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愛因斯坦的成長故事(精選18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故事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愛因斯坦的成長故事,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愛因斯坦的成長故事 1
面對那么多成就卓越的人,也許你會自慚形穢地說:“我這么笨,怎么可能成才呢?”,“我太平凡了,根本不是成為偉大偉人的料!”下面我就給你講述一個老師、校長都認為他很笨的人的成才故事。
這個人就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這個當年被校長認為“干什么都不會有作為”的笨學生,經過艱苦的努力,成了現代物理學的創始人和奠基人,成了現代最杰出的物理學家。
1879年3月14日,一個小生命降生在德國的一個叫烏爾姆的小城。父母為他起了一個很有希望的名字: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看著他那可愛的模樣,父母對他寄托了全部的期冀。然而,沒過多久,父母就開始失望了:人家的孩子都開始學說話了,已經三歲的愛因斯坦才“咿呀”學語。后來,愛因斯坦的妹妹,比他小兩歲的瑪伽已經能和鄰居交談了,愛因斯坦說起話來卻還是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語…… 看著舉止遲鈍的愛因斯坦,父母開始憂慮。他們擔心他的智能是否會不及常人。直到10歲時,父母才把他送去上學。可是,在學校里,愛因斯坦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嘲笑,大家都稱他為“笨家伙”。學校要求學生上下課都按軍事口令進行,由于愛因斯坦的反應遲鈍,經常被教師呵斥、罰站。有的老師甚至指著他的鼻子罵:“這鬼東西真笨,什么課程也跟不上!”
一次工藝課上,老師從學生的作品中挑出一張做得很不像樣的'木凳對大家說:“我想,世界上也許不會有比這更糟糕的凳子了!”在哄堂大笑中,愛因斯坦紅著臉站起來說:“我想,這種凳子是有的!”說著,他從課桌里拿出兩個更不像樣的凳子,說:“這是我前兩次做的,交給您的是第三次做的,雖然還不行,卻比這兩個強得多!”一口氣講了這么多話,愛因斯坦自己也感到吃驚。老師更是目瞪口呆,坐在那里不知說什么好。
在譏諷和侮辱中,愛因斯坦慢慢地長大了,升入了慕尼黑的盧伊特波爾德中學。在中學里,他喜愛上了數學課,卻對其余那些脫離實際和生活的課不感興趣。孤獨的他開始在書籍中尋找寄托,尋找精神力量。就這樣,愛因斯坦在書中結識了阿基米德、牛頓、笛卡爾、歌德、莫扎特……書籍和知識為他開拓了一個更廣闊的空間。視野開闊了,愛因斯坦頭腦里思考的問題也就多了。
一天,他對經常輔導他數學的舅舅說:“如果我用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和光一道向前跑,能不能看到空間里振動著的電磁波呢?”舅舅用異樣的目光盯著他看了許久,目光中既有贊許,又有擔憂。因為他知道,愛因斯坦提出的這個問題非同一般,將會引起出人意料的震動。此后,愛因斯坦一直被這個問題苦苦折磨著。1895年秋天,愛因斯坦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報考瑞士蘇黎士大學。可是,他卻失敗了,他的外文不及格。落榜后的他沒有氣餒,參加了中學補習。一年以后,他獲得了中學補習合格證書,并且考入了蘇黎士綜合工業大學。這時的他,已經在為自己的未來做準備了。他把精力全部用在課外閱讀和實驗室里。教授們看見他讀和學習無關書、做和考分無關的試驗,非常不滿和生氣,認為他“不務正業”。
愛因斯坦大學畢業時,正趕上經濟危機爆發,由于他是猶太人血統,又沒有關系,沒有錢,所以只好失業在家。為了生活,他只好到處張貼廣告,靠講授物理獲得每小時3法郎的生活費。這段失業的時間,給了愛因斯坦很大的幫助。在授課過程中,他對傳統物理學進行了反思,促成了他對傳統學術觀點的猛烈沖擊。經過高度緊張興奮的五個星期的奮斗,愛因斯坦寫出了9000字的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狹義相對論由此產生。可以說,這是物理學史上的一次決定性的、偉大的宣言,是物理學向前邁進的又一里程碑。
盡管還有許多人對此表示反對,甚至還有人在報上發表批評文章,但是,愛因斯坦畢竟還是得到了社會和學術界的重視。在短短的時間里,竟然有15所大學給他授予了博士證書,法國、德國、美國、波蘭等許多國家的著名大學也想聘請他做教授。當年被人們稱為“笨蛋”,“笨東西”,認為無法成才的愛因斯坦,終于成了全世界公認的、當代最杰出的聰明人物。由“丑小鵝”變為“白天鵝”,這說明了什么呢?
