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民俗民風的作文

時間:2024-02-24 12:11:52 [第二單元]民風民俗 我要投稿

【合集】民俗民風的作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民俗民風的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合集】民俗民風的作文

民俗民風的作文1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只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扭一扭……”聽著這熟悉的童謠,我們仿佛又回到春節那歡樂喜慶的氣氛中了。我們中華民族有許多民俗,相信大家一定都知道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由來,也聽說過中秋節賞月、吃月餅的傳說,相信小時候在爸爸媽媽的懷里就聽說過,“年”其實在很早很早的時候是一頭“吃人的怪獸”,那么你知道過年前家家戶戶蒸饅頭的民俗是怎么來的嗎?其中又有什么故事呢?

  饅頭的傳說

  饅頭,又叫饅首。關于這個名字的來歷,還有一段傳說呢。早年,相傳皇宮里有一個太仆,待人善良溫和。上至文官武將,下至侍衛宮女,對這個太仆都有好感。

  一天午后,太子帶著佩劍出來玩耍,正遇上一個雕塑老藝人在精心地雕刻井邊亭子的立柱。太子讓老藝人趴下給他當馬騎,老藝人說什么也不應允。太子大發雷霆,隨手拔出佩劍,沖著老藝人惡狠狠地刺去。老藝人急忙躲閃,圍著井口轉著圈兒地跑。太子猛刺幾劍,都未刺中,惱羞成怒,突然大喊一聲:“殺!”直沖過去,卻跌入井中。這下可把老藝人嚇呆了。這一切,都被那個好心的太仆看見了。他跑到井前,忙說:“可不好了,出人命了!你快走開,一切由我安排。”太仆疾步上朝,向皇帝啟奏。皇帝馬上命人打撈。當撈上來時,太子已經死去了。

  皇帝問:“太子何故落井而亡?”太仆答道:“太子欲把老奴當馬騎,老奴未應,太子發怒,拔劍刺老奴,失足落井。老奴罪該萬死!”皇帝吼道:“刀斧手何在?把他押下去,明日正午時斬首!”滿朝文武百官都來替太仆喊冤求情,皇帝硬是不肯赦免。當夜,老藝人和看押太仆的侍衛商議,想了一個好辦法。

  一夜之間,老藝人用面塑了一個跟太仆一模一樣的頭,又用蒲草扎了一個身子,戴上了太仆的帽子,穿上了太仆的衣裳。第二天,晌午時,兩個侍衛架著太仆的替身,拖出午門外,由刀斧手把頭砍下來。事先準備好的'血水濺了出來。刀斧手把血淋淋的人頭獻上,皇帝一看,果真是太仆。晚上三更時,太仆和雕塑老藝人聚到一起,互表謝意。兩人商量好,各自帶了金銀,由太仆牽出了兩匹寶馬,在侍衛的幫助下逃跑了。

  他們騎著馬跑了很遠很遠,來到一座古城住下了。為了謀生,開了一個小館,用白面蒸了各種模樣的人頭,祭祀慶賀,表示吉祥,并且取名叫饅首。

  為了招攬顧客,他們現身說法大講饅首可以贖罪免災,可以得到吉利。人們聽了以后爭相購買,把它作為年節或祭祀時的祭品。古人也有珍惜米糧的好習慣,不知是誰引的頭,把祭過的饅首吃了。于是,專做祭品的饅首又逐漸變成日常食品了。人們為了省事,簡化了做法,不再保持原先的人頭狀,只保留半球形。不知又過了多少年,語言也有了變化,因為首和頭是一回事,饅首就叫饅頭了,做法也更簡單了。這就是我們現在吃的大饅頭。

民俗民風的作文2

  春節是我國各民族的傳統節日,100多年前,民間藝人“百本張”曾在他的曲本中這樣寫道:“正月里家家賀新年,元宵佳節把燈觀,月正圓,花盒子處處瞅,炮竹陣陣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這歷史上關于歲首春節的生動定照。

  相傳堯舜時期,我國就有這個節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辭中,亦有關于春節的記載,有慶祝風首春節的風俗,但當時歷法,是靠“觀象授時”,是否準確,尚難確定,到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我國人民創造“太初歷”,明確規定以農歷正月為歲首,從這時起,農歷新年的習俗就流傳2000多年,直到新中國成立,改用公元以后,這個節日就改為春節。

  在我國最古的文字記載中,有許多關于歲首的故事,臘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后的農閑季節,漢鄭玄也說過,歲未年初“勞農以休息之”。拿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勞逸結合的意思。

  那么春節到底是怎么來的呢?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想把節令定準,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樹陰下面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他,他設計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日晷儀。可是,天陰雨霧,影響測量,后來,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興趣,他又動手做五層漏壺,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重復一遍。

  那時的`國君叫祖乙,天時風云的不測,使他很苦惱。一個名叫阿衡的大臣,為討好皇上,奏稱要設天臺敬祭天神,祖乙認為有理,便帶領百官去祭天,卻無濟于事,萬年知道后,忍不住帶著日晷儀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后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于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筑起日晷臺和漏壺亭,并派十二童子服待萬年,祖乙對萬年說:“希望你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歷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傳旨要阿衡去解萬年測試歷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寫一些字,阿衡看見后,知道萬年的歷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于日派人刺殺萬年,結果刺客被士衛抓住,祖乙知道后,懲處阿衡,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道,就叫春節吧。”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后來,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準確的太陽歷,后來為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日命名為“萬年歷”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后,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傳說就是為紀念萬年的。

  現在我們過年也有一些習俗,如倒貼“福”字,放爆竹,拜年等等。

民俗民風的作文3

  我的家鄉普格是涼山州東南部的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縣,這里有著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是火把節的故鄉。

