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世界名人達·芬奇的小故事(通用7篇)
導語:課余時間,達·芬奇的愛好就是繪畫。他在木板上、地面上、墻壁上居然無師自通地畫出了栩栩如生的蛇、蝙蝠、蝴蝶、蚱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則名人故事,歡迎查閱與借鑒,謝謝。
世界名人達·芬奇的小故事 1
達·芬奇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家、自然科學家、工程師,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在繪畫方面,《最后的晚餐》、《蒙娜麗莎》等都是他的不朽名作;在天文學上,他對傳統的“地球中心說”持否定的態度,他的觀點提出早于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在物理學方面,達·芬奇發現了液體壓力的概念,提出了連通器的原理;他還研究過解剖學和生理學,被認為是近代生理解剖學的始祖。達·芬奇把藝術和科學、理智和情感、形體和精神熔為一爐,繼承和發揚了前人的人文主義思想和現實主義表現手法,把藝術推上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為自然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奇思妙想的小畫家
達·芬奇出生于意大利佛羅倫薩城附近的芬奇鎮,父親是當地的公證人,母親是個普普通通的農婦,但很早就去世了。失去母愛的達·芬奇從小就很聰明,長得也很英俊,非常惹人喜愛。
上小學時,達·芬奇各門功課的成績都很優異,算術課上他提出的一些問題,經常使老師都感到棘手。他的小腦袋瓜里似乎總是藏著無盡無休的奇思妙想,有時是一些非常刁鉆古怪的,一時一刻也不會停下來。
課余時間,達·芬奇的愛好就是繪畫。他在木板上、地面上、墻壁上居然無師自通地畫出了栩栩如生的蛇、蝙蝠、蝴蝶、蚱蜢……他喜歡大自然的景色,有時,他獨自一人坐在草叢中,用心地觀看五彩繽紛的花草樹木,饒有興趣地描繪著那些花瓣和樹葉的形狀。
他喜歡鉆山洞,進去探索里邊的秘密。他每次從山洞走出來時,身上都弄得臟乎乎的,總要捉幾個小動物出來,帶回家里仔細地觀看,并且按照小動物的樣子進行描繪。開始畫得有些“四不像”,但是時間久了,他畫的'那些東西漸漸有了畫意。鄰居們見他畫什么像什么,都親切地稱他為“小畫家”。
有一天,鄰近村上一位農民來到鎮上,把一塊木板交給了達·芬奇的父親,說:“請你家的小畫家在上面畫些東西。”父親當即答應了,但卻沒有告訴兒子,因為父親不喜歡兒子畫畫,于是木板也被父親藏了起來。過了一些天,達·芬奇發現了被父親藏起的那塊木板,就將它刨平,用鋸鋸成一個盾牌。盾牌做成之后,他看到上面什么也沒有,不大好看,便想在上面畫點畫。畫什么呢?達·芬奇想來想去,就將自己最熟悉的小動物畫了上去。畫成后,他拿去給父親看。父親看到上面畫的有蛇、蝙蝠、蝴蝶、蚱蜢,還有一些叫不出名字來的小東西。不僅數量多,而且結構合理,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父親因此也就默認了兒子學習畫畫這件事情。
時間久了,達·芬奇對繪畫的迷戀程度越來越深,也越來越喜歡“小畫家”這個綽號了。
花費三年時光畫雞蛋
達·芬奇的父親本來不想讓孩子學畫,希望他子承父業,當一名律師。但自從發生了達·芬奇在木板上畫畫的事情,兒子非凡的畫藝徹底地征服了固執的父親。在他14歲那年,父親終于把他送到了當時的歐洲藝術中心佛羅倫薩,拜著名的畫家、雕塑家和建筑師費羅基俄為師,達·芬奇內心十分高興。
費羅基俄老師對學生的要求十分嚴格,并且他的教法也有些特別。達·芬奇來到畫室的第一天是學畫雞蛋,第二天是學畫雞蛋,第三天仍是這樣。無休止地畫呀畫呀,枯燥乏味極了,就這樣畫了一年。達·芬奇畫膩了,心里想:“這有什么必要呢?一筆下去畫一個圈兒就行了。”費羅基俄老師仿佛一眼就看穿了他的心思,對他說:“別以為畫蛋很容易,很簡單,要是這樣想就錯了。在一千只雞蛋當中從來沒有兩只蛋的形狀完全相同,即使是同一個蛋,只要變換一下角度看它,形狀便立即不同了……所以,如果要在畫布上準確地把它表現出來,非要下一番苦功不可。”
聽了老師這番教誨,達·芬奇懂得了老師的苦心,就決心不停地練習基本功。他每天一大早就對著雞蛋畫起來,直到夜深人靜了,仍然對著雞蛋畫。經過三年的努力,達·芬奇的技藝大長,他畫的雞蛋各具形態、惟妙惟肖,對色彩的感覺敏銳了,對線條的把握準確了,手中的畫筆也能絕對服從自己的意志了。
讓老師自慚形穢的畫作
就在達·芬奇的畫藝大幅度進步時,有一天,費羅基俄畫了一幅《基督受洗圖》,他自己很滿意,得意之余,對達·芬奇說:“你在這幅畫上再畫兩個天使吧!”達·芬奇高興地答應了一聲,很快就把兩個天使畫好了,這兩個天使體態活潑自然,面部表情生動柔和。那溫柔無比的眼神,充滿了純潔仁慈的光芒,線條栩栩如生。
老師一看大吃一驚,相比之下,自己畫的是多么生硬呆板呀。他在心里承認學生超過了自己,感到既高興又慚愧。
