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作文匯編十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一篇什么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民俗作文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民俗作文 篇1
河南人,過年時的風俗非常傳統,處處體現了中國豐富多彩的悠久文化。
一般,我們臘月二十三便開始準備去了。
二十三,我們便打掃房子,把各個房子里的東西都搬到院子里來,開始洗洗刷刷,然后把屋子里積了一年的灰塵全都打掃干凈,再把洗好的件件東西搬回屋里去。看起來確實有些累人,但那又怎么辦呢?誰讓我們有一顆質樸的心呢?最后也就是晚上啦,老人都在廚房里貼上灶王爺的畫。到了過節那一天,便要把畫拿下來,點上香,然后燒掉,意思是讓灶王爺上天匯報情況。所以,當過節時,我便知道灶王爺“上天言好事,下屆保平安”。
到了二十四,便要把那些需要做的,魚啊,肉啊,雞啊,菜類等年貨齊全,然后能洗的拿出來洗,活的要宰殺為后面要做的幾道食品,做準備,而二十五時,變無事可做,而這天更多的是休息。
臘月二十六到了,這一天可沒前一天舒服了,人們又忙活開了。這不,開始發面,和面,蒸饅頭。滿滿的幾大盆子面要一個一個的把饅頭做的圓圓的,光溜溜的,很好看。有的時候,還要蒸上兩三袋(面粉袋),因為在過年之前,就只做一次饅頭,所以要多蒸一些為平常日子做一次補充。
到了二十七,也是人們在廚房里徘徊奔忙的日子。這天要煮肉,先買來豬肉,切成像要上供那樣的方塊,然后便放在鍋里煮,只聞到空中彌漫著陣陣肉香。等肉煮熟了,瘦的肉,和帶骨頭的肉便進了小孩子們的肚子里。嘻嘻!吃了!然后,大人們用一些可以煮的干菜,用肉湯“紅燒”一下,最常見的一些干菜;海帶,黃花菜,干豆
角,然后把肉片放在一起爆炒,做成了一道菜。
臘月二十八,炸家里的魚,炸了以后再吃。然后,還有什么:炸雞塊,炸蝦,炸綠豆丸子,炸大丸子,炸素雞…… 太多了。而這些炸食,都讓我們這些孩子口水流三尺。爸媽爺奶們忙著做,而我們也忙著吃,吃的時候如果渴了,也不能說出來,不然是要挨罵的,可能是因為風俗的崇尚吧。不知道是啥原因,等炸出來好多好吃的東西時,我們也已經吃飽了。
到了二十九,可以說是“忙上加忙”,畢竟這天過完就要真真正正的過年了,老爸老媽帶著我們幾個姐妹去別人家道喜串門。
大年三十到了,這天要包餃子,在家里基本是奶奶包的。然后,我們也幫一下小忙。做的餃子,啥餡兒都有。下午,便要開始貼對聯,在大門上貼上上、下聯還有橫批。然后在院子里的每個屋門上貼上喜慶的對聯和年畫,便差不多大功告成了。然后小孩子們便穿起新衣,先出門“炫耀”,到了晚上吃餃子,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個年夜飯,看看春節聯歡晚會,而同時,屋外鞭炮聲和煙花綻放時的聲音同樣給這美好的夜晚留下了一個定格,定格住了當時的喜慶、祥和、和溫馨。
照我這樣講了,河南的春節似乎要很長,不錯,時間確實很長,但這也更加體現了我們河南人對家鄉風俗的喜愛之情。而我們也要更加保護這些風俗,使我們不斷延續下去,使子孫也能看到這中國文化的一大魅力之一。
中原地區濃郁的奇風異俗給這塊古老的大地涂上了如詩如畫的色彩。小孩兒穿百家衣吃百家飯就是這諸多風俗中饒有興趣的一頁。
