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民風的作文14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一篇什么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有關民風的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民風的作文1
廣東人最愛飲涼茶,認為涼茶是身體的保險公司,
有病服即能治病,無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個月內不飲幾杯涼茶(多為王老吉),嬰幼兒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認為身體健康沒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廣東涼茶之一,有清熱下火,生津止渴,潤肺排毒之療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涼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藥物組成,適用于四時感冒、頭痛發熱等積滯之癥。其中王老吉的藥性最為寒涼,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對平和一些。小兒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藥物組成,適用于小兒感冒發熱、煩躁咬牙等癥。適用于體質強壯、素來火旺濕盛、經常咽喉腫痛、大便干結、舌紅苔黃膩者。但是,喝過涼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個字“苦”!我喝涼茶的時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進去好
幾片陳皮去苦。
廣東迎春花市
廣州美稱“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為世人所矚目。春節前夕,廣州的大街小巷都擺滿了鮮花、盆桔,各大公園都舉辦迎春花展,特別是除夕前三天.各區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樓,拱起花架,四鄉花農紛紛涌來,擺開陣勢,售花賣桔,十里長街,繁花似錦,人海如潮,一直鬧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這就是廣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廣州種花為業,已有100o多年的歷史。早在五代南漢時代,珠江南岸莊頭村一帶,就有許多素馨花田,南漢王劉悵的寵姬素馨就是莊頭的種花女。金桔象征“大吉大利”。與其相類似的還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誠膜拜,飄逸肅穆,深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臘月初,市面上有從福建漳州運來的大批水仙頭,人們買回后,精心培植,通過對水溫和日照的調節來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團圓飯時,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聲中依次開放,這情景給人們帶來無窮的樂趣。俗語說,“花開富貴”,這正巧取了個好兆頭。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氣襲人,所以家家必備。
有關民風的作文2
家鄉的民俗民風我的家鄉在美麗的余杭我愛我的家鄉,因為那里是我生長的地方那里有我童年的回憶有我童年的快樂。
說起家鄉的民俗民風啊,那可是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的,因為每個民俗民風的歷史都是十分的長遠的。
吃咸茶,是其中的一個民風,特別是在過年的時候喝上一杯心里喝得暖暖的,這喝咸茶其實是一種獨特的喝茶方式,只有在余杭本地才能喝到,頗有情趣,這喝咸茶已經流傳了很久了至今還廣為流傳著,這咸茶是以少量的茶葉配上多種材料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隨意的搭配但是這其中必不可少的是橙子皮、烘青豆、野芝麻,用水沖泡,透過玻璃杯可以看見杯中的茶葉在翻滾釋放出自己的香味,這么多材料在杯底構成了一幅畫似乎呈現的就是這余杭的青山綠水,十分的美。
輕聞一下啊!這橘子的濃香、茶葉的清香、芝麻的醇香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成為一種更加清新完美的香味,令人不愿重重的去聞這香味生怕破壞了這完美的氣息,喝上一口茶中帶有淡淡的咸味,為什么叫做吃咸茶呢?這也是有原因的,其實這杯底的材料也可以吃,可是這杯底的材料這么吃呢,可用手堵住杯口,另一只手輕拍杯底,這材料就出來了,可以吃,真可謂是聞之清香,食之可口啊,待客時主人家必須捧出這清香的咸茶,這是待客之禮。
喝上一杯茶邊喝茶邊拉家常,談笑風生,有的會唱山歌,一唱眾和,哼哼小曲。
直到吃完這茶中的材料,大家才會起身離開。
你們是不是也想來嘗嘗這咸茶呢?不喝不知道,一喝忘不了。
歡迎你來我的家鄉—余杭,來品嘗這美味的咸茶。
有關民風的作文3
我:“外婆,你是貴州人,你能說一下你們苗族人在過年時一般會做些什么嗎?”
外婆:“我們啊,過年一定要大掃除,表示把霉運掃掉,然后要貼對聯啊,貼門神啊什么的,說大吉大利,還有,以前外婆還沒和你外公結婚的時候,外婆就會在家里擺上桃花,這里的人都說,單身的人過年插上桃花來年可以走桃花運呢!”
我:“是嗎,外婆,你們那兒的習慣好特別啊,那大年三十又要干什么,或者不能干什么呢?”
