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名人的成長故事分享
每一位名人都是經歷了很多成長的歷程才成功的,以下是小編精心準備的中國名人的成長故事,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內容哦!
從“小混混”到影帝,雷佳音不讓媽媽受傷害【1】
雷佳音在演話劇時,入木三分,觀眾掌聲連連。突然,他跑下舞臺,走到了正坐在觀眾席里的媽媽身旁,牽著她的手走上了舞臺。在主持人的介紹后,雷佳音深情地說道:“兒子年少時不懂事,讓你操碎了心。請媽媽放心,以后兒子會踏踏實實做事,好好做人,會好好孝順你和爸爸……”一段話說得在場的觀眾都潸然淚下,原來,雷佳音年少時曾是個街頭混混,初中因早戀而輟學……是父母的犧牲與隱忍,讓浪子回頭,并在演藝道路上一飛沖天。
初二早戀輟學,年少輕狂傷透父母心
30歲的雷佳音出生于遼寧省鞍山市一個普通家庭,父母都是國企職工,作為家中唯一的男孩,幼年長像清秀的他說話奶聲奶氣的,身材也很瘦弱。媽媽擔心他缺少陽剛之氣,開始有意識地培養他的男子漢氣概,鼓勵他勇于在眾人面前表現自己,并在小學二年級時將其送到了足球隊。
天有不測風云,四年級時,雷佳音的媽媽下崗了。為維持生計,媽媽到學校附近一家單位做清潔工。以至于雷佳音每次經過,看到媽媽在擦窗戶的身影時,自卑心理作祟的他就低頭跑開。一次,同學問雷佳音:“你爸媽做什么工作啊?家里有多大面積?”雷佳音眼睛瞪得大大的,故意放高聲說:“上班的.,我家住兩個屋呢。”而那時雷家的經濟遠不如以前,且一家人就住在僅有的14平米的房子里,除了一張床,電視機成了家里唯一的大物件。怕因此遭人嘲笑,雷佳音開始變得張揚起來,想以此掩蓋內心的自卑。
進入初中后,雷佳音給大家的印象是說話可樂,整天嘻嘻哈哈,一張口就能逗笑眾人。加上他身高已長到1.78米,帥氣而健談,給同學們印象還不錯。一直到初二,一個女孩的到來,改變了他的命運。
那年雷佳音14歲,一天,剛做完課間操回到教室,大家就發現班里新來一位女生,長得嬌小清新,像小龍女一樣,有著與東北人不一樣的氣質。或許是為了顯擺自己,正處在青春期的雷佳音做出了令全班同學驚詫的舉動。他小跑跪到講臺上,雙手高舉著喊道:“她是我的,誰都不許和我搶啊。”同學們哄堂大笑。
后來大家才知道,女孩叫曉雅,從浙江寧波轉校過來的。雖然雷佳音對曉雅并非一見鐘情,可確實有好感。于是,每天上課,他都會偷偷看幾眼坐在角落的曉雅,那個角落還被他命名為“好望角”。
每天下課后,雷佳音和同學們都會圍繞在曉雅身旁,聽她講述南方趣事,還會談論一些娛樂事件、明星演唱會。大家聽得興致盎然,對曉雅也都令眼相看。時間久了,同學們的關系越來越好,雷佳音和一位男同學每天都會護送曉雅回家。一天,剛送完曉雅,天就下起了大雨,已經上樓的曉雅突然返回來,將手中的一把雨傘遞到了雷佳音的手上,而不是給邊上另一位男同學。那一刻,雷佳音的小心思明白了一件事,曉雅是喜歡自己的。
果不出所料,幾天后,女孩很委婉地告訴雷佳音,說很喜歡和他在一起的感覺,想做他女朋友。雷佳音心花怒放,甭提多開心了。于是,正處青春期的一對少年開啟了各自的初戀。那是一段非常浪漫而唯美的時光,兩人每天一起上學,曉雅坐在雷佳音的自行車前梁上,兩人有說有笑,時而還會親吻對方一下。晚上,雷佳音送完曉雅后已是9點半。一次,爸爸追問:“你到哪里去瘋了?這么晚才回家。”雷佳音早已準備好了答案,比如,他把自行車的齒輪卸掉,把車胎的氣芯拔了……,反正找了各種理由。
