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經典)傳承中華傳統美德作文800字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傳承中華傳統美德作文800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作文800字1
今天,我執教的這節課,自我感覺應該是一節比較成功的在閱讀中識字的課例。整節課中我始終堅持以識字為主線,以閱讀為途徑,寓識字于閱讀教學的全過程,重點突出,方法恰當,達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一、生字教學扎實有效
“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識字教學是一個奠基工程,地基打不牢,就無法支撐起豐美的知識大廈。新課標要求一二年級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識字量如此之大,而每一篇課文后都有十個左右的生字,如果不講究科學合理的方法,而讓學生單調地讀、重復地寫、機械地識,將使學生不堪重負。如何化難為易,使學生積極主動,興趣盎然地參與到識字教學中去?因此,要想盡辦法讓學生把生字記準記牢,是教學的重中之重。通過對課文中生字的分析,課堂上我主要采取“集中認讀,分散識記,逐步強化”的方法,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同時,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或聯系課文來幫助識記,做到“聯系生活經驗、隨文識字、重點突破。”
1、充分發揮語言環境對識字的作用。漢字是音、形、義的統一體,識字寫字教學要求學生對部分生字要做到“四會”:會讀、會寫、會講、會用,就必須把所學的生字的音形義牢固地掌握,才能夠靈活運用,而今天我采取“借助具體的語言環境將閱讀與識字有機結合”的識字策略,使孩子們走出了機械重復、枯燥乏味的識字“沼澤區”,使得兒童的識字之旅變得輕松愉悅。尤其像“意”字的處理借助古體字記憶字形,通過教師的范寫強化字形,聯系生活經驗了解字義的同時,將“主意”一詞回文,借助具體的語言環境,幫助了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可謂識字與閱讀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還有“活潑、如、總”幾個字的處理都是寓識字與閱讀中,在反復的朗讀中既強化了字音、字形,又將字義的教學融入到具體的語言環境,句子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把生字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進行教學,是隨課文分散識字的最大優點,教學時我充分發揮這個優勢,比較好的達成了識字教學的目標。
2、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語文課程標準》中把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列入教學的第一目標。因此,我們要以培養學生自主識字和獨立識字的能力為目的,努力做到讓學生去挖掘識字的方法和規律,培養識字能力,體驗識字的樂趣,從而樂于識字,進而主動識字。在教生字的時候,要適當教給學生一些識字方法。比如本課我們運用了“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編兒歌”“聯系生活”“猜字謎”等方法識記生字,從而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3、游戲鞏固識字。生字學完,要及時復習鞏固。這一課通過“栽松樹”,用游戲的方法鞏固,既記住了本節課要認的生字,也再次體驗了動手植樹的樂趣。
4、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在閱讀教學中適時進行寫字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僅是動腦、動口,還要動手寫一寫。寫字作為識字教學的一部分,也應該在教學中得到落實。本節課,重點指導學生寫好“主”和“意”兩個字,寫的時候,我先引導學生觀察,在書寫中體會,在評價中感悟提升。通過指導、練習和講評,把寫字教學落到實處。
二、閱讀理解抓準訓練點
低年級的文章內容比較淺顯,理解難度不大,但是由于學生的年齡較小,理解能力較弱,因此怎樣鋪好臺階,架設梯子,讓學生能一步一步慢慢向上走,這是我們要重點關注的。因此對于簡單的課文,教師還是要精心設計好訓練點和想象點。本課的教學就是通過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走進文本,在讀中感知,讀中理解,讀中感悟。如第一段的教學中抓住聰明活潑,指導朗讀。尤其是“那么……那么……”這句的朗讀,我設計了這樣一個訓練點,用上“那么……那么……”,說一說西瓜、大樹、小草、小花……讓學生通過說話,一方面理解“那么……那么……”這種句式,進一步體會到松果的味美;另一方面提高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
三、重視培養的學生想象力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想象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社會的進步,成了知識進化的源泉。”這段話是足以說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低年級學生年齡小,但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引導學生學習“沒有了松樹,沒有了森林,以后小松鼠,小小松鼠,小小小松鼠……他們吃什么呢?到哪兒去住呢”?這句話時。先是引導學生理解這個省略號表示的是一代又一代的小松鼠。再通過教師步步深入的引讀,讓學生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能進一步體會課文中的語言,感受松樹對松鼠的重要。學生的思維火花被點燃,情感得到提升,學生會感受到回報自然,植樹造林的重要性。
俗話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我知道本課教學中還有很多不盡人意之處,但努力的過程卻讓我受益匪淺;我也知道自己在低段語文課堂教學這方面還顯得比較稚嫩,但我相信上一次課就成長一次,也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也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作文800字2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中學語文組__號,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松鼠》。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于本節課,我將以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說教材
《松鼠》是蘇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15課,作者布封(1707—1788),法國博物學家、作家,本文是一篇說明文,也是一篇描寫大自然中的小動物的文學作品。通過對松鼠的形態、顏色、用途等方面的細致描寫,勾畫出了這種小動物漂亮的外貌、馴良的習性和乖巧的性格,突出了松鼠令人喜愛的特點。本文旨在說明松鼠外貌(形態與顏色)、習性(馴良與乖巧)、用途(肉、毛、皮)及其他特點。說它是文學作品,因為它不同于一般的說明,它是將自己細致入微的觀察與研究的結果,用文學語言準確、生動地表達出來,給人以一種藝術享受。這種文藝性的說明文又稱為科學小品。它的特點是短小精煉,一篇集中說明一個問題,資料可靠,數據確鑿,力求知識的科學性;活潑生動,有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可敘述,可描寫,把科學融于藝術之中,引人入勝。
說學情
對于剛剛跨入中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思維能力和文本鑒賞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對自然界的動物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學習這個單元,可以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讓學生在閱讀思考中了解動物的形態、習性、性格等方面的特點,教師適當地加以點撥、引導,讓學生在反復的閱讀中體味說明語言的`準確性、生動性。此外,教師要因勢利導,激發學生關愛、保護野生動物的熱情,增強學生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說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語文學習重在強調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相互滲透和協調發展,我擬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是:感受課文中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細致的描寫,積累語言。
過程方法目標是:朗讀課文,感知內容,初步培養分析說明文的能力,通過分析重點語句,學習說明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小動物,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人文情懷,提升學生的說明文鑒賞能力。
說教學重難點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我將本文的重點放在分析課文中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細致的描寫,學習說明文的寫作方法;本文難點是提升學生的說明文鑒賞能力和寫作手法的運用能力,感悟作者對松鼠的熱愛與贊賞,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人文情懷。
說教法和學法
教法:目標的制定,使得課堂有了明確的學習任務,但任務的完成,還得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完成教學任務所采用的手段,是使教學過程達到優化的一種推動力。孟子說:“教亦多術矣。”“術”即教學方法,教師要根據具體情況,采用靈活的教法,不拘一格,凡是能達到目的、快的方法,便是好方法。
根據閱讀教學的特點和本課的實際情況,依據《語文課程標準》,本課主要采取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在讀課文的同時,勾畫圈點,養成勤動筆墨,積極讀書的習慣。
2、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3、比較法:通過《辭海》介紹松鼠的短文與課文語言的比較,體會課文語言的生動性。
4、歸納法:通過歸納,總結出學習說明文,寫好說明文的方法。
5、拓展遷移法: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模仿課文介紹一種小動物。
學法: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教師教的目的就是為了學生學。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教師的教,只有通過學生的學,才能起作用,見效率。
就這堂課而言,主要方法:圈點勾畫法、朗讀法(理由: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和良好習慣),體驗法(理由:讓學生盡情地說自己特別感興趣的話題,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南師大教授吳永軍先生認為,閱讀是一種生命活動,是一種自由的生活、精神的生活、智慧的生活;對于文本的解讀,誰都不能聲稱自己具有特別的見解或洞察力,在極端的意義上,所有見解都是旗鼓相當的。)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作文800字3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篇以第一人稱松鼠寫的過冬日記。學生是第一次接觸日記這種形式,并且對課文內容比較生疏,學習起來會有困難,應更多地給他們幫助。
學生狀況分析:
關于動物過冬,有些同學有這方面的知識,可以讓他們給班里其他同學介紹。
教學目標:
1、認字13個,寫字6個。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逐漸學會寫日記。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小松鼠也會寫日記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聽錄音,認字。做"語文天地"有關習題。
二、指導學習《松鼠日記》第二則
片段一
師:你們看,當小松鼠睡得正香的時候,一場暴風雪來臨了。(演示動畫:暴風雪的畫面)
師:誰來說說你看到什么,聽到什么?(生爭先恐后地舉手,有的情不自禁地站起來。)
生:我看到大片大片的雪花從天上落下來。
生:我看到樹上、地上都是厚厚的雪,大地一片白茫茫。
師:你還能用上“白茫茫”這個詞,真棒!
