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香山的作文400字四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香山的作文400字4篇,歡迎大家分享。
香山的作文400字 篇1
從山腳下仰望,整座山在陽光的照耀下,十分耀眼、醒目,就像披了一件鮮紅色的斗蓬。那顏色十分明快,令人耳目一新。我頓覺來了精神,信步向上攀登。
走在登山的小徑上。就好似置身于一望無際的火的海洋之中,四周到處是紅葉。樹上的葉子已經紅透了,一片片仿佛都搖搖欲墜。微風拂過,我頓覺眼前是一簇簇跳動的火焰,在頗有些涼意的秋天中的我,覺得渾身一陣發熱,大概是這可愛的片片紅葉所起的作用吧。樹上的紅葉有一部分已經凋落,薄薄地鋪在地上,被人殊在腳下,但透過一絲塵土甲仍可看出它的本來面目:紅中透出一點兒黃色。一種憐惜感油然而生:這樣好的紅葉被人踐踏,太可惜了。但紅葉本身也許認為并不足惜,因為它們知道,第二年的秋天。又會紅葉滿山。紅葉也具有“韌”的性格。
走到山的背陰面,我所看到的紅葉又是另一番景象,那是一種暗淡的紅色,猶如在山洞中燃燒的葺火映在洞壁上的顏色,給人一種凝重的感覺。
無論是陽面、陰面、樹上、地上的紅葉都使我流連忘返;無論哪一種紅色,都給我一種特殊的感受。我確信,我已陶醉在這滿山的紅葉中了。
香山的作文400字 篇2
去年秋天,我跟著爸爸去舉世聞名的香山游覽。
遠遠看上去,香山活像一座正在噴發的火山,這使我想到了詩人杜牧的《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我看的入迷,“張聞捷,該走了!”爸爸的話打斷了我,我和爸爸一起步入香山大門,只見在一片“火海”中有幾點翠綠點綴著香山。從香山主峰香爐峰,偶耳有幾縷蒸發的水蒸汽飄向天空。這又使我想到了詩人李白的詩句: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我走近一看,“這哪里是楓葉?”呀我滿臉疑問的向爸爸發問。爸爸興致勃勃地向我講道:“這種葉子叫蠟黃葉,是明朝時栽種的這香山也始于米明朝。”
我們從知春園到眼鏡湖,一潭“血水”正侵入眼鏡湖,我走近一看,這分明是蠟黃葉的'倒影。我們向偉人毛爺爺住的雙清別墅進軍,毛爺爺曾在這里指揮解放南京及全中國。這棟別墅左一半火紅火紅的,右一半卻碧綠碧綠的,毫不侵犯,真是雙清呀!在香山頂峰—鬼見愁向下俯視香山,我仿佛正在烈火之中燃燒的人。
下了香山,爸爸問我可以發什么感慨,我興奮的說:“俗話說得好‘香山紅葉紅似火’這話一點都不假。”
香山的作文400字 篇3
在我國的首都北京有一座美麗的香山公園,那里風景優美景色怡人,尤其到了秋天,滿山遍野一片火紅,仿佛把人們帶進了紅色的海洋,帶入了童話的世界。
秋葉飄落的樣子也非常好看,那葉子像無數只金黃色、紅色的蝴蝶,有的在偏偏起舞,有的在游戲,還有的在玩耍。落葉還像郵票,郵來了秋天的涼爽。
雪后的香山就更怡人了,簡直一個冰雕玉砌的巨人,那樹掛,古人喻為“千樹萬樹梨花開”,它白的晶瑩,它白的透徹,它白的迷人,在那白雪覆蓋下偶爾露出一點紅色,那么俏皮,讓人感到溫暖,給人帶來驚奇。
在山上遠遠望去,山腳下的那些矮小的房子幾乎連一只螞蟻都裝不下,別再說人了。
香山就像我們的祖宗盤古爺,它頭頂山腳蹬地。香山還像一位巨人看著我們一天天長大。香山公園最好看的時候還是晚上,因為到了那時,香山公園下的燈光全部都開了就像在龍宮和在天堂的感覺,令人產生遐想。
我想香山公園那么美麗,我一定要保護它,愛護它。
北京香山公園可真是一個好地方啊!
香山的作文400字 篇4
秋天的香山公園,以它獨特的美迎接著眾多的游人。
走進公園大門,放眼望去,峰巒重疊,挺拔壯觀。山上長滿了各種樹木,枝葉濃密,人走進去,便淹沒在其中了。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漫山遍野的紅葉。近看紅葉的形狀不一,有長圓、扁圓、扇形,還有三角形的。遠看,山坡上樹樹交錯,葉葉相連,層層疊疊相互輝映,映紅了半邊天空。在大片大片的鮮紅中夾雜著深黃色、褐色……就像千萬只蝴蝶上下飛舞,真是姿態萬千,絢麗多彩。一陣爽人的秋風吹過,傳來柔和的“沙沙”聲,枝搖葉擺,像是在向游人頻頻招手。人們不由贊嘆:“多美呀,香山的紅葉!”
香山公園里潺潺的流水也很動人。小路旁,石逢里,溪水愉快地流淌著。陽光灑在水面上,閃著耀眼的光芒。有時,溪水聚在幾塊碎石中間,靜靜地躺著,小魚兒在你追我趕地嬉戲。
再看,路旁的花壇里,花兒展開笑臉,爭芳斗妍。一串紅連成片,雞冠花頂起了花冠。那品種繁多的菊花伸開了卷曲的花瓣沒開放的花瓣緊縮著像一個個彩球不管是什么花,都散發出淡淡的清香。
美麗的香山公園,使游人流連忘返。
【香山的作文400字】相關文章:
香山的作文01-04
香山公園作文05-07
游香山作文02-20
寫香山的作文06-28
香山的葉子作文08-25
香山作文范文07-26
冬天的香山作文07-27
香山行作文10-22
香山春游作文07-02
秋游香山作文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