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學家名人故事:旗亭畫壁的故事高適
故事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于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文學家名人故事:旗亭畫壁的故事高適,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文學家名人故事:旗亭畫壁的故事高適
唐代著名邊塞詩人高適,高適生于706年,卒于765年。字達夫,唐代渤海饒安(今鹽山縣夜珠高村)人。高適熟悉軍事生活,所作邊塞詩,對當時的邊地形勢和士兵疾苦均有反映,《燕歌行》是其代表作。他和岑參齊名,合稱“高岑“,詩風也大體相近。高適著有《高常侍集》。
高適早年家貧,他生性磊落,不拘小節。20 歲,高適到長安應試不第,開始了一段羈旅生涯,生活極為困苦。10年后,宋州刺史張九皋因深愛其才,便舉薦高適出仕,初任封丘尉,后為左驍衛兵曹參軍書記。安史之亂后,曾任淮南節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劍南節度使等職,官至左散騎常侍,封渤海縣侯。世稱“高常侍”。
高適的性格和李白有些相似很有些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的氣派。盛唐時代是個出狂人的時代,自然不會只出一個李白,高適才氣雖然沒有李白大,但是他有實際政治才干,在整個唐代大詩人中,政治才干最出色、官也做得最大的就數高適。
在平日賦閑之余,高適常和一些同僚或朋友在一起飲酒賦詩,互相唱和。傳說在開元年間,著名詩人王昌齡、高適和王之渙三人閑居長安。一天,下著小雪,三人一起到酒樓渴酒。酒店里非常熱鬧,因為正趕上梨園伶官(也就是皇家樂隊、演員等)數十人舉行宴會。宴會進行到高潮,有四個美麗的姑娘便開始唱歌。
那時,人們喜歡為一些詩詞配上樂曲來演唱,寫得好的詩歌自然最受青睞。王昌齡他們三個邊喝酒邊在旁邊觀看。高適突然想到一個主意,說:“我們在詩壇上都很有名,但是從來也沒有分過高下。這回根據她們四個姑娘唱的歌詞,看誰的詩多就算誰是成就最高的。
第一個姑娘唱道:“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忙說:“是我的一首。”并在墻上劃了一橫記著。第二個姑娘接著唱:“開篋淚沾臆,見君前日書。夜臺何寂寞,猶是子云居。”高適忙在墻上劃道說:“這是我的絕句。”第三個姑娘唱道:“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王昌齡得意地在墻上又劃一道:“我兩首了”。
王之渙看這情況急了,說:“這些唱歌的姑娘可不怎么樣,唱的詩可見也沒什么高明。”于是他指著姑娘們中一個最美的說:“聽她唱,如果不是我的詩,我就一輩子不再和你們比詩了。”
過了一會兒,這個姑娘唱道:“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三人一聽,鼓掌大笑。原來這正是王之渙的一首七絕。伶官最初不知怎么回事,一問才知道他們就是這些詩的作者,于是紛紛給他們行禮,并且請他們參加宴會。三個人盡歡而散。
文學家名人故事:珍惜時間的魯迅
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文學家魯迅,非常珍惜時間。他有一句至理名言:“時間就是生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無異于謀財害命”。
魯迅確實惜時如命,他把別人喝咖啡、談空天的時間都用在工作和學習上。魯迅還以各種形式來鞭策自己珍惜時間,刻苦學習和工作。在北京時,他的臥室兼書房里,掛著一副對聯,集錄我國古代偉大詩人屈原的兩句詩,上聯是“望崦嵫而勿迫”(看見太陽落山了還不心里焦急),下聯為“恐鵜鶘之先鳴”(怕的是一年又去,報春的杜鵑又早早啼叫)。書房墻上還掛著一張魯迅最崇敬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的照片。
