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民俗作文匯總7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民俗作文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民俗作文 篇1
冬至節氣早過了,天氣異常陰冷,一連好幾天,難得見太陽。田地里的活早就歇了,人們貓在家里,也懶得出去。這些日子里,最要緊的事就是打糍粑。
打糍粑是平常農家的大事,也是喜事,打完糍粑就意味著要過年了。父親老早就說,機器打的糍粑有股子鐵腥味,不好吃。今年年成好,把大伯二伯、三叔四父都請來,一家人都出把力氣——自己打。
我長這么大了,還從來沒有見過自己打糍粑,特別好奇,于是天天跟著父親,看他在忙啥。
石頭鑿成的粑缸是現成的,就在老屋的門背后臥著。父親早就將它清理出來,并洗得干干凈凈;當他滿懷希望爬上堂屋的倒樓。翻出那些不知何年何月用過的粑棍時,才發現那些木頭棍子早就爛得不堪用力;不過這也難不倒父親,父親本就是一個半邊把式的木匠。他找出他的大鋸、刨子,不到半天工夫,六根用桑樹新做的粑棍就妥妥當當了。
白得像雪一樣的糯米被母親淘洗干凈。父親一邊把一個人也難以抱得過來的木甑架在上滿水的鍋里,一邊讓我在灶下使勁地往灶膛里塞著棉稈、劈材,灶膛里一片光亮,紅紅的火苗撲哧撲哧地舔著黑乎乎的鍋底,時而沖出灶口,差點就燒到了我的眉毛。鍋里的水很快開了,騰騰地冒著熱氣,母親挽起袖口,用鐵瓢一瓢一瓢地把糯米舀進去,最后用木鍋蓋蓋好!
粑缸被移到了堂屋的中間,大伯二伯、三叔四父都脫了棉襖,拿起粑棍,摩拳擦掌;米飯蒸好了,叔輩們抬出飯甑,將米飯倒人粑缸中,大家圍著粑缸一陣亂摁;摁了一陣,大家又圍起來左轉一轉,右轉一轉,末了又是一陣亂摁。
粑終于摁好了,父親從面盆里取出浸過水的白麻布,將粑缸中的粑扯成一團一團的,擱在案板上。案板上早就鋪好一層炒米粉,案子里面還擱著糖罐。我知道,這先揉出來的糍粑包上糖是要敬神敬客和送給左鄰右合的。到淀粉拿上來的時候,揉出來的糍粑才是留著過年及平時享用的。
大伯二伯、三叔四父,人多力量大,揉的揉,摁的摁,一甑米飯很快就變成了案板上大大小小、一塊又一塊的糍粑,讓人的心里覺得愜意和滿足!
屋外寒風冽冽,屋內紅紅火火,我想,這也許就是農家日子的味道吧!
民俗作文 篇2
年初七,我和媽媽來到了湖南路的獅子橋,去體驗了這里舉辦的民俗廟會活動,感受了蕩漾在南京城的濃濃民俗風。
剛到獅子橋門口就感到一種喜氣洋洋的氛圍。人頭攢動的美食街兩邊搭上了長長的紅色帳篷,各個民俗藝人在這里一展才藝,得意地展示著他們的“拿手絕活”。瞧,棉花糖的攤位面前圍著一群小朋友,他們興高采烈地等待著師傅做出一個個又大又軟,五顏六色的棉花糖;我和媽媽來到了一個做糖藝的攤位,只見老師傅用勺子舀了一勺金黃的糖漿,嫻熟地在加熱的鐵板上伸縮活動著手腕兒,糖漿順著師傅的手滴到鐵板上,一會繞個彎,一會果斷地直伸向前,不到一分鐘的功夫,鐵板上就呈現出了精致可愛、栩栩如生的動物圖案,有抓耳撓腮的小猴子、展翅欲飛的仙鶴、騰空駕云的巨龍……我為自己挑選了一個小蛇圖形,師傅很快就做好了給我,看著普通的糖漿瞬間變成了這精美絕倫的小動物,我都有點不忍下口吃它了。
除了各種小吃,這里還有許多琳瑯滿目的小工藝品,它們很多都是現場制作的。最令人嘆為觀止的是民間的剪紙藝術。一張張普通的紅紙,在師傅們的.剪刀下,很快變成了一幅幅千姿百態,風格獨特的窗花藝術品。
這次精彩的廟會活動,讓我見識了能工巧匠的高超民間技藝,民族工藝品的精致奇妙。更讓我真切感受到了彌漫在南京城的濃濃民俗風和過年的味道!
民俗作文 篇3
今年過年,我們去了龍游外婆家。外婆準備了很多年貨,樣樣都體現了龍游的年味民俗。
發糕是這座小城最正宗的“年味”,因為發糕代表了“年年發,步步高”的美好愿景。每逢過年,外婆就在自己家“炊糕”,還在發糕上用“洋紅”點幾下,喻意好彩頭。
八寶菜,即用八種蔬菜混合炒在一起,紅紅綠綠的,看著很誘人,其實這是為了人們酒肉后清理腸胃的一道素菜。
蔥花饅頭的味道好極了,它的做法是先把五花肉剁碎,然后再將筍沫和蔥花拌在一起,塞進饅頭里,蒸熟后就是香噴噴的了。
芋頭肉粽是我最愛吃的,它是用芋頭和五花肉拌在一起的粽子。
大年三十這天,我和姐姐一起把大門上的舊對聯換下,貼上新的。晚上,外婆還送我一個大公雞燈籠,這也象征著“紅紅火火”吧!
