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游記作文:無量山游記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去過浮邱山的人方能理解此話的深厚和精辟。五月初暑,受幾位朋友之邀一起南游浮邱山。
從桃花江城關鎮往西南行12公里,平地兀起一雄峰,峰巒起伏,巍峨壯麗,蜿蜒橫斷云流,此既為楚南名山,素有“小南岳”之雅譽,又名“無量山”的浮邱山也。
據資料記載:浮邱山處雪峰山脈之尾,由48座秀麗山峰組成,面積約58平方公里。由于主峰海拔742米,相比湖區平均不到200米高的丘陵,此山顯得甚是雄偉,又經常在云霧繚繞之中,遠看若浮,近看似丘,雨看若飛,晴看若沉,因而得其名。
驅車來到山下,頓覺濕袖清涼。站在山門前抬頭朝山上望去,陽光下的浮邱山群山環抱,滿目陰綠,重染如墨。
登浮邱山需攀緣曲折迂回的石級而上,石梯全由青一色的青麻砌建而成,階面隱著墨黑的黃豆一般大小的麻花,據傳是舜帝二夫人尋夫至此,落淚哭泣而成的斑痕。因恰是周末,天氣又好,所以進山游玩的人也還不少。間或也能看到前面山道上行走著稀稀落落的幾個人,有游山的戀人,也有來還愿的香客,人聲與鳥語鼎沸,奇花與異草爭艷。山路石級依山勢而建,清幽奇險,時緩時陡,曲折迂回,正如歐陽修在《遠山》一詩中所寫:“山色無遠近,看山終日行。峰巒隨處改,行客不知名。”路旁小溝浸水成溪,泉水汩汩,澗水潺潺,古木蔥蘢,松衫擁翠,楓柏染紅,修竹盈綠,奇花漫嶺,頗有幾分幽深之感。美景如畫,人行其中,神清氣爽,身輕如燕,腳步輕盈似兔。
來到“響鼓石”,一行人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走了將近一個小時的山路。“響鼓石”位于浮邱山半腰,這里地勢平坦,古松翠柏、青石成臺,為游人登山頂的天然休息之地。記得二十年多前年少的我隨父親從山的另一側爬到“響鼓石”在此休息時,曾見這里原有三顆千年古松,千年古松墨綠中透著青黑,粗厚挺拔,茂密濃郁,高插入云。蒼勁挺拔的浮邱古松,抱崖而立,郁郁蔥蔥,冠蓋青臺,那自有的凜然傲骨之氣,就宛如看見我那辛勤勞作一生的父親。看著眼前只剩下的兩株古松,我為那棵不在的千年古松,不由從心底唏噓時間與親人的易失,睹物思人,歷歷在目……
“響鼓石”同時也是欣賞湘北湖區風光的最佳之處。站在“響鼓石”上那兀起的青臺上,只見蒼松滴翠,巖石聳立,群山象駿馬奔騰,千峰如雨后春筍,山巒疊嶂,氣勢磅礴。另有一處瀑布崖,數十米的懸巖峭壁,山泉飛泄而下,飛瀑如練,濺落山澗,景色十分壯觀。山風從谷底徐徐送來,翠聳風鳴。極目遠眺:資水蜿蜒如練、衣裾飄飄;洞庭云蒸霞蔚、仙霧縹渺,美妙無比!
“道路雖無盡,前程正可期。”從“響鼓石”沿著麻石青階婉蜒直上,經“美女泉”上行兩百米左右,順山道右拐即見“浮邱山林木管理所”,管理所后青竹林中有一巖洞——“風洞”。“風洞”與山上另一處“火云洞”自古齊名,“風洞”洞口常年冷風颼颼,前人用大花崗巖蓋住,只留有一條窄縫,游人可伸進手掌或腳掌試探,果真如此!傳說此洞可通洞庭湖,有一孽龍藏于洞中,一有機會便興風作浪,危害百姓。玄武祖師為救庶民,用鐵鎖將孽龍鎖在洞中。不信你可探頭瞧瞧,幸運者還可觀到龍顏呢!而相鄰不遠的“火云洞”一帶正盛開著桐樹花與野杜鵑,遠遠望去,滿山遍谷繁花似錦、姹紫嫣紅:有粉紅的,金黃的,粉白的,最多的還是那血紅色的野杜鵑,朵朵爭艷,燦爛如仙女一般美麗,在滿谷翠屏叢中,如繁星點綴,如珍珠鑲嵌,煞是眩目迷人。
“遠山初見疑無路,曲徑徐行漸有村。”耳邊突然從山頂傳來震耳的洪鐘聲,在空曠的山野回轉悠揚,余音繚繞……
繞過“蠟燭峰”,前行五百米,既到山頂,眼前突的變的空曠明晰起來,在鳥語花香,古樹環抱,綠樹成蔭中藏隱著一座典型的中國佛教式古代建筑物,原來這就是聲名遠播、聞名遐邇的千年名寺:“浮邱禪院”。“浮邱禪院”座北朝南,青墻碧瓦,翹角飛檐,金黃色的琉璃瓦在陽光下的映射下顯得凝重而輝煌。相傳寺院為兩晉南北朝的劉宋時期始建,初為道觀,唐代改成禪寺,為湘北唯一道佛兩教并存的古觀寺。因此浮邱寺也就成為湘北道教、佛教的發源地。
來到浮邱寺前,我恍如隔世,眼前的浮邱寺建筑壯觀,金碧輝煌。早已不是多年前那個殘恒斷壁的模樣。寺前有幾株高大的千年銀杏依舊樹相掩映,顯得格外清幽。寺內散發的檀香煙火與裊繞禪音更使云翳四面的浮邱古寺平添了幾許幽深恬靜。
