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美國話題作文:生活中的經濟學讀后感
篇一:《生活中的經濟學》讀后感
《生活中的經濟學》講述的是茅先生當年留學美國時,發現美國市場經濟下一些值得學習和研究的經濟現象:例如美國人為什么喜歡搬家,美國最大的賭博城市,美國人的存錢方式等。把淺顯易懂的生活片段展現給我們,潛移默化地灌輸經濟學思想,讓我們用經濟學的視角來分析社會,解讀社會現象。這本書共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和經濟體制。
在微觀經濟學中,例舉了美國一直以來的一些現象。根據美國政府發表的統計,全美國每年有17%左右的人搬了家。搬家的人中有約60%是就地遷居,其余的是搬往外地。這個比率從70年代以來沒有什么大的變化。對比之下,中國人跨市鎮流動比車遠遠低于美國人。這其中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是作者發現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工作變動。新能源的開發,工業重心的改變,經濟實力的增強,這都促使了人們就業的改變,而選擇職業的靈活性使美國的經濟富于適應性,而這一切往往伴隨以居住地點的遷徙。因此凡是經濟繁榮的地方,招聘的廣告比較多,從外地遷入的人口也較多,因而住房的需求也比較活躍。并且,在美國搬家沒有任何限制,沒有戶口限制,無需向任何人或機構報告。在政府政策的鼓勵下,居民們更喜歡買房而不是租房。由此證明,就業的靈活性使經濟結構易于調整,但這必將引起人口的流動,如果沒有住房市場,人口的流動將受阻。談了租房和買房的區別,強調了市場分配住房與計劃分配的重大差別。
另一個現象就是美國的企業一般以效率高、服務態度好著稱,可是郵政卻是例外。究其原因,一是缺乏競爭,二是國家補貼虧損,從業人員拿著鐵飯碗,容易造成效率低服務差。在這個方面,和中國的現象就很一致了,只不過是中國把這種風氣暴露的更加露骨。但是兩者中又有區別,我國的郵箱口十分狹窄,往往厚一點的信就誤服放進去,而在美國,郵箱是可以裝下一個小包裹的,這就減少了前往郵局郵遞的居民的數量。并且美國成立了多家私人郵局,這是在惜時如金的美國人的呼聲中成立的。私人郵局的辦事效率很高,服務也大大好于政府郵局,只不過收費很高,約為普通郵資的10倍。我們常有一種習慣信念:只要企業是政府辦的,多賺一些錢也無妨,因為這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因此,不許私營業壟斷是天經地義的,不許政府企業賺錢則有悖于公益。可是嚴格的經濟分析證明,即使賺的錢用之于民,壟斷仍會降低社會經濟效益。因為將政府企業以低效率賺的錢用之于民,還不如取消壟斷,發揮競爭使百姓得到的好處來得大。
百姓在競爭中獲益,而政府和私企也通過薄利多銷得以發展壯大。宏觀經濟學的章節中講述了美國人是如何存錢的。別看美國很富裕,人民的工資高,其實美國人的儲蓄率很低,是世界各大國中最低的。人們之所以從事儲蓄,其動機有二。一是為了防老、防意外,在美國還要防失業;二是為了贏利。雖然有超過百分之八十的美國家庭在銀行里存錢,但這并不是儲蓄養老的唯一辦法,甚至也不是主要的手段。買房子才是他們的主要的手段。大多數美國人從結婚組建家庭開始就存錢買房子,一半是采取貸款,分為三十年還。買房子作為儲蓄的一種方式有其獨特的優點,既存了錢又有了住處,一舉兩得。而且房子是實實在在的資產,不像鈔票、股票等有價證券只是一張紙,所以購置房地產比較安全。然而買黃金也是一種儲蓄手段。在美國黃金是自由買賣的,非商業性的進出海關也沒有限制,這種流通的自由使得黃金成為一種靈活、方便、可靠的儲蓄手段。另外為了獲取港大利益,企業投資和金融投機也是很好的選擇。由于風險較大,人們選擇這兩種方法不會用來養老而偏向于生利。
