生態體驗主題公園,提升旅游的核心競爭力,并帶動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建設重要的高原生態旅游示范區。

  二是實施宜居門源建設工程。始終把項目建設作為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的最有效途徑,著力實施縣城外延拓展區建設、黨政軍企共建示范村暨村容村貌整治、小集鎮建設、農業綜合開發,生態環境保護、交通建設等工程,切實改善城鄉基礎設施條件。城鄉建設方面把小城鎮建設作為統籌城鄉發展、打造宜居門源的關鍵來抓,繼續抓好縣城外延拓展區各類項目建設進度,著力加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優化城鎮布局,完善城鎮綜合服務功能,加大城鎮環境整治力度,不斷提高縣城自我發展能力和綜合承載能力,同時抓好小集鎮建設,推動全縣小城鎮建設再上新水平。把新農村新牧區建設作為打造宜居門源的重點,扎實開展黨政軍企共建示范村暨村容村貌整治工作,鞏固提升建設成果,積極培育符合各村實際的特色優勢產業,努力創造農牧區更加舒適的宜居環境。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發揮縣域獨特的生態優勢,正確處理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堅持工程治理和自然修復相結合,加強礦山、水電開發和道路建設等重點領域生態恢復治理,切實解決公路沿線臟亂差和城鎮污染、工業污染等問題,扎實推進浩門河河道綜合治理,認真組織實施好天然林保護、國家重點公益林建設、退耕還林草補助等各類林業生態建設項目,著力推進“綠色門源”建設。道路交通方面繼續推進鎮縣路網向周邊村莊延伸,加快發展公共客運交通,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重點爭取落實和建設浩門鎮至青石嘴鎮一級公路項目、省道仙小公路改建工程和崗木公路改建工程門源段等道路橋梁建設項目。對口受援方面加強與援建單位的溝通,積極協調爭取項目、資金、人才等全方位的支持幫扶,高標準、嚴要求實施好已落實項目,進一步提升對口受援工作水平。

  三是實施民生質量改善工程。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工作理念,拿出更多精力和財力解決就業、教育、住房、醫療、社保等基本民生問題,加快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教育事業跨越發展。多渠道爭取落實項目資金,優化資源配置,全面完成教育布局調整建設任務。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切實抓好校園安全管理和學生營養餐食品衛生管理,穩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鞏固提高“兩基”成果。大力發展學前教育、職業教育和特殊教育,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均衡發展。推進科技事業發展。加強科普宣傳,抓好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搭建科技創新平臺,推進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科技富民,努力提高科技對地方經濟的貢獻率。積極培育公眾的科技意識和創新精神,建設科技人才隊伍。推進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繼續執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扎實推進公立醫院改革,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同時,建立更加科學合理的醫藥衛生管理體制、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機制、多元衛生投入保障機制、醫藥價格形成機制、醫療衛生監管體制和實用共享的衛生信息系統等,改善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基礎設施條件,繼續保持好低生育水平,不斷提高出生人口素質,進一步促進全縣衛生計生事業科學發展。全面實施“康福家行動”,進一步強化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和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不斷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確保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5‰以內。著力推動就業創業。加快構建政策扶持、創業培訓、創業服務“三位一體”的工作機制,實施好“金橋工程”,支持和鼓勵城鄉群眾多形式自主創業,重點促進高校畢業生、農牧區轉移勞動力、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加大就業援助力度,鼓勵支持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創業。加強農牧民實用技能技術培訓,提升農牧民整體素質,實現轉產農牧民更高質量的就業。著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鼓勵城鄉居民多渠道增加財產性收入和創業收入。完善社會保障救助與物價上漲聯動機制,加強物價調控,認真落實國家各項惠農政策,深入推進部分民生工程貨幣化改革,落實生態補償機制和草原獎補政策,穩步推進社保擴面提標,有效增加轉移性收入。大力推進扶貧開發,以增加收入、縮小差距為重點,抓好扶貧開發整村推進、易地搬遷、聯點幫扶、產業扶貧、牧區農事隊扶貧攻堅工作,構建社會扶貧、行業扶貧、專業扶貧的大格局,力爭今后三年年均減少貧困人口0.8萬人。改善城鄉居民居住條件。統籌推進城鎮化發展,抓好城鄉各類保障性住房建設,全力做好“9·20”地震災后重建工作,到“十二五”末,全面完成全縣城鎮保障性住房建設、各類棚戶區住房改造、農牧區保障及獎勵性住房建設和游牧民定居工程任務。

