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自我嘲諷化解尷尬的名人故事
自我解嘲,輕松化解尷尬
自我解嘲就是運用嘲諷的語氣來嘲笑自己的缺陷,以取得別人共鳴,引起別人會心一笑的方法。這是一種有效的幽默構成方法。
有位哲人說過:“笑的金科玉律是,不論你想笑別人怎樣,先笑自己。”
有位作家是個大胖子,一次他對朋友們自嘲說:“我是個比別人親切三倍的男人。每當我在車上讓座給他人時,我的一個座位足可以讓三個婦人坐下!”朋友們聽后捧腹大笑。這位作家便是用嘲笑自己的胖來引人發笑的。
笑的規律是:優笑劣;智笑愚;美笑丑;成熟笑幼稚。因此,如果善于顯示自己比別人劣、愚、丑或幼稚,就會引人發笑,會生幽默的效果。自我嘲諷,正是起到了這個作用。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自嘲:
一、嘲諷自己的長相
比如臺灣金馬獎獲得者凌峰在1990年中央電視臺春節會上,一上場就集中嘲諷自己的長相。他說他在大陸各地拍攝時,受到男同胞的熱烈歡迎,但是他的長相卻使女同胞達到“忍無可忍”的程度。雖然他的長相并非真的丑陋不堪,但正是由于這種夸張式的自嘲,產生了一種風趣幽默的氛圍,引起了觀眾的哄堂大笑。 又比如某人是這樣嘲笑自己的長相的:“我這長相,對不起觀眾,上街都得備著錢,以防有損市容被罰款。”這個自嘲同樣引起了聽眾的舒心一笑。
小沈陽有個小品,里面也是嘲笑自己的長相,說是別人看自己就以為是一只猴呢。女士看到自己象見到大海有一種“暈”的感覺。其實都是自我解嘲。趙本山的小品更是在這個方面做足了文章。
二、嘲諷自己做過的蠢事
蕭伯納有一次從蘇聯訪問歸來對朋友們說:“我自命不凡,卻受到小姑娘的教訓。”他自嘲地說:“一天我在街上遇見一個蘇聯小姑娘,很逗人喜歡,便哄她玩了很久。臨別時,我說:‘你回去告訴你媽媽,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蕭伯納。’可是那位小姑娘竟然學著我的口吻說:‘你回去告訴你媽媽,說今天同你玩的就是蘇聯姑娘瑪莎。’”
朋友們聽了這段話,不禁哈哈大笑起來,在笑之余,領悟一個道理:一個人不論有多大成就,他對任何人都應平等相待,要永遠謙遜。
三、嘲諷自己的生活遭遇
姜昆在一次演講中這樣嘲諷自己的生活遭遇:“青年作家梁曉聲也是我們北大荒的‘荒友’,他寫了《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風雨》兩部作品。我們看了高興極了,把我們這些‘倒霉蛋’全寫進去了!”(大笑)
“上山下鄉的時候,是鼓滿了風帆,開足了馬力的航船,后來就破衣襤衫地返航了。”(笑)
“轉眼我們都成了家,又有了副產品,生了小孩,(笑)在各個工作崗位上找到了歸宿。”
在這,“倒霉蛋”、“破衣襤衫”,把“生小孩”說成是“副產品”,都是詼諧性詞語,說者恰到地運用它來嘲笑自己的生活遭遇,表達了他對生活的調侃之意,產生了風趣幽默的效果。
四、自嘲,還可以把自己的優點當缺點嘲笑,也能產生幽默效果
比如著名乒乓球運動員徐寅生在一次講話中說:大家常說我打球時是“智多星”,其實我不過是臉上多長幾個痣而已。“智多星”本是對優點的稱贊,但他巧妙地把它嘲笑成是臉上多長幾個痣,優點當缺點來嘲笑,既體現了自己的謙虛,又產生了幽默感。
五、自嘲,除了嘲諷自己個人的某一個方面外,還可以對家境、生活習慣、缺陷等來一個系列大嘲諷
比如有位老學者曾這樣嘲諷過自己:我今年93歲,須發全白,是個“皓首匹夫”;齒牙已經全部脫落,是個地道的“無恥(齒)之徒”;老伴早逝,一人獨居,是個“獨夫”;身患心臟病,時好時壞,是個“壞良心”;年老體衰,骨頭缺鈣,屬于“軟骨頭”;每早吃稀粥、腐乳,可謂“生活腐化”;午飯喜吃紅燒肉,古人云:“食肉者鄙”,照此說來,我又是一個“鄙夫”;我一輩子執教鞭,又常參加社會活動,兼寫文章,是個“不務正業”之徒,家中各種新穎用具一概不懂用,是個“等伯”;常言道:“老而不死是為賊”;我年屆耄耄,當然是個十足道地的“老賊”了??
這種系列式自嘲,文雅詼謔,別出心裁,妙趣橫生,令人捧腹,創造了濃郁的幽默美感。
自我嘲諷要注意幾點:
其一,自嘲時要說得“玄乎一點”;其自嘲的內容最好是半真半假,要有適度的夸張,這樣才會產生幽默感。如果說得太實了,容易造成對自己的傷害,破壞了現場效果。
其二,應有采用輕松愉快的情調去自嘲,注意表達你對事物的坦蕩胸懷和對人生的樂觀態度,有了這種愉快的情調,才能引發聽眾歡悅的笑聲。如果用悲觀的情調來自嘲,那只能給人一副可憐相,形成灰暗的氛圍,使人笑不起來。
自我解嘲,需要有達人的胸懷,需要有直面的勇氣。我們有很多朋友,有時講話“放不下”,總是盡力掩蓋自己的缺點,害怕別人知道自己的缺點,于是“患得患失”——這樣自然就會緊張!
如果能夠“放下”,如果能夠敢于拿自己的缺點自我解嘲一下,如果能夠豁達一些,其實講出來了,反而不緊張了——而且起到互動、幽默的效果,何樂而不為? 所以,適當的自我解嘲三大好處:放松自己、互動起來、達成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