達·芬奇不久以后便結束了學徒生活,開始了獨立創作。《最后的晚餐》、《蒙娜麗莎》等都是他一生的不朽名作。他的繪畫成就越高,作畫態度越是嚴謹。據說達·芬奇在畫《最后的晚餐》時,為了把出賣耶穌的叛徒猶大畫好,曾到各種場合去潛心觀察賭徒、流氓、罪犯的各種形象和舉止。最后,他終于找到了讓猶大驚慌失措和手里緊握錢袋的表現手段。這兩處細節描繪的巨大成功,是與少年時長達數年的刻苦畫蛋分不開的。
世界名人達·芬奇的小故事 2
蒙娜麗莎的微笑,迷人而神秘,直到今天還有人在破解其中之謎。只是破解這個謎談何容易,要知道制造這個謎的人,曾經自己就破解了許多自然科學之謎,他就是達·芬奇。近日,達·芬奇發明的自行車來到北京,一個科學天才與他當年的設想再次讓我們仰望了一下。
事實上,達·芬奇在天馬行空中,一直將奇思妙想寫在手稿上,直到去世也沒有發表。然而,“科學家達·芬奇”的稱號對達·芬奇來說是當之無愧的,有人甚至評價為世界十大科學家之首。
對機械世界癡迷不已
水下呼吸裝置、拉動裝置,發條傳動裝置、滾珠裝置、反向螺旋、差動螺旋、紡織物擴張器……達·芬奇將他無數的奇思妙想呈現在世人面前。故事的開頭不得不說起達·芬奇初到佛羅倫薩學畫的經歷。事實上,這段經歷開啟了藝術家達·芬奇的大門,也開啟了科學家達·芬奇的大門。
1460年,達·芬奇隨父親來到佛羅倫薩,開始了他的學徒生涯,同時開始學畫。學畫的達·芬奇參與安裝佛羅倫薩圣母瑪麗亞大教堂穹頂燈塔上巨型銅球,由此接觸并感受到了各式各樣機械系統的神奇。
佛羅倫薩圣母瑪麗亞大教堂是文藝復興建筑的開端。達·芬奇在安裝穹頂燈塔上巨型銅球時,親眼目睹了三速提升機等機械裝置的效率,深感其中的神奇。由此,布魯內萊斯基的機械系統設計理念對達·芬奇產生了很大影響。當時一批“錫耶納工程師”對達·芬奇的科學世界也產生了重要影響。
而錫耶納的工程師們設計的一種外形像船的河道淤泥挖掘機,用來清除淺水狂口的沙礫和淤泥,還有一種能夠提高裝載量又加快行駛速度的槳葉船,這些錫耶納工程師的發明,讓達·芬奇對機械的魔力產生了巨大的興趣。
從此,達·芬奇對機械世界癡迷不已。
他是直升機之祖
這位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才早在萊特兄弟之前就有可能開創人類飛行的歷史。
“如果他當初發表了他的著作的'話,科學一定會一下就跳到一百年以后的局面。猜測這種情況對人類的學術與社會的進步,當然是毫無用處的,但是我們可以萬無一失地說,如果真有這種情況發生的話,人類的學術和社會的演變一定都會大不相同,”科學史家丹皮爾津津樂道的這位科學巨人正是達·芬奇。
事實上,達·芬奇時代的人們也與前人一樣,有著飛行的夢想。在佛羅倫薩呆了一段時間后,達·芬奇又來到米蘭。1483至1486年期間,達·芬奇繪制了一幅飛行器草圖。
在達·芬奇的設想中,這是一種依靠飛行員自身提供動力來驅動的飛行器。這位天才稱自己的設計為“撲翼飛機”,達·芬奇讓自己的飛機同時具備了推動力和提升力。
讓我們姑且根據達·芬奇畫的草圖來還原出這架飛機。飛機的外形由木頭、帆布等當時的材料制成,在飛行器兩側是一雙膜狀的翅膀,結構和形狀酷似蝙蝠或翼龍,這雙翅膀展翼可以達到11米。飛行員背負著這個巨大的飛行器,通過不停地踩動一個動力滑輪來驅動,而這個推動力又通過手搖曲軸得到放大,同時向提升裝置提供動力。
設計出這款飛機時,達·芬奇心中一直有個理念:只要力量足夠就可以飛行。看來,這位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才早在萊特兄弟之前就有可能開創人類飛行的歷史。事實上,這個最早的飛行器的機械設計十分完美,但是,由于人自身所提供的動力和飛行器本身的自重相比不成比例,是無法實際應用的。事實上,達·芬奇稱自己的發明也是提供一個直升動力,而不是真正能工作的飛機。直到今天,人們還將達·芬奇的設計視為直升機的先祖。
他設計出初級機器人
更為奇妙的是,達·芬奇還設計了一套方法以做心臟修復手術。
達·芬奇曾自稱自己沒有受過書本教育,大自然才是他真正的老師。而認識自然,認識自己。這位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才不遺余力地履行著。為了認識人類自身,達·芬奇親自解剖了幾十具尸體,對人體骨骼、肌肉、關節以及內臟器官進行了精確了解和繪制。
在多次解剖后,達·芬奇發現了血液對人體所起到的新陳代謝作用,血液把營養帶到身體的各個部分,又把廢物從各部分帶走。在具體的解剖觀察中,達·芬奇發現了心臟由4個腔組成并畫出了心臟瓣膜圖。
更為奇妙的是,達·芬奇還設計了一套方法以做心臟修復手術。事實上,當年達·芬奇連人體循環系統工作機理的一點概念都沒有。更為神奇的是,2005年,一名英國外科醫生還利用達·芬奇設計的方法做心臟修復手術。不過,解剖學的研究在當時并沒有給達·芬奇帶來聲譽,而是遭到了無數的誹傍。
不過,就是對人體的這種深入了解,達·芬奇在手稿中甚至繪制了西方文明世界的第一款人形機器人。
達·芬奇賦予了這個機器人以木頭、皮革和金屬的外殼。而如何讓機器人動起來,才是讓達·芬奇大傷腦筋的。在達·芬奇的構想中,他想到了用下部的齒輪作為驅動裝置。由此通過兩個機械桿的齒輪再與胸部的一個圓盤齒輪咬合,機器人的胳膊就可以揮舞,坐或者站立。更絕的是,再通過一個傳動桿與頭部相連,頭部就可以轉動甚至可以開合下頜。而一旦配備了自動鼓裝置后,這個機器人甚至還可以發出聲音。
原來,500多年前,就已經有了機器人的雛形。
他本可讓文明提前一百年