  火把節是祈禱幸福、祝福吉祥的節日。火把節原旨是驅蟲滅害、保佑莊稼獲得豐收。每年的農歷六月二十四日是普格彝族人民過火把節的日子。

  火把節的第一天,各家各戶清洗炊具,殺雞宰羊,籌辦豐盛的節日晚餐。吃晚飯前,大人們把飯盛進簸箕里,把菜放進盤子里,筷子與勺子放在菜上,然后一起擺放在門前。希望已過世的老人們回來吃頓飯,來看看兒孫,保佑在世的家人平平安安,健康長壽,并把家中的不吉利帶走。祭完過世的老人,全家才開始吃飯。晚飯后,老老少少都走出家門,不約而同地來到寨口,用火把燒幾堆熊熊的篝火,老的聚在一起,小的聚在一起。女孩子們手牽著手圍繞火堆念起火把祝詞。人們迎著金燦燦的火光,跳啊,笑啊!祝詞一聲高過一聲,歡樂一浪壓倒一浪,此起彼伏,在山谷中久久回蕩。

  火把節的第二天,是節日的高潮。四面八方的彝族人民都聚到一個固定的場地。火把節的場地是一塊圓而平坦的草坪,外圍是濃濃密密的樹林,過節的人們坐滿了草坪四周。這天要進行斗牛、斗雞、賽馬、摔跤等活動。普格彝民的摔跤與人們在電視里看到的日本相撲運動有些相似。摔在上面的不一定贏,摔在下面的不一定輸,而要看誰的雙腳先離地,誰的雙肩先觸地。能參加火把節摔跤比賽的小伙子都是各村各寨的佼佼者。他們時而被這個抱起,時而被那個摔倒。戰敗者不氣餒,戰勝者也不驕傲。他們都冷靜地迎接新的挑戰,直至無敵手才算勝利。

  火把節的第三天,是選美活動。姑娘們穿著節日的盛裝,佩戴著金銀首飾,每人撐一把黃油布傘,相互牽著彩色三角巾,在草坪上圍成一個又一個的圓圈,跳起了優美的彝族舞,唱起了婉轉的彝族歌。五彩艷麗的裙子擺動著,旋轉著,如彩蝶展翅,似孔雀開屏,煞是迷人。姑娘們努力展示出自己的美。記者們可忙壞了,又是拍照,又是錄像。評委們也在精心挑選著百花叢中的.“牡丹花”。瞧,他們滿頭大汗,看來還真難選出來呢!傍晚,各家各戶點燃火把,在家長的帶領下,在屋內、院坎中轉繞,口中念道:“燒死瘟疫,牛羊發展。”祈求六畜興旺,莊稼獲得豐收。接著,全寨各家各戶把剩下的火把集中堆放于村頭牛羊出入的路口,燃起熊熊的篝火,在篝火的上面放一塊石板,每家朝石板上投小石9粒、草9根,象征著數不清的牛羊來吃草,收不完的莊稼堆成山。

  家鄉的火把節隨著歷史的演進、社會的進步,逐步發展成為集民間體育、文化活動和民風民俗展示為一體的盛大節日。近年來,每逢火把節都有大批的外國朋友和港臺同胞來普格和彝族人民共度佳節。

  朋友,請來普格參加彝族的火把節,你將會看到驚心動魄的一幕又一幕……

  簡單評語:本文的主旨昂揚,充滿激情,語言優美,例如:“姑娘們穿著節日的盛裝,佩戴著金銀首飾,每人撐一把黃油布傘,相互牽著彩色三角巾,在草坪上圍成一個又一個的圓圈”。典型的事例也為文章增色不少。

民俗民風的作文4

  歡樂的潑水節與那動聽的傳說,不僅僅屬于傣民族的。每逢傣歷新年的到來,西雙版納的布朗族和德宏的德昂族、阿昌族,都在一起共同歡慶,舉行潑水節活動。國內外游客也非常喜愛和向往這個色彩繽紛的盛會,因此也都很想了解和熟識傣家的潑水習俗。既是這樣,我們的新聞媒體和文化旅游部門(包括旅游企業)就應該負責任地搞好潑水節活動的宣傳,讓這個風靡中外的民族節日有它本來的面貌和歷史。尤其在西雙版納傣族園內,這個節日活動更應具有傳統色彩和民俗情調。

  潑水節在傣語叫“楞賀尚比邁”,因傣歷元旦在六月,又稱做“六月新年”或“六月節”(時間在陽歷四月中旬)。潑水儀式活動又是此節的主要活動,據一本叫作《車里》的史地小叢書里記載:“元旦之晨,所有貴族平民,皆沐浴更衣,佛寺賧佛。婦女輩則各擔水一挑,為佛洗塵……,浴佛之后,民眾更互相以水相澆,潑水戲之能事。”現在,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傣歷新年不斷增加了新的`內容,除了賽龍舟、放高升、丟包、放火燈、賽鼓、跳孔雀舞、潑水祝福以外,增加了體育表演、文藝演出、游園聯歡、放氫氣球等,慢慢將浴佛儀式活動淡化了。作為以保護、發揚傣族傳統文化為重要宗旨的傣族園來說,要不要恢復那些浴佛儀式活動,是值得認真研究的。

