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風民俗作文(大全8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民風民俗作文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民風民俗作文 篇1
清明過后“三月三”,草長鶯飛,柳綠花繁。溱(zhen)水與洧(wei)水交匯的河邊,一犁杏雨幽幽,三徑桑云淡淡,萬物萌動,春情勃發,春泥春草和桃花杏花混合在一起的新香蜜味愈發濃烈地氤氳在河的兩岸。河水對面正在舉行一年一度的消災除邪的祓禊儀式,青年人在河邊或是相互追逐,或是撩水嬉戲。這時一對少年男女踏著柔軟的青草,各自手拿一棵蘭花,心領神會地踱到河邊,走到一起。女孩仰著頭調皮地問男孩:你怎么不到那邊會場上呢?男孩說去過了。女孩就說:再去一次嘛!如果先到溱水,然后再到洧水,那個場面又大又好玩呢!男孩同意了,還贈給她一束芍藥花。然后拉起女孩的手,兩人肩并肩說笑著向遠處的花林深處走去……
這一幕大約發生在2500多年前中國周朝的情景劇,讓當時的采詩官記入《詩經·鄭風·溱洧》篇中:“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士與女在“三月三”這春情盎然的時日里,趁萬物復蘇,在清澈的河水旁嬉戲,在踏青郊游中幽會,互贈定情信物。健康、大膽、奔放與自然的愛情從“三月三”的溱河與洧河邊蕩漾開去。后人很重視這首詩,認為這就是“三月三”中國情人節的生活情態。因為這首詩,讓原本在河南新密市鄭莊公墓附近匯合后流入雙洎河的溱洧二水也賦予了新的意義,“溱洧”從此變為男女游樂之處或男女私情的代名詞,而“洧外”、“ 洧津”兩詞也成了男女談情結愛之處的專用語。
“三月三”能成為中國情人節是有著古老傳說、民間風情和官方提倡等諸多基礎的。三月三原稱上巳節,因是三月的第一個巳日而得名,也稱元巳。由于每年的三月上巳都不固定,但又都在三月三日前后,為了好記,魏晉以后統一將上巳節定在三月初三,《晉書·禮制》則說:“漢儀,季春上巳,官及百姓皆禊于東流水上,洗濯祓除去宿垢。而自魏以后,但用三日,不以上巳也。晉中朝公卿以下不至于庶人,皆禊洛水之側。”根據這個節俗的內容,民間又將“三月三”稱為三月節、三月會、情人節、定情節、女兒節、求子節、游春節等。
據古老傳說,上巳節這一天是伏羲、女媧交合造人的日子,直到今天在一些地方還有“三月三”祭祀伏羲女媧的習俗。這說明上巳節的產生最初當和人們祭祀神靈、祈求生育子嗣有關,因而這一天也是青年男女相互交往,談情說愛和眾人游樂的日子。并從三皇五帝以至禹湯,都承續古制將三月上巳這個習俗延續下來。周朝時雖然已在儀禮中嚴格規定了婚嫁六禮,但為了人口的繁育,仍規定了上巳會男女的儀禮內容,以此順應天時節令,使適齡男女都能有家有室,促進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天,宮廷女巫主持祓禊大禮,周天子率后妃親往祭祀,齋戒沐浴,祭祀人祖。由于天子的倡導和禮法的規定三月上巳成為一個盛大的`節日,每年這一天,上至天子諸侯,下至庶民百姓,人們都穿上新縫制的春裝,傾城邀約而出,或到江河之濱嬉戲沐浴,或到深山幽谷采摘蘭草,或到郊野陌上宴飲行樂,認為這樣可以祓除不祥。而未婚嫁的青年男女更是節日的主角,他們載歌載舞,自由尋找或約會情人。《周禮·地官·媒氏》中說:“仲春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官方給了“三月三”情人節一個法定的地位。于是后來的“三月三”不僅就有了東晉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等四十余人于蘭亭集會,曲水流觴,歡飲之間寫下“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的雅事,更有了杜甫《麗人行》詩中“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的曖昧、香艷情景。有了崔護“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去年今日”之相思。從此,“令會男女”成為“三月三” 節日中最核心、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讓青年男女相會于野外水邊,自由挑選意中人,談情說愛,順應了氣候和人體生理發育的自然節令,也有利于人類的自身生產,繁衍后代。同時“有情人終成眷屬”,更利于社會的和諧發展和文明進步。
