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山西民間工藝品的作文
山西民間工藝品的作文一
刺繡已有兩千六百多年歷史,在宋代已具相當規模,在蘇州就出現有繡衣坊、繡花弄、滾繡坊、繡線巷等生產集中的坊巷。明代蘇繡已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影響較廣。清代為盛期,當時的皇室繡品,多出自蘇繡藝人之手;民間刺繡更是豐富多彩。清末時沈壽首創“仿真繡”,飲譽中外,她曾先后在蘇州、北京、天津、南通等地收徒傳藝,培養了一代新人。30年代,丹陽正則女子職業學校繪繡科主任楊守玉,創始亂針繡,豐富了蘇繡針法。蘇州刺繡,素以精細、雅潔著稱。圖案秀麗,色澤文靜,針法靈活,繡工細致,形象傳神。技巧特點可概括為“平、光、齊、勻、和、順、細、密”八個字。針法有幾十種,常用的有齊針、搶針、套針、網繡、紗繡等。繡品分兩大類:一類是實用品,有被面、枕套、繡衣、戲衣、臺毯、靠墊等;一類是欣賞品,有臺屏、掛軸、屏風等。
取材廣泛,有花卉、動物、人物、山水、書法等。雙面繡《金魚》、《小貓》是蘇繡的代表作。蘇繡先后有80多次作為饋贈國家元首級禮品,在近百個國家和地區展出,有100多人次赴國外作刺繡表演。在1982年榮獲全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金杯獎,雙面繡《金魚》雜1984年第56屆“波茲南國際博覽會”上獲金質獎。在蘇繡的近代史上,有一位杰出的`蘇繡藝術家---沈壽。其作品震驚海內外。沈壽代表作:《萬年青圖》《仕女圖》《三馬圖》等。
山西民間工藝品的作文二
我的祖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家,民間傳統工藝品非常多,有布老虎、剪紙、皮影戲、刻葫蘆……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那多姿多彩、形態各異的面人了。春節的一天,爸爸帶我去隍廟逛廟會,一進隍廟的大門,眼前就呈現出了一片五彩繽紛的古玩世界。大門兩邊有賣古幣、毛主席紀念章的小販,還有一些叔叔、阿姨用嫻熟的手藝展示著他們的絕活——剪紙、刻葫蘆等,看得我眼花瞭亂,目不暇接。這時,我發現前面圍著好多人,大多是小朋友,我也十分好奇,便湊了過去。
我擠進人群一看,原來是一位叔叔正在捏面人呢!那多彩的面人惟妙惟肖。有孫悟空、豬八戒、花仙子、哪吒……捏面人的叔叔熱情地問我要個什么樣的,我精心地選了喜羊羊,想讓叔叔給我捏一個最漂亮的。叔叔用他那靈巧的雙手拿出了五顏六色的面團,他一邊選料,一邊給我們講述捏面人的'來歷:“捏面人的這種手藝流傳至今有兩三百年了,傳說它和劉墉還有點關系呢。劉墉在北京當官,但并不是老北京人,他的老家是山東省,自從他父親做官后才在北京安了家,因此家里的管家、差人大多數是從山東老家帶來的。
在他的廚房里有個山東來的王師傅專門負責揉饅頭,老王的手真夠巧的。一疙瘩面在手里揉揉捏捏,有的就成了仙桃,有的成了朵花,然后上鍋一蒸形狀一點都不變,往桌上一端,引得劉府的家眷們連聲稱贊……”叔叔的精彩講述并未讓他手中的活停下來。只見他動作嫻熟,兩手合攏,輕輕揉捏,不一會兒,喜羊羊的頭就捏好了,他又在羊頭上鑲了尖尖的羊角,再把五官和身體捏好,把鈴鐺和四肢捏好,最后把它們組合起來插在一根竹棍上。哇!一個活靈活現的‘喜羊羊’便呈現在我的眼前,我的心里樂滋滋的,別提多高興啦!我愛不釋手地將喜羊羊拿回了家,發現它是那么的精致,那么的逼真!我愛我的祖國,愛她那既古老又有趣的傳統文化。
山西民間工藝品的作文三
泱泱華夏,盛開著五十六朵民族之花。我們身邊不乏有特色的民間工藝品,紫砂壺就是其中一個。
紫砂壺是中國陶瓷藝術中的瑰寶,它“色不艷,質不膩”,給人以美的享受。用它來泡茶,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而且茶不變色,即使是盛夏也不容易壞。紫砂壺身的雕刻匯集了金石、繪畫、詩詞等傳統藝術,壺身的造型取材于神話傳說或現實生活。經過精心保養的紫砂壺,形體豐滿,光潤亮澤。因為紫砂壺具有很強的實用性、高超的工藝性和優雅的藝術性,所以歷朝歷代都是人們收藏的對象,特別是對一些制作精良的紫砂壺,更是呈現“泥土與黃金等價”的'現象。我爺爺也是其中的一位。我回新疆時,爺爺給我看了他的“藏品”,慢慢擺滿了一個柜子,就連爺爺平時喝茶用的也是紫砂壺。爺爺給我泡了一壺茶,說:“紫砂泥料原深藏于巖石層下,分布于甲泥的泥層之間,礦層厚度幾十公分到一米左右,其化學成分為含鐵質粘土粉砂巖。燒成后的紫砂壺保溫性和透氣性均十分理想,是沏茶的理想用具呢!砂質茶壺能吸收茶汁,使用一段時日后空壺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而且便于洗滌,日久不用有異味,但用水泡燙兩三遍,然后把水倒掉,再泡茶原味也不變。”哦!怪不得爺爺喜歡拿紫砂壺泡茶呢!爺爺還說,紫砂壺對于冷熱急變適應性強,在新疆冬天這么冷,注入沸水,都不會脹裂;而且砂質傳熱慢,就不會不燙到手了。當年蘇東坡用紫砂壺烹茶都說“松風竹爐,提壺相呼”,可見紫砂壺的高妙之處。我邊喝茶,邊愜意的聽爺爺的介紹………。
紫砂壺僅僅是豐富多彩的民間工藝品的冰山一角。這些精美的民間工藝品都是我國人民智慧的結晶,多么偉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