一天早上,班主任老師提前進班查看衛生,驚訝的發現雷佳音和曉雅抱在一起,小小年紀,公然在班上談戀愛,這還了得?批評教育后,老師將此事告訴了家長,爸爸氣得揍了雷佳音一頓,并罰他站門外。即使這般,也沒能阻止雷佳音的早戀,只是他和曉雅更加隱蔽了。
不過令雷佳音沒有想到的是,一次郊游竟給自己惹下了不小的“禍端”。
初二下半年,學校組織全校2000多人去郊游,而雷佳音為了陪曉雅去看日出,早起就去爬山,結果錯過了集合回校的時間。當他們手拉著手從山上晃悠下來,見2000多人站立原地就等他們倆時,雷佳音知道自己闖大禍了……
此事影響很大,校領導通知了雙方家長。很快,曉雅父母為其辦理了轉學手續,而雷佳音的父母氣得肺都要炸了,爸爸覺得丟人,沒有教育好孩子。媽媽則一連幾天吃睡不好。這時,一個大膽的念頭在年少不懂事的雷佳音的腦海產生——輟學。哪知話剛出口,媽媽就受不了了,她一下子從床上跳下來,一頭撲撞向門口,嘴巴里還念叨:“讓我氣死算了……”說時遲,那時快,雷佳音父子倆同時伸手把她給拽住了。恰巧隔壁鄰居正喊自家小孩吃飯,媽媽突然說道:“你們倆不要拽我,佳音姥爺喊我吃飯呢。”父子倆嚇壞了,無比擔心地對視一眼:莫非媽媽受刺激,精神失常了?因為雷佳音的姥爺早已在多年前過世。
雷佳音的臉色發青,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不讓媽媽受傷害,浪子回頭闖入藝術殿堂
雷佳音嚇得臉色發青,撲通一下跪倒在地,抱著媽媽的腿哭著哀求:“媽媽,都是兒子不好,我以后聽你的話,你可不能有個閃失啊。”媽媽站在原地一動不動,好一會兒,眼淚從臉頰滑落而下。雷佳音和爸爸將媽媽扶上床,可心里忐忑不安,不知道媽媽是否真的病了。
去醫院做了檢查,醫生說媽媽的身體并無大礙,是心里壓力過大造成的,保持良好心情休息幾天就慢慢好了。媽媽康復后,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無奈的答應了雷佳音休學的請求。
初戀分手后,雷佳音好一段時間才走出失意。因為沒有了升學壓力,輟學后的雷佳音整個人都懈怠了下來,成了一名不折不扣的“小混混”。某日同學仍在教室里念書,他閑得無聊,就和一幫經常逃課的“哥們”一起拿個小DV,看哪個班有好看的女孩,就去拍視頻……為此,他們還成立了組合,叫king of the love,五個男孩,老大叫“天地豪情”,雷佳音排行老四,叫“到處留情”。
李開復:我的成功來自母親【2】
頑皮母親
1961年的三月,微風中帶著絲絲春意,我家的小房子里卻鬧翻了天。因為已經42歲的母親竟然再次懷孕了,而她肚里的那個小生命就是我。
“生出來的寶寶身體可能會很弱,不要冒險,還是拿掉吧。”“科學界研究過,高齡孕育的寶寶,低能的幾率要大一些。”一屋的親朋七嘴八舌,極力阻止我來到這世上。
但不管他們怎么舉例子、講科學,母親都鐵了心——“我的孩子個個都健康、聰明!”就是這樣一句充滿勇氣而堅定的回答,賜予了我生命。高齡孕育和生產的艱辛,母親默默承受,絕口不提。
我是個特別頑皮的孩子,幾乎不可能安靜地在一個地方坐上半小時;上課特愛講話,甚至惹得忍無可忍的老師用膠帶封了我的嘴;為了能晚睡一小時,我把家里的鐘表全調慢一小時,害得母親第二天遲到……但母親并不像其他家長一樣對我嚴厲管教懲罰,反而覺得我非常有趣。
