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人生作文

時間:2022-04-04 10:10:08 人生 我要投稿

關于人生作文(3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一篇什么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人生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于人生作文(3篇)

關于人生作文1

  最近看到一則消息,很感興趣。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獲“北京大學中學校長實名推薦”資格,為此,他們鄭重其事地制訂推薦條例,其中的“推薦條件”第四條“有良好的人文素養與情懷,有成為終身閱讀者的習慣,高中階段課外閱讀量至少達300萬字”是一項硬指標,而且,在“實施程序”中,將“組織面試組,重點考察學生的閱讀視野、閱讀品質、學科思維品質、交流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有記者問該校校長唐江澎,有關“閱讀”的這一條指標有沒有彈性,唐校長回答“這是硬杠”,并且認為這個要求不算高。最終被推選的一位學生,每年的閱讀量都在300萬字以上,包括很多英文原版書籍。

  對一生的生活品質而言,一個人早年的閱讀經歷非常重要。然而,在功利思潮的影響下,一方面,在目前的中小學教育中,閱讀似乎成了可有可無的點綴;另一方面,學生的閱讀量過低,已經成了課程改革的“瓶頸”——危及的不僅是語文學科,而是所有的學科。

  閱讀的差異往往在童年就出現,但這時畢竟還來得及補救;如果這種差異繼續存在,成年之后差距便會逐漸變大。需要指出的是,這種差距并非現實社會的“成功”與“不成功”——當今人們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富裕階層的“發展狀態”,可以看到,他們的真實學歷往往并不高,即使有了所謂的“社會地位”,往往也并不具備文明社會所需要的智慧。

  兒童時代的閱讀,就是播種,一種精神的播種:播撒的是人性的種子,是愛與智慧的種子。這一時期通過閱讀培育出的求知欲和對世界的好奇心,將會影響人一生的志趣。如果基礎教育太講“實惠”,沒有了夢想,學生以后一定飛不高,甚至根本飛不起來。

  上世紀80年代初,一次文學社活動要講狄更斯的《遠大前程》,我問學生有沒有看過這部小說,一半學生舉手,其中好多是初中生;10年后,我在高中開《小說選讀》課,問學生有沒有讀過這本書,有10多個學生說“看過電影《孤心血淚》”;我退休前,最后一次開選修課,問學生是否知道《遠大前程》,學生反問:“網上能不能找到?”——和以前的學生比,現在的學生,閱讀越來越功利。

  曾經聽說,有高二學生問老師:“高考根本不會考小說,為什么要求我們讀小說?”這位學生從小接受應試思維,閱讀底子差,他已經不知道這種話會貽笑大方。更奇怪的是,一些教師和校長也有這樣的疑問。有教師問:教科書篇目與課程標準要求的閱讀書目,哪些會考到?能不能劃個范圍?——作為教科書的一名編者,我對這樣的提問感到困惑: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的匱乏到了如此地步,“底子”都不要了,怎么談課程改革?教師錯誤的閱讀觀,必然影響學生的閱讀觀;學生特別是中學生的閱讀量過低,則必然影響他們的思維品質。

  其實,語文考試并不一定能準確測量閱讀能力,特別是目前通行的檢測方式。有些不重視閱讀的學生,各科考試成績并不差;而一些閱讀量大、見多識廣的學生,考試也沒有顯示出什么優勢。但我認為這也不奇怪,因為只有經過比較長的時間后,才有可能逐漸看出閱讀對人的思想情感的滋養。我教過的學生,在校期間的閱讀質量有所不同,過了20年,能看出一些差異。我沒有更多的樣本去證明這些,但一些教師相似的經歷或許可以促使我們共同來思考這個問題;閱讀是少年兒童獲得教養的重要途徑,如果評價體系有基本的客觀性,這個認識就不大可能被徹底顛覆。時下使用的檢測方式,非但多年不改,甚至一直缺乏有效的討論,這是令人費解的。

