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清明節做青團作文

時間:2024-04-07 18:42:21 智聰 清明節 我要投稿

清明節做青團作文(精選42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節做青團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清明節做青團作文(精選42篇)

  清明節做青團作文 1

  幾年前的四月,又值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在嶺南地區,我們通常都會去掃墓,吃乳豬,而在我的老家——江南地區,人們不僅會去掃墓,還會弄一種“美味”——青團,嶺南地區也叫“艾糍”。每逢過節,我們都會去到奶奶家,而那年清明節,又正趕上姑媽準備做青團,我這個吃貨自然也加入了這個行列。

  首先,把制作青團的原料:糯米粉、粘米粉、豆沙餡還有最重要的艾草準備好。第一步,把艾草洗干凈,然后把艾草放入鍋內焯,加水,用攪拌機把艾草打成艾草汁,聞著這散發出來的清香,我們開始進行最關鍵的一步。

  終于開始包青團了,首先把粉和艾草汁活成碧綠的面團,每次截取適量大小,攤開,放入豆沙餡,再包成拳頭大小,這樣,一個碧綠誘人的青團就大功告成啦~姑媽心靈手巧,飛速地包著青團,成品一個個大小均勻;而我包的青團則“一瘦一胖”,東倒西歪,心中默嘆姑媽的手藝,心里倏忽燃起了勝負欲,更加仔細認真地包青團,起初還是不大好看,但我越包越上手,很快掌握了門道,不知不覺包的'越來越快,青團也越包越好看,不一會兒,一盤子的青團都包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把青團拿去蒸,青團散發出的艾草清香,惹得一屋子的人都“口水直流”。

  經過不長時間的蒸制,青團終于蒸好了,我等不到青團完全涼透,八成涼時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自己包的青團,一口下去,滿嘴都散發著“春天的味道”,青團不甜不膩,不黏牙,艾草的清香仿佛融入了豆沙餡中,散發出清淡悠長的味道,看著大家吃著我包的青團贊不絕口,我不僅享受著美味,更有一股幸福與自豪感。

  長大后,我每年清明節都會吃青團,但無論是買的,還是別人送的,我再也沒有吃到過像那年那樣好吃的青團了。

  清明節做青團作文 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句詩正是在幾百年前的今天,大詩人杜牧即興創作的。一提到清明節,我想大家都會想到一種美食——青團。

  在去買青團的路上,轉念一想:我吃了那么多次青團,這次我為什么不自己包一次青團呢?于是,我參加了一個關于青團的特別活動。

  在活動中,老師先跟我們介紹了青團的由來。相傳在上千年前,晉文公與他的功臣介子推意見不符,介子推很生氣,就跑到山上去了。晉文公為了把介子推逼下山,就放了一把大火,但介子推這個人非常固執,一直不下山,被大火活活燒死在山上。晉文公非常后悔,下令在他的祭日里,所有人都不能生火。于是,就有人把艾草的汁拌進米團中,并把豆沙塞入,這就是青團了。

  接著,就是做青團了,我將艾草的汁拌入米團,使米團的`皮呈青色,把一大團豆沙塞進去,向下一按,只聽“卟”的一聲,豆沙濺得我滿臉都是。用各種吃法吃掉這些豆沙后,我想:應該是豆沙放多了,應該少放一些。

  我再次調好青團皮后,用小勺子輕輕地取了一些豆沙,放到了青團的皮中,再把皮合起來,一個豆沙少得可憐的青團完成了!

  但我依然不是很滿意,因為豆沙實在太少了,都是皮,一點都不好吃,所以我又進入了嘗試階段,我包了各種大小的豆沙,有一些像第一個一樣,把豆沙“還”給了我,還有一些成功了但豆沙總是太少。

  終于,在不斷地嘗試中,我終于得到了最多而又不會“卟”的豆沙!那是我的第19號試驗品,口感很好。

  慢!

  雖然口感很好,但是在顏色上,我與老師包出來的樣品差距依然很大,老師的青團青,就好像把世界所有的青都融了進去。我的青團卻是綠綠的,沒有那樣漂亮的顏色。再次經歷了一番嘗試,我終于得到了一個還比較好看的綠,勉強算得上“青”。

  就這樣,我學會了做青團,我咬了一口自己做出的青團,一股清香在我嘴里蕩漾。正是這股清香讓我想起了那些烈士在戰場上的情景,讓我想起了烈士永遠停留在的草地。在清明這樣的一個節日里,青團讓我明白了它真正的用意,是讓我們永遠銘記先烈為我們現在的和平所作出的貢獻與付出!

  清明節做青團作文 3

  清明節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是祭拜祖先和過世親人的日子。

  到了清明節,有一個傳統的糕點是這個節日里不可缺少的,那就是清明團子。這個綠油油的團子我吃過好幾回了,只知道味道還可以,有甜餡和咸餡兩種,我是比較喜歡吃甜餡的那種。清明團子我問過媽媽做法,媽媽說她只知道是用艾草做材料,怎么做就不清楚了。今天清明小長假第一天休息,媽媽就帶我到外婆家去看外公外婆,到外婆家后就看到外婆在廚房忙活,我過去問候的時候看到外婆在那里柔面團,面團還是青色的,我就問外婆:“外婆好!你是在做清明團子嗎?”外婆開心地回答道:“昕妤來了,真聰明,一看就知道外婆在做什么。哈哈!”我得意的說道:“當然嘍!清明到了嘛!外婆,我跟你一起做吧?”“好啊。先去洗手!”外婆說。我擼起袖子就屁顛屁顛的去洗手了。洗完手來到外婆身邊,外婆指著一個個小面盆介紹道:“這個是盛切碎的艾草,這是糯米粉,這是水,這個是糖,這個是咸菜。”然后給我弄出來一些糯米粉加上一點水讓我先慢慢的揉,看我揉成面團的時候給我加了一些艾草,我在繼續慢慢的揉,慢慢的白色的`面團變成了綠色的了,揉到整團面團都是綠色并且有點韌性的時候,外婆就告訴我這樣就好了,開始包餡了,就看著外婆在整團面團上扯下一塊,揉成條狀,然后扯下雞蛋大小的一塊,在掌心搓成球形,壓扁,用勺子將餡料放在中間,然后就像餃子一樣合攏或者直接再搓圓了也可以,這樣就完成了。

  當然,它比餃子要大多了,哈哈!看完外婆的演示,我就迫不及待的開始按照外婆的方式開始做起來,因為我喜歡吃甜的,所以先做一個甜餡的,起先到還比較順利,只是在最后因為餃子狀我弄不好就直接把它搓圓了,外婆直夸我聰明。接下來又做了一個咸菜餡的,搓成圓的就比較困難了,后來還是交給外婆完成的。再后來基本上甜的就都是我做了。等都做完以后,我們把它們都請進了一個大蒸籠里面,大概蒸了有15分鐘左右,蒸籠里飄出了陣陣清香。大概又過了10分鐘,外婆打開蒸籠蓋,就看到里面躺著一個一個綠油油的大餃子和大湯圓冒著熱氣,并且散發著陣陣讓人流哈喇子的香味。外婆給我盛了兩個圓的到碗里,我迫不及待的就要咬上一口,外婆制止了,說剛出鍋的很燙,等涼一點在吃,說的同時就把我的碗拿過去用嘴吹團子。這個時候,我看著外婆那慈祥的臉,我對著外婆說:“謝謝外婆!”外婆對著我微笑了一下就轉過頭繼續給我吹團子了。等到差不多了,外婆把碗給我,我就狼吞虎咽的吃起來,外婆在邊上急道:“慢點,慢點,小心噎到!”我以最快的速度把第二個塞到嘴里,咕噥著嘴模糊的說道:“沒事,沒事。再來兩個,太好吃了!”外婆笑呵呵的幫我又盛了兩個。

  就這樣我既學會了做清明團子,又大飽了口福。同學們你們學會了嗎?如果學會了,就自己動手試一試吧,我想,肯定比外面買來的要好吃的多,行動起來吧。

  清明節做青團作文 4

  “瞧瞧!做得多好!這不是‘團模團樣’的嗎?”我捏著手中鮮嫩的綠色面團驕傲地說道。

  那天,我懷著輕松愉快的心情,快步走進家政教室。一進教室,一陣香味不知從何處撲鼻而來。老師神秘地說:“今天這節課,我們要來包青團。”

  青團?早就“久仰”其大名了,雖然沒吃過、沒包過,但看著這個團,它又青又圓,應該“團如其名”,非常美味。我還記得奶奶曾說,青團青團,寓意著團團圓圓。可是老師卻要我們親手來包,像我這種“萬年手殘”能把它包得如楊玉環般圓潤嗎?

  我抓了坨青團皮,它軟軟的,要不是要給它做造型,我早就開始“蹂躪”它了!我先學著老師的樣子把它揉成一個球,再一手握團,一手用大拇指從中間“進攻”塑造成一個碗形。接著我用勺子挖了一大塊香到流油的餡放進“碗”里,最后用三根手指把上面封嚴實。可在我捏的時候,餡卻像一個淘氣的孩子,滿世界地到處亂竄,根本包不住。每當我捏緊時,它總會沖出來,非要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不可,害得我活生生把青團包成了個狗不理包子!我越看越揪心,上面的開口仿佛是它咧開的大嘴,嘲笑我是一個“手殘黨”。

  看著眼前的.“團非團”,我頓時惱羞成怒,恨不得一把將青團重重地摔在地上,并且選擇放棄加自閉。

  可就在這時,我想到了著名畫家羅丹考了美術學院三次都失敗了;大將韓信一開始也不被君王重用;鳳雛龐統也因長相而被輕視……可是他們最后不都成功了嗎?這區區的青團子又能難倒我嗎?

  后來,經過我的一番細心觀察,才發現原來是我太闊綽了——肉餡放得太多了。吸取教訓后,我開始對它進行一番“整容”,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于做出了像模像樣的青團!

  這次做青團的嘗試讓我深有感觸:成功除了有“失敗”這位母親的呵護,還有“堅持”這位父親作為堅實的后盾!

