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民俗作文合集7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民俗作文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民俗作文 篇1
在農歷十二月二十七日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去請年菩薩,用來請求來年平安、順心、如意。不管男女老少,都會在那個時候拜上幾拜。而且都會買好煙花爆竹,請完菩薩就放。那場面可熱鬧了,煙花的燈光映著人們歡樂的臉龐,照著人們內心的喜悅。
在請年菩薩之前,當然是最繁忙的準備“福利”時間了。福利的要求很多:豬頭1個(最好腌過,沒有可用條肉代替);豬尾巴1條、公雞1只(要留尾巴)、連魚1條(不能殺,要鮮活的,在臉或眼睛上覆蓋一張紅紙),這樣可以象征“連年有余”,還要有酒、茶等,放“福利”的桌子最好是要八仙桌(放時要橫著放)。注意,“福利”放完了,一定不能放椅子或其他坐的東西(因為神仙菩薩全是騰云駕霧的,根本不用坐),做這些事情的必須都是男的,女的不能參加。參加請年菩薩的人最好“凈身”(意思為洗個澡,表示對菩薩的尊敬),再把水果等放在床上,放上蠟燭臺和香爐,同時放鞭炮和煙火,燒元寶。等這些全部都結束了,全家人圍在一起吃豬頭肉(學名叫散福),其樂融融。
過年時參加一些民俗活動,比如:剪春花,舞獅子,祭祖,還有這里的請年菩薩……都可以讓我們體會到中國五千年的歷史習俗,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們要讓中國的傳統習俗傳播得更久更遠,讓世界各地的人都想了解和研究我們的文化歷史。
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應該更加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用現代化的方式將以前的民俗發揚出去。我們作為中國新時代的領航者,應該做好傳統文化傳播人的職責。
民俗作文 篇2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個個民族都具有獨特的風俗習慣。不僅僅是民族,就連每個地區的習俗都是與眾不同的,傣族熱鬧非凡的潑水節,東北的民間藝術—大秧歌等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風俗。每個風俗都代表著每個地區的民俗特色,所以我們也應該尊重這些歷史悠久的民族文化。
在我美麗的家鄉,也流傳著這樣的一個習俗:每當辦喜事時,都要放最響亮的鞭炮。喜家會誠心誠意地給村民們遞上請帖,收到請帖的村民便會準備好彩禮上門祝福。喜家還會請來許多親朋好友共同來喝喜酒。大伙兒歡聚一堂,人們坐在結實的長板凳上,聽著屋子里延續不斷的笑聲,心里也跟著樂開了花。人們面前放著一袋喜糖和一杯熱乎的香茶。據說,這是喜家為了感謝遠道而來的親朋好友特意精心準備的,希望來喝喜酒的人家也沾沾喜氣。到了最重要的環節:放鞭炮!喜家的男人提著一大摞鞭炮大步走向前,到了大門中間后,從褲袋里掏出一把打火機,將鞭炮小心翼翼地輕放在平坦的地面上。隨后,男人輕松地按動著手中的打火機,火苗便快速地豎立在火機上,隨著微風輕輕搖曳著,好像隨時有可能熄滅。男人將躍躍欲墜的火苗逐漸對準大紅色的鞭炮。頓時!“噼哩啪啦”的炮聲響徹云霄,驚動了在大樹上棲息著小鳥,它驚恐地飛走了。正在嬉戲的孩童們紛紛被可怖的炮聲嚇得魂飛魄散,個個像老鼠見了貓似的拼命沖進里屋。炮聲的威力太大,地面上有時會輕輕震動,令人毛骨悚然。但是炮聲越大,代表以后的日子會更加紅火幸福,所以這也是一個好兆頭。
各個地區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民俗文化!希望大家能多多體驗一下這些頗有趣味的民族呢!
民俗作文 篇3
隨著城市的建設飛速發展和新農村的住建完善,許多人都告別了大雜院,相繼搬進了高聳如云的樓房。以前,那種端著飯碗去串門的情形越來越少了;以前,芝麻糖、年糕等年貨都是自己做,小孩可以整夜不睡覺等著吃那第一口美食,可現在什么都能買到,什么時候都能買,不用親自動手,也不用盼到過年再吃;以前初一一直到初十五都在拜年,現在幾乎都被電話或手機信息所代替了。所以總聽大人說年味兒越來越淡了。
今年我又來到老家過年,原本以為只是在家看看電視吃吃零食,沒想到今年村里組織了串馬燈的活動。
馬燈?我們城里小孩甚至大人可能都不太了解。它是蕪湖民間在春節間搞的一種帶有游玩形式的演出活動,它還被列為安徽省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呢!
