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尊重謙讓的故事(通用18篇)
故事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于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名人尊重謙讓的故事(通用1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名人尊重謙讓的故事 篇1
這個故事我們很多人耳熟能詳,說的是戰國時期趙國的事情。文臣藺相如出使秦國,使得完璧歸趙。在澠池會上,他又機智勇敢的使趙王免受秦王的羞辱。于是趙王提拔藺相如為右上卿,官位在武將廉頗之上。
老將廉頗自認軍功了得,總是不服氣,揚言如果見到藺相如一定要給他難堪。藺相如于是就稱病不上朝,以免見到廉頗。外人都以為藺相如是害怕廉頗,其實不然。藺相如是為了趙國國家利益,認為將相不和會給秦國可乘之機。廉頗知道真相之后,主動負荊請罪,從此兩人成為生死之交,共同保衛趙國。藺相如的友善,不是懦弱,而是為了國家利益,團結同僚。
名人尊重謙讓的故事 篇2
古希臘的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不但才華橫溢著作等身,而且廣招門生獎掖后進,運用著名的啟發談話啟迪青年智慧。每當人們贊嘆他的學識淵博,智慧超群的時候,他總謙遜地說:"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無知。"
被人們稱頌為"力學之父"的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在熱學上,他確定了冷卻定律。在數學上,他提出了"流數法",建立了二項定理和萊布尼茲幾乎同時創立了微積分學,開辟了數學上的一個新紀元。他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偉大科學家,然而他非常謙遜。對于自己的成功,他謙虛地說:"如果我見的比笛卡爾要遠一點,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的緣故。"他還對人說:"我只像一個海濱玩耍的小孩子,有時很高興地拾著一顆光滑美麗的石子兒,真理的大海還是沒有發現。"
揚名于世的音樂大師貝多芬,謙虛地說自己"只學會了幾個音符"。
科學巨匠愛因斯坦說自己"真像小孩一樣的幼稚"。
法國化學家安德烈取得了化學成就時,他對慕基人之一。他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歐文斯學院專門為他設立了有機化學的新教授職位,格拉斯大學選他為名譽博士,這許多榮譽絲毫沒有改變他的謙虛為人。
肖萊馬逝世后,恩格斯在悼文中稱他:"是世界上最謙虛的人。"
名人尊重謙讓的故事 篇3
春秋時期,孔子和他的學生們周游列國,宣傳他們的政治主張。一天,他們駕車去晉國。一個孩子在路當中堆碎石瓦片玩,擋住了他們的去路。孔子說:“你不該在路當中玩,擋住我們的車!”。孩子指著地上說:“老人家,您看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擺的一座城。孩子又說:“您說,應該是城給車讓路還是車給城讓路呢?”孔子被問住了。孔子覺得這孩子很懂得禮貌,便問:“你叫什么?幾歲啦?”孩子說:“我叫項橐,7歲!”孔子對學生們說:“項橐7歲懂禮,他可以做我的老師啊!”
名人尊重謙讓的故事 篇4
宋朝的楊時非常喜愛學習。一個下雪天的中午,他和同學一起去找理學家程頤老師求教。程老師正在睡午覺,他倆就站在門外等候。雪越下越大,為不打擾老師,仍耐心地等候在門外。老師醒了。發現楊時倆人站在雪地里,忙叫他們進屋來,楊時趕忙向老師行禮、請教。
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學識淵博,但從不自滿。他周游列國時,在去晉國的路上,遇見一個七歲的孩子攔路,要他回答兩個問題才讓路。其一是:鵝的叫聲為什么大。孔子答道:"鵝的脖子長,所以叫聲大。"孩子說:"青蛙的脖子很短,為什么叫聲也很大呢?"孔子無言以對。他慚愧地對學生說,"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師啊!"
