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民風民俗作文四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民風民俗作文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民風民俗作文 篇1
白族是最喜歡熱鬧的民族之一,一年中各種節日不斷,數量之多,不亞于中西節并重的香港。著名的節日有三白街、繞三靈、石寶山歌會、蝴蝶會、浴佛節等。這些節日代代相傳,歷史遠久、民族風情濃郁,熱鬧異常。
除此以外,白族也和漢族一樣,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初十過春節,農歷七月十五日為祭祖節。逢年過節白族有許多禮儀禁忌。 元江縣的白族每年的三月會或天子廟會期間,禁止殺生。大理的白族大年初一不準動刀、挑水、潑水、掃地。怒江白族大年三十晚飯前祭祖時,忌諱外人在常大年三十,要把借給別人的東西要回 來,否則來年找錢不順,糧信不豐。因而借了別人家的東西,必須在大年三十之前還給別人。大年初七為女人節,婦女不做飯,不背水,也不做其他任何勞動,而是盡情地玩耍;大年初九為男人節 ,男人休息。云龍縣的白族,七月半這一天不準人們到處亂走。
歷史上白族崇拜本主,如今作為一種習俗保留下來,表現為:幾乎每個村寨都有一個本主廟,廟內 供奉泥塑或木雕本主神像。進入白族的本主廟,必須虔誠、肅穆,禁止大聲喧嘩,禁止觸摸本主神像。白族也崇拜各種神靈。怒江州一帶的白族,如果有人生病,必須以牛、豬等做犧牲,進行祭天活動 ;顒右话阍诖遄痈浇巾斏系囊豢么髽湎逻M行,全寨人參加。這棵大樹被視為神圣不可侵犯,禁止砍伐。
白族大理三月街
白族大理三月街是云南省遐邇聞名的物資交流大會和白族人民的傳統盛大節日,每年農歷三目十日至二十一日在大理古城舉行。從佛教講經廟會演變而來,已 有1000多年歷史,屆時除商貿盛會外還伴有賽馬和歌舞等活動,每年參加者數以十萬計。1991年起,被定為“大理白族自治州三月街民族節”。徐霞客在他的記述中贊道:“俱結棚為市,環錯紛紜,千騎交集,男女雜沓,交臂不辨,十三省物無不至。”
白族,分布在云南、貴州、四川等地,人口一百五十九萬人。善于經營農業。有自己的語言。
白族服飾非常好看,因為是“白”族,所以衣服是白色的,有幾朵粉色的小花繡在白衣服上,顯得格外漂亮;頭飾也很有特色,頭冠以風、花、雪、月為題,冠左邊有一縷穗,代表“雪”,他的長短就是代表人的大小(年齡)。白族人稱女士為“金花”,稱男士為“阿鵬哥”(不包括小孩)。
白族人待客用“三道茶”來代表對客人的尊敬、熱情。三道茶是白族待客禮節。白族人常以“三道茶”款待親朋。一道茶以土罐烘烤的綠茶泡制而成,味香苦;二道茶以紅糖和牛奶制作的乳扇沖開水泡制而成,味甜香;三道茶是蜂蜜泡開水,味醇甜。因開始喝的是苦茶,喝了二三道茶后,嘴里有苦甜混合的舒適感,故有“‘三道茶’乃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說法。
有一次,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云南大理去玩,導游帶我們到一家茶館品茶。到了大廳,我看見兩位白族阿姨正在泡茶,一位白族阿姨看見了我們,就請我們坐下,等候茶。一會兒,茶泡好了,他們請我們先品嘗第一道茶,我以為很好喝,就拿了一杯,咕嚕咕嚕喝了下去,“好苦啊!”我大叫起來,一位白族阿姨見我大叫,就說:“這三道茶一苦二甜三也苦!蔽衣犃藢Π职终f:“爸爸,我們走吧,這三道茶很苦,我喝不下去!卑职中χf:“傻孩子,這三道是補血的!蔽乙宦,很驚訝:苦茶也能補血,真是太棒了。我叫阿姨給我把三道茶都倒上,咕嚕咕嚕地喝了下去,爸爸問我:“感覺怎么樣?”“好極了!”我高興地叫起來。我就這樣反復品嘗這“三道茶”。感覺真是好極了!