  關于潑水節的來歷,有這樣一個古老的傳說:古時候,一個叫捧瑪達拉乍的魔神,違抗天神的旨意,為所欲為,把人間弄得雨旱失調,冷熱不分,秧苗枯死,人畜遭殃。怎樣懲治這個法術高明的惡魔呢?智慧的天神英達提心生一計,即裝扮成英俊的小伙子,去接近捧瑪點達拉乍的七個女兒,并將實情告訴她們。這七個姑娘生性善良,本來就對父王的罪惡有憤懣,這時,她們決心殺死父王,為人間除害。一天,她們終于探聽到了父王的生死“秘密”,并趁機將他灌得酩酊大醉,悄悄撥下他的一根頭發,做成弓賽宰(即用心弦做成的弓),斷了惡魔的頭。但滾落地上的這顆頭顱竟又變成了新的災難,傾刻間邪火熊熊,竹樓被燒毀,莊稼被燒焦,七個姑娘把魔頭輪換懷抱,直到腐爛。每輪換時,她們便打來清水相互潑灑,去除污穢。七姊妹大義滅親的果敢行動和功績,受到普天下百姓的熱情贊頌。深深的懷念變為了永久的敬意。也為了紀念麻哈捧重修風雨冷熱法公諸于世,人們就把魔王捧瑪點達拉乍的頭顱腐爛的日子,定為潑水的日子。這一天,浴佛之后,人們就用清水相互潑灑,相互祝福,以求吉祥安康,幸福久長。

  水的民族視水如生命,每逢潑水節日的到來,傣族村村寨寨就變成了歡樂的世界,飛灑著水的柔情和友誼。

民俗民風的作文5

  過年大家不就圖個年味嘛,我們就要讓這個年過的充滿年味兒。我們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中國人過年可是熱鬧非凡。各種各樣的民風民俗,讓我們為中華五千年的歷史而驕傲,而自豪。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我們當然就要辭舊迎新,收獲20xx,展望20xx。蜘蛛每不辭辛勞的織網誰能搞懂,它為了什么,我猜它是為了期待著自己的兒女能夠有歸來的一天就可以睡上它特意準備的舒服的床。

  今年春節我也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將我的才藝運用到了此次的“年”中。我將春聯充分運用到了我的一技之長——書法上。大家都知道春聯上當然少不了文墨名客的題字,雖說我沒王羲之的書法功底那樣登峰造極,也沒有顏真卿的揮灑自如。但是我擁有一顆好學之心。我相信書法的好壞是看一個人的心性。

  我向來說到做到,第二天當我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告訴媽媽時,媽媽一口就答應了。我和媽媽來到了文具店,挑選紅紙,我一眼就看到了買紅紙的地方。我用手指著,“媽媽,快看在那!”媽媽疑問地說:“你確定真的要寫春聯?”我拍拍胸脯,“當然嘍!”媽媽彎下腰來,為我抽出幾張紅紙,我興奮得馬上搶過媽媽手中的紅紙,跟媽媽比了一個OK的手勢。買好紅紙我興奮地抱著它回家,我依稀記得那是一個下雨天,我生怕雨水把這紅紙浸透,緊緊的抱在懷中不肯撒手。

  即使現在就要將自己淋濕,也落得個心甘情愿。好不容易一路護送到家中,我就一刻不敢停歇,拿出了毛筆,決定速戰速決。奶奶在一旁幫我磨墨。我氣定神閑,裁好了春聯的尺寸,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寫書法講究的就是靜心,才能寫出一手好字呢。

  我也依照著這種法則,開始了我的書法探險之旅。我站在桌子的前面,仿佛一切都是“浮云”。在我自己的小小世界里游蕩。我開始我的第一筆,起初我對第一次寫春聯有一些緊張,畏畏縮縮,寫出來的字樣,我一看,我根本就沒有發揮出自己的最好水平。我天性樂觀,想:這只不過是提前熱熱身而已,對我這個初來乍到的`新手來說還是多多體諒吧。

  我懷著這樣的心情,開始了我接下來的創作,我隨著一次又一次的心理斗爭,終于寫得有些味道了。我的父母在一旁焦急的看著我還是一停不停地給我提些意見,真是應了那句老話:“皇上不急,太監急。”我現在的自信心已經加倍提升,斗敗了自己心中的心魔,我相信,我能行!我在自己的手下描繪出了一幕幕我們對新年的美好祝愿。

  我終于完成了我的大作。我大吐一口氣,心中吊著的一塊大石頭終于安全著落。我將紙小心翼翼的捧在手中,一筆一畫上上下下的打量一番,透露出滿意的眼神。我馬上就要將自己的作品掛在自家的門上,媽媽為我拿來膠水,我仔仔細細的在四周涂抹了一遍,問媽媽:“哪個位置合適?”媽媽總說往左一點還是往右一點。最終拍定了,我把得意之作貼上,總算是大功告成了!我們擊掌慶祝。

  你們說我們是不是做了一件很有年味兒的事呢?

民俗民風的作文6

  踏入苗家門坎,映入眼簾的首先是掛在屋梁上的各種糧食,它們是苗家人的驕傲,是五谷豐登的象征。走廊上的木凳被苗家稱作“每人靠”,意思是每個人都能坐一坐,歇一歇。苗家門口掛著的牛角是用于驅邪的吉祥物,也是苗家用來敬酒的工具。在苗家眾多的迎賓禮儀中,最隆重、最具風格的莫過于敬牛角酒。傳說到苗家做客時,只要摸摸牛角就會給你帶來好運,同時還得踩踩堂屋中間的木板,這塊木板稱“平安橋”,能讓人平平安安,萬事如意

  苗族的禮儀有:客人來訪,必殺雞宰鴨盛情款待,若是遠道來的貴客,有的地方還要在寨前擺酒迎接。吃雞時,雞頭要敬給客人中的長者,雞腿要賜給年紀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還有分雞心的習俗,即由家里年紀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雞心或鴨心拈給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須把雞心平分給在座的.老人。有的地方還敬“牛角酒”、“梳子肉”,客人一一接受,主人最高興。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歡吃肥肉,可以說明情況,主人不勉強,但不吃飽喝足,則被視為看不起主人。