宋以后,對婦女特別是未婚女性和婚姻的禁錮日益嚴重,一般禁止女性與陌生男子接觸說話,外出聚會找情郎這樣的事更是難以想像。在這種社會背景下,“三月三”自然就失去了存在的環境,到了近代,漢族地區“三月三”的活動漸漸消失,它的情人節功能也最終被人遺忘。只有西南少數民族如白、苗、瑤、黎、壯、畬等仍然保持了“三月三”這一節日風俗,每到這一天,闔族男女都會在白天全體盛裝出動,舉行歌會,對歌、拋繡球,狂歡終日。夜幕降臨,河岸邊燃起堆堆篝火,小伙子撐開花傘,姑娘們的銀飾及貝殼飾物在火光下閃閃爍爍。男女青年飲酒對歌,跳舞狂歡至深夜。至到今天,這些少數民族都以“三月三”為“談愛節”、“情人節”,或是“甜茶情人節”。在個別的漢族地區,“三月三”情人節的習俗也有保留。如河南等中國北方就有“三月三,吃雞蛋;三月三,砍棗尖”的民諺。太行山下的姑娘有“三月三,桃花浴”的習俗。山東濟南有“三月三,相親千佛山”的活動。在揚州,至到今天仍有《請允許我三月三》的清曲傳唱:“俏人兒,請允許我三月三在那酴醾架下等候……”這些說明,“三月三”做為中國最為古老的情人節的習俗,在我國仍有頑強的延續性和生命力。
近些年,西方情人節在中國有越過越盛之勢,因此,許多人呼吁中國人應當過自己的情人節,于是,七月七日的“七夕”被當成了中國的情人節,而忽略了“三月三”的存在。我想,中國人應當有自己的情人節,但不應是“七月七”,而應是“三月三”。
首先,判斷一個節日的性質,關鍵要看它的習俗內容。傳統上七夕根本沒有青年男女相聚歡會、談情說愛的習俗,它是古代女子乞巧的日子,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等等,與愛情并無直接關系。
其次,七夕更多地是與節氣緊密相關,而與愛情無涉。當農歷七月初七日黃昏“織女”升上頭頂的時候,正值暑氣漸消、秋涼乍起、婦女紡線做寒衣的時節,因此,這顆星就被稱為“織女”。此時銀河橫貫夜空南北,織女星和牽牛星隔河相對,這一景象,觸發了古人的想象,將其與牛郎織女的民間故事聯系起來。我們不能因為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以及由這個故事引發的關于愛情的想象和創作,就想當然地把它當成是情人節。
其三,“三月三”由上古伏羲和女媧神話演繹而來,情人游春幽會的習俗已形成幾千年的悠久歷史;而“七月七” 最早的記載是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說“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兩廂比較,“三月三”的習俗要比“七月七”早1000多年。
其四,春天是愛情的日子,春天的愛情,協和萬物,萌動青春。情人節只有在春天的時日里才會符合自然規律;七夕則是七月流火,陽氣盛極而衰,更多的是秋日里凄切的閨怨,不是完全的愛情。
其五,將原本兩顆永遠不能相會的牛郎、織女星意會為中國的情人節,更多地是給人一種凄苦的審美感覺,難怪在秦代占卜文獻《日書》上就曾明確把牛郎、織女視為對婚姻不利。
由此看來,做為情人節,“三月三”要比“七月七”悠久得多,典型得多,合理得多。將“三月三”做為中國的情人節,無論從節日文化內容來看,還是從現代中國人的心理認同感來看,都是既順禮俗又符民情的一項舉動。
民風民俗作文 篇2
鳳眼珍珠是贛州龍南縣的土特產,客家人把這道菜稱為“精珠子”或“精珍珠”。幾乎所有客家人都喜歡這道菜,因為鳳眼珍珠既可以當菜又可以當主食。
鳳眼珍珠,又稱珍珠粉,珍珠米。是一種特色風味小吃,主要原材料是番薯粉。為客家人的傳統名菜,生產歷史悠久,每逢年過節或請嘉賓時,都是筵席上的一道主菜。
據說,“鳳眼珍珠”這個名字的`來由,還有個小故事呢!
后來欽差臨走時,徐思莊特地送了一大袋鳳眼珍珠讓欽差帶回京城,皇上品賞后,也愛不釋口,鳳眼珍珠成為歷代貢品。
的確,鳳眼珍珠是一道絕世的民間美食。我也尤其愛吃,煮好的鳳眼珍珠熱氣騰騰,幽香襲人。食之口中,覺得柔中帶韌,潤滑可口,味美難喻,吃上幾口,腸胃舒適,腦清目眀。除外,鳳眼珍珠湯還有滋補,清熱,降壓,醒腦,眀木的作用。怎么樣,口水流出來了吧!