百家衣是嬰兒服的一種,由一百個家庭貢獻出的布片做成,故名百家衣。每當嬰兒出生后,特別是數世單傳、孩子的啼哭打破了家庭的沉寂,全家人為之驚喜萬分。這時,孩子的奶奶、爺爺就要向左鄰右舍報告喜訊,并向百家近親好友求乞布塊。特別是那些姓“劉”、“陳”、“程”諧音“留”、“成”,在老人們看來,這些諧音都是吉利之語,對于保佑孩子成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這些人家的一小塊布頭或是一方舊布片,老人們也會珍重地收留下來。布塊的大小花色一般不太講究,但以藍色為最好。因 “藍”諧音“攔”,只要有藍色的布塊,妖魔鬼怪就收不走孩子。
人們把百家的布塊縫在一起。據老年人講,縫百家衣的講究也很多,像布紋的走向、拼圖等,都有約定俗成的規矩。衣服不能在胸前開口,要做成偏開口的大襟衫,也叫道袍衫。這種衣服,往往不能做完,老人們常在底襟處留個口子,此稱藏魂處。待孩子滿月后,由孩子的母親將口子縫住,這就說明孩子的魂靈已留在了母親的身邊,再也不必為孩子的安全操心了。
也許穿衣吃飯是人類生存的根本,民間保佐嬰兒成長的風俗除穿百家衣之外,還有給孩子吃百家飯的習慣。凡是對孩子比較溺愛的人家,農歷正月初一那天,爺爺抱著未滿周歲的的孫子,佯裝乞丐模樣,手執破碗,沿街乞討。乞飯的人家以100家為宜。他們將討來的饃、菜、米燴在一起,煮成稀飯,讓孩子吃下。據說這樣孩子就可受到百家的庇護,免除災難。吃過百家飯后,孩子的奶奶要蒸100個銅錢大小的麥面饃,用籃子挎上,沿村莊或街道漫步,凡遇到小孩,就要送一個小饃給他。這100個小饃分給100個小孩。饃發完后,災難也就讓別人嚼完了,自己的孩子就會平安健康,長大成人。此俗稱“嚼災”。
這種習慣在民間有一定的廣泛性,不管認識與否,凡遇上求飯的祖孫,人們都會慷慨相助,凡碰上發饃的老人,人們也樂意收下。
民俗作文 篇2
民俗展覽館也是大街一個比較經典的地方,那麼就讓我給大家講講這里到底有什麼獨特的地方吧。
一走進民俗展覽館,我看到了兩位老爺爺,一位坐著正在下棋,一位站在旁邊拿著煙袋觀戰。我跑到對面蹲下來,按住一個棋子說:“來,老爺爺,我和你殺上一盤!”但是兩個老爺爺沒一個搭理我的,這是因為啊——他們都是塑像!這就是一個典型的民俗,直到現在我還經常可以在路邊或院子里看到有人下棋呢!
塑像的對面是一排“魔幻屋”,雖然和民俗沒有關系,但是卻很有趣。第一間是個“迷宮”,我和爸爸媽媽一進去,就感到漆黑一團,不光黑,而且這里面還布置上了許多鏡子,如果不小心,就會撞上去,我和爸爸分析,這個房間太小,為了“延長”迷宮里的道路,設置迷宮的人一定把通道放在了迷宮的最外圈,于是我們一直集中精力順著墻邊走,果然,我們三轉兩轉,很順利地走到了出口,走出迷宮,我高興地喊:“里面好黑啊!”另外幾間都是用來拍照的,有“橫屋”、“倒屋”、“斜屋”、“隱身屋”、“魅影屋”等,比如你在橫屋拍照后,把照片轉九十度,你會看到自己正坐在墻上呢!嘻嘻!
我們隨后來到展覽民俗的房間里,這是一個兩層樓,第一層里面有許多塑像,用實物布置成“結婚”、“祝壽”等一些過去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民俗場景。第二層是過去人們的日常生活用品,如食籃、食盒等。
民俗展覽館雖然不大,但是我很喜歡這里,因為這里很有趣。
民俗作文 篇3
元宵節,就是一個人知戶曉的節日,每個人不管有多忙都會抽出一些時間去陪家人:元宵節,就是親戚朋友從五湖四海趕來歡樂地聚在一塊兒,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欣賞那夜空中的光彩奪目的火樹銀花。
大街上車水馬龍,到處張燈結彩。市中心周圍四條寬闊的馬路上燈火通明,使整個城市籠罩在燈的海洋里,到處洋溢著節日的氣氛,我們一家在花園里漫步,真舒服啊!
