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民風民俗作文10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民風民俗作文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民風民俗作文 篇1
家鄉的春節按照我們家鄉的習俗,春節就是在除夕那天開始的。到了除夕,家家戶戶都忙碌起來。大人們要上街買很多菜和零食回來,還要打掃衛生,而且家家戶戶都要貼上對聯和紅艷艷的“福”字。有一些人家帖的是倒“福”,有一些帖的是正“福”。我就問媽媽:“為什么有一些家是倒“福”呢?”媽媽笑瞇瞇地說:“倒“福”和正“福”都是一樣的,它們都是代表福氣來到了。”
媽媽又對我說:“除夕要守歲,不到十二點是不能睡的。守歲,就是全家人要在除夕的夜晚用虔誠的心守住平安。”午夜十二點整,家家戶戶都放起鞭炮和煙花,頓時,整個城鎮響聲四處,真是震耳欲聾,熱鬧非凡呀!到了正月初一,爺爺.奶奶會煮我們最喜歡吃的東西,比如:龍蝦.蝦菇.螃蟹.海蟄皮.蝦.跳魚等。吃過了飯,小孩子們都要去給長輩們拜年,拜了年,長輩們會給小孩子們壓歲錢,有的孩子會拿錢買玩具,也有的會把錢存起來,將來再買學習用品。
拜完了年,大人們就要上寺廟去進香。在我們老家有很多寺廟,每個寺廟都要進香。等大人們進完了香就會帶著小孩子去游樂園.公園等。正月初一就這樣過了。到了元宵節,是我們家鄉最熱鬧的一天,也是我們小孩子最渴望的.。最歡喜的時刻到來了,因為家家戶戶都擺上了年貨,每家都要殺雞來拜神,桌子上堆滿了糖果點心等之類的東西,小孩子都喜歡吃的,有一些嘴饞的孩子會忍不住偷一個吃呢!
讓孩子們開心的不止這個,是在公廟上,擺著許多各色的旗子,讓人來拿著,干什么呢?對了,就是游村,還有醒師,每逢家節,都有機會的,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風俗習慣。春節過后,小孩子們要上學了,大人們也去做平時該做的事了。我真是難忘家鄉的春節呀!
民風民俗作文 篇2
一年一度的春節又來到了,大街小巷熱鬧非凡,而每個地方的過節習俗都各具特色。現在,我就來介紹一下我們十堰過春節的習俗。
每到過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春聯多用紅紙書寫,代表著吉祥、幸福。
每到過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有除夕守歲的習慣。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而孩子們則耐不住性子,索性跑出去在外面一起玩。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鐘聲敲響之際,整個城市的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在這一刻,有的人家還在庭院里壘“旺火”,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在熊熊燃燒的旺火周圍,孩子們放爆竹,歡樂地活蹦亂跳。這時,屋內是通明的燈火,庭前是燦爛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
每到過春節的時候,也正是主婦們在廚房里最忙碌的時刻,年菜都在前幾天做好了,而年夜飯總要在年三十當天由掌廚的做出來,而且大年初一的餃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來。這時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著剁肉、切菜。此時,砧板聲、爆竹聲,再夾雜著人們的說笑聲,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織成除夕歡快的樂章。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合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肴盛饌,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我們這里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是象征“吉慶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還有蘿卜俗稱菜頭,祝愿有好彩頭;龍蝦、爆魚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這天,即使不會喝酒的,也要多少喝一點。