生:我聽到風呼呼地刮著,真可怕!松樹被吹得東倒西歪的。
師:是呀,風刮得很緊,雪下得很大。這就是1月20日這一天。小松鼠是怎么度過的呢?我們一起學習《松鼠日記》第二則。(出示課題,生齊讀課題)
片段二
師:誰來告訴大家,通過自學和小組學習,你讀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冬天,暴風雪會襲擊松樹林。
師:你能把文中的句子讀一讀嗎?(生讀文。)
生:我覺得他這個“很”字應該讀得重一些。
生:我覺得他這個“啊”讀得很好,我們好像真的看到了暴風雪。
生:老師,我想讀一遍,行嗎?(生讀,其他學生情不自禁豎起大拇指。)
師:可見這位同學讀得不錯,大家一起讀吧。(齊讀)
生:老師,我知道松鼠吃秋天曬在松樹上的蘑菇干。
師:那些蘑菇干好吃嗎?
生:我想應該是不太好吃。因為都曬干了,沒有一點水分,不新鮮了。
生:我還知道獾在冬天要冬眠,他要等到明年春天才出來活動。
師:你從哪里知道的?
生:我從課文倒數第二自然段知道的:只見獾住的洞前面立著一塊木牌,上面寫著他的啟事:“我準備過冬了,打算一直睡到明年春天,請朋友們不要打擾。”
師:(微笑地點點頭)你能邊讀邊思考,這是讀書的好方法。(幾個學生迫不及待地舉起手來。)
生:老師,我有一個問題:什么叫“啟事”?
師:你們讀一讀就會明白的。(生讀啟事)
生:我知道,啟事就是把自己要說的話寫下來告訴別人。
師:你真聰明。
生:老師,為什么松鼠在秋天收藏的不少松果,可記不得藏在哪兒呢?
師:是呀,為什么呢?
生:我知道,是因為松鼠的記性不好。
生:是因為松鼠太笨了,不知道做記號,所以找不著松果。
生:(話音剛落,馬上站起來)我認為是因為雪下得太大了,把松鼠做的記號蓋住了,所以很難找到。
師:小朋友們真會動腦筋,你們覺得哪個的答案最合理呢?
生:(大部分)最后一個答案。
師:××同學能聯系課文解答這個問題,好樣的!(師生一起鼓掌。)
片段三
師:通過松鼠的日記,我們了解到松鼠和他的朋友獾是怎么過冬的。小朋友們,你們還知道其他動物是怎樣過冬的嗎?(學生爭先恐后地舉起手來。)
生:老師我知道,在加拿大,有些山鼠,冬眠長達半年。冬天一來,它們便掘好地道,鉆進穴內,將身體蜷縮一團。這時,即使用腳踢它,也不會有任何反應,像死去一樣。
師:你怎么知道的呀?
生:我是看《動物世界》知道的。
師:你的知識面真廣。
生:刺猬冬眠的時候,簡直連呼吸也停止了。生物學家曾把冬眠中的刺猬捉來,放入溫水中,浸上半小時,才見到它蘇醒。(學生們哈哈大笑。)
生:老師,昆蟲也要冬眠,師:哦,(很吃驚,神秘的樣子)那它是怎么冬眠的呢?
生:昆蟲主要是靠降低體內液體的冰點,從而提高抗寒能力,辦法就是產生大量的“防凍液”。我是通過上網了解的。
師:這是個獲取知識的好辦法。
生:老師,我知道大黑熊到了嚴冬季節,都躲進了樹洞里睡大覺,餓了就用舌頭舔舔那富有營養的熊掌。
師:真有意思……
師:小朋友們真了不起,通過各種辦法,了解動物是怎么冬眠的。動物的生活多姿多彩,虛心好學的同學就能去發現它,獲取知識上的'快樂。
三、學生自學《松鼠日記》第一、三則。
指導學生填表。(依次填寫三篇日記中寫到的季節、天氣、景色和動物活動。)
四、根據三則日記內容進行表演。
五、寫字教學。
重點指導"底、擊"。
六、啟動日記寫作。
結合"語文天地"中的短文和"四個愿望"進行教學。
〖案例點評〗
《松鼠日記》是一篇童話日記。教師依據本地學生對大雪感知的缺乏,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感知“暴風雪”的壯觀場面,情感上引起共鳴,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課堂上,教師讓學生充分地朗讀理解課文,尊重學生的差異,欣賞每個學生的感悟,并鼓勵學生自主地對分歧進行分析、解決,教師確實作為一名合作者、引導者。此外,教師還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收集資料,有效地提高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積累。不知這么有趣的課文,老師是否設計了指導朗讀和學生的展示讀,怎么把課文讀得有聲有色,這是語文課以讀為本的重要體現。
更多本課教學資料返回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作文800字4
《小松鼠找花生》是小學教科版第二冊第13課這一單元以“益智”為主題,編選了有趣、又有道理的主體課文和擴展閱讀課文,激發學生遇事要仔細觀察、勤于動腦、善于思考、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本課的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知道花生在地下結果這一特征,產生觀察植物的興趣。教學重點是激發學生任務,突破難點和重點,我是這樣設計教學內容的:
一、 圖文結合,引情激趣
結合低年級學生任知特點,從圖畫入手,很好地再現課文中的插圖,放大圖片的事物花與人物,從傳神的動畫、色彩艷麗把花朵引學生入課文的意境,引導學生進入畫面,進入故事片場,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把讀到課文內容等幾個自然是第一幅圖分清,即在圖畫中理解了課文內容,雙把課文內容通過學生感觀與大腦的想像再現出來,這無需老師過多講解,就明白了課文內容。
二、 從讀中感悟,引入思考。
對低年級學生來寫,多讀是最主要的理解課文的方法,我采用多種方式的讀:自由讀,體會內容;圖文對照,再次讀,重點語句,體會讀;對話分角色讀,體會人物心理。讀書百變,其義無需再講就會自見。比如:小松鼠和鼴鼠對話,理解小松鼠的想吃花生的心情。加重語氣讀“小松鼠每天都到地里去”的`“每天”,“他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出沒看見一顆花生“,從重點詞語的讀中,感悟出小鼠松的疑惑。這樣既提高學生朗讀能力,出讓學生隨小松鼠一起思考。
三、 從拓展中益智在延伸中深思
從課文最后一句“是誰把花生摘走了呢?“引導置疑,通過學生的問,找資料,尋找答案,解開謎底,激發學生了解植物的興趣,開拓視野。在拓展中,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談吃的食物還有哪些是長在土里的?還有生在什么地方,學生各盡所能,薈萃了知識,彼此增長生活經驗,最后讓學生再讀故事《花生找到了》,培養學說話表達,組織材料的能力,同時出正是把這節課所學到的知識進行系統梳理。
總之,在設計本節課時,為了完成教學目標,采用了很多方法,但在實際操動中,因為個人能力有取限,會有很多遺漏與不足,希望領導批評指正,我會虛心接受,及時改正。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作文800字5
一、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四個季節,能認讀漢字:“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2.學習簡單的句子講述小松鼠的尾巴幫助他人的主要情節。
3.體驗幫助他人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小松鼠的大尾巴》課件一套。
三、活動過程:
1.猜謎揭題,引出講述角色。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謎語請小朋友來猜猜看。
——謎語:尾巴像把降落傘,整天愛往松樹竄。貪吃松果和松子,家住松樹洞里面。
——幼兒猜謎:小松鼠。
——師:小朋友看看小松鼠的尾巴怎么樣啊?(很大)
2.談話,認讀漢字“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師:小松鼠的大尾巴又大又漂亮,在樹上跳下來的時候,像降落傘一樣保護小松鼠,起到了平衡作用。小松鼠的大尾巴還有很多作用。想不想知道小松鼠的尾巴都有哪些作用?(想)
——師:首先老師要考考小朋友,你們知道一年有幾個季節嗎?有哪幾個季節?
——引導幼兒說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師幼共同看圖認讀漢字。
——教師小結:我們認識了,春天、夏天、秋天,冬天,而且小松鼠的大尾巴在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作用。下面小朋友來聽一個故事,名字叫做《小松鼠的大尾巴》。
3.出示圖片,引導幼兒逐一觀察圖片,討論講述內容。
(1)出示第一幅,講述畫面內容。
——師:春天,下小雨了,小松鼠出門去,它遇到了誰?小雞怎么了?小松鼠會對小雞說什么?小松鼠用它的大尾巴怎樣幫助小雞的`?
——幼兒回答。
——教師講述圖一完整內容。
——師幼共同講述內容。
(2)觀察第二幅圖片,講述圖畫內容。
——師:夏天,小松鼠出門去,它遇到了誰?小蝸牛怎么啦?小松鼠會對小蝸牛說什么?小松鼠是怎么幫助它的?
——幼兒回答。
——教師講述圖二完整內容。
——師幼共同講述內容。
(3)出示第三幅圖,講述圖畫內容。
——師:畫面上有什么?這是什么季節?小松鼠出門去,看見了誰,小兔在做什么?小松鼠會怎么對它說的?小松鼠怎么幫助它的?——教師講述圖三完整內容。
——師幼共同講述畫面內容。
(4)出示第四幅圖片,講述畫面內容。
——師:下面是什么季節?小松鼠在做什么?它把大尾巴當成了什么?