美國總統富蘭克林
富蘭克林被稱為美國之父。在談起成功之道時,他說這一切源于一次拜訪。在他年輕的時候,一位老前輩請他到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中見面。
富蘭克林來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進門,“砰”的一聲,額頭重重地撞在門框上,頓時腫了起來,疼得他哭笑不得。老前輩看到他這副樣子,笑了笑說:“很疼吧?你知道嗎?這是你今天最大的收獲。一個人要想洞察世事,練達人情,就必須時刻記住低頭。”富蘭克林把這次拜訪當成一次悟道,他牢牢記住了老前輩的教導,把謙虛列為他一生的生活準則
名人尊重謙讓的故事 篇5
據說有一次徐悲鴻正在畫展上評議作品,一位鄉下老農上前對他說:"先生您這幅畫里的鴨子畫錯了。您畫的是麻鴨,雌麻鴨尾巴哪有那么長的?"原來徐悲鴻展出的《寫東坡春江水暖詩意》,畫中麻鴨的尾羽長且卷曲如環。
老農告訴徐悲鴻,雄麻鴨羽毛鮮艷,有的尾巴卷曲;雌麻鴨毛為麻褐色,尾巴是很短的。徐悲鴻接受了批評,并向老農表示深深的謝意。
名人尊重謙讓的故事 篇6
孫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他是泰山都尉孔宙的第二個兒子。孔融七歲的時候,某年某月,正好是他祖你六十大壽,來客很多。有一盤酢梨,放在壽臺上面,母親叫孔融把它分了。于是孔融就按長幼次序來分,每個人都分到了自己就得的一份,唯獨給自已的那一個是最小的。
父親奇怪地問他:別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卻分到小的,為什么呢?孔融從容答道:樹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得長輩,是做人的道理!父親很是高興。
名人尊重謙讓的故事 篇7
三國時的呂岱位高權重,名聲顯赫,但能虛心聽取批評意見。他的朋友徐厚為人忠厚耿直,常常毫不留情地批評呂岱的缺點。呂岱的部屬對徐厚不滿,認為徐厚太狂妄,并將此告訴了呂岱。可呂岱反而更加尊重和親近徐厚。徐厚死后,呂岱失聲痛哭,邊哭邊訴:“徐厚啊!以后我從哪兒去聽到自己的過失啊!”
名人尊重謙讓的故事 篇8
故事的主人公是五帝中的舜。舜的母親去世以后,他的父親又娶了一個妻子。舜的父親、繼母、繼母生的弟弟,三人都不喜歡舜,時不時的挑刺、找茬,總想置他于死地。
可是,每一次,舜都先是躲起來,然后再出現,然后對待家人更加友善、謙恭、有禮。面對家人的百般刁難,舜可以如此大度,不計小怨,更沒有得理不饒人,化干戈為玉帛。正是因為他的友善,加上才能,才讓堯下定決心讓他做自己的接班人。
名人尊重謙讓的故事 篇9
一次,葉淑穗和朋友一起拜訪周作人。他們走到后院最后一排房子的第一間,輕輕地敲了幾下門,門開了。開門的是一位戴著眼鏡、中等身材、長圓臉、留著一字胡、身穿背心的老人。他們推斷這位老人可能就是周作人,便說明了來意。
可那位老人一聽要找周作人,就趕緊說“周作人住在后面”。于是,葉淑穗和友人就往后面走,再敲門,出來的人回答說周作人就住在前面這排房子的第一間。他們只得轉回身再敲那個門,來開門的還是剛才那位老人,說他自己就是周作人,不同的是,他穿上了整齊的上衣。
名人尊重謙讓的故事 篇10
顧頡剛(注: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有口吃,再加上濃重的蘇州口音,說話時很多人都不易聽懂。一年,顧頡剛因病從北大休學回家,同寢室的室友不遠千里坐火車送他回蘇州。室友們憂心顧頡剛的病,因而情緒并不高。在車廂里,大家顯得十分沉悶,都端坐在那兒閉目養神。顧頡剛為了打破沉悶,率先找人說話。
顧頡剛把目光投向了鄰座一個和自己年齡相仿的年輕人身上,主動和對方打招呼:“你好,你也……是……是去蘇州的嗎?”年輕人轉過臉看著顧頡剛,卻沒有說話,只是微笑著點點頭。