最值得引人注目的,還是那“非花卻比花甚之”的煙花了。一顆顆五彩的煙花騰空而起,一粒粒“金砂”噴射而出,在空中傲然綻放。煙花炸開以后,一顆顆亮閃閃的東西飄落下來,真好像一顆顆彩色的流星;有的煙花炸開以后是雙層的,接著變成美麗的形狀了;有的炸開以后就好像下起了流星雨,刷刷地往下落;還有的如同一道道彩色的金環,把天空變得光彩奪目,幾聲脆響,夜空又綻放出幾朵美麗的花朵。它們的形狀和顏色各不相同,有五顏六色的滿天星,金黃色的蒲公英,紫色的牽牛花,火紅的玫瑰花,粉紅的月季、銀色的百合……,絢麗多彩。開放的禮花如一個個彩球,似一朵朵雪花,好像一顆顆拖著彩帶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晝一樣,把元宵之夜變得無比美麗,赤橙黃綠青藍紫,樣樣俱全,姹紫嫣紅,把夜空裝點得美麗、婀娜,把大地照射得如同白晝。“通!”山上又升起個通體發紅的大火球。它飛到半空,“啪”的一聲,化作千萬顆小火星飛濺開來,拖著長長的、閃光的尾巴緩緩落下,好似翩飛的蝴蝶,從空中旋落;又好似被風吹散的蒲公英,不知是哪個調皮鬼,給它們涂上七彩的顏色……“通通通!”“嗤嗤嗤!”看!一顆顆發亮,五顏六色的火焰拖著長長的尾巴,爭先恐后,前仆后繼地躥上夜空;瞧!那邊升出了“天女散花”,這里出現了“孔雀開屏”!哇!再瞧瞧那里的“含苞待放”……天空中頓時成了“花”園,“花”的海洋,璀燦奪目,火樹銀花,多美呀!整個鎮區都沸騰了……
隨著一聲聲的炮響,人們在驚呼,在贊嘆,夜色中,人們微微揚起的臉上也變幻著多姿的色彩,也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他們不也好像一朵朵美麗的煙花嗎!
民俗作文 篇4
1. 情節波折性較強,于平常之中生意外,能引起讀者的注意。
2. 情節變化不落于俗套,偶有懸念驟生,波瀾迭起,出人意外,事件的發展過程體現了作者的創新構思。
3. 情節發展較平緩,缺乏一定的起落性。
4. 情節變化平淡無奇,缺乏新意。
5. 情節平直,毫無懸念,平鋪直敘似記流水賬。
6. 過程詳細,結尾卻簡略不全。結構不合理,給人以虎頭蛇尾之感。
7. 構思不合常理,內容漏洞百出,不能反映生活的真實。
8. 情節大起大落,轉換太快,不夠連貫自然。
9. 比喻生動形象貼切,本體與喻體形神相似,文章的趣味性與說服力都大大增強了。
10. 適當地運用對比比較等手法,通過事物相互間的懸殊與差異,有力地佐證文章的中心。
11. 不失時機地運用排比的`手法,從多方面說明事物的特征,既增強語勢,又給讀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12. 巧妙地運用擬人手法,使文中的物像具備了人的行為特征人的思想情感,使之從側面體現文中主人公的心靈歷程。
13. 能夠選擇生活中具有典型意義的題材,事件的代表性較強。
14. 選材新穎獨特,不附平庸,一掃迂俗之氣,令人耳目一新。
15. 雖述平常事,但分析透徹合理,理性挖掘較深,凸現了事件的本質。
16. 事件雖小,但反映出較深刻的道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17. 從多方面多角度選材,充分體現了人物的個性特征,人物形象豐滿。
18. 選材過于通俗,不具一定的代表性,老題材老思想,平淡無奇。
19. 雖然選擇了生活中具有一定敘寫價值的事件,但由于分析不透徹,挖掘不深,事件潛含的道理未能深刻地體現。
民俗作文 篇5
這個國慶節,雖然沒有去外地旅游,但是我閱讀了本書《中華五千年民俗》。書中詳細記載了中華五千年來封建社會中的各行各業的各種習慣,如節日節氣、婚喪禮儀、服飾打扮的由來,讓我受益匪淺。