  清明節做青團作文 5

  清明節我們沒去掃墓,沒去戶外踏青,但我們做了一道美食青團。

  這段時間正是青團最佳的品味時間,也是最佳的制作時間。

  青團做起來似乎不難,因為它用不著太多的材料,但其實也很考究。青團的點睛之筆是艾青,它長得一點都不出眾,沒有太多的辨識度,在我看來就像是雜草,但它卻成就了美味的青團。

  首先便要將這個點睛之筆洗干凈,蒸熟,泡點水。這個步驟并沒什么難的,難的是揉面,因為是糯米,所以要十分的謹慎,一出錯就會翻車。太軟太硬都不行,還要有彈性。超大盆的`糯米粉馬上就要變成團子了。外婆先在中間挖了個坑,然后往里填滿熱水,果然水量真的很重要。

  接下來就是力量活了。要使勁使勁地揉,要揉無數次,水也要倒無數次,想想青青的小團子就要出生了,不禁流了流口水。我就坐在旁邊給外婆倒水,外婆就使勁地揉面。我左看右看,看得出揉面既要有耐心,也要有耐力,揉久了會很累的。我也看出揉面好像很難也很麻煩,電視里不就一放水就變成團子了,可自家做起來怎么這么麻煩,慢慢的,糯米粉就被揉成了粗糙的大面團,然后再加些水,加些粉,繼續揉,光滑的團子出現出現之前,別忘了放入艾青汁。

  大人們剁肉拌餡很快也就好了。接下來就是捏團子,放餡之前就是捏成窩窩頭的樣子,然后往里放餡,最后捏成團,就這樣一個一個捏完,鍋上蒸。很快,可愛的綠團團就出生啦!

  清明節真是一個有實踐意義的節日。

  清明節做青團作文 6

  星期六是清明節,一大早爸爸就去菜場買了做青團要用的材料,中午我們一起提著東西去阿姨家一起做青團。

  媽媽和阿姨先把餡切好炒好,寧波的青團是甜餡的,我們做的青團是咸的.。里面包著肉、豆腐干、筍、還有大蒜。我覺得比這里的好吃多了。爸爸去把粉和成一大團。一切準備就緒,我們去洗好手開始做青團了。我看媽媽拿一小團捏成碗一樣的形狀,然后包餡放進去再捏好成圓形,我和天天兩個人跟著做,可是覺得有點難。阿姨叫我們可以隨自己的想象,想捏成什么樣就什么樣。這下我們可高興了,就跟捏橡皮泥一樣玩開了。不一會兒,桌子上面擺了我們兩個人的作品。有我做的蘋果、小包包、花籃、足球,還有天天做的太陽、啤酒瓶、花兒、茶壺,可好玩了。

  做好了,我們把青團放在鍋里蒸,蒸好了我們一起搶著吃自己做的青團,感覺這次的比以前的好吃多了,因為是我們親手做的。

  清明節做青團作文 7

  星期天上午,天氣晴朗,陽光燦爛。

  一大早我就起床了,心情非常高興。一會兒,奶奶打電話給爸爸,叫我們早點過去。于是爸爸開車載著我和媽媽來到奶奶家,一進門,我就看見奶奶正忙著做青團,我就跑過去說: "奶奶您在做什么?" 奶奶說: "我在做青團,你在邊上看著,等你長大后做給我們吃。" 我說: "我現在就要做。" 奶奶說: "那好吧,你看奶奶做,跟著學,做幾個小的試試。"

  奶奶就給我一個粉團,我拿在手上跟著奶奶學,先把粉團搓成圓形,然后右手大母指伸進小圓里,左手轉,右手捏,慢慢地把粉團捏成小茶杯一樣薄薄的.形狀,再把陷肉放進去,左手把青團抖一抖,右手把口子閉合捏成三角形,然后繼續揉,揉成圓圓的。左手到右手,右手到左手,象拋球一樣拋幾下。然后就放進蒸籠里蒸。

  一會兒功夫,我的作品就出蒸籠了,我把它拿給爸爸媽媽吃,爸爸媽媽邊吃邊說: "真好吃,由由你長大了,會做青團了! " 我心里樂滋滋的。

  清明節做青團作文 8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做青團,我們準備了糯米粉、小麥粉、豆沙餡還糯米等材料有。

  媽媽先和好帶艾葉的粉團,我搶先拿了一小塊搓成圓形,再壓扁,然后把四周圍再翹起來一點,接著用勺子盛了一點豆沙餡放在綠色粉餅的中間,把豆沙裹起來,可是豆沙怎么也包不進去。媽媽說:“你面粉餅太小了,放的豆沙太多了!”哦,原來如此!媽媽說:“你索性再拿點粉把它裹起來。”于是,我按照媽媽的方法去做,先拿一塊小粉團,拍成扁扁的,再把小粉餅往上一粘,嗯!果然好了許多,我又將做好的糯米青團放在白米堆里滾了滾,終于大功告成了,一個小雪球一樣的'青團出現在我的眼前!

  一個、兩個、三個……也不知過去了多少時間,青團都做好了。媽媽馬上點火蒸煮,不一會兒,陣陣清香從鍋里冒出來了,我迫不及待地催著媽媽趕快拿出來,可媽媽卻說還沒熟,又過了10分鐘,媽媽終于打開鍋蓋。 “好香呀!”我情不自禁地喊了一聲,伸手就想去拿,媽媽眼疾手快擋住了我,我連忙改用筷子,夾了一個不大不小的,一邊吹一邊往嘴里送,啊!柔中帶甜,太美味了!吃著自己親手做的青團別提有多高興了!勞動創造甜蜜的生活一點沒錯!

  清明節做青團作文 9

  每逢清明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做青團來祭祀祖先。

  今天一大早,廚房里就噼噼啪啪響個不停,還飄來一股濃濃的青團味兒,我急忙穿好衣褲,跑到廚房里瞧一瞧。原來是奶奶正在做青團呢!個個滿是肉餡的青團臥在蒸籠上。我忙挽起衣袖,說:“奶奶,我幫您一起做”。奶奶笑瞇瞇地點點頭,開始一步一步細心教我怎么做。我也學著照模照樣地做起來,先捏了把和好的面,揉成不大不小的面團,學著樣兒把大拇指鉆進去捏成小碗狀。就這一步我怎么也做不好,不是厚了就是口太大了,難看死了。我本是個急性子,屁股一扭,手一甩,嚷嚷著:“什么鬼東西呀!這么難捏。”

  正當我垂頭喪氣的時候,奶奶笑著說:“怎么,沒信心啦,第一次做都是不容易的,我第一次做青團也像你這樣。”是啊,我們老師不也常說,無論做什么事都要一步一步扎實地走,不能一步登天嘛。這一點的`小挫折算什么,怎么就打退堂鼓呢?想到這,我頓時感到心頭上充滿了一股力量,自信地又揉起了面團。

  雖然一開始我笨手笨腳的,面粉撒了一地,做的青團不是肚子裂開,就是嘴裂開,和奶奶比我的青團簡直慘不忍睹。但我試了一次又一次,功夫不負有心人,這項“偉大的工程” 終于完成了,看著這一個個小巧玲瓏的青團,我欣慰地笑了,笑得是那么燦爛。

  吃著自己做的青團,那種感覺特別的幸福,不是嗎?

  清明節做青團作文 10

  清明節到了,瞧,又下起了牛毛細雨,這讓我們不禁想起了一首古詩:清明時節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在今年清明節,我們一家掃墓結束后,媽媽要自己做青團讓我們嘗個鮮。我也洗干凈了雙手,興致勃勃地學做起青團來。

  開始做青團啦!媽媽先把綠油油的菠菜在水中煮熟。接著又熟練地把煮好的菠菜放進一個又大又深的鐵盆。再往里面放雪白雪白的糯米粉加一點沸水。媽媽將糯米粉和菠菜用力揉捏,過了好久終于揉好,成了一個綠綠的糯米團。然后我們每個人掐了一點糯米團搓圓,捏成小碗狀往里面放了香噴噴的黑洋酥,再把口“封”起來,最后,我們把青團放進了鍋里去蒸。還沒蒸熟,一股香味已撲鼻而來。“真希望快點好。”我一邊想著,一邊迫不及待地來到了廚房,等待吃了!終于好了,我發現青團的.顏色變成了墨綠色。吃著自己做的青團,我心里比吃了蜜還甜。

  清明節,它不僅讓我們追憶已故的親人,續親情,還帶給了我們一份悠閑,一份難忘。

  清明節做青團作文 11

  又是一年清明,望著桌上剛剛買回來的青團,我不禁愣住了,姥姥親切的臉龐又浮現在腦海中

  兒時,與姥姥、姥爺住在一起,小小的農家小院承載著一家人濃濃的親情,每逢清明節姥姥便會準備好一切制作青團的食材在廚房忙碌。

  我和姐姐可不會錯過這種有趣的事情,姥姥剛剛開始上手,我們便一個人搬一個小凳子坐在桌子旁,姥姥見了也不趕,只是笑著警告道:不準亂摸哦,衣服臟了可是要挨打的。我和姐姐低頭看了看剛剛換上的新衣服,乖乖地點點頭。

  艾汁的味道在空氣中彌漫開來,清香頓時襲卷了廚房,我和姐姐深深的嗅了一口。姥姥用那雙蒼老溫暖的手把面和在艾草的'汁液里,白色的糯米粉一點一點融入艾汁的綠色里,不一會面團就揉好了。姥姥把面團揪出一小塊一小塊的,用雙手搓成一個圓溜溜的球,隨即用大拇指壓在圓球中心,放在手掌上不停地轉動,做成一個小碗的形狀,再用勺子舀了一小勺豆沙進去,雙手不停地轉動把小碗的口子慢慢收攏。一個可愛的、小巧玲瓏團子就做好了,一個個青團如同一塊塊光滑的翠玉。

  我和姐姐這時也顧不得什么新衣服了,站到凳子上去拿面,姥姥見了,也不惱,揪出兩個小小的面團放到我們的手中,教我們該怎么做。臉上的笑容仿佛融進暖暖的陽光中。

  把青青的團子放進蒸籠,蓋上蓋子,靜靜等候著。蒸籠上開始冒熱氣,許是團子太綠了吧,竟連這冒出的熱氣也是綠綠的了。揭開鍋蓋,一陣清香撲面而來,在外玩了一天的小花貓也尋著香味回家了,趴在灶臺邊,不肯離開。

  抬頭朝窗外一看,已是傍晚,姥爺早已在院子里擺好了桌子,姥姥把青團和菜端出去,我和姐姐迫不及待地抓起剛出籠的青團,被燙得嗷嗷直叫,趕緊把青團扔到盤子里,姥姥連忙拉我們過來把手放在水里,嗔怪道:怎么這么不小心。眼里的疼惜似乎要從眼眶中溢出。

  回到桌邊,拿起已經沒有那么燙的團子,塞到口中,一股清香在口中肆意游竄。姥爺拿起那個已經不知用過多少年的白瓷杯,啄了一口酒。姥姥在旁笑著,瞇起的眼睛里滿是幸福。小花貓臥在桌腳,慵懶地伸了個懶腰,趴在那兒,睡著了。