我想,母親一定擁有一顆年輕的心,才能如此容忍甚至欣賞孩子的調皮和淘氣吧。母親陪我們玩游戲總是很投入,有次她跟哥哥玩水戰,在樓上看到哥哥從樓下經過,就把一盆水全倒在了他頭上,兩人玩得開心極了,家里卻變成了一片汪洋。
曾有個鄰居夸口,說他家水池里養了一百條魚,我們全家都不信。幾個孩子趁鄰居不在家,將水池的水放干,一條一條地數魚,只有五十多條!魚被折騰死不少,氣急敗壞的鄰居到我們家抗議,母親一面道歉,一面偷笑,因為“數魚行動”就是她親手策劃并帶著我們干的。
和這樣的母親在一起,我們的童年過得無憂無慮。即便是現在,母親也和我們打成一片。
幼兒園的第一次跨越
母親的寬容和“頑皮”并非沒有節制。一旦與我的成長、未來相關,她就會變得嚴肅起來,要求也非常嚴格,甚至沒有一點通融的余地。
在這樣的教育下,當其他同齡孩子還在父母懷里撒嬌時,我已會背《九九乘法表》和古詩詞了,我并不熱衷于撒嬌,我渴望長大。記得那一天,母親告訴我:“明天送你去幼兒園。”我興奮地在床上蹦跳著,仿佛一入學就是大人了。
剛去幼兒園的幾天,一切都很新鮮,連糖果都比家里的好吃,還有這么多同學一起玩兒。但好日子沒過多久我就膩了,吃點心、唱兒歌,每天花一兩個小時就足夠了,但我們每天都重復著吃呀唱呀,我連做夢都是聽膩的兒歌……我跑回家,大聲宣布:“我不上幼兒園了行不行?我要上小學。”
母親問我:“怎么了,幼兒園不好嗎?”
“太無聊了,老師教的東西也太簡單了。”我一股腦地傾訴著。
“你才五歲,再讀一年幼兒園就可以讀小學了。”
“讓我嘗試一下好嗎?下個月私立小學有入學考試。如果我的能力不夠,我就沒法通過小學的入學考試;可如果我通過了,就表明我有這樣的能力,你們就應該讓我去讀小學。”
母親確信我不是一時沖動:“好吧,我明天去學校問問。”
小學入學試題對我來說易如反掌。放榜那天,母親陪我去學校,一下子就看到“李開復”三個字在第一名的位置閃亮。母親像個孩子般激動地叫起來:“哎呀,第一個就是李開復,你考上了!”
我也激動地抱住母親哇哇大叫。那一刻,母親臉上掩飾不住的興奮和自豪即便是過了幾十年我也記憶猶新。原來,孩子一丁點的小成功都能夠讓母親那么驕傲。感謝母親給了我第一次跨越的機會,讓我體會到了大膽嘗試、積極進取的成功。
在中國,父母不愿讓孩子冒險嘗試與眾不同的東西,生怕孩子受一點傷害。其實,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責任心、選擇能力和判斷力是很重要的。
嚴厲的慈母
中國人總是把孩子的“聽話”當作優點,但我的母親更希望我學會“講理”。
考入小學后,我不免得意。每逢父母有朋友來家做客,我都要偷偷告訴他們我有多聰明、多厲害:“阿姨,我已經讀小學了!”
“真的嗎?你不是才五歲嗎?”
“對啊,我跳級考進去的,還是第一名呢!”
“那進去以后的成績呢?”
“除了100分,我連99分都沒見過呢!”
沒想到,我剛夸下海口,第二周的考試就得了個90分,而且跌出了前五名。看到我的成績單,媽媽二話不說,拿出竹板把我打了一頓:“打你是因為你驕傲。你說‘連99分都沒見過’,那你就給我每次考100分看看!不只要好好學習,還要改掉驕傲的毛病。別人出自真心夸獎你,才值得你高興。自夸是要不得的,謙虛是中國人的美德。懂了嗎?”
“知道了。媽媽還生氣嗎?”