  苗族人接待客人時,主人會穿上節日盛裝。男主人到村寨外的路旁,恭迎客人光臨。有時甚至還擺下酒席。客人到家門口時,男主人以唱歌形式叫門,告知女主人貴客已經臨門,女主人唱著歌開門迎客。

  苗家人非常好客,來了客人要殺雞宰鴨,由家長或同族中最有威望的老人將雞心或鴨心敬給客人。按苗家風俗,客人不能馬上一個人吃完,須與同座的老人分享,以示自己大公無私。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風情。不一樣的風俗造就了 來自不一樣的節日風俗,今天我就帶大家領略一下苗族的風土人情。

  苗族主要聚居于貴州省東南部、廣西大苗山、海南島及貴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廣西等省區的交界地帶。

  苗族十分注重禮儀。客人來訪,必殺雞宰鴨盛情款待,若是遠道來的貴客,苗族人習慣先請客人飲牛角酒。吃雞時,雞頭要敬給客人中的長者,雞腿要賜給年紀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還有分雞心的習俗,即由家里年紀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雞心或鴨心拈給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須把雞心平分給在座的老人。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歡吃肥肉,可以說明情況,主人不勉強,但不吃 苗族講究真情實意,非常熱情,最忌浮華與虛偽。主人路遇客人不搶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談中用敬語稱呼;迎客要穿節日服裝;對貴客要到寨外擺酒迎候;客人到家門,男主人要叫門,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開門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樓;宴會上以雞、鴨待客為佳肴,以心、肝最貴重,要先給給客人或長者,客人則分給眾人享用,次序是先長后幼。客人不要稱主人“苗子”,他們喜自稱“蒙”。

  苗族人確實是尊老愛幼,真情實意,熱情好客,非常注重禮節的。

民俗民風的作文7

  閩南民風民俗

  閩南獨特的風土人情,傳統的文化傳承形成了閩南獨有的民風民俗,這些帶有閩南特色的民風民俗值得我們回味,更加值得我們去深思。下面我們可以簡單介紹一下閩南的民風民俗。

  服飾習俗

  隨著思想,觀念的進步,人們的服飾也跟著發生了變化。其中,閩南服飾中獨具特色的是惠安女服飾,其最大特點是“衣短露臍,引人注目”。有首打油詩形象地勾畫出惠安女傳統服飾的牲為“封建頭,民主肚,節約衣,浪費褲”。此外,目前尚保留的民眾有穿木屐、婦女、兒童戴手鐲、腳鐲等。

  建筑習俗

  建筑與百姓安居緊密相連,因此,也形成了一系列的民間風俗。如建房前擇定方向,選擇黃道吉日動土及上梁祭、落成祭等禮俗,如動土前要選黃道吉日,并設案擺豬頭三牲供品,焚香燃燭,燃放爆竹,拜神靈祭土地,俗稱動土祭或奠基祭。儀式后,用豐富的酒菜款待建房的師傅,此外,還有木門檻上釘竹板、擇地鑿井覓甘泉等習俗。

  結婚習俗

  閩南的婚姻禮俗,自古以來遵循漢族傳統的周禮“六禮”的基本程序進行,即納采(即求婚)、問名(即女姓氏)、納吉(定婚喪嫁娶)、納征(婚成送禮物)、請期(通知婚期)、親迎(迎娶)。其中,特別注重“迎娶”這一道習俗。新娘一般在婚后第四日回娘家省親,稱“做客”、“歸字”。“做客”必須當日返回婆家,到家時又必須是天黑,俗話為“暗冥摸,生干埔”。意即這樣做就會生男孩。

  壽誕禮俗

  舊時由于生活和衛生環境等因素,人們能活到50歲就被認為是長壽了。所以閩南民俗從50周歲開始逢十做壽(有些地方從60周歲才開始做壽),也有提前一年或推遲一年做壽的(即逢9或11做壽的.)。一般在壽堂上懸燈張彩,正中貼一金字“壽”字或壽星圖,兩旁掛壽聯,壽星著新衣或壽衣正坐高堂,接受兒張的拜祝。壽宴是做壽的重要內容。一般在壽慶日的中午或晚上大宴賓客,在菜肴中必有一道“豬腳線面”的菜,這是取豬腳意強壯,線面壽長的吉利。

  民間禁忌

  禁忌是民間關于社會行為、信仰活動的某種約束限制觀念和做法,是一種傳統的風俗。閩南人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一些關于飲食、衣著、起居、交往、語言等方面的禁忌,如忌吃飯時以筷子敲碗,因為舊時只有乞丐才敲著空碗乞討。亦不可將筷子插在飯碗的米飯中,這與民俗中“拜腳尾飯”的喪俗有關。忌用掃帚打人,否則被打者會倒霉,因為人們把掃帚認為是有靈性之物。忌在庭院內種植香蕉樹和榕樹,傳說因香蕉無籽,故不利生育。而榕樹被視為神樹(因它樹齡最長),種在家庭小院是對神的不敬,也不吉利。

民俗民風的作文8

  鮮族風情:朝鮮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無論是歌舞、服裝、民風、民俗都極有特色,是我國56個民族大花園中一朵鮮艷亮麗的奇葩。

  鮮族人愛整潔,身上的衣著和屋里的器具,總是收拾得真正干干凈凈,整整齊齊的。鮮族人喜歡睡火炕,炕面上鋪著油漆過的厚紙板,進屋就脫鞋,然后不論是主人和客人,都在炕上盤腿而坐。喝茶和吃飯時,都在炕上擺放著一張小飯桌子,茶飯都擺在小桌子上。鮮族人極講究禮貌,待人友善,民風淳樸,極好客。

