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風民俗作文8篇(實用)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民風民俗作文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民風民俗作文 篇1
泱泱華夏,盛開著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都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
白族,是我國西南邊疆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民族,白族主要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白族也有自己十分好看的服飾,因為是“白”族,所以衣服是白色的,有幾朵粉色的小花繡在白衣服上,顯得格外漂亮;還有那頭飾,頭冠以風、花、雪、月為題。白族的語言跟我們截然不同,白族人稱女士為“金花”,而男士則為“阿鵬哥。”
有一次,我去云南大理玩,導游帶我們家一大伙到一家茶館品茶。到了包廂,我看見兩位白族阿姨正在泡茶,“第一杯是苦茶,是用土罐烘烤的綠茶泡制而成,味香苦;第二道是甜茶,是以紅糖和牛制作的乳扇沖開水泡制而成,第三道茶是回味茶是用蜂蜜泡開水而成的,味道很甜。”一位阿姨說。另一位阿姨補充道:“這是三道茶,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說法。這三道茶也是我們白族待客的禮物,代表我們白族對客人的.尊敬與熱情。”
這就是白族,雖然他們人數不如漢族的多,但他們的熱情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雪頓節是每年藏歷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傳統的節日。在藏語中,“雪”是酸子的意思,“頓”是“吃”、“宴”的意思, 雪頓節按藏語解釋就是吃酸子的意思,因此又叫“酸節”。雖然酸我們都吃過,但藏族人民卻還是把這個加入了民俗的行列中。
“雪頓節”是藏族人民最快樂的一個日子,在這天人們都在吃酸,還在一起比賽呢。瞧,這擺放酸的桌子一眼望不到頭,人們都爭先恐后地來到桌子前,每個人都有三十個碗,碗里盛滿了酸,看誰在最短的時間里喝完這么多酸。來參賽的人有老人、中年人、青年人、小孩,各色各樣的人都有。人們來參加比賽并不是為了吃的,而是為了使場景更熱鬧點,讓別人更開心一點。
終于,扣人心弦的比賽開始了,人們拿起碗,拉開了嗓子,“咕嚕咕嚕”地喝著。開始,人們不分上下,時間長了,許多人因喝不下而退出了比賽,在一旁給別人加油。其中有一位強壯而有力的中年男子取得了勝利,人們一起開心的為他祝福。
比賽好了以后,江嘎爾、香巴、覺木隆這后期新派藍面具四大團體,輪流在羅布林卡戲臺上,演出一整天自己拿手的,也是傳統劇目整本戲,有《迥布頓月頓珠》、《諾桑王子》、《文成公主》、《白瑪文巴》等。人們一邊吃酸,一邊看戲,真是不亦樂乎。
藏族有著自己各具特色的節日習俗,一直在慢慢的盛開著,散發著淡淡的香氣,一直吸引著我們……
民風民俗作文 篇2
中國幅員遼闊,生活著五十六個民族,各地都有不同的民風民俗,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正是反映了風俗是因地而異的。
何為民風民俗呢?民風民俗是特定社會文化區域內歷代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模式或規范。風俗的.多樣性,是以習慣上,人們往往將由自然條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為規范差異,稱之為“風”;而將由社會文化的差異所造成的行為規則之不同,稱之為“俗”。正是這些風俗使中國呈現出不同的民族文化。
而且風俗也會因時因地而不斷變化,成語"移風易俗"正是這個意思。同時,風俗也與社會道德和法律一樣,對人們的行為起到一定的規范作用。
民風民俗作文 篇3
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鐘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時刻,有的地方還在庭院里壘“旺火”,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在熊熊燃燒的旺火周圍,孩子們放爆竹,高興地活蹦亂跳,這時,屋內是通明的燈火,庭前是燦爛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
爆竹聲響是辭舊迎新的標志、喜慶心情的流露。經商人家。放爆竹還有另一番意義:他們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為了新的一年大發大利。不過,據舊習認為,敬財神要爭先,放爆竹要殿后。傳說,要想發大財者,炮仗要響到最后才算心誠。舊時,從春節子夜開財門起,就有送財神的,手拿著一張紙印的財神在門外嚷著:“送財神爺的來啦!”這時屋里的主人,為了表示歡迎財神,便拿賞錢給來人,送財神的口中,當然總免不了要說些吉利話。例如:“金銀財寶滾進來”啦!“左邊有對金獅子,右邊有對金鳳凰”啦!等等之類的口彩。另外還有一種就是裝扮成財神爺的模樣,身穿紅袍,頭戴紗帽,嘴上掛著假胡子,身上背著一個收錢的黃布袋,后面跟著幾個敲鑼打鼓的,挨家挨戶地去散發財神爺像,以便討賞錢。每到人家門口,就唱起:“左廂堆滿金銀庫,右邊財寶滿屋堆。”一大堆討吉利的話,不絕于口,直到主人歡喜地接過那張紅紙財神爺像,給他們些錢,扮財神的這些人,連聲道謝之后,就起勁地敲打一陣,在咚咚鏘鏘的鑼鼓聲中,轉到別家去了。