——請個別幼兒講述內容。
——師幼共同講述畫面內容。
4.教師帶領幼兒看圖完整講述畫面內容。
——鼓勵幼兒和教師一起看圖講述。在講述過程中,教師采用等待、留空等方法讓幼兒填空,講述圖畫內容。
5.組織幼兒討論,體驗幫助別人和被別人幫助的快樂。
——師:小松鼠用它的大尾巴幫助了小雞、小蝸牛和小兔,這些小動物高興嗎?
——師:小松鼠幫助了別人,他自己心里高興嗎?為什么?
——師:你在什么時候被別人幫助過?別人幫助你,你心里是什么感覺?
——師:你在什么時候幫助過別人?幫助別人,你感覺高興嗎?
7。在《小松鼠》音樂律動中結束活動。
——師:小松鼠幫助了小雞、小蝸牛、小兔,還有它自己,它們心里都特別高興,它們還舉辦了一個舞會,還要請我們班的小朋友一起參加,小朋友一起跳起來吧!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作文800字6
一、說教材:
《小松鼠找花生》是一篇科學童話,借小松鼠找花生這件事間接告訴學生花生在地下結果這一常識。
課文采用科學言語的形式,寓常識于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語言活潑淺顯,符合兒童特點。
教學目標:
1.自主認識“找、生”等12個生字。
2.根據自己的體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祖國語言的美。
3.了解課文內容,知道花生在地下結果這一特性,產生觀察植物的興趣,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準備
花生實物、電腦多媒體課件
教學重點:
學生能認識要求認的字,并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花生結果的特點。
教學難點:通過學習能夠對觀察事物產生興趣,學會觀察事物。
二、說教法
在教學方法上,因為一年級小同學比較活潑,富于想象力的心理特點,根據教材的特點,我擬定了以下教學法:
一是在活動與生活中創設情景,情趣教學.
教學中運用生動的語言喚起學生的情感。我在接下來兩方面作了努力:
(1)激發學習情趣。
通過愛心喚起學生對課文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容易入情入境。
(2)引導學生超越文本,調動多種感官發揮想象。
在理解“自言自語”詞語時,學生在自己完成一件事情遇到困難,而旁無他人時會說什么,說說看,然后接著點撥,這就是“自言自語”。
二是與學生建立伙伴關系,合作學習
(1)初讀課文,讀通課文。
引導學生相互合作,讀通課文。學生讀通后進行激勵,師生互動調動學生情趣。
(2)表情朗讀,體驗真情。
品讀課文,越是細細品味,越能夠體會其中的情感與內涵。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之后,進行朗讀指導,并鼓勵學生有個性朗讀。
三、說學法:
學習方法是學習活動規律的理性總結。根據課標的要求,這節課主要是引導學生用發現法、合作法、比較法與探究法的學習方式來學習,通過學法的指導學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觀察、思考、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1、利用孩子熱與助人的愛心導課
我會問學生:小松鼠遇到困難你愿意幫助他嗎?接著由孩子們喜歡吃花生引到松鼠也喜歡,就把松鼠想吃花生的熱情與自己的心里結合起來,拉近孩子與小松鼠的距離。通過激發,孩子就能積極、主動地投入自學。
2、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最初接觸課文,學生只要能讀正確,讀通順就可以,讀之前交待一下學生讀書的`一點要求,教給孩子讀書方法:
2)個人檢查讀時,抽幾個小朋友分段讀書,并讓聽的同學與朗讀的同學互相提要求與建議,使孩子明確自己在讀或聽時該注意什么。
3)讓學生評價學生。學生之間正確、公正、激勵性的評價與建議可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
(三) 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與想象力
我讓學生觀察“花生開花”圖,引出“格外”、“鮮艷”一詞,引出松鼠與鼴鼠的對話,引出松鼠高興的心情,觀察“小松鼠疑問”圖,引出“奇怪”和“自言自語”,從而激發學生的想象:花生到底到哪兒去了?
(四) 注重課內與生活實際的結合
我還設計了了解還有哪些植物的果實長在地里。這實際上是讓語文學習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連。
4、指導讀書
通過分角色讀課文,把自己變成文中人物,進一步感受課文內容,進行感情讀書。
五、說教學總結:
通過小松鼠的故事,我們知道了花生是在土里結果,老師告訴你們,其實,不同的植物它們都有自己生長的特點,同學們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其中還有很多的奧秘。老師希望你們以后能通過自己親身體驗,了解更多書上沒有學到的,好嗎?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作文800字7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法國作家布豐寫的科學小品文《松鼠》,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九冊第三單元的第二篇文章,是一篇自讀課文,著眼于五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心理特點,把握教材,運用教材, 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
二、說目標
1、認知目標:了解要抓住特點說明事物,感受文藝性說明文的語言風格。
2、能力目標:在掌握根據事物特點組織材料的基礎上,初步學會采用擬人手法生動說明事物的寫法。
3、情感目標:感受小動物的可愛,培養健康的生活情趣。
4、思維目標:指導學生運用自主探究、小組探討等方法發展他們的觀察、思考、聯想和想象能力。
三、說重點難點
由于這篇課文用擬人方法說明事物,語言風格生動具體,屬于一篇文藝性說明文,由于學生是第一次接觸說明文,讓學生一下子就分清平實說明與文藝說明的區別有著一定的難度;而且學生在這里又容易混淆說明文中的描寫與記敘文中的描寫。所以我把教學難點確定為:體會本文文藝性說明文的語言風格,初步學會運用擬人手法形象生動地說明事物特征的寫法。
四、說教法與學法
我記得葉圣陶先生曾說過“課文無非是個例子,重要的是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作為一篇寫作訓練的課文,課文內容一般比較淺顯易懂,學生可以通過自學、小組討論完成教學任務”。所以在教學上,要體現利用課文充當范文,為學生提供寫作仿效的“范本”,以此來打開學生的寫作思路,使他們初步學會寫一般的說明文的思路。
新課程標準提倡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探究精神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本課的學習方法定為以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為主,教師點撥、啟發為輔。
五、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分為五個部分: 創設情境—整體感知,明確目標—思維拓展,練習表達—激情小結—布置作業
1、創設情境
我先讓學生們看一段松鼠的視頻。讓學生從視覺角度整體感受松鼠的可愛。我的這種導入方式目的在于: 激發學生對于小動物的喜愛,又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使學生對它(動物)感興趣,這時學生的學習方式就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了。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活潑的課堂氛圍。
2、整體感知,明確目標
采用整體交付的方式,使學生初步把握文章的內容,達到整體感知的目的。從整體上感知松鼠的漂亮、馴良、乖巧的特點。并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解決重點語句的理解。水到渠成的`總結出本文的寫作特點。
3、思維拓展,練習表達
在學習的本課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在總結的學習方法基礎上提出練習的要求:假如你是一只可愛的小松鼠,你該如何介紹自己呢?