“浮邱禪院”最早為五進五宅五殿式結構,“浮邱禪院”最鼎盛的時期是在北宋時期,它是當時湘北最大的佛道合教的寺院,下分為八個禪院,占地二十多畝,殿宇高大無比,壯麗絕倫.寺內的高僧云集。現存的寺宇建筑都系十年前當地政府在原清代重修的遺物基礎上擴建翻修而成。禪寺為一個大院,中有三進四宅大殿式布局,整座寺院以祖師殿為中心,左、右有游廊與亭、閣、樓、臺相連,氣勢非凡。沿中軸線有寺門、石牌坊、玉皇殿、寺佛殿、玄武祖師殿、祖師殿等主要建筑。里面供奉有玉皇大帝塑像、無量壽佛塑像、玄武祖師像以及觀音菩薩、十八羅漢等,在祖師殿里的佛座臺嵌有一米寬、兩米長的青石板,鐫書“印心石屋”四個大字,為道光帝御筆。游歷整座寺院,發現寺內歷代石刻石碑琳瑯滿目,行草篆隸,各體皆備。這里成了碑刻的博物館。而整個建筑依山勢層層構筑,布局精巧、氣勢雄偉。左有藏經閣,右有省思堂,前有望海閣、后有大悲院。大悲院內走廊雕梁畫棟,上面的人物、山水、飛禽、走獸栩栩余生,全為精雕細刻之極品,可惜全是由佛道典故,我平時不甚了解,也就只好“走馬”了。院中間為寺院僧人開種的菜地,環境清幽,間或栽種有各季花木,有玉蘭、山茶、梅花、杜鵑、丹桂,四時花開,各吐芬蘭,姹紫嫣紅。菜地中央有一小口古石井,井沿麻石早已被歲月的井繩磨得光溜溜的,井深數丈,青黑烏亮,覓上一口井水,清甜怡心、直入心肺。
禪寺兩邊有僧房、齋堂、客房等,并有僧尼主堂念佛,香火頗盛。百求百應,甚為靈驗。
出得寺門忽然眼前一片白蒙蒙的,山間霧氣隨輕柔的山風起舞,片刻成云,圍繞身邊。同行的人瞬間不見人影,被輕柔棉絮一樣的云海包圍,沉沒在白霧之中……山間林嵐飄浮,霧雨迷朦,如入仙境,忽隱忽現。腳下的山峰都被白茫茫的云海籠罩著,而如煙如雪的白云在千峰萬壑之間,在黛青色的山巒映襯下,更是波瀾起伏﹑浩瀚似海﹑宏偉壯觀……“山行本無雨,空翠濕人衣”,人亦有了輕飄飄飛仙般的感覺。
待云霧輕飄散去,順其西南方稍走一百米距離就可以看見“飛來石屋”,“飛來石屋”開鑿在壁立如削的峭壁上,立在屋前,俯視群峰聳峙,蒼翠蔥寵,峽底清流;仰望凌空峭壁,天光一線。“飛來石屋”自古傳說紛紜,以至后來越傳越神。相傳是修始祖仙人煉丹之處。修仙人煉丹,煮石充饑。石屋四壁刻有“八仙飄海”、“二龍戲珠”、“丹鳳朝陽”等圖飾。石屋左側,立著一塊上書“丹臺”的石碑。
石屋左側有一“煉丹臺”,“煉丹臺”盡管只能看見遺留的石爐,但可以從石爐爐心零散的、尚未燒完的焦碳上看出遠古香火正盛的浮邱山上道士在此辛勞地修煉金丹的模樣。從“煉丹臺”往上看,就能看見懸建在“香爐峰”上的“煉補亭”。
在浮邱山巔觀日出、觀洞庭、觀云海,賞夜月、賞春花、賞雪景都是難得的享受。
時日,日出東方,霞光萬道,直沖云霄。入夜,雅致清涼,皓月當空,月映天際……洞庭與資水,白光如鏈,水天一色。賞春花百艷竟美,看夏蟬羽翼齊飛,聽秋雨滴漏聲殘,觀冬日雪霽似銀……四季花海云天,曲調低幽,勾魂攝魄。浮邱山已經不僅僅只是一處避暑的勝地,而是一個四季常景迥然不同的長廊畫卷……浮邱山就如一嫵媚多情、脫俗清麗的深閨處子。今日我輕輕地走近,只掀開了她遮頭紗巾的一角,卻半露了她驚艷絕倫的容顏……我是不是來得太早?我的傾慕驚了你的春夢!為你靈氣撲面的剎那,為這驚鴻一瞥的瞬間,我癡目無語,無法用言辭修飾你嬌羞的容貌,亦無法將你的美麗定格成長久的記憶。你在此等待誰呀?或許我是來得太遲?千萬年以來你將你全部的美麗無私的長久的綻放在山之顛上。山風依舊,誰又能帶走你的片刻歡顏?
人生短暫如過隙之駒,我心依戀,然美景何處不有?我心悵然,為失臂之交而倍感傷懷。人生若能璀燦一次,又何必在乎朝朝暮暮的形影廝守?若能飛翔一次,又何必留意聚散離合的刻意相隨?
屹立山顛,心太遠,風景依舊。
【高中游記作文:無量山游記】相關文章:
祖山游記-游記作文03-03
游記作文:香爐山游記08-18
暑假游記優秀作文:燕子山游記07-24
游記作文:武夷山游記03-02
游記作文:天門山游記03-11
游記作文:鳳凰山游記03-05
游記作文雁蕩山游記03-05
游記作文:靈源山游記03-06
游記作文:阿里山游記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