大家放完爆竹回到屋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南方人還在祭祖之后,查看歷書上所載今年的吉利方向,燃燈籠火把,提壺挈酒,奉香鳴爆竹,開門出行,迎接喜神,稱“出天方”或“出行”,浙江叫“出尋”,上海叫“兜喜神方”。此俗為趨吉、祈求神靈保佑一年百事順遂。除夕守歲是整夜不睡、通宵達旦的。是夜,主婦們忙著掛燈結彩,張貼春聯,剪窗花,貼年畫,紅紅綠綠把房子裝飾得花團錦簇,為節日增添了濃郁的氣氛。孩子們最盼望的事也許就是壓歲錢了。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飯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晚輩,并勉勵兒孫在在新的一年里學習長進,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們的枕頭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們齊集正廳,高呼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新年快樂,列隊跪拜;而后伸手要紅包。甚而追討到爺爺媽媽的臥房,一齊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壓歲錢,壓歲錢!”老人家還嫌不夠熱鬧,故作小氣,由討價還價到圍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紅包挖掘出來,大家搶掠一空,才呼嘯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卻樂不可支,認為這是新年事事順利的好兆頭。
人們的傳統觀念,總是喜歡在過年時,多討些好彩頭,希望一切順利,這其中有許多舊習俗。如各地都有禁止使用掃帚之俗,以為新年使用掃帚將會把運氣掃走,掃去財運,新的一年會難交好運。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里邊。為使此俗流行,還定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新年也不可罵孩子,說話必須特別留意。如果小孩子粗心大意砸碎了飯碗,大家也絕不罵他,反而說他“歲歲平安”,因“碎”“歲”諧音沖一沖不祥的氣氛。新年里,大人最怕小孩子說溜了嘴,開年講些不太吉利的話,除了橫關照豎關照,有的地方還用塊紅布或草紙向孩子們口上揩抹,其意思是把嘴當作屁股,即使說出不吉利的話來,也等于放屁。還有的人把橘子、荔枝置于枕邊,叫做“壓歲果子”。橘子、荔枝諧音“吉利”,以求來年大吉大利。有的地區還有一種習俗,就是偷財神爺像,而且偷到后要把它藏在褲襠里,以取“財神入庫(褲)”這句成語的意思。在這些異想天開的趣俗之中,埋藏著歷代多少勞苦百姓獻媚命運之神的良苦用心。
民風民俗作文 篇4
新年踏著農歷12月24日零時的鐘聲,走入桂林的城鄉。這天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過小年”。過小年這天,人們宰狗、殺鴨,慶賀新年來臨。這天的爆竹聲,帶著人們送灶王爺“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響,聲傳高宇。人們認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惡功過禍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將盡,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為全家降福免災。祭灶的儀式多由家里的長輩去辦,他們將糖果放在灶頭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讓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讓他甜甜的嘴巴盡說好話,不使人間遭殃。除夕夜幕降臨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爺下凡。這是桂林“過小年”的古俗,現在即便是鳴放鞭炮,也僅是古俗遺存的儀式罷了。
從臘月二十四到三十,人們忙著置辦年貨,打掃居室內外,以干干凈凈迎接新年。過節的傳統食品種類繁多,且寓有美好的愿望:臘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葷、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民風民俗作文 篇5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張海霞。最近,我特別喜歡收集一些民俗節日的資料。看得我真是心里癢癢,想要與大家好好的分享。這不,我已經都整理好,做成“大盤點”了。什么?你們不服氣?好,那我現在就給你們好好地介紹一下吧!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生活習慣,在漫長的歷史中,也擁有了特殊的節日。在德昂族,這些特殊的節日不足為奇,竟然在特殊的節日中還包含著更加特殊的民風民俗呢!