何謂民俗?民俗即民間的風俗,指國家民族中民眾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它可能有迷信成分,也許沒有科學根據;但是一直流傳至今,這樣它必然有一定的意義和價值,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流傳了幾千年,那就形成了一種文化、風俗。那它就值得人們去了解、學習,并尊敬它。
通過閱讀,使我對祖國民俗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對于以前一些“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民俗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讓我更加熱愛祖國的的文化,也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
我越讀越愛不釋手,竟然一下全部讀完。雖然很多民俗我不能記住,但是我覺得好像和很多人進行了對話和去了很多地方去旅游。我和爸媽溝通,以后有時間一定去這些地方看看(比如20xx年去了桂林,感受了那里少數民族——壯族的民俗;20xx年去連州也感受到了瑤族的民俗),更加深入了解這些文化,做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民俗作文 篇6
我的家鄉是有“中國禪都”之稱的新興縣,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說到家鄉民俗風情,大家都會想起新興的“雅岡走大王”“傅姓坊舞火龍”、“社圩舞火撈“、“天堂燒大炮”……而我最喜愛的是六祖鎮過元宵節時的“雅岡走大王”。
早就聽說“雅岡走大王”這項民間活動很有特色的,從農歷的正月十三開始到正月十八結束,而正月十八是元宵節的高潮部分--“走大王”。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今年的農歷正月十八,我終于有機會一睹“雅岡走大王”的全過程。這日的正午時分我和爸爸來到六祖鎮的雅岡村,這里已經是人山人海,一片鑼鼓喧天、鞭炮聲不斷的熱鬧場面,我們趕緊找個位置站好。
13時左右,吃完“大王菜”后就是各坊“大王”(其實是各坊供奉的一尊神象)出發的時刻,我焦急地期盼著。哈!主角終于出場啦!只見一大群年青力壯的小伙子高高地抬著“大王”連跑帶走,后面陸續走出“走大王”的隊伍,我數了一數共有8隊,每隊都有一大群人簇擁著,陣容鼎盛。每個坊的隊伍齊心協力、不甘落后,都想在這次“走大王”中取勝,為自己的坊拿個好兆頭,我也加入了“走大王”的行列里湊熱鬧。“大王”要途經 8個坊,在每個坊都會停留一會兒,村民們都會放鞭炮迎接“大王”。浩浩蕩蕩的隊伍繞著村子走兩圈半,終點是“雅岡祠”的舊址--現在的六祖鎮中心小學。每個坊的“大王”隊進入小學的運動場后,興奮地把“大王”高高舉起并用力搖晃,歡呼聲一浪接一浪,那種氣氛比過年還熱鬧呢!為什么要“走大王”呢?我這個人不懂的問題總是要窮追不舍,可爸爸也是無法清晰地回答我。這時在我旁邊的一位老大爺告訴我:“雅岡走大王”已經有500多年的歷史,人們是通過“走大王”的方式來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國泰民安。原來如此!我恍然大悟,怪不得大家“走”得這么起勁。
已經是下午4時了,“走大王”的隊伍逐漸散開,人們對這次“走大王”津津樂道。幸福祥和的氣氛依然停留在這里,我仿佛看到了家鄉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民俗作文 篇7
我的家鄉有許多傳統的節日,我最喜歡的就是春節。