“不氣了,要不要躺在我懷里看書?”母親的氣總是來得快,去得也快。但她每次的處罰都能得到預期的效果——讓我永遠牢記。
小時候,我最喜歡的事就是躺在母親懷里讀書。有次考了第一名,母親帶我去買禮物。我看上了一套《福爾摩斯全集》,但母親說:“書不算是禮物。你要買多少書,只要是中外名著,隨時都可以買。”結果,她不但買了書,還買了一只手表作為禮物送給我。
從那時起,我就整天讀書,一年至少要看兩三百本書。直到現在,書也是我不可或缺的朋友。
42個月的陪讀生活
我10歲時,遠在美國的大哥回家探親。他跟母親抱怨,怪臺灣的教育太嚴厲,小孩子的靈氣越來越少。母親嘆了口氣:“唉,為了高考,有什么辦法呢?”
看著我整天被試卷和成績單包圍,承受著升學的壓力,沒時間出去玩,也沒有朋友,大哥忍不住說:“這樣下去,考上大學也沒用。不如跟我到美國去吧。”
母親從沒去過美國,她接受的是中國傳統的教育,但卻出人意料地保留了一份開明的天性。聽了大哥的建議,她決定給我一片自由的天地。
11歲的我來到了美國南方田納西州的一個小城市,在這里的一所天主教小學讀書。入學第一天,我就蒙了。雖然也學了不少英文,我卻完全聽不懂老師和同學們在說什么。
幸好我還算聰明。有次數學課,老師問1/7換成小數是多少。我雖聽不太懂英語,但還認得黑板上的1/7,這是我以前背過的。當我朗聲回答“ 0.142857142857……”后,同學和老師都目瞪口呆,從不讓學生“背書”的美國老師幾乎認為我是“數學天才”。母親得知后,顯得比我還興奮,因為我終于開始一點點適應這里的生活了。
母親一直不懂英語,但她每年都會花6個月時間在美國陪我讀書,每天看著我去上學,唯一能做的是為我準備好吃的點心和晚餐,她每天最快樂的時光就是等我放學后聽我聊學校里的事。這種陪讀生活延續了整整7年,在每年陪讀的6個月里,母親要默默忍受語言不通、文化迥異的生活環境;而在她返回臺灣,與我分別的6個月里,同樣為我的學業操心著。
別忘了你是中國人
我在美國的第一年,母親陪讀6個月后要趕著回臺灣料理事務了。上飛機前,她交代我兩件事:“第一件是不可以娶美國太太。”
“拜托,我才12歲!”我紅著臉回答。
“美國的孩子都很早熟,所以要早點告訴你。不是美國人不好,只是美國人和我們的生活習慣和文化都不一樣。而且,我希望你做個自豪的中國人,也希望你的后代都是自豪的中國人,身體里流的是百分之百炎黃子孫的血……”母親拉住我的手繼續說:“第二件事,每周寫封信回家。”
我在美國接觸到的是以表揚和鼓勵為主的教育方式,這在我幼小的心靈里播下了自信和果敢的種子。我很快克服了語言障礙,并在兩年后的州級寫作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
人們都說,小孩子最容易掌握一種語言,也最容易忘掉一種語言。但我并未放棄中文學習,按照約定,我每周都會用中文給母親寫一封信。收到信后,她會逐字逐句地檢查,找出錯別字,并在回信中羅列出來。為了在信中盡量不寫錯別字,我到處找中文書籍閱讀,不斷提高自己的中文水平。正是因為每周一封的中文家書,讓我的中文沒有被ABC慢慢侵蝕掉。
逐漸長大后,我開始明白,母親臨走時叮囑的兩件事,并非簡單地希望我娶中國妻子,記住母語,而是蘊含著濃濃的家國夢,深深的中國情。她不止一次地提醒我:“別忘了你是中國人。”
兒子是母親最甜蜜的牽掛
有人說:子女是父母最甜蜜的牽掛。對此,我以前還不大理解。當我有了孩子后,我真的體會到了這一點,也因此特別懷念那一段母親把我攬在懷里的歲月。其實,每個人不管年紀有多大,他始終是母親的孩子。無論我自己在事業上取得了什么樣的.成就,在母親眼里,我還是她的幺子,還是讓她魂牽夢系的牽掛。
一天深夜,我在美國突然接到母親的電話,她問我大地震對我有沒有影響?我對她說:“地震發生在加州,我住在賓州,那是幾千里之外呢!”母親并不知道美國到底有多大,但一看到大地震的新聞,她第一個想起的就是遠在美國的兒子。
2005年,當我離開微軟加盟Google時,微軟公司決定起訴我,我知道我有麻煩了。深夜里,我佯裝鎮定打電話給母親。在電話那一頭,她堅定地告訴我:“一切都會沒事的。不管你做出什么樣的選擇,我都是站在你這邊,你永遠都是最棒的。”