我想,愛因斯坦的話是最好的答案。當許多年輕人纏住他,要他說出成功的秘訣時,他信筆寫下了一個公式:A=x+y+z,并解釋道:“A表示成功,x表示勤奮,y表示正確的方法,那么z呢,則表示務必少說空話。”許多年來,愛因斯坦的這個神奇的成功等式一直被人們傳頌著。從愛因斯坦的奮斗歷程中,我們不難看出,正是勤奮、正確的方法和少說空話使愛因斯坦由笨頭笨腦變為巨人的。
可見,一個人不聰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先泄自己的氣。只要你肯為你的目標付出艱辛的勞動,并配合正確的方法,就一定會得到成功女神的酬勞。許多在事業上有成就的人,在童年時代、少年時代并不一定能顯出鋒芒畢露的優勢,相反,他們卻太平凡,甚至顯出遲鈍、愚笨的樣子,常常要被周圍的人嘲笑、譏諷。如果因為自己笨就灰心喪氣,不再努力,那不是將自己潛在的才華、能力都扼殺在搖籃中了嗎?
其實,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才能,每一個人在生命的長河中都會找到屬于自己的星座。如果你覺得自己笨,那是因為你還沒有尋找到你自己的星座。正如愛因斯坦對別的事物遲鈍,卻對物理和數學特別喜愛一樣,當你找到自己的星座時,你定會放射出與眾不同的異彩。
愛因斯坦的成長故事 2
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因提出相對論而舉世聞名,此后,發生了這樣一個故事。
盛名之下的愛因斯坦每天忙于應付不計其數的大學請他作演講,搞得他疲憊不堪!愛因斯坦每次到大學去都是由專職司機理查開車送他,一到會場后,理查就在臺下聽演講,一直做了30來次聽眾,而且每次都是聚精會神,從頭聽到尾。
理查是位風趣的美國人,一天他向疲于奔命的愛因斯坦提建議:
“您實在太辛苦了,也一定講煩了,您的演講內容我可以背下來了,我想下次演講時讓我穿著您的衣服,讓我來代您演講直到被發現為止,可以嗎?”
“妙啊,反正那里認得我的人也不多。”同樣富于風趣的`愛因斯坦回答道。
此后的那場演講,穿著愛因斯坦衣服的理查對于相對論的解說沒有任何差錯,他把愛因斯坦的表情和動作也模仿的惟妙惟肖。愛氏則打扮成司機,不僅開車送理查來演講,而且坐在臺下認真聽講。
然而,就在演講結束,理查準備下臺時,一件意料不到的事終于發生了。
一位教授模樣的先生站起來,像發連珠炮似的提出了許多問題。
真的愛因斯坦靜坐在會場的角落,心中吃驚不小,但他表情上還是若無其事。
假的愛因斯坦卻輕松地對那位教授說:
“你的這些問題很簡單,連我的司機都能回答...喂,理查,你上來幫我做些說明吧!”
于是,真正的愛因斯坦這時才步上講臺,并迅速地對問題作了說明!
愛因斯坦的成長故事 3
一次,一群青年學生包圍了從德國移居美國的愛因斯坦的住宅,要他用“最簡單的話”解釋清楚他的“相對論”。
當時,據說全世界只有幾個科學家看得懂他關于“相對論”的著作。
愛因斯坦走出住宅,對這些青年說:“比方這么說——你同一個美麗的姑娘坐在火爐邊,一個鐘頭過去了,你覺得好像只過了5分鐘!反過來,你一個人孤單地坐在熱氣逼人的'火爐邊,只過了5分鐘,但你卻像坐了一個小時。——喏,這就是相對論!”
愛因斯坦的成長故事 4
在普林斯頓,大家都知道愛因斯坦是高等研究所最有名的教授,愛因斯坦的故事。我去的時候,他剛剛退休。七十多歲了,他每天仍然從他住的地方步行到研究所去。在我的記憶中,愛因斯坦大概是不開汽車的,我沒有看到過他開汽車。人們見到他每天從他的家走到辦公室,距離大概有兩公里的樣子。我跟他的接觸很少。那個時候,研究所里有二十多個博士后,我們都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整天討論。我們都非常尊敬愛因斯坦,因為無疑愛因斯坦是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可是,因為他已經退休了,我們覺得不應該去打擾他,所以我們跟他的接觸并不多。
1950年前后,他把他的一本叫做“相對論”的小書,加了一個新的附錄。在這個附錄里,他發展了一個新的統一場論,想把電磁學和廣義相對論統一起來,他做了一系列關于這個理論的演講。
愛因斯坦在年輕時,1905年一年之內寫了三篇影響極深遠的文章。后來,他又發現了廣義相對論。這是一個史無前例的理論,是一個集無數非常復雜的經驗,用非常美妙的數學,表現了一個由純粹思想考慮得出來的結果,教育論文《愛因斯坦的故事》。我想了想,評論愛因斯坦的工作,也許最好的兩個字是“深廣”。他做的東西又深又廣。
我介紹大家去看派斯在4年以前所寫的愛因斯坦的一個科學傳記。以前雖然有過很多愛因斯坦的傳記,但都不是真正深入做理論物理的學者所寫的。這卻是第一次,所以立刻就成了一本非常重要的書。書名取了愛因斯坦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說上帝不那么簡單,可也不是狠毒的。上帝創造了自然,自然的規律是很妙的,但并不是故意引你入歧途,使你不懂。只要你弄對了,你就可以懂。派斯就拿它做了書的名字。
派斯是1918年生的,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我們同事了十六七年,后來他到洛克菲勒大學做理論物理方面的主任。最近幾年,他致力于寫科學史。上述的這本書使他一舉成名。最近他又寫了一本關于20世紀物理學歷史的書,這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書。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邀請他,我的印象是明年他要來訪問。
愛因斯坦的成長故事 5
年輕時,我受邀參加紐約一位著名慈善家的晚宴。吃完飯,主人帶領我們來到一個很大的會客廳。眼前的景象讓我感到一絲緊張。仆人們開始排列鍍金的椅子,靠墻放置的是一堆樂器。很顯然,一場室內音樂晚會即將上演。
然而我的耳朵天生對音樂沒有感覺。我費很大勁才能理解最簡單的曲調,古典音樂對我來說就是一堆噪音。所以遇到這樣的事情,我不得不裝一把。音樂響起后,我坐下來,努力擺出自認為滿足的表情。其實內心早沉浸在飄飛的思緒中。過了一會,周圍響起鼓掌的聲音,我據此判斷終于可以放下偽裝了。此時,我的耳邊響起一個溫和但是極具穿透力的聲音。“你喜歡巴赫?”