  四是實施平安門源鞏固工程。以鞏固提高“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成果為目標,深入推進“三無縣”創建、社會管理創新、社會矛盾化解和社會公共安全防控體系建設等工作。認真落實綜合治理各項措施,確保社會和諧穩定。高度重視信訪工作,完善信訪工作責任制,暢通群眾訴求渠道,正確處理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和社會矛盾,堅決防止群體性事件發生。進一步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工作格局,健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傾的工作機制,推動社會管理創新整體協調發展。整合基層社會管理資源和力量,構建社會管理網絡,延伸政府公共服務,建立“網格化管理、心連心服務”的社會管理模式,深入推進基層“一站式”管理,實現社會管理、便民服務全覆蓋。堅持源頭治理、動態管理、應急處置有機結合,解決問題與完善制度有機結合,加強矛盾糾紛調處隊伍建設,堅持“三官兩員”進村入戶、領導干部大接訪、“三調聯動”大調解工作機制,完善維護群眾權益、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群眾訴求表達和社會矛盾糾紛調處機制,健全社情民意信息預警網絡,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民族關系,促進全縣各民族共同繁榮進步,及時消除影響民族團結進步的各種不穩定因素,堅決防止各類矛盾糾紛碰頭疊加,蔓延升級,推動維穩由事后應急向事前預防轉變。健全社會公共安全防控體系,加強技防網絡建設,加強常態維穩能力建設,充實城鄉社區警務力量,注重發揮民兵預備役人員以及居委會、村委會、治保會、調委會、聯防隊等群眾組織的作用,專群結合,整治社會治安重點地區和社會治安突出問題,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提高社會面管控能力。

  五是實施基層基礎夯實工程。堅持把創建活動的著力點放在夯實基層基礎、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服務各族群眾上,努力把黨的組織建設成為帶領群眾發展生產、維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的戰斗堡壘。要以“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和農牧區基層黨組織建設“三級聯創”、“三培雙帶”等活動為契機,深入推進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廉潔型、和諧型基層黨組織建設,構建和諧黨群干群關系,為打造活力門源提供組織保障。廣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黨支部創建活動,積極探索規范管用的基層組織工作模式。堅持以基層黨組織建設帶動工會、共青團、婦聯及其他各基層組織建設。注重建立健全推進基層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的長效機制,充分發揮好鄉鎮黨委在推進基層創建中的組織推動作用,村黨支部的組織帶領作用,社區黨組織的管理服務作用,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學校黨組織的示范帶動作用,各級群團組織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和宣傳動員作用,依靠基層組織推動基層創建工作的創新發展。重視發揮好農牧業專業協會、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帶領群眾發展經濟、增進民族團結進步方面的積極作用。

  ——開展“四項行動”:

  一是先進文化建設行動。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文化、民俗,建設一批民族文化傳承基地展示點、民族文化特色村,培養鄉土民族文化能人和民族民間文化傳承人,廣泛開展群眾性的文化創建活動。加強文化陣地建設,實施好文化惠民工程和明長城遺址保護工程等,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完善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現所有建制村有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科普欄、體育設施和廣播電視、通信全覆蓋。進一步豐富百里油菜花海景區旅游產品的內涵,組織回族宴席曲、華熱服飾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景區景點進行商業化的演出,編寫好反映地方歷史、宗教、民俗風情的系列叢書和音樂作品,積極開發特色旅游商品,不斷提升文化軟實力,大力促進文化與旅游產業的融合,推進文化事業繁榮發展,積極打造文化門源。

