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風民俗作文集錦【15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民風民俗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民風民俗作文1
當地人稱之為羊羔兒饃,古時的“羊”同“祥”,取吉祥的寓意。春節來臨前,農家婦女會捏制小貓、小狗、小虎、玉兔、雞、鴨、魚蛙、葡萄、石榴、茄子、佛手、等形象的面塑制品,以象征吉祥如意、福壽榮華。在寒食節時,上墳祭祖用的面塑造型是“蛇盤盤”。據說,吃掉“蛇頭”便能“減毒頭,免災禍”。
農歷七月十五,霍縣境內面塑種類最多,有豬頭、羊頭、麥秸集、針線籮筐、頂針、剪子、針線、坐餑餑、獅、虎、狐貍等等造型。農歷七月七日“乞巧節”,傳說在這一天婦女吃了“針線”、“頂針”之類的面塑就心靈手巧。新媳婦過門第一年,娘家要給女兒送“羊羔兒饅頭”。嬰兒滿月,姥姥家制作直徑達尺余的“囫圇”,即在面圈上塑出十二屬相的面塑。賓客來祝賀,便把“囫圇”切一塊送給來人享用。
絳州面塑 降州即今日新絳縣。逢年過節,這里的家家戶戶都要用面粉捏制出千姿百態的面塑歡度節日。由于這里的.面塑注重彩色點染,花色絢麗,所以當地人稱之為“花饃”。花饃造型比較夸張,尤其以“走獸花饃”最為出色。五寨面魚 晉西北五寨縣的老百姓,有一種捏面魚的習俗。捏面魚就是用面粉捏成魚的形狀。捏制的面魚經過著色加彩,然后用文火烘干,便可當工藝品收藏了。面魚可用來贈送親友或外出時作干糧。除了捏面魚外,還捏制瓜果類,花草類、動物類、禽獸類、人物類等多種類型的制品,也習慣稱之為面魚兒。
民風民俗作文2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云南少數民族影響力最大的,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潑水節又叫“浴佛節”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于公歷四月中旬;
一般持續三至七天,第一天用傣語叫做“麥日”于農歷除夕相似;第二日叫做“惱日”(空日);第三天叫做“叭網瑪”竟為守歲。人們把“叭網瑪”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節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水去佛像前浴佛,然后就互相潑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們翩翩起舞,一邊呼喊:“水!水!水!”古鑼之聲響徹云霄,祝福的水花四處飛濺,在這一天誰身上的水最多,誰今年就更幸福,更美滿!每到潑水節,傣族人民就去山上采集一些鮮花和樹葉,到了節日這一天傣族男女老少到佛寺浴佛是,拿著采集的花葉沾水,開始互相潑水,一朵朵水花在天空勝開,它象征著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瑩的水珠,還象征著甜蜜的愛情,大家互相潑呀潑。
到處是水的洗禮水的贊歌,水的祝福,朵朵水花、串串笑潑水節成了歡樂的海洋、幸福的世界。歡聲笑語在耳邊回蕩,一支支舞蹈在眼前浮現。笑聲朗朗、全身濕透、興致彌高。入夜、村寨鼓樂想聞,人們縱情歌舞、熱鬧非凡。整個節日期間有賽龍舟、放高升、放孔明燈、潑水丟包……水花象征——吉祥;水花象征——健康;水花象征——幸福!!!