我對巴赫的了解就像核裂變差不多。但我的確認出旁邊坐著世界上最著名的一張臉。凌亂的白發以及雙齒間的煙斗,他就是愛因斯坦。
通常遇到此類問題時,我只需隨便一答就可以了。但是這位鄰居的眼神告訴我,他的問題并非出于社交禮貌。他對我的回答充滿了興趣,而且認真對待。“哦,我不知道誰是巴赫,我從未聽過他的音樂。”
愛因斯坦流露出一種困惑的驚奇表情。“你從來沒聽過巴赫?”那種表情就仿佛聽到我從未洗過澡一樣。“并不是我不想了解巴赫,”我慌亂回答,“我天生就是音樂盲,幾乎不聽任何人的音樂。”這位老人的臉上出現憂慮的神情。他立刻說道:“請跟我來好嗎?”
愛因斯坦拉著我穿過眾人古怪的眼光,來到門廳,走上樓梯來到一間書房。關上門后,他微笑著問我:“這種情況持續多久了?”“一直這樣,我希望您能下樓欣賞音樂,愛因斯坦先生,我不喜歡音樂沒啥關系的。”
愛因斯坦搖搖頭,滿臉不悅。“告訴我,有沒有哪種音樂然你感興趣?”“哦,我喜歡有歌詞的曲子,我能跟上節奏的音樂。”他微笑著點點頭,說道:“舉個例子?”
“嗯,我喜歡平·克勞斯頓的所有歌曲。”“好的!”愛因斯坦走到房間角落,開始翻騰唱片,我緊張不安地看著他的舉動。“啊哈!就是這個。”不一會兒,房間里飄滿了《當藍色的夜晚遇上金黃的白天》。幾個片段過后,他關掉留聲機。
“現在,告訴我你剛才聽到了什么?”最簡單的答案就是跟著哼唱。愛因斯坦的表情充滿驚喜。“你看看,你真的有雙欣賞音樂的耳朵!”我說因為這是我經常聽的曲子,而且百聽不厭,除此之外不能證明什么。
“瞎說,這說明了一切。你還記的上學時的算術課嗎?假設你剛開始接觸數字,老師就讓你做分數長除,你能做到嗎?”“當然不能。”
“所以呀,你會感到很痛苦,以至于不愿意再接觸長除法和分數。結果,因為老師的一個錯誤,你終生將無法欣賞二者的數學之美。”愛因斯坦吐了個煙圈繼續說:“但是你剛上學時,老師都會從基礎教你,并一步步逐漸過渡到分數和長除法。音樂也一樣。剛才的簡單歌曲你已經掌握了,現在我們欣賞稍微復雜點的。”
他又翻出愛爾蘭男高音約翰·麥科馬克的唱片。幾段旋律后,愛因斯坦說道:“請學著為我唱幾句好嗎?”我試唱幾句,但是音調出奇地準確。他臉上的表情就仿佛父親注視著兒子參加畢業典禮。
“太棒了,現在試試這個。”這是意大利歌劇《鄉村騎士》中的片段。不過,我還是成功地模仿了男高音卡魯索的幾個唱段,并得到愛因斯坦的'贊賞。他一直伴隨我的哼唱聽到曲尾。中間,愛因斯坦做出各種動作配合我發音。
“現在,年輕人,試試巴赫吧。”回到會客廳,樂手們已經演奏另一個曲目。愛因斯坦微笑著拍拍我的膝蓋。“只管去聽,”他耳語道,“就這么簡單。”
沒那么簡單。如果沒有他的點撥,我從來不會欣賞巴赫的《小小羊兒可以吃草》。音樂會結束后,我第一次為樂手們衷心鼓掌。這時,主人突然來到我們身邊。“真不好意思,愛因斯坦先生,”她用冷冷的目光盯著我說,“讓你錯過了大部分表演。”“我也感到遺憾,”愛因斯坦說,“不過我和這位年輕的朋友參加了一場人類最偉大的活動。”
她困惑地問道:“真的嗎?是什么?”愛因斯坦微笑著將胳膊搭在我的肩膀上,說了一句話,這句話也成為他的墓志銘。“在美的邊沿揭開另一個嶄新世界”
愛因斯坦的成長故事 6
一天,愛因斯坦在紐約的街道上遇見一位朋友。
“愛因斯坦先生,”這位朋友說,“你似乎有必要添置一件新大衣了。瞧瞧,你身上這件多舊呀!”
