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莫扎特、貝多芬和舒伯特的故事
音樂是用有組織的音構成的聽覺意象,來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與社會現實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也是最能即時打動人的一種藝術形式。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莫扎特、貝多芬和舒伯特的故事 ,歡迎閱讀。
18世紀的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被稱為音樂之城,世界上許多聲名赫赫的音樂大師,都云集此地。
莫扎特
1787年春天,正是奧地利著名作曲家莫扎特(1756—1791)事業輝煌之時,他17歲就任大主教宮廷樂師,寫過意大利式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唐璜》和德國民族歌劇《魔笛》,還寫過交響曲49部。這時,一位17歲的德國青年來到莫扎特的居室來造訪,他穿著講究,舉止瀟灑,風度翩翩。他找莫扎特是為拜師求學的,但莫扎特對他并不十分熱情,因為他正在房間里和朋友們暢談。
“你把你喜歡的曲子彈奏一遍吧!”這青年欣然從命,坐在鋼琴旁彈奏一曲,聽得出技巧是高超的,但莫扎特不露聲色,他懷疑這個不知名的青年所彈奏的那首樂曲,是長期刻意苦練過,用以在行家面前自炫的。
年輕人似乎覺察出莫扎特的心理,于是請求給自己一個即興演奏的主題。莫扎特給了他一個旋律。這青年尊敬地看了大師一眼,極力使自己鎮靜下來,然后施展才能,莫扎特越聽越出神,神情也越來越激動。琴音剛一終止,他就指著這位青年人,以抑止不住的興奮心情對朋友說:“請注意這一位,他將迫使全世界都談論他自己!”
這時,音樂大師才想起詢問青年人的姓名,他就是貝多芬。
貝多芬
貝多芬(1770—1827)終于實現了多年的宿愿,莫扎特同意為他授課。可惜由于母親病危,他只學了六個星期就不得不匆匆返回故鄉。當他好不容易于5年后再回維也納時,莫扎特已不在人世了。貝多芬為此遺憾終生,他發誓要繼承莫扎特的事業,集古典派之大成,開浪漫派的先河,他1818年失去聽力,但仍堅持創作,主要作品有9部交響曲(其中以第3《英雄》、第5《命運》、第6《田園》、第9《合唱》最著名)。歌劇《菲岱里奧》和為歌德的悲劇《哀格蒙特》寫的配樂、鋼琴奏鳴曲32首(以《悲愴》、《熱情》最為著名),鋼琴協奏曲5部、小提琴協奏曲1部、弦樂四重奏16部和《莊嚴彌撒曲》等。
在貝多芬作為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事業如日中天之時,維也納還蟄伏著一位音樂天才舒伯特。奧地利音樂青年舒伯特(1797—1828)生于教師家庭,早年曾在維也納宮廷充歌童,也曾當過小學教師助手,他在貧困和疾病侵擾中從事音樂創作,寫了600余首歌曲。舒伯特早就仰慕貝多芬大名,然而由于社會地位的差異,貝多芬無從知道默默無聞的舒伯特,舒伯特秉性孤潔,又不愿貿然造訪,直到后來,因為一位出版商的強請,舒伯特才挾了一冊自己的作品(歌曲60首)前去登門叩訪,恰逢貝多芬外出,舒伯特只得留下作品,悵然而回。
后來,貝多芬患病,并逐漸病重。有一天,病情稍好,友人想調節他的寂寞,隨手拿起桌上一冊書放在他枕邊,讓他翻閱消遣。這冊書便是舒伯特留下的作品集。貝多芬倚床翻閱,馬上被作品集吸引住了,細心吟味了一會兒,猛然叫道:“這里有神圣的閃光!是誰作的?”
舒伯特
友人告訴了他舒伯特的名字,他大加贊賞,恨素昧平生。
舒伯特聞訊后,立刻奔赴貝多芬病床前。此時,貝多芬已病勢沉重。當他意識到舒伯特在跟前時,極力振作,握著他的手叫了一聲:“我的靈魂是弗蘭茨(舒伯特的名字)所有的!”
舒伯特自喪知音之后,終日郁悶,參加完貝多芬葬禮,他與三四個友人入酒店飲酒,一友人舉杯提議:“為席上先逝者干杯!”舒伯特應聲站起,一飲而盡。仿佛是應驗了可悲的讖語,18個月后,舒伯特果然辭了人世,臨終時,他向親友表示遺愿:“請將我葬在貝多芬的旁邊!”
后來,人們為了紀念這兩位音樂巨人,為他們鑄起了并立的銅像,至今屹立于維也納廣場。舒伯特的歌曲采用歌德、席勒、海涅、繆勒等人的詩作為歌詞,代表作為《魔王》《野玫瑰》《春之信念》《流浪者》,以及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女》《冬日旅程》等。《死神與少女四重奏》及《鱒魚五重奏》中的慢樂章,均以其所作歌曲為主題。所作十部交響曲中,以《D小調交響曲》《C大調交響曲》最為著名。
【莫扎特、貝多芬和舒伯特的故事】相關文章:
貝多芬和歌德的故事11-25
覺醒的舒伯特名人故事08-31
名人故事:莫扎特09-23
舒伯特的故事中考作文素材10-12
貝多芬的故事08-21
貝多芬經典的故事11-25
貝多芬的故事11-22
國外音樂家舒伯特的名人故事09-17
莫扎特小時候的故事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