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七七事變的作文范文選登
范文一:
作為一個中國公民,一個皮膚黃如土地、記憶長如隧道的炎黃文明的承繼者和享受者,面對某些先輩某段并不遙遠的歷史。
七月七日,它代表了沉重、沉痛、沉思,它以一種血火勾連的方式,以一種硝煙彌漫、哭聲與怒吼交相映襯的方式,以歌唱和訣別的方式,以仆倒、掙扎、繼之而起的悲壯姿態存在著。
七月七日,這一天我應該做點什么,我必須做點什么,因為它之于一個中國公民,就像陣痛之于新生,分娩之于母親。是的,我將重溫歷史,讓它從宛平城、盧溝橋的那一頁開始翻起,從29軍37師219團還擊的槍聲中開始尋找,我的可敬祖輩們奉獻和創造的歷史榮光。
七月七日,我必須讓浮躁虛華的心在它面前沉靜下來,因為我是一個有血有淚、有痛有樂、有屈辱與榮光的中國公民。伴隨黎明清風的吹拂,我將捧起一首戰斗史詩,一首剛剛被從歷史的塵埃中打撈出的無名氏之歌,它是寫給當年戰斗在最前線的29軍的偉大頌詞:“盧溝橋、盧溝橋,男兒墳墓在此橋,委屈忍痛和平保,無可避免上刺刀,自衛應戰理氣壯,挺劍而起是今朝。盧溝橋、盧溝橋,立功報國在此橋!”
在它的雄壯節奏和音韻鼓動下,我沒有理由不亢奮,沒有理由不落淚,將一個男人的淚,獻給為祖國而戰、為和平而戰、為理想而戰的光榮先輩,這是一種榮耀,是我作為中國公民的莫大榮幸。我期待穿越時空的心靈感知,期待自己被物質文明泡軟的心能像他們一樣堅強和堅韌、執著而無畏。
在盧溝橋的石獅注視下,那片歷史陣痛之地,國民覺醒之地,戰士奮起之地,我們有責任帶著一顆負疚的心,去那兒憑吊,去那兒緬懷,用心和魂去撫摸與眺望。
當夕陽像先輩的背影一樣投掛在我們的臉上,當夏日之風裹著剛烈傳奇的故事撲面而至,我們要用一顆感恩的心去恭候與迎接,像一座石獅一樣向它、向他們致敬,永遠,永遠,因為這是不能忘卻的記憶!
范文二:
我的家鄉在宛平,它位于京西盧溝橋畔。雄偉多姿石獅古橋,始建于金,距今已有八百多年歷史。幾百年來流傳一句俗語“盧溝橋的獅子數不清”,可見有多少個了。它自古是西南各省進入京城的唯一通道。目前是華北唯一的一座多孔石料建造的石橋。在古城的東側連接著一座完整的宛平古城。過去年間,每到秋收之際,皇帝還要到宛平縣上繳公糧。
在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清晨,日本侵略者假借走失日兵為由,攻打宛平城,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從此掀開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序幕,經過了八年的抗日戰爭,這座古城、古橋終于又回到了人民的懷抱。那時,宛平城已是千瘡百孔,雜草灌木叢生,我們經常到那里去摘酸棗、逮蟈蟈、掏鳥窩,城墻上成了狐貍、蛇、烏鴉等動物的樂園。現在,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和豐臺區委區政府的關懷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使宛平古城換了新顏。到宛平城來參觀和游覽的游客一來到這宛平城,就有一種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黨的關懷,也沒有今天煥然一新的宛平城。尤其是到了晚上,城樓、城墻大紅燈籠高高掛,城內街兩側霓虹閃爍、流光溢彩,真是太美了!
過去,城內只有一所小學,很多孩子根本就上不起學。城內外沒有一座樓房,沒有公共汽車,連下水道、自來水都沒有。什么郵局、書店、超市都沒聽說過。我小時候只記得,盧溝橋橋西街有個果子市,城東門外有個地方賣白薯秧,除了有幾個大車店、駱駝店、牛羊店、“德源用”、“義太山”、“羊肉床子”,沒有像樣的商店。現在您再看看,小區一個接一個,超市一座連一座,高樓林立,道路平整,公交線路,四通八達。小學、中學、托兒所、敬老院應有盡有。過去,我們小時候吃的是“甜垂垂”、野酸棗、冰糖路葫蘆和路邊長的“巧瓜”,現在孩子吃的是酸奶、雪糕、冰激凌、漢堡、比薩、麥當勞。
看看我美麗家鄉的變化,真是天翻地覆。70年代建造了盧溝新橋,之后又建了京石高速、五環路,地區現有18條公交線路,把盧溝橋與外界連接起來。過去城里只有幾盞昏暗的路燈,一名電工管理全城,大家管他叫“燈趙”,是個會上電線桿的人。現在幾乎家家都是電器化了,什么洗衣機、冰箱、彩電、空調、私家車等,一應俱全。
過去我們只知道乾隆皇帝題寫的“盧溝曉月”在這兒是最有名的。現在,有京城現代十大建筑之稱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有抗戰雕塑園、曉月苑游泳館、老年人活動站等等。
我的家鄉越變越美,過去寫封信都不知上哪里去寄,現在電話,手機、傳真、掌上電腦等先進信息技術日趨先進。我的家鄉和祖國一樣,天天在變,一天比一天強大,一天比一天富有,一天比一天美麗、可愛。
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我要努力掌握科學文化知識,讓我的家鄉變得更漂亮。
我堅信,我的夢想會實現,家鄉的明天會更美麗!
【七七事變的作文選登】相關文章:
七七事變作文:七七事變的歷史啟示01-09
七七事變的作文05-26
七七事變的精選作文06-22
七七事變詩歌:《七七事變祭》08-30
七七事變作文:七七事變隨想-600字01-09
七七事變07-11
七七事變作文550字:勿忘國恥 七七事變01-09
七七事變作文08-28
七七事變作文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