“這有什么關系?反正在紐約誰也不認識我,”愛因斯坦回答說。
幾年后,他們又偶然相遇。這時,愛因斯坦已成為一個著名的物理學家,但還穿著那件大衣。他的.朋友又不厭其煩地勸他去換件新大衣。
“何必呢!”他說,“反正這兒每個人都認識我了。”
愛因斯坦的成長故事 7
愛因斯坦出席了一次為他舉辦的正式宴會,男賓都打領帶,女賓都穿裸肩的禮服。
他的'太太因感冒未曾參加,見愛因斯坦回家,就急忙詢問宴會的情形。
于是,愛因斯坦告訴她,今晚有哪些著名的科學家出席。
太太打斷他的話,問:“不要管那些,你告訴我太太們穿的什么衣服?”
“我可真的不知道,”愛因斯坦認真地回答,“從桌子以上的部分看,她們沒有穿什么東西。而在桌子以下的那部分,我可不敢偷看。”
愛因斯坦的成長故事 8
愛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世時,有一個大得出奇而且有棱角的后腦勺,母親以為是個畸形嬰兒。兩歲半了,還不會說話。一天,家里來了一個騎腳踏車的小妹妹,他說出了一句完整的.話:是的,可是她的小輪子究竟在哪里呢?5歲時脾氣狂躁,把家庭教師嚇跑了,還用兒童鋤頭在妹妹頭上敲了一個“大窟窿”。
但這個小孩子也有讓家長得意的地方。他5歲開始拉小提琴,特別喜歡莫扎特,長大后,在四重奏方面很有造詣,甚至達到了藝術家的完美境地。三四歲穿過慕尼黑最繁華的大街時,第一次給他指明道路,第二次觀察他,他就能先看右方,再看左方,毫不膽怯地穿過去。不到10歲,就能一次用卡片搭起14“層”高的樓房,顯示了他的耐心與毅力。
愛因斯坦的成長故事 9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1955),美籍德裔猶太人,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奠基人,相對論——“質能關系”的創立者,“決定論量子力學詮釋”的捍衛者(振動的粒子)——不擲骰子的上帝。
愛因斯坦16歲那年,由于整日同—群調皮貪玩的孩子在—起,致使自己幾門功課不及格。—個周末的'早上,愛因斯坦正拿著釣魚竿準備和那群孩子—起去釣魚。這時,父親攔住了他,心平氣和地對他說:“愛因斯坦,你整日貪玩且功課不及格,我和你的母親很為你的前途擔擾。”
“有什么可擔憂的,杰克和羅伯特他們也沒及格,不照樣去釣魚嗎?”
“孩子,話可不能這樣說。”父親充滿關愛地望著愛因斯坦說,“在我們故鄉流傳著這樣—個寓言,我希望你能認真地聽—聽。”
“說有兩只貓在屋頂上玩耍。—不小心,—只貓抱著另—只貓掉到了煙囪里。當兩只貓從煙囪里爬出來時,—只貓的臉上沾滿了煙灰,而另—只貓的臉上卻干干凈凈。干凈的貓看見滿臉黑灰的貓,以為自己的臉也又臟又丑,便快步跑到河邊洗了臉。而黑臉貓看見干凈的貓,以為自己的臉也是干凈的。結果,嚇得其他的貓都四下躲避,以為見到了妖怪。”
“愛因斯坦,誰也不能成為你的鏡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自己的鏡子,天才也許會照成傻瓜。”
愛因斯坦聽后,羞愧地放下魚竿,回到了自己的小屋里。
從此,愛因斯坦時常用自己作為鏡子來審視和映照自己,終于映照出了他人生的璀璨光芒。
愛因斯坦的成長故事 10
愛因斯坦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他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令人矚目的成就,與他一生具有明確的奮斗目標是分不開的。
愛因斯坦出生于德國一個貧窮的猶太人家庭,小學、中學時的學習成績都不算好,可是他非常想向科學領域發展。怎么辦呢?頗有自知之明的他根據成績對自己進行了分析,他發現:自己對物理的興趣最高,而且其成績也在所有功課當中最好。于是,在讀大學時,他選擇了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專業。由于自我定位非常準確,很快,愛因斯坦在物理方面的潛能便得到了超長的發揮。26歲那年,他就發表了科研論文《論分子尺度的新測定》。此后幾年,他又先后發表了數篇在全世界都很有影響力的論文,不但發展了普朗克的量子概念,解釋了光電效應,還宣布了狹義相對論,推動了人類認識宇宙的重大變革。