“出去……求學的?”顧頡剛繼續找話。年輕人仍是微笑著點點頭。一時間,兩個人的談話因為一個人的不配合而陷入了僵局。“你什么……時候……到終點站呢?”顧頡剛不甘心受此冷遇,繼續追問著。年輕人依舊沉默不語。
而這時,坐在顧頡剛不遠處的一位室友看不過去了,生氣地責問道:“你這個人怎么回事?沒聽見他正和你說話嗎?”年輕人沒有理他,只是一個勁兒地微笑著,顧頡剛伸手示意室友不要為難對方。室友見狀,便不再理這個只會點頭微笑的木疙瘩,而是轉過身和顧頡剛聊起來。
當他們快到上海站準備下車的時候,顧頡剛突然發現那個年輕人不知什么時候已經走了,只留下果盤下壓著的一張字條,那是年輕人走時留下的:“兄弟,我叫馮友蘭。很抱歉我剛才的所作所為。我也是一個口吃病患者,而且是越急越說不出話來。我之所以沒有和你搭話,是因為我不想讓你誤解,以為我在嘲笑你。”
馮友蘭的尊重就在于“不說話”,而路易十六的王后上絞刑架的時候,不經意間踩到了劊子手的腳,她下意識地說了一聲“對不起”,這是一種極其高貴的尊重,讓每個人都肅然起敬。
名人尊重謙讓的故事 篇11
海倫畢業后,便在華盛頓報社打雜。雖然是打雜,但愛好新聞事業的.海倫很珍惜這次機會。
有一次,報社的一名記者按工作計劃去采訪一位畫家,可他的搭檔被臨時派去采訪一個突發事件。就在他著急之時,海倫自告奮勇,表示愿意與他同往。
進入畫家的住所,他們不由得皺起了眉頭,屋子里簡直就像一個垃圾場,各種畫作扔了一地,顏料畫筆,以及臟衣服到處都是。海倫小心翼翼地把地上的畫作以及亂扔的衣物略作整理,這才順利地走到畫家前面。
同行的記者開門見山地說道:“您好,我們是華盛頓報社的記者,現在可以開始采訪了嗎?”沒想到脾氣古怪的畫家只是聳了聳肩膀,并未答言。對于記者的各種提問,畫家回答得也極不配合。記者無奈,只好打算下次再來采訪。
起身說了告辭后,走在后面的海倫輕聲說了句“等一下”,然后她彎下腰,把之前自己整理的畫作以及衣物恢復成原樣,這才向畫家點點頭準備離去。
畫家突然開口:“你是我見過的最懂得尊重別人的人,我接受你們的采訪。”海倫興奮地笑了。憑借這次成功的采訪,海倫順利成為了華盛頓報社的記者,之后又通過一系列的努力,最終成為記者團資格最老的成員。
名人尊重謙讓的故事 篇12
馬克·吐溫是19世紀美國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家。他寫了許多小說和評論批判當時的富豪權貴,這些著作廣為流傳。
其中的小說《哈德森》,更是對緬因州的丑惡權貴哈德森進行了徹底的諷刺和批判,在美國引起轟動。因此,哈德森對馬克·吐溫痛恨萬分,想著要找機會好好整治他一番。
馬克·吐溫除了熱愛寫作,還非常喜歡打獵和捕魚。有一年,他去了緬因州一個樹林里度假,那兒有一個很大的湖。于是,他買來漁網,捕了許多魚。馬克·吐溫結束這次度假的時候,把一大包魚帶到了車站。
哈德森不知從哪兒聽說了馬克·吐溫來到這里的消息,還得知馬克·吐溫準備帶走一些魚。他想,這真是天賜良機,一定要好好整治馬克·吐溫一番。
于是,他特意跑到車站,裝扮成一名普通旅客,和馬克·吐溫聊了起來。
他們先是聊著天氣,接著再聊緬因州。哈德森說:“緬因州的樹林里有個湖,你如果沒有去過就太可惜了,因為那里有許多魚。”
“是的,我去過。”馬克·吐溫回答,“我剛剛在那里度過了一個愉快的假期,而且還捕了許多魚,正放在行李中準備帶回家。”
“可是你知道嗎?那個湖其實是我的。”哈德森這時露出了真面目,“現在我要讓你嘗嘗寫文章批判我的后果。”
哈德森謊稱那個湖是他的,并把馬克·吐溫帶到了法庭。他對法官說:“法官閣下,我是哈德森,剛才他親口承認從我的湖里捕走了許多魚,我提議法官將他收入監牢。”
馬克·吐溫這才意識到,這個人就是曾經被自己用來寫成小說的丑惡權貴哈德森。他深思了片刻,計上心來。
他故作驚訝地笑著說:“你就是哈德森?就是我小說中的人物?誰都知道那是一個大壞蛋!”