按照家鄉的習俗,春節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臘月二十三被家鄉稱為小年,這天,大家就開始打掃衛生,把房間的里里外外都打掃得干干凈凈,還要殺羊殺豬用來祭灶。從這天起,大家就開始辦年貨了:買對聯、買糖果有些人家還要炸東西。
到了除夕就更熱鬧了,家家戶戶都在包餃子,到處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了飄亮的新衣服,出門在外的人趕緊回家團圓。到了晚上,大家都要吃年夜飯。
從大年初一到初十,是大家走親訪友的好日子。大家都要互相拜年,祝福親朋好友新年快樂,全家平安幸福。家里來了客人,大大家都要拿出好吃的東西來接待客人,小孩子們也都非常開心,因為他們都可以收到壓歲錢。
到了元宵節的時候,到處都張燈結彩的,整條街道都掛滿了燈籠彩旗,非常好看,小孩子們都高興地唱起來跳起來,高興極了,家家戶戶也都掛上了火紅的燈籠,吃著湯圓。這都寓意著我們大家都團團圓圓。生活和和美美。晚上,大家有的放著美麗的煙花,有的在放許愿燈,美麗極了。
過了正月十六,春節就這樣結束了,大家又開始了忙碌的工作,我們也開始認真的學習了。
民俗作文 篇8
早就聽說廈門是個氣候宜人,四季如春的城市,又被人們譽為“海上花園”,這個假期,我們便來到了廈門。
廈門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由廈門島、鼓浪嶼、西岸海滄半島、九龍江等組成,陸地面積1699.39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90多平方公里。
其中,最美的,非鼓浪嶼莫屬。鼓浪嶼面積1.91平方公里,島上常住人口只有兩萬人。島上除了電動警車、救護車外,沒有其他機動車。人們都是靠人力板車作為運輸工具。
9月30日上午,我們坐輪渡來到了與廈門隔海相望的鼓浪嶼。
一下船,我便看到了以歐洲古典建筑風格建成的優雅別致的紅白兩色小洋房,每一座小洋房內都有一座一年四季百花盛開、花團錦簇的小花園,這些五顏六色的花朵襯托著紅色的墻,形成了一副連綿不斷的畫卷。再加上房前屋后那掛滿棕色氣根的巨大榕樹,給人一副歲月滄桑的感覺。
縱橫交錯的步行街上繁華昌盛,人頭攢動,馬路兩旁的底層住宅都改造成了商店,每家商店的裝修風格別具特色,別出心裁。
另外,鼓浪嶼上還有13個領事館,有日本、德國、美國、英國等。廈門就是一個“公共租界”的城市。在當年廈門被占領時,步行街上可不像如今這樣繁華昌盛,當時的步行街可謂是蕭條。
鼓浪嶼上最有名的,非港仔后浴場莫屬。那柔軟的沙灘呈淡**,就像紅糖一般。站在沙灘上,朝遠處望去,是一望無際的蔚藍色大海。大海微波蕩漾,可以看見海底那**的細沙。在那水天相接的地方,偶爾有幾只展翅高飛的海鷗。
披著圍巾,在微風的拂動下,在那海水和沙灘交界的地方跑上幾步,再加上撲上沙灘的海水,好飄逸!
靜下心來,聆聽海的聲音,也是別有一番風趣。
民俗作文 篇9
廈汕高速天福服務區坐落于漳浦,它分為服務區、石雕園、觀光茶園三部分,是福建省繼武夷山、鼓浪嶼之后又一重要景區。我本以為這只是個小茶園,沒想到這里還挺大的,除觀光茶園外還有不少石雕、展館,而且景色宜人,建得還有點像古代園林。
我們進門后,先去看了天女潭,這潭水并不很清澈,倒是石頭間的一個泉眼為這里增添了一些生機。我們一路走上去,看了宋帝殿、問天石、瀑布、天湖、九曲橋,這里的亭臺樓閣,小橋流水,再加上陽光燦爛的好天氣,感覺挺舒服的。