想想看,如果當年愛因斯坦所定的目標是天文學、文藝學或者其他什么學科,恐怕就很難取得像在物理領域這樣輝煌的成績了吧?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不但有可貴的.自知之明,而且對已經確定了的目標從不半途而廢。比如說1952年,鑒于他的突出成就,以色列人民在第一任總統逝世后邀請他接受總統職務,他二話不說,立刻拒絕了。的確,如果愛因斯坦真的當了總統的話,之后那么大的建樹恐怕就再也無從談起了。
愛因斯坦的成長故事 11
愛因斯坦小時候曾經被老師認為是遲緩兒,所以當老師聽到愛因斯坦的母親希望兒子將來能夠做律師或老師時,都抱以無限的同情,他的老師認為這只是做母親,望子成龍的心聲,事實上這個愿望是不可能有實現的一天。
他的老師說對了一半,愛因斯坦長大后,沒有成為老師或律師,而是成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而這個成就也是他小學老師所始料未及的成就。
他的老師認為愛因斯坦是遲緩兒,原來愛因斯坦小時候有個習慣,就是每當大人問他問題的時候,他都等一段時間,才回答這個問題,所以大家認為他是心智遲緩的低能兒。但愛因斯坦之所以要過一段時間才回答問題,是因為他認為不能夠隨便回答,必須經過腦中先思考一遍,才能回答,所以大人問他問題,他之所以隔一段時間才回答,是因為他的腦中在思考如何回答,才能比較完整回答問題,而這個時候的愛因斯坦才只是5歲的兒童而己。
當愛因斯坦因為相對論的發明,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聲名大噪,有次記者問他問題,愛因斯坦回答說,他從不去記憶任何從書本上,就能夠找得到的答案,他的`職責就是找尋書本上找不到的答案。而相對論就是書本上找不到的答案,也讓他成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事實上愛因斯坦不應該稱為是很聰明的人,而應該說他是一個很有智慧的人。
聰明的人是反應靈敏、思想敏捷、通權達變的人,而智慧的人卻是懂得作選擇,有化繁為簡的思考能力,能夠分辨事情的輕重緩急,以長遠的眼光去看待事情,這就是聰明與智慧的區別。
愛因斯坦無異是個很有智慧的科學家,因為他懂得集中精力,在最有生產力的工作。所以當他任職第一份工作之時,就把全副的精神花在研究相對論方面,所以才能有如此巨大的成就。
愛因斯坦的成長故事 12
愛因斯坦創立了相對論,其意義極為巨大,但卻沒有多少人弄得懂。他自認為當時真正了解相對論的只有 12 個人。
為了解釋他的相對論,愛因斯坦曾作了許多有趣的解說。一位婦女曾問他:“你是否真的相信你的相對論是真的?”愛因斯坦回答道:“我當然相信,但要等我百年之后了。”婦人問: “那又會怎樣呢?”他幽默地答道:“那時,如果我不錯,德國人就會說我是德國人,法國人會說我是猶太人;如果我錯了,德國人就會說我是猶太人,法國人就會說我是德國人。而這樣一來,他們便在使用我的相對論了。”
有一次,一位中年男子請求愛因斯坦解釋他那聞名于世的相對論。愛因斯坦很誠懇地用數學為這個人解釋,但不幸這人不懂數學,于是愛因斯坦只好換一種方式,用極淺顯的.語言來說明相對論,但這人仍然不懂。最后,愛因斯坦問那人是不是有丈母娘,那人回答說:“有。”于是,這位天才科學家便很高興的說:“那就成了。假使你剛度過兩個星期的蜜月,到第三個星期你的丈母娘來了,在你那兒住了兩個星期。這前后兩個星期的時間雖然一樣,而你的感覺卻大不相同,這便是相對論。”
一位科學家去拜訪愛因斯坦,當訪客走進他的研究室時,愛因斯坦正匍匐于地,似乎正有所舉動。這位科學家以為他正在檢驗相對論的原理,于是不驚動他,只留神地觀看,那知愛因斯坦匍匐了一會兒,忽然向來客說道:“先生,你能幫助我嗎?我的一張鈔票丟了!”