  文學閱讀能提升學生的境界和修養,如果有一天,學生開始“看不起”語文教科書了,對課堂的教學不滿足了,我的理解是:他開始嫌“不過是個例子”的教科書水平低了,因為他的眼界高了,而這恰恰是語文教育的追求。偶爾有20多年前的學生來訪,還會談到以前讀過的書,因為那是他們在成長中接觸到的最優秀的作品,因為是在基礎教育階段閱讀的,因而就成了一生的“精神底子”。

  教師個人讀書的經驗有可能成為學生的閱讀指南——有時和學生閑聊時提到的書,學生也會找來讀。改革開放之初,家庭收入普遍不高,仍然有些家庭會給孩子買書的錢,讓他去書店自由挑選書籍。我記憶中,鼓勵學生課外閱讀的家庭有這樣幾種:尊重教育常識的家庭,有讀書經驗的家庭,有一定藏書量的家庭。當年,相當多的家長支持孩子課外閱讀,甚至能說出“見識比分數重要”那樣的話;有些家長文化并不高,但是他們尊重教育,在聽清教師的解釋后,鼓勵孩子跟從教師閱讀;有的家長想法也很樸素,認為孩子從學習中獲得的愉快最重要,孩子手不釋卷,肯定是好事。

  30年前有一件事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結束不久,人們對學校教育的關注點與現在有些不同,教師課堂上的話也會引起家庭的討論。我買了一本《豐子愷散文選》(好像是七角錢),兩天就看完了,學生(初一年級)借去傳看,讀得很來勁,有兩個女生“等不及”,放學后便到新華書店去買了這本書。一個多月后的家長會上,女生甲的家長(是個普通職工)說:“謝謝老師鼓勵孩子多讀書,那本書我看了,有些不懂,但孩子入了迷,看著看著,在家讀出聲來了!迸业母赣H(是個宣傳干部)則很矜持地說:“那本書我翻過了,我對豐子愷這個人不了解,但我覺得他那些資產階級的生活方式不宜讓青少年閱讀……”當時這兩位女生的學習成績都一般,只是此后,她們的學習興趣逐漸有所不同。這件事讓我看到了形成差異的背景。有意思的是,女生甲的碩士論文仍然是豐子愷研究,距她當年用七角錢買第一本豐子愷的散文,已經過去了11年。

  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是愉快的閱讀者,對子女而言,就是最好的示范。家庭沒有藏書,不一定是缺乏經濟能力,而在于家長的觀念與志趣——相對于買房、購車,買書的花費簡直就是微不足道。在城市,獨生子女有200本課外讀物,不算“奢侈”,然而,有些家長寧可為孩子買200本教輔書,也不在意孩子是否擁有一套文學名著,因為他不懂得文學對于人的重要。我們的身邊不乏生活富裕但教養不足的人,如果不帶偏見的話,相信能從他們的閱讀史中找到答案。

  當然,學生形成極端功利的閱讀觀,學校也要負責,特別是直接面對學生的教師,不愛讀書的“師”也會是學生的“范”。我無數次從學生那里聽到,教師反對學生讀小說,這中間有理科教師,也有文科教師,甚至還有相當數量的語文教師!他們不僅反對學生讀小說,也反對讀任何“與考試無關的書”。除了學校功利的升學指標壓迫之外,這些教師也以他們的經驗來考量學生——他們的中學時代接受的就是應試教育,沒有讀什么書,也考取了大學,也能找到工作,也能來當教師,也能有一份不錯的收入。我在參加各種評審時,還看到一些從不讀書的教師獲得了各種榮譽,靠狠抓升學率獲得學校和社會的肯定,得到家長的贊譽。在一個文化缺位的蕪雜環境中,這些似乎也應當算“正!。然而,若社會和學校的教育觀被顛覆了,教師的教學觀和學生的學習觀便會出現混亂。