這種自我介紹的形式,大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講述中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熟悉松鼠內在習性的“馴良”和動作的“乖巧”這兩個特點,從而進一步掌握說明事物要抓住特點,同時又訓練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使他們進一步體會到生動說明的妙處,教學重點難點再次得到落實。
4、激情小結
出示一些小動物被獵殺的圖片,提問:看了這些圖片,你想說些什么?從而激發起學生保護動物、保護自然的激情。
5、布置作業
學以致用,作業就是對課堂知識的鞏固及運用的一個重要手段。本著本課的重點,布置學生回家自行去觀察一種小動物,仿照課文《松鼠》的寫法,寫一篇說明文。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借助視覺作用于學生大腦的重要教學手段,它將復雜的內容簡單化、明確化。本課板書旨在學習運用擬人手法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有條理的說明,因此板書力求簡潔、明了。所以本課我設計的板書設計如下:
松鼠
漂亮 馴良 乖巧 生理特性、經濟價值
1,抓住事物的特點。
2,修辭方法的運用
3,語言形象、生動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作文800字8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來說一下《松鼠和松果》一課的教學設計。
1、教材分析
(1)《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一學段識字、寫字的要求是:“寫字姿勢要正確,字要寫得規范、端正、整潔,努力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學習獨立識字。”對閱讀的要求是: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2)《松鼠和松果》是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童話。課文敘述了兩只具有環抱意識的小松鼠植樹造林,維護生態平衡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讓我們感受到,在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時,一定不要忘記回報大自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擁有一個美好的家園。
(3)學情分析:這篇課文是寫孩子們喜歡的小動物的,孩子們肯定興趣高漲,樂于學習。但由于孩子的年齡小,而本課需要識記得生字較多,為了避免學習重復,需教師結合每個生字的特點,在閱讀中借助具體的語言環境隨文識字。
(4)根據以上分析,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認識“活、潑”等8個生字,會寫“主”“意”兩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小松鼠吃松果、想松樹、埋松果這幾段,并能復述這個童話。
3.初步感受回報自然、植樹造林的重要,愿意參加植樹活動或樹木認養活動。
低年級語文教學應努力實現識字與學文的雙贏,以識字教學為主,采用初識生字、隨文識字、鞏固識字等方式,抓重點識字。所以我確定本課教學的重點是認識“活、潑”等8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難點是弄清“松鼠、松果、松樹”之間的關系,使學生懂得樹木是人類的好朋友,產生珍惜樹木,愛護樹木的情感。
2、依據本年段課標的要求,結合學情和教材特點,我們確定的教法學法是:
⑴多種方法隨文識字。通過隨文識字引導學生學習不同的識字方法,如:生活中識字、尋根識字、猜謎語、順口溜等,做到音形義結合,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讓學生逐漸積累多種識字方法,逐漸達到獨立識字。⑵激趣、入境、品讀、感悟。通過創設情境,不同方式、不同層次的讀,如以讀代講、讀中理解,聯系一年級學生的生活實際,想象松鼠的內心,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受到植樹造林的重要性。⑶合作探究。通過小組合作激發學生鞏固識字的興趣,加深記憶,激發學生的合作意識。
3、下面我再談談本課的教學流程:
猜謎導入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以飽滿的熱情,較快地進入文本的學習。首先給學生出了一個謎語,之后鼓勵學生談談對松鼠有哪些了解,抓住一年級小學生喜歡小動物的心理,輕松談話,自然地就引出了課題。
初讀感知通過讓學生談對松鼠的評價,學生自由讀課文,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松鼠的聰明活潑,引出“活潑”一詞,引導學生用生活中識字的方法識記,激發學生在生活中識字,提高識字量。
品讀課文
第一環節:吃松果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抓住“每個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指導朗讀松果的好吃。在此基礎上,首先通過自己的生活實際說“可口的——”,讓學生通過說話,一方面理解那么……那么……的意思,另一方面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通過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讀,使學生感受到小松鼠吃到香甜可口松果時的高興心情。同時,與后文當中小松鼠的心情變化形成對比與呼應。
第二環節:想松樹
1、通過孩子們面對松果一顆一顆的減少你想些什么,結合做動作這一方法學習生字“眨”,并讓學生說一說還有哪些帶有目字旁的字?進而讓學生理解了目字旁的字跟眼睛有關。這也體現了《課程標準》對識字教學的要求“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接下來讓學生展開想象思考:光摘松果,不栽松樹的后果體會松鼠內心的擔心、不安。接著通過順口溜和猜字謎的方法幫助學生學習生字“如”和“總”。
2.然后通過組詞的方法識記“以”字,如“以后”引出小松鼠、小小松鼠、小小小松鼠指的是誰?進一步理解“……”的作用。而后,通過師生合作讀想象沒了吃的、住的,等待他們的將是什么?讀中理解,想象中加深理解,使學生讀中感悟,真正走進文本,與文本共鳴。
第三環節:埋松果
通過問題小松鼠想到了一個什么好辦法?引出“主意”一詞的學習,老師滲透找近義詞也是理解課文的好方法。接著引導學生了解“意”的演變過程,讓學生理解“意”是心里的'想法,向學生滲透漢字文化,進而使學生體會到“主意”是松鼠心里的好辦法。讓學生在觀察、想象中,逐漸掌握認識漢字的規律,同時結合方法好在哪里,進一步體會松鼠高興地心情,然后引導學生加上表情、動作加深體會。
第四環節:長松樹
讓學生聯系生活說說蒙蒙細雨,學生讀時,通過教師的評價“雨下得小、輕、密”進一步加深理解這個詞語,然后通過做動作理解“挺拔”,接著想象“他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
接著通過圖片的直觀感受,讓學生體會光吃不種與又吃又種的區別。理解“更茂密”和他的高興地心情。從而想到只有植樹造林、維護生態平衡,我們才能擁有一個美好的家園。
第五環節:游戲鞏固識字,指導書寫
通過玩栽松樹的小游戲,小組間同學合作,用組詞、說句子的方法再次激發學生鞏固本節課生字的欲望,培養學生的記憶能力。
通過讓學生自己觀察結構、筆畫初步感受“主意”兩字的形體美,提高審美能力。順口溜提示正確姿勢,然后書寫,教師引導學生從字的結構安排、重點筆畫等進行評價,評價和激勵有機結合,讓學生真正做到書寫美觀,打下良好的寫字基礎。
第六環節:拓展延伸
讓學生說一說,學完這一課,自己想做些什么?引導學生植樹、愛綠護綠,
升華學生自愿植樹造林的情感。
4、作業設置
課后作業請學生想象以后森林和松鼠的樣子,把它們畫出來!再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將課堂的語言訓練和課外的生活實踐活動進行有機結合,從而使學生從單一的語文課堂步入廣泛的社會語文空間,體現了語文學科的生活性及開放性。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作文800字9
【說教材】
這是一篇寫松鼠的童話,課文敘述了兩只具有環保意識的小松鼠植樹造林,維護生態平衡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我們體會到人類在向自然索取時,一定不要忘記回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永遠擁有一個美好的家園。
依據《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所指:“課堂教學應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以及學生年齡特征,本課時擬訂以下兩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愿意參加植樹活動,增強環保意識,維護生態平衡。
以上目標重點落實在通過感情朗讀,體會文章底蘊。難點則是養成愛綠護綠的行為。
【說流程】
(一)看圖導入
首先采用的是常用的看圖導入法。
1、出示一幅圖(松果),讓學生用一個詞或一句話來形容它,以此為切入點,引出文中的句子“每個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再抓準語言訓練點,用“那么……那么……”說話,因為語文學科是一門工具性很強的學科,讓學生掌握一些語言規范表達的技巧是很必要的,那是為了更好地表達和溝通生命。
2、然后再出示另一幅圖,學生看圖說說松鼠們在干什么?自然導出課文中心句:每次摘松果,吃一個,就在土里埋下一個。學生初讀感悟句子后質疑,“讀了這個句子,你想知道什么?”閱讀中的質疑一則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二則摸清了學生此時的思維層面,有助于“以學定教”。
(二)朗讀感悟
無論是過去的`《教學大綱》,還是現在的《新課程理念》,都十分強調引導學生閱讀時首要任務就是讓學生實實在在地去接觸文本,感悟文本,這也是增強學生語感能力的必要前提。因此,我緊緊圍繞中心句“每次摘松果,吃一個,就在土里埋下一個”,設計了不同層次的讀:
1、自讀自悟。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邊讀邊劃“為什么松鼠每次摘松果,吃一個,就在土里埋下一個”的句子。這種在學生閱讀時不忘圈一圈、畫一畫、點一點的學習方法猶如一股甘泉滋潤著課堂,日積月累,學生便能厚積薄發。
2、交流感悟。根據學生回答,隨機引導出示兩個重點句“如果光摘松果,不摘松樹,總有一天,一棵松樹也沒有了。”和“沒有了松樹,沒有了森林,以后到處光禿禿的。小松鼠,小小松鼠,小小小松鼠……他們吃什么呢?到哪兒去住呢?”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體會松鼠的心情,再讀,再讀……特別是后一句,以省略號為突破口,引領學生去發現森林其他小動物的擔憂。
3、再讀深悟。當學生明白除了松鼠之外,其他小動物也同樣離不開森林,抓住契機,再次出現中心句“每次摘松果,吃一個,就在土里埋下一個”,學生在讀中情感得到升華,深深體會文章內涵。此環節“讀——悟——讀”相得益彰,本文情感起伏,扣人心弦,以“埋下的松果,能張出松樹嗎?”一問,引領學生進入一片“更茂密的森林”,去體會那種播種后得到大自然的回報的喜悅。
(三)課外閱讀
我們說,在課堂上完成一篇課文的學習,不應是閱讀的結束,而應是學習的開始,帶著課文的學習興趣去閱讀新的作品,對課堂閱讀進行延續發展,才是真正意義的語文學習。此時,及時提供一篇課外閱讀材料《樹的好處》,重視擴大學生閱讀量。
(四)拓展延伸
在此環節,老師巧妙地把學生的視角引向身邊。語文處處有生活,生活處處皆語文,出示生活中的圖片,小樹呼救圖。讓學生小組討論交流準備怎么做,指導學生明理,加入愛綠護綠的行列,提升文本價值。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作文800字10
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中班散文《小松鼠的大尾巴》,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學目標和準備、說教法學法、說活動過程和活動延伸五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我說的第一點是教材分析:《小松鼠的大尾巴》是一個充滿濃濃愛意的散文故事(體裁風格)通過生動優美的語言講述了小松鼠在四季中幫助別人的故事(內容)。四句式的語言結構,讀起來朗朗上口。(結構)尤其是“**,我來幫助你吧”句式的反復出現,不僅給幼兒帶來了學習的樂趣,還有助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語言)作品字里行間始終洋溢著歡快熱烈的氣氛與充滿關愛的情感基調,充分表現了小松鼠美好的心靈。揭示了與人方便,自己也能快樂的道理。(內容反映的思想)
我說的第二點是學情分析中班幼兒掌握詞匯的數量和種類較小班幼兒來說明顯增加,對詞義的理解也比以前深刻,能較有序,連貫的進行表達。(學習,年齡特點)結合本班幼兒語言發展特點(本班幼兒特點)及綱要精神“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
基于以上兩點分析,我設計了本次活動。(結合綱要)
二.說活動目標和準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總說活動目標)基于對散文的理解和分析,結合綱要精神和本班幼兒發展水平。從認知、能力、情感三個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認知目標: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我來幫助你吧!”的句式。
能力目標:嘗試自主學習,能用語言,動作等多種方式表達對故事的理解。
情感目標:感受動物間樂于助人的美好情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重難點綱要明確指出:“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他發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本次活動,我將重點放在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我來幫助你吧!”的句式。我將難點放在能用嘗試自主學習,能用語言、肢體動作等多種方式表達對故事的理解。
活動準備是活動成功的前提。為了更好的開展本次活動,我做了以下準備。
1、物質準備:教學課件(共4頁)教學圖譜一套和字卡“我來幫助你”表演道具若干。
2、經驗準備:體驗幫助別人和被別人幫助的快樂。
三.說教法學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師幼互動。因此,活動中我除了以幽默、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還挖掘此活動價值組織教學,采用的教學法有:自主學習法,多通道參與法,游戲法,圖譜法。下面我重點說一下游戲法: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創造性、娛樂性、教育性的特點。通過游戲方式進行的教學活動,可以使幼兒學的輕松,學的愉快。
四、說活動過程
引導語:綜上所述,根據中班幼兒語言學習和年齡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圖片導入,引發興趣
(二)自主探索,了解內容
(三)完整欣賞,學習散文
(四)多元朗誦,鞏固練習
(五)情感提升,結束活動
引導語:首先我說說我的第一環節
(一)課件導入,激發興趣
出示一條活靈活現搖擺著的小松鼠的大尾巴,請幼兒猜猜這條大尾巴是誰的。
1、教師:、小朋友們你們快來看一看,這條大尾巴是誰的呀?(小松鼠)這條大尾巴到底是不是小松鼠的呢?我們一起來問問它吧:“大尾巴,大尾巴。你是誰的大尾巴呀?”