馬燈里面的人物全是“三國演義”與“楊家將”等戲里的英雄,我在里面扮演的是岳飛的兒子——岳云。馬燈的走法也是有講究的,是按照孫子兵法演變而來的。我們這些小孩都得提前一周,由大師傅帶領著,每天要訓練好幾個小時呢!否則你一人走錯,會影響整支隊伍的。
到了正月初一,我們凌晨三點起床,開始準備。要花上京劇的妝容,戴上華麗的戲帽,身上套著假馬,穿著戲服,褲子上系著兩個鈴鐺。一直忙到9點,我們在鞭炮聲中開始了“表演之旅”。
我們要去關系比較好的鄰村表演,每到一處,我們都會選一處空曠的地方表演,我們隨著鑼鼓點,變換陣勢,包括:八卦陣、四馬親嘴、荷花出水、龍蝦戲水……
到了午時,村里都會準備豐盛的佳肴招待我們。這里的門道也很多:進門不能踩門檻;安排好你坐在朝門的長凳上,坐了就不能隨意走動;不能自己夾菜,進門就不能說話,不要就擺擺手;吃完飯得圍著他們家的餐桌和床繞一圈,雙方圍繞對方繞一圈,然后才能走。
就這樣我們一直忙到晚上八九點才能到家,一天下來要走四五十里路,雖然十分辛苦,但是我嘗到了馬燈的樂趣。
在串馬燈中,我感受到人與人之間久違的親切感,鄰里之間熱情的招呼,鄉村之間濃濃的鄉情,同時也體驗到民俗——馬燈的魅力和它的文化內涵。
今年我的中國年,過得很有年味兒!
民俗作文 篇4
清茶
到了白露節氣,秋意漸濃。舊時南京人十分重視節氣的“來”和“去”,逐漸形成了具有南京地方特色的節氣習俗。
說到白露,愛喝茶的老南京都十分青睞“白露茶”,此時的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長的極好時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干澀味苦,而是有一種獨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愛。再者,家中存放的春茶已基本“消耗”得差不多了,此時白露茶正接上,所以到了白露前后,有的茶客就托人買點白露茶。
米酒
寧、三都、蓼江一帶歷來有釀酒習俗。每年白露節一到,家家釀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溫中含熱,略帶甜味,稱“白露米酒”。白露米酒中的精品是“程酒”,是因取程江水釀制而得名。程酒,古為貢酒,盛名入遠。《水經注》記載:“郴縣有淥水,出縣東侯公山西北,流而南屈注于耒,渭之程水溪,郡置酒館醞于山下,名曰‘程酒’,獻 同也。” 、淥酒均系傳世美酒。《晉書.武帝紀》:“薦 、淥于太廟”,可見程酒當與、淥媲美。 《九域志》亦云:“程水在今郴州興寧縣,其源自程鄉來也,此水造酒,自名‘程酒’,與 酒別。”程鄉即今三都、蓼江一帶。資興從南宋到民國初年稱興寧,故有郴州興寧縣之說。 白露米酒的釀制除取水、選定節氣頗有講究外,方法也相當獨特。先釀制白酒(俗稱“土燒”)與糯米糟酒,再按1:3的比例,將白酒倒入糟酒里, 裝壇待喝。如制程酒,須摻入適量糝子水(糝子加水熬制) ,然后入壇密封,埋入地下或者窖藏,亦有埋入鮮牛欄淤中的,待數年乃至幾十年才取出飲用。埋藏幾十 年的程酒色呈褐紅,斟之現絲,易于入口,清香撲鼻,且后勁極強。清光緒元年(1875)纂修的《興寧縣志》云:“色碧味醇,愈久愈香”,“釀可千日,至家而 醉”。《水經注》還記載,南朝梁文學家任與友劉 杳閑談,“任謂劉杳曰:‘酒有千里,當是虛言?’杳曰:‘桂陽程鄉有千里酒,飲之至家而醒,亦其例也。’南朝梁時,興寧隸屬于桂陽郡。在蘇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中還有自釀白露米酒的習俗,舊時蘇浙一帶鄉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釀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帶到城市。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釀成,略帶甜味,故稱“白露米酒”。直到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南京城里酒店里還有零拷的白露米酒,后來逐漸消失。
民俗作文 篇5
我的家鄉不但歷史悠久,景色優美,而且有許多有趣的節日,現在的伏羊節就是其中之一。
伏羊節就是從入伏第一天開始吃羊肉,一直到三伏結束,俗稱“伏臘”。
每當節日到來時,家鄉的大街小巷也熱鬧了起來,不但有圣火傳遞,而且有外國友人的參加。節日中,大大小小的羊肉館的前面都放滿了桌椅,搭起了陽篷,并拉上了條幅。每當夜晚,人們紛紛走出家門,去一飽口福。
我走進羊肉館,看見在一塊小黑板上密密麻麻地寫滿了伏羊節菜肴的名稱。有孜然羊肉、紅燒羊蹄、蔥爆羊球、涼拌羊肉、烤羊肉串、涮羊肉湯……我不禁感到小小一只羊,居然有那么多吃法,羊身上的寶可真多啊!