外婆:“年三十要吃團圓飯,然后那個,好像是魚只能吃一半,還有一半得留到初一才能吃,說什么年年有余。”
我:“外婆,我在手機上查好像還有說團圓飯吃好小孩子還要提著燈籠去大街上唱什么歌呢!”
外婆:“哦,這個都是以前的習俗,現在基本上都沒了,因為貴州已經開發了,所以基本上很少會有人那樣了!”
我:“那,外婆,大年初一,初二又要干些什么呢?”
外婆:“年初一啊,一大早要穿上新衣服,去向親戚拜年,對了,初一絕對不可以洗頭洗澡掃地,初二才能洗頭洗澡掃地。”
我:“外婆,為什么啊,為什么初一不能,只有初二才能洗啊?”
外婆:“因為,都說初一是運氣,初二掃霉氣,知道了吧!”
我:“哦,外婆,那你知道溫州又有什么很特別的民風民俗嗎?”
外婆:“這我倒不太清楚,你外公應該知道,不過大概我還是知道一點點,就是年三十一定要吃芋頭,因為溫州話諧音‘余,裕’,吃芋頭是好事嘛,所以一定得吃芋頭。”
我:“外婆,你還知道其他的嗎?”
外婆:“溫州每年大年初一都要放開門炮,關門炮,然后都會在大年初一領紅包嘛,其它外婆就真的不清楚了!”
我:“哦,謝謝外婆啦,吃飯去嘍!”
有關民風的作文4
如果,你看過了“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黃山;看過了氣勢磅礴的萬里長城;看過了歷史悠久的故宮;看過了濃妝淡抹的西湖;看過了清奇俊秀的桂林山水……那么你來江西瀏覽一番吧。既然來到江西,你就應該去廬山瀏覽一番,才不枉此行。
日出東方時,廬山像剛剛蘇醒的少女,被晨霧籠罩著。在這時上山,你準會有一種飄飄欲仙,騰云駕霧的感覺。晨霧中的廬山像是人間仙境,有仿若海市蜃樓。記得蘇軾在《題西林壁》中這樣寫道:“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廬山的云霧以瞬息萬變聞名全國,瞧,剛剛還是仙女舞動的飄帶,現在又變成了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一會兒又變成巨大無比的天幕;一會兒又變成奔馳的駿馬;一會兒又變成瓊枝玉樹、粉妝玉砌的天堂……
江西還有很多特產。如:廬山云霧茶、景德鎮陶瓷、會昌大果金桔、玉山羅紋硯等。廬山云霧茶在國際茶葉市場上是深受歡迎、供不應求的高檔產品。“幸飲廬山云霧茶,更識廬山真面目”,這詩一般的贊語,足以說明它的地位和價值。黃山有“四絕”,而廬山云霧茶有“六絕”:條索粗壯、青翠多毫、湯色明亮、葉嫩勻齊、香凜持久、醇厚味甘。還有那狗轱腦茶,是江西珍貴名茶之一。此茶的特點與其它茶葉迥然不同,它葉片細嫩均勻,碧色中微露黛綠,表面覆蓋一層柔細軟嫩的白毫,茶葉五至七片,茶水清澄而略呈金黃,茶味清涼、芳醇、香甜,沁人肺腑,口中甘味經久不去。
江西有令人如癡如醉、心馳神往的旅游勝地;有與眾不同、獨具一格的民風民俗。有引人入勝、感人肺腑的民間傳說;還有味道獨特,令人回味無窮的民間小吃。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趕快來這里親身體驗一下吧。你不來會終生遺憾,來了會終生難忘的哦!
有關民風的作文5
壯族人民主要分布在廣西、廣東、云南等省區。壯族的建筑、服飾、節日還有那著名的山歌,都彰顯了壯族人民的勤勞善良。
先看看壯族人民的建筑吧!他們的房子依山靠水。原因是:壯族人民喜愛大自然,喜歡與大自然和大自然里的生靈一起生活。壯族人民的房子是由木頭搭建而成的。一樓是養生出的,二樓以上住人。
壯族人民的服飾是五花八門、色彩斑斕的。雖然壯族男子的服飾和漢族男子的服飾差不多,但壯族女子服飾和漢族女子的服飾相比就是天壤之別了。壯族人民勤勞善良,特別是女子。在壯族女子縫織衣服時同時也會繡上各種各樣的圖案。有鳥獸;有鮮花;還有許多具有沒號予以的圖案……壯族女子的服飾上除了精致的圖案外還會有各種繽紛的色彩。他們的頭飾也很精美別致,也有許許多多雕刻上去的圖案。壯族女子整套服飾上的色彩混起來都比彩虹沒美呢!