一提到小說,哈德森更是氣不打一處來,他忙向大家辯解說:“馬克-吐溫是美國最大的謊言家,他的話沒有一句是可信的。”
馬克·吐溫聽了這話,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哈哈一笑,說:“既然你說我是美國最大的謊言家,我的話沒有一句可信,那么,你還能用我說過的話來告我嗎?”
接著,馬克·吐溫又意有所指地對大家說:“為人處世,只要你坐得端,行得正,別人根本不會來諷刺或批判你。同樣的,如果一個人為人不善,心術不正,那么,哪怕你想誣陷和坑害別人,也注定會以失敗告終。”
聽到這一番話,在一邊旁聽的人都紛紛鼓起了掌,法官也點起了頭。其實大家都明白,這是哈德森想坑害馬克·吐溫。
哈德森被氣得臉一陣紅一陣白,他終于明白過來,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掉入了馬克·吐溫設的陷阱里。他如果改口說馬克·吐溫的話是可信的,不僅是自己打自己巴掌,而且承認了自己就是他小說里那個可惡的主人公;他如果說馬克·吐溫的話都是不可信的,那就意味著馬克·吐溫說的在湖里捕魚的話不可信,那又如何告他呢?哈德森一陣權衡后,只能無奈地撤回了訴訟。
馬克·吐溫憑他的智慧和口才,不僅使自己免受處罰,還維護了自己的尊嚴,伸張了正義,也獲得了更多人的尊重。
名人尊重謙讓的故事 篇13
舒爾茨和約瑟夫是美國紐約的兩個生意人,他們平時經營著自己的小公司,有空的時候也會拿出一些積蓄,做小規模的投資。
2013年5月的一天,他們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則非常不起眼的廣告——郊區有一幢非常古老的別墅以3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舒爾茨和約瑟夫商量,覺得買下來修繕一下再轉手賣出去,至少可以賺到20萬美元。于是,他們各自拿出一半的錢,共同買下了那幢別墅。
在收拾打掃的時候,舒爾茨和約瑟夫發現這幢別墅幾乎可以算得上是一個“藝術倉庫”,里面到處是繪畫作品。有些胡亂地丟棄在地上,有些則成捆地塞在大紙箱子里,整理好了,一數,居然多達7萬幅。
舒爾茨和約瑟夫都驚呆了,這么多畫,怎么處理好?自己購買的只是房子,并不包括這些畫,他們決定物歸原主,就租了一輛小貨車,把這些畫送到了原房主那里。沒想到原房主連連擺手說:“我不要,我不要,這些簡直是垃圾,隨你們怎么處理吧!”
原房主是從一個名叫亞瑟·皮那讓的親戚那里繼承到這幢別墅的。皮那讓是一個毫無名氣的畫家,出生于1914年,為了繪畫,他付出了畢生的精力,一輩子沒有成家。不過,皮那讓的作品卻從未得到過別人的認可,以至于他終生都沒有賣出過自己的任何一幅作品。1999年,85歲的皮那讓帶著遺憾郁郁而終。原房主從皮那讓那里繼承過來后,這幢別墅就一直空著,現在因為急著用錢便決定出售,對于里面的畫,他也權當是一些沒人要的垃圾。
雖然得到了這樣的回復,但舒爾茨和約瑟夫還是覺得這些畫是一個人一輩子的心血,不應該隨隨便便地扔掉。盡管皮那讓是一個并不出名的畫家,他的畫也不受人歡迎,但是出于尊重,他們還是主動地另外拿出2500美元,買下了這些畫,原房主為這筆意外之財開心不已,表示隨他們怎么處置,自己都不會過問。
既然已經花了2500美元,總不能說扔就扔,舒爾茨和約瑟夫把這些畫送到了紐約的一個藝術品拍賣行,他們抱著碰碰運氣的想法,打算能賣多少算多少。一開始,拍賣行的人聽到皮那讓這個名字毫無興趣,后來,當舒爾茨拿出幾幅畫給他們看了以后,拍賣行的人都驚呆了。這些畫的藝術成就高得驚人,畫評師一致認為,這是眼下這個時代里最好的抽象派作品,他們甚至認為皮那讓突破性地開創了許多新畫藝。
此后的一個月里,拍賣行把這些畫賣出了一半,舒爾茨和約瑟夫收到了3000萬美元的回報。至于另一半作品,拍賣行和舒爾茨、約瑟夫商量,等過幾年皮那讓的名氣更高一些后再拿出來拍賣,相信能拍出更高的價格。
舒爾茨和約瑟夫花了30萬美元投資房子,卻意外地收獲了一筆將會遠遠超過3000萬美元的回報。對于他們的奇遇,拍賣行的人作出了這樣的評價:“這與他們的投資眼光無關,所有的一切只是因為他們懂得尊重別人,懂得尊重別人的心血和勞動,如果不是這樣,他們也會把這些藝術珍品當成垃圾扔掉。”
特別值得一說的是,隨著畫作的公開,皮那讓的聲譽果然日漸提高,許多畫評師和收藏家都認為他是一位被長期低估與冷落的優秀畫家。對于死去的皮那讓來說,或許這才是真正值得欣慰的事情吧!