白族的習俗是“三道茶”,你有空,也去那里 嘗嘗吧。
民風民俗作文 篇2
按照山西的老規矩,過農歷的新年(春節),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頭了。"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這是一年里最冷的時候。可是,到了嚴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們并不因為寒冷而減少過年與迎春的熱情。在臘八那天,人家里,寺觀里,都熬臘八粥。這種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細一想,它倒是農業社會的一種自傲的表現--這種粥是用所有的各種的米,各種的豆,與各種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蓮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
臘八這天還要泡臘八蒜。把蒜瓣在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來,為過年吃餃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要多吃幾個餃子。在北京,過年時,家家吃餃子。
從臘八起,鋪戶中就加緊地上年貨,街上加多了貨攤子--**聯的、賣年畫的、賣蜜供的、賣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這一季節才會出現的。這些趕年的攤子都教兒童們的心跳得特別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聲音也比平時更多更復雜起來,其中也有僅在臘月才出現的,像賣憲書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在有皇帝的時候,學童們到臘月十九日就不上學了,放年假一月。兒童們準備過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買雜拌兒。這是用各種干果(花生、膠棗、榛子、栗子等)與蜜餞攙和成的,普通的帶皮,高級的沒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帶皮的榛子,高級的用榛瓤兒。兒童們喜吃這些零七八碎兒,即使沒有餃子吃,也必須買雜拌兒。他們的第二件大事是買爆竹,特別是男孩子們?峙碌谌虏攀琴I玩藝兒--風箏、空竹、口琴等--和年畫兒。
兒童們忙亂,大人們也緊張。他們須預備過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他們也必須給兒童趕作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時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二十三日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新年的"彩排"。在舊社會里,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從一擦黑兒鞭炮就響起來,隨著炮聲把灶王的紙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幾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賣麥芽糖與江米糖的,糖形或為長方塊或為大小瓜形。按舊日的說法:有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會向玉皇報告家庭中的壞事了,F在,還有賣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過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來,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須把春聯貼好,必須大掃除一次,名曰掃房。必須把肉、雞、魚、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預備充足,至少足夠吃用一個星期的--按老習慣,鋪戶多數關五天門,到正月初六才開張。假若不預備下幾天的吃食,臨時不容易補充。還有,舊社會里的老媽媽論,講究在除夕把一切該切出來的東西都切出來,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動刀,動刀剪是不吉利的。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過它也表現了我們確是愛和平的人,在一歲之首連切菜刀都不愿動一動。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作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門外貼好紅紅的對聯,屋里貼好各色的年畫,哪一家都燈火通宵,不許間斷,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祭祖。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么人睡覺,而都要守歲。