壯族有一個最著名的節日,那就是在農歷三月初三的“歌墟節”,在“歌墟節”那天,每個村子都會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在村口,幾乎全村人都在那迎接外村人,并接受他們的挑戰。挑戰什么呢?當人事唱山歌啦。臺上的人唱山歌的時候,臺下的人也會跟著唱兩句給自己村里人助威。這些比賽時為了增進各個村子之間的友情,這也驗證了那句話:“友情第一,比賽第二”。這也是壯族人民的品質之一。壯族人民為什么可以吧山歌唱得那么好呢?請接著聽我介紹。
其實,在生活中,壯族人民也在一邊唱山歌。在壯鄉,壯族人民無論在哪里,都可以即興創作一首山歌。也就是說,壯族人民在生活中已經能夠達到一個代言的地步了。在田野里,可以聽見他們的歌聲,在兩個山頭間也可以聽到,甚至在他們自己家里有時候也會聽到他們用山歌對話。壯鄉人民憑著心情也能唱出優美動聽的歌。那歌聲同時也表達了當時唱歌的人的心情,如果他的朋友聽到了,也會用山歌與他交談。
壯族真是一個豁達樂觀,勤勞善良的民族啊!
有關民風的作文6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各具特色的節日習俗,就拿藏族來說。藏族的民風民俗散發出淡淡的清香,吸引著我們。
藏族最具特色的節日是雪頓節是每年藏歷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傳統的節日。在藏語中,“雪”是酸奶的意思,“頓”是“吃”、“宴”的意思,雪頓節按藏語解釋就是吃酸子的意思,因此又叫“酸奶節”。雖然酸奶我們都吃過,但藏族人民卻還是把這個加入了民俗的行列中。
“雪頓節”是藏族人民最快樂的一個日子,在這天人們都在吃酸奶,還在一起比賽呢。瞧,這擺放酸奶的桌子一眼望不到頭,人們都爭先恐后地來到桌子前,每個人都有三十個碗,碗里盛滿了酸奶,看誰在最短的時間里喝完這么多酸奶。來參賽的人有老人、中年人、青年人、小孩,各色各樣的人都有。人們來參加比賽并不是為了吃的,而是為了使場景更熱鬧點,讓別人更開心一點。
藏族的民風民俗有吃有喝有玩,真是有趣極了。
我們國家地大物博,56個民族,像56朵花點綴在祖國各地,不同的習俗,不同的語言裝扮著祖國。
先說說蒙古族吧。蒙古族也叫馬背上的民族,他們不僅喜歡騎馬,也喜歡喝奶茶。在風吹草地現牛羊的草原上吃著羊肉,喝著奶茶,拉著馬頭琴,過著美好的生活!