  一些基礎好、閱讀素質高的學生,即便面對強大的應試壓力,仍然能保持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他們的閱讀效率明顯高于一般學生。這是因為早期的閱讀積累形成的經驗,令他在選擇讀物、理解文本和評價能力方面有了更為寬闊的背景,有了居高臨下的優勢。一些教師有這樣的“發現”:閱讀能力強的學生,會越來越強,優勢越來越明顯。他的“底子”比一般人深厚:見多識廣,有比較鑒別的能力,有“聯系”的意識;更為重要的是,有想象力。眼界開闊了,世界變大了,他不滿足于課堂和家庭的教育,他有了“找尋”的意識,對未來充滿期待——幾乎所有對此作過認真觀察的教師,都會注意到這種差異。

  語文課程標準對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如何落到實處,值得重視。我想說的是,中小學生沒有豐富的`閱讀積累,指望以后“補”,可能無濟于事。如果他在學生時代就只是為了考試而閱讀,那脫離考試甚至永遠告別考試之后,就不可能形成閱讀的習慣。閱讀的量下降了,閱讀時間沒有保證,缺少作為美學意義和語文意義的欣賞,指望通過“檢測手段”逼學生讀點作品,學生獲得的不是教益,而僅僅是“分數”。沒有閱讀的興趣,沒有對美的愛,難以想象,由這樣的人組成的民族將是一個什么樣的民族。

關于人生作文2

  雨過天晴的彩虹有幾個顏色呢?答案是:無限個;請問是誰發現出來的呢?答案是牛頓,五彩繽紛的世界,充滿著各式各樣的色彩,每一樣色彩都代表著不同的意象,深入里頭,便可以找到他那顏色的哲學。

  “轟!”火車發出一聲巨響,駛離火車站,我就坐在火車中,漫無目標,任由火車主宰,看是要把我送到遙遠的地方,或是要讓他在歲月中止步。眼前的景物,是由一根根的電線桿以及一戶戶的民宅交織而成,不時有大形廣告板呼嘯而過,有的人守在家,有的人為了生計,到處打拼,四處游走,而我呢?只因為數學成績不理想而自暴自棄,會不會太不值得了?

  火車慢慢地北上,窗戶也由黑白相間,轉便為藍,哇!多湛藍的海水,海水由淺入深,由動變靜,藍,好比是天空與大海,廣闊的體積,讓人聯想到學習,許多事情正等著我們去探索,發掘,我們永遠學不完,唯有努力不懈才能充實自己。

  湛藍的海,依舊還停留在我的腦海,片刻之間,黑暗暗的隧道包圍了我們,寂靜的黑,給我們寂靜,但也給了我們不安,不知道何時才能發出隧道,不知是否能突破這陰霾,趕快駛離這隧道,好安撫我懼怕的心靈。

  忽然眼前為之一亮,天空和海洋互相錯縱,亮得使我睜不開眼睛,在隱隱約約之中,仿佛看見了七色彩虹豎立在天空,原來天外面是這么的明亮,這么的漂亮,把自己困在狹小的空間,只是心囚,并不能真正的改變自我,學習七色彩虹,將每一個顏色都顯現出來,做一個突破顏色的自我,啊!我懂了!我懂了!

  最近有一篇文章刷爆朋友圈,講的是深圳一位在知名通信公司工作了十年的38歲男中產,月薪2萬+還有兩套房子,還有獎金和分紅,但突然被迫離職生活陷入困境。

  這篇文章之所以能夠觸動很多人,在于里面的“兩套房子”,坐標還是深圳!從常識判斷,我們很多人會覺得這樣的中產是“成功”的,他還生了二胎。

  但突如其來的“被迫離職”讓這位中產陷入生活困境,因為他其實是“負債累累”的,離職意味著突然失去收入來源,房貸成了燃眉之急。

  其實這樣的人在國內比比皆是,所謂的中產也好,富翁也罷,有多少是背負著幾套房子的貸款的?

