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關注生活作文三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注生活作文3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注生活作文 篇1
一篇作文占了語文高考的半壁江山,寫作訓練卻難以在短時間內奏效,且不知以何為抓手,高考作文孕育思想,從關注生活開始。
寫作,從根本上說,是思想的孕育和表達。不少考場作文缺的就是思想,盡管語言華美,講究方法和技巧,但內容蒼白。那么,怎樣才能寫出有思想的文章來呢?這就需要從關注生活做起,因為思想是生活孕育的,那些引起心靈微顫的日常之事往往是思想生成的緣起。
今年上海高考滿分作文的作者黃莎就讀于上大附中,那里地處城鄉結合部,附近的小菜場有很多外來務工者,有次去買水果,她看到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趴在賣水果的攤位上,一筆一劃地寫作業,四周的嘈雜混亂,與男孩獨自伏案的小小身影形成的對比,讓她看出些許無奈與堅韌,還有樂觀與希望。這件小事引起她對農民工子女這一群體的關注和思考,這才有了日后那篇寫農民工子女的滿分作文。
把來自生活的鮮活體驗和獨到的思想相融合,正是近年來許多優秀高考作文的共同點。那些遠離生活、注重概念的文章難免膚淺雷同,枯燥乏味。
一、小事不小,是因為它常常寓含哲理。只要用對立統一的觀點加以分析,用整體的發展的眼光來進行考察,小事就會顯現出價值。一些同學害怕遇到哲理性的作文題,就是因為平時讓許多含有哲理的小事白白流失了。
被稱為史上最難的高考作文題“‘入乎其內’與‘出乎其外’”曾經難倒不少考生,但一名考生卻出人意料地從游山玩水入手,把這個題目演繹得淋漓盡致,高考輔導《高考作文孕育思想 從關注生活開始》。文中寫道:到了杭州,若只是在湖濱一帶走走,是不行的。觀賞西湖,先須 “入乎其內”,——泛舟湖上,探訪小瀛洲,登臨湖心亭,后須“出乎其外”,——攀南高峰遠眺,上寶石山俯瞰。入乎其內,才能領略西湖深處的精致嫵媚;出乎其外,方知西湖大略。此外,“入乎其內”,就是還要了解西湖的歷史人文底蘊。 “出乎其外”,就是還要跳出來作橫向比較,比如說,西湖雖不比太湖浩渺,卻又比揚州瘦西湖耐看。如此,才算真正讀懂了西湖。
游玩之事小矣,在此卻成了絕好的材料。作者從“內”和“外”、“入”和“出”這些既對立又有聯系的觀點來考察西湖,談得很有真知灼見。這和作者多角度地觀賞西湖的游歷有關,也和他具有了哲學意識有關。哲理并不神秘,它既隱藏于萬事萬物,又適用于萬事萬物。這大概也是近年來哲理性高考作文題漸見增多的原因,從關注生活、解讀小事中的哲理開始做起,才是寫好此類作文的治本之策。
二、有些生活現象的背后有著某種規律,不是滿足于對現象的客觀描述,而是加以歸納概括,思想就能更上一層樓。
許多人寫高考作文題“季節”,都只是停留在對四季自然現象的描述上。有篇作文卻這樣寫道:城市人已被季節所拋棄,上班族更是被迫遠離了季節。季節是一種秩序,而現代人卻是秩序的破壞者。季節正在馬不停蹄地消失。我們需要季節,而屬于唐詩宋詞的季節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則是一如秋季般蕭瑟的現代社會。讀了這幾句高度概括的話,也許誰都能心生共鳴。作者說,起初他也想寫寫一年四季,但想到一件事就改變了主意。——鄉下的爺爺到城里來居住,原以為他可以好好享受了,可是爺爺總是精神萎靡,便去問他,爺爺說,住在城里,聽不到蟲兒叫,聞不到花香,看不到燕來雁去,吃不到自家院里的四時果蔬,心里郁悶啊。——這不是說住在城里找不到一年四季的感覺嗎?由此他想到了城市生活的悲哀一面,再根據自己的體驗寫了此文。如果說他爺爺的話僅是對現象的表述,而他的話則把爺爺個人的感覺上升為一種概括,一種思想。一件小事引發了他對季節的重新思考,這和黃莎寫作《他們》豈不有異曲同工之妙?