一時間,十堰的過節習俗說也說不完,等你到了這里,你就能親身感受到它的魅力。
民風民俗作文 篇3
春節后就到元宵節了,我喜歡吃湯圓。
元宵節晚飯過后家人打著牌,可我們小孩只能默默看電視。多么的無聊,我提議去xx廣場。大家都贊成,我還說今天過節在姐姐出錢。走路來到了xx廣場看到滿光場的人,馬路邊也有警察和消防員防止發生火災。廣場上的人們買煙花和許愿燈,我和弟弟在蹦蹦床上玩耍。到后來玩累了,我們躺在上面看著天空的煙花五顏六色好美。天空數不清的許愿燈,這美好的時光總是不長久。哥哥說:“下來吧,去放煙花。”下來后買了兩種沖天炮,可并不像玩。很晚了,當想回去時一區人圍這一群在干什么?過去一看,有人在求婚哇過節看到這一幕。太幸運了,蠟燭擺成的.桃心一束藍玫瑰后來大家說親一個……。
美好元宵節到晚上十點多還是滿的人,還看到求婚精彩的一幕。
民風民俗作文 篇4
殺年豬是我們當地的一種民間風俗,在農村吃年豬飯相當于過年的預演,親戚間相互請吃殺豬飯,主要是為了加強聯絡感情、也是一種表示慶賀,下面我們就帶大家去看看這個喜慶的民間節日。
每到這樣的殺年豬季節,不論是親戚還是朋友,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只要你走進村寨,都會受到熱情的邀請。在殺年豬時,只要主刀者一聲令下,所有人便全力以赴奔赴豬圈,將選好的豬團團圍住,這時大家七手八腳,拽耳朵的拽耳朵,拽腿的拽腿,共同用力將豬按倒,把豬的四腿綁到一起,然后將一個木頭杠子插在四腿中間,大家齊心合力放到架起的案板或桌子上,殺豬是個技術活,主刀者憑經驗與感覺,要一刀斃命。豬停止呼吸后,開始不停地往豬身上澆開水,待把豬身上的毛都澆透后,開始開剝刮洗。在這樣喜慶的殺豬客里,主人家都會把剛殺好的新鮮豬肉,分割切成小塊,用焦炭烤熟后招待客人,客人們吃著美味可口的烤豬肉,互相勸著自釀的“苞谷酒”或是苦膽酒,真是猶如過大年一般。在年豬席上,都是一些用豬肉烹制出來的'菜系,有酥肉、粉貞、豬血湯等等,都是一些可口的農家菜。按照習慣剩下的豬肉與腸肚,每家每戶還要淹制一些臘肉、香腸以備來年食用。
雖然殺年豬只是一種民間風俗習慣,但它以成為農村中每家每戶,一年到頭最喜慶、最熱鬧的節日,也是農民群眾一年到頭大豐收的重要標志。
民風民俗作文 篇5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民俗特色。今天,就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蕭山的民風民俗吧!
麻糍——俗稱麻團。我和許多小朋友一樣,只吃過麻糍,可沒看見過麻糍是怎么做的。每年的冬至,每戶人家都要做麻團,因為吃了麻團之后,就意味著我們又長了一歲。
今年冬至回到老家,我終于看見麻糍是怎么做的了。我們全家正在吃晚飯的時候,隔壁的四奶奶來串門了,告訴我們他們晚飯后要“搓麻團”。奶奶說等會兒帶我們去看看,讓我去見識一下麻團是怎么做的。媽媽很興奮地說她小時候家里每到冬至前夕或者家里有喜事時,都會有“搓麻團”的風俗習慣,那時媽媽和她的姐妹一起圍著大人們“搓麻團”,等待享受這糯糯的、香噴噴的麻糍,這是媽媽童年最美好的回憶。
我們匆匆忙忙地吃完晚飯,興高采烈地跟著媽媽和奶奶,來到四奶奶家里,看見灶上的'鍋里正燒著水,不過一會兒,水就開了,只見四奶奶把半臉盆水的糯米粉全部倒了進去,用一雙筷子不停的攪拌,這時鍋里的粉都像橡皮泥一樣一塊一塊的,我問奶奶這是在干嗎,奶奶說:“著叫作打欠頭。”奶奶說著,拿起鏟子把它們撈到臉盆里,然后放上幾碗粉,最后用雙手不停地把它揉成團,直到粉團有點韌性為止四奶奶教我把粉團搓成長條,然后把它截成乒乓球大小的一個個球,放在手心里,用兩手把它搓圓,再放到水里去煮,直到一個個圓球浮出水面為止。最后一步,在一個盆里撒上黃豆粉和白糖,把圓球撈起來放進去,然后不停的旋轉,直到圓球上裹滿為止,香噴噴的麻糍就新鮮出爐了。我迫不及待的夾起一顆就吃,好香好燙呀!