  想至此,回過神來,抬手拂面,不知何時淚叮咚地落下。拿起桌子上的青團,輕輕咬了一口,滿口清香,卻不是熟悉的味道。一滴淚滑到嘴里,咸咸的,澀澀的,嘆了一口氣,輕輕離開桌邊。

  原來,當年的味道再也找不回來了。

  清明節做青團作文 12

  “寒食青團店,春低楊柳枝”,每逢清明節,家家戶戶都會在這一天做香噴噴的青團,我家也不例外。

  這天,看著大人一邊沖洗著艾青葉上的雜質,一邊又把艾草放進攪拌機里攪拌成汁,忙得不可開交。我心想:每年都是媽媽做香噴噴的青團給我吃,今年我也要包一回青團,不能繼續再當“吃貨”了。

  說干就干,首先我把綠油油的艾草汁倒入米粉里,使勁揉搓。糟了,我這細皮嫩肉的小手被面團給包圍了!我用力地甩啊甩,再往手上灑了一些面粉,青團子終于從我的小手中脫落下來。然后我慢慢地揉,直到艾青汁和面粉合二為一就可以包了。

  我把大面團分成了一個個小面團。接著拿起一個小面團,把它揉得圓溜溜的。再把大拇指插入面團中間,讓它變成小碗的.形狀就可以包餡了。我躡手躡腳地把豆沙球放進“碗″里,然后趕緊把它包起來,免得餡從里邊掉出來。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我的青團也快要大功告成了。“終于做完了!一個,二個,三個……”我興奮地數著,“一共有十五個,剛好每個人分三個!”說完,我迫不及待地讓媽媽把這幾個青團蒸熟。

  晚上,我們一家人一邊吃著美味的青團,一邊看著電視,別提有多高興了!

  清明節做青團作文 13

  聽到包青團,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吧!但要包好青團可真不容易。

  清明節前,我家也準備包青團,把從田野上摘來的艾青煮熟后和米粉加上適量的水用力均勻地揉在一起,然后就把米粉拉出來一小塊,裹成圓形,再把它弄成窩窩頭的形狀,最后放上餡子包成圓形。我仔細觀察大人們的'操作過程,然后開始包著第一個青團,看看簡單,但包起來真不容易,特別是手不聽使喚,用力過大,米粉捏得不均勻,餡子就會往外流,餡子太少就會變成空心團,如果搓得不好就會變成好幾種不同形狀的團。經過多次實踐一個個小巧玲瓏、形態各異的青團在我的手中誕生了。這時媽媽就拿把包好的青團去蒸了,過了二十分鐘左右,一陣陣誘人的清香撲鼻而來,等媽媽拿出來蒸好的青團,我就奔上前去品嘗了我自己包的青團。啊!可香啦!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都夸我包的青團,和大人所包的差不多,我心里樂滋滋的。

  清明,踏青、包青團、祭祖,已成了我們國家傳統文化。

  清明節做青團作文 14

  青團,是漢族清明節最有特色的節令食品之一。為了加深對這個傳統節日的認識,在老師和家長們的精心策劃下,我們班舉行了一次包青團的活動。要說吃,長這么大我已吃過多次青團了;可要說到包,我可是初次嘗試,面對桌上那一大團揉好的青面團,我躍躍欲試。

  看來心急的不止我一人,老師才宣布活動開始,只見六、七只小手紛紛伸向面團,轉眼間,面團就變了型,這邊一處高山,那邊一片洼地——面目全非。我也揪起了一小團面團,軟軟的,還帶著點余溫,聞了聞,一股濃郁的艾草香撲鼻而來。我先把它揉得圓圓的,然后放在桌上用力壓扁,變成了一張薄薄的面餅,接著往面餅中間放了兩勺豆沙餡兒,揭起一端的皮向另一邊合攏,把邊緣壓牢并按出花邊,我的第一個清明餃就這樣出爐了,看著自己的第一個作品就做成功,心頭涌出喜悅和成就感。

  趁熱打鐵,接下來做個什么呢?瞧了瞧身邊的同學們,對,清明團是個不錯的選擇!于是,我又揪了一團面團,把它揉圓,然后在中間用力按下去,使它呈現出一個碗狀的坑,為了讓我的清明團能多裝些餡兒,我要把坑按得大一些、深一些,哎呀,一不小心,底戳破了,“失敗怕什么,重新揉過,何況這還是我第一次做清明團呢!”我不禁想到。這回,我小心翼翼地按壓,中間的`坑逐漸變大變深,耶,我成功了!我高興的手舞足蹈,這次包個芝麻餡兒的,放好餡兒后,我一手拿著團子,一手小心翼翼地,慢慢地把洞口一點點捏攏,直到封住為止,為了美觀,我特地把它放到了做青團的模具上按一下,一個漂亮的花形清明團就呈現在了我眼前。

  我越做越帶勁兒,越做越有信心,又連續做了好幾個動物形狀的青團,一個比一個有進步,一個比一個有特色。望著桌上這些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青團,它們仿佛變成了一個個綠色的小精靈,帶著我走進了艾的童話世界!

  清明節做青團作文 15

  在清明節的飲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節令食品。

  由于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的.關系,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在山東,即墨吃雞蛋和冷餑餑,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據說不這樣的話就會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餅卷生苦菜,據說吃了眼睛明亮。晉中一帶還保留著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儀式后,將祭祀食品分吃。晉南人過清明時,習慣用白面蒸大饃,中間夾有核桃、棗兒、豆子,外面盤成龍形,龍身中間扎一個雞蛋,名為“子福”。要蒸一個很大的總“子福”,象征全家團圓幸福。上墳時,將總“子福”獻給祖靈,掃墓完畢后全家分食之。上海舊俗,用柳條將祭祀用過的蒸糕餅團貫穿起來,晾干后存放著,到立夏那天,將之油煎,給小孩吃,據說吃了以后不得疰夏病。

  上海清明節時有吃青團的風俗。將雀麥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棗泥等餡料,用蘆葉墊底,放到蒸籠內。蒸熟出籠的青團色澤鮮綠,香氣撲鼻,是本地清明節最有特色的節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節愛吃桃花粥,在掃墓和家宴上愛用刀魚。

  清明節做青團作文 16

  “包青團嘍!”一陣充滿喜悅的吶喊沖出了我的喉嚨。

  只聽,從廚房間里面傳出嘩啦啦的響聲。原來,我正和媽媽在里頭包青團,忙得不可開交。

  從小到大,每逢清明節前夕,媽媽都會給我買香噴噴的青團吃。吃,必然是簡單的,不用教我也會,可是,要說包的話,那對于我來說,也許比登天還難上加難。不過,凡是都得善于嘗試嘛,不嘗試怎么知道這其中的酸甜苦辣呢?

  說干就干!

  首先,我們把綠油油的青葉浸在水中清洗。在拿出米粉倒入盆中,摻一點兒水,一邊用手攪拌。哎呀,不好了,我這細皮嫩肉的小手被米粉黏住了,無法自拔。我用力地把手往上抬,使出吃奶的勁掙扎,但每次抬起手來都是連米粉一同上來的。不知道為什么,是這米粉太喜歡我的手呢,還是怎么的,我怎么也甩不掉它。終于,經過我的一番努力,我的手輕輕地從黏黏的“白色海洋”中掙脫了出來。啊,又可以繼續正常“工作“了。接著,我又把剛才洗凈的那些青葉也放入盆子中,和米粉混合在一起,再一直慢慢地揉,直到青葉和米粉完全融為一體后就大致可以包了。

  我和媽媽把大面團分成一個個小面團。我先拿起一個小面團,把它揉得圓圓的。然后,掏一個小東。哎呦,又不好了,洞掏得太深,皮破了。于是,我又揉圓,又掏了個洞。哦!這下總算沒破,我掏成功了。我不禁為我這小小的一點兒成就感到自豪。我把豆沙餡放入里頭,再把洞一點點捏攏,封住,繼而,又把它揉圓。這會兒,豆沙又從面團的四面八方露了出來,好像一個個淘氣的孩子,好奇外面的事物和景象,禁不住探出了腦袋張望。我見此情形,心急如焚,不知所措。我隨便從大面團中撈了一小塊面團,像不破衣服上的洞似的',在餡漏的一塌糊涂的青團上東貼一塊,西貼一塊。總算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的青團包完了。

  之后,我吸取這一個青團的教訓與經驗,又包了許多青團,一個比一個有進步。遠遠望去,好像一個個可愛的綠色小精靈,我看著它們會心地笑了……

  經過這次自己親手包青團,我才從中領悟到:世界上沒有完不成的是,只要你敢于去嘗試,付出自己的努力,全心全力地去做。即使是比登天還難的事情,你也會做到最完美!

  清明節做青團作文 17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媽媽又開始忙著包青團了。

  看著媽媽那熟悉的動作,我真想學會這一招呀!于是我就問媽媽怎么包青團。媽媽滿口答應,還給我做了示范動作。我高興極了。媽媽一遍又一遍的說著包青團的方法,我都聽得不耐煩了,就大聲說:“我會了,讓我親自來包一個吧。”

  我先拿一小團粉,再把它不斷地揉,揉得很柔了,再用拇指在粉團的'中央打一個洞,然后向四周捏開,口子不斷擴大,四周的粉也越來越薄,再把餡放進去,然后封口,但是由于餡放得太多了,口雖封好了,但還有不少餡露在外面。我心里想,包青團這么難,不干了!媽媽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就說:“干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不能半途而廢,知道了嗎?”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媽媽還手把手地又教了我幾遍。于是我又包了一個,這一次可比上次好多了,媽媽夸獎了我呢。

  就這樣,我一連包了四五個,有好幾個還和媽媽包的一樣好。

  清明節做青團作文 18

  一到清明節,我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青團,這次,我就要親自包一回青團。

  材料都準備好后,我們就開動了,先把艾草洗凈,煮熟,加上米粉使勁揉,等到粉團變成綠色之后,就開始包了。

  我撕下一團,壓平,放上豆沙,只差最后一步揉成圓形。我開始揉,可是,我一不小心揉成了正方形,真好玩!于是我第二個就做了一塊甜甜圈,第三個做了個……,越做越好玩,不一會兒,形形色色的青團就出來了,不過,有幾個我包著包著,一個不小心,一用力,“啪”一聲就爆了,里邊的豆沙噴得滿桌都是。

  我包完了,就想去看弟弟包得怎樣了,于是,我伸長了頭頸去看,他包的是一些什么呀?爆餡的爆餡,漏餡的'漏餡,有的居然還被挖了個洞,餡全流了出來,還有一個競是實心的,沒餡!