民風民俗作文3
在茫茫的的大草原上,響徹著蒙古族男兒的聲音。這就是蒙古族的一年一度的那達慕大會。
“那達慕”是蒙古語,“慕”是蒙語的譯音,意為“娛樂、游戲”,以表示豐收的喜悅之情。是蒙古族人民喜愛的一種傳統體育活動形式。每年六月初四開始。“那達慕”有著久遠的歷史。據銘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記載,那達慕起源于蒙古汗國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舉為蒙古大汗時,他為了檢閱自我的部隊,每年7~8月間舉行“大忽力革臺”,將各個部落的首領召集在一齊,為表示團結友誼和祈慶豐收。起初只舉行射箭、賽馬或摔跤的某一項比賽。到元、明時,射箭、摔跤比賽結合一齊,成為固定形式。之后蒙古族人亦簡稱此三項運動為那達慕。
摔跤是蒙古族異常喜愛的一種體育活動,也是那達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賽項目。蒙古語稱摔跤為“博克巴依勒德呼”,稱摔跤手為“博克慶”。摔跤手要身著摔跤服“昭德格”。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飾有精美的圖案,圖案呈龍形、鳥形、花蔓形、怪獸形,給人以古樸莊重之感。
射箭是那達慕最早的活動資料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為許多不一樣的部落,他們的.經濟生活大體可分為游牧經濟和狩獵經濟兩種。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以后,雖然狩獵經濟的部落逐漸轉向了游牧經濟,但狩獵時期長年積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領卻保留了下來,以防外敵侵略和野獸襲擊畜群。射箭比賽的規則是三輪九箭,以中靶箭數的多少定前三名。
那達慕大會一般舉辦7之9天,蒙古族的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歡樂之中。
民風民俗作文4
說到永康的春節習俗,那可真是多啊!讓我給你細細道來。
撣塵:農歷臘月二十四,這一天各家各戶都要撣掃去室內、家具及廚房各角落的灰土塵埃,以免留下魔鬼的爪印,于來年不利。
貼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等。每逢春節,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添加喜慶氣氛。
倒貼"福"字:在貼春聯的同時,大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愿,人們干脆把"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謝年:在除夕,永康城鄉各地鞭炮陣陣,家家戶戶按照傳統習俗擺出了方桌,點上了紅紅的蠟燭謝年,祈福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祭祖:在我們這里,正月初一,不是先拜年,而是先去祭祖。每拜完一個祖墳,就在墳前放鞭炮,為了讓祖宗保佑我們。
拜年:祭完祖,就是拜年了。人們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怎么樣,看了我們這兒春節習俗,才知道各地習俗每什么太大的差別吧。
民風民俗作文5
當迎接新年的鐘聲響起,我們滿懷激動地呼喊著:“新年到了!”我抑制不住自己的興奮,坐在窗前,透過玻璃看到家家戶戶的門上都貼上了春聯, 大街上熱鬧非凡,大年三十的早晨,天剛蒙蒙亮,屋外便響起了沖天炮的聲響,新年,我們一起共度快樂!
春節的民風民俗很多:放煙花、拜年、吃分歲酒……可是,最令我難忘的,還是那次和爺爺一起放百歲燈。
大家三十的晚上,我一蹦一跳地來到奶奶家,跟著爺爺一起去放百歲燈,只見爺爺走進了廚房,從冰箱里拿出了一袋胡蘿卜,我好奇地問爺爺:“這是做什么?”爺爺笑著回答:“這是我們中國人的習俗,在大年最后一天晚上,我們家家戶戶都要點上百歲燈”我呀,現在在制作呢!我一絲不茍地盯著爺爺,熟練的手法,爺爺切蘿卜的樣子,絲毫不亞于那些頂級廚師,切完了蘿卜,爺爺又從大廳里拿來了一袋小蠟燭,一根蠟燭 一塊胡蘿卜,一一搭配。爺爺告訴我,插胡蘿卜的時候可要注意了,蠟燭要插在胡蘿卜的中央,要插得高,插得直。聽完爺爺的叮囑,我們開始去放燈了,爺爺拿著打火機,我呢,則負責在旁邊遞東西,放放燈,聊聊天,聽聽故事,還是蠻有趣的。新年,我期待你下一次的'到來。
臘月三十的守夜,春節就像一個個美妙的音符,永遠奏響在我的心里。
民風民俗作文6
每個國家都有自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而很多風俗習慣又是由節日而來,就比如說我們中國,風俗節日有剛剛過去的端午節,春節,元宵,中秋節等。所以,我們就有了端午節吃粽子,春節走親訪友,團聚一堂,元宵節賞燈,中秋節賞月等種種的民間習俗。
對于國家來說,有特定的節日和風俗,對于民族來說,又有獨特的習慣。現在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在我們云南,有些什么樣的民風民俗吧。
首先,最有名的潑水節。潑水節是傣族的節日,也是這個民族最隆重的'節日。潑水節那天,人們會穿上節日專用的盛裝來參加這個節日。這個節日一般需要先去佛塔浴佛,表示對佛祖的敬重。再拿著采集好的花瓣和葉子,把它們放人水里。然后你潑我我潑你,這,象征著幸福和對美好人生的向往,撒在半空中的花瓣,更是代表著美麗的青春。
其次,火把節。這種節日的步驟分為:火把用山上砍下來的松樹制作而成。中午的時候,大家會帶上小火把、紙錢、供品,到祖墳前掃墓。通常火把節那天,人們會在太陽落山之前吃完飯,然后騎上一匹馬,去溜達幾圈。到了晚上,人們會開始點小火把,然后用小火把來點燃大火把。場面最壯觀的,是最后的耍火把,大家拿著火把在一起唱歌跳舞。
我所說的這兩種少數民族風俗,差不多都人盡皆知,但一般少數民族更加重視這兩種節日,像我們云南,并不是所有人都都有機會過潑水節,只有少數民族熱衷。即便如此,我還是要感嘆祖國民族風俗的多種多樣,少數民族的多姿多彩。
民風民俗作文7
喜歡過年。因為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沒一個不熱鬧的,大人們在家里忙著包餃子,小孩們在門外樂得放鞭炮。
我這個小皮猴最喜歡過年,就是因為一到過年我可以盡情地放煙花爆竹!