歷史悠久的德昂族,每逢節日,相互宴請成風俗,不論酒席上菜肴有多少,都要用新鮮的蔬菜做一碗沒有味道的素菜,然后再端一小蝶辣椒水,蘸著辣椒水吃。聽著聽著,愛吃辣的'我,口水都流下來了。這樣吃,別具風味,真是讓人流連忘返啊!
彝族是一個古老而又熱情的民族。彝族的火把節也在全國頗負盛名,是所有彝族地區的傳統節日。它流行于云南、貴州、四川等彝族地區。連白族、納西族、基諾族等都過火把節呢!
農歷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節是彝族最盛大、場面最壯觀,參與人數最富有濃郁民族特征的節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當我想象起彝族火把節的熱鬧,不由充滿了憧憬……
各民族的民風民俗使我領略了許多民族氣息,也讓我更加對生活充滿了美好的憧憬!
民風民俗作文 篇6
泱泱夏日,盛開著56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
我的家鄉在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那是個有趣的地方。每逢除夕早上,店鋪早早的開了門,并放著喜慶的樂曲,人們也早早地出門逛街。但最有趣的還是我們這的集會,老師說我們這的集會原來叫做廟會,集會開3天。
在農歷三月十七,集會前一天。小販們在家就把自己的商品放在車上,開到自己的指定位置,然后在空地上搭個棚,把商品擺在棚里,再把棚的四周用布圍上,這時準備工作就做好了。集會前一天就在人們迫不及待的心情中過去了。
農歷三月十八,集會第一天,早上7點,小販把棚上的布拉開,準備開張。半小時后,一些老人家就來了,他們都在給自己的子女買什么。八點半了,人漸漸多了起來,那叫個人山人海啊!我最喜歡逛集會,為的是有機會買到那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兒。從北往南,最北邊是賣各個地方的食物—香氣撲鼻!往南一點,是小孩子們喜歡的娛樂游戲,再往南走,就是賣日常用品與衣服的'了,最南邊是賣杯子、碗的。十一點人還是那么多,原來5分鐘走的路,現在15分鐘也走不完!小販們在攤位上吆喝:“看一看了,我的鍋炒菜不冒煙、不粘鍋、不費油,買一個吧!”另一邊就是買主與賣主為了價錢在爭吵著什么。
農歷十九、二十,人就沒有第一天那么多了,可還是很熱鬧,每逢這3天,如果是假日的話,我就會在這呆一整天,我真希望每一天都有集會。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無不體現出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無不展示著民族文化的獨特特色。
民風民俗作文 篇7
我是一個彝族女孩。我給大家介紹彝族的風俗習慣、文化藝術。
中國有大約有776萬彝族,有4500年的歷史,主要生活在我國的西南地區。