最酷的事實是達·芬奇長達7000多頁的手稿(現存約5000多頁)至今仍在影響科學研究,他就是一位現代世界的預言家,而他的手稿頁被稱為一部15世紀科學技術的真正百科全書。
很早,達·芬奇就對當時的四輪馬車不滿。在他的科學世界中,早就有了汽車的影子。事實上,點燃現代汽車發明靈感之火的正是這輛“達·芬奇汽車”。
既然是汽車就要考慮動力問題,達·芬奇在汽車中部安裝了兩根彈簧以解決這個問題。人力轉動車的后輪使得各個齒輪相互咬合,彈簧繃緊就產生了力,再通過杠桿作用將力傳遞到輪子上。
那么怎么控制車速呢?達·芬奇也想到了。他在車身上安裝了一個圓盤裝置,圓盤表面設置了很多方形的木塊,和每個輪子連接的鐵桿另一端與圓盤相接,這就是用于控制車速的裝置。圓盤扇放置的木塊數量越多,與鐵桿之間的摩擦就會越大,阻力也越大,輪子的運轉速度越慢,行駛的距離越長。
當然,達·芬奇也想到了剎車裝置。位于齒輪之間有一個木塊,拉動繩索將木塊卡在齒輪之間,車就可以停止。不過,這輛汽車不能載人,因為僅靠彈簧的動力根本無法行駛很長的距離。
同時,達·芬奇還將彈簧巧妙地運用在了鐘表設計上。后來大型鐘表采用的原理,就是出自達·芬奇的設想。只是在這個設想中,彈簧的彈力被物體的重力所代替,物體向下的重力通過眾多齒輪咬合作用被均勻傳遞,鐘表便得以保持勻速運動。
此外,挖河機、潛水機、起重機、照相機、加熱機、溫度計……達·芬奇曾有過無數的發明設計。而這些發明足足可以讓我們的世界科學文明進程提前100年。
世界名人達·芬奇的小故事 3
大家都知道偉大的畫家達·芬奇吧!也都欣賞過他的不少巨作吧!如:《最后的晚餐》、《蒙娜麗莎》……今天,我就來介紹這位偉大畫家的成長故事。
達·芬奇是位私生子,在當時的社會環境里,私生子不能從事法官、公證人等等高尚的職業。他的父親認真思考、仔細觀察后,14歲的.達·芬奇被爸爸拜著名的藝術家--弗羅基俄為師,學習繪畫。
弗羅基俄是位十分嚴格的老師,他給達·芬奇上的第一堂課就上畫雞蛋。開始,達·芬奇畫得很有興致,可是三、四節課以后,老師還是讓他畫雞蛋。這讓達·芬奇很想不通,一個小小的雞蛋,為何要讓我畫這么長時間呢?于是他便問老師:“為什么您老是讓我花雞蛋呢?”
老師告訴他:“雞蛋雖然普通,但是天下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雞蛋。所以只要你能夠把畫雞蛋做到畫筆能圓熟地聽大腦指揮,得心應手,才算功夫到家。”
達·芬奇聽了老師的講解后很受啟發。于是,他每天都拿著雞蛋,一絲不茍地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達·芬奇畫雞蛋的紙,已經堆得高得像座山。他的繪畫水平也逐漸超過了老師,最終成為了偉大的畫家。
正是老師的那句話,使他深受啟發,并最終成為了一位偉大的畫家!
達·芬奇這種一絲不茍堅持不懈的精神深深得打動了我。在平日的學習中,我就不能很好地堅持做一件事。例如:日常的口算,每次總要錯上一、二道題,更是僥幸老師不會細看,寫得很潦草,沒有靜心做功課。在學習中遇到稍動腦子的題就會請媽媽幫助,讓媽媽陪我來做題。每當媽媽指出我的錯誤時,自己還不虛心接受,對媽媽的幫助產生質疑。
我只有徹底改變自己身上的學習陋習,學習達·芬奇的這種虛心好學、一絲不茍的精神,才會讓自己更進一步。
世界名人達·芬奇的小故事 4
列奧納多·達·芬奇(1452-1519)daVinci,Leonardo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科學家,人類智慧的象征。生于佛羅倫薩郊區的芬奇小鎮,因此取名叫芬奇,5歲時能憑記憶在沙灘上畫出母親的肖像,同時還能即席作詞譜曲,自己伴奏自己歌唱,引得在場的人贊嘆不已。《最后的晚餐》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畫,《蒙娜麗莎》則為世界上最著名,最偉大的肖像畫。這兩件譽滿全球的`作品使達·芬奇的名字永垂青史。達·芬奇獨特的藝術語言是運用明暗法創造平面形象的立體感。他曾說過:繪畫的最大奇跡,就是使平的畫面呈現出凹凸感。
達芬奇的家庭非常富有,幼時的達是在良好的知識環境下健康成長起來的。到了來該入學的年齡,父親把他送入學校進行系統的教育,達芬奇聰穎好學,對任何事都很感興趣,從不以老師講授的課程為滿足,尤其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常常提出一些疑難問題,使老師瞠目結舌,十分窘迫,在音樂方面,達芬奇善吹笛子,能創作,不僅作詞,還會作曲,又有一副好嗓子,能自彈自唱,在為米蘭公爵演奏豎琴時,還自制樂器,表演完全超出了其他樂師,一時轟動米蘭。
達芬奇體格健壯,愛好各種體育活動,善訓馬,曾力挽狂奔之馬。在辯論中,能使最強的對手甘拜下風,他左右手均能書寫作畫,他的許多手稿都是左手自右而反寫出來的,后人只有借助鏡子反射出來才能辨認。
世界名人達·芬奇的小故事 5
1452年4月15日22時30分,在意大利佛羅倫薩附近的海濱小鎮——芬奇鎮的一個名為安奇亞諾的小村莊里,一個叫列昂納多·達·芬奇的小私生子誕生了。他的父親是佛羅倫薩有名的公證人,家庭富有。達·芬奇的童年是在祖父的田莊里度過的。孩提時代的達·芬奇聰明伶俐,勤奮好學,興趣廣泛。他歌唱得很好,很早就學會彈七弦琴和吹奏長笛。他的即興演唱,不論歌詞還是曲調,都讓人驚嘆。他尤其喜愛繪畫,常為鄰里們作畫,有“繪畫神童”的美稱。