過年,必然少不了鞭炮,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鞭炮聲、煙花聲不絕于耳。還有象征著一家人團圓的年夜飯,大家說說笑笑,溫馨愉快的吃完了。
外婆家的年味很濃,這個年過的很開心!
民俗作文 篇4
每年農歷的正月初一,是中國農歷的新年,有關民俗風情的。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這是一個最重要、最熱鬧的節日。因為過農歷新年的時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們也把這個節日叫“春節”。
中國人過春節有很多傳統習俗。從臘月二十三起,人們就開始準備過年了。在這段時間里,家家戶戶要大掃除,買年貨,貼窗花,掛年畫,寫春聯,蒸年糕,做好各種食品,準備辭舊迎新。
春節的前夜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團聚的時候。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一頓豐盛的年夜飯,說說笑笑,直到天亮,這叫守歲。除夕零點的鐘聲一響,人們還要吃餃子。古時候叫零點為“子時”,除夕的子時正是新舊年交替的時候,人們在這時吃餃子,是取“更歲交子”的意思。這也是“餃子”名稱的由來。
過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從初一開始,人們要走親戚、看朋友,互相拜年。拜年,是春節的重要習俗。拜年時,大家都要說一些祝愿幸福、健康的吉祥話。
春節習俗——放爆竹
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鐘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 。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時刻,有的地方還在庭院里壘“旺火”,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在熊熊燃燒的旺火周圍,孩子們放爆竹,高興地活蹦亂跳,這時,屋內是通明的燈火,庭前是燦爛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
爆竹聲響是辭舊迎新的標志、喜慶心情的流露。經商人家。放爆竹還有另一番意義:他們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為了新的一年大發大利。不過,據舊習認為,敬財神要爭先,放爆竹要殿后。傳說,要想發大財者,炮仗要響到最后才算心誠。舊時,從春節子夜開財門起,就有送財神的,手拿著一張紙印的財神在門外嚷著:“送財神爺的來啦!”這時屋里的主人,為了表示歡迎財神,便拿賞錢給來人,送財神的口中,當然總免不了要說些吉利話。例如:“金銀財寶滾進來”啦!“左邊有對金獅子,右邊有對金鳳凰”啦!等等之類的口彩。另外還有一種就是裝扮成財神爺的模樣,身穿紅袍,頭戴紗帽,嘴上掛著假胡子,身上背著一個收錢的黃布袋,后面跟著幾個敲鑼打鼓的,挨家挨戶地去散發財神爺像,以便討賞錢。每到人家門口,就唱起:“左廂堆滿金銀庫,右邊財寶滿屋堆。”一大堆討吉利的話,不絕于口,直到主人歡喜地接過那張紅紙財神爺像,給他們些錢,扮財神的這些人,連聲道謝之后,就起勁地敲打一陣,在咚咚鏘鏘的鑼鼓聲中,轉到別家去了。
大家放完爆竹回到屋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南方人還在祭祖之后,查看歷書上所載今年的吉利方向,燃燈籠火把,提壺挈酒,奉香鳴爆竹,開門出行,迎接喜神,稱“出天方”或“出行”,浙江叫“出尋”,上海叫“兜喜神方”。此俗為趨吉、祈求神靈保佑一年百事順遂。除夕守歲是整夜不睡、通宵達旦的。是夜,主婦們忙著掛燈結彩,張貼春聯,剪窗花,貼年畫,紅紅綠綠把房子裝飾得花團錦簇,為節日增添了濃郁的氣氛。孩子們最盼望的事也許就是壓歲錢了。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飯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晚輩,并勉勵兒孫在在新的一年里學習長進,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們的枕頭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們齊集正廳,高呼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新年快樂,列隊跪拜;而后伸手要紅包。甚而追討到爺爺媽媽的臥房,一齊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壓歲錢,壓歲錢!”老人家還嫌不夠熱鬧,故作小氣,由討價還價到圍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紅包挖掘出來,大家搶掠一空,才呼嘯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卻樂不可支,認為這是新年事事順利的好兆頭。
民俗作文 篇5
在茫茫的的大草原上,響徹著蒙古族男兒的聲音。這就是蒙古族的一年一度的那達慕大會。
“那達慕”是蒙古語,“慕”是蒙語譯音,意為“娛樂、游戲”,以表示豐收的喜悅之情。是蒙古族人民喜愛的一種傳統體育活動形式。每年六月初四開始。“那達慕”有著久遠的歷史。據銘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記載,那達慕起源于蒙古汗國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舉為蒙古大汗時,他為了檢閱自己的隊伍,每年7~8月間舉行“大忽力革臺”,將各個部落的首領召集在一起,為表示團結友誼和祈慶豐收。起初只舉行射箭、賽馬或摔跤的某一項比賽。到元、明時,射箭、摔跤比賽結合一起,成為固定形式。后來蒙古族人亦簡稱此三項運動為那達慕。