  二是和順宗教促進行動。貫徹落實全省《關于進一步加強藏傳佛教寺院管理工作的意見》和《海北藏族自治州藏傳佛教事務條例》等各項規定,嚴格執行《門源縣宗教寺院社會管理長效機制》和《門源縣關于進一步加強藏傳佛教寺院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探索建立依法、管用、和諧的寺院管理模式,加強對藏傳佛教和伊斯蘭教宗教場所和宗教教職人員的社會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解決好伊斯蘭教各教派矛盾、擅自改擴建寺院、無證阿訇開學及非法經文班等問題,嚴密防范打擊“達哇”宣教等非法傳教活動,認真解決宗教領域內的突出問題,切實維護宗教正常秩序。不斷創新和深入推進以“三比一促”為主要內容的“和諧寺院”創建活動,嚴格推行宗教場所年檢制度。進一步加強對宗教場所和宗教教職人員的社會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鼓勵支持寺院提高以寺養寺能力,統籌解決寺院通路、通電、通水、通信等基礎設施和寺院殿堂維修、文物保護、古籍搶救、消防安全等方面存在的實際困難,嚴格宗教建筑物的新、改、擴建工程的審批。加強各級愛國宗教團體和宗教界代表人士隊伍建設,確保宗教組織的領導權牢牢掌握在愛國愛教人士手中。加強宗教人員教育培訓基地建設,落實宗教教職人員教育培訓規劃。鼓勵宗教教職人員對教義教規做出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闡釋,引導廣大信教群眾愛國愛教、遵紀守法,抑惡揚善、共建和諧,促進不同宗教之間、宗教內部不同教派之間的團結;鼓勵宗教界探索服務社會的方法和途徑,促進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三是依法治理促進行動。認真貫徹《民族區域自治法》和《門源回族自治縣自治條例》,加強民族法制建設,進一步完善具有門源特點的地方性法規政策體系,有針對性地將現行民族政策法規中比較原則的規定具體化,增強可操作性。加強地方立法的制度和機制建設,建立健全立法聽證、立法論證和法規實施效果的評估等制度,提高地方立法質量,促進依法治縣進程。推動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堅持按照法律程序決定重大事項,提高各項決策法制化、民主化、科學化水平。建立健全權責明確、行為規范、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執法體系。深入推進政務事務公開,建立健全公開辦事、崗位責任、服務承諾、首問責任、限時辦結、績效評估和考核、過錯責任追究等制度,不斷提高行政效能。規范執法司法行為,健全司法救助體系,推進司法公開和司法惠民工程,堅持依法、公正、高效辦理各類案件,著力促進司法公正。依法維護穩定,堅決打擊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暴力恐怖勢力,依法處置危及國家安全、政治安全和各族群眾根本利益的不穩定事件。扎實開展“六五”普法,深入推進法律“八進”活動,增強法制宣傳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全縣上下形成懂法、守法、用法的法律環境,積極打造法治門源。

  四是全民素質提升行動。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堅持不懈地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全面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為創建工作凝聚強大精神動力。堅持不懈地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引領社會思潮,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弘揚“五個特別”青藏高原精神,強化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建設,引導全縣各族干部群眾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育形成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道德準則和社會風尚。以增強各族黨員干部群眾的創新動力、創造活力和創業能力為主要內容,提煉特色鮮明、內涵深刻的門源精神,使之成為門源人民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要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創造學習機會、學習條件、學習支持的平臺,綜合運用學校、行政、社會等各類教育資源和渠道,有重點、分層次強化對干部職工、農牧民群眾、青少年學生的素質教育培訓,尤其要注重拓展民族文化、科學技術、生產技能、法律道德、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的學習內容,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良好氛圍,為全縣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提供思想和智力支持。

  ——力求“三個突破”:

  一是力求在城鄉統籌發展上實現新突破。統籌推進縣域經濟、城鄉規劃、產業發展、基礎設施、要素配置和公共服務一體化。統籌推進城鎮化建設。充分發揮城鎮對“四化”同步發展的帶動作用,以縣城外延拓展區建設、新農村新牧區建設、異地搬遷等工程為依托,不斷完善城鎮框架體系,加強城鎮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強化城鎮服務功能,培育壯大城鎮特色支撐產業,提高集中建設水平,改善城鄉居民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促進農牧區人口向城鎮集中。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以交通基礎設施、水利骨干項目建設為重點,全面提升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加快實施鄉村規劃、自來水、道路硬化、通電、通信、安居、文化體育、科技服務到農家工程,促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統籌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堅持保護優先、綜合治理,促進生態保護建設從分散治理向集中治理轉變,構建生態文明新格局。鞏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和退耕還林還草成果,加強生態公益林管護,嚴格執行草畜平衡、禁牧、休牧、輪牧制度,發展設施畜牧業和人工草場,提高草原森林防火防災減災能力。強化目標責任和政策引導,調整優化產業結構,重點抓好工業、交通、建筑、公共機構等領域的節能工作,控制能源消費總量,降低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強度,鼓勵發展低能耗、低排放和高附加值、高增長的循環經濟產業,確保完成環境保護、節能降耗、造林綠化、護林防火等約束性指標。

  二是力求在宣傳教育引導上實現新突破。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強化輿論宣傳,建立完善內外聯動、上下協調的新聞宣傳體系,形成多媒體、多層次的集中宣傳態勢。大力開展以黨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規、民族基本知識,中央和省州委在農牧區的方針政策,門源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社會主義法制等為重點內容的宣傳教活動,以及以“感恩家庭、感恩人民、感恩社會、感恩自然”為主題的感恩教育活動,使“兩個共同”、“三個離不開”、“四個認同”、“五個維護”、“十個講清楚” 、樹立正確的是非觀等深入人心。持續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八進”活動,把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延伸到所有單位、公共場所、邊遠牧區。扎實做好“法律、親情、理想、感恩、愛國、時事、民族團結”七進校園活動,創新開展“愛國愛教、守法持戒、民族團結、政策形勢、感恩利民、服務信眾”六進寺院活動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遵紀守法、民族團結”五進社區活動,引導各族干部群眾和青少年樹立正確的是非觀。突出涉藏維穩宣傳引導,打好“攻心戰”,牢控“話語權”,在黨內公開揭批十四世達賴分裂祖國的行徑。針對黨員干部、各族群眾、宗教教職人員、學生等不同群體編寫宣講材料,做到有的放矢。組織專門宣講隊伍特別是發揮少數民族黨員干部的優勢,運用法律的語言、群眾的語言廣泛宣講,有針對性地回應社會關切。適應現代傳播手段的新變化,增強宣傳實效。重視運用少數民族語言聲像資料,增強宣傳載體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堅持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寺院法制宣傳月”、“公民道德宣傳月”等活動,以重要紀念日、少數民族傳統節日為契機,廣泛開展以民族團結進步為主題的群眾性文體活動。建設一批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發揮好基地實踐教育的功能。

  三是力求在干部隊伍建設上實現新突破。進一步加強對干部的教育培訓、選拔任用、管理監督,全面提升素質,建立一支“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高素質干部隊伍。調整和優化人才隊伍結構,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改進和完善培養、選拔、使用干部的途徑和方式。統籌推進基層各級各類干部培訓工作,繼續選派各類干部多崗位掛職鍛煉,提高干部的綜合素質。深入開展“干部下鄉”等活動,開展經常性的深入基層、服務群眾工作,著力解決干部隊伍中存在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旗幟鮮明地反對腐敗,樹立黨員干部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培養少數民族干部隊伍,堅持選拔標準和條件,大力培養和用好本地成長的干部特別是少數民族黨政干部和專業技術人才,充分發揮少數民族干部熟悉本民族本地區情況的優勢,提高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多層面提高基層工作人員待遇,對在鄉鎮工作得力、表現突出的鄉鎮干部及時提拔使用;把反分裂斗爭中表現優秀的少數民族干部及時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

【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年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自治區“民族團結一家親”典型事跡材料08-22

2023自治區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簡報(精選10篇)01-03

創新與進步03-20

(經典)民族團結作文01-25

民族團結的作文01-22

民族團結作文08-08

民族團結作文08-23

民族團結作文08-30

創新與進步作文01-22

科技的進步作文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