如果要問我最愛吃什么,那就要數羊肉湯泡饃。只見在一米多高的大鍋里,白色的羊肉湯不停地冒著升騰起來的熱氣。盛上一碗,往里面放幾片綠油油的香菜,滴上幾滴辣椒油,再放上一小塊羊油,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羊肉湯就做好了。
我喝了三口,汗水就從頭上落了下來。在配上香噴噴的剛出爐大餅,真好吃呀!父親看我大漢淋漓的樣子,笑著說:“伏天喝羊肉湯是為了驅寒氣,真是‘伏天一碗羊肉湯,不用神仙開藥方’呀!”
民俗作文 篇6
今日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圖書館舉行了猜燈謎活動。中午12點,在同學的電話聲中,我出發了。
來到圖書館,只見一排排的燈籠紙高高掛,上面寫著各種各樣的燈謎,有化學、物理、體育、明星、地名……唉,這些我都不懂,只好向成語與猜字方向努力。在我走馬觀花之后,答案源源不斷地寫在了我的作業本上,有蒙的,有推理的,還有確定后肯定拿穩的。
我來到兌答案處,那里真是人山人海,擠得是水泄不通,我以老鼠的家傳秘方——鉆,順利地到達了正點位置。我雖過來了,但心里卻擔心,對方能否看清我那龍飛鳳舞的狂草寫法。但并沒如我所料,火眼金睛的對號員竟對出了兩個正確,此時的我已經樂得手舞足蹈,獎品比較實用——廚房用的調料盒,嘴巴用的佳潔士。
這邊剛剛要繼續,那里卻催得急,只因母親要領我上外婆家,如不這樣,我還要大戰三百回合。但母命難違,最終只能以知足常樂來安慰自己。好有趣的猜燈謎啊!
民俗作文 篇7
過去的家鄉有一個習俗,每逢“立秋”這天,就要吃肉、吃魚,名曰:“貼秋膘”。
立秋這個節氣,正好在“三伏”當中,正是一年當中最炎熱的時候。立秋之后,就只有末伏了,其意就是說暑熱就將要過去。家鄉有一句諺語“立秋十天懶過河”,也正式印證了出伏后的涼爽。
在暑熱當中,大家的飲食受到影響,身體有些消瘦。要把天熱厭食而掉的膘,吃些魚肉重新補回來,這就叫“貼秋膘”。每當立秋的前一天,大家都要到集上買一些雞鴨魚肉,到立秋這天,吃上一頓。這時,正是瓜果梨桃的成熟時期,同時也要買一些回來,大家共同品嘗。
在鄰里之間,話語之間順便都要問一句,你家“貼秋膘”了嗎?
【關于民俗作文合集7篇】相關文章:
關于民俗作文合集六篇06-21
關于民俗作文合集十篇03-14
關于民俗作文合集七篇03-08
關于民俗作文600字合集6篇01-10
關于民俗作文400字合集五篇01-09
關于春節民俗作文合集五篇03-04
關于民俗作文300字合集10篇02-26
關于民風民俗作文合集十篇02-23
關于春節民俗作文合集六篇02-14
關于春節民俗作文合集10篇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