2、教師:(課件出示一只小松鼠)。小朋友們真聰明一猜就猜對了。誰來說說這條大尾巴有什么用呀?(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知道的小松鼠大尾巴的作用)
猜測幼兒回答:小松鼠的大尾巴可以打掃衛生,可以當降落傘等。結合幼兒的講述,教師可以予以適當的表揚。
說明: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我就用一條動態的大尾巴來吸引幼兒的注意,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著我讓幼兒猜測小松鼠大尾巴的作用,調動了幼兒的已有經驗,打開了幼兒的思維,通過幼兒一個個富有創意的想法,增強了小松鼠大尾巴的神奇性。為活動的順利開展做好的鋪墊。
(二)多種方法學習故事
1、自主學習,了解內容。
師:小松鼠的大尾巴有這么多神奇的作用啊!小朋友們想不想看看小松鼠會用這條大尾巴做什么事呢?(想)
師:老師用圖片方式記錄了小松鼠大尾巴的故事,請小朋友們去看一看,說一說,然后把你們看到的`來和同伴分享好嗎?
做法1、將幼兒分成三組觀看圖片,自主學習故事內容。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仔細觀察,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與思考。
教師巡回指導時的提問。
圖片一:春天
1、你看到的小松鼠的大尾巴的故事是發生在什么季節?(春天)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呀?(柳葉發芽了,桃花開放了……)
2、春天,小松鼠出門去遇到誰呀?(小雞)小雞遇到了什么麻煩呢?(小雞被雨淋濕了)
3、哦,你們猜猜小松鼠看到小雞被雨淋濕了,會對小雞說了什么呢?(小雞,我來幫助你吧!)
4、小松鼠會了什么好辦法來幫助小雞呀?(小松鼠用大尾巴幫助小雞擋雨)
圖片二:夏天
1.你看到的小松鼠的大尾巴的故事是發生在什么季節?(夏天)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呀?(太陽公公把大地照的很熱,荷花開放了……)
2、夏天,小松鼠出門去遇到了誰呀?(小蝸牛)小蝸牛遇到了什么困難?(被太陽曬出汗了)
3.哦,那你們猜猜小松鼠看到小蝸牛被太陽曬出汗了,會對小蝸牛說什么?(小蝸牛,我來幫助你吧!)
4.小松鼠用了什么方法來幫助小蝸牛呢?(小松鼠用大尾巴幫小蝸牛扇扇子)
圖片三:秋天
1、你看到的小松鼠的大尾巴的故事是發生在什么季節?(秋天)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呀?(樹葉都變黃了,有的已經落下來了)
2、秋天,小松鼠出門去看見了我誰呀?(小兔)小兔在做什么?(小兔在掃樹葉)
3、哦,那你們猜猜小松鼠看見小兔子在掃樹葉,會對小兔說什么?(小兔,我來幫助你吧!)
4、小松鼠會了什么方法來幫助小兔子呢?(用大尾巴幫小兔掃樹葉)
說明:幼兒是學習活動的主人,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是課堂的主導。這一環節,我為幼兒提供了與故事內容相符的圖片一套,通過讓幼兒看圖片,在看看,說說,猜猜中學習故事內容。體現學習的自主性。
做法2、教師、通過提問讓幼兒分享經驗,教師依提問出示掛圖,以圖譜形式幫助幼兒梳理內容。
這部分的提問內容與巡回指導時提問內容相同。但要適當的擴展活動的形式,比如在讓幼兒猜測小松鼠的會說的話時,可以讓幼兒學一學。使活動顯得動靜結合。
教師在幫助幼兒梳理內容的時候要采用不同的學習方式。特別是表演的方式,每一句都要體現不同。比如說在學習春天這部分的內容的時候可以讓小朋友想一個動作來表示小松鼠大尾巴,之后由老師來扮演小雞,小朋友們合力來表演一條大大的尾巴,來幫助小雞擋雨。體驗合作的樂趣,幫助他人的樂趣。在學習夏天的時候,可以請小朋友用小手來當小松鼠的大尾巴,為鄰座的小朋友來扇扇風。讓幼兒體驗幫助別人和被別人幫助的快樂。在學習秋天的時候,可以請小朋友一起來為小白兔掃落葉。讓幼兒體驗勞動的辛苦,和幫助別人的快樂。
2、完整學習,多元練習。
(1)進一步學習故事內容
教師:小朋友們!春天,小松鼠用大尾巴幫小雞擋雨。夏天,小松鼠用大尾巴幫小蝸牛扇扇子。秋天,小松鼠用大尾巴幫小兔掃樹葉。我們接著來看一看冬天,這條大尾巴會有什么神奇的作用吧!觀看課件,并且嘗試用一句連貫的話來表達所看到的內容
(2)多種方式鞏固提高
做法1、師幼共同講一講故事,同時鼓勵幼兒做動作增強感染力。
做法2、循環播放小松鼠的大尾巴故事,按小組的形式,幼兒自選頭飾進行故事表演。
說明:這一環節,我通過小組的形式讓幼兒自己選擇頭飾進行表演。讓幼兒在與他人共同完成表演的同時體驗合作的過程,指導合作的快樂。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我讓幼兒自由的進行表演、這樣做不僅豐富了活動的形式,而且有利于幼兒對故事的理解。體現生態課堂理論
(三)提升情感結束活動
引導語:第三個環節是結束部分
教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一起欣賞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小松鼠的大尾巴。小朋友你們喜歡故事里的小松鼠嗎?為什么?
猜測幼兒回答(喜歡,因為小松鼠樂于助人)
離場:可愛的小松鼠門,讓我們一起出門去,看看有誰需要我們的幫助好嗎?
說明:我用小松鼠出門,繼續發揮大尾巴的作用去幫助其他小動物的作為活動的結尾,不僅能夠發展幼兒的想象力,讓幼兒能夠在腦海中續編故事,發展語言的思維能力。同時讓活動在自然的過度中結束。使幼兒覺得這不是一堂課,而是一次奇妙的情感體驗。
五.說活動延伸
引導語:最后,我說一下延伸活動,活動延伸是課堂教學活動的拓展與補充,我為本次活動設計了以下兩個方面的延伸活動:
1、家園共育:回家后與爸爸媽媽一起想一想小松鼠的大尾巴還會幫助誰?會怎樣幫助?并嘗試續編故事結尾。
2、區域活動:將小松鼠的大尾巴的圖片放到語言區,供幼兒鞏固學習。
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設計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還要根據幼兒的實際反應和接受能力及時調整,這就需要教師有良好的應變能力和靈活的教育機制,努力體現“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以上是我對這個語言活動的理解、分析與做法,如有不當之處請評委老師給予批評指正,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附散文:小松鼠的大尾巴
春天,小松鼠出門去,看見小雞被雨淋濕了,小松鼠說:“小雞,我來幫助你吧!”小松鼠用大尾巴幫小雞擋雨。
夏天,小松鼠出門去,看見小蝸牛被太陽曬出汗了,小松鼠說:“小蝸牛,我來幫助你吧!”小松鼠用大尾巴幫小蝸牛扇扇子。
秋天,小松鼠出門去,看見小兔在掃樹葉,小松鼠說:“小兔,我來幫助你吧!”小松鼠用大尾巴幫小兔掃樹葉。
冬天,天很冷,小松鼠在家睡覺,用它的大尾巴當被子蓋,真暖和啊!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作文800字11
活動目標
1.學習用簡單的句子講述四季中小松鼠幫助別人的情節。
2.能根據圖片以及教師的語言提示,講述畫面的主要內容。
3.愿意幫助別人,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活動準備
PPT圖片四幅、人手一份故事的小照片、小簍子6個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通過教師的提問,引出話題。
1、教師提問,引出話題。
師:“你們見過小松鼠嗎?”