愛因斯坦在普林斯頓大學講課時,正值暑假放假前夕,一個學生問他最近有無新發現的學理,他被逼不過,只好說道:“我有一個發現,西點之間最短的距離是指暑假的開端到暑假的終點,請諸位善用暑假。”此話一出,全體同學哄堂大笑。
愛因斯坦的成長故事 13
他在我眼中可用完美二字來形容的,自從我看到一段材料,“完美”被撕扯地支離破碎。
他在蘇黎世上學時愛上了同樣學習數學的她,并且兩人同居她很快就有了身孕,這在當時可是道德所不能容忍的。她為他毅然一個人回到了匈牙利父母家,并為他生下了第一個孩子。但是這個孩子一出生就有精神障礙,不久就離開了人世,這個孩子從來都沒看見過被他稱為爸爸的人。她不顧家庭的反對依然決定去蘇黎世找他。
兩人相挽步入婚姻的殿堂后,她成了專職家庭主婦,她為他創造出良好的工作研究環境,為他奉獻的是自己的一切,但是她不覺得有多苦,相反她是快樂的,此時是那樣溫馨,一年后他們的兒子來到人世,為了應對新增加的一張嘴,她開了一家旅館,她更加操勞了。他在她的關懷下,他得以更加安心地做研究,沒多久他就發表了引起自然科學革命的'論文,所有的榮譽都向他砸來,可是她依舊是那樣忙忙碌碌。她沒有怨言。
在她認為苦日子終于熬出頭憧憬美好的時候,誰知道對她的命運灌輸苦味才剛剛開始。1916年他和他的表妹相愛,而她卻成了他的障礙,一封信送到她的手下,在信中他表示自己找到了真愛,要求她離開他。她不敢相信自己默默付出換來的竟會是冰冷的兩個字——離婚。
她堅決不同意在離婚書上簽字,他為此大為憤怒,嚴正告訴她如果不離婚必須無條件服從以下條件:一,你應當保證我的衣服和被褥的整潔,保證我的一日三餐,保證我的工作間的整潔,特別提醒的是我的辦公桌別人不得使用。二,放棄我們之間的一切關系除社交活動,在家不要和我坐在一起一同外出或旅行。三,跟我交往必須注意,別希望我會對你好,不發火,如果需要,必須終止與我的談話,只要我要求必須我條件地離開臥室或工作間。四,你有義務在孩子面前不得以語言或動作蔑視我。這算什么,她連他的仆人都算不得了,就是因為他借口“不愛”兩個字就可以推卸一切責任,將一切她的付出都接受后說“我沒叫你付出那么多!”
她當時還是接受了他那無情無義的條件。我無法體味到她當時的心情。她把一切都給了他,給了一切又能怎么樣呢?
盡管是給了一切,三年后,他們還是解除了婚姻關系。
她離開了他來到蘇黎世,她和他曾經相愛的地方和她追夢的地方。為了給小兒子治病,她給人上鋼琴課,勉強維持。他離開了她。準確說是他拋棄了她來到柏林,和第二個女人步入婚姻的殿堂,后來有了第三個,第四個女人。
說了這么多,我還是不想把“他”和愛因斯坦劃等號,可是他就是愛因斯坦。而她就是愛因斯坦的第一個妻子米列娃。
愛因斯坦這個偉大的科學家,與他同時代的女人幾乎都愛慕他。為了配合他的光芒,人們好像試圖遺忘,有選擇性地抹去光輝下的陰影,他自己也從未提出這段往事,在這位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不僅默默無聞,而且讓人心痛。
愛因斯坦的成長故事 14
1942年,35歲的托馬森已經是美國普林斯頓市一個小有名氣的園藝工,他曾受邀為很多大富翁的花園做園藝護理,并且頗受好評。
5月,一個叫杜卡斯的助理找到托馬森,也想讓他為老人的花園做園藝工。老人今年63歲,主要工作是科學研究。休閑時光只做兩件事:,一個是散步;一個是拉小提琴。而且,老人小提琴拉得不錯,從6歲就開始練,算是童子功。
一天,托馬森正在為草坪修剪,突然從花園中傳來小提琴悠揚的旋律,時而高亢,時而低沉。愛好音樂的托馬森順著琴聲望去,只見一個老人正在如癡如醉地演奏著,心無旁騖。
托馬森禁不住駐足聆聽,聽到酣處他微微閉上眼睛享受著,突然他睜開了眼睛,上前對老人說:“先生,您是不是有個音調拉得太高了?”老人上下打量了一下托馬森,疑慮地想:“看這個園藝工的穿著打扮如此粗俗,沒想到竟然懂音律。”
想是這么想,但老人并沒有言語,繼續拉琴。但是,一段時光之后,老人的疑心越來越重,總覺得小提琴拉得走調了。老人索性停了下來,興致盎然地和托馬森討論起來。
一個星期之后,托馬森再次來老人家修剪草坪,完成工作之后,老人拉著托馬森的手說:“我根據你的推薦,苦練了一個星期,你看這次拉得怎樣?”說完,老人熟稔地操起了琴弓。
“這次沒有跑調,但有個節拍還是拉得不算理想。”聽完演奏,托馬森直言不諱地說。老人心領神會地點點頭表示虛心理解。俄而,老人親切地說:“你還有什么指教嗎?”這時,托馬森好像意識到有些不妥,愧疚地說:“先生,我對音樂也是一知半解,您還是去找專業的.音樂人才行啊。”
老人笑了笑,說:“我以前找過專業人士,但他們都是夸獎我拉得好,沒有一個人像你這樣,提出如此中肯意見的,我真要感謝你才對,你這樣的人才配得上真正的朋友。”
托馬森被老人捧得臊紅了臉,羞愧地說:“我只是實話實說罷了,雖然我沒有讀過多少書,但感覺人只要真誠就必須能找到朋友。”
是啊,一個人只要真誠就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之后,托馬森和老人成了摯友,每個星期都要來老人的住所切磋琴技。托馬森也明白了,這個老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科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3個月后的一天,助手杜卡斯對愛因斯坦說:一個政要要來拜訪您。愛因斯坦擺擺手說:“讓他下次再來吧,我已經有約了。”不一會兒,只見托馬森拿著園藝工具走進了愛因斯坦的院子。
再之后,因愛因斯坦的性格有點孤僻,他去世后,關于生活方面的資料寥寥可數。1979年,在愛因斯坦誕辰100周年的時候,一個叫托馬森的老人根據回憶,撰寫了一本新書,書名叫《一個園藝工和愛因斯坦的故事》,書中披露了愛因斯坦一些鮮為人知的往事,沒想到成了暢銷書。
書的扉頁寫道:人不管貧窮還是富有,不管顯赫還是卑微,只要真誠就能找到知音,愿天下的人都真誠相待。
愛因斯坦的成長故事 15
有一次,愛因斯坦請教數學家赫爾曼·閔可夫斯基:“一個人究竟怎樣才能在科學領域和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閃光足跡,作出自己杰出的貢獻呢?”