  鮮族人無論男女老少,一律都穿白衣,故有“白衣民族”之稱。男人的褲子襠大腿肥,便于盤腿打坐;上衣斜襟無鈕扣,用一條長布袋束腰,在外衣上面喜歡套一件帶鈕扣的深色坎肩。婦女的上衣短小,下面的裙子寬而又長。上年紀的女人基本上是白衣素裙,年輕姑娘則是五顏六色,鮮艷靚麗的`裙襖。鮮族人有自己獨特的造形的鞋,鞋的樣子很像一只小船,鞋尖上翹,穿脫都方便。婦女承擔著家中繁重的勞動,家里和地里的活女人都能干。她們都習慣用頭部頂水和其他物件,而不是用肩挑和挑手提。

  朝鮮族幾乎人人都能歌善舞。人們說“長袖善舞”,鮮族人喜穿長裙長袖衣服,舞起來自然是好看的了。連老大爺、老大娘幾步簡單動作的舞蹈,也非常優美動人。女人經常出來表演的,有長鼓舞、紅綢舞;男人經常表演的是帽子上的大長穗舞。洋琴和木琴、手風琴,是伴舞的主要樂器。朝鮮的民歌優美動聽,像《桔梗謠》、《春耕謠》等,則是讓人百聽不厭的。

  朝鮮族的民族體育,更有其悠遠的歷史傳統,在民間極其普及,其中,跳板、摔跤、蕩秋千是他們的長項。男子比較喜愛的是摔跤,主要是民族式的角力,不許用拳頭和腳傷著對方,也不用背部著地計較輸贏,只要將對方摔倒即算是結局。女人則喜歡跳翹翹板和蕩秋千。每逢端午節和中秋節,年輕的女子都要穿得漂漂亮亮,成群結伴地做跳板和蕩秋千游戲。蕩秋千最是她們的拿手戲,她們能像燕子般地凌空飛舞,并在秋千板上做出各種舞姿動作,坐在四周圍觀的男女老少,一邊為她們喝采,有的也在一邊飲酒唱歌為之助興。

  拔河是鮮族一項古老的比賽項目,每次比賽規模都很大,經常是村與村、隊與隊之間在節日里舉行,少則幾百人,多則上千人,周圍參觀的人更多。因為鮮族人是以種水稻見長的民族,因拔河的繩子都是用稻草搓成的,直徑可達2米多粗。賽完之后,得勝者將繩子抬回村去,然后全村的人擺酒席慶賀。抬回去的賽繩被認為是吉祥之物,人們多用它紡織些器物使用,以作將來辦事吉利的預兆。

民俗民風的作文9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在中國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還有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相傳至今。比如,掃塵、貼春聯、貼窗花、倒貼"福"字、畫年畫和守歲等等。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在古書《呂氏春秋》中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習慣了,此外,掃塵還有"除陳布新"的含義。

  春聯也叫對聯、桃符,它以對偶、精巧的文字抒發美好的愿望,是我們中國獨特的文學形式。春節貼春聯這一習俗起源于宋代,春聯分為上聯、下聯和橫批。

  "福"字,指的是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是為了表達對親朋好友的一種祝福。可是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祝福,人們干脆把"福"字倒過來貼,表示"福“倒”了"。

  現在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已很是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家家戶戶帶去了興旺和歡樂的喜慶場面。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

  在此我再送大家一副對聯:"焰火耀長空,色彩斑斕歡度除夕度,金龍騰大地,人聲鼎沸喜迎吉祥年"!

  說到永康的春節習俗,那可真是多啊!讓我給你細細道來。

  撣塵:農歷臘月二十四,這一天各家各戶都要撣掃去室內、家具及廚房各角落的灰土塵埃,以免留下魔鬼的爪印,于來年不利。

  貼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等。每逢春節,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添加喜慶氣氛。

  倒貼"福"字:在貼春聯的同時,大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愿,人們干脆把"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謝年:在除夕,永康城鄉各地鞭炮陣陣,家家戶戶按照傳統習俗擺出了方桌,點上了紅紅的蠟燭謝年,祈福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祭祖:在我們這里,正月初一,不是先拜年,而是先去祭祖。每拜完一個祖墳,就在墳前放鞭炮,為了讓祖宗保佑我們。

  拜年:祭完祖,就是拜年了。人們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怎么樣,看了我們這兒春節習俗,才知道各地習俗每什么太大的差別吧。

民俗民風的作文10

  今天是“元宵節”,你們知道為什么叫“元宵節”嗎?“元”就是正月的意思,“宵”就是夜晚,爸爸說現在有的國家在發生大事時就會通知“宵禁”,就是夜晚戒嚴的意思。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的日子,叫做“元宵節”,爸爸還說這是我們中國人很重要的一個節日,它象征著團圓,也預示著熱熱鬧鬧的新年過完了。

  在這一天里全家人要團圓在一起吃飯,還要掛燈籠、猜謎語、放炮、吃元宵,這些事都是我特別喜歡的。為什么要掛燈籠、放炮呢?昨天晚上爸爸還從手機上給我講了一個故事,現在我講給你們聽聽吧!

  很久很久以前有許多野獸在外面亂殺人,人們就只有打死野獸才能安全。有一天有兩只神鳥從天上飛來,人們以為是野獸就殺了它們。于是天上的國王就很生氣,他決定在正月十五這一天派天兵天將去放火把人燒死。國王的女兒聽到這個消息,就偷偷地跑到人間告訴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想了一個辦法,在十五、十六這兩天家家戶戶都掛上燈籠,并放炮。天上的國王看見人間火光沖天,響聲震天就以為人已經被燒死了,就不生氣了。從那以后每年的正月十五、十六人們都要掛燈籠,放花炮。這個故事好聽嗎?