師:“它有一條?”(大尾巴)
2、鼓勵幼兒大膽地講述自己知道的小松鼠大尾巴的作用。
●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說一說小松鼠的大尾巴的作用。
二、運用已有經驗,幼兒嘗試講述故事。
1、教師引導幼兒選擇一張圖片,運用已有經驗講述圖片內容。
師:“小簍子里有三張照片,請小朋友每人選一張照片說一說,小照片上有誰?發生了什么事?”
2、教師巡回指導幼兒講述。
3、教師出示PPT圖片,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照片內容。
●幼兒觀察小照片,嘗試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照片內容。
三、仔細觀察圖片,根據教師的提問,感知理解小松鼠的大尾巴在不同季節的作用。
1、教師示范講述前三幅圖片,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2、啟發幼兒想像故事情節.講述畫面內容。
師:“前面我們說了春天、夏天、秋天,接下來是什么季節?”
師:“在這個季節里,小松鼠會用它的大尾巴做什么呢?”
3、教師用PPT出示第四個畫面,啟發幼兒看圖講述小松鼠用大尾巴當被子蓋的情節。
4、教師完整講述第四幅圖片的`內容,引導幼兒理解講述思路。
●幼兒傾聽教師的示范講述。
四、引進新經驗,通過教師的示范講述,幼兒能夠按照故事中的講述思路完整講述故事。
教師再次完整講述故事,鼓勵幼兒和教師一起講述畫面。在講述過程中,教師采用等待、留空等方法讓幼兒填空,講述圖片內容。
●幼兒通過教師的完整講述學習新的講述思路。
五、鞏固新經驗,引導幼兒仿編小松鼠用大尾巴幫助別人的情節。
1、師:“小松鼠的大尾巴真神氣!想一想,小松鼠還會用它的大尾巴幫助誰呢?”
2、教師提醒幼兒用上述思路,講述仿編的故事情節。
●幼兒大膽一起說一說。
六、結束活動,組織幼兒討論.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1、幼兒討論小松鼠幫助他人的心理。
師:“小松鼠幫助了別人,它心里會怎么想?為什么?”
2、引導幼兒聯系自己,理解幫助別人的快樂。
師:“你在什么時候,幫助過別人?幫助了別人,你感覺高興嗎?”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作文800字12
一、說教材
動物是我們親密的朋友。《跑進家來的松鼠》這篇課文,作者從兒童的視角觀察,用充滿童趣的筆觸描寫了跑進家來的松鼠在“我”家所做的儲備冬糧、晾曬蘑菇、給自己墊窩的趣事。課文語言清新,自然生動有趣,松鼠在“我”家所作所為在一般人的眼里,是那樣淘氣頑皮,但在作者一家人的眼里,松鼠是那么可愛。細細讀來,課文的字里行間,充滿著一家人對松鼠的喜,而且到處都是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的契合點。
二、說教學目標、重難點
根據本組教材的編寫意圖及本次區域性教研活動研究的重點,我預設下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激發學生愛動物、愛自然的情感。
3、創設情境,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口頭表達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為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激發學生愛動物、愛自然的情感及創設情境,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口頭表達的能力。
三、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及制定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結合《新課標》中高年級學生口語交際應達到的目標:“樂于參與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表達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及“能根據交流的對象和場合,稍作準備,作簡單的交流和發言”,所以,我計劃用一課時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在教學中,我采用了自讀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引領學生認真研讀課文中描寫松鼠和我們一家人相處中的一些重點語言、心理、動作等句子,體會松鼠的可愛以及我們一家對松鼠的喜愛之情,感悟人與動物之間的和諧與美好,更注重創設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更多更好地現場表達,以更好地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分析,我設計了如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課前導讀,話說“文題”
1、播放松鼠人口奪食的視頻,問:看了這則新聞,同學們想說點什么呢?今天,老師把如此可愛的小松鼠請到我們教室里來了,請看大屏幕,你能和它打打招呼嗎?
2、學生交流與松鼠相關的知識。
3、導語:松鼠被稱為“大森林的精靈”,如果有一天,這只可愛的小精靈跑到我們家里來了,會是一番怎樣的情景,會發生一些什么事兒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課文《跑進家來的松鼠》
4、板書課題,強調“鼠”的寫法,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葉圣陶先生說過:“入境始于親”,我用一段妙趣橫生的松鼠人口奪食的新聞視頻導入,讓學生說說觀看視頻后的體會,既能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能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再引出松鼠并讓學生同它打招呼,達到了“課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后用“如果有一天小松鼠跑進我們家里來,會是一番什么情景呢?”一下拉近了學生與松鼠的情感距離,為后面各環節的教學作好了情感鋪墊。
二、課中初讀,話說“文意”
1、學生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思考: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
2、讀后交流,邊交流邊板書:貯存冬糧、晾曬蘑菇、墊窩過冬
[設計意圖]這是一篇閱讀課文,語言文字也比較淺顯,在充分調動學生興趣的基礎上,讓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講了松鼠的哪幾件事,并根據學生的交流用四個字概括出三件具體事,既是對全文的把握,也是對學生概括能力的一種培養,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及時發現學生說話時的不足并進行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說話習慣。
三、課中細讀,話說“文情”
1、提問:哪件事給你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
2、學生默讀課文,劃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然后有感情地讀一讀這一部分。
3、理解重點句子
有時,松鼠跳到我的肩上,用小嘴蹭我的臉,還輕輕咬我的耳朵,我想它是又想吃糖了。可我又上哪兒給它找去呢?
4、同學們喜歡這只松鼠嗎?小作者一家人喜歡嗎?你是從哪里讀出來的?學生讀課文,找出重點語句品讀。
①它整天滿屋亂跑,在櫥柜和架子上跳來跳去,動作靈活得驚人,從來沒有碰掉過一樣東西。
②我馬上跑去告訴了爸爸:“原來松鼠才是我們家那個不誠實的孩子!”
③爸爸哈哈大笑,說:“我怎么沒想到這一點呢!咱們家的松鼠是在儲備冬糧呢。森林里的松鼠到了秋天,就要開始儲備冬糧。這是松鼠的'天性,咱們的松鼠自然也不甘落后!”
④有一天,它干脆失蹤了,哪兒也找不到。也許它跑到花園或森林里去了吧?我們心里空落落的。
[設計理念]“以讀為本”是語文教學的最基本的宗旨。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教學中,我力求把語言的學習、體會、感悟作為重點,引導學生抓住我一家人的行為,語言去感受我一家人對松鼠的喜愛之情,并通過感情朗讀達到訓練學生的語感。并適時創造說話的契機,既是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是對學生發散思維及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
四、課尾回讀,話說“文感”
1、創設情境:如果這樣可愛的一只小松鼠跑到同學們的家里來了,你會怎么做呢?
2、再創情境:雖然咱家沒有來過松鼠,但我想你們家一定養 過一些小動物,你和它們之間有沒有什么有趣的事,講給大家聽一聽呢?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通過引導學生想象,這樣可愛的一只小松鼠跑到同學們的家里來了,你會怎么做?然后讓學生講講自己與小動物之間發生的真情故事,以達到訓練學生想象能力、語言的組織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
五、課后遷讀,話說“文思”
1、老師小結:是呀,動物是我們人類的朋友,只要我們友善地對待動物,動物也一定會給我們人類帶來更多的樂趣與歡樂的,我們的生態,我們的大自然也一定會更加和諧,更加美好!