摔跤是蒙古族特別喜愛的體育活動,也是那達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賽項目。蒙古語稱摔跤為“博克巴依勒德呼”,稱摔跤手為“博克慶”。摔跤手要身著摔跤服“昭德格”。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飾有精美的圖案,圖案呈龍形、鳥形、花蔓形、怪獸形,給人以古樸莊重之感。
射箭是那達慕最早的活動內容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為許多不同的部落,他們的經濟生活大體可分為游牧經濟和狩獵經濟兩種。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以后,雖然狩獵經濟的部落逐漸轉向了游牧經濟,但狩獵時期長年積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領卻保留了下來,以防外敵侵略和野獸襲擊畜群。射箭比賽的規則是三輪九箭,以中靶箭數的多少定前三名。
那達慕大會一般舉辦7之9天,蒙古族的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歡樂之中。
民俗作文 篇6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風俗,云南是我國少數民族聚集的地方,要了解民族風情當云南莫屬啦。
藍藍的天,白白的云,悠閑的牛羊,熱情的歌舞,勤勞熱情的金花、阿鵬們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昆明的民族村,許許多多的民族村寨一個比一個新奇,一個比一個有趣,每個民族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文化。
來到麗江古城,古色古香的建筑,唯美的小橋流水人家,形形色色的精美客棧,綿綿的細雨都給這里增添了一番獨有的情調。麗江是納西族人民居住的地方,這里有古老的東巴象形文字,一圈兒,一劃兒,都隱藏著有趣的含義;這里有美味的納西小吃、甜甜的米糕、香香的烤肉,每一口都讓人回味無窮;這里有太多獨特的物品,摩梭女兒國的圍巾披肩、東巴香煙香水,樹皮服飾、碳燒畫等等,每一樣都無比新奇……當然了,這里還有熱情好客的納西人民。
大理位于蒼山之麓、洱海之濱,更是個美麗而神奇的地方,古樸幽靜,屋舍儼然,城內流淌著清澈的溪水,碧綠的水草順著水波輕輕擺動。古城洋人街的各國風味小吃讓人垂涎欲滴。大理是白族的主要居住地。白族的風土人情也非常獨特,讓我大開眼界。比如:白族的建筑很有特色,居民的大門大都開在東北角上,房子上面放著貔貅,門檻底下埋著貔貅,光從房子的外觀就可以知道這家人是經商的、做官的還是普通百姓;白族的 "三道茶"更是有特色,蘊含了“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道理,喝了之后令人意猶未盡 ……白族的婚俗也更是奇特,比如“掐新娘”,親朋好友對新娘子的祝福竟然是去“掐”她,掐得越狠代表對新娘子的祝福越深,這真是讓人大跌眼鏡啊!
讀書可以讓我們長知識,旅游更可以增加我們的見識。在云南的一周里,我了解到了許多獨特的民俗,希望今后能有機會了解更多的東西。
民俗作文 篇7
我的家鄉——寧鄉,這個小縣城坐落在湖南省長沙市的西部,這里雖然一切都很平凡,毫不出眾,但家鄉的閃光點常吸引人們的關注。其中,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民間傳統習俗就是其中的亮點之一。
節日的氣氛最能體現出傳統習俗的魅力。
我們這兒的第一節日是春節。春節還沒到,家家戶戶進入臘月后會陸續殺豬,特別是在農村里,殺豬后會請村里人大吃一頓。我的家鄉除夕定會吃雞、魚、肉這三樣菜,雞必須是雄雞,將它整只清燉,出鍋裝盤時要讓頭昂起,不僅喻義“步步高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節后的又一輪高潮無疑就是元宵節。元宵節吃元宵,當然是必不可少的。軟軟的白面里裹著一團又香又可口的夾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里慢慢融化開來……元宵節時,什么事都圍繞著“圓”,那么自然就離不開燈,家鄉有一個持續好多年的習俗——燈會。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總會亮起“徹夜不眠”的紅燈籠,為家鄉增添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正是因為這樣,每次燈會,現場都擠滿人,真可謂是人山人海!所以,后到的我無奈極。
……
我的家鄉雖是個小縣,但卻有著幾千年濃厚的文化底蘊,承載祖先流傳下來的民風習俗,為中國增添一份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地方特色。
【【精華】民俗作文匯總7篇】相關文章:
【精華】民俗作文匯總5篇12-08
【精華】民風民俗作文匯總6篇01-31
【精華】民風民俗作文匯總5篇01-08
【精華】民風民俗作文匯總8篇01-25
【精華】民風民俗作文匯總五篇01-17
【精華】民風民俗作文匯總10篇01-16
【精華】民風民俗作文匯總六篇01-06
【精華】民風民俗作文匯總9篇12-12
【精華】民俗民風的作文匯總7篇03-13
【精華】民俗民風的作文匯總9篇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