  再看看外公包的,個個都很圓,幾乎都一樣,在桌子上一放,還會滾動,不像我一樣五花八門,也不像弟弟一樣潰不成形,這才是最最樸實無華的青團呀!

  這個清明節,我過得很快樂。

  清明節做青團作文 19

  江南的春天細雨綿綿,到了四月,水鄉田間,綠野青山,多了一隊隊踏青掃墓的身影,菲菲細雨中撐著陽傘,或緬懷,或賞景。返程時,手里多少都拎著幾個綠色面團一樣的食物,江南人告訴你,這是清明特有的食品——青團。

  這年的清明節,我有幸參與到制作青團的全過程。那是臨街的一個再普通不過的糕團店,每年這個時候,店門口總會排起長龍,等著買三五個青團,或自己品嘗,或送親朋好友。我吃過這家店的青團,鮮香四溢不粘牙,餡料十足易飽腹。但是這青團是怎么做的?這面團是怎么變成綠色的呢?趁著下午沒什么人買的檔口,我向店里師傅請求學做青團,師傅爽快地答應了。

  首先,我在裝滿面粉的盆里倒入足量的水,右手不斷攪和,讓面粉與水充分糅合,只是攪和來攪和去,攪和成了“漿糊”,愣是攪和不出團團來。“你這手法不對。”師傅見了,立馬用他自己的獨特手法,不一會兒就成了面團。我驚訝他是怎么做到的',他說,這個是靠手法,要勤學苦練才成。媽呀,做個團子都這么費勁,干哪行都不容易啊。接著,放發酵粉,醒面1小時。這時,師傅拿出了新鮮的艾葉,用榨汁機榨成了艾草汁,綠汪汪的,我把這艾草汁倒入盆里,與面團充分攪和……這面團綠了!原來青團之青的奧秘在這里!師傅拿起一個鍋,倒少量的水,加上糖,大火煮七八分鐘,取出備用。又拿來紅豆,搗成豆沙,倒入剛才煮成的糖汁攪拌均勻。又到我大顯身手的時候了,這翠綠的面團搓成長條狀,揪下一段,揉成小團團,壓成餅,放上豆沙再包裹,一個豆沙青團就成形了,再往鍋里煮五分鐘,香氣四溢甜上心頭的青團就出鍋了!

  我這垂涎的舌尖早已忍不住了,拿起自己做的青團,迫不及待咬一口,啊,好燙啊!“你冷冷再吃!”我媽一臉無奈地說我。燙過之后,感覺味道不錯,既有豆沙的軟糯香甜,又有沁心的草香回甘。青團吃完了,可心里還是,甜甜的。

  清明節做青團作文 20

  那些點滴的記憶,緩緩地在時間之流里散開,它彌漫出簡而不凡的香味,這就是青團。

  那年,正值清明時節,要包青團。聽到這個喜訊,我便迫不及待地跑進廚房。

  只見奶奶手上捧著一碗糯米粉,攥了一小團便撲在砂碗里,往里面澆上葉綠色的艾草汁,慢慢地揉勻,用雙手一壓,便成了青團膜。接著,在膜里鋪上如毛毯般整齊的紅豆沙餡,往餡的邊緣均勻地抹上清水。最后,再把它們滾成一團,揉成一個“饅頭”,青團便成了,不一會兒空空如也的鍋盤便立起了一個一個綠油油的“蒙古包”。

  我也跟著做,卻跟奶奶相差甚遠,我做的.青團就像一支融化的雪糕,有氣無力地趴在了桌上,但我不服氣,便又燃起斗志,按照剛才的步驟重塑了一遍又一遍,結果迎接我的是一個個“殘疾患者”,歪七扭八,少胳膊少腿,連立都立不起來。

  我漸漸消耗了耐心,越來越不想干了。這時,奶奶看我垂頭喪氣的,仿佛看出了我的心事,便說:“孫女呀!凡事都是有技巧的,因為你的方法有點錯誤,所以才拿捏不好。還有,凡事要堅持不懈,不能放棄,加油!”接著,奶奶就一遍遍地給我示范,我就像在灼熱的沙漠遇見了一片瓜田,迷津頓開,專心致志地認真照做。

  經過一次次的失敗,一個“士兵”終于站在了我的面前,不久后,便有了一個“軍團”,它們整齊地立在蒸籠里,等待著蒸籠的魔法,開始膨脹變大……

  “叮呤呤”,新鮮的小青團出爐啦!它們一個個油亮如玉,一股撲面而來的艾草清香引誘著我,碰一下,瞬間被彈了回來,就像氣球似的。我大口大口地嚼著,享受著這豐收的果實。味道真好,我可愛的小青團!

  小小青團讓我體會到了蘊含著的道理。我想,今后,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困難或遭遇失敗,也要克服消極心理,堅持不懈地去努力,還要不斷改進方法,這樣才能取得成功。

  于是,每逢清明時節,我就特別想青團的味道,還有包青團的故事……

  清明節做青團作文 21

  清明節前夕的一天,你如果走過我們的教室,你一定會聽到我們一陣陣歡樂的笑聲,聞到一股股清香。你肯定會問我們:“你們在做什么?”我們會回答:“我們在做青團!”

  下午一點到了,每個小組紛紛拿出自己準備的材料,擺放在桌子上,仿佛正開展著一場食品展覽會。瞧:有綠色的青汁;有香甜的餡兒;還有一個個道具。道具準備好,就蓋和面了,這可是制作青團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只見一個個和面高手——老師請來的家長們陸續登場。她們嫻熟地將面粉倒入盆中,再加入少許的水,接著,陳冠宇媽媽將手伸入盆中,熟練的揉了起來。慢慢地,原本松松散散的面粉在陳冠宇媽媽手中變成了柔軟的大面團,然后,再倒入事先準備好的青汁,繼續和。終于,青色的面團揉好了,家長們把面團分成幾段,依次分給每一個小組。

  開始做青團了。我先取出了一個中等大小的面團,在手中來回揉。揉成一個光滑的圓球體時,就差不多了,我接著把面團輕輕壓扁,然后小心翼翼的把壓扁的面團窩成一個圈,再把豆沙餡擠在里面,注意不要擠太多,小心餡兒會漏。擠好餡兒,用筷子把餡兒往里面塞一塞,再把面團一捏,一包,之后用保鮮膜將青團包好,這樣一個完美的'青團就做好了。再看看其他人做的:杜駕麟在青團上來回抹上黑芝麻,變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黑”團,不知道蒸出來味道怎么樣?看看成婭媗的,她把芝麻、豆沙和青團一起搓,使青團變成了一個“大花臉”……其它小組也不甘示弱,都在埋頭奮力做著,整個班的氣氛達到了最高潮!

  第一課下課了,朱老師給我們每個組評了獎。我們這組光榮地獲得了“最佳紀律獎”我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所有組制作的青團中,最令我記憶猶新的就是陳申一組的青團,他們十分創意,有“長方形”;有“五角星”;有“餃子”;有“荷包蛋”;有“神舟飛船”;還有“青團一家”……他們這組不愧是“最佳創意獎”。獎評好了,就該把青團送到食堂去蒸了。我在教室里聯想起了青團的味道,一定是軟軟的、糯糯的。

  盼星星,盼月亮,終于盼來了美味的青團,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個青團,剝開保鮮膜,吃上一口,“真香”我說道,這青團帶著一股黃瓜的清香,吃進嘴,軟軟的,糯糯的,太好吃啦!

  回家的路上,我腦海一直浮現著下午活動的場景,真是春暖清明,青團飄香。

  清明節做青團作文 22

  我對清明的印象不怎么深刻,大概是介于記得和期盼之間吧。其實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不喜歡吃青團。

  其實小時候還挺喜歡吃的,那種不摻雜任何東西的純青團。小時候總是興沖沖地上山去采蒿子,然后讓媽媽和外婆做青團,其實里頭并沒有很多蒿子,野草居多,但那時一直以為是自己親手摘的,青團吃起來也就格外地有滋有味。

  媽媽和外婆在廚房把蒿子葉捶打出汁時,我就在后山滿山遍野地玩,我爸會領著我尋找傳說中滿山都是的野果吃。“烏泡子”是一種很小的果子,桑椹的一半大小,紅紅的,長得和樹莓很像,但比樹莓小多了,也比樹莓好吃多了,酸酸甜甜的,美中不足的是常常翻遍整個山頭都找不見幾個。而“地闕子”,我到現在也沒有吃到過,聽說是一種長得很像藍莓的果子,也是酸酸甜甜的,長在地上,但我翻過整個山頭,沒有找到長在地上的果子。至于野柿子、毛栗子、葛根藤、“羊蓉飯”更是只聞其名。

  在外頭野夠了,回家的時候青團就做好了。媽媽喜歡做油炸的.,有時候會澆一層糖稀,吃起來甜滋滋的,還有一絲清香。有時候光吃青團,連飯也不吃了。奶奶說我像爺爺,爺爺以前也是很喜歡吃青團,不只是青團,凡是糯米制品爺爺都很喜歡吃,奶奶還說,用糖稀澆糯米團子之類的點心,是爺爺最喜歡的零食,每次都能吃一大碗。

  有時候也會放風箏。印象最深的是媽媽從北京帶回來的一種風箏,五十個小風箏連成一片,等放飛起來就像大雁南飛,不過是春天南飛的大雁。后來放風箏線斷了,我又追不上那長長的一條,終是再也沒見過了。

  再說說掃墓吧。其實我沒有掃過墓。我媽說我太小了,墓地陰氣太重,怕我撞見什么不干凈的東西。小時候曾誤打誤撞闖進過一次陵園,那兒的杜鵑花開得又紅又艷,泣血一般的開在邊上,簇擁著中間的墓地。每個墓只有課桌一般大小,碑前有一個小碗,碑后有一棵松柏。聽媽媽說爺爺的墓后邊也有一棵松柏,現在已經有一個人那么高了。媽媽說等我十六歲了就帶我去給爺爺掃墓。

  蒿葉有一陣沒有見過了,青團已經很久沒有做過了,店里的青團總是甜得發慌,也就不喜歡吃了。家里只有買來的樹莓,風箏也沒有見過那么大的了。清明好像沒有那么重要了。

  我總覺得我忘記了許多事,現在我再也無法肆意地滿山瘋玩了。

  清明是什么?清明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它好像永遠伴隨著雨。即使不下雨,它也是灰蒙蒙的。但今年的清明好像很不一樣呢。多年沒有見過清明出太陽了,沿江風光帶到處都有人放風箏。我也想放,但是時間不夠了。今年沒有去外婆家吃飯,不知道那株野草莓怎么樣了,可能都死了吧。

