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百家講壇易中天為何風光不在?
導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則關于百家講壇易中天的故事,供欣賞,希望您能喜歡。
百家講壇易中天為何風光不在?揭秘原因!
《百家講壇》主講人、浙江大學博士于鐘華近日為新書《問道王羲之》在京舉行簽售。相較于《百家講壇》當年新書簽售場面之紅火,熒屏講師們如今已走下“神壇”,黯然失色。出版方中華書局表示,如今《百家講壇》系列書的起印量已從幾年前巔峰期的百萬冊下滑到兩三萬冊,簽售現場冷落,不再有昔日之火爆,令人恍若隔世……
地位岌岌可危
《百家講壇》最紅時堪稱“造星機器”,它在專家、學者和百姓之間架起了一座熒屏橋梁,并捧紅了易中天、紀連海、于丹、袁騰飛、閻崇年、馬未都、王立群等一批專家型熒屏明星。閻崇年的《清十二帝疑案》創造了《百家講壇》0.57%的高收視,紀連海的《歷史上的和珅》更是創造了0.69%的最高收視。一時間,這些學者明星出場費甚至可與歌星、影星比肩。然而,時隔多年,《百家講壇》不僅已經失去“造星”功能,收視率也直線下降,由此,相關圖書不再火爆也在情理之中。
紀連海
紀連海向媒體透露,從去年10月份起,除了他講的李蓮英系列之外,“收視率再也沒有超過0.1%。”收視不到0.1%和他曾經創下的0.69%相比,甚至還不到七分之一,可見下降之猛。有一陣,由于《百家講壇》收視連續跌出央視10套所有欄目前十名。按電視臺“末位淘汰”標準,其地位岌岌可危,甚至一度傳出了將停播的傳聞。
當年,很多出版社都爭搶《百家講壇》主講人的圖書版權,所有書都要爭著和央視簽約,價錢抬得很高。易中天的《品三國》出版時,甚至舉行了一場吸引全國出版社關注的無標底競標,最終上海文藝社以55萬的首印數和14%的版稅奪得了《品三國》的出版權。當時《百家講壇》其他一些主講人的書起印量也在十萬冊以上,而如今能有兩萬就不錯了,也有不少出版社為此虧本,印多了砸在自己手里。
觀眾審美疲勞
《百家講壇》為何出現收視冷落,人們議論紛紛。
《百家講壇》主講人翁思再認為,節目品位較高,但帝王將相說多了,選題變得越來越窄。《百家講壇》學者說來說去還是那些人,新人難以出現,形式多年不變,再加上全國各地類似節目一窩蜂競相模仿,時間久了,難免會讓人產生審美疲勞。
閻崇年
《文化中國》主持人今波說,《百家講壇》當年之所以火,是因為國學熱、學者明星、文化通俗化等元素的合力造成的。但時間久了,新鮮感過去,節目又沒有創新,就出現了疲勞期,遭遇了瓶頸。像易中天、于丹那樣善于演講的學者可遇而不可求,就那么幾個,可謂鳳毛麟角。再說,有的學者即便很能講,但學術界對這種通俗化的表達評價不高,甚至引來爭議,不利于學術地位的提升。
有業內人士認為,如果《百家講壇》還是過于精英化、學術化,若將自己定位成更通俗化,更接地氣,還可浴火重生。因為,老百姓對歷史文化、國學知識的需求很大。這點,可從《十萬個為什么》這套叢書發行量近一億冊并影響了幾代人、從央視《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熒屏熱播等現象中得到佐證。
方式十年不變
《百家講壇》出現的收視冷落令人想起了央視另外兩檔講壇類節目《開講啦》《青年中國說》的興起。《開講啦》《青年中國說》不僅播出后收視一路創出新高并名列同時段全國第一,而且,這兩檔節目在互聯網上的點擊量總數超越了10億。這是一個更值得令人欣喜的數字,同時也證明了講壇類節目唯有創新,與時俱進,才有出路。
于丹
與《百家講壇》相比,《開講啦》《青年中國說》無疑更具互聯網的新思維。《百家講壇》是專家、學者“一桌、一人、一口”的自我演講與單向灌輸,10多年未變,既沒有觀眾的互動環節,也沒有彼此爭論的空間。雖然說《百家講壇》定位是“一座讓專家通向老百姓的橋梁”,但這是一座單向通行的橋,而老百姓通向專家,則是此橋不通,這束縛了大眾思考,在“互聯網+”給這個世界帶來翻天覆地變化的今天,顯然有點落伍。
而登上《開講啦》《青年中國說》講壇的嘉賓都是現身說法,猶如自媒體“自我發聲”,而臺下眾多聽眾可與嘉賓積極互動、討論甚至爭執,猶如網上點贊、點評、爭論,充滿了互聯網的平等、互動、寬泛、多元、參與、挑戰等特點,并展開自由碰撞,這無疑比單向說教更具吸引力。何況,與《百家講壇》相比,《開講啦》《青年中國說》更貼近當今時代,話題更接地氣。由此可見,節目潮起潮落,其實反映了節目創新與守舊的巨大落差。
【百家講壇易中天為何風光不在?】相關文章:
易中天:這是我的選擇07-19
為何微笑為何流淚作文06-10
為何微笑,為何流淚作文10-11
為何微笑,為何流淚作文范文06-12
為何作文11-01
易中天的幸福哲學名人故事09-24
錢為何物作文|錢為何物 英語作文09-27
為何讀書作文03-12
為何而讀書作文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