  我不想去評價買多少套房子正確與否的事情,但顯然從那位深圳中產的做法,我們可以看出,這個人多少是抱著僥幸的心理的。

  他至少認為他的收入是穩定的,而且房價是一路漲上去的。但即便這種賭徒式的做法真的押中了,他那種做法也顯得很極端。

  他第一套房月供6000,對比收入來說不算多;第二套房月供1萬7,加起來已經與工資相當。這還沒完,因為二套房首付不夠,把首套房抵押又貸款70萬,每月還款7000多。

  兩套房貸+抵押貸,每月還貸3W+。對了,去年還生了二胎。用其本人的話講:因為兩套房貸加上抵押貸就三萬了,獎金就用來補貼家用,日子過得緊巴巴。

  這豈止是緊巴巴,簡直就是在賭博。賭什么?房價永遠漲!他本人也承認這一點:想到自己深圳有兩套房,心里也會安慰很多。言下之意就死房價永遠漲,其實多少人都是類似這種情況,都是這么想的。

  很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如今樓市雖然也不怎么跌,但也不怎么漲了,而且更難賣了,更重要的是他突然失去了收入來源。這個小中產卻苦惱要割肉賣房,還直問自己錯在哪里?

  其實能割肉賣房,我覺得已經算是幸運的了。至少,沒有像20xx年股市去杠桿,一夜之間身家全無。

  說句難聽的,房價只要跌三成,房貸杠桿一旦被打爆,這房子加上每月3W多的房貸就變成返貧的災難之源。

  我可以想象這家人的日常生活:入不敷出是常態,日常消費都是能省則省,吃不好用不好還要精打細算,從牙縫里省錢,就好比守著一個大金庫的乞丐。這算得上是成功的人生嗎?

  顯然,這位深圳男中產明顯是不懂得理財的人。試想,如果深圳38歲男稍微懂得投資風險,關注樓市政策變化,保持充裕的現金流,今日就不會如此被動。

  我是一個教人理財的江湖人士,雖然談不上有多厲害,但我至少知道,用理財的方法去打理生活,其實人生可以過得更有條理,更關鍵的是不至于讓自己陷入本可以避免的財務風險中。

  說實話,理財不會給我們帶來財務自由(很多人認為財務自由是一夜暴富),也不會沒有風險。但理財這件事在我理解的范疇內,可以讓我們學會評估風險然后做資產配置,對自己的財產進行科學合理分配。

  理財,往深度延伸一些的話,還可以讓我們學會一種思維模式:對自己能夠支配的資源進行統籌分配,這個過程包含著性價比分析,說白了就是風險和收益評估。

  但現在很多人的觀念完全是扭曲的,整個社會氛圍充斥著的是一夜暴富的心理,是投機取巧的盲目投資。要不然就是另外一個極端:我錢少,我沒有財可以理。

  這種極端觀點是:有錢的人才這么作死,窮人根本沒有這樣的機會,學不學理財無所謂。好,菜導再講一個窮人理財的故事。

  20xx年,菜導認識了一家低保戶,丈夫沒有勞動力,妻子是一個清潔工,家里有老有小,全靠妻子那點微薄的工作,住在分配的保障房里。妻子工作七八年,省吃儉用攢下了幾萬塊錢,準備留著以后孩子結婚用。

  有一次,身邊人跟她推薦一款叫做“日金寶”的理財產品,聽上去是政府背書收益也高。家里人都沒什么文化,禁不住身邊人多次勸說,把這幾萬塊全投進去了,想著也能賺點家用。結果呢?

  相信有人已經猜到了,這個“日金寶”就是臭名昭著的泛亞產品。半年后,泛亞暴雷,投資者欲哭無淚。菜導記得當時問過這家人打算怎么辦時,這家人臉上的無助與茫然。

  他們既不知道泛亞在哪里,也不知道怎么維權。后來,這家人告訴我:再也不會相信理財了。聽到這樣的話讓人很無奈,這就是窮人理財的結局。

  沒錢的時候,覺得理財沒啥用;等到有錢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對理財一無所知。要么從不了解,要么賭上全部,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就是當下絕大部分人理財的悲慘現實。