再說說壯族吧。壯族大部分住在我國西南地區的山林里,那里山清水秀,是盛產民歌的好地方。他們有許多獨特的風俗,比如:雞蛋不是裝在籃子里,而是用草繩一條條串起來;他們頭上戴的斗笠,下雨時戴在頭上,不下雨時當鍋蓋用;他們還有搶婚的習俗……
有關民風的作文7
瑤族的婚禮是這樣的:瑤家青年男女自由戀愛,自由選擇對象,父母不加干涉。“趕歌圩”“坐歌壇”是瑤家姑娘、小伙戀愛的獨特方式,男女雙方通過對歌,把愛慕之情都流露于歌聲之中。“拿籃子”是瑤族青年選擇對象的又一重要方式,雙方在“拿籃子”“送籃子”中互相接觸、了解,確定雙方的愛情關系,再通過雙方父母同意,正式訂親。瑤家最主要的婚姻形式有“招郎”“兩不辟宗”“男從女姓”三種。瑤族女子在社會中享有較高的地位,一般不外嫁,留在家中“討丈夫”。她們主要是招本民族的男子,有的也招漢族或其他民族的男子為“郎”。“兩不辟宗”俗稱“兩邊走”,即婚后男方仍用原來姓名,夫妻共同照顧雙方父母,所生子女,第一個隨母姓,第二個隨父姓,依此類推。“男從女姓”即男子到女家后改從女家姓。
而瑤族的禮服瑤族男女服裝主要用青、藍土布制作。瑤族婦女善于刺繡,在衣襟、袖口、褲腳鑲邊處都繡有精美的圖案花紋。發結細辮繞于頭頂,圍以五色細珠,衣襟的頸部至胸前繡有花彩紋飾。男子喜有對襟、斜襟、琵琶襟短衣和長衫之分。
瑤族的節慶活動也很有意思比如每年農歷的十月十六是瑤族隆重的“盤王節”。節日里最熱烈的場面要數跳黃泥鼓舞,據說這是為了紀念自己的祖先——瑤王。一只母鼓相配四只公鼓組成舞群。母鼓斜挎胸前,用雙手拍擊,公鼓則是豎著拿在手中,用左手敲擊,動作隨著音樂的變化,舞姿雄健灑脫。跳黃泥舞母鼓的鼓點最重要,它指揮和掌握著整個舞蹈的節奏,公鼓是合著母鼓的鼓點變化的。因此擔負打母鼓的常常是寨子里的老鼓手。黃泥鼓敲響之后,幾位裝扮漂亮的姑娘,手持花巾,踩著鼓點穿插其中,邊歌邊舞,高潮時,圍觀的群眾情不自禁地加入歌舞的行列。公鼓和歌隊把母鼓緊緊圍在當中,猶如群星拱月,母鼓又不時和公鼓對應敲打,整個舞場充滿了歡聲笑語。
有關民風的作文8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我家鄉也不例外。我家鄉在德慶縣舊院村。那里山清水秀,風景迷人,鳥語花香,綠樹成蔭,連過年的習俗也別有一番風味。
年三十那天,早上一起床洗漱完畢就得忙開了。首先要去柴房拜灶神。灶神是天地之間的一個神,每到今天,他就會告訴上帝這家人一年的喜憂,所以人們買來麥芽糖,先上他幾株香,以示尊敬,然后放一碗麥芽糖,拜三拜,讓他只報喜,不報憂,這樣上帝以為我們過得非常好,就能夠讓莊稼風調雨順。
拜完灶神,大概9點左右就開始做午飯了,午飯幾乎就是年夜飯的“彩排”,因為只是有些人現在來不了。
菜也有講規矩哦!必須有兩碟青菜,意思就是莊稼在夏天可以長得蔥蔥綠綠的,保證秋天好收成。接著是一大碗水煮蛋,只能夠是孕婦吃或者還沒生的吃,除此之外,就只有小孩可以吃了。接著是一碟公雞肉,意頭是在人們滿山頭叫牲畜的時候不傷害到嗓子。再來1碟紅鯉魚,必須有兩只,意頭紅紅火火,年年有余(魚)。
吃完午飯,在平時,應該是每日一次的午后休閑時光,但是今天不是,2點左右就要為年夜飯開始動手了,這個切菜,那個砍排骨,這個生火,那個加柴。大約4點半有多的時候,更為熱鬧,新屋舊屋的柴房一共8個灶洞都塞滿了柴。年夜飯得在7點前開臺,必須要有三個人邊吃飯,邊守柴房,因為這時灶神君嘴上的麥芽糖已經快沒了,沒了的話,就會向上帝報憂了,不過,在家人面前,他是不會這樣做的,七點半上帝就回去休息了,守到七點半就OK了。
到了8點30,人們守歲肚子餓了不能再吃年夜飯的了,只能夠吃甜食糕點,因為今后三天,是全村的休息日,吃光了就不能夠做了。12點00開始了“鞭炮交響曲”,全村都放超長鞭炮,不過是有節奏的哦,這邊剛燒完,那邊正在燒,比年夜飯和制作過程更加熱鬧了!
這是我家鄉的習俗,你的呢?
有關民風的作文9
提起放風箏,同學們都會很興奮吧?