2、好書推薦:我給同學們推薦一本好書——《我的野生動物朋友》。
[設計意圖]設置讓學生講講自己在課外讀到的故事這一環節,目的在于使“略讀課”成為課內、課外閱讀的橋梁,力求實現“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的目標,再給學生推薦《我的野生動物朋友》一書,既可以拓寬學生的閱讀面,又可以促進學生養成愛閱讀的好習慣。
總而言之,設計以上環節的教學,是想讓學生通過聽、說、讀、寫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以達到了高年級語文教學的要求,同時也突出體現“閱讀教學中的口語交際指導策略”研究,非常希望也十分渴望自己的語文課,在瞬間能走進學生的心,能讓學生的心靈開花,讓學生的“口語交際”之花開遍閱讀課堂。然而,由于自身的才疏學淺及教學技藝的欠缺,預期的目標和實際的效果差距甚大,所以,很真誠地希望各位老師不吝嗇提出您的建議與批評,我想,您提得越多,我的收獲會越多,我的成長也就會越快。在此,深表感謝!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作文800字1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特點
本單元編選了《松鼠》、《松樹金龜子》、《國寶——大熊貓》、《黔之驢》四篇說明動物特征的文章。這些文章不僅介紹了這些動物的外形、特點、習性,反映了人對動物的了解和認識,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而且還試圖喚起人們對動物世界生存狀態的關注,激發人們關愛動物、保護動物的熱情。《松鼠》是根據法國博物學家、作家布豐所著的《布豐文選》中《松鼠》一文改寫而成的。課文從總括松鼠的特點入手,生動具體地分說了松鼠漂亮、馴良、乖巧的特征,最后補充說明松鼠的用途。
2、學習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要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意之間的聯系”,結合本單元特點,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定為:
(1)知識目標:認識松鼠,通過學習能夠掌握有關松鼠的一些特征、習性方面的知識,體會文章語言的生動、形象。
(2)技能目標:學習由總到分,條理清晰地介紹小動物的方法。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動物、熱愛自然的情感。
重點放在對事物特征的觀察和形象生動的說明上。
3、學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淺顯的科學小品文,對學生來說難度不大,本節課的重點就放在了對于文章生動性理解的挖掘上。
二、教法
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這節課我主要采用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法實施教學。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合作探究,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三、學法指導
一個差的老師只會奉獻,而好的老師則教會學生發現真理。教給學生學法正是實現葉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為教者必期于達到不教”的目標。
本節課的教學力求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在默讀課文的同時,勾畫圈點,養成勤動筆墨,積極讀書的習慣。
2、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3、比較法:通過《辭海》介紹松鼠的短文與課文語言的比較,體會課文語言的生動性。
4、歸納法:通過歸納,總結出學習說明文,寫好說明文的方法。
5、拓展遷移法: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模仿課文介紹一種小動物。
四、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通過與學生交流上學路途遠近的感受,引出來此路上所見:道路兩旁綠樹成蔭,花壇中各種各樣的花爭芳吐艷,不知名的鳥兒從這棵樹的枝頭飛到那棵樹的枝頭,由鳥兒怡然嬉戲的圖景想到人與自然,與動物的和諧相處,由此導入新課。(此導語貼近當時的實際情況,在談話交流的狀態下自然而然地引出新課,顯得自然、貼切。)
(二)出示目標:
確定了三個學習目標把握特征、理清順序、品味語言,并板書。(將學習目標寫到黑板上,比單純口頭述說或在大屏幕上一閃而過更能提示學生注意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三)概括特征,理清順序:
要求學生帶著幾個問題重讀課文。通過問題的解決,概括出了松鼠的特征,理清了文章順序。(帶著問題讀課文,避免了盲目性,讓學生能有的'放矢。這一環節達成了“理清順序”這個學習目標。)
(四)合作探究,研讀課文:
要求學生四人為一小組合作交流:課文是怎樣具體說明松鼠這三個特點的?分了幾個方面?討論完后推選一個代表到黑板板書,并作口頭介紹。(這一環節是想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把黑板交給學生,讓學生“以我手寫我心”來總結,會比由老師執筆的效果來得好。讓學生作口頭介紹,目的是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這一環節達成了“把握特征”這個學習目標。)
(五、)賞析課文,品味語言:
首先通過比較閱讀,讓學生體會《辭海》中對松鼠說明的文字與課文語言上的不同,然后讓學生四人一組,找出自己認為生動、形象、有趣的句子或詞語,細細品味,討論交流。最后引導學生歸納出生動具體的描寫源于作者細致的觀察。(比較閱讀能讓學生更感性地體會到課文語言的生動性。討論交流仍是想讓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最后歸納出生動具體的描寫源于作者細致的觀察,是想讓學生體會到觀察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做一個善于觀察的有心人。這一環節學生發言積極踴躍,對語言生動性的體會也很深刻。這一環節達成了“品味語言”這個學習目標。)
(六)談談收獲,質疑課文:
首先讓學生談談這節課的收獲,歸納應該怎樣學習說明文,怎樣寫好說明文。然后要求學生質疑,學生沒有疑問,老師提出一個問題:有人認為文章最后說:“松鼠也是一種有用的小動物。它們的肉可以吃,尾毛可以制成畫筆,皮可以制成皮衣。”讓人感到很別扭。所以這幾句是一個不和諧的音符。對此,你有什么看法?(談收獲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有了系統、完整的印象。后一個問題并不要求非要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不可,而是借此適當引導和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熱愛大自然、保護小動物的意識。)
(七)拓展延伸:
要求學生選一種自己喜歡的、了解的小動物,用第一人稱介紹一下這種動物的外貌特點、生活習性等。(本文采用擬人手法把松鼠寫得活靈活現,讀起來親切可愛,非常適合初中生閱讀、仿效。而本單元的作文訓練又是“抓住特點介紹動物”,借此水到渠成地進行說明文的寫作訓練,是在學習課文基礎上的學以致用,也是對課堂知識的鞏固及運用。)
(八)布置作業:
將課堂練習整理到作業本上。(對于課堂上沒有考慮成熟的同學,回去可以好好想想怎么寫,;對于已經寫好了的同學,也可以將作文練習保存下來。)
針對教案設計的特點,我沒有采用多媒體,而是采取了教師板書和學生板書相結合的方式。板書設計我抓住了漂亮、馴良、乖巧、總分、觀察等關鍵詞,重點突出、簡明美觀。教學完畢,教學目標基本達到,但覺得還有幾點不盡人意之處。
一、由于備課時間倉促,導致教學環節處理不夠緊湊,缺少了朗讀的環節。
二、對于學生板書、口頭介紹的環節,要求不夠明確、具體。通過執教這堂課,我深刻體會到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在師生平等的對話中,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養成學生主動思維、創造閱讀的習慣,是新課標賦予語文教師的時代使命。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作文800字14
一、說教材:
《小松鼠找花生》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它以“益智”為主題,借小松鼠找花生這件事,間接告訴學生花生在地下結果這一常識,教育學生遇事要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仔細觀察,勤于觀察,善于思考。課文以生動形象的童話形式講授知識,是活躍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力的好方式。文中插圖形象鮮艷,有助于學生觀察想象。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對第一學段閱讀的要求,要讓孩子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我設計了目標:
1、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培養自主閱讀的愿望,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因此我制定的教學目標:
2、是認識12個生字,能準確認讀。
閱讀目標要求孩子能讀一些童話,感興趣的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因此我設計了教學目標:
3、知道花生在地下結果這一特性,激發學生觀察植物的興趣。
三、說學習重點、難點
1、重點:
(1)通過《小松鼠找花生》這個故事,啟發學生明白遇到事情要動腦筋,仔細觀察,善于思考道理。
(2)朗讀課文,注意讀出句子的語氣。
2、難點:
(1)理解“奇怪”“自言自語”的意思。
(2)朗讀課文,注意讀出句子的語氣。
(3)知道花生在地里結果的這一特點。
四、說學生
1.一年級孩子對花生這種植物的生長過程都不是很了解,因此,小松鼠的疑問也就是孩子們很想解決的問題。
2、一年級下學期的孩子朗讀能力都很弱,閱讀后孩子對課文已經有自己的一些問題和想法引導他們動腦想,動手做,動口說來解決問題,逐步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五、說教學方法
根據學齡初期,兒童感性認識較強,理性思維較弱,而且活潑,好動,富于想象,喜歡嘗試的心理特征,依據教材特點,我擬定以下教學方法:
1、直觀教學法: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直觀的東西,表情動作來記住字形,理解字義。
2、體驗法:通過表演對小松鼠的動作心情的體驗,使學生的朗讀更有感情。
3、以讀代講法:在課堂中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程理念,以學生的朗讀,代替教師的講解分析,讓學生在讀中感,在讀中悟。激發興趣,培養語感,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
4、探究法:引導學生去仔細觀察,積極探討。讓學生懂得去觀察思考、學習。
六、說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一堂新課的導語設計是至關重要的所謂“萬事開頭難”。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在師生之間駕起一座溝通心靈的橋。通過橋梁,師生的心拉近了。
《小松鼠找花生》開課時,我是這樣導入的:
1、小朋友,在森林里的一棵大松樹上,住著一位可愛的.朋友,瞧,它來了!大家看看是誰啊?———(多媒體課件出示:小松鼠)你認識它嗎?大聲地和它打聲招呼吧!
通過打招呼拉近孩子與小松鼠的距離,仿佛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同時也使孩子學著禮貌、熱情地與人打招呼。
2、誰還愿意和它說說話?他怎么啦?他的表情你會想到一個什么詞?聽他在跟你們說什么?
3、(多媒體課件出示小松鼠的話---謎語)小朋友,我今天要找一樣東西,你們能幫我找找嗎?這件東西啊,它是“紅房子,麻帳子,里面有個白胖子”。你知道是什么嗎?