元旦的光景與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擠滿了人;元旦,鋪戶都上著板子,門前堆著昨夜燃放的爆竹紙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們在午前就出動,到親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們在家中接待客人。同時,城內城外有許多寺院開放,任人游覽,小販們在廟外擺攤,賣茶、食品和各種玩具。北城外的大鐘寺,西城外的白云觀,南城的火神廟(廠甸)是最有名的。可是,開廟最初的兩三天,并不十分熱鬧,因為人們還正忙著彼此賀年,無暇及此。到了初五六,廟會開始風光起來,小孩們特別熱心去逛,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騎毛驢,還能買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觀外的廣場上有賽轎車賽馬的;在老年間,據說還有賽駱駝的。這些比賽并不爭取誰第一誰第二,而是在觀眾面前表演騾馬與騎者的美好姿態與技能。
多數的鋪戶在初六開張,又放鞭炮,從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聲不絕。雖然開了張,可是除了賣吃食與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鋪子,大家并不很忙,鋪中的伙計們還可以輪流著去逛廟、逛天橋,和聽戲。
元宵(湯圓)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節(從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熱鬧的,可是沒有月光;元宵節呢,恰好是明月當空。元旦是體面的,家家門前貼著鮮紅的春聯,人們穿著新衣裳,可是它還不夠美。元宵節,處處懸燈結彩,整條的大街像是辦喜事,火熾而美麗。有名的老鋪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紗燈;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繪全部《紅樓夢》或《水滸傳》故事。這,在當年,也就是一種廣告;燈一懸起,任何人都可以進到鋪中參觀;晚間燈中都點上燭,觀者就更多。這廣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燈節還要做一批雜拌兒生意,所以每每獨出心裁的,制成各樣的冰燈,或用麥苗作成一兩條碧綠的長龍,把顧客招來。
除了懸燈,廣場上還放花合。在城隍廟里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來。公園里放起天燈,像巨星似的飛到天空。
男男女女都出來踏月、看燈、看焰火;街上的人擁擠不動。在舊社會里,女人們輕易不出門,她們可以在燈節里得到些自由。
小孩子們買各種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氣,在家中照樣能有聲有光的玩耍。家中也有燈:走馬燈--原始的電影--宮燈、各形各色的紙燈,還有紗燈,里面有小玲,到時候就叮叮的響。大家還必須吃湯圓呀。這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學生該去上學,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新年在正月十九結束了。臘月和正月,在農村社會里正是大家最閑在的時候,而豬牛羊等也正長成,所以大家要殺豬宰羊,酬勞一年的辛苦。過了燈節,天氣轉暖,大家就又去忙著干活了。北京雖是城市,可是它也跟著農村社會一齊過年,而且過得分外熱鬧。
民風民俗作文 篇3
這次的作文評講,余老師讓我全程負責,包括作文的批改,整理,以及評講,針對此次作文評講的整體效果,有幾點我覺得是蠻成功的!
在作文批改完之后,我咨詢了一下余老師的意見,問她這種類型的作文該怎么講,余老師也沒說什么,只是鼓勵我說:“你想怎么講就怎么講,無論上什么課,都要自己去琢磨,一定要有自己的東西”。這些她常掛在嘴邊的話我是相當的信服的。但我也犯愁了:一是連著兩節課用來評講作文,時間上非常的充裕,如果內容不充實的話會非常的浪費時。二是“民風民俗”類的作文是屬于說明文,不太好講。于是我就在琢磨該怎么去講,在看完他們的一篇篇的“佳作”之后,我發覺此次作文整體來說寫的都不是很好,大部分同學寫的都是過年,過節的事情,沒有抓住重點來說,東扯一句西扯一句,內容很空泛,沒有按照說明文的要求去寫,比如:1說明方法運用的少,2沒有一定的敘述順序3是結構方面也是不盡合理。另外,有些同學寫的還是同樣的題材(貌似有網上抄襲的嫌疑)。當然還是有幾篇寫的還是可以,比如:易文標同學寫的是過年的習俗,嚴格的說他此次寫的文章不是屬于說明文,但是他在文章當中嫻熟地插入了一些成語(有些還是相當生僻點兒的,可以看得出這位同學平時在這方面還是下了功夫的),使整篇文章讀起來就有種流暢的感覺,過年時的那種喜慶也被他描寫的有聲有色,還有葛正怡同學寫的山西稠酒,是比較符合說明文的要求的,從一開始引出對象,然后介紹陜西稠酒的起源,制作的材料,還有在社會上的聲譽,每個環節都進行了詳細的介紹,也運用了大量的說明方法,字體也寫的非常漂亮,另外一篇寫的還可以的是楊兆輝同學寫的《河南的過年習俗》,這篇文章寫的還是挺好的!在文章當中細節描寫很細致,說明方法也很到位,連余兒老師都說寫的有點老舍的味道!
