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讀書優(yōu)秀作文
當聽到同學們在議論著影片如何感動,并為之落淚時,我偏執(zhí)地認為,感動不必用眼淚詮釋。這是我在未觀看這次講座影片之前的想法。由于某些原因,那天中午我缺席了,可能是這個原因,所以我才會有如此偏執(zhí)的想法。
周末的時候,在家里獨自觀看《讓世界充滿愛》,我才發(fā)現,原來,當被感動到內心深處的時候,眼淚是不受控制的。可能鄒越教授的演講有一定的煽情作用,可,淚的確在眼角劃落。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是憑著一股愛國熱情在讀書,后來他成了我們偉大的周總理;非洲黑人小男孩,在那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用他的堅持與尊嚴,向世界說明著,黑人也是人,黑人是不應該受到歧視的,他帶著對民族、對國家的愛,在最后一程滿身傷痕攀爬著,他沒有得到冠軍,但他卻贏了。看到這里,淚水早已泛濫,可能因為生活之中的感動太少了,所以此刻才如此不可抑制地渲泄。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宏愿,我何曾有過?是什么讓我對民族的愛淡漠了?安逸的生活讓我忘卻了民族、國家的意義?我感到慚愧!
聽到鄒越教授講到他在維也納的一家商店前對國歌及電視上升起的國旗敬禮時,我并沒有任何驚訝,那是不需要理由的。是無數先烈的血才染紅了咱中國的這面五星紅旗。國歌,代表著一個國家的靈魂,作為一名中國人,你還需要什么理由。視頻中國歌奏響,國旗升起,我隨之在電腦之前行禮,可看見南京的學生卻安然地坐在原位,在場的老師似乎也不為所動。那一瞬間,我以為自己太幼稚了,可對國歌及國旗敬禮不是本該從小便有的理念么?那一瞬間,我真的懷疑了。可鄒越教授的話讓我明白了,我沒有做錯。后來,聽說那天中午到場看這一演講短片的,也沒有人對國旗敬禮,在第一次的時候!為什么?南京的小學生不懂,但作為高中生的我們竟也能淡漠到如此地步。曾經無數先烈浴血奮戰(zhàn),難道不值得我們尊敬?先烈們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為我們換來了好生活,可好的`生活卻讓我們淡漠了何為國,何為家,別用“愛國要在心里”的借口來搪塞,連最起碼的敬禮,對國旗、國歌的肅立你都無能為力,便沒有任何借口可以成為理由了。
突然想起一位同學的話,集體觀片的氣氛特別重要。當時我便反駁了,如果如此,那觀片便失去了意義了,是被內容所感動?還是被氣氛所感動?大概找不到答案吧!我相信那天看片的人都懂的,只是那天沒有一個帶頭敬禮的人,所以他們沉默著,當被鄒越教授的話狠狠地扇了一巴掌后,他們才醒悟,才在后悔自己前幾分鐘的行為。這就是所需要的氣氛么?也許我該慶幸那天的缺席,否則我也沒有勇氣當那個異類吧!
說完了對國之愛,鄒越教授講到了對老師應有的愛。的確,像李靜、殷雪梅這樣的老師,值得我們去愛,但我想說的是,那些兢兢業(yè)業(yè)的老師都值得我們去愛,并不需要在他們付出了生命抑或在犧牲了許多之后才被人們高聲稱頌。不需要,我們愛老師,只因為他們教我們以知識,教我們如何做人,不需要那些凄美、悲涼的結局。我們愛的是老師,不是那些死亡的結果。只要是無私地授學生以知識、教導學生真正的做人道理的老師,都值得我們去愛。
可能是教育政策的指揮棒出了差錯;也許是金錢迷亂了學生的世界觀;或許本就不該有那么多的也許存在。沒有面包,談何發(fā)展?所以許多的讀書的人,為的只是上一個好的大學,以后有一份好的工作,賺的錢,理所當然地,便認為交了錯,從老師那學知識,都是無可厚非的。所以我們忘卻了感恩,忘記了愛。但在我們心中,也許還有那么一兩位老師的印象難以磨滅,可我們記住的,不是他們教我們如何取得高分,倒是在生活上對自己的關心,對自己的啟迪!
說到對父母的愛,我知道自己做得不夠好。問著自己,是不是所以的付出,慢慢地就會變得理所當然?彭清一教授的話是對的,我真的不懂得愛。我們不是羞怯。為母親洗手,為生病的父親捶背,那么簡單,卻羞于表達。如果這一份愛讓你如此羞怯,那么它的位置也太輕了吧?
摩娑著病床上母親的手,我的心在顫抖。我不敢在她的面前落淚,在來醫(yī)院前,淚,已流干了,前幾天的夜修課上,淚水早已止不住地流。現在,我害怕將母親也給惹哭了。
……
看短片的時候,我們都被感動了,可感動過后,我們還保留著什么?也許,我是對的,眼淚無法詮釋感動。因為行動被淡忘了。
我不清楚,是否愛需要在那樣凄涼的情況下才會表現出來?可是,生活中,愛,早已淡漠。誰能明白,那是一種悲哀!
是什么讓愛,在生命中淡漠?我想要一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