如此激趣導入新課,學生的聽覺、思維與想象都被調動起來,“多頻道”地運作,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也更使孩子在輕松的猜謎活動中感受到老師更像一個共同學習的伙伴。
4、那就讓我們和小松鼠一起去大森林找花生吧。然后揭示題目《小松鼠找花生》,讓學生想辦法記住“鼠”“找“字。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對低年級學生來寫,多讀是最主要的理解課文的方法,我采用多種方式的讀:自由讀,體會內容;圖文對照,再次讀,重點語句,體會讀;對話分角色讀,體會人物心理。讀書百變,其義無需再講就會自見。比如:小松鼠和鼴
鼠對話,理解小松鼠的想吃花生的心情。加重語氣讀“小松鼠每天都到地里去”的“每天”,“他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出沒看見一顆花生“,從重點詞語的讀中,感悟出小鼠松的疑惑。這樣既提高學生朗讀能力,出讓學生隨小松鼠一起思考。
2、老師指導有些長句的朗讀。
3、誰愿意來比賽?(各小組選一個學生分自然段進行朗讀比賽)
三)、精讀課文、朗讀感悟
第一、二自然段
1、(多媒體出示花生開花的畫面)隨機教學第一自然段。指名說說畫面的景色。你喜歡這些小花嗎?為什么?課文里指什么鮮艷,鮮艷是什么意思?
課文里的“格外”一詞,應怎樣理解?可以換成哪些詞?
設計意圖:直觀的畫面。在學生頭腦中形成花生開花的美麗景色,幫助學生理解詞語。換詞理解“格外”“鮮艷的()”的教學,注重了低年級詞語的積累與運用。
2、這些花真美,我們看到了,小松鼠和鼴鼠也看到了,聽他們在說什么呢?
3、帶上你做好的頭飾,當一當小松鼠和小鼴鼠(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老師加以指導。)
4、哪只小松鼠準備好了,可以上臺表演呢?(請學生表演讀。)
5、聽了鼴鼠的話,小松鼠可真高興,這時它可能想些什么呢?(啟發學生想象花生成熟后的情景,樹上長滿了花生,小松鼠津津有味的吃花生)
6、老師引讀:小松鼠很高興,他想:
設計意圖:在朗讀上,根據學生理解水平,要求一步步上升。通過學生不同角色轉變,聯系實際想象說話,師生互動,以讀代講
第三、四自然段
看著鮮艷的花生花,聽著鼴鼠的介紹,小松鼠多么想吃到好吃的花生。小松鼠越想越高興,那它是怎么做的呢?結果又怎樣呢?
1、理解“每天”
設計意圖:承上啟下,想象理解,通過從前天、昨天、今天三天的比較,得出“小松鼠每天都去花生地看花生結果了沒有”這個結論,充分感知“每天”所強調的意思,符合低年級兒童的理解規律。
2、等了多久啊?一天?兩天?大家看看小松鼠等到什么時候了?
第五自然段:
等了這么久都沒有看見一個花生,這時候小松鼠會怎么樣呢?讓我們來看看小松鼠做了什么?理解“自言自語”
通過實際情景再現,讓學生簡單明了地明白意思,并用說話來反饋自己的理解。同時讓學生理解運用“自言自語”這個詞。
1、是誰摘走了小松鼠的花生啊?幫小松鼠想一想,希望大家說的時候要注意說出你的理由。
2、各小組說說自己小組的討論結果。
3、花生究竟都到哪里去了?出示資料:花生又稱“落花生”“長生果”。一年生草本植物。莖匍匐或直立,有棱,被茸毛。羽狀復葉。腋生總狀花序,花黃色,受精后子房柄迅速伸長,鉆入土中,子房在土中發育成繭狀莢果。我國栽培極廣,黃河下游各地最多。
(四)、再讀課文、回歸整體
指導學生朗讀,要讓學生自悟自得。通過讀,讓學生理解體會小松鼠心情的變化。
教師在指導朗讀時,要避免逐段逐句地進行,應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和學習的主體性.
(五)聯系生活,拓展延伸
1、你還知道哪些植物供我們吃的部分也長在泥土里?(土豆、芋艿、紅薯、藕……)
2、課文里的故事雖然結束了,但是小朋友們只要你再動腦筋,還會有一個新的故事,你能以《花生找到了》為題目再編一個故事嗎?試一試吧!把你編的故事講給小組同學聽。
總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力圖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教學規律,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及時予以點撥指導,在課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諧的師生關系,學會給別人以補充和幫助,形成有效的師生、生生互動。但由于能力有限,會有許多遺漏與不足,希望各位同行批評指正,我一定會虛心接受。
七、說板書設計
看到——花生開花了
小松鼠等啊,等啊——沒看見一個花生(花生長在地底下)
自言自語——誰偷走了花生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作文800字15
一、說教材
花生在地下結果的特點,為常人所知。但在許多小朋友的眼里,卻是個謎。于是便有了下面的故事:大樹旁邊的地里種了許多花生。小松樹原本打算等花生結了果,摘下來留著冬天吃。可是等啊等,等到花都謝了,卻找不到一個花生,它很奇怪:是誰把花生摘走了呢?
本文借小松鼠找花生這件事,間接告訴學生花生在地下結果這一常識。課文結尾小松鼠的問題,既與課題呼應,又能引發學生的思考。
課文采用科學童話的形式,寓常識于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語言活潑,淺顯,符合兒童特點。
教學目標:
1、認識“找”、“生”等12個生字,會寫“生”、“里”、“果”3個生字。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會搜集、使用信息。
3、知道花生在地下結果這一特征,激發學生觀察植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
1、識字、寫字和朗讀課文。
2、知道花生結果的`特點。
教學難點: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小松鼠心情的變化,了解花生結果的特點。
課時安排:第一課時:識字、閱讀
第二課時:指導書寫、處理學生搜集的信息。
本次說課說的是第一課時。
二、說教法
1、在字詞方面,我主要采用的是隨文識字。
2、在閱讀方面,我主要采取以讀代講,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
第一自然段:采用了想象讀。
第二自然段:采用分角色、表演讀。
第三自然段:采用悟讀。
三、說學法
1、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字、記字。
2、運用多種閱讀方法理解課文內容
3、通過小組交流,使學生了解花生結果的特點。
4、教會學生查閱資料及向別人請教的學習方法。
四、說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揭示課題。
1.出示一半課題,留下懸念。目的:激發學生閱讀的欲望。
2.課題中指導“生”的書寫。目的:突出低年級以識字教學為主的特點,分散識字重點。
(二)在閱讀中識字、積累、理解、感悟。
1.學習第一自然段:以識字、學詞為主,進行想象讀。(用兩個訓練引出兩句話指導學生朗讀)
(1)理解“旁邊”,訓練說話“誰的旁邊是誰”。學習文本第一句話:大樹旁邊的地里種了許多花生。
(2)積累詞語:ABB式詞語(一朵朵)。學習文本第二句話:一朵朵金黃色的小花,在陽光下格外鮮艷。
目的:這樣設計體現了隨文識字的好處,使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不但認識了本課生字“旁、種、許、格、外、艷”, 而且理解了“旁邊、敘多、格外、鮮艷”等詞語的意思。體現了低年級語文教學的特點,字不離詞、詞不離句。
2.學習第二自然段,分角色、表演讀。
(1)自瀆,用不同線畫出松鼠和鼴鼠說的話。
(2)進入角色引讀。
(3)學生表演讀。
目的:學習疑問句和感嘆句,教給學生讀書方法,并且通過分角色、表演讀的形式,激發了學生朗讀的興趣。
3.學習3~5自然段,悟讀。
第3自然段抓住“每天”體會小松鼠盼望的心情。
第4自然段抓住“他等啊,等啊”體會小松鼠急切、渴望的心情。
第5自然段抓住“奇怪”“自言自語”,體會小松鼠的失望與疑惑。
目的:這樣,通過抓重點詞,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小松鼠心情的變化。體現了課標中使學生讀有所感,讀有所悟、讀有所得,在讀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強體驗與領悟這一精神。
(三)多元開放、調查延伸。
通過小松鼠的疑惑“是誰把花生摘走了呢?”把課題補充完整。一個疑問,一個“找”首尾呼應。
1、設計開放的問題,組織討論。(三種可能)
(1)被鼴鼠摘走了。
(2)不是被摘走,是花生本來就沒結果。
(3)花生結果了,沒被摘走,而是結在土里了。
2、如果你是小松鼠打算怎樣弄懂這件事?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及時鼓勵學生多讀課外書、向別人了解等學習方法。學生討論之后,教師在利用課件讓學生了解花生的生長過程及花生在土里結果這一特點。
3、布置課外調查:我們吃的食物中,還有哪些果實也是長在泥土里的?
目的:教給學生合作學習的方法,讓學生通過討論學會解決問題的途徑,并培養學生搜集使用信息的能力。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作文800字】相關文章: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作文范文04-22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作文800字07-15
新時代中華傳統美德傳承發展作文04-14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作文800字[推薦]07-20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作文800字【實用】07-20
傳承中華美德之孝順 傳統美德作文04-08
傳統美德的傳承作文05-11
傳承中華文化踐行傳統美德征文350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