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冬游天目山游記作文

時間:2021-11-30 20:05:46 我要投稿

冬游天目山游記作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冬游天目山游記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冬游天目山游記作文

  一旦揭開籠罩著天目山的神秘面紗,險峰幽潭、奇石深谷、翠柏紅葉、傳聞逸事,無一不讓你陶醉、留戀和折服,塵世的疲憊與煩惱不覺消失得無影無蹤。

  ——題記

  初的一個雙休日,我邀上哥哥,慕名游覽了勝景天目山,有幸領略了雄渾秀雅的迷人風光,一償多年夙愿。

  險峻的金頂

  周六,我和哥哥吃罷早飯,帶上些許食物騎自行車上路。前往小山頂的“村村通”公路長約14公里,路寬約5米,有些地段礫石裸露,騎行顛簸。

  轉眼到了長嶺崗,眼前豁然開朗。遠方西、北、東三面群山聳立,蔚為壯觀,眼前松柏密布,郁郁蔥蔥,一條曲折的水泥公路伸向嶺間。這個斜坡長約四五里,彎多谷深,上下兩難。途中遇到一位50出頭的魯姓男子,順便向他打聽一下路線。“小山頂上掛雜草,大水淹不了太白寺的廟”。從他口中知道了小山頂與太白寺道僧斗法的傳說,心中充滿了向往。

  下了長嶺崗,順著公路向西北迤邐而行,不時可見左側山嶺梯田里栽植的果木成行,右側山腳下村落民居掩映在參天大樹中,最后到了一個叫宋莊的小山村。沿著村口小橋推車向西,沿著仄仄的小路行走約1公里,就到了陳大溝林區。迎面是一座松柏搭建的門樓,再往里是一座四合院,門前掛著“信陽天目山旅游開發有限公司項目部”的銅牌,旁邊停放著一臺大型挖掘機,西南側是一口不規則的橢圓形池塘,塘沿全用鵝卵石壘砌,情趣盎然。

  我倆和看門人打了聲招呼,把單車停靠在大門旁,徒步登山。

  山路崎嶇,眼前是新掘的寬闊道路,路面碎石橫亙,路基松軟,斜坡處雖砌筑了護坡,仍有幾處路面垮塌,讓人提心吊膽。臨近山嶺的一側,怪石嶙峋,萬木蔥蘢,層林盡染,附近山嶺上成片的軟棗樹、野柿樹紅葉斑斕,把整座山妝點得分外妖嬈。

  跋涉了一個多小時,終于來到小山頂西側山腳。抬頭仰望,只見一座巍峨的山峰兀立在半空中,兩個山頭東高西低,猶如兩只虎視眈眈的雄鷹傍棲,凸起的尖喙隨時向獵物發起攻擊。北側花崗巖渾然一體光滑陡峭,簡直無法攀登。半山腰一堆巨石矗立,猶如一只毒蛇吐著信子,好像是恫嚇人們不要登山。

  穿過一小段灌木叢,往上是大片渾圓的麻石。前人就勢在山石上費力鑿出一道道狹窄的石階,地勢稍緩的扇形塊壘處,干脆就未開鑿。不難想象,要是碰上結冰天氣,游客稍有不慎,特別容易滑倒。拾級而上,條石修筑的山門和礫石壘建的山墻漸漸清晰起來。

  越過石門和寨墻,地勢平坦處有一個80平方米的仙女池,四周全是巖石,上面數十塊長方形巨石碼成石壁。掬水洗臉,洗去一路塵埃和汗水,頓覺神清氣爽。站在池水東北側,只聽山風呼嘯,涼氣逼人。

  歇腳,用餐,我和哥哥奮力攀上東部最頂端,巨石東邊是一大間簡陋房,石墻小瓦,木門緊閉,東側高岡上,一位衣衫襤褸的長者迎風站立。茅屋前方,一株軟棗樹和一棵枸樹相向并生,樹下一片菊花綻放著紫紅色的花朵,給這方寂靜的空間增添了些許生機。東側石墻下是一道石砌的拱門,高約1米5,寬約0。8米,下面是兩塊重達十幾噸的巨石,中間僅有一道縫隙,僅容一人側身通過,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下了石縫往外走,外面野棗林邊有一個巨大的石碾盤,估計是戰亂年代臨時來此避難的人們碾壓米面所用。再往下,就是陡峭的山谷和荊棘碎石。拱門西邊有幾塊閑置的券石和殘碑,兩處石臺間殘留著燃盡的火紙和香灰,應該是農歷三月三傳統廟會時癡男信女的虔誠表示吧。碑上寫著捐資重修者姓名,一塊斷碑上鐫刻著咸豐十年的字樣,據此推斷,該碑距今有150年歷史了。