記得有一年過年時還下了一場雪,那雪地放鞭炮的情景還歷歷在目。
一大早,噼噼啪啪的`鞭炮聲就把我吵醒了。不久我去外婆家拜年,還見到了哥哥。于是我們哥倆就商量著買了一大包鞭炮去外面玩了。
來到雪地上,我和哥哥把小煙花放在地上點著,這種煙花點著就會轉圈,發出“噼哩啪啦”的響聲,發出絢麗的光芒,把雪地映得格外耀眼。我們玩得興起,在雪地上排起一排的煙花,一塊點燃了,拿仿佛金黃、橙紅的菊花,粉紅的杜鵑,紫色的蝴蝶蘭,紅色的絹花似的煙花使白茫茫的雪地成了一個五彩的世界。吸引了正在這兒走親訪友的大小孩子,人人驚呼著,臉上樂開了花。
我們又抓了一團雪,把鞭炮放進雪團中,鞭炮爆了,雪團也炸開了,點點雪花飛濺開來,好似空中又下起小雪花了。我和哥哥大叫著,歡呼著,開心極了。來到小河邊,河面有點薄冰,我們就把點燃的鞭炮扔在冰上,把小河的笑容炸了出來……
這真是“爆竹聲中一歲除,千門萬戶曈曈日”啊!我喜歡過年,我喜歡過年時的聲聲爆竹響!
民風民俗作文8
吹糖人
民間 “吹糖人”的藝人,他們將飴糖加熱到適溫時,揪下一團,揉成圓球,用食指沾上少量淀粉壓一個深坑,收緊外口,快速拉出,拉到一定的細度時,猛地折斷糖棒,此時,糖棒猶如細管,立即用嘴吹氣造型。 整個操作過程必須經過苦練,手法要準確、造型要簡潔生動。吹糖人的關鍵技術在吹和捏的功夫上。制糖人先將一小塊飴糖放在手心壓扁,然后握起拳頭,用另一只手的手指從手心穿過,把糖塊堆成管狀,在把管的最上端咬掉后就可以吹了。制糖人鼓起腮幫子,不一會兒就吹成薄皮中空的扁圓球狀,再用靈巧多變的手法,捏出造型各異的花鳥魚蟲、人物百態等,有的還圖上花花綠綠的顏色。
剪紙
在中華民族的.搖籃里,孕育發展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剪紙俗稱窗花,是民族文化的內容之一。剪紙作為一種有著悠久歷史的民間藝術形式,為中華各民族人民所喜愛,其中陜北剪紙猶為引人注目。陜北剪紙包含秦、漢之風,風格既纖細秀美,又粗獷大方,粗中見巧工,土中觀美感,曾連續數年分別在西安、北京等地展出,獲得好評。
鳳翔木版年畫
據史料所考,迄今已有476年歷史。按從事其業的一個家族一幅祖宗檔案記載,明正德二年(1507)肖里村邰氏家族已有八戶從事年畫副業生產;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前,邰氏已開辦早期年畫“畫局”,以后一直延續六代人190多年。鳳翔木版年畫從小到大,由粗到精,經過了多次起落、興衰,成為中國西北地區首屈一指的民間年畫勝地。邰氏《世興畫局》在近兩個世紀的進程中,立足鳳翔,面向全國,打向國外,起到了較大的促進作用。
民風民俗作文9
滿族,正是這56朵花中艷麗的一朵,滿族的服飾特別美。
滿族婦女不纏腳,所有鞋子繡有漂亮的花飾,鞋底中央墊有10公分高的木質鞋跟。滿族婦女穿著這樣的鞋走起路來,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勢和腰肢搖曳的步態。