  他們都把理財當作存款,以為投得多就賺得多,風險意識極其淡薄,你不給自己留退路,自然也沒人會給你留出路。

  說來也奇怪,在掙錢這條路上,吃苦耐勞、精于算計,可以說是國人致富的優點;但在守財這條路上,大部分國人卻呈現出截然相反的特征:掙錢上有多聰明,理財上就有多幼稚。

  就像那個深圳38歲男,從一個農村孩子到城市中產,我相信這個人肯定是聰明又能吃苦,能有今天的收入和成就斷然不是中彩票的運氣所得,只是在投資理財上卻顯示出極不相符的幼稚和愚蠢。

  在理財這件事上,很多人總是相信奇跡多過于常識,欲望大過理智。對金錢的過度狂熱、對風險的視而不見,一廂情愿相信暴富的神話,僥幸認為自己不會是接盤俠。

  對,總有人火中取栗成功逃頂,但那個人會是你嗎?如果逃不了,你承受得起這苦果嗎?

  打江山易守江山難,掙錢理財同樣如此。問題是:光掙錢卻守不住錢,遲早會重返赤貧。富人如此,窮人更是翻不了身。

  這就是學習理財的重要性:雖然不能幫助我們實現財務自由,但是能幫助我們抵御風險,保衛財富并保值增值。

  好好想想吧,理財是一個平衡風險與收益的投資過程,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從這個角度講,早點懂理財,收獲的是遠比金錢更有價值的回報,但沒有理財的思維,輸掉的是一個沒有規劃的人生。

關于人生作文3

  什么是人生?人生的定義就是人們渴求幸福和享受幸福的過程,是人類生存到死亡所經歷的過程。當經歷死亡的威脅,當經歷了痛苦的洗禮,才會明白,我們所追求的其實很簡單。

  一

  黑暗將破敗不堪的茅草房團團圍住,落葉片片,將曾經的青翠埋進土里。寂靜中一聲凄楚的鳥鳴和著枯枝因承受不了鳥兒的重量嘎吱折斷的幽細聲訴說著一個生命的凋零。

  茅草房里,母親跪坐在床邊,眼角掛著淡淡的淚痕,木然地望著面無血色的丈夫。一個兩歲的小女孩兒戰戰兢兢地扯著母親的衣角,還全然不知究竟發生了什么。

  家徒四壁,三餐不濟。對于這樣一個貧困的農村家庭,家中唯一的支柱倒了,這個家該怎么維持下去?

  村里的人很樸實,看見寡婦帶著一個小孩艱難過活總也看不下去,有時男人幫忙砍些柴,女人幫著帶帶孩子,日子也就這么一天天地熬過去。直到一批“土匪” 瘋狂地摧殘與踐踏了這片土地。

  那些渴望生命的吶喊一次次被槍聲和土石掩埋;那些渴望親人得救的哀求一次次被涌出的鮮血淹沒;那些慘遭蹂躪后的眼淚一次次被刺刀與笑聲沖逝……村里的男人女人紛紛逃竄,鮮血染紅了整個村莊。年僅四歲的她目睹了整個慘況。

  母親抱著她躲在山上的一個洞里,整整兩天,直到日本軍隊撤出村莊。村子沒了,房子沒了,什么都沒了。可是人總還是要活下去。

  她就像小溪上飄零地落紅,隨著水流翻轉,蜿蜒而下。顛沛流離的生活便從此開始了。

  二

  母親改嫁了,而她,從此成了別人口中的拖油瓶。

  那一年,她十歲。

  繼父一開始對她還不算太差,可是繼父的母親就看不慣了。本來就不想讓自己的兒子娶一個寡婦,更何況還帶了一個不是自己的親孫女的小孩,于是不斷地對她冷嘲熱諷,侮辱謾罵,讓她燒飯,掃地,割豬草。

  夏天的正午時分,炙熱地陽光烘烤著她的皮膚,忍著頭暈目眩的不適,緊握著手中的鐮刀,抓起一把番薯葉子割下去。尖銳的刀子將指甲蓋劃裂,血肉模糊,幾滴溫濕的液體淌下,滲入泥土,不知是汗,是血,還是淚。

  那天她發燒了,燒了好幾天,她覺得自己快死了。耳邊不時傳來繼祖母尖銳的聲音:“你快點把她弄走,就這點活也干不好。瘟神轉世!”