是的,我也很喜歡放風箏。每年的清明左右,是放風箏的最佳時節,爸爸都會帶我去放風箏。
今天,爸爸就要帶我到世紀廣場去放風箏了,我急切地等待這一時刻的到來,恨不得像風箏一樣一下子飛到世紀廣場。
世紀廣場終于到了,爸爸拿出我們的“長龍風箏”,我幫爸爸將風箏一節一節仔細地理順好,爸爸把粗粗的呢絨線上的鉤子掛在“龍頭”的掛鉤上鎖定。我便拿著“龍尾”,向后面一步一步地移動,爸爸拿著“龍頭”也向他的后面移動,待將“龍身”拉直后,我們默契地等待著稍大一點的好風的到來,因為“長龍”需要較大一點的風力才能起飛。
好風來了,爸爸迅急地把“龍頭”向上一拋,手拉著呢絨線,緊盯著它的起伏,倒著身子后退著小跑起來。就在爸爸拋“龍頭”的瞬間,我將“龍尾”平穩地向上一托,風箏便隨著爸爸的掌控,稍微有些沉重地飄了起來,漸漸地升高,漸漸地輕穎,它一直攀升,進而由大變小,越來越高,越來越遠,越來越瀟灑了。
我們的“長龍”在天上隨風起伏,上下舞動,左右地搖首擺尾。爸爸緊握著線拐,努力地壓線、松線、收線、放線,動作嫻熟優美,灑脫自然。
爸爸看我怔怔的樣子,像是看透了我的心思,笑哈哈地對我說:“兒子,不要急,你長大了,肯定會比我會放風箏的!”我轉過神來,堅定的說道:“我一定會像爸爸一樣,將風箏放的又好又高。”
我望著天上的“長龍”,自豪于我是龍的傳人,中華是龍的故鄉,中國人自古就有龍的精神。是龍,就要凌霄九天,是龍,就要有凌云的壯志,是龍,就要自強不息。
清明放風箏,使我明白了,龍要翱翔云天,就必須有一個湛藍的天空。我是一只有待騰飛的雛龍,我的天空就是浩瀚的知識空域。
有關民風的作文10
傣族是云南特有民族,相信大家早已聽說過,今天我就詳細給大家講講傣族吧!
傣族自古以來是一個講究禮儀的民族。外地人到了傣族,主人都會主動打招呼,無論男女老少,對客人總是面帶微笑,說話輕聲細語,不罵人更不講臟話。到傣族做客,還會受到主人“潑水”和“拴線”的禮遇——客人到來的時候,門口都有傣族小卜哨用銀體端著浸有花瓣的水,用樹枝、樹葉輕輕灑到客人身上。走進傣族竹樓入座后,老人會給客人的手腕上拴線,以祝客人能吉祥如意,平安幸福。
傣族最著名的恐怕是潑水節。每年四月的一天,傣族都要舉行潑水節。這一天早晨,人們要采集鮮花,綠葉到佛寺供奉,擔來碧澄清水為佛像洗塵。做完這些,群眾性的潑水就開始了,只見一群群男女青年銅缽臉盆盛水,涌出大街小巷,嬉戲追逐,逢人便潑,從頭到腳,全身濕透。這是吉祥的水,幸福的水,不管是潑者還是被潑者,都異常地高興,臉上掛著笑容。
傣族的女子對發飾很有講究,大多梳高發髻,還愛在發髻上插綴鮮花;男士們則愛穿對襟或大襟的無領短衫,肥筒長褲。
傣族的居住物——傣族竹樓也小有名氣。因為傣族人居住區氣溫高而竹樓又有利于防酷熱和濕氣。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著“多起竹樓,傍水而居”的習慣。傣族還有一個風俗:一家蓋房,全村幫忙。新樓落城時,還要舉行“架竹樓”儀式。這時,全村人都像過節一般熱鬧。同時還要親請“贊哈”唱“賀新房”的曲子,據說這樣才能吉祥,平安,家道興旺。
傣族的民俗還有很多,他們的文化也是非常值得我們去看看,去探究的。有時候的話可以去一趟傣族體驗一下哦!
有關民風的作文11
春節到了,舉國上下都在忙著辦年貨,準備過年的事情。我家也不例外,不過我知道每個地方的過年方式都不一樣,大家想知道我們家是怎么過年的嗎?跟我來看看吧!