這就是我們蕭山的民風民俗之一。
民風民俗作文 篇6
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春節,端午節,重陽節······每個節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 春節的腳步聲離我們越來越近了,而在春節里,我們的我們的習俗就可以裝上一籮筐。年三十的晚上,親朋好友都會回家,大家團聚在一起,吃著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飯,我們小孩便可以拿著炮仗到外面盡情的玩,而大人們則是在房間里打牌,看電視。直到很晚,我們才 上床睡覺。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濃甜美的棗子湯,暖暖身子,喝完棗子湯后,那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回響在耳邊,新的一年就在這爆竹聲中開始了,這種場 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加上這一句詩的熏陶,春節的氣氛是不是更濃了呢?伴隨著一聲聲祝福語中,新年的拜年環節開始了,我 和父母一起去串親戚。這也
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環節,因為每 當此時,我的腰包便變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會綻放出一朵朵美麗的煙花,真是五彩繽紛啊!看后真讓人覺得其樂無窮呢!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你們的家鄉是怎樣過春節的呢? 在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春節,端午節, 重陽節······每個節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春節的腳步聲離我們越來越近了,而在春節里,我們的 我們的習俗就可以裝上一籮筐。年三十的晚上,親朋好友 都會回家,大家團聚在一起,吃著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 天。吃完晚飯,我們小孩便可以拿著炮仗到外面盡情的玩, 而大人們則是在房間里打牌,看電視。直到很晚,我們才上床睡覺。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濃 甜美的棗子湯,暖暖身子,喝完棗子湯后,那震耳欲聾的 鞭炮聲回響在耳邊,新的一年就在這爆竹聲中開始了,這種場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
送暖入屠蘇。加上這一句詩的熏陶,春節的氣氛是不是更濃 了呢?伴隨著一聲聲祝福語中,新年的拜年環節開始了,我 和父母一起去串親戚。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環節,因為每當此時,我的腰包便變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 會綻放出一朵朵美麗的煙花,真是五彩繽紛
啊!看后真讓人 覺得其樂無窮呢!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你們的家鄉是怎樣過春節的呢?
端午節習俗
端午節來源于屈原的故事: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采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漁夫劃著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后來,大家把盛著竹筒的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因此,我們
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媽媽。所以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許多粽子。我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準備工作就做好了。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后,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著放,一片反著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然后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棗,最后把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粽子包完后,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后,就可以吃了!雖然我媽媽包的粽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粽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欲;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我每當吃粽子時,總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說到合我的口味,我也
不知道我媽媽包粽子有什么“秘決”,每次包的粽子總是香噴噴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饞誕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當然也少不了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得就是賽龍舟的情形,幾十個水手都手拿著槳,用盡全身的用手奮力地劃著,擂鼓的水手勢氣高昂,用力地敲著有規律的鼓點兒。“加油,加油!”,場邊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地加油聲、吶喊聲、助威聲,使水手們不得不更加使勁劃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多么壯觀、激烈,可以說是獨一無二,是端午節傳統的象征。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民風民俗作文 篇7
家族舊時,襄樊土著或外地遷入者定居一處,因人丁興旺而發展為大家族,有的村即以姓氏命名。如市郊董臺的董家、陳家營的陳家、劉家河的劉家,他們聚族而居,有族產、族規、族普,家族事務由族長掌管。家道富裕而輩份高的族人也有一定發言權,族內組織常常與鄉里政權組織混成一體。有的族長就是鄉長或保長、甲長、集族權......