  等今年過了,明年就有時間放風箏了吧。明年的青團可不能只吃半個了。

  清明節做青團作文 23

  家鄉有清明時節吃青團的習慣。隨著祭祀功能的淡化,青團已逐漸成為一抹春色,成了一道專屬春天的味道。這不,剛開春,奶奶就開始張羅包青團了。

  周六一大早,奶奶就起來做餡,有豆沙餡、芝麻餡,都是我愛吃的。豆沙餡是超市買現成的,只要拿出搓成小圓球;芝麻餡則是將芝麻和核桃仁炒熟、碾碎加白糖調和。餡料準備好后,奶奶把菠菜榨汁,倒入事先準備好的糯米粉中,再加入少量豬油,攪拌均勻,搓成碧綠的米粉團。接著,再把大米粉團分成雞蛋大小的小劑子。然后,逐個按扁包入餡,捏攏收口搓勻,放在濕布上。為了便于區分,青團的形狀有所不同,圓圓的'是豆沙餡、橢圓的是芝麻餡。我看著覺得很簡單,也洗手來幫忙,取一個劑子,輕輕壓扁,托在左手掌心里,再放上一個豆沙小圓球,左手五指微微收攏,右手趕忙湊上幫忙,然后兩手配著輕輕地、小心翼翼地捏。可是,捏著捏著餡兒從底部漏了出來,眼看包不起來了,只好宣布失敗!“奶奶,請求救援!”說著,往奶奶手里一塞。只見奶奶三下兩下一捏,竟化腐朽為神奇,“破肚”的青團整容成功!不行,我得繼續嘗試!第二個沒漏餡,可是收口處的米粉料太多了,沒搓均勻。不灰心,繼續練!我暗暗鼓勵著自己,接下來自然是越做越好了。排列整齊的青團子,都挺著圓圓的肚子,像一個個小胖墩,可愛極了。奶奶說:“你別小瞧了這胖墩的肚子,它可以裝下好多東西,不僅可以裝豆沙、芝麻,還可以裝蛋黃、肉松,各有各的味道!”我聽得都快流口水了,催爺爺趕緊蒸團子。

  大火蒸了20分鐘左右,可口的團子終于蒸好了。它們色澤光亮,油綠如玉,分明就是春草的顏色;拿在手里,軟綿綿顫巍巍的,充滿了彈性;咬上一口,清新自然的春草氣息霎時彌漫了整個口腔,外皮糯軟Q彈,餡甜而不膩,一口一個滿足,這是江南春天特有的美味!

  沒有青團的三月不能叫春天,不吃總感覺少了什么。這種把春光揉進“肚子”里的味道,每每總能讓我惦念一整年。

  清明節做青團作文 2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到清明,我們家鄉有掃墓、祭祖、踏青等風俗。其中必不可少的還有一種美食――青團,翠綠誘人、糯韌綿軟,帶著清淡香柔的香氣,讓人抵擋不住誘惑。

  清明前幾天,我和奶奶來到附近的田野里采集艾草。艾草匍匐在地上,綠油油的,遍布了整片田地。我和奶奶拿著剪刀一株一株地采集著,不一會就裝滿了一大袋。

  回到家里,我們將摘來的艾草用清水洗凈,放到開水鍋中燙熟撈起,艾草碧綠碧綠的,散發著一種獨特的清香。等它涼了以后,奶奶把艾草揉成團,擠出多余的水分,跟糯米粉混在一起,揉成一個面團。接著準備青團的餡料,有甜甜的豆沙餡、白糖芝麻餡、咸菜筍絲餡。只見奶奶把綠色面團揉成長條,切成劑子,搓圓,用大拇指掐出一個坑,把餡料放進去包好,這就變成了一個綠色的團子,放到鍋里蒸了20分鐘,香噴噴的青團就做成了。熟透的青團晶瑩剔透,好像一個個無瑕的翡翠,也像一個個珍貴的綠明珠。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咬上一口,頓時艾草的香味融合著餡料的甜香撲鼻襲來。嘗過甜的,我又拿起咸味的品嘗,春筍的`鮮嫩夾雜著豆干的醇香,簡直是絕配啊!讓人吃了一個還想吃,怎么也吃不夠。

  奶奶看著我狼吞虎咽的樣子,一個勁地說:“慢點吃,鍋里還有。”奶奶做青團的手藝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她每年要幫很多人家做青團,還把自己做好的青團分給鄰居們呢!每年一到清明,遠在上海的、廈門的親戚,都爭著打電話指定要吃奶奶做的寧波青團呢!

  清明時節,我們總會帶上青團去祭拜祖先,寄托哀思。小小的青團,包含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一代代地傳承,傳統風俗也深深地刻在我們的心里。

  清明節做青團作文 2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句詩大家都很熟悉吧。沒錯,他選自《清明》這首詩。在清明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掛艾草、吃青團,我只吃過青團,但沒做過青團,今天我就要做一回青團。

  我和媽媽準備好了做青團的材料,有綠油油的艾草,有雪白的糯米粉和面粉,還有做餡料的豆沙等。說干就干!我們先一起擇艾草。擇艾草可是要有耐心的哦!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把艾草的根部全部摘掉,只留下嫩嫩的葉子。接著我開始洗艾草、洗好后放到鍋里煮一煮,最后把艾草切碎,再放到碗里搗成艾草泥。艾草是要和面用的,它就像個魔術師,可以讓面團變綠。

  媽媽拿出了昨晚我們花了一晚上時間煮爛的豆沙餡料。進入做青團的關鍵時刻啦,我特別緊張,生怕做錯了一步。媽媽一邊教我和面一邊說:“要做青團,最重要的是和好面。面和得有勁道,青團吃起來才有嚼勁,否則就會粘牙齒。“我們把艾草泥倒進糯米粉和面粉里,用手將它們混合起來。我擼起了袖子,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不停地揉啊揉,一個青色的大面團就完成了。接著我用手掰了一小團的粉團,揉成像乒乓球大小的'小圓球,用大拇指在粉團中間壓出一個深深的洞,接著往兩邊捏,把洞變大,捏成一個碗狀。再用勺子把豆沙餡舀進粉團的大洞中,最后小心翼翼地把封口封好,再搓圓,一個青團就大功告成了。我終于松了口氣。然后我繼續按照這個方法做了好幾個青團,做完豆沙餡,我靈機一動,把豆沙、紅糖和紅棗全部放進了餡里,做成了”黑暗料理“。青團一個個包好以后,我立馬要蒸幾個嘗一嘗。15分鐘后,鍋子里一股香氣就撲鼻而來,我迫不及待地去看了看,青團換上了碧綠碧綠的外套。我仿佛看到調皮可愛的小青團在向我招手。我連忙拿起一個先咬一口,哇,餡甘甜爽口,整個團子香甜軟糯還香氣四溢!

  第一次做青團竟然成功啦!沒想到做青團也那么不容易啊。我既體驗到了做青團的樂趣,又知道了清明節的習俗,真是一舉兩得呀!

  清明節做青團作文 26

  迂回的小巷,斑駁的青石板,墨綠的青苔,那凹凸不平的褶皺就像老樹身上脫落的樹皮,長在歲月的光輝里,卻注定要在歲月里失去光華,在喧囂中被掩蓋真容。

  多年之后的今天的清明,再次來到這鄉間小巷采艾草,想起幾年前春日陽光透過層層疊疊的綠葉在青石板上,在草叢中,在青團的蜜汁中流過,此處的清明不是“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的凄涼悲哀傷,而是活潑的,我與父母邊采艾草邊踏青,樂在其中。空氣中彌漫著艾草的清香,我走著。

  “這里的艾草不能亂摘的,這是我自家的。”一聲粗獷的鄉音,帶著厚重的鄉調傳入耳中,我正興致的.采著,父親猶豫了一下,又答:“那阿姨,我來買點吧。”細一看,那原來是為老婦,身著樸素,臉上的皺紋顯露出歲月的滄桑。原來這快是老婦的田,我們便隨著老付進了他家要付錢。

  那老婦與他的老爺子的小屋十分簡陋,大概也就20來平方,并且那老婦是沒有手機的,還是借的手機讓我們付的錢。我摘了如許的艾草老婦卻只是淡淡一笑,說:“10塊錢給你了吧。”我有點驚訝。

  老婦和那老爺子都十分淳樸,穿的很簡陋,但又不失那一份整潔,原來他們也正做青團子呢,他倆采用的是最傳統的做青團方法,煮熟的糯米粉要先和艾草榨成汁混在一起,燒著的柴火散發出糯米香,這種香只有在鄉間才能感受到的,老頭子拿著一把木錘勻錘,在老婦翻動的糯米團中,每一錘都是那么有力均勻。我看著有點怕,怕老爺子的錘沒握好就砸在老婦手上了,可他們配合是如此默契,恰如其分。

  我們在一旁看著,驚訝于他們的配合之默契,又感動于他們那份淳樸。“吃幾個吧。”老婦平淡的說到,我們品嘗這裹上松花粉的一團團的青團,軟糯香甜,相比市場上那些黑心商家,這不知好多少。她抬起那雙柔和而寧靜的眼,又帶著厚重的香音微笑著說:“小伙子吃一個吧!”

  我們又買了幾個青團,不禁要揮手告別了,“下次見!”,可我不禁難過起來,這一次見面也許是永別,下次可能就見不到了,我凝然的雙眼閃出愁怨:世間像這樣的人,還有幾個呢?

  小巷依然是那么悠長,墨綠的葉子,落下幾點細碎的陽光,那座小屋披著午后的光韻,默默守候著,將這美好品質傳承下去。

  清明節做青團作文 27

  不知不覺間,又到了清明節。

  我覺得清明節時最有趣的事就是做青團了。以前都是看著奶奶做,今年我也要一試身手。做青團的第一步是揉糯米粉,把糯米粉倒在一個盆中,然后把艾草汁加入糯米粉中拌勻,再一邊加熱水一邊揉,這些糯米粉就慢慢地被揉成了一大團。這一團加了艾草汁的糯米粉有一點綠,但不是完全碧綠的,和吃的青團不一樣。我問奶奶:“怎么不綠呀?是不是艾草汁加得太少了?”奶奶笑著說:“等把這些青團做好蒸熟,就會變綠的。”我將信將疑。

  奶奶抓起一團糯米粉把它捏圓,然后捏出一個小窩,就像一個窩窩頭,放一勺調好的`豆沙進去,然后一點一點地把口子捏上,再輕輕搓圓,一個豆沙餡的青團就做好了。我也學著奶奶的樣子做了起來,可是由于心太黑,加的豆沙太多,口子合不攏,總是漏出來,幸好有奶奶幫我才收住了口。

  做完后就開始蒸了。先把水燒開,然后把青團放在蒸籠上。蓋上蓋子蒸上二十多分鐘,鍋里就會飄出糯米的香味,還帶著艾草的清香。掀開鍋蓋,一個個碧綠透亮的青團就好了,看著多像一個個碧玉團子呀!