  站在頂峰極目遠眺,只見群山環繞,林木蔥籠,山間裸露的巖石猶如龍鱗閃著銀光。東、南、西三面四座水庫綿延,好像九天仙女飄舞的袖帶,惹人遐想。北面大寨山頂的周朝古寨墻隱約可見,東北太白嶺云霧飄渺盡顯崢嶸,東南的老鷹窩和二道山兩嶺則像女兒墻忠心拱衛著傲然聳峙的小山頂。往下望,新修的盤山公路蜿蜒盤旋,象一條玉帶纏系在山腰,給的天目山增添幾分英雄氣。

  帶著幾分疑問和好奇,我上前和長髯老者寒暄。老者自稱老道,是山下祝莊人,年已七旬,十幾年前搬到山上清修,政府每年都有救濟。山上那片怒放的菊花是他親手栽下的,名叫龍爪菊,又名九月菊。此山原名小山頂,海拔約七百米,形如一口倒扣的鐘缶,如今出于旅游開發的宣傳需要,改名金頂。山上原建有天王殿,娘娘殿,關公殿,龍王殿四座寶殿,香火旺盛,有乾隆題詞石碑為證,后來毀于戰火和運動。老人痛心的指著山頂北端懸崖邊的半截折斷枯萎的枸樹說,四年前下起罕見的光頭凌(即冰凌),枸樹不堪重負被攔腰壓折,東邊的小枸樹如今又長開了閘。

  轉眼一個多小時過去,下午三點一刻,我倆揮手告別老道,告別殘垣斷壁和奇石險峰,依依不舍踏上回家之路。順道向村民要了幾個木瓜,香氣撲鼻,據說能開胃順氣。一路風馳電掣,到家已是繁星點點,月掛樹梢。

  幽靜的龍潭

  周日十點多,我和哥哥耐不住誘惑,再次踏上探幽尋蹤之旅。沿著省道騎行約4公里折向西北,一條凸凹不平的土路映入眼簾,車輛駛過,塵土四起。沿途不時可見路兩側堆積如山的螢石,有的還裝入大蛇皮袋堆放成排。這段路況與昨日相比有天壤之別,除去中間一段5公里長的村村通水泥路外,其余皆是坑洼難行的土路,麻棱骨石頭參差錯列,讓人苦不堪言。

  車過柳河,只見群山環繞,蒼松翠柏和明晃的石頭相映生輝。前方一座圓錐狀山尖,稀疏地長著幾十棵樹木,那就是尖山,當年鄂豫邊省委和紅軍游擊隊、新四軍活動地點,與中原局駐地竹溝相距不遠,當年王老漢(王國華)、周駿鳴等革命先輩就縱橫叱咤在這一帶附近。

  往北1里路是個小集鎮,那是高堰村部堰莊,一家臨街住戶門前豎立著一塊泛白的暗紫色螢石,估計是辟邪用。北邊不遠處是一道狹長光禿的山嶺,從西向東一字排開六七處螢石礦井。山下空曠場地上,隨地堆放著開采的螢石原礦。那就是小石嶺,聞名遐邇的螢石集中開采地。在大堰口村口古樹東邊兩塊大螢石旁,四個男孩圍攏嬉戲。在們的踴躍帶路下,我倆趟過一條小溪,眼前一條劈開的寬闊山路,東邊巖石嵯峨,陰森恐怖,西北山嶺也被攔腰炸開,半山腰一道溝壑東西蔓延,好像巨龍身上的.傷疤引人注目。

  順著山路繼續騎行,在上樓一棵老核桃樹下,一位八旬老嫗給我們指了路。從村西稻場北邊推車上坡。沿著樹叢間一條蚰蜒小路艱難行走了約1里路,前方兩山之間猛然出現一道山澗,澗里鵝卵石縱橫散列。兩山之間一處巨大豁口,兩側山嶺巨石矗立,林木蔥蘢,青綠橙黃的葉海中,零星點綴著姹紫嫣紅的小片色澤,格外動人。左側山梁上幾塊遺落的石頭,好像烏龜和駱駝在對坐閑談。右側岸上一座破舊小廟,廟門敞開,里面殘留一地香灰。看來這里就是大寨山下的龍潭溝了,著名的黑、白龍潭就坐落在這里。