旗袍是滿族婦女的傳統服飾。她們喜歡穿長及腳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旗袍的特點是立領、右大襟、緊腰身、下擺開叉。古旗袍有琵琶襟、斜襟、滾邊等。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后,經改進,腰身寬松,袖口寬大,長度適中,便于行走。已成為中國婦女較通行的服裝。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響,長度縮短,接近膝蓋,袖口縮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長,兩邊高衩。四十年代縮短,出現短袖或無袖旗袍。繼后,衣片前后分離,有肩縫和裝袖式旗袍裙等。
滿族婦女的旗袍十分漂亮,男子的也不錯。
滿族男子多穿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帶,或穿長袍外罩對襟馬褂。馬褂是滿族男子騎馬時常穿的一種褂子。馬褂后來成為日常罩于袍子外面的服裝。高領對襟,四面開褉,長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露出三、四寸,袍袖卷于褂袖上面,即是大、小袖。現在許多滿族人所穿的對襟小棉襖,就是從馬褂演變過來的。為了方便騎馬,在長袍外邊套一種身長至臍,四面開褉的短褂,以御風寒。
滿族男子夏季常戴涼帽,冬季就戴皮制馬虎帽。他們的衣服喜歡用青、藍等色的棉、綢等各種質地的衣料制作,褲腿扎藍色腿帶,腳穿棉布靴,冬季穿皮制烏拉,頂上留辮子,剃去周圍的頭發。
滿族,是我國其中的一個少數民族,是一朵艷麗的花,它有與其他民族不同的風俗和特色。這些都需要我們慢慢地了解,慢慢地認識。
民風民俗作文10
我的家鄉就在這一片,具體是哪,我也不太清楚。在家鄉中有很多風俗,例如:在過年時。
過年時的凌晨0點0分,是要放煙花的,每家都爭著放,比誰放的時間早,據說是放的時越早,這一年的`財運就越順。不過,大部分兒童可就遭殃了,畢竟兒童可堅持不到這個時間啊,基本上到白天都成了“熊貓眼”。早晨的空氣中仍然彌漫著一股仍未消散的硝煙味。
大年初一,要去奶奶家拜年,還要去的很早,因為要包餃子,在我家,基本上人人都會包餃子,就連我上三年級的妹妹也會。全家總動員,每個人各司其職抓緊干活,沒多長時間就做好中午吃的了。餃子一次做一頓飯的,有時也做許多。在吃餃子之前,我和妹妹要先給大人們拜年,才能拿到壓歲錢。相傳,故事有一種怪獸名為“祟”,每到晚上便會出來,找到小孩,令其生病,整宿的哭鬧。有一戶人家將銅錢放入紅紙袋中,“祟”出現后被那紅紙袋嚇跑了,便多用這種方法。
大年初二則去姥姥家,姥姥在初一便做好餃子,我們一回去就可以開吃了。下午,大部分時間就是放鞭炮了,有五百響的,一千響的,多時有兩千響的大致沒什么不同,就是拉著的炮數量不一樣罷了。但家中最后還是要留一部分要等到晚上和十五放的,意思是開始了新的一年。下午放完炮,就要開始走街串巷的拜年了,我對這是沒有多大興趣的,走來走去的多累啊!所以我大多是去尋找小伙伴玩耍,把擦炮埋入雪里、放入下水道什么的。我最鐘愛的還是那種煙霧彈,就是味道刺鼻了些。
以上所述,便是我家鄉過年的風俗了,雖然不是多有趣,但也是必不可少的風俗。
民風民俗作文11
大年初一就是我感到最快樂的一天。我不僅可以穿漂亮的新衣服,而且還可以收到許多壓歲錢和新年禮物呢!
