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三年級關愛空巢老人作文
導語:古人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說的就是孩子想孝敬親人,可親人早已不在。 下面是小編收集的關愛空巢老人作文,大家一起看看吧!
【關愛空巢老人作文1】
一個孤苦伶仃的身影,一個傻乎乎的笑臉……時常出現在我的眼前。她經常拄著拐杖,在小區的垃圾桶里撿些廢舊報紙,塑料瓶,顫巍巍地走著。她是誰?她的兒女呢?
她就是生活在我們小區里的一位老奶奶。聽媽媽說,老奶奶的老伴早已去世,兒女不在身邊。家里只剩下了她,因為身體不太好,需長年吃藥,退休金不高的她只能靠撿些垃圾來貼補生活。每當我放學時,我都會笑著說上一句:“奶奶好!”接著她就沖著我傻乎乎地笑著。
每天吃過晚飯,我都會在小區里散步。我常常見她坐在小區門口的椅子上,看著來來往往的人。這時,我會坐在她身旁,和她聊一聊我們的校園生活,發生在班級里的有趣的事情,學校開展的活動等。因為我知道,在這個世界上,很少有人跟她說話。而她回答我的總是一個傻乎乎的笑臉。
像老奶奶這樣的老人,被稱之為“空巢老人”。而當今社會,這樣的空巢老人也越來越多了。一天,我翻開報紙,幾個數據跳進我的眼簾:目前,我國城鄉空巢家庭超過50%,部分大中城市達到70%。農村留守老人約4000萬,占農村老年人口的37%。預計“十二五”期末,全國65歲以上空巢老人將超過5100萬。
關愛空巢老人,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大事。
古人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說的就是孩子想孝敬親人,可親人早已不在。 有些事情是你想做也做不了的,而有些你現在能做的事情不去做的話,等你想去做了有可能就沒機會做了。試想,很多的年輕人,遠離父母,外出打拼掙錢,也許他們掙錢是為了讓父母有更好的生活,可也許等你掙到了很多很多的錢以后,你才知道你失去的是什么?也許你會后悔,沒有陪同自己的父母走過人生的最后一段本該幸福的時光——晚年。
我想,每一個人都要在情感上關注父母、理解父母,常回家看看。社會也應該給這些老人更多的關愛。
關愛空巢老人,讓他們的晚年不再孤單,成為我們踐行的中國夢。
【關愛空巢老人作文2】
CCTV3有這么一個公益廣告-“關愛空巢老人”。每當我看到這個廣告,就會情不自禁的想起我的父母。我們兄妹4人,現在都已經成家,也都有了自己的孩子,但由于工作的原因,居住在不同的城市,只有父母住在老家,他們也就成了人們常說的“空巢老人”。
節假日的時候兄妹幾個會帶著孩子回去看望父母,給他們帶去兒孫們的關懷,如果工作繁忙,那就都沒人回老家了。每當這個時候心里總是酸酸的,很傷感,很想哭,仿佛看到了父母渴望我們歸來的眼神。
我上次回家是在2011年3月20日,到如今已是一年的光景了,這么長時間沒有回去看望父母,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記得我上初三的時候,由于忙著中考,每天放學回家都是匆匆忙忙,顧不上跟我媽說幾句話。有一天,我放晚自習回家,看到她正在沙發上看電視,便坐在她腿上說:“媽媽,您好像好久沒抱過我了,您這當媽的太不稱職了”。我媽哈哈大笑說:“個子都比我高了,還要抱啊?再過幾年就該上大學了,大學要是考得遠的話,只能是寒暑假才回來一次,到時候一學期才能見上一面嘍”。“一學期最少要5個月了,那不行,我還是隨便找個近點的大學上算了。”我一邊搖頭一邊說。我媽笑著說:“傻孩子,想上好大學,想找好工作,這點苦都吃不了,那怎么行呢,……”。接著我媽舉了很多關于在外求學久久不能回家的例子,雖然我現在已經記不清了,但對于一學期都不能回家的那種驚慌感覺現在還記憶猶新。我想,現在我的父母是不是經常會有這種驚慌感覺呢,因為他們不知道我們下一次回家將是什么時候,下一次全家團聚又是什么時候。
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深,由于子女工作、學習等原因,獨守“空巢”的老年人越來越多。雖然當今是一個信息化高度發達的時代,子女可以通過電話、網絡視頻跟父母進行交流和溝通,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他們的安慰。但這真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嗎?社會的關注能改變空巢老人的現狀嗎?每個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也希望他們能在人生的旅途上有所成就。但這不代表他們樂意遠離自己的子女,并不是因為他們不想影響子女的工作生活。這份苦心又有誰能真正理解呢?解鈴還需系鈴人,我們做子女的,如果能理解老人的這份心意,也許就能從根本意義上考慮自己的事業與家庭的和諧相處。如果父母已經習慣了那種生活方式,離不開生他養他的那片故土,也無法跟隨我們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那么我們只好常回家看看,讓那個原本應該有我們的“空巢”不再空,讓那個飽含著我們往日歡笑的“空巢”繼續充滿歡笑,讓獨守“空巢”的父母不再孤獨與寂寞。
【關愛空巢老人作文3】
一般無子女或雖有子女,但子女不住在身邊,“自己”一個人居住的老人在城市中被稱為空巢老人,目前,這樣的空巢老人不在少數。有“空巢感”的老人大都心情抑郁,如何解決“空巢老人”面臨的問題呢?首先是老人的子女,其次是社區和社會上所有的人關心。
今天,我有幸參加我們班組織的關心“空巢老人”活動。班主任陳老師帶領我們去看望潘爺爺。我們敲著 潘爺爺的家門,可惜潘爺爺不在家。聽說隔壁也有一個“空巢老人”,她的名字叫潘奶奶。所以我們就去潘奶奶的家。潘奶奶打開了門,我們環顧四周,房間里悄無聲息,很冷清。我們熱情地對潘奶奶說:“潘奶奶好,祝您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聽我們這一說,潘奶奶的臉上綻開了微笑。我們紛紛把我們準備好的精美禮品送給她,每個人都遞上了一份溫暖。我們還與潘奶奶拍了照片,留下了美好的紀念。今天,我很開心,但我想潘奶奶會更開心。
在幾年前,社區里老年人的業余文化生活可不像現在這么紅火,社區里居民以中老年人居多,特別是有好多和兒女分開居住的空巢老人們,他們感到十分孤獨寂寞。正是由于“空巢老人”心靈上普遍有一種孤獨感,幾年來,一首《常回家看看》的歌曲廣為流傳。“這首歌之所以轟動,是因為說出了老百姓的心聲。” 關心“空巢老人”正成為當今社會的新課題。專家建議,兒女多的家庭應輪換回家陪老人住;獨生子女最好能住在離父母家較近的地方,方便平時照顧。在這一點上,日本人提倡“一碗湯”距離,即子女與老人居住距離不要太遠,以送過去一碗湯不會涼為標準。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一群空巢老人,在社區開展的豐富活動中,他們開闊了視野,豐富了自己的晚年生活。同時,社會上應形成關注“空巢老人”的氛圍,保障老人有一個充實的晚年和多彩的精神世界。作為兒女,更應該用“心”去孝順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