由此看來儲蓄有兩種目的,目的不同選擇的儲蓄方式也不同。儲蓄如果以投資的方式進行,風險大的獲利也可能更豐厚。最后我要說的就是這本書的最后一個部分——經濟體制。人類或許有些許共同的是非觀,例如殺人偷盜是壞事,樂善好施是好事。但是集中到某些細節上,例如在經濟體制中的是非觀,各個民族就有各自的特點了。書中給我深刻印象的區別就是對于“拾金不昧”的看法。作者去休斯頓開會,因天氣炎熱,來到一家小雜貨鋪買飲料,忽然見到地上有一張5美元的鈔票。按照中國人的習慣,作者很自然地拾起來交給掌柜的。可是掌柜的拒絕接受,他回答作者:誰拾到歸誰所有。再有一次在哈佛大學的一間教室里,作者見到課桌上留有一支精致的鋼筆,肯定是前一堂課的同學遺忘的。新進來坐在這個座位上的同學隨手就將這支筆插進了襯衫口袋,繼而他忽然想起什么,又將這支筆拿出來欣賞了一番,并用它往筆記本上做記錄。其神態之自若,絕不像做了什么不應該做而需要隱瞞他人的事。
而與此同時,一個售貨員因為少找了顧客30元錢,而花了80元錢登報紙尋找顧客,這種在中國會受到大加贊賞的行為卻受到了美國人的批評。在他們的觀念中,道德的原則是犧牲自己的利益去照顧他人的利益,如果到頭來社會并未得益,那么這種行為就會變成了損己不利人。這正是道德上也不值得稱頌的事。市場經濟的道德標準與傳統觀點,有一些細微的,然而又是極重要的不同。這種不同主要是突出全社會的利益。誠實與守信能給市場經濟帶來整體利益。以上的這些例子僅僅是極少數的幾個,書中的很多例子我還是無法深刻理解,所以摘選了幾個比較有趣而淺顯的表達了自己的看法。美國的許多政策確實有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地方,所以我們要學會根據自己的具體實際去接受那些有利于我們國家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這才可以更大程度的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發展我國的經濟。
篇二:生活中的經濟學的讀后感
初識茅于軾先生,是在一個關于電影《色戒》談話節目,當嘉賓們都沉溺于有關色戒以及道德層面的口水戰之時,茅先生一句“有些事情我們要看到更高層面的東西,不能拘泥于表面細節。”。這句話讓我感受到了這位其貌不揚的年邁老人背后偉岸的學者形象,那種沉積多年的寬宏胸懷與高瞻的見識令人敬佩。
《生活中的經濟學》講述的是茅先生在1993年留學美國,發現美國市場經濟下值得學習和研究種種經濟現象,以淺顯易懂的生活片段展現給讀者,潛移默化的灌輸經濟學思想,讓讀者以經濟學的視角來分析社會,解讀社會現象。書中分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和經濟體制三個部分,例如超市管理、后院經濟、環境保護等日常點滴,篇篇反映出令人細細品味的經濟學原理。我不會具體描述本書細節,以下兩點是看完之后的一些思索和感受:
1、為什么一本非原理類書籍可以流傳16年之久,翻版14版而經久不衰?——不論多深奧的理論,如果透徹地理解了它,必定可以還原為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小事情反應大道理。
這個問題一直盤旋在我心中很久,因為書中大多講述的美國一些先進的市場經濟體制,例如超市中自動掃碼的高效,電梯靠右站給人帶來的便捷。這些種種也許在16年前90年代的中國,看上去非常新鮮轟動,但是對于今天的我們,很多便捷的運作形勢已經采用,為什么這本書還會受到這么多人的追捧?!