彝族的風俗習慣——食俗,彝族在過年過節時都要宰羊,宰豬宰雞,而平時一般很少殺生,除非款待客人。彝族有殺豬過年的食俗,大部分給自己吃,少部分請客人來家中吃。年豬多用來腌制,掛起來,曬干后成為臘肉或火腿,成為一年的主要肉食來源。過年過節時還要吃糍粑、餌塊、喝壇子酒。農歷六月二十四日火把節時,家家戶戶宰羊殺雞。用羊肉拌和,向四周潑撒,表示祭祀,祈求風調雨順,莊稼豐收,無災無病,平安大吉。晚上,點燃火把,載歌載舞以驅散毒蛇和害蟲。彝族喜歡喝酒,而且用大碗喝酒,喝酒時必須一飲而盡,把彝族人的豪爽、好客的性格表現得淋一漓盡致。酒分甜、辣兩種,過去都是在自己家中釀造。甜酒用糯米、辣酒用高粱或玉米釀制。有“客人到家無酒不成席”的傳統。
在我的家鄉,男一女老少喜歡跳左腳舞,每當夕陽西下,男一女老少聚在一起,唱起左腳調,手牽手、肩并肩,圍成一個個幾十乃至上百人的大圓圈,跳著左腳舞。伴著錚錚作響的弦音,和著高一亢清脆的.歌調,他們時而折步跌腳,時而甩腿對腳,時而擺手轉身,舞步整齊統一,舞姿輕一盈健美。特別在過年時和立秋時節,大家都穿著節日的盛裝,載歌載舞,盡情歌唱。
彝族盛大的傳統節日——火把節,:“火把節”一般在農歷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晚上舉行。屆時要殺牛、殺羊,祭獻祖先,共祝五谷豐登。火把節一般歡度3天,頭一天全家歡聚,后2天舉辦摔跤、斗牛、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然后舉行盛大的篝火晚會,當夜幕降臨后,人們揮動火把,成群結隊繞村串寨,翻山過田,互相往對方的火把上撒松香粉,打火把仗,滿山遍野照耀得如同白晝。照彝族的習俗,在火把上撒松香粉,使火把“嘭”地騰起一一團一絢麗的火花,并揚起一股香氣,是表示一種美好心愿:后輩對老輩撒,是尊敬,祝福長壽;長輩對晚輩撒,是愛撫,祝愿吉利; 同輩互撒,是親密友愛;青年男一女互撒,然后對歌。
彝族的風俗習慣、文化藝術各地不同,這只是我家鄉的一小部分,歡迎大家到我的家鄉做客!
民風民俗作文 篇8
我的家鄉在山西,我喜歡我的家鄉,爺爺和奶奶經常給我講山西的一些民間風俗和傳說,所以我了解一些山西的民間風俗,比如:二月二龍抬頭、添倉節、桃花節、寒食節、走麥節、乞巧節、敲鑼兒節、中元節、過唱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節日是二月二龍抬頭。
傳說中,農歷二月初二是萬物復蘇的日子,二月二龍抬頭是山西民間普遍流傳的節日。在山西,老百姓都習慣在這一天理發,農村則是剃頭,圖個吉利的意思,所以一到這個節日奶奶總會讓我去理發。
但我不喜歡理發,小時候總擔心剃頭刀子傷到我,所以每到這個時候就嚎淘大哭,幾個人都按不住,媽媽和奶奶為了讓我順利理完發,會答應我一些平時不能滿足的要求。在二月二時,家鄉的人總要改善一下伙食,吃餃子,吃麻花,吃煎餅。我特別喜歡吃餃子,奶奶包的餃子好吃極了!每到這個時候,我還會和奶奶和媽媽一起包餃子,我喜歡幫媽媽搟餃子皮,還會包象包子一樣大的餃子。所以每到這一天,我很開心,我喜歡這個節日。
歡迎大家到我的家鄉山西做客!
【民風民俗作文】相關文章:
民風民俗作文(經典)08-05
(精選)民俗民風的作文08-19
民俗民風的作文(精選)09-27
民風民俗作文【經典】08-21
(經典)民風民俗作文10-11
(經典)民風民俗作文07-19
[精選]民風民俗作文07-14
民風民俗作文[精選]07-16
民俗民風作文11-16
民風民俗的作文(精選)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