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走進歷史人物朱棣作文及名師評點
《明史》曾這樣記載:“文皇少長習兵,據幽燕形勝之地,乘建文孱弱,長驅內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節儉,水旱朝告夕振,無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達,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明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際,倒行逆施,慚德亦曷可掩哉”。他就是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1360-1424)是明朝第三代皇帝,1402-1424年在位。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應天,時事征伐,并受封為燕王,后發動“靖難之役”,起事攻打侄兒建文帝,奪位登基。死后原廟號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為“成祖”,明成祖的統治時期被稱為“永樂盛世”。明成祖在位期間完善政治制度,發展經濟,開拓疆域,遷都北京,編修《永樂大典》,派遣鄭和下西洋,使明朝發展到頂峰,明成祖的統治時期被稱為“永樂盛世”,明成祖也被后世稱為永樂皇帝或永樂大帝。
當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某網友對朱棣的評價是這樣的:
第一,他繼承了明太祖的事業,對明太祖的政策有所調整,完善了明朝的文官制度,使明朝的事業建立在更鞏固的基礎上,把明朝的事業推向新的高度。
第二,在中華民族發展歷史上,明成祖是一個關鍵人物,他推動了中華民族多民族統一國家的發展,推動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民族文化的進程。
第三,明成祖既有雄才大略的一面,也有殘暴的一面。他的殘暴不僅僅體現在他奪取政權以后對于政治反對派的殘酷鎮壓和殺戮,也表現在他奪權以后建立的東廠對于全國政治、官僚隊伍加強控制,同時造成以后宦官擅權的弊病。第四,我們說永樂盛世是一個遠邁漢唐的盛世,但是這個盛世又是一個艱難的盛世,這個盛世是讓老百姓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得到的。
名師點評:
語言欠流暢,表達欠文采,詳略不得當
縱觀朱棣的一生,還是可圈可點的。明成祖即位后五次北征蒙古,追擊蒙古殘部,緩解其對明朝的威脅;發動了歷史上著名的“靖難之役”;疏通大運河;遷都并營建北京,作為歷史上第一個定都北京的漢人皇帝,奠定了北京此后500余年的.首都地位;組織學者編撰長達3。7億字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設立奴兒干都司,以招撫為主要手段管轄東北少數民族。更令他聞名世界的是鄭和下西洋,前后七次航行,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溝通了中國同東南亞和印度河沿岸國家。明成祖可謂功績累累的一代雄主。
而我個人對朱棣的評價是這樣的:
朱棣原本可以快樂地享受他的幸福生活,但他野心勃勃,一心想稱霸天下。而朱棣稱霸天下的第一步是想篡奪當時建文帝的皇位,可是,以自己王府勢單力薄的力量,怎能對付南京朝廷數以百萬計的圍剿軍隊呢?再加上篡奪皇位本來就是大逆不道,但為了稱霸,朱棣不得不為自己造反朝廷“找借口”。他以“朝中有奸臣,皇帝有難,要去解救皇帝”為由,發生了“靖難之役”。經過三年的奮戰,終于在公元1402年在南京稱王。
是朱棣創造了永樂盛世;是朱棣派鄭和完成了史無前例的七下西洋;是朱棣命令他的謀士撰寫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百科全書——《永樂大典》。而這豐功偉業背后蘊含著許多故事,也顯示出朱棣的性格。在發動“靖難之役”時,朱棣曾以朱元璋的《祖訓》來證明自己的合理。不過他很聰明,把其中的一句話“訓兵待命”給去掉了。從這可以看出朱棣的足智多謀。《永樂大典》的撰寫也說明了朱棣選用人才的獨特之處,一些沒有通過科舉考試的人,甚至來科舉考試也沒參加的人最終也得到了朱棣的重用,成為謀士。當然,朱棣也有殘忍的一面。他在請方孝孺寫詔書時,方孝孺拒不肯寫,朱棣被逼得是無可奈何,最終方孝孺被朱棣處以“誅滅十族”的懲罰。而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據記載這次是大屠殺殺了873人之多,悲慘、血腥的場面可想而知。不管怎么樣,朱棣的功績是無可非議的,但是,也正是朱棣派鄭和七下西洋,使中國蒙受巨大的虧損,陷入了閉關自守的狀態。
走進歷史人物,不僅加深了自己對古代的文明和事跡的了解,也豐富了自己的生活,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