編輯手記
兩個名不見經傳的投資人,出于“這些畫是一個人一輩子的心血”的心生惻隱,讓世人發現一位天才畫家皮那讓的同時,自己也賺取了一大筆金錢。這是件令人振奮的事。很多人艷羨的同時,或許會產生和拍賣行同樣的想法——“這與他們的投資眼光、運氣無關”,所有的一切只是因為他們懂得尊重別人的心血和勞動。
名人尊重謙讓的故事 篇14
2004年雅典奧運會最后一塊金牌,將在男子馬拉松比賽中產生。巴西選手德利馬已經35歲,這是他最后一次登上奧運舞臺,他為此做了充分準備。離終點只剩下最后6公里,他步伐穩健,呼吸勻稱,只要再堅持20分鐘,他的夢想就能實現。
然而一個愛爾蘭人突然闖入賽道,將德利馬強行拉到路邊人群。這次意外,徹底打亂了德利馬的比賽節奏。最終,他被追趕者超越,只收獲一枚銅牌。令人詫異的是,他在進入體育場時已經調整心態,一路微笑沖過終點。在頒獎儀式上,他極有風度,絲毫看不出剛剛經歷過一場意外。他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我的目標是贏得奧運會獎牌。感謝上帝,我實現了這個目標。贏得銅牌的快樂,勝過一切可能有的怨恨之情。”那個愛爾蘭人,最終被判處12個月緩刑和3000歐元的罰金,并終身不得進入體育賽場。然而德利馬痛失金牌的結果,卻不會因為這次裁決而改變。
國際奧委會高度贊賞德利馬的體育精神,向他頒發了一枚以現代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命名的獎牌,表彰他“公平競爭和發揚奧林匹克精神的出色表現”。他回巴西后,受到了英雄般的歡迎。后來,德利馬接受了愛爾蘭政府的道歉,并應邀在當年10月訪問了愛爾蘭首都都柏林。他說:“我知道愛爾蘭人民對襲擊事件感到痛心,但我不會記恨襲擊我的人,更不會記恨愛爾蘭人民。”
12年后的今天,奧運會第一次來到了巴西。就在家鄉父老面前,在馬拉卡納體育場內,47歲的德利馬站在了主火炬旁,點燃了熊熊燃燒的圣火。這是體育賦予他的最高榮譽。
名人尊重謙讓的故事 篇15
67歲的瑪格麗塔 · 溫貝里是瑞典一名退休的臨床醫學家,住在首都斯德哥爾摩附近的松德比貝里。一天早上,溫貝里收到郵局送來的一張請柬,邀請她參加政府舉辦的一場以環境為主題的晚宴。
溫貝里有些疑惑,自己只是一名醫務工作者,跟環境保護幾乎沒有什么關聯,為什么會被邀請呢?溫貝里將請柬仔仔細細看了好幾遍,確認上面寫的就是自己的名字后,放下心來:“看上去沒什么不對的,我想我應該去。”于是,溫貝里滿心歡喜地挑選了一套只有出席重大活動時才穿的套裝,高高興興地赴宴去了。
趕到現場,溫貝里不由得吃了一驚:參加晚宴的竟然都是政府高級官員。其中就有環境大臣萊娜 · 埃克,他們曾經在其他活動中見過面。看到溫貝里后,埃克先是一愣,然后馬上向她報以最真摯的笑容:“歡迎你,溫貝里太太。”接著熱情地將溫貝里帶到相應的座位上。溫貝里和政府要員們一起進餐,并聆聽了他們對環境問題的看法和建議。
宴會結束后,按慣例要拍照留念,埃克邀請溫貝里坐在第一排。就這樣,溫貝里度過了一個愉快的晚上。
幾天后,溫貝里瀏覽報紙時,看到了自己參加晚宴的合影和一則新聞報道:“政府宴請送錯請柬,平民赴約受到款待。”