  今天晚上我們全家人都到奶奶家吃飯,我們每個人都吃了六個元宵。飯桌上我們還猜了謎語、做腦筋急轉彎游戲。爺爺說:“油炸豆腐——打一唐代詩人”,我立即回答是“李白”。我問大家:“‘好’與‘壞’中間是什么?”姑姑說:“不好不壞。”我說:“不對。”奶奶說:“中”。我說:“也不對,答案是‘與’”,全家人都笑了。姐姐也說了一個,“清華大學讀下來要用多長時間?”我們都說:“五年、四年”,結果都錯了。姐姐說:“‘清華大學’這四個字只需要四秒鐘”。我們都恍然大悟。

  吃完飯我們都下樓放炮去了。我們住的小區世紀景苑在放好漂亮好漂亮的煙花,很多人都來看。我也放了很多炮,我還把兩個炮的捻擰到一起放,兩個炮交替開花可好玩了。我們還把很多‘滴滴筋’擺成方格子,連成很多圖形,然后點燃一根,其它的就一根連一根的.著了,噼里啪啦的到處冒火花,可好玩了!

  后來爸爸媽媽帶我回家時專門走了中原路,路上人可多了,車也很多,有的地方都堵車了。彩燈到處都是,可漂亮了。我還看到了圓圓的月亮,很亮很亮。媽媽說:“正月十五元宵節在中國是和春節一樣重要的節日。春節人們一般都在家中團圓、熬夜,但是元宵節大家都到外面來游燈、逛街。在古代,宮里的宮女是不能出宮的,只有元宵節這一天才可以走出來,那時候叫做‘上元燈節’”

  我真的好喜歡這個元宵節呀!

  昨天老公從校信通彩信上了解到了元宵節的傳說,并且講給了兒子聽。今天兒子在婆婆家居然有聲有色的講起這個故事。晚飯后特地帶他好好體會一下元宵節的感受。回到家,和兒子一句一句聊來,沒想到居然串成了這么長的一篇文章。趕忙幫兒子記錄下來。

民俗民風的作文11

  踩高蹺、玩獅子、吃湯圓……舞龍賞燈鬧元宵,歡天喜地迎春來,要說老家安徽宣城的春節民俗,真是五彩繽紛,令人目不暇接。老家的鬧花燈遍及城鄉,玩燈時伴以爆竹煙花等,十分壯觀。同時還有踩高蹺、旱船、玩獅子、挑花籃等活動,兒童提燈更是美不勝收,今年寒假,我也去提花燈了!

  大年初五中午,爸爸帶我去雙溝看花燈,剛過東華山就聽見一陣震耳欲聾的爆竹聲。我連忙下車,只見一條長長的隊伍,兩條龍燈在前面游動,中間許多人提著花燈,后面還有兩只麒麟搖頭晃腦,圍觀的人里三層外三層。

  隨著“咚咚鏘、咚咚鏘”的鑼鼓聲,那條金色的龍舞動起來了。你看它時而在空中翻飛,時而繞著地面盤旋,時而龍頭從龍身下鉆出來。真是巨龍騰飛,讓我們目不暇接,周圍觀看的人不時發出陣陣喝彩聲。舞龍的人個個精神抖擻,龍頭前的那個人手握彩球,一會揮到東,一會揮到西,龍頭跟著彩球擺動,真是栩栩如生。

  正在我看得津津有味時,傳來“媛媛”“媛媛”的呼喚聲,我回頭一看,啊!花燈隊伍里居然有我表姐呢!她手提一個橢圓形的大花燈,花燈上寫著“五谷豐登”,其他的花燈也都是橢圓的,像一個大冬瓜,不過上面有點貼的是一首詩,有點貼的是剪紙,花燈用各色彩紙糊成,黃、藍、綠、紫、大紅、粉紅——給節日增添了熱鬧的氣氛。提花燈的都是一些跟我差不多大的孩子,他們有點把花燈扛在肩上,有的提在手中。

  哎,假如我也能加入他們的`隊伍多好啊!“媛媛,想不要提花燈?”姐姐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好呀!”我興奮不已,接過姐姐手中的花燈,跟隨隊伍向前走。可沒有走多遠,就覺得手酸酸的,“姐姐,我不想提了。”走在一旁的姐姐笑了,“就這么一會兒,就打退堂鼓了,我們回去有夜宵吃哦!”我可不想讓姐姐嘲笑,于是一咬牙繼續跟隨人群前進。終于從東華山來到沙墩,鄉親們出來迎接我們,小孩子圍著我們跳啊,叫啊,場面好不熱鬧。在這里鬧了差不多一個小時,隊伍才浩浩蕩蕩向前走。我們經過每一座村莊、學校都要停留一個小時左右,好不容易來到了目的地雙溝。此時夜幕已經降臨,我雙腿也快拖不動了,看其他孩子一個個都興致勃勃的,我也不能輸給別人呀!“我們還要走回家哦!”姐姐告訴我。為了那美味的宵夜,我只能忍了。

  領頭的人又給我們發了個通電的小燈籠,叫我們把小燈籠放進大花燈,這下,花燈全都亮了,與白天相比更美了。我們往回走,經過白天的村莊、學校,鄉親們還是那么熱情,放爆竹來迎接我們。走呀,走呀,終于回到了東華山,此時已經12點了,我累得筋疲力盡,宵夜是熱氣騰騰的包子,我連吃三個,真香呀,這可是我一天的勞動所得哦。

  提花燈,讓我盡情的體驗到了家鄉春節的民風民俗,這個寒假我過得特別有意義。

民俗民風的作文12

  中國有很多的傳統節日,這些節日都有一個歷史或傳說,這些傳說有的是真實的,也有的是虛假的。

  在這些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的是春節。春節的時候,我們可以逛廟會、賞花燈,每家每戶都必須要貼春聯,小孩、大人穿著新衣服,在一起放鞭炮,可熱鬧了。