皮耶羅確信兒子有繪畫天賦,便將小芬奇送往佛羅倫薩,師從著名的藝術家韋羅基奧,開始系統地學習造型藝術。此時的達·芬奇只有14歲。當時,皮耶羅受一位農民的委托,要畫一幅盾面畫。他聽說兒子會畫畫,想試試兒子的'畫藝,便將這任務交給了小芬奇。小芬奇憑借自己豐富的想象力,用了一個月的時間,畫成了一個駭人的妖怪美杜莎。這幅作品完成后,小芬奇請父親來到他的房間。他把窗遮去一半,將畫架豎在光線恰好落在妖怪身上的地方。皮耶羅剛走進房間時,一眼就看到了這個面目猙獰的妖怪,嚇得大叫起來。小芬奇則笑著對父親說:“你把畫拿去吧,這就是它該產生的效果。”
韋羅基奧的作坊是當時佛羅倫薩著名的藝術中心,經常有意大利人文主義者在這里聚會,討論學術問題。達·芬奇在這里結識了一大批知名的藝術家、科學家和人文主義者,開始接受人文主義的熏陶。達·芬奇在20歲時已有很高的藝術造詣,他用畫筆和雕刻刀去表現大自然和現實生活的真、善、美,熱情歌頌人生的幸福和大自然的美妙。
達·芬奇并不滿足他的這些才干,他要掌握人類思想的各個領域。他眼光獨到,做事干練,具有藝術的靈魂。有一次,他在山里迷了路,走到了一個漆黑的山洞前。他在后來回憶這段經歷時說:“我突然產生了兩種情緒——害怕和渴望:對漆黑的洞穴感到害怕,又想看看其中是否會有什么怪異的東西。”他一生都被這兩種情緒所羈絆——對生活的不可知性或無力探知的神秘感到害怕,而又想把這個神秘的不可知性加以揭露,加以研究,解釋其含義,描繪其壯觀。
科學巨匠
在文藝復興早期,人們盲目地接受傳統觀念,崇拜古代權威和古典著作。人們學習科學知識也只是學習像《圣經》一樣的亞里士多德理論,只相信文字記載。達·芬奇反對經院哲學家們把過去的教義和言論作為知識基礎,他鼓勵人們向大自然學習,到自然界中尋求知識和真理。他認為知識起源于實踐,只有從實踐出發,通過實踐去探索科學的奧秘。他說“理論脫離實踐是最大的不幸”,“實踐應以好的理論為基礎”。達·芬奇提出并掌握了這種先進的科學方法,采用這種科學方法去進行科學研究,在自然科學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提出的這一方法,后來得到了伽利略的發展,并由英國哲學家培根從理論上加以總結,成為近代自然科學的最基本方法。達·芬奇堅信科學,他對宗教感到厭惡,抨擊天主教為“一個販賣欺騙的店鋪”。他說:“真理只有一個,他不是在宗教之中,而是在科學之中。”達·芬奇的實驗工作方法為后來哥白尼、伽利略、開普勒、愛因斯坦、牛頓等人的發明創造開辟了道路。
世界名人達·芬奇的小故事 6
列奧納多·達·芬奇(1452-1519)daVinci,Leonardo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科學家,人類智慧的象征。生于佛羅倫薩郊區的芬奇小鎮,因此取名叫芬奇,5歲時能憑記憶在沙灘上畫出母親的肖像,同時還能即席作詞譜曲,自己伴奏自己歌唱,引得在場的人贊嘆不已。《最后的`晚餐》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畫,《蒙娜麗莎》則為世界上最著名,最偉大的肖像畫。這兩件譽滿全球的作品使達·芬奇的名字永垂青史。達·芬奇獨特的藝術語言是運用明暗法創造平面形象的立體感。他曾說過:繪畫的最大奇跡,就是使平的畫面呈現出凹凸感。
達芬奇的家庭非常富有,幼時的達是在良好的知識環境下健康成長起來的。到了來該入學的年齡,父親把他送入學校進行系統的教育,達芬奇聰穎好學,對任何事都很感興趣,從不以老師講授的課程為滿足,尤其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常常提出一些疑難問題,使老師瞠目結舌,十分窘迫,在音樂方面,達芬奇善吹笛子,能創作,不僅作詞,還會作曲,又有一副好嗓子,能自彈自唱,在為米蘭公爵演奏豎琴時,還自制樂器,表演完全超出了其他樂師,一時轟動米蘭。
達芬奇體格健壯,愛好各種體育活動,善訓馬,曾力挽狂奔之馬。在辯論中,能使最強的對手甘拜下風,他左右手均能書寫作畫,他的許多手稿都是左手自右而反寫出來的,后人只有借助鏡子反射出來才能辨認。
世界名人達·芬奇的小故事 7
1482年,31歲的達·芬奇離開故鄉佛羅倫薩,來到米蘭。他給當時米蘭的最高統治者、米蘭大公魯多維柯斯弗查寫了封求職信,希望謀得一個軍事工程師的職位。這封求職信就是著名的《致米蘭大公書》——
尊敬的大公閣下:
來自佛羅倫薩的作戰機械發明者迭·芬奇,希望可以成為閣下的軍事工程師,同時求見閣下,以便面陳機密:
一、我能建造堅固、輕便又耐用的橋梁,可用來野外行軍。這種橋梁的裝卸非常方便。我也能破壞敵軍的橋粱。
二、我能制造出圍攻城池的云梯和其他類似設備。
三、我能制造一種易于搬運的大炮。可用來投射小石塊。猶如下冰雹一般,可以給敵軍造成重大損失和混亂。
四、我能制造出裝有大炮的鐵甲車,可用來沖破敵軍密集的隊伍,為我軍的進攻開辟道路。
五、我能設計出各種地道,無論是直的還是彎的,必要時還可以設計出在河流下面挖地道的方法。
六、倘若您要在海上作戰,我能設計出多種適宜進攻的兵船,這些兵船的防護力很好,能夠抵御敵軍的炮火攻擊。
此外,我還擅長建造其他民用設施,同時擅長繪畫和雕塑。
如果有人認為上述任何一項我辦不到的話,我愿在您的花園,或您指定的其他任何地點進行試驗。
向閣下問安!