后來我漸漸明白,我們學習的是這種做學問學以致用的方法,再深奧的原理,如果透徹理解融會貫通,應用于日常現象,那才真的實現了知識的價值。在生活中,要有敏感性,遇到事情多思考,把自己學到的知識來解釋現象,從現象中獲得知識,形成知識儲備運用的良性循環。
2、節約時間創造財富,社會道德促進發展
書中提到的許多現社會存在的問題,現實依然存在,例如節約時間,提高效率問題。書中講到:有次作者看到馬路上交通事故,只用了三分鐘,當事人交換了駕駛執照,清理了事故現場,馬路又恢復了平靜。他們有很完善的保險制度,更重要的是雙方尋求可以接受的妥協辦法,把是非放到次要地位。這讓我不禁想起前幾個月在三環上兩輛汽車的刮蹭事件,為了保持事故現場,兩輛車足足停了4個小時,造成三環交通大癱瘓。如果兩位司機可以放下是非,協商妥協,那么節約的不僅僅是四個小時,還有這四個小時整個三環帶個社會的財富。
社會道德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強大,良好的社會道德與秩序,可以減少糾紛,節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可以節省社會監督成本,可以促使資本和勞動結合生產出更多財富。所以,“社會成員自覺程度越高,整個社會就越富裕”。
以上是讀罷《生活中的經濟學》感受很深的兩點,尤其佩服茅先生數學、經濟與哲學的綜合素養,以及敏銳獨特的視角。這是一個研究人員最應該具備的兩個素質,以茅老為目標,學習,學習,再學習。
篇三:《生活中的經濟學》讀后感
《生活中的經濟學》是茅于軾老先生寫下的一本淺顯易懂的經濟學書,尤其以美國大量生活中常見的經濟學案例來解釋說明其中的經濟性原理,讓我深受感染,書中運用了很多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知識來對生活中的經濟現象進行解釋,非常生動形象。我們現在正在學習微觀經濟學,存在一定難度,通過閱讀此書,我進一步加深了對微觀經濟學原理的理解,對我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另外,相對于宏觀經濟學來說,我雖然還沒接觸,但是在生活中確實存在很多現象可以用宏觀經濟學的原理來解釋。因此,此書不僅拓寬了我的知識面,而且對我的學習起到重要作用。
在微觀經濟學知識上,書中所舉的美國人的例子讓我印象深刻。美國人在小時候看電影的時候,尤其也是美國電影,很多的情節就是一家人開著車,搭著帳篷,燒烤架出去旅游。當時美國就是夢中的天堂,我都難以想象,當時美國人是多么富有。然而,美國人卻是用幾乎一個月的工資,進行一年一次的旅游。這一點和我們中國人的習慣有很大的沖突,如果是中國人,很少有人會如此的“浪費”,即便是他算是較富有的。在這個問題上,中國人有著固有的傳統消費觀念,而美國人是比較潮流的消費觀念,就好比中國人存錢買房,美國人買房存錢。旅游雖然消費了一個月的工資,當時這些資產很可能就轉化成了另外的人半個月的資產,實現了市場的流通。對于時間,我們應該向美國人學習。在“節約時間創造財富中”,作者對比強調了美國人和中國人的一些習慣上的差異。比如美國人喜歡用電話紙,節約時間節約金錢,創造財富。而中國人還喜歡把時間浪費在無謂的看街頭熱鬧上。相對于國人的時間觀念差,美國人卻還在為消除排隊帶來的時間浪費做出努力。我們是不是應該加強時間觀念呢?
講到宏觀經濟學,我們就要關注一下國家及世界的整體經濟形勢。中國人在北宋的時候就開始使用紙幣,在我們四川成都,被稱為“交子”。然而近代,當美國的銀行業發達的時候,我們卻卻是固步自封。我覺得這并非壞事,中國人講究實在,美國人玩的是浪漫,而且是金錢上虛無縹緲的浪漫。最終,也得到了印證,就是2008年爆發的次貸危機。就通貨膨脹而言,大家都討厭甚至痛恨通貨膨脹,但如果和中國比起來,美國人討厭的程度大概不像中國人那樣厲害。因為絕大部分美國人的收入來源于市場,當物價水平上升時,他們的收入隨著上升,水漲船高,所以他們的購買力并不受多大影響。而絕大多數中國人是拿固定工資的國家職工,如果工資不相應調整,漲價就等于降低生活水平。中國現今的收入雖然高上去了,但是這完全沒有按照時代的應當有的規律發展下去,人們不覺得幸福,我覺得很大一部分責任歸咎于房地產。