  春節這些特點是從一個傳說中演繹而來的。傳說很久以前,在某一座山上住著一只怪獸,山下有一個村莊,村里的人過著幸福的生活。

  有一天,怪獸下山來覓食,它找了很久,最終喜歡上了吃小孩。然而這一天剛好是正月初一,人們便把這只怪獸叫做年。連續幾年,都在這同一天,許多小孩被年吃掉,村民們開始害怕起來。到了晚上,大家做了一個同樣的、奇怪的夢:一位老者說:“年怕紅色、怕鞭炮聲,大家只要有這些就不用再怕年了。”

  正月初一到了,年下山來了,來到山腳還是沒有進村莊,因為它看到村莊里到處都是紅彤彤一片,心里害怕起來,還看見幾個小孩在放鞭炮,它嚇得慌,逃走了,從此再也不敢出來了。村民們知道了這個喜訊,開心得不得了,于是就把趕走年的這一天叫做大年初一。

  年,因為嚇壞了,再也沒有下過山,有人說它在山上餓死了;有人說由于那一次的原因,它嚇壞了,回到山中就嚇到死了……

  中國有很多的傳統節日,他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我要了解更多的傳統節日,了解它們的由來,讓我對傳統節日的了解更加透徹。

  “年卅晚,行花街,迎春花放滿街排,朵朵紅花鮮,朵朵黃花大,千朵萬朵睇唔曬……”從小,我就會唱這首童謠《行花街》。廣州的迎春花市繁花似錦,人海如潮,熱鬧非凡,早就名揚五洲,飲譽四海,是全國獨一無二的民俗景觀。

  現在,廣州花市的規模越來越大,都有十大花街了。每個花市在主要街道搭棚架攤檔售花,這些花架一層層沿街伸展,擺成幾條長廊。花市的出入口處,都搭起迎春花市牌坊,絢麗輝煌,雄偉壯觀,各有特色。臘月二十八日花市正式開始,十里花街就張燈結彩,“香街十里一城春,笑語喧聲入彩門。疑是層巒采蜜使,幻成百萬賞花人”,整個廣州融在一片濃濃的節日喜慶氣氛中。

  除夕夜,也許祖國其他地方的人們正在收看春節晚會,而我們卻會去逛花市。吃完年夜飯,爸爸媽媽都會帶上我,有時去天河花市,有時去越秀花市……無論哪個花市,都是人山人海,喜氣洋洋的.。人們臉上都帶著歡樂的笑容,仿佛把一年的開心與幸福都寫到了臉上。大家手中拿著剛選到的“心水”花,一邊逛著,一邊與同伴閑聊。花市長街上那五顏六色的花兒,也仿佛和人們一樣開心,在訴說著一年的收獲與幸福,期望著美麗的憧憬!我最感興趣的是每個花市的牌坊,雄偉壯觀,每一年都有不同的主題,如亞運、科技、西關文化等,設計都很妙。

  這就是廣州的花市,朋友們,你喜歡嗎?歡迎你也來廣州逛花街!

民俗民風的作文13

  新春是我國各民族的傳統節日,100多年前,民間藝人“百本張”曾在他的曲本中這樣寫道:“正月里家家賀新年,元宵佳節把燈觀,月正圓,花盒子處處瞅,炮竹陣陣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這歷史上關于歲首新春的生動定照。

  相傳堯舜時期,我國就有這個節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辭中,亦有關于新春的記載,有慶祝風首新春的風俗,但當時歷法,是靠“觀象授時”,是否準確,尚難確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我國人民創造了“太初歷”,明確規定以農歷正月為歲首,從這時起,農歷新年的習俗就流傳了2000多年,直到新中國成立,改用公元以后,這個節日就改為新春。

  在我國最古的文字記載中,有許多關于歲首的故事,臘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后的農閑季節,漢鄭玄也說過,歲未年初“勞農以休息之”。拿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勞逸結合的意思。

  那么新春到底是怎么來的呢?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想把節令定準,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樹陰下面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日晷儀。可是,天陰雨霧,影響測量,后來,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興趣,他又動手做了五層漏壺,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重復一遍。

  那時的國君叫祖乙,天時風云的不測,使他很苦惱。一個名叫阿衡的大臣,為討好皇上,奏稱要設天臺敬祭天神,祖乙認為有理,便帶領百官去祭天,卻無濟于事,萬年知道后,忍不住帶著日晷儀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后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于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筑起日晷臺和漏壺亭,并派了十二童子服待萬年,祖乙對萬年說:“希望你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歷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傳旨要阿衡去了解萬年測試歷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寫了一些字,阿衡看見后,知道萬年的歷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于日派人刺殺萬年,結果刺客被士衛抓住了,祖乙知道后,懲處了阿衡,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道,就叫新春吧。”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后來,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了準確的太陽歷,后來為了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日命名為“萬年歷”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后,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傳說就是為了紀念萬年的。

  現在我們過年也有一些習俗,如倒貼“福”字,放爆竹,拜年等等。

民俗民風的作文14

  漫長的冬季即將過去,氣溫依然不高,但街上的行人逐漸變多,集市超市變得人山人海,商店小區門前掛起了如太陽般的紅燈籠,一切都在預示著春節的到來。

  若是以往放假,我準是要睡到自然醒的,但是在除夕這天我卻反常地早早醒來,我的每一根神經都安耐不住激動和欣喜,它們使得我渴望表針走得快些,春節快點到來。媽媽見我興奮地坐立難安,招呼我去貼“福”字。貼“福”字雖簡單,但其中的年味深邃悠長。我走到門前,先將舊“福”字撕下,把門擦拭干凈,再用剪刀剪出合適的透明膠帶粘在門框上做好準備,然后拿出鮮艷的新“福”字,把它貼在門上仔細調整著位置:“往左一點,或許還應該向上一點……”經過一番擺弄后,我終于找到自認為滿意地位置,用透明膠小心翼翼地貼上,用手撫摸幾遍將其捋順。但由于我過于興奮了,最后一塊透明膠沒粘好,中間留下了一道空氣縫隙,果然人還是不能太急!我忽然想起“千戶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句詩,說的就是剛才那種場景吧!