隔著太平洋,我強忍住感動的淚水,沒有在電話中失聲。但放下電話后,我就再也忍不住了。我無比感動并深深地自責,感動的是母親對我的真誠支持,自責的是我還需要母親為我的工作操心。
其實,除了我之外,對她的另外六個孩子,還有十幾個孫輩,母親的慈愛之情一樣厚重。無論是哪一個孩子的問題,無論是工作、婚姻還是健康方面的問題,年邁的母親總是牽掛在心頭。但我相信,她的兒子女兒,孫子孫女們給她帶來的歡樂也會越來越多。母親常常驕傲地說,她最大的財富就是她的七個優秀子女。
母親最高興的事,是一大家子人團聚在一起。雖然這種時候并不多,但只要有機會,我們都會趕回臺灣的家中相聚。這種最濃最濃的親情是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無法被隔斷的。
我很慶幸有這樣一位既傳統又開明,既嚴厲又溫和,既勇敢又風趣,既有愛心又有智慧的母親。她的教育既有中國式的高期望,也有美國式的自由放權;既有中國式的以誠待人,也有美國式的積極進取。如果說我今天取得了任何的成功,那么,這些成功都是來源于母親的教誨、犧牲、信任和支持。
裹了玻璃糖紙的劉若英【3】
若英繽紛”包含了春天、妖嬈、飄逸和傷感
第一次見劉若英是在新加坡的邵氏電影院。她和導演許鞍華為電影《少女小漁》做宣傳。
幾年后,電影《少女小漁》的作者嚴歌苓來到了上海。
說到劉若英險上神經質的抽動,嚴歌苓亦是欣賞的。覺得劉若英像是那種傳統好人家出來的小姐,即便放在現在這樣兇險的世界里拼搏,也還有那樣的天然和天真。也講究,不過不奢華;也夢想,不過不呼喊。樣樣全隨和,放不下的,是好人家的做人規矩,還有好人家才有的那份清白。據說許鞍華當初在錄音棚的暗角里看上劉若英,為的就是她身上的這些氣質。
因為我寫張愛玲,因為劉若英演張愛玲,所以導演把我們請到了—起。
那天要錄像,我已經坐在臺上了,劉若英從沒有燈光的側門上場。雖然不是演出,她還是按演出的姿態跑過來。衣服很閑散,臉龐的妝卻是精心的。她知道自己做不來張曼玉或者莫文蔚那樣的性感嫵媚,索性就是臺灣小鎮上女孩子的單純了。
劉若英的到來,如春天里的花朵,記者便成那勤勞的蜜蜂。一時間,劉若英被團團圍住,攝像機、照相機、采訪機在她的面前晃來晃去。
劉若英應該是習慣了這樣的場面的,可是她卻很不習慣。她推開了一架攝像機道:“不要這樣近,要碰到我的臉了,我很害怕。”那種樣子好像真的是有誰欺負了她。
我在一旁看,居然想起了臺灣的漫畫家蔡志忠。我去見蔡志忠,他一件棉布襯衫,一雙沒有穿襪子的腳。他說:“我是農民。”
劉若英的身上,亦有這樣可愛的鄉土味道。
一陣忙亂,記者們走了,我和劉若英終于可以說話了。
劉若英在上海的演唱會有過好幾個版本其中之一是“若英繽紛”。這個版本很女相。它含了春天、妖嬈、飄逸傷感。另一個版本是“原來你也在這里”。
顯然,這個版本源自張愛玲的散文《愛》:
“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步,也沒有晚—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哦,你也在這里嗎?”’張愛玲寫這個《愛》,有胡蘭成在—旁,意思里是找得到春風沉醉的。
以為劉若英會對這個版本多說一點。雖然她演張愛玲沒有一些張愛玲的風骨,但畢竟是演了,總歸有心得的。而她卻不說,一個字也不說。只道:“因為我是在上海開演唱會,所以我是在這里。”這樣一來,她把張愛玲的意思弄得很沒有意思了。
我多少有些詫異。一直以為劉若英是一個才女,不曾想也不過是一個裹了玻璃糖紙的女孩子而已。看上去是個女孩子,其實也是30歲的人了,但怎么看也是不像的。沒有世事的風情,單薄的身子,細長的胳膊,眉眼間擺了不更事的無辜,一副中學生剛剛成長的態度,讓人不忍心去難為她。
即使一個女人最美好的年華已經悄然離去
年年的,劉若英都說要把自己嫁出去,很多年了,劉若英依舊單身。她說,不是我不要嫁呀,是真的沒有人來向我求婚。
在場有幾個大男生,全是唱片界的專業人土,聽劉若英這樣講,居然無動于衷,連一個玩笑也不肯開。大約覺得距離遠,懶得動感情了。
說到劉若英的師傅張艾嘉。張艾嘉當初愛羅大佑,未果。拍電影《心動》,從少女的心結里出走。女人怕老,美女更怕老,拍了《二十,三十,四十》,解決了中年危機。
大家用手指點著劉若英的額頭道:你看你的師傅,每一個年齡都有一個交代,你的在哪里呢?