我的家鄉在安徽阜陽,這是一座北方的小城,媽媽說它沒有大都市的繁華,卻多了幾分悠閑的滋味。這里保留著許多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我認為最有趣的還數春節。
春節是我們家鄉最熱鬧的節日。才過臘月二十,家家戶戶就忙碌開了。首先是打掃衛生。媽媽說:“這叫‘除塵’,和‘除陳’諧音,是除舊迎新的意思,所以一定要把家里的每個角落都打掃干凈,好迎接新年的到來。”然后要蒸饅頭、包餃子;除夕那天要貼春聯,吃年夜飯、守歲;年初一要給親朋好友拜年……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蒸饅頭。
大約到臘月二十八的時候,姥姥就要用酵母和面,做成大大的面團。慢慢地面團就會膨脹,變得彈性十足。這時,姥姥就會把面團分成拳頭大小的面塊,讓我和媽媽揉這些面塊,直到把它們揉得柔軟光滑,再交給姥姥做出半圓形的饅頭。在揉面的時候,我最喜歡聽姥姥和媽媽聊天,天南地北,真溫馨啊!
等饅頭做好以后,姥姥就把大鍋拿出來,開始準備蒸饅頭。等大鍋里的水響了以后,姥姥就把饅頭一個個整齊地放在大鍋里。等過了大約二十分鐘,饅頭蒸好了,打開鍋蓋,一陣誘人的`饃香撲鼻而來,一個個白白胖胖的大饅頭就要出鍋了。姥姥突然說:“別急,在它們出鍋前,咱們給它們打扮打扮吧!”說著,姥姥拿出了一瓶紅墨水,用筷子蘸了一點點,給每個饅頭都點了一個漂亮的紅點點,這樣饅頭才算大功告成。你看,點上紅點點的饅頭多喜慶啊!
我喜歡家鄉的節日,不僅因為有許多吃的玩的,更重要的是在節日里我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和家庭的幸福!
這就是我們這邊過年的習俗了,真是有趣。
有關民風的作文12
傣族以大米為主食,最具特色是竹筒飯。制作方法是將新鮮的米裝進竹筒后加水,放在火上燒烤,吃起來清香可口。
寧德是全國最大的畬族聚居地,畬族人口達16萬,約占全國畬族人口的1/4。畬族人民勤勞儉樸、能歌善舞,他們獨特的民族傳統及生活習俗是當地獨特的景觀。
畬族婦女通常梳鳳冠云髻,穿繡花滾邊襟衣衫,稱為“鳳凰裝”。男女都喜唱山歌,尤其逢年過節更是會通宵達旦地對歌,具有開朗樂觀的精神。畬族婚禮更為奇特,新娘出嫁時一定要邊哭邊唱地離開娘家,這也是“哭嫁”之一種;拜堂的時候,新郎要下跪而新娘卻不跪;鬧新房時會有男女對歌的精采節目,十分熱鬧。
此外,寧德地區還有獨特的傳統藝術,有霍童線獅、香龍、鐵機、北路戲等,其中以霍童線獅最負盛名,它是一種近似提線木偶的民間文娛活動,獨具地方特色。
滿族主要分布在東北三省,尤以遼寧最多。少數聚居在一些大中城市。清代以來,由于滿漢長期雜居,滿族與漢族差異逐漸縮小。在中華民族的發展進程中,滿族在政治、文化、科學領域里涌現了一大批優秀人才。
滿族信奉薩滿族,以后還信奉佛教。
滿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滿語屬阿爾泰語系。17世紀40年代后,滿族普遍使用漢語和漢文,現在只有黑龍江的少數老人會說滿話。
滿族的禁忌:滿族最突出的忌讀是不準殺狗、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不穿帶狗皮袖頭的衣服;在滿族人家里做客,不要當著主人的面趕狗,更不能說狗的壞話,否則主人會認為你是當面侮辱他,會不客氣地下逐客令。還忌諱打喜鵲和烏鴉。以西為上,特別忌諱一般人尤其是青年人坐西炕,更忌諱婦女在西炕上生孩子。忌在索羅桿(神桿)上拴牲口。祭祖時大門口掛放的谷草是為祖先的馬匹準備的,忌孕婦、寡婦和戴狗皮帽子的人接觸。
有關民風的作文13
在茫茫的的大草原上,響徹著蒙古族男兒的聲音。這就是蒙古族的一年一度的那達慕大會。