  不要!她想叫卻叫不出來。她淚眼朦朧地看向她的母親和繼父。點頭了?!他們居然真的要把她送掉?她聽見了心碎的聲音。她終于知道原來這比手上的傷更令人痛不欲生,甚至想一死了之。

  就在那天晚上,母親悄悄地走到她的跟前,喃喃自語了很久。她沒有睜開眼,她不敢看母親,深怕再一次受到傷害。但是聽著摯愛的親人不斷地向她道歉,懺悔,她暗暗地留淚,她明白母親的無奈。她永遠記得母親在離開之前說的最后一句話,好好地活下去,為了你自己,也為了我,求你。

  從此以后她再也沒見到她的母親,在這一刻,堅強的種子在她的心里發芽。

  三

  夏花再怎么絢爛也抵不過風塵歲月的打磨。

  十三歲的她眼中已經有了不屬于她這個年齡的滄桑與悲涼。

  她隨著繼父來到了上海的一家拉鏈廠,瘦小的她僅勉強夠到臺子。繼父把她帶到這里,留下一句“從此我們毫無瓜葛”就冷冷地轉身離開了,留下她孤零零的一個人。

  沒有哀求,沒有眼淚,她只是麻木地望著離去的背影,慢慢地握緊拳頭。

  無處可去的她只能拼命工作,努力生活,有時窩在廠里,有時只能躲在橋邊睡一天,有一天沒一天地過。

  一年后,她的親姑姑找到了她。她知道母親終究是放不下她的。從姑姑對她那種不屑的神情來看,想必母親是求了很久的。她不屑與這些人打交道,可是生活讓她學會了容忍,這種寄人籬下的生活總比居無定所地流浪來得好。

  她的姑姑有一個女兒,比她小幾歲,姑姑寵女兒寵得緊,從來是要什么有什么,而她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她的“姑丈”其實在鄉下有一個老婆,生了四個孩子。所以,她的姑姑充其量只能算是二奶,可是人呢,就是欺軟怕硬,即使自己的身份也不光彩,卻也總看不起不如自己的人。

  她每天上完晚班回來六點多就得生爐子,做早飯,洗衣,拖地,十一點左右睡下,下午三點多,姑姑就會操起鍋碗瓢盆亂敲一通,破口大罵:“你去看看,誰像你一樣,現在還在睡覺,在我家吃我的用我的,像廢物一樣!”表妹也在一旁起哄,“廢物!廢物!”

  干活,賺錢就是她呆在這里的唯一的價值。無奈起床,洗菜,做晚飯,然后去上班。

  如復一日,年復一年。

  前世種下的花,會開在今生的路邊。尋找著今生的花朵,是人一生的目標。

  她在等待著,等待著一個夢的實現。

  四

  人生就是如此,面對錯綜復雜的岔路,誰又知道在轉角會遇見什么。

  冬天拖著長長的尾巴,總算離去,她迎來了她的第一個春天。

  十七歲那年,她到了一家紡織廠工作,后來,通過同事的介紹,遇見了她一生的伴侶。沒有美麗的邂逅,沒有戀愛的浪漫,沒有愛情的激情。事實上,在那個年代也不太會有。

  他是一個很老實的男人,不會說什么甜言蜜語,兩個人的戀愛就像溫吞水,不冷不熱。

  他的父親因為說錯了話而被派到安徽改造,一去好幾年未歸,幾乎杳無音訊。幾乎是他的母親獨自把他帶大,是個很寵兒子的女人,也是一個很強勢的女人。他的母親看出她的勤勞與耐苦,認為他的兒子需要的就是這樣一個妻子。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這么簡單,促就了一段婚姻的開始。

  結婚后的一個月,她意外地在結婚照的背面發現了一段文字:

  金風秋菊黃,一派好時光。

  愛情新轉折,情意更深長。

  今天,是我們生命中的轉折點,愛情是這么神圣,同時又是何等可貴!真正的愛情是經得起任何考驗的,正像冬天的松柏,經得起嚴寒和風雪一樣,總是那樣得堅貞和蒼勁!