歸納瑣屑零散的生活現象,從中發現它們的異中之同,就能寫出感性與理性相交融的文章。
三、有些事雖小,卻值得細究;有些事雖司空見慣,卻有著鮮為人知的一面。所謂思想,就是抵達了事物深處的認識。
有位考生寫“細微深處”這篇高考作文時,就抓住了一件被人忽視的小事,——寫錯別字,如不少人會把“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中的“幽”寫成了“憂”,把“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的“生”寫成“升”。他對此先作了點分析:第一句中,“幽愁”和“暗恨”構成了對應關系,而“憂愁”和“暗恨”則不能。 “幽愁”的內涵比“憂愁”要豐富,有深廣而又難以訴述之意。第二句中,“海上生明月”中的“生”字氣象闊大,有出神入化之妙,誤為“升”字則是直接描摩,失了意境,且了無意趣。由此他得出結論:寫別字的原因決不僅是“粗心”二字能解釋得了的,它的.深處是未能理解詩的內容,不會鑒賞它的美,同時寫別字這件小事還反映出未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及學習態度馬虎等問題。
“細微深處”這道作文題出得好。我們的寫作,如果既能敏銳地捕捉到細微之處,又能對它的深處作一番探究,何愁寫不出佳作。
關注生活作文 篇2
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讓學生寫出漂亮的文章,是每個語文老師的心愿。但是,我們在過去的作文教學中,往往只注重作文的結構和技巧,而忽視學生習作的自主性和個性發展;只注重作文要寫有意義的內容,而忽視兒童平時的生活體驗。學生在老師諸多條件限制下習作,猶如“戴著鐐銬跳舞”。于是,作文本上內容、格調完全相同的作文屢見不鮮。內容空洞,不實在,千人一面,沒有特點。
俗話說:“文出自人,應接外物,發自于心,方能見之于文”。而語文課程標準中的習作目標提出:“寫自己想說的話,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要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因此,我校從小學生的實際出發,進行“關注個性體驗,快樂生活作文”的課題研究,試圖從“快樂生活”和“個性體驗”的角度來優化作文教學,賦作文教學以生活的靈性。
一、注重生活體驗,創造快樂源泉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流,源泉豐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因此,要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首先必須要解決積累問題。
(1)享受學校生活
校園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莊嚴肅穆的升旗儀式,沉積學生的愛國情愫;競爭激烈的校園運動會,讓學生感受運動的快樂;精彩紛呈的藝術節,展示孩子們優美的舞姿和高亢的童聲;趣味濃郁的班級活動,讓學生在歡聲笑語中汲取知識的養分。這些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為學生快樂作文提供最原始的積累。
高爾基曾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所以我鼓勵學生大量閱讀課外書籍,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堅持每周一檢查、一交流、一評比,讓同學們在快樂的閱讀中拓展知識面,獲得更豐富的素材積累。朗誦比賽、成語比賽等等,寓作文教學于游戲之中,不斷激發他們的靈感,
(2)感受家庭生活
家是一個人的情感歸宿,家庭親情是永不褪色的話題,家庭生活是學生習作的素材庫。學生融入家庭生活,主動與父母交流,參與家務勞動,引導學生善于捕捉、體驗,并主動表達對生活的感悟,學生就能把“包粽子”、“吃月餅”等寫得細膩而富有童趣,習作就會充滿生活的氣息,流露孩子率真的心靈。
(3)關注社會生活
社會是個大學校,它具有廣闊的空間。讓學生積極參加社會活動,關注社會現象,體驗社會發展,激發寫作欲望。例如,我動員學生給汶川災區獻愛心,并且給災區的孩子寫一封信,喚起他們對災區人們的關愛之情;我組織學生觀看電影《唐山大地震》,讓學生體驗人間真情和大愛無疆的場景;我讓孩子們觀察城市的變化,讓他們感受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等等這些,拓寬了孩子們的視野,豐富了他們的思想感情。
(4)引進自然生活
古人云: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美麗神奇的大自然,它不僅屬于畫家,更屬于小學生。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開展“我與春天有個約會”、“我與小樹一起成長”、“我給小鳥做個窩”等活動,使學生細致觀察自然美景,細心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景誘情發,情由景生,學生帶著“出籠小鳥”般的愉悅,山水花鳥,飛禽走獸,便躍然紙上。
二、創新教學方法,倡導個性化寫作
當代作家劉心武說過:所謂獨特,就是基于我個人的生活經歷和生活感受……,我越從自己獨特的經驗和感受出發,我的作品就越不會與別人雷同,越可能具備特點。由此可見,體驗和感受是個性作文不可或缺的催化劑。那么習作教學中,如何從體驗入手,張揚學生的習作個性呢?