達·芬奇
米蘭大公收到此信后不久,就召見了達·芬奇。在短暫的面試后,正式聘用達·芬奇為軍事工程師,待遇十分優厚。
拖延癥改變歷史
達·芬奇本人亦為自己的拖延感到苦惱,在一則筆記中他寫道:“告訴我,告訴我,有哪樣事情到底是完成了的?”這種挫敗感,與我們當今飽受拖延困擾的后世人類所體驗到的別無二致。
列奧納多·達·芬奇是被作為拖延癥患者提及最多的偉人。達·芬奇是西方第一個人形機器人的設計者,第一個繪制子宮中胎兒和闌尾構造的人,繪畫創作方案更是不計其數。這個事實側面反映了達·芬奇的一生中注意力是相當分散的。
于是,由于追求完美和不斷有新的靈感到來,眾所周知的《蒙娜麗莎》畫了4年,《最后的晚餐》畫了3年,并且都嚴重影響了客戶關系。最終,達·芬奇傳世畫作不超過 20幅,并且其中有五六幅到他去世還壓在手里沒能交付。直到他去世200年后,有關繪畫的手稿才被后人整理成書,而更多科學方面的實踐至今仍隱藏在那些草稿圖中,成為天才的遺憾。
達·芬奇本人亦為自己的拖延感到苦惱,在一則筆記中他寫道:“告訴我,告訴我,有哪樣事情到底是完成了的?”這種挫敗感,與我們當今飽受拖延困擾的后世人類所體驗到的別無二致。
有一個著名的美國將領名叫喬治·布林頓·麥克萊倫,他曾是西點軍校優等生。科班出身的他善于充分準備,在南北戰爭時期,由于系統改造了北方軍隊的后勤使他名聲大噪,最后被提拔為北方軍總司令,還被譽為“小拿破侖”。
可是,新任將軍在其后屢次被“不打無準備之仗”的理念所拖累。
1862年,在美國南北戰爭中一次決定性戰役“安提坦戰役”中,有一個絕佳的機會可以奪取里士滿,但他猶豫再三,認定自己被南方軍堵截而失去了機會。之后他再度猶豫不決,最終在兵力兩倍于敵軍的情況下錯失全殲南方軍隊的機遇,戰爭因此又被拖延了3年才宣告結束。
他永遠都在請求林肯給他新的武器,永遠覺得沒有足夠的士兵,士兵們永遠都不夠訓練有素,裝備永遠不夠精良。林肯曾抱怨說:“如果麥克萊倫將軍不想好好用自己的軍隊,我寧愿把他們都借給別人。”聯邦軍總將軍亨利·哈列克則認為他“有一種超越任何人想象的惰性,只有阿基米德的杠桿才能撬動這個巨大的靜止”。這一切摧毀了軍政界對麥克萊倫的信任,最終使他被眾口交貶,解除軍職。
日本明治維新時代的維新斗士坂本龍馬被日本人當做民族英雄,也是日本精神醫學研究者最喜歡提及的注意力障礙(ADHD)疑似患者。
坂本龍馬給后人留下的印象是不拘小節,喜歡新鮮事物,敢開風氣之先。在日本,他第一個提出“日本國”概念,第一個帶新娘蜜月旅行,第一個使用萬國公法與外國公司打官司并且勝訴。
緊隨潮流的個性固然不會有“思維狹窄”的毛病,但是不可避免的副產品就是注意力有些渙散。當有人提醒龍馬將有暗殺風險時,龍馬并沒有聽取建議去避難,這種得過且過、全憑見機行事的態度最終使龍馬死于十分簡單的刺殺。
遭遇同樣命運的還有美國總統亞伯拉罕·林肯。林肯在遇刺前曾多次收到關于暗殺的消息,還夢到自己被刺殺。然而林肯沒有放在心上,當晚警備也沒有加強,他所在的包廂原本有鎖,但已經毀壞多日。正因此,刺客才得以從容地進入總統包廂,平靜地對他開了8槍。據說,林肯是憂郁癥患者,拖延則是憂郁癥的癥狀之一。
既然拖延與注意力障礙能制造如此大的麻煩,天才們想出了別開生面的辦法去克服。據說,維克多·雨果會赤身裸體地寫作,讓他的管家把他的衣物藏起來,這樣,在該寫作的時候他就無法外出了;毛澤東青年時代到嘈雜環境看書鍛煉注意力;生活全無條理的貝多芬則通過記事本來維持最基本的生活和創作。
最著名的“戰拖者”,當屬美國開國元勛本杰明·富蘭克林。本杰明家境貧寒,全靠自己刻苦上進,最終成為“資本主義精神最完美的'代表”而被印在百元美鈔上。
本杰明在25歲的時候,就給自己列下13條包括“節制、緘默”等在內的必備美德,以星期為單位逐項訓練,而它們在我看來簡直就是一套抗拖延行為的訓練口訣。
我們都愛副標簽
今年夏初的歐洲杯上,意大利中場大將皮爾洛透露了自己的人生規劃:“如果我不踢球了,我會回到布雷西亞ALG鋼鐵公司,不再從事與足球有關的工作。”
皮大少是個不折不扣的“富二代”,他父親是意大利的鋼鐵大亨,他則擁有父親鋼鐵公司2.3%的股份,還開了一家叫AP的投資公司(他控股達96%)。2010年,AP凈利潤是22.3萬歐元,ALG鋼鐵公司的銷售收入是6370萬歐元。現在,我們都是在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看到他。有一天,我們會在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看到他吧?但是我們談論他一錘定音的“勺子點球”,談論他長了眼睛的“皮氏長傳”——誰會去談論他的生意?