  生活從此開始,這是一個漫長歲月的開始,這張相片將是新生活開始的見證。

  不禁意間,淚水已模糊了雙眼。她顫抖著雙手,小心翼翼地將這張照片放回相框,端放在床頭。原來,他是愛自己的,只是不懂得表達而已。殊不知,就是這個小小的感動,伴著她走過了五十年的婚姻,讓她熬過了多少個艱難的時刻。

  真正的愛情有時并不轟轟烈烈,沒有至死不渝的海誓山盟。時間能夠讓我們認識一切,什么才是愛。

  五

  世事無常,誰也無法預知未來。

  本以為愛情的滋潤會讓她的生命之花綻放,但命運似乎總是在與她開玩笑,婆婆重男輕女的思想同樣也壓得她喘不過氣。人們都說苦媳婦熬成婆,所以婆婆也注定要折磨小媳婦;畈桓赏瓴荒芩X,生病了也不準請假,拖著病怏怏的身體繼續工作。

  二十二歲那年,她懷孕了。

  頂著大肚子,甚至是到了離預產期只差一個禮拜的日子,也還是依舊要上班,依舊要做家務,沒有任何的特權。所以,當她肚子開始陣痛的時候,她還在廠里。

  月影婆娑,如泣如訴,碎散在醫院的地板上?諝饫飶浡凭瘫堑奈兜,雪白的床單,雪白的護士服都刺痛著雙眼。

  她被推進了手術室。

  原本一切都是那么順利,原本有的只是等待一個新生命的降臨喜悅,但卻也籠上了死亡的陰影。

  當天送來的產婦特別多,所以為她接生的是一位實習醫生,看到羊水未破,頂住了嬰兒,竟用針將羊水戳破,于是羊水流完了,嬰兒就這么卡在上面。好好的生產竟變成了難產。

  肚腹間那種撕扯欲裂的絞痛讓她差點暈厥,一位見過這種場面的老醫生,迅速將她的手腳綁住,拿來鉗子,夾住嬰兒的頭,死命向外拽,一手握住剪子,剪破產門,頓時鮮血染紅了雪白的床單。

  “啊――”她雙手用力地抓著床單,青筋蹦起,額上的汗水不停地往外冒。巨大的恐懼向她襲來,她不停地問自己,她會死嗎?不,她不能死,為了母親那句好好地活下去,為了自己的孩子,為了丈夫,她都得活下去。

  孩子的哭聲結束了這場殊死的搏斗。為此,她縫了二十四針。

  六

  孩子的出世為她的生命帶來了一絲光明,同時也讓她找到了她活著的意義。

  她沒有讀過書,可是她明白知識的力量,所以在時期,她也堅持冒著被冠上“反革命”帽子的危險,讓她的兒子去讀書;她省吃儉用,總將好的留給孩子。

  正因為一次次地碰觸到了生與死的臨界點,她懂得生命的脆弱,懂得平凡的生活來之不易。

  直至今天,孩子們都長大了,談起他們偉大的母親,臉上總帶著感恩與心疼。

  所有的幸福都是相似的,而所有的不幸卻各有各的不幸。

  現在我們再去看她的家庭,所有人都會羨慕這一家的和睦與溫馨,有誰看到了這背后孕育的心酸與疼痛?

  人生的道路本來就是這么崎嶇與坎坷,遇到平坦的陽關道是你的幸運。帶著對生活的敬意,帶著對生命的尊重,為了自己,為了家人,為了朋友,好好地活下去。

  要記住,活著就是一種恩賜。

【關于人生作文(3篇)】相關文章:

作文環境改變人生-關于人生的作文03-07

人生要有精神追求作文-關于人生的作文02-24

關于勵志人生的作文:善待人生11-12

關于人生作文3篇03-24

關于人生作文10篇03-19

關于人生作文6篇02-02

高中作文:關于人生的哲理09-22

有關于人生的哲理作文09-08

關于人生哲理的作文07-30

關于人生的作文3000字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