原來,環境大臣埃克本來邀請的是前任農業大臣瑪格麗塔 · 溫貝里,由于工作人員的失誤,把請柬錯送到和農業大臣同名同姓的平民溫貝里手中。對此,埃克表示:“不管她是誰,只要來參加宴會,就應該受到尊重和禮遇。”
看到這里,溫貝里不由得心頭一熱,敬重之情油然而生:埃克明知她是一個“冒牌貨”,非但沒有當場揭穿,反而給予了她大臣一樣規格的禮遇,這樣不動聲色的尊重足以令她欣慰一生。
尊重的最高境界不是體現在轟轟烈烈的大事之中。有時候,越是微不足道的生活細節,越是不經意的自然流露,越發見得尊重的可貴。
名人尊重謙讓的故事 篇16
相傳古代黃河一直歸河伯管轄。這位河伯非常敬業,始終守護著黃河,因此沒有時間到黃河以外的地方去看看,所以他深為黃河滾滾的浪濤而感到驕傲,認為天下壯觀的景象全在自己這里。得意之余,他決定到別處看看,于是順流而下,一直到了北海。河伯站在北海邊向東望去,只見海天相連,一眼望不到邊,不禁十分感慨,對北海海神說:"俗語說“聽了幾條道理,就以為天下再沒有比得上自己的”,說的就是我這樣的人了。
而且我曾聽說過“孔丘懂得的東西太少”“伯夷的高義不值得看重”的話,開始我還不相信有那樣狂妄自大的人!現在我親眼看到了浩瀚無邊的大海,要不是我來到你這里,我一定會永遠被那些有見識的人恥笑。"
名人尊重謙讓的故事 篇17
孫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他是泰山都尉孔宙的第二個兒子。孔融七歲的時候,某年某月,正好是他祖你六十大壽,來客很多。有一盤酢梨,放在壽臺上面,母親叫孔融把它分了。于是孔融就按長幼次序來分,每個人都分到了自己就得的一份,唯獨給自已的那一個是最小的。
父親奇怪地問他:別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卻分到小的,為什么呢?孔融從容答道:樹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得長輩,是做人的道理!父親很是高興。
名人尊重謙讓的故事 篇18
京劇大師梅蘭芳,他不僅在京劇藝術上有很深的造詣,而且還是丹青妙手。他拜名畫家齊白石為師,虛心求教,總是執弟子之禮,經常為白石老人磨墨鋪紙,全不因為 自己是外名演員而自傲。
有一次齊白石和梅蘭芳同到一家人家作客,白石老人先到,他布衣布鞋,其他賓朋皆社會名流或西裝革履或長袍馬褂,齊白石顯得有些寒酸,不引人注意。不久,梅蘭芳到,主人高興相迎,其余賓客也都蜂擁而上,一一同他握手。可梅蘭芳知道齊白石也來赴宴,便四下環顧,尋找老師。忽然,他看到了冷落在一旁的白石老人,他就讓開別人一只只伸過來的手,擠出人群向畫家恭恭敬敬地叫了一聲“老師”,向他致意問安。在座的人見狀很驚訝,齊白石深受感動。
【名人尊重謙讓的故事】相關文章:
謙讓名人故事09-11
尊重老師的名人故事11-28
我學會了尊重與謙讓作文09-22
【熱】我學會了尊重與謙讓作文01-24
尊重的哲理故事04-20
故事作文:謙讓就是美德09-05
有關謙讓的成語故事10-22
關于尊重的哲理故事06-07
關于尊重的精選哲理故事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