  清明節做青團作文 28

  上海人在清明前后有吃青團的食俗,這種風俗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周朝。據《周禮》記載,當時有“仲春以木鐸循火禁于國中”的法規,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間,即渭明前一、二日,還特定為”寒日節”。

  古代寒食節的傳統食品有糯米酪、麥酪、杏仁酪揚,這些食品都可事前制就,供寒日節充饑,不必舉火為炊。

  在寒日節的傳統食品中還有一種“青精飯”,據《瑣碎錄》記載:“蜀入遇寒食日,采陽桐葉,細冬青染飯,色青而有光。”明代《七修類槁》也說:“古人寒食采楊桐葉,染飯青色以祭,資陽氣也,今變而為青白團子,乃此義也”。清代《清嘉錄》對青團有更明確的解釋:“市上賣青團熟藕,為祀先之品,皆可冷食”。

  現在,青團有的是采用青艾,有的以雀麥草汁和糯米粉搗制再以豆沙為餡而成,流傳百余年,仍舊一只老面孔。人們用它掃墓祭祖,但更多的是應令嘗新,青團作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因此,一些賣青團的'店家洞察到這以點,前些年曾出現過多種甜咸餡料的青團,如豬油玫瑰青團、黑洋酥青團、金針耳鮮肉青團等,但好景不長,這些原本受人青睞的青團,竟然無疾而終,實在讓人百思不解。

  清明節做青團作文 29

  做完功課,我和媽媽原本打算到超港買馬卡龍,到店后發現沒有了,正準備離開,媽媽一眼就看見了擺在柜臺上的青團。服務員殷勤地上前介紹:“青團是在清明前吃的,現在買有優惠。”媽媽果斷地買了幾個。

  青團綠油油的,外面很有光澤,就像一塊價值連城的翡翠。青團圓圓的,摸起來黏糊糊的.,特別可愛。青團的皮是用糯米粉和艾草制成,餡有很多種,有肉松蛋黃味、芝麻味、豆沙味…味道有咸有甜。

  說起青團的由來,還有一個故事。傳說太平天國的領袖李秀成被清兵追捕,一位農夫救了他,把他藏在自己家里,但清兵加兵設崗,防止別人給李秀成送東西吃。那位農夫把艾草和糯米粉包成團藏在青草里,送給李秀成吃,使他安全返回大本營。回去后,李秀成下令讓廚師學做青團,于是,青團就這樣傳開了。

  青團是綠色健康的食物,小朋友們可以多吃哦。

  清明節做青團作文 30

  青團是江南地區一帶的傳統特色小吃,青色,用艾草的汁拌進糯米粉里,再包裹進豆沙餡兒或者蓮蓉,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

  春游后我要跟我們班的十九個同學一起去參加制作青團活動。

  到了中山公園,老師先教了我們三首關于清明節的古詩,這三首古詩分別是:杜牧的《清明》;韓翃的《寒食》;吳惟信的《蘇堤清明即事》。學完古詩后我們就要開始制作青團了。老師分發給我們材料有:一袋加了糖的糯米粉,一小袋艾草粉,老師說這是從艾草中提煉出來的,而不是直接用艾草做的,還有一包紅豆餡和一些肉松。對了還有一個小碗和一杯水。

  我們開始做青團了,我先用面粉倒滿碗的三分之二,然后加入一點艾草粉和二十分之二的水開始和面。不過我把水加多了,結果我的面團變成了“冰淇淋”,后來經過老師的幫忙后我終于弄好了。不過到做第二個面團時我加了太多的糯米粉而把我的手套黏在了碗里,經過老半天跟糯米面團的斗爭后我終于擺脫了困境,來到了加餡料這個環節。我打算做一個紅豆餡青團和一個肉松餡青團。“啊!”是誰叫這么大聲,我轉頭一看,原來是思媛包的.紅豆青團被她揉破了,紅豆餡料和糯米團子簡直分不出兩者是誰。我還看見了幾個同學的肉松青團被揉散架了。我心里不禁擔心起我的肉松青團,不過幸好我的肉松青團命大,并沒有像其它肉松青團一樣散架。

  通過這次制作青團的活動讓我真正感受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中華傳統文化值得我們這一代人去傳承的。

  清明節做青團作文 31

  青團是一種民間小吃。它的顏色是綠色的,外形是橢圓的,它是用糯米與艾草的汁混合后在蒸煮形成的,它的口感軟糯,一口咬下去,艾草的清香在口中能游蕩,讓人吃了還想再吃。

  雖然青團的歷史不是很悠久,但是關于它還有個故事。

  傳說有一年的清明節,李秀成為了逃避清軍,請了一個農民幫他躲過了清兵的追捕,但清兵添兵設崗,防止他人帶吃的給李秀成。那個農民心生一計,采了艾草回家,用艾草的汁與糯米混合做成了團子。青色的團子混在了青草里面,躲過了哨兵并帶給了李秀成。李秀成吃到了團之后,安全返回了大本營。之后,李秀成下令要太平軍團學會做青團,以御敵自保,青團就這樣流傳開了。

  關于青團,我自己也有一段經歷。

  沒吃青團之前,我非常抗拒。青團那綠色的樣子,我看到就會犯惡心。就算大人們把青團放在我嘴邊,我都不會去吃,反而還會神情厭惡地推開。那段時間,我看見青團都繞著走。直到有一次,我中午沒吃飽飯,肚子餓得呱呱亂叫,家里又沒有其他東西吃,無奈之下我拿出青團一臉嫌棄但又無可奈何地一口咬了下去,香甜軟糯但又甜而不膩,糯又不黏的`青團被我咬在了嘴里。我嘗到了味道后,三五除下就把一個青團給消滅掉了。吞下去后,嘴里還留著艾草的清香,讓我回味無窮。

  從此以后,我對青團的態度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現在,青團變成了我最愛吃的零食了。

  清明節做青團作文 32

  今天晚上,媽媽拎著紅豆、綠豆、黃豆回來了,這是要干嘛呀!

  原來今晚我們一家人要做清明團子,這可都是紅豆餡、綠豆餡和黃豆粉餡呢!

  晚飯過后媽媽把事先弄來的艾草洗干凈,放入鍋中煮了一下,然后剁碎。等水沸騰起來后,加入小梳打粉、艾草和米粉,進行均勻地攪拌。外婆又把它拿出鍋柔一柔,一段一段摘下來便可以開始做了。我們興致勃勃地開工了,一邊聞著誘人的香氣,一邊做青團,可真叫人羨慕。爸爸、媽媽忙著做青團;外婆也忙著在做第二批的`東西;至于我嘛!

  正舒舒服服地坐在小凳子上,等待做好的青團放在模具里,再朝前面的大凳子上打青團哩!

  第二批又開始了,我手里的模具已經沒有油了,團子牢牢地粘在了模具里,怎么打也打不出來,于是我趕緊往模具里抹油。這下倒好,青團是打出來了,我的手卻油膩膩的了,我趕緊跑到廚房里沖了又沖才感覺好一點。我們大家就這樣一直做著,最后全部做完。一數,啊!

  我們居然一共做了100多個!

  爸爸提議蒸幾個吃吃,我連忙大喊:“好啊!好啊!我要吃!我要吃!”大家也一致贊同。當外婆蒸好端出來一盆綠綠的青團時,頓時一陣香味迎面撲來,我迫不及待地奔上前去吃了一個,呀!好燙!

  但自己做得味道就是不一樣,比外面賣的好吃多啦!

  我連吃了兩個還想吃,可媽媽、外婆、爸爸都說青團吃多了不好,不能再吃了!

  我只好灰心喪氣地離開了。今天做青團可真高興呀!

  聞著芳香做著青團;做完了還有的品嘗呢!

  清明節做青團作文 33

  我身處煙雨江南,有數之不盡的美食小吃,可這么多年來,我卻獨愛他——青團。

  與北方人富有濃烈文化氣息的高粱紅、玉米燒比起來,江南一帶的青團真的.不算什么,或許,淡出人們視線的青團,才是四月真正的味道。

  袁枚在《隨園食單》中,如此記載青團的制作:“搗青草為汁,和粉做團 ,色如碧玉。”青團是以柔軟細膩的手磨米粉做原材料,取艾草之葉搗碎,在石灰水里腌漬后,過濾出汁液,再兌入由七分糯米,加三分粳米的米粉中包為團子。

  餡分為甜咸兩種,甜餡一般為豆沙餡,咸餡一般為鮮肉餡,無論甜咸,包餡時,均放入一小塊豬油。蒸熟后的青團,視覺看起來色澤青翠、光亮細結;嗅覺聞起來清香自然;味覺嘗起來細膩香甜、糯韌綿軟。

  記憶最深的是在三年前。我和父母劃船去周莊,一路上吃著青團,哼著小調,好不自在。

  尋訪前人的足跡。青團早已被歲月沖刷去了,但也只有遠離塵世的喧囂,重返這片土地,才能領略這一美食。

  清明節做青團作文 34

  青團應該是清明前后應時當令的新鮮玩意,在東坡詩里寫的“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時候踏青,呼吸一點新鮮空氣,看著新鮮的綠色,吃團,喝寒食粥,若是再應景的下些小雨,尤有韻致,身心一快。怪不得有詩人說:“這是在吃春天”。

  青團又叫艾米果,清明稞,碧青油綠,糯韌綿軟,甘甜細膩,蒸好幾摞小籠,一屋子熱氣騰騰。熟了以后,綠綠的松軟的皮兒,皮亦微皺,不軟不硬有咬勁,帶有清淡卻悠長的艾草香氣,味甚雋,遠勝年糕湯圓,一口入肚,三春不忘,是寒食時節流行于江浙滬一帶天然綠色健康的時令食品。艾草有平喘、利膽、消火、抗菌、驅寒、除濕等功效,而小麥草的汁有去油解膩、消食降火的功效,同時還能起到美容的作用。