劉若英一點也不激動,講:“我也不曉得為什么會這樣,大概是我運氣不好,或者說我在這方面的運氣還沒有來到。總之我是不急的,所以請你們也不要急。要是你真的急,那你現在就娶我回家,你敢不敢呢?”
和演藝界盛產的派對動物不一樣,劉若英從不喜歡參加晚會。她說:“我不擅長于晚會。在晚會上,我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我覺得我穿上晚禮服的樣子很傻。我常常第一個回家,早早地躺在床上看書,看碟片。沒有派對我一點都不難過。我很自豪地對自己說:晚上11點,劉若英就要回家了。”
一次在上海虹橋機場候機樓,飛機毫無理由地延誤了。劉若英找了一個角落坐了下來,心里念著:或許這是老天好心的安排,強制我停下來歇—歇。才這么想著,就聽到一個來自腹中的聲音,原來一天忘了祭拜的胃開始抗議了。于是買了一碗泡面,用廁所旁邊的飲水機沖泡了起來。回想過去10個月的奔波,角色的轉換,城市的游移,連飯店房間號碼都常常搞不清楚。有時不經意地看著鏡子,會有一種想將鏡子擊碎的沖動。然而這是自己選擇的人生,自己喜愛的工作。搭飛機,住旅館,剛好只是這個工作的一部分。因為如此,劉若英更力口地戀家,戀家里的那一張床。
有人提醒:“你已經30歲了。”劉若英說;“是的,我已經30歲了。我是別人不提醒自己就忘記年齡的人。不過還好,我并不怎么傷心。其實我在20多歲的時候,我生活的樣子就很老了。我是跟外婆長大的,我兩歲的時候,就在過老年人的生活了。”
劉若英曾經一個人在KTV里狠狠地唱了3個小時,像辦了一場演唱會。唱自己的歌,讓過去的日子一幕幕重現眼前。唱別人的歌,聽聽別人的心情,想象別人過的日子。最后嗓子終于沙啞了,淚水也終于布滿了臉頰。比如一個人自編自導了一出平凡女子的`悲喜劇。埋了單,她以電影散場的心情走KTV,天色已經是灰黑的了。她安慰自己有歌唱還是好的,即使是自己唱給自己聽。
說起這段往事,劉若英晃動著身體,揪起細致的鼻子道:“我現在不會這樣啦。無論什么情況,我都能夠把心態調整到最好,即使作為一個女人最美好的年華已經,哨然離去。”
戀愛其實不是一種動作,而是一種心理狀態
在電視臺錄像,總是錄錄停停。只要停下來,劉若英便認真地背李春波的成名曲《小芳》。她總是唱完“村里有個姑娘叫小芳”以后大笑,笑過總要問:“下面一句怎樣唱?”
演唱會的導演—直陪在她近旁,好像一塊提示板,有問必答。
一個女孩子過來,拿著劉若英的書要簽名。劉若英簽了字還筆給女孩子,女孩子得寸進尺,問:“書上《三十元的秘密》寫的是你自己的經歷嗎?”
劉若英反問:“你說呢?”