我們都愛副標簽。所以,王石在大切的廣告里,炫耀他爬過的那些山。韓寒賽車,還說如果變成窮光蛋,就去給別人當司機,掙錢養家。憨豆先生阿特金森是牛津大學電機工程博士,業余愛好是戲劇表演。最神奇的是去年的奧斯卡影帝科林·費斯,演結巴的國王斬獲小金人,不久,生物學界最權威的一份雜志竟然發表了影帝署名的論文,論文主題是政治傾向與大腦結構的相關性,那才是他的主業。那些不務正業還玩得風生水起的人,我們是多么熱愛。
在倫敦奧運會上,那些參賽的外國選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起自己的正式職業:美國的射擊冠軍,說自己是家庭主婦;巴拉圭的標槍選手,是時裝模特;德國的女劍客,從事咨詢工作;而意大利的賽艇隊里,有教師、牙醫、會計、警察、管道工……他們來參賽,拿不拿金牌一樣開心,奧運會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個派對,一場游戲,打槍也好劃船也好,原因只有一個:熱愛——它是一種人生享受,而不是一種謀生手段,也許,這才更接近體育的真諦。
我去過意大利佛羅倫薩郊區一個被橄欖樹包圍著的村子,這個村子面積不大,景色也沒有任何突出之處。如果不是因為一個人在這里出生,它將湮沒在“文藝復興故鄉”托斯卡納地區燦若星辰的眾多小村鎮里,永遠不為外人知曉。這個人,叫萊昂納多·達·芬奇。
如今小村唯一的景點就是達·芬奇紀念館,出人意料的是,館內陳列最多的居然不是畫作,而是達·芬奇那些異想天開的發明設計草圖和模型。比如,飛行器、潛水服,一種讓人在水面上行走的工具,各種讓文藝復興中的大規模宏偉建筑成為可能的起重設備,各種防御工事和槍炮,光學設備,算術橋,無數叫不上名字的稀奇古怪的玩意……很多設計,限于當時的生產能力沒有被制造出來,數百年后,世界各地的“芬奇迷”發現,達·芬奇的大量設計在今天都是可行的——記得走出紀念館的我有種強烈的感覺:畫畫,只是達·芬奇當年的業余愛好。他的大量精力和時間,其實都用來搞發明創造了,如果條件允許,他更應該是一位杰出的科學家。僅僅“不務正業”了一把,他就畫成了西方繪畫史上無法逾越的一座高峰——我想,這個沐浴在天才光芒里的村子,會令到訪的每個人有深沉的絕望和流淚的沖動。
蒙娜.麗莎的微笑
1500年的4月,在米蘭的王富貴族中聲名顯赫的達·芬奇回到故鄉佛羅倫薩。
當時的貴婦人都以讓達·芬奇繪制肖像畫為榮耀,因為他是畫家中能使人的肖像看上去既栩栩如生,又美麗漂亮的高手。也因為他那挑剔的畫筆,很少有人能夠得到如此的殊榮。為了往自己的臉上“貼金”,佛羅倫薩著名銀行家佐貢多邀請達·芬奇給他年輕的妻子蒙娜·麗莎畫像。
佐貢多中年禿頂,他的夫人卻是國色天香。達·芬奇第一眼見到蒙娜·麗莎的時候,心便怦怦直跳。這是他見過的最美的女子,也正是他想要描繪的那種女子——沒有絲毫庸俗的脂粉氣,全身充滿著純真和天然的情趣,臉頰緋紅,略帶羞澀,一綹綹鬈發散披在袒露的頸上,發育嬌好的身體顯得豐滿而美妙。
達·芬奇簡直為蒙娜·麗莎的美貌驚呆了,以至于佐貢多提出請求的時候,他半天才緩過神來,有些局促地說:“我同意工作,不過,因為畫這幅畫得要點背景和氣氛,最好在我的畫室進行。”
蒙娜·麗莎就這樣來到了達·芬奇的畫室。剛開始,她感到很不自在,坐在那兒不能動彈不說,還有一雙陌生人的眼睛盯著自己,這是多么難受的事啊!看著蒙娜·麗莎緊蹙的雙眉,達·芬奇馬上意識到了什么,他要想辦法讓她放松,讓她開心,讓她展現出最自然的美來。
達·芬奇請來了魔術師為她表演魔術,請來了鋼琴家為她彈奏美妙的音樂,請來了丑角為她說笑逗樂……但這一切好像都無濟于事,根本提不起她的興致,她不時地打著哈欠。對蒙娜·麗莎的反應,大師不著急也不氣餒,他一邊情緒飽滿地工作,一邊細心地觀察她的內心世界。漸漸地,達·芬奇發現她對畫室里的動物標本和實驗儀器很感興趣,那是她從沒見過的東西。那些也是達·芬奇最醉心的,他不僅有著驚人的繪畫天賦,對科學和實驗也癡迷得難以自拔。
這一發現讓達·芬奇很興奮,他決定把他研究的事物講給她聽,把她帶入全新的世界,喚醒她昏昏欲睡的靈魂。中間休息時,蒙娜·麗莎看見一幅水鳥爪子的速寫,她好奇地問:“先生,這是什么呀?”他便向她講述游泳和飛行的原理,給她講游泳器官和飛行器官的相似之處,他還給她講了,這種相似怎樣使他想到一種飛行機械。她饒有興趣地聽著,眼里閃現出新奇的火花。見到這眼中的火花,達·芬奇的心震顫著,既高興又激動。于是,只要休息時,他就把他對大自然的那些考察和他搞出來的東西講給她聽,指給她看。蒙娜·麗莎入迷了,她愛上了這個博學多才、英俊瀟灑的奇男子,臉上蕩漾著幸福的微笑。他迅速地畫起來。可惜那幸福的微笑,很快就消失了。