如果你來到龍南,可千萬別忘了吃一碗鳳眼珍珠湯哦!
民風民俗作文 篇3
新年又稱春節,是我國最隆重、最為重要的節日,也是我國最紅火的傳統節日,春節里,家家戶戶必然裝扮得紅紅的,掛紅燈籠、春聯,貼“福”字等等。總之是用紅的,穿紅的,戴紅的,可以說“紅色”成為人們春節時最親密的.朋友。
傳說在古時候,由一個叫“年”的怪物,經常在春節這個節日里跑出來害人,后來得知,它很怕紅彤彤的東西和很大的響聲,比如一個熟透了的紅蘋果就足以嚇跑它了。
后來人們就想了一個辦法,就是在過春節的時候把家里扮得紅紅的,還經常放鞭炮。
在除夕夜里,大家都要熬夜守歲。
古時候,有個人曾以吟詩、打麻將來打發時光,可是現在不同了,科技發達了,一家人舒舒服服地坐在沙發上看看春節聯歡晚會,小孩子也喜歡看呢!不過為什么要熬夜守歲呢?相傳在古時候有這樣的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叫做“歲”的怪物喜歡吃成年人與老年人,不喜歡吃小孩子。
可是,它特別壞,每當遇到小孩子時,就會施法把小孩子變笨。
直到有一年新年的時候,一個財主給了他兒子一點錢,并給他系在錦囊里,結果當他兒子遇上“歲”時,“歲”見了這個金光閃閃的東西竟掉頭就跑。
此后大家不僅夜里守“歲”,謹防“歲”的偷襲,而且也會適當地給自己的孩子一些零花錢,命名為“壓歲錢”。
新年就快到了,有那么多有趣的傳統習俗,好期待啊!
民風民俗作文 篇4
我的家鄉在泉州,大年初二早上,天下著蒙蒙雨,風吹著涼涼的但是并不阻擋我們一家回去泉州農村親戚家串門的熱情!
在回老家路上,我們一路發現變化太大了,一棟棟的小洋樓從外觀看一點不比城市的小別墅差,一路上張燈結彩,隨處可聽到放鞭炮的聲音,到處都是穿著新衣的人們,他們的'臉上都露出歡樂的笑容,不管認識、不認識的,碰上面都會說上“恭喜、恭喜,春節快樂!”
現在的農村變化真快啊!我們的一路都忙著觀看著,討論著。突然,一聲巨響,我們的身子劇烈地震蕩,嚇得心都要跳出來了,一身冷汗馬上冒出來。好險啊!我們的車前輪陷進了一個坑里,我們束手無策,呆立在那里望著車興嘆,這里離修車廠很遠,單靠我們是沒辦法把車輪抬起來的。正在這時有兩個年輕的小伙子騎著摩托車經過,看到我們無奈的樣子,就停下來說要幫我們從前面把車輪抬起來。他們兩個和我爸爸合力試了一下,車還是無動于衷,像一塊大石頭似的趴在路中間,一動也不動。過了一會,又來了兩個年輕小伙子經過……就這樣來了六七個小伙子,他們都主動停下來要一起幫我們抬車輪,雖然我們都不認識他們,大家在我的口號“一、二、三”……大喊下齊心協力,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把車從坑里移出來了。我們正要感謝他們時,發現他們已經啟動摩托車走了,我看到他們的新衣服都被我們的車碰臟了,但是他們連我們的一句道謝都不要。我們感激地望著他們的身影,想著現在農村樂于助人的人越來越多了!
我們到一個親戚家,發現他家有兩個我從沒見過的小孩,膽怯的看著我們,回頭又在那里看電視,我正疑惑著:小朋友怎么這么沒禮貌?就聽她介紹,這是春節前她去買年貨的時候,發現他們在路邊哭,一問才知道和他們的父母走散了,就幫著聯系上他們的父母。后來才知道因為他們的父母家里有急事要趕車,結果車要開了還找不到這兩個孩子,我親戚了解了情況,知道他們就在村里的工廠上班,讓他們先回去辦急事,暫時可以幫他們帶小孩,他們辦完事后再馬上跟我親戚聯系,所以就放心的先回去了。小孩的父母萬分感激,這樣兩個小孩就在這里過年了,并且我親戚還買了新衣服給他們穿呢。
回來的路上,我還到處尋找好人好事:農村的公路沒有斑馬線,但是只要有小朋友或老人要過馬路就會有年輕人主動帶著過馬路;腿腳不方便的老大爺生活不能自理,總有熱心的人主動幫忙……像這樣的好事太多太多了,到處都可以看到。
家鄉的變化真大呀!如果做好事都從“我”做起,我們的社會一定很美很和諧!