本書中很多講的實例都展現的是美國和中國的經濟學差異,我覺得造成這種差異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在經濟學中,沒有固定的模式,我們應該有著自己的民族特色,根據自己的民族生存方式和特點,選擇性地吸收西方現今的經濟學知識。但是,并不需要完全把我們的否定,因為現在美國好的經濟模式,不一定將來就好。就算將來好,也不一定對我們就好。所以我們要發展適合自己的經濟學。
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因此,我們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中,都要力求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和規律,利用經濟學原理來看待身邊的現象,從中學習到更多的東西。
篇四:生活中的經濟學讀后感
經濟學是用來衡量利益的最大化,從中取得更多的,自己想要的如:快樂,時間,金錢,愛情等的一門重要的學科。即使在生活中的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捕捉到經濟學的影子。讀《生“快樂”就這兩個字而言,每個人對事物看待的角度不同,當面對同一事物的時候。比如說:活中的經濟學》會有更多的感悟。
物品的得失,愛情的追求,吃虧與否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因此在旁觀者的眼中有多與少的分別,可是在自己心中,已經得到了最大的快樂。旁觀者充其量也只是以第三者的目光來看的。然后把與其心中所想而接近的一種快樂當成是最快樂的。世界具有多樣性,秉除自然環境的因素來說,有很多的“多樣性”其實是因為人性的多樣性,人思維方式的不同而造就的。這就不難解釋為什么對同一事物,每個人又每個人不同的對待態度,有不同的得到快樂的方式。其實快樂沒有絕對的最大值,終極而言,快樂是唯一理性目的。當你達到你目的的時候,你就擁有了快樂,擁有了自己應該追求的,屬于自己的快樂。每個人有各自的目標和進行權衡的基本準則。快樂與痛苦相背馳。當你遇到的痛苦沒有達到你自己痛苦標準的時候,它其實也是快樂,準確地說已經得到了快樂。
那么我認為一個性格多面向的人比性格單面向的人得到的快樂要多。會有人說不。那么當面對一件事的時候,假如兩個人都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性格多面向的人是否會退而求其次,降低自己看待這一件事情的標準。此時他得到的可能,或者一定超過了他退回來的標準。那他理所應當得到快樂。而應該單面向的人對自己唯一的目標有唯一的追求。當失去的時候,他承受的就是極大的痛苦。當失敗的時候,所承受的痛苦不同,要是成功了,他們得到的快樂卻是相同的。這就是一種對價值觀點的看法不同而得到的也不同的結果。要懂得如何用經濟學的角度來衡量得失與利益。
時間。有很多人在生活中提到最多的就是“沒時間”去做。即使能去做的也不會去做。“沒時間”這三個字就成為了借口。其實看你想不想,愿不愿意去做。時間是擠出來的。每個人一天只有二十四個小時,不會多給你的。只要你合理安排,總會有時間來完成其它事情。也可以在你做某一件事的時候,在乎不沖突,不影響的情況下進行另一件事。因為在經濟學的視角下,一切的一切都只是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當然,利益不單單指金錢。可以是任何一方面對自己有用,有幫助的選擇,或者是達到某個目的的期望值。
比如說你要出差,是經常性的出差。這是你的工作需要。那么你出差不管是車上還是飛機上。都是按照工作時間來算的。當你已經準備好了這次行動的一切事物,而還有很多時間。那么你在這些時間里要干什么?你應該如何度過這些時間,是睡覺,看電視,看報紙還是做其它工作?假如你用這段時間來完成自己的另一個目標或者是心愿。那么你就是在一個固定的時間內完成了兩個工作。是否可以理解為你每天的時間超過了二十四個小時?此時你預期得到的也會多于其他人。答案是肯定的。有很多事情的成功與否就是靠時間。你可以將時間最大限度的利用,你所得到的就是最多的。
金錢,一個很敏感的話題。很多人說:“錢是萬能的,沒有錢是萬丈不能的。”那只是盲目的崇拜錢。錢它由人造出來,然后人被它牢牢的奴役。誰能做到7視金錢為糞土?當然,前提是數目讓你心動。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茫茫人海,能跨過的卻寥若星辰。給你錢你是否可以買來親情,友情和真摯的愛情?不會。可是巨大的利益能困住你卻是困不住你內心的感受。表面上的幸福也不能掩飾背后的辛酸和痛苦。