達·芬奇愛上了銀行家的妻子,這是他活到40多歲的第一次戀愛。當蒙娜·麗莎不能來畫室的時候,他的心總是空落落的,感覺生活里缺少了什么。也許就因為這個原因,他把完成訂貨的時間拖得很長很長,整整用了4年。他按自己獨特的方式愛她,他要把她因愛而動人的一剎那的微笑畫作永久的紀念。
這幅畫改變了蒙娜·麗莎的命運。她由一個庸俗的貴族婦女,重返天真無邪的少女時代。她默默地愛上了達·芬奇,但她不敢表達,更不敢有絲毫的表示。巨大的痛苦壓抑著她,使她不到30歲的時候,竟為愛情憂郁而逝。達·芬奇也永遠地愛著她,終身未娶。
往事如煙,那些美好的日子早已隨風而逝,卻是留在達·芬奇腦海中的唯有回憶。回憶給她作畫的日子,回憶使她開心微笑的日子!多少年來,這美麗的微笑始終伴隨著他,一刻也不能離開,他也絕不允許任何人把它奪走。
達·芬奇讓學生把他畫架上的綢布揭去。灰塵飄灑,展現在他眼前的是永久的微笑!他舉著燈,蹣跚地在畫前走著,看著,淚流滿面。第二年,也就是1519年5月2日,他在心愛的人的微笑中溘然長逝。
500多年來,上至國王總統,下至平民百姓,不知有多少人鐘情于蒙娜·麗莎,都只為她那神秘的微笑。許多學者教授對她的微笑研究來研究去,現代人甚至用計算機情緒識別軟件來破解她微笑背后的奧秘。其實,在所有的猜測中,或許愛才是最好的答案,因為世間唯有愛情才能澆灌出如此美麗的花朵。
如何檢漏達·芬奇名畫
故事要從紐約開始講起。1998年1月30日,紐約佳士得拍賣行中,一件物品有些不同尋常:一幅年輕女人的畫像,用粉彩畫在羊皮紙上,面積比A4紙大一些,裱在一塊橡木板上。拍賣品畫冊上寫著:“德國學派,19世紀畫作,價值12000至16000美元。”
翻著這本拍賣冊,收藏家彼得·休福曼怎么也無法把眼光從這幅畫上移開。“佳士得肯定搞錯了,這是幅非常棒的畫,它要么是一幅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作品,要么就是一幅非常出色的仿制品。”幾經周折,休福曼花了22萬把這幅畫買了下來。隨著研究的深入,一個大膽的想法蹦進了休福曼的腦袋:“如果,這幅畫不僅出自那個時代,而且出自當時最好的畫家之手呢?比如說,達·芬奇!”
如果休福曼猜對了,這幅畫的價值可能翻個成百上千倍。
但是,這幅畫沒有簽名,也找不到任何關于它的記載。要找出它的作者,休福曼揣摩,必須從三個方面著手:科學、藝術、歷史。
碳—14法確定年代
要證實畫的作者,首先得驗它的年齡。“這幅畫是畫在羊皮紙上的,這就好辦了,碳14測定法!”宇宙射線在大氣中能夠產生一種帶放射性的碳14同位素,它與氧結合成二氧化碳后,會進入并沉積在植物的體內,而動物吃下植物后,這些碳14又駐扎在了動物體內。當這些生物死亡后,其組織內的碳—14開始以5730年的半衰期慢慢衰變,逐漸消失,這個速度是恒定的。因此對于任何含碳物質,比如這張羊皮做的畫紙,只要測定其剩下的碳一14含量,便可推斷其年代了。
羊皮紙的檢測結果出來了:它的主人死于1440年至1650年間的可能性高達95,4%。而達·芬奇的在世時間是1452年至1519年,正好跟它重合!
初步的論據有了,休福曼很興奮。不過他知道,證明畫紙的年代跟達·芬奇一樣,并不能證明畫就是出自他手。
左手大師的神作
無奈,休福曼只好求助于一位世界級專家——帕斯卡·柯特,盧浮宮曾請他去研究《蒙娜麗莎》。柯特的獨門武器是他自己發明的一種超高清攝影機,能將名畫掃描成4億像素的高清圖片,在電腦上放大幾百倍。經過掃描在素描線上我們可以發現,女孩的下巴、前額和頸部輪廓都被修改過,比原來的纖瘦了。這種繪畫習慣在另一幅達·芬奇畫的肖像里也發現過。
但是,有沒有另一種可能,即一位同時代的,深受達·芬奇影響的畫家,用了相似的筆法來創作這幅畫?
這個問題得咨詢克里斯蒂娜。她是位意大利的藝術史專家,專門研究達·芬奇的作品。仔細觀察這幅畫的掃描件后,克里斯蒂娜發現了一個特別之處——肖像輪廓處陰影的筆法很奇特,是從右下往左上方向掃的,明顯是出自左撇子之手。文藝復興時期,左撇子畫家屈指可數,其中能出這種大師之作的,只有達·芬奇。
英國羅斯金藝術學院的莎拉·辛普勒還發現:“很明顯,這幅畫的作者擁有精湛的繪畫技巧,而且精通人體解剖學。比如說鼻子和耳朵的比例,眼球下方的輪廓,以及未成年女子特有的身體特征。”
達·芬奇對于人體解剖學的探索和了解,是眾人皆知的。他曾解剖過30多具人體,繪成了近200幅解剖圖。這種對于人體解剖學的精通,加上左撇子的因素,似乎只有達·芬奇才是答案。
畫中女子到底是誰
當然,這更多是一種主觀和感性的判斷。“為什么不調查一下,這位畫中女子到底是誰呢?她又為什么會被畫成肖像呢?”