(一)注重生活實踐,增強個性體驗。
在傳統的作文教學中,教師常常采用求同思維的模式,引導學生沿著一個固定的方向去思考。習作要體現個性化,首先要讓學生寫個性化的生活經歷。比如母親節這天,為了讓同學們感受母親的辛苦,我要求每個學生回家后為媽媽做一件事,并寫下來。因為是親身的經歷,每個學生都有獨特的感受。在事后的習作中,有的寫道:“在我的記憶中,媽媽的頭發烏黑發亮,可當我給她梳頭時,卻意外地發現竟然添了白發。想起自己平時總是不聽媽媽的話,惹她生氣,心中充滿深深的歉意”。有的寫道:“我把媽媽的腳放在一盆溫水里,仔細地洗了起來。可是腳掌上全是小口子,不忍目睹。每當口子裂開的時候,媽媽就會感到鉆心的疼。這時,許多往事便涌上心頭。這些小口子,都是媽媽為我操勞的見證啊!我心一酸,淚就落了下來”。還有的寫道:“我幫媽媽拖地,拖了一遍又一遍,好不容易才拖干凈,直累得腰酸腿疼。不由得想起媽媽平日的辛勞”。那一次的習作是前所未有的真情流露、生動感人。
(二)自主選擇,調動寫作積極性。
研究表明,不同學生具有不同的寫作方法,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每個學生就能寫出天真而又有個性的習作。
在教學實踐中,一次我要求學生以“保護環境”為題寫一篇作文,讓他們自由發揮,不加以干涉。結果,有的學生把看到的美景寫成一篇優美的抒情文,從而激起人們保護環境的意識。有的學生則以“魚兒與小鳥的對話”為題,闡述破壞環境的危害性。甚至有的學生還以寓言或者編故事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感想。寫得七彩紛呈、入情入理、生動感人。學生在寫作中放飛思緒,享受快樂。
(三)抒寫真情實感,表達獨特感受。
生活是兒童作文的源泉,每個兒童都具有不同的生活經歷和感受,影響著他們的成長和思想。而他們在作文中表達出來的又是那么的天真,這是兒童生命季節中最寶貴的。我曾經要學生在習作中談談“我的理想”。同學們暢所欲言,有的說:我的理想是當大款,住豪華別墅,神氣活現。有的說:我要當一個武功高強的大俠,行俠仗義。還有的寫當大官、當警察、教師、農民,等等等等。我對孩子們的這些說真話、寫所感的行為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贊賞,但同時又對他們這些稚嫩的認識給予正確的引導。
通過充分倡導個性化寫作,使學生在寫作中放松自我,展示自己的思想情感,樂于用作文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
關注生活作文 篇3
作文應該寫真實自我 我手寫我心
就高考的目的而言,是為了選拔優秀人才,就作文訓練而言,也是要幫助學生確立思維、思辨意識,高考作文關注社會關注生活。所謂作文取勝的“法寶”,不能成為制約學生思想的瓶頸和束縛學生思維的桎梏,這種做法不是高考的初衷,也絕不是語文教學的目的。作文應該寫出真實的自我,我手寫我心。在文章中彰顯個性,彰顯每個學生對生活的真實看法和情感。教師要幫助學生打開思路,把眼光從書本引向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學生的作文既要看出平時的訓練,也要體現學生心智的成熟。這需要教師在平時做長期、扎實的指導。
高中語文課本是最好的作文素材
