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的名人故事五則
張伯苓的理想
南開中學的創辦者張伯苓16歲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洋水師學堂,學習駕駛。畢業后,他參加了“甲午海戰”,但軍艦一出海就被擊沉,這對他觸動很大。1899年英國強租我國威海衛軍港,張伯苓親眼看見,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國旗第二天就降下來了。強烈的愛國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軍,回到天津籌辦學校。他四處奔走,籌集資金,終于在1907年辦起了南開學校。張伯苓一生全力辦教學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的人才。
分析:只有祖國的富強,個人才有尊嚴。為此,張伯苓不余遺力地創辦學校,希望能以教育培養振興中華的人才,其愛國熱情讓人感動。
于右任的臨終詩
民黨元老于右任臨終前有詩《望大陸》云:“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詩作于196x年公開發表,立刻打動了無數中國人的心。
分析:祖國的統一和強盛是華夏兒女永恒的愿望。于右任的臨終詩之所以能打動無數人的心,還在于他表達了這樣的愿望,引發了人們的共鳴。
李宗仁的民族情
1955年,李宗仁在美國公開提出反對“臺灣托管”和“臺灣”,主張國共再度和談,由中國人自己解決中國的事情。1965年7月,在周恩來總理親自安排下,李宗仁沖破美國聯邦調查局的干擾,擺脫民黨特務機關的暗殺,毅然返回祖國,他聲明:“期望追隨我全國人民之后,參加社會主義建設,并欲對一切有關愛國反帝事業有所貢獻。”他還希望留在臺灣的民黨人,凜于民族大義,毅然回到祖國懷抱,為完成國家最后統一做出貢獻。分析:為了祖國的和平統一,李宗仁先生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和民族大義,將永遠激勵著為統一大業而奮斗的人們。
肖邦的遺愿
1830年11月,費列德利克·肖邦(波蘭作曲家、鋼琴家)決定到外國深造,為祖國爭光。出發前,朋友們為他舉行了一個送別晚會。肖邦滿懷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們贈送的裝滿祖國泥土的銀杯,表示永遠不會忘記可愛的祖國。肖邦輾轉于維也納、倫敦、巴黎等地,通過他的藝術活動,增進西歐人民對當時正在受難的波蘭人民的同情和了解。可是,在輾轉流離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1849年秋天,肖邦臨終時告訴從華沙趕來的姐姐,波蘭反動政府是不會允許把他的遺體運回華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臟帶回去。
肖邦的心臟,按照他的遺愿被送到華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長的祖國大地中。
分析:葉落歸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對祖國的眷念,是每一個愛國者的共同期望。
華羅庚立志回國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早年在美國很受學術界器重。有人想和他簽訂合同,把他留在美國,給予優厚的待遇,但當他得知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后,立即決定回國。途經香港時,他發表了一封給留美學生的公開信,滿懷熱情地呼吁他們:“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
分析:“富貴不能淫”,物質再豐厚也不能阻擋愛國者回歸祖國的腳步。
【愛國的名人故事】相關文章:
名人愛國故事:齊白石的愛國故事10-31
名人愛國故事01-27
名人愛國故事精選08-11
江姐的故事名人愛國故事05-22
愛國名人故事--錢學森08-23
有關名人愛國的故事08-06
關于愛國的名人故事8則01-28
古代愛國名人故事03-08
名人愛國主題的故事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