襄樊民俗人生禮儀習俗
婚嫁婚嫁是家族延續的重要環節,古人十分重視,禮儀甚繁,有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迎親6禮。襄樊舊時婚嫁逐漸演化為訂親、擇期、迎親幾個步驟。訂親首先,男方父母請紅爺(媒人)到女家求婚。若女方父母同意,則由紅爺將女方的“八字庚貼”(即寫明女方出生年、月、日、時的柬貼)交付男方。俗......
襄樊方言
天文地理曬老爺兒(曬太陽)蔭涼坡兒(蔭涼地)旋磨風(旋轉風)麻風雨(毛毛雨)飄潑桶倒(大暴雨)下罩子(霧)天道(天氣)月黑頭(黑夜)撂天地兒(野外)緊高頭(最高處)緊里頭(最里邊)挨根兒(附近)這兒嗨兒(這里)那兒嗨兒(那里)哪兒嗨兒(哪里)床頭起(床根前)墻根□(底下)(墻根下)末腦篤兒(末尾)......
襄樊民俗大觀
家族舊時,襄樊土著或外地遷入者定居一處,因人丁興旺而發展為大家族,有的村即以姓氏命名。如市郊董臺的董家、陳家營的`陳家、劉家河的劉家,他們聚族而居,有族產、族規、族普,家族事務由族長掌管。家道富裕而輩份高的族人也有一定發言權,族內組織常常與鄉里政權組織混成一體。有的族長就是鄉長或保長、甲長、集族......
襄樊民俗文化之婚嫁
襄樊民俗文化之婚嫁婚嫁是家族延續的重要環節,古人十分重視,禮儀甚繁,有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迎親6禮。襄樊舊時婚嫁逐漸演化為訂親、擇期、迎親幾個步驟。訂親,首先,男方父母請紅爺(媒人)到 女家求婚。若女方父母同意,則由紅爺將女方的“八字庚貼”(即寫明女方出生年、月、日、時的柬貼)交付男方......
民風民俗作文 篇8
瑤族饒有風趣的民俗有“掛袋子”。客人到了瑤族的人的人家中,只要把隨身帶的包或袋子往堂屋的正柱上一掛,主人就知道客人要留下來用餐,都不用事先說明,主人自然會把客人留下了就餐,如果不懂這個規矩,老把包或袋子放在身邊,主人就認為你還要去別的地方,吃飯往往落空。
在達山瑤中,去別人家吃飯,主人家會敬客人三杯酒名曰:“一碗疏,二碗親,三碗見”。
客人一般到主人家做客時,主人家就會把金黃厚實的臘肉為上品,吃飯時主人會把大塊大塊的臘肉往客人的.碗里夾。
瑤族普遍禁食狗肉,,蛙肉。凡是生產過的婦女頭幾天是不能吃豬油的。
到瑤族人家做客,吃飯時桌位也很講究,一般是老人和客人坐頭幾位,一些瑤族人還會把雞冠給客人,老人給客人敬酒,其實是一種尊貴。
到瑤族還要懂當地的禁忌,否則得不了主人的好感還會引起主人家的反感。不能用腳踏火爐撐架;不能在火爐里燒有字的紙條;不能在瑤族里穿白鞋和戴白帽,這樣意味著家里要出喪事;不能坐門檻上;不能坐主婦燒火坐的凳子椅子;遇人伐木時不能說“吃肉”“死”等詞象征著不吉利;穿草鞋不能上樓。
瑤族不生產鹽,但同時又不能缺少鹽。鹽在瑤族是請最,至親的人主持的,這叫做“鹽信”,凡是接到“鹽信”者無論多么重要的事都會丟下,按時赴約。
瑤族人的民風民俗還有很多,大家可以走一走,看一看,瑤族人天性好客會熱情接待你的。
民風民俗作文 篇9
自古到今,漢族上衣右衽(大襟)的特點始終保留。從河南安陽出土的玉雕、石雕和陶塑的商代人像上,就可以看到右衽高領衣的樣子。后雖有胡服傳入,出現短衣短褲,但不管是西漢的"深衣",還是唐宋的"交領袍",或是清朝"長袍",上衣總是以右衽為特點。
近代男裝長袍或現代女裝旗袍都繼承了上衣右衽的特色。
各個朝代,對服飾的顏色,各有崇尚,一般是夏黑、商白、周赤、秦黑、漢赤、唐服色黃,旗幟赤,到了明代,取法周、漢、唐、宋,定為赤色為宜。
服裝的式樣發展到清末民初,男人一般內裝為對襟衫和長褲,外穿大襟長衫,講究一點的外加一件馬褂,謂之“長袍馬褂”。褲子都鑲有八寸闊腰。后來中山裝流行,但農村仍穿長袍馬褂短衫長褲,至今偏僻的山區仍有老人穿長袍。婦女清末穿喇叭狀齊膝中長衫和長褲,民國后上穿“斧口衫”,有對襟、大襟、琵琶襟之別,下著裙子,有鳳尾裙、百褶裙等。30年代后旗袍流行,但農村婦女多穿大襟短衫和長褲。現代漢族的服裝,男的以中山裝為代表,女的.以旗袍為代表。