女孩子道:“我不知道。”
劉若英道:“我也不知道啊。”
說完,劉若英甜甜地一笑。這是溫柔的防范。
《三十元的秘密》寫一個女生從男人家出來已經是清晨了,她像往常一樣叫了一部全臺灣都一樣的黃色計程車。坐上車,司機開始用一種熟悉的司機腔滔滔不絕地說著:“臺北只有在這個時候是還可以忍受的,空氣清新、交通順暢……”
女生望著窗外,她根本不在乎臺北白天怎么樣,半夜怎么樣。她的心神者陋在男人家。但她知道,她是一個懂事的女生。而適時的離開,也是一個懂事的女生必要的才能。司機先生似乎發現自己的話題沒有引起任何反應。
目的地終于到了。女生突然開口了:“我有一個男朋友,我很愛他。我希望有一天我能嫁給他。”
曾經被一部電影的名字“你那邊幾點?”打動。女作家李黎說,每每念到這個句子,便無遮攔地流淚,一種無法言說的鄉愁如同一條很小很小的蟲子,在心里面鉆來鉆去。
一天逛唱片店,買了一張劉若英的碟。買這張碟,全因為上面的一句歌詞:“你不是一直說要去巴黎嗎?”
這歌詞是怪才姚謙寫的。歌詞里面有時間的滄桑和心靈的漂泊。
不過我寧愿單單念歌詞,也不愿聽劉若英的演唱。她唱不像,很白,不是干凈的白,是沒有內容的白。大約,這樣意境的歌只好讓齊豫唱。
劉若英演戲比唱歌好。
曾經請李宗盛給她寫歌,李宗盛說:“奶茶,你要去談一場戀愛,然后我來給你寫歌。”
張艾嘉是喜歡劉若英的,有心捧她。然而聽到劉若英唱歌,也是嘆氣。
這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為此,劉若英寫了一本書,書名就叫《下樓談戀愛》。
寫是寫了,覺悟也是有的,但是歌聲里就是沒有靈魂。
奶茶來上海開演唱會,導演明智,揚長避短,搭了幾間房子,比如她曾經排戲的片場,讓她扮了戲中的角色出場,夾敘夾議,音樂劇一般,倒也別有風情。
一日在麗江,無所事事,同行的女生拿出《下樓談戀愛》來讀。我有心無心地聽著,冷不丁聽到一段:“沒錯,我給自己編了那么多借口,實情就—個談戀愛:我一直不是行動派。以前我都相信,戀愛其實不是—種動作,而是一種心理狀態!到最后,變得我渴望愛情的心情好像比實際去戀愛的狀態還重要。我的戀愛不需要有事件,不需要大家來分享,只需要有期待、有想象就夠了。”
是啊,下了樓不一定就談得成戀愛的。
那么就矜持地待在樓上吧,至少安全。
李依曉:從小開始演虞姬【4】
業績:去年年底,歷史大戲《楚漢傳奇》在各地電視臺熱播,李依曉用清新脫俗的表演折服了觀眾,她把虞姬這位千古美人演繹得唯美自然。說起這次能被高希希導演相中,出演如此重要的一個角色,李依曉覺得自己很幸運。“是2007年還是2008年的一次年會上,我在臺上唱了一出京劇《霸王別姬》,演的就是虞姬,高導看見了夸我有古人的身段。沒想到幾年之后他拍《楚漢傳奇》真的想到了我。我從9歲學京劇,虞姬的故事實在太過熟悉了,從小就開始演了,我覺得她是一個外表柔弱,內心非常堅強的女人,能用自己的方式去愛護自己的男人。我很欣賞她。”其實,李依曉也可以算是高希希的御用女星了,之前在《新上海灘》中的“汪月琪”、無厘頭傷心劇《武十郎》中的“尚喜”、年度大戲《甜蜜蜜》中的“莎莎”,每一個角色都讓觀眾津津樂道。這幾部劇都是各電視臺的熱播劇,李依曉的身影遍布熒屏,以清新、甜美的形象火速走進人們的視野,為觀眾所熟知、喜愛。這次的虞姬更是一下子提升了她的星運,讓她躋身了一線電視女明星的行列。對于這份突如其來的幸運,李依曉表現得很淡定,她說:“每一個角色對我來講都很重要,因為演員其實是很被動的,說不上哪個戲、哪個角色就能給你帶來光環,所以對于我來講,我很珍惜每一次的考驗。”