閔可夫斯基笑而不語,帶著他朝一個建筑工地走去,并且徑直踏上建筑工人剛鋪的水泥地面。
在建筑工人的呵斥聲中,愛因斯坦一頭霧水,閔可夫斯基不顧別人的指責,非常認真地說:“看到了嗎?只有這樣才能留下足跡。只有在新的領域,只有在尚未凝固的地方,才能留下深深的腳印。那些凝固已久的地面,那些被無數人涉足的地方,你別想再踩出腳印……”愛因斯坦沉思良久,若有所悟。
眾所周知,愛因斯坦后來終于在人生道路上留下了自己的`閃光足跡:創立了相對論,成為現代物理學奠基人,1921年獲諾貝爾物理獎,被譽為“世紀偉人”。
對于自己的成就,愛因斯坦曾多次提到閔可夫斯基的那一段話,并意味深長地說:“如果一生都只在模仿前人,那么我們就不會有科學,也不會有技術,進步與發展根本無從談起。”
法國作家司湯達曾說:“一個具有天才稟賦的人,絕不會遵循常人的思維途徑。”無疑,愛因斯坦就是這樣一個典范。其實,唯有敢于推陳出新,另辟蹊徑,才能讓你與眾不同,闖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
愛因斯坦的成長故事 16
1900年,德國著名物理學家普郎克和兒子一起在自己的花園里散步,他神情沮喪,很遺憾地對兒子說:“孩子,十分遺憾,今天有個發現。它和牛頓的發現同樣重要。”原來,他提出量子力學假設及普朗克公式。
他沮喪的原因,是因為這個發現推翻了他一直崇拜井虔誠信奉為權威的牛頓理論、為了不侵犯權威,他終于宣布取消自己的假設。
人類本應因權威而受益,卻不料竟因權威而受害,普朗克教授自己也許沒有想到,他這一猶豫,使物理學理論停滯了幾十年。
與普朗克教授不同,愛因斯坦卻敢于沖破權威圣圈,大膽突進,贊賞普朗克假設并向縱深引申,提出了光量子假說,奠定了量子力學的基礎。那一年,他才26歲。隨后,愛因斯坦又推翻了牛頓的.絕對時間和空間的理論,創立了震驚世界的相對論, 一舉成名,成了一個更偉大的權威。
兩種人,兩種性格,兩種表現,造成兩種結果。如果普朗克能像愛因斯坦一樣,不迷信權威,而是勇敢地向前人挑戰。那么,愛因斯坦所取得的成果,或許應該記在普朗克名下了。
愛因斯坦的成長故事 17
愛因斯坦16歲那年,由于整日同一群調皮貪玩的孩子在一起,致使自己幾門功課不及格。一個周末的早上,愛因斯坦正拿著釣魚竿準備和那群孩子一起去釣魚。這時,父親攔住了他,心平氣和地對他說:“愛因斯坦,你整日貪玩且功課不及格,我和你的母親很為你的前途擔憂。”
“有什么可擔憂的,杰克和羅伯特他們也沒及格,不照樣去釣魚嗎?”