去年的高考作文題目《北京的符號》,提示中已經點出中關村、老舍、前門、胡同等與北京符號有關的8個點,可是還是有很多學生感到無話可說,事先背好的“司馬遷”、“屈原”都套不進去了。范錦榮老師認為:高中語文課本是學生最好的作文素材,可以歸納出不同種類,比如,關于人生、科學、歷史、文化、自我等。語文課本中有一篇史鐵生的文章《我與地壇》。范老師在高一年級講這篇課文時,就以“我與××”為題設計了一個作文訓練,利用北京的人文環境,名勝古跡,讓學生在自己生活環境中尋找作文源泉;以北京著名景點為中心,寫作“觀景十思”,結果北海、天壇、元大都遺址、五色土、前門大街等都成為學生觀察、思考、寫作的對象,而這些基本訓練恰為去年高考作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直接寫身邊的風土人情
范老師還引導學生寫自己身邊的風土人情。學生們發現,每天上學、放學經過了多少次卻視而不見的故宮、雍和宮、國子監,其實既有的可寫,又有思考價值,高考作文指導《高考作文關注社會關注生活》。有的學生從國子監寫到中國科舉制度的優劣;有的從雍和宮寫到文化信仰的思考。高考時有的學生直接把“元大都遺址的思考”搬上去,寫成《北京的符號》。還有個學生寫出了自己的親身感受:從小生活在四合院,冬天寒冷難耐。總是期盼著早一點離開破舊的大雜院。現在長大了,搬進了新樓,回到當年住過的小平房,卻又覺得那么親切,因為這里記錄著童年的歡樂。這個學生在作文里說,小平房、四合院都是北京的符號,在建設和發展的新時代,我們又面臨著古都文化遺產保護與改善居住條件的新課題……范老師說,雖然不知道這些學生的高考作文得了多少分,但路子肯定是對的。
關注真實感人的新聞故事
要讓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首先要勤于積累,勤于思考。在做去年的上海試題《我想握住你的手》時,范老師提醒學生,關注現實生活中真實感人的新聞故事,比如握住李繼東的手。李繼東是西南邊陲一家水泥廠廠長,他幫助了幾百名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范老師的素材來自鳳凰衛視的“冷暖人生”。她向學生提問,為什么你們握住的手只有父母、李白、杜甫、司馬遷,就沒有更多的對象嗎?你所接觸的社會生活、感人的事件都可以成為寫作材料。下一次作文,學生文章中出現了長征英雄,出現了自己崇拜的科學家和自己鐘愛的文學人物……學生發現,可以寫的東西太多了。
一個作文題目可以變出多種角度
有一個作文題,要求學生就“紙上讀書率下降,網上讀書率上升”談談自己的認識。范老師幫助學生就成年人“沒時間讀書”,分析成年人的閱讀停滯心理問題;就青年人回答“沒處買書”、“書太貴”,分析社會問題:公共閱讀機構少、書價高,重裝幀,少實用;還有高科技帶來的閱讀習慣變化等等,一個作文題目變出了多種角度,多個切入點,每個角度都可以是一篇文章,大大打開了學生認知、分析的渠道,豐富了寫作內容。
范老師認為,作文就是要引導學生說出自己想說的話,自己相信的話。當教師打通了學生思考的路徑后,就帶來了鮮明的思想,新鮮的論據和豐富的情感,再加上寫作技巧的訓練,高考作文是能寫好的。
【有關關注生活作文三篇】相關文章:
關注生活作文七篇05-05
關于關注生活作文四篇04-24
關注我們的社區生活的初中優秀作文06-13
關注質量問題,共創美好生活作文10-15
關注質量問題,共創美好生活作文05-16
★關注我們的社區作文01-07
關注我們的社區作文01-23
【熱門】關注我們的社區作文01-07
【熱】關注我們的社區作文01-06
關注我們的社區優秀作文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