用經濟學來說金錢,就會提到如何運用金錢,如何收入大于支出,且支出合理。要學會用最少的錢來換取最多的利益。錢是當了中介。在以物易物的時代,沒有絕對的公平。只要雙方愿意,在相互同意的情況下就可以交換。錢打破了這個平衡,使得每個東西都有了自己的固定價值。假如甲有一個自己認為最寶貴的東西。他現在必須要用乙的一個東西來完成一件事。可是這個東西對乙來說也是最寶貴的。就要讓甲拿出自己的來交換。甲認為自己的一個能換乙的兩個,乙也是這么想的。那么此時就出現了問題,誰的東西更有價值?此時此刻就不能只考慮他們心中的“認為”。要看對于所有的人來說哪個更有價值。從而給它們定價,然后進行交換。錢就扮演了這個角色。
有錢的人能做到揮金如土。可是對一位老百姓來說是不能做到的。老百姓總是想著如何才能省錢。省下錢來做一些更加重要的事情。那我問一個問題“何為省錢”?難道你所謂的省錢就是當你想吃一個蘋果的時候克制自己不去吃,看到別人吃了,你沒出錢,他出錢了,你就因此省了錢?不是的。錢是用來干什么的,很簡單,生活需要。因為一切物品都用錢來衡量了。假如一個蘋果一元錢,這是市場價格。你想吃一個蘋果,只花了五角或者八角就買來了。而別人花了一元。你此時省錢了。可是別人買了蘋果,你沒有買,只能說你剩了一元錢,不能說你省了一元錢。要用客觀的態度來對待才行。
《生活中的經濟學》它講述了在生活中一些問題和事情上,如何運用“經濟學”中的眼光和角度去審視一個問題,從中得到與自己有利與不利信息,從而進行更多更好的選擇。可以將自己預期的利益擴展至最大化,讓你得到的遠遠鏟除你的付出。要學會用經濟學中的這種分析問題的方法來對待一些事情或者出現的某個問題。爭取把從中得到的,應該得到的拿回來。最主要是用這種思維方式去考慮。這樣在面對和解決問題上才能達到游刃有余,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五:生活中的經濟學讀后感
生活中的經濟學是茅于軾先生根據其在美國多年生活的觀察和總結寫出的有關美國市場經濟運作和發展的書,書中記載了許多有關美國的各種生活小事中的經濟學現象,僅僅通過這些小事便將市場中的經濟現象展示給了我們,是我能夠更好地理解許多經濟學規律和原理。
在書中,我印象最深刻之一的便是書中出現的有關賭博現象的描述。由于建立在美國憲法上的美國各州的法律都不一樣,所以有的州的賭博是合法的,而有些州則是非法的。在美國,最著名的則是大西洋城和拉斯維加斯。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隨著合法賭博的進行,旅游業、服務業等行業的迅速發展,不難發現隨之而來的則是犯罪率和酗酒率的大幅度上升,并給當地造成巨大影響。書中作者通過總效用的現象將賭博中的各種利弊進行了具體的分析。
在大陸,由于賭博不是合法的,每年的掃黃打非工作中都能抓獲大量的賭博分子,尤其是在沿海等經濟發達地區,一場賭博中,上千萬乃至上的的賭資也已經司空見慣,即使大家都知道賭博中風險大于收獲,但是更多的人都會伴著僥幸心理去試一試,而且每年人數都會有所上升。有甚者竟將賭場開在了高級酒店之中,并且向大城市發展,這種賭博已經對社會的正常發展影響很大了,有人會傾家蕩產,有人將錢財收入囊中卻又受到別人的威脅和控制。
不難看出,不管是允許賭博還是禁止賭博都有其不良的一面,歸根到底還是需要健全的體制進行規范,就像進行賭博一樣,需要制定恰當的規則才能保證參與賭博雙方不出現重大沖突。而對于合理規則的制定,不單單需要的是政府的管理,還需要大眾的參與,雖然短期內很難行得通,但是制定的規則是要適用于大眾的,規則的制定將會促進社會發展,保障個人的利益,所以制定合適的規則就必須得到他們的贊成,只有雙方共同參與,合理協商,才能夠更加合理的完善整個社會制度來保證大眾權力的實現。
【美國話題作文:生活中的經濟學讀后感】相關文章:
生活中的學問話題作文08-20
美國話題作文11-11
高中話題作文:“生活中的方西瓜”08-08
描寫生活中需要尊重話題作文07-02
生活中的作文06-21
生活中的笑聲作文10-09
生活中的事作文09-21
生活中的寬恕作文07-17
生活中的美麗作文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