這些就是此次作文的整體情況。
分析完這次作文的整體情況,我突然有個想法,既然他們此次作文整體來說寫的都不是很好,那么何不讓他們互相的修改,互相評價一下呢!既可以讓他們找出其他同學的優點和不好的地方,又可以讓他們對說明文的有個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學習!另外,我還發覺大部分同學的作文開頭和結尾都是寫的很隨意,讓人讀起來平淡無奇,于是,我抓住這兩點開始評講前的準備工作,認真的分析每一篇文章出現的問題,把它們記錄在一個本子上,而文章本身我只是給了一些極短的評價和基本的評級,另外,把文章中出現的較好的開頭和結尾找出來,再在網上搜集了一些寫作文好的開頭和結尾的方法,整理做成一個課件。一切都在計劃中進行,但是我還是擔心效果會不好。。。。
第二天,作文課。。。
我說這次作文課我們來做回老師,來修改一下其他同學的作文,聽到這,同學們都有點驚奇,還有點興奮,在發作文的時候還在刻意的挑自己想要修改的作文,在第一個環節當中,我先讓他們修改自己手上的作文,把自己認為好的與不好的地方總結出來,或者是直接寫在作文本上,剛開始同學們還是有點猶豫,不敢下手,后來在“魚兒”老師的“鼓勵”下,個個都認真地修改起來,大概過了十幾分鐘以后。我開始了第二個環節:討論階段(平時這個班上課都養成了討論問題的好習慣,所以這個對于他們來說并不困難),他們鄰桌之間討論的非常地熱烈,教室有點鬧哄哄的(我就喜歡這種感覺),大概再過了十來分鐘,我讓他們進入“自由發言”階段,在計劃這個環節之前我還有點擔心他們會不配合,但我這種想法是多余的,他們都非常的積極,非常的活躍,評價的都很客觀,首先說好的,然后再針對不好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見,當有同學聽到其他同學在評價自己文章的時候,說的好的,他也會不好意思,說到不好的,還會會心的點點頭,表示同意,整個環節進行的很順利。第三個環節,是進行“佳作評析”,我選出了那幾篇寫的比較好的文章,先讓他們自己念出來,然后再讓其他同學進行分析評價,點評,然后再讓作者說出自己還需要改進的地方!經過這么一“折騰"第一節作文課還是上的很充實,效果也很好!第二節語文課,為了能讓學生們的熱情延續下去,我緊接著把昨晚整理好的課件放出來,把那些好的開頭和結尾擺出來。一一分析。讓他們自己總結這些是屬于什么類型的開頭和結尾,然后再出示“謎底”,讓他們對號入座!整個環節也是進行的比較輕松和有趣!
這就是這次的作文課,有必要記下來!因為我為此花了一天一夜的時間!不容易。。。
民風民俗作文 篇4
1. 重點突出,中心明確,立意鮮明。
2. 觀點明確,好惡立場分明,使人一目了然。
3. 主題直接凸現于內容之中,明了扼要,毫無贅意。
4. 主題嚴肅,思想高尚,進取心較強。
5. 中心不夠明確,立意不夠清晰。
6. 主題含混晦澀,文意渺茫含糊,寫作目的不清。
7. 雖有中心主題,但表達不夠充分有力,言而不實,空而無力。
8. 主題不夠嚴肅,思想之中尚有糟粕。
9. 情節曲折,敘事過程有一定的起伏感,體現了情節的曲線美,引人入勝。
10. 情節波折性較強,于平常之中生意外,能引起讀者的注意。
11. 情節變化不落于俗套,偶有懸念驟生,波瀾迭起,出人意外,事件的發展過程體現了作者的創新構思。
12. 情節發展較平緩,缺乏一定的起落性。
13. 情節變化平淡無奇,缺乏新意。
14. 情節平直,毫無懸念,平鋪直敘似記流水賬。
15. 過程詳細,結尾卻簡略不全。結構不合理,給人以虎頭蛇尾之感。
16. 構思不合常理,內容漏洞百出,不能反映生活的真實。
17. 情節大起大落,轉換太快,不夠連貫自然。
18. 比喻生動形象貼切,本體與喻體形神相似,文章的趣味性與說服力都大大增強了。
19. 適當地運用對比比較等手法,通過事物相互間的懸殊與差異,有力地佐證文章的中心。
20. 不失時機地運用排比的手法,從多方面說明事物的特征,既增強語勢,又給讀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推薦】民風民俗作文四篇】相關文章:
民俗民風作文【推薦】03-23
【推薦】民風民俗作文五篇04-17
春節民俗民風作文【推薦】04-11
【推薦】民俗民風春節作文四篇04-17
【推薦】民俗民風春節作文九篇04-17
【推薦】民俗民風春節作文4篇04-13
【推薦】民俗民風春節作文五篇04-10
【推薦】民俗民風春節作文3篇04-09
【推薦】民俗民風春節作文5篇04-08
【推薦】民風民俗作文合集8篇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