出道:大家有所不知,李依曉唱京劇是科班出身。她9歲開始學戲,練就了一番童子功,1998年順利考入中國戲曲學院。童年時練功的那些日子直到現在,李依曉仍是記憶猶新。“我躺在一張長條凳上,腰被緊緊地綁在上面,老師會用力把我的腳往頭頂方向壓。沒過5分鐘,就已經汗流浹背了。很多同學疼得哇哇大哭,不過我始終沒哭過。”她堅強獨立的個性就是在學戲的過程中鍛煉出來的。
李依曉從小就是美人胚子,熱愛文藝的母親一直想把她培養成未來的明星,以圓自己年輕時的夢。小時候的李依曉就特別愛演戲,《封神榜》熱播的時候,她會偷偷在家關上房門,披上媽媽的漂亮紗巾,對著鏡子模仿劇中的蘇妲己。后來,在學校的畢業公演上,她遇到了前來選角的《紅樓丫頭》劇組的副導演,一眼便被相中,初次涉足了影視圈。
之后陸陸續續有一些戲來找她,但她沒有一夜成名,她還是那個在北京京劇院上班的小花旦。隨著認識的演藝圈的朋友越來越多,李依曉對于演戲的興趣變得越來越濃。終于,她鼓起勇氣辭去了京劇院的鐵飯碗,邊接戲邊尋找今后的發展機會。“我這一輩子都不會忘,那時拍一個叫《我心飛翔》的現代戲,我在里面演一個跳傘隊的小女兵,跟我一起演戲的都是解放軍藝術學院、北電、中戲畢業的演員,他們都有一定的基礎,就我是半路出家的`。有一場戲,我演了六個多小時都沒過,導演就跟我急,問我到底會不會演戲,他越說我越懵,完全找不到方向了。”那段時間對李依曉來說特別艱難,因為生活沒有經濟來源,所以她常常自己去跑劇組,只要有角色就演,也沒有休息日。“現在想起來,我在每一個角色當中去學習實踐,那一段時間對于我來講是非常珍貴的。”后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李依曉被陳燕民導演選中,走進了電視劇《人生幾度秋涼》的劇組,扮演劇中的“富格格”。“拍這部劇的時候,我雖然沒什么表演經歷,但是演起來感覺非常輕松,因為‘富格格’那個角色和我本人的性格很像,基本上就是本色表演。”這部戲真正開拓了李依曉的演藝事業,改變了她的人生道路。
感情:李依曉說自己特別羨慕爸爸媽媽之間的那段感情。“我聽我媽說,她跟我爸爸那個時候還沒有自由戀愛,都是通過人家介紹的。他們一共有3個媒人,這3個人相互并不認識,巧的是,介紹的都是我爸媽這對,好像是天注定的緣分。我媽說他們倆是一見鐘情的。”李依曉一直說想找一個像爸爸這樣的男人做老公,因為爸爸在生活中永遠是讓著媽媽的,“他會給我媽媽做飯,洗衣服,是個特別心細的男人。”那么,佳人的真命天子在哪里?李依曉笑著說:“那還得等緣分。我相信,他應該就在哪里等著我吧,呵呵。”
性格:學戲的孩子都特別能吃苦,做事特別認真,李依曉也不例外,她對自己要求:每一部戲都要盡最大努力踏踏實實演好,不能辜負自己,希望每一個角色都會比上一個角色好。拍戲多了,就經常能接觸那些德藝雙馨的演員們,他們的敬業和專注也讓李依曉明白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演員。經過幾部戲的磨練后,學習戲曲出身的她也日漸明白戲曲表演和戲劇表演的差異,把自如的表演用在每一個角色中。
【中國名人的成長故事分享】相關文章:
中國名人成長的故事02-03
中國名人劉德華的成長故事02-03
名人小故事分享01-29
現代中國名人成長故事通用05-26
關于讀書的名人故事分享01-28
關于誠信的名人故事分享01-28
關于名人讀書的故事分享11-21
名人成長的故事08-12
成長的名人故事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