  青團品類也頗多,南甜北咸東辣西酸黨皆可滿足。蝦子冬筍以鮮著稱,蝦子放的太多,會汪出些許汁水,“鮮得連眉毛都掉了”。豆沙餡心甜而不膩,沙色紫的發黑。 紅豆水濾去皮,熬爛,澄出細沙,加少量白糖 ,北方叫“澄沙”,南方叫“洗沙”。初期的青團最離不開豆沙。豆沙又最能吸油,故易作餡。

  青團歷史悠久,比如清朝的袁枚在《隨園食單》里面就專門寫了作為糕點之一的青團的'作法:“搗青草為汁,和粉作粉團,色如碧玉。”艾草回家洗凈煮爛擠汁,最好采用清明前的艾,這個時候是最嫩的,嫩綠的樣子,嫣然可愛。將艾在開水中略燙,瀝去水,碎切,揉進糯米粉內,與糯米粉同抖勻,乃以蒸成,候冷,尤妙。 入口細嚼半天,說不出話,頃刻下肚,鮮嫩腴美,不可名狀,意猶未足。至于為什么吃青團,眾說不一。傳說有一年清明節,太平天國將領李秀成被清兵追捕后設崗,每一個出村人都要接受檢查,防止他們給李秀成帶吃的東西。一位農民在思索帶什么東西給李秀成吃時,一腳踩在一叢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來時只見手上、膝蓋上都染上了綠瑩瑩的顏色。他頓時心生一計,連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凈煮爛擠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一只只米團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團子放在青草里,混過村口的哨兵。李秀成吃了青團,覺得又香又糯而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繞過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營。后來,李秀成下令太平軍都要學會做青團以御敵自保。吃青團的習俗就此流傳開來。另一種說法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跟隨晉文公的介子推。介子推當年跟著晉文公各國逃亡,立下過功勛,后來晉文公發達了,介子推不肯接受晉文公的回饋封賞而隱居。晉文公重視介子推的才能,于是在綿山找到他,想讓他出山幫自己,介子推死活不出山,晉文公就索性放火燒山,想逼他出來,最后介子推寧可被燒死也不出來。悔恨交加的重耳下令舉國在他的忌日禁止用火,人們開不了灶,只好吃冷食,提前蒸好的米食成了填飽肚子的首選。

  青色寄托著古人助長陽氣增長的愿望,寒食小溫擔任著俗世紛擾的小確幸。

  清明節做青團作文 35

  我生長在鄉里,每逢清明,不僅要看農人種瓜點豆,還要看媽媽捏青團。

  清明前三四天,媽媽都會提著一個大籮子去摘艾草。在鄉間的小徑旁、河畔邊、山野里,艾草成叢,長得鮮嫩。用手輕輕一掐,揪一根下來,手心里一搓,滿手都是綠色的汁液,湊近鼻前,一股清香沁人心脾。不用費大工夫便可以摘到半筐的艾草。

  帶回家以后,多次過水洗凈。媽媽把洗干凈的艾草連同糯米粉放入鍋里,鍋里加水,灶子里加柴,等到濃郁的艾草香充斥著整個屋子,媽媽才將它們取出,倒入盆里和粉一起揉搓。通常我也會裝模作樣地幫幫忙,將它們和成一個綠色的面團。然后取一小塊的面團捏扁,加入調好的餡料再固定成型,放到裁剪好的`蕉葉上。可是,用同樣的方法,媽媽捏的青團總是比我的漂亮。

  艾香從鍋飄出,我迫不及待地打開鍋蓋,白氣“嘩”“嘩”往外逃,把我整個人香迷糊住了,我便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抓住一個青團就往嘴里送。“燙燙燙!等會再吃!”媽媽對我喊道,即使被燙出了眼淚,我仍不肯吐掉這口清甜的團子。

  每一年的清明節,做青團成了我們無須開口的約定。清明節的一個周末我難得回一次家,媽媽卻沒有做青團。家中沒有一個青團,也沒有留下一點做過青團的痕跡。媽媽大概是不想做了。我心中雖然有幾分惋惜,但也沒有向任何人吐露。周日晚修前,我打開書包,卻發現多了一個袋子,里面裝著六個用保鮮紙包得好好的青團。

  小小的青團泛著誘人的色澤,我拿起一枚青團,思緒卻不自覺飄回幾年前我第一次看媽媽做青團時,她笑著對我說:你肯定愛吃這個!因為我也喜歡!

  清明節做青團作文 36

  春天,漫山遍野的杜鵑花燦爛地開放了。這個時候,在鄉間的小徑旁、河畔、山野里,艾草正長得鮮嫩。用手輕輕一掐,揪下一根來,放在手心里一搓,滿手都是綠色的汁液,把雙手湊近鼻前,只聞見一股清香沁人心脾。這個時候,最適合做一種美食了。這種美食叫青團,是我們寧波當地人非常喜歡的一種食物。它其形如圓月,手掌般大小,上面印著精美的.圖案。由于這種美食外面還粘著一層金黃的松花粉,所以又稱金團。咬一口,又軟又糯。再咬一口,香甜的芝麻黃豆餡兒從青團里流入口中,還沒來得及細細品嘗,就已滑入肚中。松花香、艾香和著甜甜的餡兒,真叫你吃了一口又一口,停不下來呢!你想知道這種美食是怎么做的嗎?哈哈,讓我來告訴你們吧。首先要準備糯米粉、新鮮的松花粉,剛采摘的艾草和自家做的黃豆餡、芝麻餡,等這些食材準備好后,一切就緒,先把艾草煮熟,擠出苦汁后,和糯米粉放在同一個蒸籠里蒸熟。等蒸熟后,一同倒入一個大石臼中,然后兩個人配合著,一個人用木杵捶打,另一個不停地翻,到最后艾草和糯木粉完全融為一體,青色的糯米團像黏土一樣,就可以開始做青團了。由一個人先捏出一個小圓球一樣的糯米團,遞給下一位。第二位就把糯米團捏成小碗狀,然后把餡兒舀一勺放進“小碗”中,把“小碗”的口封住,再遞給下一位。第三位就把這個有餡的糯米團在松花粉中打個滾,撣一撣,讓青色的糯米團變成渾身金色的,再遞給最后一位。這最后一位呢,拿來木頭做的印花板,將糯米團放進去,用手心輕輕地壓一壓,再倒出來,呀!一個帶“喜上眉梢”金團就做好了!

  青團的味道就是我家鄉的味道!要是你來到我的家鄉,我請你來嘗一嘗這美味,保準你吃了忘不了!

  清明節做青團作文 37

  雨晰晰瀝瀝地下著。連綿的雨讓我勾起清明的思念,青團的思念。

  小時候,我蹦跶著拉著爺爺的手,去山上摘又寬又大的葉子。青嫩的樹葉被摘下,淡淡的味道縈繞著我和爺爺。

  做好了一切的準備,爺爺拉著我站在大鍋旁,嫻熟地倒入糯米粉和菜汁,攪拌均勻后,加入澄粉,接著,加入開水,繼續攪拌。爺爺吃力地揉著那一團青綠色的材料,臉上的肉一抖一抖的,手上的青筋突兀地暴了出來,一根一根的,清晰可見。

  爺爺擰開大蓋子,倒入豬油,不斷地揉著,我也加入了這揉團的步驟中。我使出吃奶地勁壓著,翻了個身。好的,繼續壓。爺爺的手似乎是車輪,在輾壓過后,團上留下了許許多多的手指印。

  爺爺笑著看我,手上的動作還是沒有變,我覺得爺爺的手似乎是機器,不停地做著同樣的動作。相對于我,我手中的依舊是一塊黏乎乎的東西。不知道是什么東西,在我和爺爺的努力下,青團的皮已經成形了,爺爺將容器“”地放在桌子上,將青團的`皮撕下一塊一塊的,再用手將它們捏成半球形,我過去瞎搗亂,一會兒把皮粘在墻壁上,一會兒把皮捏成手環,戴在手上,爺爺也不責備我,他只是憨憨地笑著,看到皮剩下不多了,我向爺爺撒嬌道:

  “爺爺給我包只小耗子嘛。”“這不是餃子皮,怎么包只小耗子呀?”

  “我不管,我就要小耗子。”我嘟起嘴,雙手叉著腰,叫道。

  爺爺拿我沒辦法,只好給我包了只小耗子,他拿起裝滿核桃芝麻的罐子,一勺一勺地加著青團的夾心,加完后,他把青團包在葉子里放在蒸鍋里蒸,他拿著火鉗子,把紙和木板夾進火槽里,他的臉在火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

  終于,青團蒸好了,一股清香傳來,打開鍋蓋,一個個青團就像是威武的士兵,他們昂首挺胸地站在霧氣朦朧中,當然,除了那只小耗子在畏縮地蹲坐著,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嘗了一口香甜軟糯的味道在舌尖綻開,回味無窮,我貪婪地吃著享受著……

  事到如今,已經有好幾年了,我想著以前的一切,現在的青團,仿佛是機器做的,每個青團都是無味的,雖然和以前的食材相同,但總感覺少了些什么,是那只小耗子嗎?還是……?

  時光從指尖溜過,不留一絲痕跡。

  青團,爺爺。

  原來少的是爺爺的味道,獨一無二的味道……

  清明節做青團作文 38

  清明節時,家家都會準備好佐料做青團,這星期星期六,我家也要做青團。

  媽媽連夜準備佐料,為了明天早點有青團吃。上午,我一進廚房,看見桌了上有一個巨大的粉團,旁邊還有很多的餡料。只見媽媽站在桌前,用手抓起一小團的小粉團,把小粉團揉成圓形,用大拇指在小粉團中心壓出一個洞,接著把洞變大,又把粉團捏的薄一些,用勺子把餡舀進小粉團中,最后把口“補”好。一個青團就大功告成了。我看媽媽很熟練,心想:媽媽都會了,我還怕不會。一股好奇心涌出心頭,自己也想動手試一試。說干就干,我也學著媽媽的方法,抓出一把粉團,揉成小圓球,用手壓出一個洞……但我做的青團并不很好,再把團捏薄的步驟中,小團破了一個洞,露了餡,失敗了。我浪費了一些材料,不行,我得再試一次,我再次試了一次,還是失敗了。也浪費了一些佐料。進過兩次的失敗,我清楚的'知道,不能再浪費佐料了。心想:這還不簡單,做得小一點不就好了。

  我就把青團做的比媽媽做的小四分之一。除了把口補的不好以外,我以為這一僅是完美無缺了,可是等媽媽把我親手做做青團燒熟以后,我咬了一口,竟沒有咬到餡,我再咬了一口,算是要到了餡。原來是皮太厚了我知道做任何事都要認真對待!