“孩子,話可不能這樣說。”父親充滿關愛地望著愛因斯坦說,“在我們故鄉流傳著這樣一個寓言,我希望你能認真地聽一聽。”
“說有兩只貓在屋頂上玩耍。一不小心,一只貓抱著另一只貓掉到了煙囪(cōng)里。”
“當兩只貓從煙囪里爬出來時,一只貓的臉上沾滿了煙黑,而另一只貓的臉上卻干干凈凈。干凈的貓看見滿臉黑灰的貓,以為自己的臉也又臟又丑,便快步跑到河邊洗了臉。而黑臉貓看見干凈的貓,以為自己的臉也是干凈的,就大搖大擺地到街上閑逛去了。結果,嚇得其他的貓都四下躲避,以為見到了妖怪。”
“愛因斯坦,誰也不能成為你的.鏡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自己的鏡子,天才也許會照成傻瓜。”
愛因斯坦聽后,羞愧地放下魚竿,回到了自己的小屋里。
從此,愛因斯坦時常用自己作為鏡子來審視和映照自己,終于映照出了他人生的璀璨光芒。
愛因斯坦的成長故事 18
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國西南的烏耳姆城,一年后隨全家遷居慕尼黑。愛因斯坦的父母都是猶太人,父親赫爾曼·愛因斯坦和叔叔雅各布·愛因斯坦合開了一個為電站和照明系統生產電機、弧光燈和電工儀表的電器工廠。母親玻琳是受過中等教育的家庭婦女,非常喜歡音樂,在愛因斯坦六歲時就教他拉小提琴。
愛因斯坦小時候并不活潑,三歲多還不會講話,父母很擔心他是啞巴,曾帶他去給醫生檢查。還好小愛因斯坦不是啞巴,可是直到九歲時講話還不很通暢,所講的每一句話都必須經過吃力但認真的思考。
在四、五歲時,愛因斯坦有一次臥病在床,父親送給他一個羅盤。當他發現指南針總是指著固定的方向時,感到非常驚奇,覺得一定有什么東西深深地隱藏在這現象后面。他一連幾天很高興的玩這羅盤,還糾纏著父親和雅各布叔叔問了一連串問題。盡管他連“磁”這個詞都說不好,但他卻頑固地想要知道指南針為什么能指南。這種深刻和持久的印象,愛因斯坦直到六十七歲時還能鮮明的回憶出來。
愛因斯坦在念小學和中學時,功課屬平常。由于他舉止緩慢,不愛同人交往,老師和同學都不喜歡他。教他希臘文和拉丁文的老師對他更是厭惡,曾經公開罵他:“愛因斯坦,你長大后肯定不會成器。”而且因為怕他在課堂上會影響其他學生,竟想把他趕出校門。
愛因斯坦的叔叔雅各布在電器工廠里專門負責技術方面的事務,愛因斯坦的父親則負責商業的往來。雅各布是一個工程師,自己就非常喜愛數學,當小愛因斯坦來找他問問題時,他總是用很淺顯通俗的語言把數學知識介紹給他。在叔父的影響下,愛因斯坦較早的受到了科學和哲學的啟蒙。
父親的生意做得并不好,但卻是一個樂觀和心地善良的人,家里每星期都有一個晚上要邀請來慕尼黑念書的窮學生吃飯,這樣等于是救濟他們。其中有一對來自立陶宛的猶太兄弟麥克斯和伯納德,他們都是學醫科的,喜歡閱讀書籍、興趣廣泛。他們被邀請來愛因斯坦家里吃飯,并和羞答答、長著黑頭發和棕色眼睛的小愛因斯坦交成了好朋友。
麥克斯可以說是愛因斯坦的“啟蒙老師”,他借了一些通俗的自然科學普及讀物給他看。麥克斯在愛因斯坦十二歲時,給了他一本施皮爾克的平面幾何教科書。愛因斯坦晚年回憶這本神圣的小書時說:“這本書里有許多斷言,比如,三角形的三個高交于一點,它們本身雖然并不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可以很可靠地加以證明,以致任何懷疑似乎都不可能。這種明晰性和可靠性給我留下了一種難以形容的印象。”
愛因斯坦還幸運地從一部卓越的通俗讀物中知道了自然科學領域里的主要成果和方法,科普讀物不但增進了愛因斯坦的知識,而且撥動了年輕人好奇的心弦,引起他對問題的深思。
愛因斯坦十六歲時報考瑞士蘇黎世的聯邦工業大學工程系,可是入學考試卻告失敗。他接受了聯邦工業大學校長以及該校著名的物理學家韋伯教授的建議在瑞士阿勞市的州立中學念完中學課程,以取得中學學歷。
1896年10月,愛因斯坦跨進了蘇黎世工業大學的校門,在師范系學習數學和物理學。他對學校的注入式教育十分反感,認為它使人沒有時間、也沒有興趣去思考其他問題。幸運的'是,窒息真正科學動力的強制教育,在蘇黎世的聯邦工業大學要比其他大學少得多。愛因斯坦充分的利用學校中的自由空氣,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所熱愛的學科上。在學校中,他廣泛的閱讀了赫爾姆霍茲、赫茲等物理學大師的著作,他最著迷的是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他有自學本領、分析問題的習慣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愛因斯坦的成長故事】相關文章:
愛因斯坦歷史名人故事作文(精選16篇)05-19
成長的故事02-18
成長的故事08-21
成長的故事02-13
愛因斯坦的經典名言10-21
成長的故事作文【經典】09-22
[精選]成長的故事作文08-28
成長的故事作文[經典]08-31
(經典)成長的故事作文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