千層底的布鞋,圓口低幫,輕便、透氣、舒適,也是漢族富有民族特色的穿著之一。
發式,古代漢族男子不剃發,結發于頂加冠,清代改剃發結辮,青年以辮長為美;民國后剪辮留短發,多西洋式、平頂式或光頭。漢族女子發式較多,古代多高髻,近代少女有流海、單辮,或雙丫髻,中年婦女多梳長髻,老年腦后梳纂兒。民國后不少女子改剪短發,留發齊耳。現代漢族男子發式已無特色,女子仍以梳長辮為具有民族特色的發式。
修飾,古代漢族男子到一定的年齡均留胡蓄須,女子15歲行笄禮,俗稱“開面”。古代婦女還有束胸、纏足等陋俗,男人有文身的習俗。
佩戴方面,古代漢族盛行佩玉,不論男女均戴肚兜,以防病從臍入,現在農村小孩尚興戴肚兜。舊俗小孩出生要帶“落地圈”,意為落地平安,一至五歲要戴“天官鎖”,又稱“長命鎖”。
民風民俗作文 篇10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人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描繪了我國人民歡度春節盛大的喜慶情景。爆竹聲響是辭舊迎新的標志、喜慶心情的流露。經商人家。放爆竹還有另一番意義:他們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為了新的一年大發大利。不過,據舊習認為,敬財神要爭先,放爆竹要殿后。傳說,要想發大財者,炮仗要響到最后才算心誠。
我的故鄉浙江和全國許多地方一樣,過年時都有一樣的風俗。如:
守歲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宗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慣。守歲的習慣,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飯
孩子們在玩耍放爆竹的時候,也正是主婦們在廚房里最忙碌的時刻,年菜都在前幾天做好了,而年夜飯總要在年三十當天掌廚做出來。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餃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來。這時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著剁肉、切菜。此時,家家戶戶傳出的砧板聲,大街小巷傳出的爆竹聲,小店鋪子傳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盤聲和抑揚頓挫的報帳聲,再夾雜著處處的說笑聲,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織成除夕歡快的樂章。除了這些以外,我的家鄉還有一些不同的民俗。我就舉其中一個來說吧。
照田蠶
也叫“燒田蠶”、“燒田財”,是流行于江南一帶的民間祈年習慣。臘月二十五這一天將綁縛火炬的長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來占卜新年,火焰旺則預兆來年豐收。
【民風民俗作文】相關文章:
民風民俗的作文:端午節的民風民俗01-22
陜西的民風民俗作文-民風12-22
客家民風民俗作文-民俗12-18
民風民俗的小學作文-民俗12-23
藏族民風民俗的作文-民俗12-23
多彩的民風民俗作文-民俗12-22
《民風民俗》作文01-27
民俗民風的作文01-27
民俗民風作文01-27
民風民俗作文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