  除夕的夜晚與平常的夜晚不同,在這天熬夜是被允許的。我的“熬夜計劃”也正式開始。傳說以前除夕這天年獸總是下山到村子里攻擊村民,于是每年除夕村民們就圍坐在一起提防年獸的攻擊,一直到第二天來臨,這也就是守歲的原形。作為全國人民的一道“文化年夜飯”,每年的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于晚上8點準時開始,因為此時世界各地是處于同一天的。此時我們全家人圍在電視機前,邊看春晚,邊興致勃勃地聊著家長里短,好不熱鬧。聊了一會天,大家開始包餃子。因為人多力量大,所以不一會便完工了。但是正因是很多人包的,餃子的形狀都不相同:有的是元寶形的,有的是月牙形的……一個個餃子圓鼓鼓的,象征著團團圓圓。有的.餃子里還包進了硬幣或糖塊,等著大家第二天“開盲盒”。包完餃子,我們又聚在電視機前,安靜地看春晚。在那一瞬間時間頓時慢下來,沒有人聊天,只能時不時地聽見吃瓜果的聲音,所有人都在享受著20xx年前的最后一次靜謐。天空早已是伸手不見五指,激動人心的倒計時一點點逼近—“鐺鐺鐺”12點的鐘聲傳進耳朵—20xx年來了!我向長輩鞠躬拜年,長輩們笑呵呵地把包好的紅包放到我的手上,祝我健康成長。這一個個紅包不僅代表了新年的到來,還包含了長輩對我新一年的期望和祝福。傳說壓歲錢原來其實只是長輩送給孩子的幾個銅錢,到了晚上年獸闖入屋子準備吃小孩時,那幾個銅錢突然發出了刺眼的光芒,年獸十分驚恐,嚇得落荒而逃。如今這之中又增加了驅邪、避災、祈福等美好祝愿,讓紅包變得更厚重,更有意義。現在自然是沒有年獸了,但這個習俗卻保存了下來。

  即使春節已經過去,春節間的經歷也令我難以忘卻。一個人一生里會經歷許多事,但是在我的記憶中永遠留給春節一個位置。

民俗民風的作文15

  傣族主要居住在西雙版納地區。這里山川秀麗,氣候溫和,雨量充足,有大片的熱帶原始森林。森林里棲息著珍貴的野生動物,大個頭的亞洲象和美麗的孔雀,都是這里的“居民”

  傣族主要從事種植業。傣族村寨有一幢幢竹樓組成。竹樓多為兩層,樣式很漂亮,上層住人,下層沒有墻,存放雜物或關養家畜。

  傣族的重大節日是傣歷新年——潑水節、入夏安居節(關門節)、出夏安居節(開門節)

  傣族潑水節在農歷三月中旬,正值傣歷六月,是傣歷中一年的開始,所以潑水節就相當于咱們的春節。

  潑水節期間,傣族人要到佛寺中向佛祖敬獻貢品,青年男女則要穿上漂亮的衣裳,走到街頭相互潑水嬉戲。按照傣族風俗,用清水潑灑可以洗去一年的'污垢,祝福未來吉祥。

  傣劇發源于有一定人物情節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經講唱,后吸收滇劇、皮影戲的藝術營養,逐步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形式。

  傣族以大米為主食,最具特色是竹筒飯。制作方法是將新鮮的米裝進竹筒后加水,放在火上燒烤,吃起來清香可口。

  民風民俗作文篇四: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人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描繪了我國人民歡度春節盛大的喜慶情景。爆竹聲響是辭舊迎新的標志、喜慶心情的流露。經商人家。放爆竹還有另一番意義:他們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為了新的一年大發大利。不過,據舊習認為,敬財神要爭先,放爆竹要殿后。傳說,要想發大財者,炮仗要響到最后才算心誠。

  我的故鄉浙江和全國許多地方一樣,過年時都有一樣的風俗。如:

  守歲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宗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飯

  孩子們在玩耍放爆竹的時候,也正是主婦們在廚房里最忙碌的時刻,年菜都在前幾天做好了,而年夜飯總要在年三十當天掌廚做出來。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餃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來。這時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著剁肉、切菜。此時,家家戶戶傳出的砧板聲,大街小巷傳出的爆竹聲,小店鋪子傳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盤聲和抑揚頓挫的報帳聲,再夾雜著處處的說笑聲,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織成除夕歡快的樂章。

  除了這些以外,我的家鄉還有一些不同的民俗。我就舉其中一個來說吧。

  照田蠶

  也叫"燒田蠶"、"燒田財",是流行于江南一帶的民間祈年習俗。臘月二十五這一天將綁縛火炬的長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來占卜新年,火焰旺則預兆來年豐收。

【民俗民風的作文】相關文章:

民風的民俗作文09-10

民俗民風作文12-26

民風民俗作文05-30

民俗民風的作文06-22

【經典】民風民俗的作文08-10

(精選)民俗民風的作文08-19

民風民俗作文(經典)08-05

民風民俗作文[經典]08-14

(經典)民風民俗作文10-11

民俗民風的作文(經典)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