一大早,我就被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吵醒了。我一睜開眼,就往枕頭下面摸,哇!我摸到了兩個紅包。原來就是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給我的壓歲錢。我打開一看,啊,里面有這么多壓歲錢呀!我高興極了,大聲喊道:“祝爸爸媽媽工作順利,永遠幸福;爺爺奶奶身體健康,長命百歲!”全家人都高興地笑了。
吃完早飯,我就和爸爸一起去他的朋友家拜年了。我們來到了大伯伯大媽媽家,他們熱情地接待了我們。大伯伯在一旁和爸爸說話,而我就和大媽媽在一起看看電視,嗑嗑瓜子,好不快活。忽然,大媽媽起身走進書房里去了,我正感到納悶。不一會兒,大媽媽出來了,原來大媽媽是去拿送給我的新年禮物和壓歲錢了呢!我打開禮物一看,原來就是一只正在跳舞的芭比娃娃。她長著一頭柔美的'秀發,身穿一件潔白的粉色紗裙,真的是漂亮極了!我非常高興,連聲說:“謝謝大媽媽。”……
離開了大伯伯大媽媽家,我又準備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外婆家拜年了。當然我又可以收到很多壓歲錢嘍!
有了這么多的壓歲錢,今年我又可以參加學校組織的“元宵燈會義賣”活動,我要用自己收到的壓歲錢為學校里生病的同學獻上一份愛心。
民風民俗作文12
我的家鄉——寧鄉,這個小縣城坐落在湖南省長沙市的西部,那里雖然一切都很平凡,毫不出眾,但家鄉的閃光點常吸引人們的關注。其中,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民間傳統習俗就是其中的亮點之一。
節日的氣氛最能體現出傳統習俗的魅力。
我們這兒的第一節日是春節。春節還沒到,家家戶戶進入臘月后會陸續殺豬,異常是在農村里,殺豬之后就會請村里人大吃一頓。我的家鄉除夕定會吃雞、魚、肉這三樣菜,雞必須是雄雞,將它整只清燉,出鍋裝盤時要讓頭昂起,不僅僅喻義“步步高升”,并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節后的又一輪高潮無疑就是元宵節了。元宵節吃元宵,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軟軟的白面里裹著一團又香又可口的夾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里慢慢融化開來……元宵節時,什么事都圍繞著“圓”,那么的自然就離不開燈了,家鄉有一個持續了好多年的習俗——燈會。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總會亮起“徹夜不眠”的`紅燈籠,為家鄉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正是因為這樣,每次燈會,現場都擠滿了人,真可謂是人山人海!所以,后到的我無奈極了。
……
我的家鄉雖是個小縣,可是卻有著幾千年濃厚的文化底蘊,承載了祖先流傳下來的民風習俗,為中國增添了一份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地方特色。
民風民俗作文13
微風輕拂人們的臉龐,旁邊的樹葉沙沙作響,幾聲犬吠變得異常嘹亮。
一大群人嚴肅地站著,他們的神情沉穩而安靜,衣著奇特,手拿鋼叉,寂靜的環境,仿佛從來不曾熱鬧。只見一團團火花在空中飛揚,像一朵巨大的花在天空中綻放,成了一片紅色的海洋。紅色的火花像鮮花一樣,是怒放的笑容;像柳條一樣,是靈動的腰肢;像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
但是,看!一踩起來就嗨翻了,發狠了,忘情了!百十個興奮至極的'人們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接二連三迸發出熱烈的火花狂舞在你面前。像流星一樣,是閃射的身影;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好一場雙峰煉火!
這情景,這氣勢,整個場面都是那么火烈、那么熱辣、那么激情。正如“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的浩蕩。“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放。“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的壯闊。
好一場雙峰煉火!
每個人都瘋狂地手舞足蹈,都興奮地開懷大叫,都樂此不疲地左奔右跑。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力量,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活力,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生命力。它震撼著你,灼燒著你,威逼著你!它使你感受到一種從未感受到的力量美!
好一場雙峰煉火!
他們的聲音在天際蕩漾,直沖云霄,氣沖斗牛。他們的聲音撞到樹上,樹也被逗笑了,一直沙沙笑個不停。聲音飄落在小草上,小草也情不自禁開始扭動自己的身軀。
愈踩愈烈!人們的心都放飛在這熱鬧的黑夜!愈踩愈烈!痛苦和歡樂,生活和夢幻,擺脫和追求,都在這動作和夜色中,交織!旋轉!凝聚!奔突!輻射!翻飛!升華!
好一場雙峰煉火!
