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晚年在上海生活的故事
導語:魯迅,中國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則相關的名人故事,歡迎查閱,謝謝。
魯迅晚年在上海生活的故事
1927年10月,魯迅辭去中山大學職務到達上海,10年之久,他一直住在上海公共租界北區的越界筑路區域(所謂“半租界”,是指今天虹口區北部魯迅公園一帶),那里有特殊的政治環境保護他寫作免遭迫害,以及他不少的日本朋友。1930年起先后加入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但魯迅與左聯領導有很多思想上的沖突,因而有人認為他是自由作家。1927年到1936年間,魯迅創作了很多回憶性的散文與大量思想性的雜文,翻譯、介紹外國的進步文學作品。
魯迅在上海期間,和宋慶齡、陳賡有交往。魯迅所主持的文學團體和郭沫若、郁達夫主持的文學團體有矛盾。魯迅扶植獎掖文學青年,包括柔石、白莽、蕭軍、中國第一位女文學家蕭紅等,也和化名狄克的張春橋進行過論戰。 自1931年起,魯迅大力倡導木刻版畫,由此開始了中國創作版畫的'歷史。 1933年,魯迅寫了《為了忘卻的紀念》憑吊柔石、胡也頻等被國民黨捕殺的五位“左聯”成員。中共宣傳部長李立三寫信給魯迅希望他用真名罵蔣介石,魯迅拒絕說:“文章很容易寫……但在上海就無法住下去。”1936年10月19日清晨五點二十五分魯迅在上海因肺結核病去世,年55歲。他的死訊引起全中國的注意,在上海上萬民眾自發為他一個文藝界人士舉行前所未有的隆重的葬禮,民眾代表在其靈柩上覆蓋寫有“民族魂”的白旗,轟動一時。第一次從萬國殯儀館啟靈時的抬棺人共12人,分為左右兩排,最前面的兩個是巴金、鹿地亙,后面依次為胡風、曹白;黃源、張天翼;靳以、姚克;吳朗西、周文;蕭軍(田軍)、黎烈文。葬于上海虹橋萬國公墓。 1956年,魯迅墓遷移重建于上海虹口公園。
魯迅的遺囑共有7條,其中前幾條交代喪事從簡,第5條交代幼兒周海嬰“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第6條是對別人應許的事物不可當真,最后一條是萬勿接近“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復,主張寬容的人。”
關于魯迅之死,亦有一些爭議。魯迅之子周海嬰曾撰文,懷疑是其信任有加的日本醫生須藤五百三故意誤診,致其得不到正常治療而早死,后經證實,魯迅的真實死因應該為由肺結核和肺氣腫誘發的嚴重氣胸。魯迅先生死后,有很多人來看望他,有學生,有工人........魯迅以筆為武器,戰斗了一生,被譽為‘‘民族魂’’。毛澤東評價他為最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
主要成就
《魯迅全集》
魯迅作品題材廣泛,形式多樣靈活,風格鮮明獨特,語言幽默。在他55年的人生中,創作的作品,體裁涉及小說、雜文、散文、詩歌等。有《魯迅全集》二十卷1000余萬字傳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其多篇作品被選入中小學語文教材,對新中國的語言和文學有著深遠的影響。
魯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說、雜文為主,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等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南腔北調集》《三閑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雜文》等。他的作品有數十篇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并有多部小說被先后改編成電影。其作品對于五四運動以后的中國文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魯迅晚年在上海生活的故事】相關文章:
貝多芬晚年失聰的故事03-16
魯迅與海嬰作文10-12
外婆的晚年生活作文10-14
爺爺的晚年生活小學作文08-18
晚年生活作文1000字07-14
魯迅讀書故事01-30
魯迅讀書的故事01-28
魯迅理發的故事08-23
魯迅的名人故事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