  清明節做青團作文 39

  又是一陣淡淡的艾葉氣息縈繞在我的身邊,一個個綠綠胖胖的小團子展現在我的面前。咬一口糯唧唧的,絲絲香味沁人心脾。

  沒錯,這就是青團。青團是一種用草頭汁做成的綠色糕團,其做法是先將嫩艾、小棘姆草等(做青團用的野菜一般有三種,泥胡菜、艾蒿、鼠曲草。泥胡菜氽后色做碧綠,以前常用,放入大鍋,加入石灰蒸爛,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綠色的團子)。青團主要是流行于江浙一帶的清明節食品。

  “清明時節天轉暖,柳絮紛飛花爭妍。”每當清明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包青團。我們家也不例外!在我的記憶里,外婆是無所不能的。每當清明清晨,外婆就會去菜市場買來新鮮的艾葉,用來給糯米“上色”。

  艾葉在我的印象里用途可廣了,它是我童年時夏天里的解暑神器。記得每當酷暑來臨,外婆就會騎著她那早已生銹的自行車去買艾葉。回家后把艾葉洗干凈,燒一鍋水,水開后把艾葉放進去。煮好后的艾葉水摻和著洗澡水一同倒進我專屬的洗澡盆里。你可別小瞧那艾葉,在外玩得大汗淋漓的我一頭扎進盆里,那滋味涼絲絲,又飄著艾葉獨特的清香,令我拋去了一切的暑熱。

  我的媽媽一直被我稱之為“甜點達人”,這次她將和外婆強強聯手,制作出我認為世界上最美味的青團——沒有之一。只見媽媽先把艾葉榨成汁,當然外婆也沒停歇,把粥放在糯米粉里一攪和,就成了一個大白胖子。媽媽把艾葉汁倒進并沒有完全和好的糯米團里,并加上一點最重要的`調料——抹茶粉。加入抹茶粉是為了讓青團的顏色更鮮綠。

  接下來的一步——調餡。媽媽先把黃油放入鍋內,再把肉松和咸蛋黃一同放入鍋內翻炒,炒好后把它們分成一個個小方形,餡料就調好了。

  我認為的最關鍵的一步是如何把它包在一起。媽媽負責來把糯米團分成一個個小劑子,外婆負責把餡包進去,我呢,只能在旁邊看著,幾次想幫著一起包,都被外婆給拒絕了,因為我包的不是太厚就是太薄,唉……只見心靈手巧的外婆把小劑子托在手上,像做陶瓷碗那樣,那大拇指猶如電鉆,不一會兒就做好了一個薄厚適中的“小碗”。

  上鍋蒸完,我們家的門似乎快成了扇“假門”,街坊鄰里都知道我們家做青團了。隔壁王阿姨說:“喲,顧姐,又在做青團呀,人老了手藝未老嘛!”我外婆得意地笑了笑,拿了幾個青團分給鄰居們。

  我愛我家鄉的青團,我愛我家鄉的風俗,但我更愛我的家人們!

  清明節做青團作文 40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又是一年清明日,除了掃墓,令我無法忘懷的,還是奶奶做的青團……

  我們家每年都少不了吃青團的環節,臨近清明,廚房里就會多上一盆青團餡。奶奶先是剁好餡,再和些面粉,艾草碾碎后摻進面粉里,原本潔白無瑕的面粉變成了鮮綠色,用勺子上餡,就可以放進鍋里蒸上一會兒了。

  奶奶知道我喜歡吃煎過的東西,特意把青團放到煎鍋里煎至兩面金黃,再讓我慢慢品嘗,咬一口,外香里軟,一股艾草的清香在嘴里擴散開來,再往里咬一點,就能品出五香的氣味了。

  青團不僅可以充當主食,還可以當點心呢!學業繁重的'六年級自然會有數量驚人的作業。每當我結束白天的學習,一臉倦意地回到奶奶家吃完了飯,奶奶總會拿著兩個熱好了的青團走過來,對我說:“回家作業寫累了,別忘了吃點心哦!”這時的我,手里捏著熱騰騰的青團,心頭也會突然一熱,啊,奶奶!您為我無私地付出,該讓我如何報答啊?夜里,我做完作業,順手拿起那兩個還有余溫的青團,忍不住大口吞下去,要知道,這可是奶奶對我的愛呀!

  貼心的奶奶知道,我不喜歡長時間吃同樣的一種食物,就不斷地變著法兒更換花樣,有時是蠶豆青團,有時是紅豆青團,甚至還有蝦仁青團……奶奶不愧是我的“知已”在各種方面上都盡可能地使我滿意,不愧是我的“私人廚師”啊!

  奶奶做的青團,在親戚好友之間也是出了名的一道美味,每當掃墓時親戚們對青團贊不絕口時,最高興的還是我,原來奶奶做的青團這么好啊!我真幸福!

  這就是牽動我情思的青團,奶奶的青團,讓我終生難忘……

  清明節做青團作文 41

  清明節有許多習俗,平時一到清明節,爸爸媽媽都會到商店里去買現成的青團,一個個青團圓圓胖胖的,惹人喜愛,下午,老師帶我們親手做青團,親自感受清明節的習俗。

  前一天晚上,我和媽媽買了幾根黃瓜,把它們一起放在榨汁機里,那嫩嫩的黃瓜被榨汁機慢慢地”吞”了下去。

  今天我們組帶來了五花八門的原料,你瞧,王棗棗帶來了各種各樣的餡兒,張澤龍帶來了碧綠的青汁,尹株文帶來了做得過程中所需要的工具……大家一邊忙著擺放用具,一邊交頭接耳地交談著該怎樣做,一個個興奮不已。

  開始和面粉了,老師向盆里倒了點水,然后把面粉倒進了里面,還請了幾位和面高手—-幾位同學的媽媽,奶奶來和面。陳冠宇的媽媽拉起袖管兒,把自己纖細的手放進了面粉中,頓時,面粉象散了隊的'隊員各向自己的外面逃去,阿姨用手來回搓著,面團象一個個孩子乖乖就范,任憑她的揉搓,隨著搓的節拍上下翻飛,老師把青汁倒入面團中,不一會兒,面團娃娃就換上了節日的盛裝,一身碧綠的燕尾服加上胖胖的身體,更顯得可愛。

  老師把面團一點一點地分給我們,說了做時的注意點,不一會兒老師就開始宣布做了。我先請教了陳冠宇的媽媽,然后拿起一些面粉,搓成”小圓子”再把中間部分捏凹下去,我學著老師的樣子把食指,中指和無名指放在圓的底部,把左右手的大拇指放在圓的頂部,用力捏凹下去,一下子,面團被捏變了形,我拿起一點芝麻放進了里面,小心翼翼地包了起來,可是這調皮的芝麻一下子從里面逃了出來,呀,這下子青團了”大花臉”,外面一黑一白,可真有創意!我不灰心,繼續搓著,我把捏好的青團往芝麻里一放,頓時,青團一身黑,成了”黑團”,我一邊看一邊笑,把它放進了盆里,…我環顧四周,只見旁邊的同學都做的熱火朝天,有的同學高興得手舞足蹈,有的同學老是做不起來,愁眉苦臉,還有的同學跑前跑后,著急得直跺腳……看著青團被送進食堂,我心里癢癢的,非常想吃。

  在等的這段時間里,我心里萬分焦急,想著想著,我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著青團的美味。

  過了一會兒,青團上來了,我口水直流三千尺,趕忙咬了一口,滾燙的青團在我的舌尖上上下翻飛,再咬一口,美味的芝麻一口流入我的嘴,哇,真是好吃呀!

  通過這次活動,既讓我們增強了動手能力,又讓我們更加了解了清明的習俗,真是一舉多得啊!

  清明節做青團作文 42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在這個清明節里,我們四年級開展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活動----清明時節、青團飄香。

  下午一點鐘到了,我們班同學迫不及待地將教室里的桌子以四個為一份,搬到了一起。我們組八個人小心翼翼地把各自帶來的材料放在桌上。我們組同學帶來的材料可真不少:有一次性手套,有一次性圍裙,有塑料盆,還有芝麻和豆沙餡兒。

  一些和面的高手---請來的家長,陸陸續續地走進了教室。只見他們麻利地把面粉、生粉和青團汁放在起,使勁和了起來。不一會兒,面團和好了。隨著老師把注意點簡單地說了一下后,同學們就有條不紊地做了起來。

  開始做青團了,我先從青團上用力扯下一小塊,把它輕輕揉成圓形,再把它使勁壓成扁圓,仔細地把一小勺芝麻倒在了上面。可是,剛倒上去的芝麻卻一骨碌從上面滑落下來。我想:只要把面團的四周做成凸起來的樣子,餡兒就不會滑落下來了。說干就干,我急忙把面團四周捏成凸起來的樣子。果然,芝麻滑不下來了。接著我輕輕地把面團四周凸起來的部分往上捏,搓成圓形,這樣,我做的'第一個青團就大功告成了。最后,我用同樣的方法又做了許多大小各不樣的青團。班上同學們做青團的場面好不熱鬧,同學們有的在使勁壓面團,有的在小心翼翼地往面團里增餡兒,有的在用力搓面團,還有的同學在捏面團……場面熱鬧非凡。第一課下課了,我們把做好的青團放在托盤里。瞧!我們做的青團的樣子可真不少,有北極熊,有火腿腸,有水槍,還有火箭……隨著我們嘖嘖的贊嘆聲,老師和家長開始頒獎了,我們組得到了心靈手巧獎。

  老師讓幾個同學把托盤送到食堂里去煮。我們在教師里等待著,在這四十分鐘里,我們班同學個個急的象熱鍋上的螞蟻,有的同學急的上蹦下跳,有的同學急的坐立不安,還有的同學甚至把沒用完的餡兒放在嘴里了。突然,聽見“砰”地一聲,門被人打開了。同學們爭先恐后地去搶青團。我拿了兩個青團去送給英語老師,又拿了一個自己吃,這青團香噴噴,熱乎乎地,在甜味中還包含著蔬菜的清香,真是美味極了。

  通過了這次親手做、吃青團的活動,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古往今來人們對清明的喜愛之情。

【清明節做青團作文】相關文章:

清明節做青團的作文(通用25篇)10-05

做青團的說明文(精選39篇)05-04

青團·清明作文03-21

上海人清明節吃青團的習俗05-03

清明節做青餅作文(精選15篇)03-26

清明節做青團子作文(通用23篇)04-26

有關于做青團的三年級作文(精選15篇)09-24

清明做青團作文02-21

清明青團飄香作文(通用46篇)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