民風民俗作文14
一提民風民俗,很多人會想起春節啊、元宵節啊、清明節啊、中秋節啊,想想熱烈的節日,人們歡聚一堂,吃美食,喝美酒,唱歡歌,我這里所喜歡的只是很不起眼的,我家鄉的一件工藝品——面狗。
“面狗”,顧名思義就是用面做的各種小動物,有小狗,小貓等等。“面狗”是我家鄉的特色風景。提起我們村,附近的人們就想起“面狗”,好像面狗是我們村的吉祥物一樣。
作為一名家鄉人,我很喜歡家鄉的面狗,它是我家鄉的一張名片啊!對于它的好感,因著年齡的增長,我對面狗更有了特殊的感情,長年胸前會掛著一只小小的面狗,仿佛它成了我的護身符一樣。這樣,日日與它陪伴著,我更是越來越喜歡它。
因為喜歡面狗,我也學著做過它,因為對它有了感情,才覺得做起來格外開心,也覺得做起來不難。我可以向你說說悄悄話,傳一傳做面狗的決竅:要記得用心地和上上面,然后再用玉米桿中間的那個東西做骨架,再用面做你喜歡的各種小東西。最先做,最好做小東西,大了比較難做的`。當等做好后,小心地把做出的小東西一一擺放到上鍋細火慢慢蒸,蒸上半個小時之后拿出來,亮上一天之后再上色。最好是一天,要不再亮,它會容易干裂,一干裂了就不好看了。朋友,當你聽到了這些小決竅,你還不快快做一個小面狗啊!如果你覺得做得不合心,那么就請來我的家鄉李橋村看看吧!
面狗,是我家鄉的一張名片,更我家鄉的特色民俗風景。它既好看,又像我家鄉人一樣純樸!愿我家鄉的這個特色民俗風景永遠不會消失!
民風民俗作文15
每年除夕去田頭祭土地神,以求來年豐收。收割新稻,新米飯先祭祖宗、祭灶神。正月十四晚上,村民手執火把、掃帚去田邊燒茅草,謂“迎神驅蟲”。村中第一家拔秧種田(俗稱開秧門)忌“地火日”,以防地火燒死。播種時忌遞秧,以為遞秧易發手掌風。視婦女跨越農具為不吉利。婦女遇到擱置在道路上的農具須繞道而行。遇久旱不雨,農民即群集向龍神求雨。遇蟲災,迎神驅蟲;亦有把破掃帚倒插田中,意為“請掃帚神驅蟲”。解放后,以上舊俗基本上被革除,科學種田逐漸普及。
農村大都聚族而居,村落朝陽背陰,住房有泥木結構、磚木結構、石木結構等。大多坐北朝南,坐西朝東,坐北朝南謂之“朝南享福”,但忌朝正南,以為正南與南極星相沖克,要絕后,只有庵堂、廟宇、祠堂才朝正南。平房、樓房多為三間一體或三間兩居頭,樓房前后有窗稱“雙口”,只前面有的稱“畚斗樓”。有的堂屋無樓板,以備紅白兩事。豪富人家深宅大院,有臺門天井。沿海沙地多為草房,通常二間一披,俗稱“稻桶屋”。舊時造屋頗多禁忌,先請風水先生定向,擇日動工。新屋右側不能高出或突出于鄰居的`老屋,稱為“左青龍,右白虎”,否則左邊人家要喪丁破敗。上梁時要披紅避邪。上梁后梁上掛一只麻袋,內放一只活雄雞及秤、斗谷麥等避邪物和祭品,梁上貼橫聯,上書“紫微高照”等。拋上梁饅頭,第一雙饅頭由戶主長輩用被單布接住。晚上辦上梁酒慶賀。以為“青龍怕灸,白虎怕臭”,故灶間建在右邊。80年代以來,建房以混凝土結構為主,且多為二層曬臺樓屋,講究寬敞明亮,美觀實用,造屋時求吉利的習俗基本沿用不變。
【民風民俗作文】相關文章:
民風民俗的作文:端午節的民風民俗01-22
陜西的民風民俗作文-民風12-22
多彩的民風民俗作文-民俗12-22
客家民風民俗作文-民俗12-18
民風民俗的小學作文-民俗12-23
藏族民風民俗的作文-民俗12-23
作文:民風民俗01-26
民風民俗作文01-26
民風民俗作文「精選」01-26
民俗民風作文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