“那達慕”是蒙古語,“慕”是蒙語的譯音,意為“娛樂、游戲”,以表示豐收的喜悅之情。是蒙古族人民喜愛的一種傳統體育活動形式。每年六月初四開始。“那達慕”有著久遠的歷史。據銘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記載,那達慕起源于蒙古汗國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舉為蒙古大汗時,他為了檢閱自己的部隊,每年7~8月間舉行“大忽力革臺”,將各個部落的首領召集在一起,為表示團結友誼和祈慶豐收。起初只舉行射箭、賽馬或摔跤的某一項比賽。到元、明時,射箭、摔跤比賽結合一起,成為固定形式。后來蒙古族人亦簡稱此三項運動為那達慕。
摔跤是蒙古族特別喜愛的一種體育活動,也是那達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賽項目。蒙古語稱摔跤為“博克巴依勒德呼”,稱摔跤手為“博克慶”。摔跤手要身著摔跤服“昭德格”。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飾有精美的圖案,圖案呈龍形、鳥形、花蔓形、怪獸形,給人以古樸莊重之感。
射箭是那達慕最早的活動內容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為許多不同的部落,他們的經濟生活大體可分為游牧經濟和狩獵經濟兩種。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以后,雖然狩獵經濟的部落逐漸轉向了游牧經濟,但狩獵時期長年積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領卻保留了下來,以防外敵侵略和野獸襲擊畜群。射箭比賽的規則是三輪九箭,以中靶箭數的多少定前三名。
那達慕大會一般舉辦7之9天,蒙古族的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歡樂之中。
有關民風的作文14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題記
在中國,春節是一個傳統的節日。但各個地區過同一個春節,風俗便不同。我們新疆的春節,便別有一番風味。
新疆的春節大約,是從臘月三十開始的,在這之前的幾天,人們要準備年貨。
好在這一天為兒女們,準備上一桌好菜,無論如何,兒女們都會回家,即使回不來,兒女們的心也是在家里的。
在臘月三十一這天晚上,大部分家人會坐在桌前吃著團圓飯,看著春晚,享受這難得的時光。
“5、4、3、2、1……”沒錯,這就是最激動人心的時刻——跨年。每當這個時候,人們便會倒數,迎接新年。父母們還會給小孩發紅包。
大年初一,本來一個寧靜的早晨,卻被一陣陣鞭炮,吵醒。人們紛紛起床,準備吃飯。一般情況下,大年初一,這天早晨是要吃湯圓的,寓意著:在新的一年里,家庭團圓湯圓圓的。飯后父母開始把干果拿出來,擺放好。然后開始做飯,這一做便要到下午的三四點鐘才能吃飯。
飯菜可豐盛了,有香腸和紅燒魚,海鮮,丸子等等,除了這些吃的真的他還有個特點——熱鬧。一般是男人或者長輩們開始互相敬酒;女人和孩子們開始吃飯,聊天,談天說地。時不時發出爽朗的笑聲。
在后來的十幾天我們俗稱“走親戚、拜年等”。相互串門,孩子們時不時還能拿到紅包,我們到別人家去的時候,他們總是擺上好酒好菜迎接客人,若是別人到我們家來時,自然也不例外。
院子里布滿了初一放的鞭炮,是不可以掃掉的,必須要在正月十五之后后掃掉,提前掃掉會把一年的好運掃走的,這是習俗。
正月十五這一天是元宵節,以前的人們會放孔明燈,看花燈,而現在我們一般吃元宵,接下來:低頭看手機,成為手機的奴隸。
如今的春節雖少了幾分,代代相傳的“年味兒”,卻多了幾分當今社會的氣息,冷了身邊的人。
這是新疆的春節。地區不同,人不同,“年味兒”自然也不同,你們家鄉的“年味”呢?
【民風的作文】相關文章:
陜西的民風民俗作文-民風12-22
民風的作文01-23
有關民風的作文:開封的民風習俗11-12
有關民風民俗作文400字-民風01-22
寫春節民風民俗的作文-民風12-22
江西民風作文精選01-12
民風民俗的作文03-26
民風民俗作文11-12
民風民俗作文「精選」07-13
民俗民風作文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