民風民俗作文 篇5
今天我介紹的是家鄉的春節,也是小年,更是新的一個開始。
這天,是家鄉過小年的日子,也是過春節的彩排。晚上,天一擦黑,就聽見一陣陣鞭炮聲響起,這是要吃水餃了,每一年的這天吃睡覺之前都要放鞭炮,再燒些紙錢送灶王爺上天,干完這些才能吃水餃。這天還要把屋子整理好,準備迎接新年的到來。
臘月三十也就是家鄉人口中的大年了,這天中午十二點,家家戶戶貼對聯。晚上全家人坐在桌子上吃一頓團圓飯。春節晚會開始的時候,家家戶戶也都開始包水餃了,邊包邊看,睡覺要等到晚上十二點時才行,吃完水餃以后才能睡。
正月初一早晨,人們穿上新衣,這時是小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刻因為這時要收壓歲錢了,收完了壓歲錢,就一起出去拜年,到那家串串,到那家走走,拜完之后就在家里等待別人來拜年。
過完春節后的幾天更不能閑著了,還要到別的'親戚家這樣子來回走動,晚上還要請在村子里的長輩吃飯。初二晚上包好水餃,凌晨四五點鐘去給死去的親人上墳。
這種日子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這天必須要吃元宵,晚上一起放禮花,各種各樣的禮花在天空中呈現出來,給蔚藍的天空添上了幾筆彩色。
春節直到正月十五結束,春節過去之后,天氣逐漸變暖,孩子們開始上學,大家又開始為新的一年忙碌起來。
民風民俗作文 篇6
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風民俗,同時我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一地又有一地的風俗,這樣就造成了我國多樣的風俗習慣。而且每一個民族的特色都不同。民風民俗也是每一個民族的象征,它代表著這個民族的文化知識,也是這個民族的特別之處。
我們民族的節日有很多,如:春節、除夕、元宵節……春節的由來是關于一只叫“年”的神話傳說。中國古代有一只“年”的獸。“年”頭上長有觸角,兇猛異常。它常年在海底,只有到了春節這一天才會上來傷人性命。這時,一位老人在門上貼了大紅紙,屋內燈火通明。“年”一抖,叫了一聲,院子里傳來“噼里啪啦”的炸響聲,于是“年”就飛快地逃走了。第二天正月初一,人們見他安然無恙,從此這個辦法就傳開了。正月初一,一大早大家串友問好。于是這風俗就流傳下來了。
過春節一般要吃年糕、餃子、荷包蛋、福橘、花生……家家戶戶要貼對聯,貼福字,放鞭炮……過春節的前一日,也叫除夕。在這個新舊交替的日子,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那天晚上,孝順的孩子要守歲。因為有人說,守歲的時間越長,可以延長父母親的壽命。
元宵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它是春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每年正月十五的夜晚,燈火通宵,孩子們忙碌的準備放水燈的材料。他們在里面放了許多蠟燭,再拿到小溪邊放在水中讓他自己依靠水流動的力量而向前。而孩子們在岸邊默默地許著自己的`愿望。有人說,水燈漂得越遠,自己的愿望就會早日實現。放完水燈孩子們就出去玩了,而大人們在家中聊聊家常。到了一定時間,一串串煙花飛到了天空,五顏六色的煙花像菊花一樣在天空中開放。真是美不勝收。吃元宵,鬧元宵,這元宵節也是小孩子們最容易長胖的節日之一。在這天里父母親都會殺肥雞、肥鴨燒好豐富多彩的夜宵。那饞嘴的孩子們就會多吃,多吃就會長胖。過春節、正月初一、鬧元宵、是過年的三個高潮。這三個高潮熱鬧非凡,會讓你久久的難以忘懷。
我們民族的節日真是熱鬧非凡,在這些節日里我們能大飽口福了。
民風民俗作文 篇7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最歡快、最隆重的節日。春節又叫過年,含有辭舊迎新的寓意。春節的習俗很多,下面我就為你一一介紹吧。