  靠山放置好單車,我和哥哥快步跳下山澗,迫切領略溝內原生態美景。

  眼前一泓淺淺的潭水,深約1.5米,清澈見底,面積不過30平方米。潭底是星羅棋布的細碎石頭,早已打磨成片,泛著淡黃色,少數大塊石頭裸露出水面或堆砌在潭邊。潭下大量石頭橫七豎八地排列,讓人不由想起電影《地雷戰》中的石雷陣鏡頭。潭上三塊大石緊夾著一塊寶石狀石頭,溪水從石縫間流下潭,濺出大片銀白的浪花。右側的那塊長方形巨石形如犀牛,重逾百噸,為潭水遮擋著來自上游的任何沖擊。

  溯溝而上,行走約二三十米,耳畔猛然傳來嘩嘩的流水聲。循著水聲望去,只見六邊形深潭靜立在山崖間。來到潭邊,潭水泛著攝人魂魄的墨綠色,潭底隱約可見大量的落葉沉落在泥沙礫石間。這情景,讓人情不自禁想起了朱自清筆下的梅雨潭。潭深約2.5米,面積約80平方米,周圍是天然形成的石壁,容納著滿潭的碧水。潭首是一堆雜亂的大塊石頭,左右兩側的巨石好像一匹河馬與蟒蛇對峙,河馬嘴邊有一匹幼崽正在溪石上熟睡,憨態可掬,根本不清楚眼前的危險。潺潺溪水從亂世縫隙間穿過,飛珠濺玉,宛如一首悅耳的童謠。潭水左上方潭五六米高處,一塊上百噸重的橢圓狀花崗石伸展開來,上面青苔在無聲訴說著的秘密,下面的石塊就象一只蟾蜍張口喘氣。潭水右側是六十多米高的陡峭山崖,嶺間石塊不知何時呈現出一道道縫隙,就象勇士身上的鎧甲,而那些石縫間冒出的野樹雜草,就象鑲在鎧甲上的飾件,紅黃綠相間的樹葉,則是飾件上飄舞的流蘇。潭上右側山嶺間不遠處,三層巨石屹立,最上端石尖前翹,象飛憩息,象神龜曬背,象繡鞋輕踏,惹人遐思。

  穿行在深溝世界里,目之所及,到處是或矗立或滾落的巖石,溪水流觴,樹木爭翠,斗妍。放眼望去,兩側山嶺怪石嶙峋,造型各異,栩栩如生,石上生樹,枝繁葉茂,石間流泉,叮咚鏗鏘。各種山石如石箱石柜,如雙獅頭,如老子現身,如熊貓下山,如靴子落地,如臥虎怒吼,如蓮藕上桌,如怪鳥凌空,不一而足。此時此刻,盡可能發揮你的想象吧,你會覺得儼然成了個藝術大師。兩側懸崖絕壁旁和巖石縫隙間,總能冒出幾棵野棗櫟樹等樹木,頑強地挺立生長著,恣意展示著苗條的身材和茂密的枝葉,那些或青或綠或黃或紅的樹葉,給原本寂靜的山谷平添幾分生機。面對諸多鬼斧神工的杰作和如此人跡罕至的桃園勝景,讓人不免產生“養在深閨人未識”的遺憾與獨賞空谷幽蘭絕世佳人的欣喜。

  徜徉在龍潭溝迷人的世界中,我和哥哥喜不自禁,渾然忘卻了一路奔波的疲勞,不時拿出數碼相機對著幻影美景狂拍不止,并擺好各種pose,希望留下瞬間留作。

  三點半,我和哥哥在溝內逗留一個半小時仍意猶未盡,無奈該返程了,只得戀戀不舍的作別這人間仙境。回程途中,從上樓村民口中得知,那口淺潭叫白龍潭,因長期山洪沖刷,已被滑落的山石壅塞殆盡;上面的那口大點的深潭叫黑龍潭。傳說當年黑、白二龍相斗,因村民誤投食物,結果白龍落敗黑龍大勝,遂成今日模樣。

  又是一路狂奔,無奈道路坎坷難行,到家又是星光閃爍,月影婆娑。

  備注:此山與浙江臨安天目山同名,地處河南省信陽、南陽、駐馬店三市交界處,系桐柏山余脈,海拔150-900米,東西跨度20公里,南北縱深15公里,總面積6750公頃,山勢陡峭,溝谷縱橫,為省級自然保護區。站在小金頂上,往下俯望周圍群山,就象天眼俯瞰大地,后得名天目山。

【冬游天目山游記作文】相關文章:

游天目山作文12-25

天目山作文11-12

森林公園冬游作文800字-小學六年級游記12-23

游記作文:游香港03-26

游記作文:青島游03-26

天目山作文(15篇)11-12

天目山作文15篇11-12

暑假西湖游游記作文10-28

游記作文:暑假游臺灣09-01

游記作文-游植物園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