魯迅在《朝花夕拾》中寫道:“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勇氣了,于是點上一支煙,再繼續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魯迅用這朝夕相處的對聯和照片督促自己抓緊時間。 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惜時如命的精神,魯迅在他56歲的生命旅途中,廣泛涉及到自然、社會科學的許多領域,一生著譯一千多萬字,留給后人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
矛盾的童年學習時代
童年時代的茅盾,就表現出了對文學的濃厚興趣以及非凡的文學天賦。在上小學時,茅盾就愛看舊小說。他家屋后有一間堆放破爛的小屋,不知哪位叔祖在那里放了一板箱雜七雜八的書籍,其中就有《七俠五義》《西游記》《三國演義》之類的舊小說,茅盾找到了這些書,立即被其中動人情節吸引住了,他愛不釋手,有空就偷偷翻看。過去,這些舊小說被稱為閑書,父母一般是禁止自己的子女看的,認為那些書不是正經的學問,看了無用。茅盾的父親主張搞實業,希望兒子將來學理工科,也不主張茅盾看這些閑書。
但他的思想比較開明,當他知道茅盾喜歡看舊小說時,并沒有嚴厲禁止。他認為小孩子讀讀這些閑書,雖無大用,也可以弄通文理,所以,他又把一本石印的《后西游記》拿給茅盾看。
9歲的時候,有一次茅盾跟他的母親一起到舅舅家去度夏。茅盾的舅舅是個中醫,家里也有不少舊小說。茅盾在那里找到了《野叟曝言》,只花了三天半時間就讀完了。這是清代的一部通俗小說,共一百五十四回,約一百萬字,曾自稱“天下第一奇書”。茅盾的舅舅知道他很短的時間就看完了《野叟曝言》,也很是吃驚。從此對他刮目相看。這種廣泛的、大量的閱讀,不僅提高了茅盾的文學素養,而且也在無形中培養了他的寫作能力。在小學里,茅盾的各門功課都名列前茅,每次考試他總能得到獎品。特別是他的作文更是出名。有一年茅盾遇上了童年會考,他參加了這次隆重的考試。會考的作文題是《論富國強兵之道》,茅盾很快就寫了一篇四百多字的議論文,文章的最后一句是“大丈夫當以天下為己任”。主持會考的老師對茅盾的文章大加稱贊,并在最后一句上加了密圈,寫了如下評語:“十二歲小兒,能作此語,莫謂祖國無人也。”
進入中學后,茅盾在名師的指導下,更加廣泛地學習了中國古典文學,他的作文水平也突飛猛進。在湖州中學讀書時,他幸運地遇上了錢念劬先生。錢先生曾在日本、俄國、法國、意大利、荷蘭等國作過外交官,通曉世界大事,學貫中西,是一位很有名望的大學問家。有一次錢先生讓茅盾他們作文,卻不出任何題目,他讓學生們自己選題,任意寫,很多學生對此作文茫然不知所措。茅盾卻借鑒莊子《逍遙游》中的寓意,寫了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題名《志在鴻鵠》。文中寫了一只大鳥展翅高飛,在空中翱翔,嘲笑下邊仰著臉看,無可奈何的獵人。這是一篇寓言,茅盾借對大鳥形象的描寫,表現了自己的少年壯志。而且,文章的題目又與茅盾的名字德鴻暗暗相合,因此,茅盾也是借此自抒胸臆。這篇文章思想高遠,想象豐富,形象生動。錢念劬先生很是賞識,寫了如此批語:“是將來能為文者。”錢先生的預見沒有錯,茅盾以后果然成為著名文學家。
【文學家名人故事:旗亭畫壁的故事高適】相關文章:
鑿壁借光名人故事01-06
鑿壁借光的故事12-09
高適的簡介07-17
天文學家張衡的名人故事(通用10篇)04-29
誠信的名人故事名人誠信故事03-14
經典名人哲理故事-名人故事素材02-21
名人故事:徐悲鴻的故事01-21
關于微笑的名人故事-名人故事素材02-11
名人故事精選01-28
經典名人故事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