通過研究畫中女子的發型,他們發現,這種發型在15世紀末期的米蘭,流行于貴族女子中。在1482年至1499年間,達·芬奇正是米蘭大公爵盧多維科·斯福爾扎的畫師。將盧多維科家族的肖像一一對照,結果,有一位女子的面容與畫中女子特別相像,年齡也最相符,她是盧多維科的私生女比安卡。
這時,又有了新發現。通過觀察高清圖,畫最靠左的邊緣,從上至下有用刀猛烈劃過的痕跡,似乎想把它從什么上面割下來。而且順著割痕,可以隱約辨認出三個圓孔,均勻地排列在畫的最左邊。最可能的解釋就是,它是從一本裝訂好的書冊中撕下來的。
真相大白
幸運的是,在波蘭,研究人員發現了一本與波蘭和米蘭聯姻有關的羊皮書,它是四冊斯福爾扎家族藏書中的一冊,比安卡的這本,正是為了慶祝她的婚禮而送給她的。
就在書的開頭幾頁,有一張紙無法找到對應的另一頁。休福曼壓抑著加速的心跳,將原畫的百分百復制品擺到這個位置,大小正合適,薄厚也一致!
于是,這幅畫的身世終于有了完整的補充:作為斯福爾扎家族的畫師,達·芬奇為比安卡畫了這幅肖像畫,在比安卡結婚時,畫被裝訂到一本羊皮書中送給比安卡。
在18世紀重新裝訂羊皮書時,達·芬奇的這幅作品被取了下來,重新裝裱后,它成了德國某家族的收藏品。后來,一位住在佛羅倫薩的瑞士藝術品修復者擁有了它,他的遺孀又把它放在佳土得拍賣了出去……
如今,這幅畫被重命名為《美麗的公主》,鎖在了瑞士的某個秘密保險箱里,據說已經有藏家出價超過了1億美元,而它的主人休福曼毫不動心。他仍然在全世界周游,發掘有價值的藝術品。
給蒙娜麗莎留點隱私好嗎
真不知道成為世界名畫的主人公,對于蒙娜麗莎來說是幸運還是不幸。在過去的500多年里,她一直活在人們的密切關注中,風頭蓋過了任何一位明星;可另一方面,這位公眾人物的差不多所有隱私都暴露于世人面前,從嘴角的笑容到衣服上的花邊,從每根頭發到每條皺紋。
第一眼看見這張達·芬奇油畫作品的人們,大多會被蒙娜麗莎若隱若現的笑容所吸引。不過,在神經生物學家看來,這種微妙的魅力完全是光影造成的。舊金山史密斯·凱特威爾眼科研究所的兩位工作人員發現,用計算機軟件在畫面上增加些許陰影,就能顯著改變蒙娜麗莎的表情。當這位優雅貴婦的上唇被慢慢打亮時,她的笑容也會變得燦爛起來,而嘴角的陰影則會讓她看起來心情憂郁。他們認為,蒙娜麗莎的表情之所以讓人感到神秘莫測,就是因為畫像在不同角度和光線中產生了不同的視覺效果,這種視覺干擾欺騙了人的眼睛。
還有人把問題的關鍵歸咎于人們的聚焦點。在《科學》雜志的一篇論文中,一位哈佛醫學院的教授提出,如果把視線集中在蒙娜麗莎的臉上,她的笑容就會消失;只有把視線轉移到肖像畫的其他部分時,才會注意到蒙娜麗莎的微笑。這位研究視覺成像的專家解釋道,人們的目光分為核心區和外圍區,前者注重細節,后者著重捕捉運動和陰影。當人們把目光聚焦在蒙娜麗莎的眼睛上時,視覺的外圍區會注意到她顴骨的陰影,從而傳遞出“微笑”的信息。可當人們把目光放在臉頰和嘴角時,視覺中心區傳遞了大量的細節,弱化了陰影,這就讓人們“永遠無法從她的嘴角看見微笑”。
相比之下,工程師致力于挖掘構成畫像的筆觸。法國人帕斯卡·科特把自己發明的第一臺多光譜攝像機就用在了這里。在法國政府和盧浮宮博物館的監督下,這臺相機通過紫外線及紅外線為這幅油畫拍攝了13幅2.4億像素的精確照片,從而發現了25個肉眼無法看到的秘密。
秘密大多與畫作的原貌有關。歲月的消逝以及后人的反復修補,磨滅了畫布上的許多細節。比如,蒙娜麗莎原本握在手中的一條毯子顏色已經完全褪去,衣服上的花邊也不見了蹤影。甚至,她身后原本由淡藍色和白色組成的背景,也變成了如今深綠、深棕這樣的灰暗色調。
最讓科特感到自豪的是,他證明了蒙娜麗莎眉毛的存在。在這位婦人的左眼上方,科特發現了一個深色的筆觸。他認為這是一根眉毛墨跡,并且充滿喜悅地宣布,“雖然只有一根,但這也算是證據”。
500多年來,這樣細致嚴謹卻多少有些煞風景的研究從未停止。作為看客,我們應該感謝達·芬奇。畫家弗蘭克通過仔細研究放大的紅外線照片發現,蒙娜麗莎面部一些區域覆蓋的油彩可能超過30層,整幅“傳奇名作”很可能耗費多年才得以完成。這位生活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人創作的畫作,讓科學家和藝術家困惑了數百年,也給普通人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
只是不知道蒙娜麗莎會有怎樣的心情。如今,關于她的研究仍在繼續,方法手段越來越精準細密,研究對象越來越具體細微。這位美麗的貴婦一如既往地維系著自己曖昧的微笑,優雅端坐在眾人窺探的目光里。
【世界名人達·芬奇的小故事】相關文章:
世界名人達·芬奇畫蛋的故事04-22
哲理故事:達·芬奇畫蛋(通用14篇)06-16
天才少年--達·芬奇02-07
世界名人故事02-17
名人成功的小故事02-21
經典的名人勤奮小故事02-21
世界名人故事12個06-18
名人兒童小故事06-08
中外名人勵志小故事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