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朗讀者》葉嘉瑩的故事
導語:近期的《朗讀者》舞臺上一位93歲的詩詞老人葉嘉瑩舉手投足間皆文人的儒雅,被董卿親切的稱一聲:“先生”。下面是小編為給大家整理的《朗讀者》葉嘉瑩的故事,歡迎閱讀!
故事內容
若有詩書藏在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對于很多人來說,詩詞或許只是小時候的學習課程,真正熱愛詩詞一生,并且把畢生心血都放進詩詞的人,實在是少之又少。
但在近期的《朗讀者》舞臺上,我們卻看到這樣一位詩詞老人,93歲的她氣質卓越,文采斐然,被董卿親切的稱一聲:“先生”。
她是白發的先生,她是詩詞的女兒,她是中國古典文化的繼承和傳播者,她就是中國少有的詩詞大家:葉嘉瑩。
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舞臺上的葉嘉瑩,雖然已有93歲的高齡,但舉手投足間皆文人的儒雅,看著她不禁讓我們想起這樣一句話:若有詩書藏在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她的一生,是詩詞的一生,更是不幸的一生,少年喪母,晚年喪女,中年喪失感情和婚姻,似乎在整個生命歷程里,全部都是生離死別,苦痛心酸。
但所有的不幸,在葉嘉瑩先生的臉上,完全看不出半點痕跡,她始終都是風輕云淡,平靜的令人難以想象。
她說:我的人生不幸,一生命運多舛,但從詩詞里,我就能得到慰藉和力量,有了詩詞,便有了一切。
出生于書香世家的她,家教甚嚴。從小便開始讀書作詞,伴著詩詞長大的她,性情敏感脆弱但卻不失韌性。
“幾度驚飛欲起難,晚風翻怯舞衣單。三秋一覺莊生夢,滿地新霜月乍寒”。這首詩是她15歲那年所寫,完全沒有花季少女的活潑和喜悅,反而有著說不出的孤獨和悲涼。
少年的她,沒有玩伴,只有詩詞,她說:所有女孩子玩的游戲,跳皮筋,扔沙包,她全都不會,因為家里人只想讓她學詩,后來她自己也不想出去,只想與書為伴。
這樣沒有童年的日子,她過得孤獨但也不覺得苦,只是生存境況卻愈加凄慘,遭遇七七事變,戰火紛飛之后,父親于戰亂失蹤,母親帶著一家人顛沛流離,勉強求生。
在這樣的生存情況下,她學會了堅強,幫著母親照顧弟弟妹妹,一家人吞著酸臭的混合面,互相扶持。
只是沒過多久,母親終于抵不過長年的辛苦和勞累,因病逝世,這一年葉嘉瑩才17歲,少年喪母的她,悲痛欲絕,幾度奔潰。
看著母親的棺材被釘子釘上,她知道這是和母親永遠的離別,人生在世,最大的痛苦莫過于生離死別,于是她將自己的絕望和悲痛全部寫進八首詩歌《哭母詩》。
窗前雨滴梧桐碎,獨對寒燈哭母時。
瞻衣猶是舊容顏,喚母千回總不還。
早知一別成千古, 悔不當初伴母行。
字字泣血,她的悲痛無法化解,只得借助于詩歌得到慰藉,喪母之后,她更加熱愛詩歌,時時刻刻都在詩歌中撫慰自己受傷的心靈和靈魂。
中年之時,在每個女人享受愛情的年紀,她卻說自己沒有男朋友,自己的先生是老師介紹的,她沒有選擇。
婚后不久,由于時局動蕩,她和丈夫逃到了臺灣,自此顛沛流離,她離開了故鄉。
如果只是奔波勞累倒也罷了,但不幸又一次降臨了這個家庭,在女兒剛出世四個月時,丈夫突然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抓捕,留下她們母女二人漂泊無依。
她沒有辦法,只有帶著女兒去投奔丈夫的姐姐,可是親戚的家里的境況同樣慘敗不堪,她只能在晚上抱著女兒睡在別人家的長廊上,一條破毛毯就是她和女兒抵御寒冷的全部家當。
寄人籬下,為了女兒,她告訴自己不能垮,這時候,她把自己悲慘的經歷,全部化為一首首詩詞,描寫之真,現在讀起來都能感受到當時的困頓和悲苦。
一句“轉蓬辭故土,離亂斷鄉根”,寫自己的漂泊流離。
一句“覆盆天莫問,落井世誰援”,寫自己遭遇的人禍和無助。
一句“剩撫懷中女,深宵忍淚吞”,寫自己寄人籬下的隱忍和絕望。
就這樣,她一邊帶著女兒尋找機會教學求生,一邊打探著丈夫的消息,三年之后,丈夫終于平安返還,只是歸來之后的團聚,再一次給她帶來苦痛。
她本以為和丈夫家庭團聚之后,一家人就能平安過日子,沒想到三年的牢獄生活,讓丈夫性情大變,一改從前模樣。
當年那個溫文爾雅的丈夫變成殘暴的魔鬼,輕則謾罵,重則家暴,打得她渾身傷痕累累,血跡斑斑。
尤其令她寒心的是,當她生下第二個女兒之后,丈夫對她更為冷漠,沒看一眼便離家出走。
這樣的境況讓她幾度想帶著女兒結束生命,她再也受不了這個世界的無情和殘酷,只是每當她拿起詩詞,古人的詩作和經歷總會給她些許安慰,讓她有了力量和這個世界對抗。
“鵬飛誰與話云程,失所今悲匍地行。北海南溟俱往事,一枝聊此托余生!彼疽蚕胂裨娎飳懙哪菢,茍活一生,直到在42歲那年,她終于有了出國教書的轉機。
由于她從小學詩,胸中文墨頗深,所以很多大學愿意請她去做教師,而她也說自己天生就是個教書的,只要往講臺上一站,詩詞歌賦信手拈來,她便沉浸在詩詞的世界里,忘卻了所有煩惱。
這樣教書的生活,是她最快樂的日子,她有喜愛的詩詞,有教師的工作,有喜歡她的學生,她以為從此這便是一生,但沒想到,不幸再一次降臨到她的身上。