接著我們來到了閩臺民俗館,在旁邊的一個長長的亭子里,有幾個人在演奏二胡之類的民族樂器,里面還有一些磨谷子、面粉的農具。這些在城市極少見,我便好奇地左看右看,也認真地看了介紹。大函缸是裝谷子的,土礱是用來磨谷子,把殼去掉成糙米,石磨可以把大米磨成粉做年糕,石臼是用手把米舂成細粒,另一種石臼是用腳踩的。我每種農具都去試了一下,覺得都不是很簡單,那些農具都很笨重。想想以前勞動人民都是這樣干活的,這樣肯定會腰酸背痛的。我們看完這里,進了一個有點像四合院的展館,庭院中央有一口井,旁邊還放著個瓷造雞鴨糟。走廊靠墻的地方有一個灶臺,上面放著舊時煮飯用的鍋碗瓢盆,對我來說很新鮮。旁邊是一個四仙桌和一個大柜子,再過去就是一些農具了,有獨輪車、水車、梨、鐵耙、竹籮、鋤頭、耖、揚鎬等等。其中一個別致的水車引起了我的注意,旁邊一個解說員告訴我,這只要在河邊腳踩水車就可以把水引上來,不用一桶桶去裝水。我又在旁邊看到了一個小豬糟,它是一個有四個洞的小桶和一個圓形的糟結合在一起的,把食物倒入桶里,食物就會從洞里漏出來,平均地放在圓糟里,小豬就可以圍在圓糟過吃食,就不會爭搶,也不會擁擠。這些東西都是古代勞動人民制造出來的,在此我也不得不贊嘆他們的勤勞和智慧。
我們去了一間房間里看了織布機和紡紗桶,又去了一間寢室,里面的東西就比較多了,還有些清朝的物品。其中讓我感到迷惑不解的是一張清朝金筆畫銀柜床,我想,不就是張木頭床么?怎么還叫什么金什么銀的?這時,解說員走過來了,她打開床板,里面是一個可裝東西的柜子,她解釋說其實主要也是裝一些金銀財寶,這樣小偷比較不容易偷到,而且睡得也會比較安穩一點。原來如此,怪不得還叫什么“銀柜床”呢!我們又去了另一個房間,里面也有一張床,那枕頭也是可以當皮箱裝金銀首飾的,雖說這枕頭皮箱又硬又高,睡起來肯定不舒服,但這樣做說是意味著“高枕無憂”。我還看到一個特大番箱,古人出去旅游都是用這種木箱裝衣物的,這樣扛出去多累啊,不像我們現在的旅行包這樣輕便。
隨后我們又看了些很有意思的小東西,比如古人晚上出門提的防風燈,而且我還發現了文公椅和太師椅的不同,文公椅是長輩坐的,背可以向后傾,還可以蹺二朗腿;太師椅是晚輩坐的,因為椅背是直的,所以必須坐得端端正正的。雖然這館看起來不大,但里面卻有許許多多東西可看。等我們看完時,已是大中午了,我們便趕著下山吃飯,有些景點就沒看了。
這次來這兒倒給我增長了不少知識,看了不少平常很難見到的東西。我也感受到以前人的體力活是多么繁重,以前的生活是多么的不方便。現在,我們的生活舒適多了,以前用的一些東西也不怎么用了,所以感覺好像很遙遠。我覺得有這么一個館讓我們了解到那些東西,挺好的。
民俗作文 篇10
瑤族人民饒有風趣的民俗有“掛袋子”。客人到了瑤族的人的人家中,只要把隨身帶的包或袋子往堂屋的正柱上一掛,主人就知道客人要留下來用餐,都不用事先說明,主人自然會把客人留下了就餐,如果不懂這個規矩,老把包或袋子放在身邊,主人就認為你還要去別的地方,吃飯往往落空。
在達山瑤中,去別人家吃飯,主人家會敬客人三杯酒名曰:“一碗疏,二碗親,三碗見真心”。
客人一般到主人家做客時,主人家就會把金黃厚實的臘肉為上品,吃飯時主人會把大塊大塊的臘肉往客人的碗里夾。
瑤族普遍禁食狗肉,貓肉,蛙肉,凡是生產過的婦女頭幾天是不能吃豬油的。
到瑤族人家做客,吃飯時桌位也很講究,一般是老人和客人坐頭幾位,一些瑤族人還會把雞冠給客人,老人給客人敬酒,其實是一種尊貴。
瑤族人的民風民俗還有很多,大家可以走一走,看一看,瑤族人天性好客會熱情接待你的。
【民俗作文匯編十篇】相關文章:
民俗作文400字匯編十篇04-27
民俗作文600字匯編十篇04-12
有關民風民俗作文匯編十篇04-04
精選節日民俗作文匯編十篇03-28
實用的民俗作文匯編十篇03-26
【精華】民風民俗作文匯編十篇03-24
【推薦】民風民俗作文匯編十篇05-13
【精選】民風民俗作文匯編十篇05-09
民俗春節民風作文匯編十篇03-30
有關民俗春節民風作文匯編十篇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