第一大習俗應該是“春聯”了。“春聯”也叫“對聯”,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它從五代十國時開始,明清兩代更加興盛,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一千多年了。早在秦漢以前,我國民間每逢過年,都在大門的左右懸掛桃符的習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兩塊大板,上面分別書寫上傳說中的降鬼大神的名字,可以驅鬼壓邪,這種習俗延續了一千多年。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現在的春聯是在紅色的紙上,用毛筆蘸墨,書寫一些象征吉祥、祝福的話語,寄托人們美好的.心愿。現在春聯已傳入越南、朝鮮、日本、新加坡等國呢。
第二大習俗就是“爆竹”了。當午夜鐘聲響起的時候,就會響起雷鳴般的爆竹聲,為什么要燃放爆竹呢?這兒有一個傳說:相傳每到過年時節,年三十的晚上,出來一頭叫“夕”的怪物,它常常出來吃人、吃牲畜,人們就想了一個辦法,把竹子截成一個小筒一個小筒的樣子,把桶里裝上火藥,把它們放在“夕”出沒的地方,當“夕”出來的時候,點燃火藥,立刻發出震天的巨響,“夕”聽到這聲音,嚇得撒腿就跑,人們就平安了。所以就把這種發出巨響的東西叫做“爆竹”。
第三個比較重要的習俗就是“守歲”。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這種習俗,既有對過去一年的留戀,又有對來臨的新年的美好希望。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傍晚開始,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一邊吃東西,一邊聊天,古人有作詩、打麻將等風俗,而我們現在更增加了豐富的內容,除夕之夜收看春節聯歡晚會,成了大多數人盼望的事情,連小孩子都非常喜歡。
春節的習俗還有很多,每一個習俗都有一個美麗的傳說,請大家記住我們中華民族的春節習俗吧,它是一筆可貴的財富呢!
民風民俗作文 篇8
隴端節又稱“隴端街”、“風流街”,是富寧縣壯族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二月至三月間擇日舉行。“隴端”系壯語“下田坎趕街”之意。舉行隴端節的地點一般在寬闊的田壩中間,各村寨的壯族趕到現場,或對唱情歌,或演壯劇,或調換大牲畜,或交換農副產品,極為熱鬧。
富寧壯族農歷一至四月間的隴端節又叫隴端街,意為“到寬闊平坦的地方去。”相傳隴端節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起源于對壯族英雄儂智高的紀念活動。節日期間,人們盛裝歌舞,熱鬧非凡,一臺臺壯戲連日連夜地表演,白天演武戲,夜里演文戲,俗話說:無戲不隴端。除了看戲對歌,年輕人在節日里異常活躍,他們通過對歌跳舞互相認識,加深情誼,并根據才貌人品等的比試,推薦本年度最佳“風流人”,所以,隴端節又被稱為“趕風流歌會”有首古詩這樣描繪隴端節盛況:
清明前后足歡娛, 博瀨灘頭記早趨。
翠蓋如云來麗者, 青衫霧轂走狂奴。
未知東首誰為主, 不信羅敷自有夫。
翻笑江南逞游冶, 杏花春雨太模糊。
“隴端”是壯語,原意為“下田壩趕街”。在遠古,壯族先民依山傍水建村落,每逢開春,各地壯族聚集區自選吉日開市,以物易物,互換稻種、農具,形成了早期的集市貿易。在壯鄉春暖花開的集市上,青年男女以歌代言,三五成群地相邀對歌,尋情侶。老年人則在集市上尋親訪友,找老戀人敘舊情。當地漢族稱“隴端街”為“花街”、“風流街”。富寧縣的`“隴端節”實屬壯族人的“情人節”,而廣南、文山、西疇、硯山、麻栗坡等縣的壯族,則將這一節日叫做“赫丹滇”、“赫 嘎膩”,趕集形式和“隴端街”一樣。
富寧縣歸朝鎮孟村的“隴端節”歷史悠久,度節的人數或多或少, 數百年來,從未中斷。據說1979年的“隴端節”,到孟村的壯族青年有上萬人,平時寂靜的孟村很是熱鬧了一番。今年的“隴端節”,卻是孟村有史以來最有意義的一天。
山潮、水潮不如人來潮。為了歡迎遠方的客人,孟村美麗的壯族姑娘將鄉親們前幾日趕制的糯米花、糯米年粑、糯米白酒端出來,敬獻給各路賓客。美麗的姑娘讓遠來的壯族小伙情意綿綿,歌興大發;醉人的酒歌令來賓開懷暢飲,翩翩起舞。作文
【民風民俗作文】相關文章:
民俗民風作文11-16
民風民俗的作文11-05
(經典)民風民俗作文10-11
民俗民風的作文(經典)10-12
民風民俗作文【精選】07-24
[經典]民風民俗作文07-24
民俗民風的作文07-26
民俗民風的作文(精選)09-27
【精選】民風民俗的作文03-06
(精選)民風民俗的作文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