她的大女兒和女婿在外出時,不幸遭遇車禍,雙雙而亡,52歲的她白發人送黑發人,她這一生,實在是太多的生離死別了,17歲那年她寫了凄絕的《哭母詩》,現在她又絕望的寫下《哭女詩》。
她把自己關進小屋里,不說話也不哭泣,淚水早已流盡,悲痛化為無聲,她只能把心中對女兒的惋惜和留念寫成一行行詩句。
結褵猶未經三載,忍見雙飛比翼亡。
檢點嫁衣隨火葬,阿娘空有淚千行。
她一直說,自己的一生,真的是經歷了百般不幸,各種生離死別,悲歡離合,好像都嘗了一遍,有時候也感覺老天真是不公平。
但即使是這樣,她也熬過去了。她說自己時常想起恩師顧隨的一句話:極大的悲哀和痛苦,會讓你對人生有另外一種體會。
而她的體會,就是要把余生所有的經歷放進祖國的詩歌,讓中國的詩歌文化發揚光大。
于是,她放棄了國外哈佛大學優異的教師待遇,依然的回到南開,又連續擔任多個大學的教學工作,她讓自己忙碌的像個機器一樣,爭取利用一切機會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的詩歌文化。
她的付出不是沒有回報,每次她的課堂總是學生爆滿,看著講臺上這個白發蒼蒼依然充滿激情教課的老奶奶,無數學生感動的淚流滿面,也發自內心的喜歡上了中國的詩詞。
她這樣不計功名利祿的拼命工作,有人問她:到底詩歌有什么用?她堅定地說:詩歌,可以讓人心不死。
是啊,她就是靠著詩歌滋養著內心,正是有了詩歌,才讓她忘記傷痛,也忘了歲月和不幸。
她說:桑蠶老去應無憾,要見天孫織錦成。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倒在講臺,讓詩歌走進更多人的心靈。
對于葉嘉瑩先生的一生,或許再多的敬佩之詞也是蒼白無力,她不用說話,手里一本詩詞,站在園中,即使90多歲也依舊是中國最美的女先生。
她不僅讓我們看到什么是腹有詩書氣自華,更讓我們懂得:若有詩書藏于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人物介紹
葉嘉瑩(Chiaying Yeh,1924年7月2日-2024年11月24日),生于北京,號迦陵,本姓葉赫那拉,滿族,加拿大籍華人,古典文學研究專家、教育家、詩人,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曾任南開大學中華詩教與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南開大學講席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資深館員,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
葉嘉瑩于1941年考入北京輔仁大學國文系。1945年,先后在北平志成中學等三所中學任教。1948年,在南京私立中學圣三學校教書。1954年,進入臺灣大學任教。1966年,應邀赴美國密西根大學、哈佛大學任教。1969年,舉家移民加拿大溫哥華,任教于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半年后獲聘為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1974年,回中國探親獲得批準,從加拿大溫哥華回到闊別26年的故鄉北京。1979年春,正式回到國內任教,先任教于北京大學,不久轉到南開大學。1989年,從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正式退休。1993年,任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2012年6月,獲聘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2015年10月17日,“迦陵學舍”正式啟用,定居南開園。
葉嘉瑩主要從事古典詩詞教學、研究和推廣工作,出版有《Studies in Chinese Poetry》《杜甫秋興八首集說》《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迦陵論詞叢稿》《迦陵論詩叢稿》等著作數十種,曾獲得中華詩詞終身成就獎,2014中華文化人物,改革開放40周年最具影響力的外國專家,中國政府友誼獎,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
2024年11月24日,葉嘉瑩去世,享年100歲。
【《朗讀者》葉嘉瑩的故事】相關文章:
《朗讀者》葉嘉瑩觀后感(精選18篇)11-29
我的朋友嘉嘉03-20
走近《朗讀者》秦玥飛的故事11-23
吉娃娃·嘉嘉·瘋婆子05-05
徐佳瑩大雨將至歌詞07-31
王瑩有個心愿作文04-16
一樣的月光歌詞徐佳瑩06-08
美麗的塘朗山作文04-17
諾日朗瀑布的作文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