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征文(通用21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征文了吧,通過征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你知道征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征文(通用21篇),歡迎大家分享。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征文 篇1
中國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國的文化源遠流長,《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都是古人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的精神食糧。經典誦讀是讓我們了解歷史文化的重要環節。經典是指傳統的,對后人影響深遠的文化珍品,精美的詞句,警示的格言,都是前人給我們留下的十分珍貴的作品。誦讀是指對經典作品的閱讀、朗誦,并對一些人民耳熟能詳的作品有一定地了解。當我了解了這些以后,便可以開始誦讀了。
你們還記得《論語·述而》中孔子說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嗎?這句話幾乎人人都知道,就是說三個人行走,其中一個人身上必然有你需要學習的地方,他必能成為你的老師。這讓我聯想到:高山之所以綿延雄偉,是因為它不排斥每一粒小石子;大海之所以奔騰不息,是因為它聚集了千萬條小河流。如果我們真的想要得到長進,就必須去仔細發現別人身上的閃光點,然后積極進取,讓它成為自己身上的閃光點。
中華經典誦讀,讓我受益匪淺。它滋潤著我的心田,給于我陽光和雨露。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征文 篇2
唐詩,它記載了中國五千來的悲與苦,蘊含了五千來中國人民的喜與樂,蘊藏了中華五千年來寶貴的文化。
每一首詩,就像一杯茶,難受時嘗到是苦的,愉快時品到是甜的。如果你想喝上一杯好茶,就得入情入心,細細品嘗。每每品唐詩,我的心情總會隨著詩人的憂而憂,隨著詩人的樂而樂。在憂中學會思考,在樂中學會享受。
唐代著名詩人王昌齡十分熱愛自己的國家,自秦漢以來,異族一直不停地侵犯內地,戰事十分頻繁。許多愛國將士來不及與家人告別就奔赴沙場,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報效祖國。他們長期遠離家鄉,條件十分艱苦。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邊防關塞上,從萬里之外來到邊關抵御外族入侵的將士們看到這一切,能不想起自己的親人,能不想起自己的家鄉嗎?唉,要是盧城飛將李廣還活著,就決不會讓那匈奴的騎兵越過陰山。想到這兒,王昌齡悲憤地寫下一首詩——《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盧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讀到這兒,我掩卷沉思。戍邊戰士也是血肉之軀,也是有情之人,他們也有濃濃的情、濃濃的愛,但為了國家的安定,為了人民的安寧,他們寧愿十幾年不回家鄉,他們的親人望穿秋水,在無窮的思念中度過,親人在熱切地盼望他們的回歸。這其中的酸與苦,憂與愁,我們怎能體會得到?他們是怎么抑制住自己的思鄉之情的呢?這其中要經歷多少磨難呀?那濃濃的情愁,令人酸楚。我十分清楚,我無法與他們相比。我慚愧,我的懦弱。
把時間往回推移五年,當我還是一個一年級小不點兒時,我是那么的愛哭,那么的脆弱,就像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每次返校沒幾天,我就哭得像淚人似的,老師為此傷透了腦筋。中午休息時,老師讓我計時跳繩,我怎么也跳不好,還沒跳幾下,就又“哇——”的一聲哭了,把繩子一扔,干脆坐在地上抹起了眼淚。許多老師還以為我受了什么委屈,都圍上來詢問。我沒去注意,不知那時生活老師是多么尷尬,只曉得生活老師抱起我就快速往教室跑。那時的我真的太嬌弱了,根本沒想到未來的路是多么坎坷,有多少困難等著我去克服。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征文 篇3
雅言傳承文明,經典浸潤人生;誦讀經典,爭做博學少年。
揮汗如雨,金桂飄香,在這個喜悅的季節里,讓我們掀起誦讀經典的高潮,弘揚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讓我們更好地認識經典文化,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經典的傳承。
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文明家園。中華傳統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寧死不屈的名族精神,記載著中華民族的思想美德,是民族經典文化的結晶,是建設文明社會先進文化的寶貴資源。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燦爛的文化。其中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無私奉獻情操;“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中國國學經典,文化蘊含豐厚,蘊藏著豐富的文明禮節和做人道理。如《論語》中所記載的孔子的許多循循善誘之言,至今仍被世人奉為至理;也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在《孟子》卷十二的“丹之活水”中,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否定了他的說法。曰:“子過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為壑。令吾子以鄰國為壑。水逆行,謂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惡也。”這件事講了白圭總自以為是,自私自利,只圖個人利益,把困難或禍害轉嫁到別人身上,自私自利的表現。孟子則用和藹的態度、尊敬的言辭批評了白圭自以為是、以鄰國為壑的錯誤做法,體現了孟子的仁愛思想。主要啟示我們在生活中要有一顆仁愛的心,處理事情的時候既要有利于自己,又要有利于鄰居,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的一首《游子吟》體現了母愛的偉大、無私。母愛如空氣,陽光和水,擁有他就擁有了世上的珍寶,什么也不能換取,她卻讓平凡的生活充滿色彩。但沒有她,即使有世上的珍寶,也不過是一堆貨物而已。母愛神圣、淳樸,只求給予,不求回報。但我們一次次的辜負她,只求索取,不求報答。可惡的我們卻將母親一聲聲甜蜜的問候當做一次次煩躁的嘮叨,將母親一次次的關心當做是一種施舍。蒼天無情,世間萬物,唯獨將母親漸漸變老。
“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如此孝順的孔融,一個只有四歲的小孩都知道孝順和謙讓。孝順是一個人的品德,謙讓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當今社會發展較快,但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素質越來越低,都遺失了自己的思想品德。現在一個比孔融大三四倍的青少年也不一定會做到孝順和謙讓。好聽的話語誰都會說,但又有多少人可以去做呢?語言在行動面前往往都是蒼白的。經典文學都是易學難行。放眼望去,在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古代詩人雖然生活貧困,但精神的財富戰勝了生活的貧寒。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明白了只有精神財富才能托起民族的骨氣。
經典誦讀可以提高我們自身文化品味和人文素養,通過誦讀經典可以使我們了解中華文化歷史,豐富我們的文化知識,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讓經典浸潤人生,傳承國學文明。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征文 篇4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一陣陣朗朗地讀書聲從我們國學班傳來。國學班有一個響亮的名字——知止堂。知止堂是由一位熱愛國學的媽媽,為了孩子學習經典文化而創辦的,所有的老師都是義工,利用休息天給我們義務講課。
每個星期天下午,我懷著快樂的心情參加國學班。老師讓我們大大小小三四十個孩子伴著古箏曲齊聲朗讀《弟子規》、《論語》、《笠翁對韻》,讀得好的話,還可以像個小老師一樣領讀呢!國學班的胡老師可疼我們了,怕我們讀久了累,中途還給我們講《二十四孝》的故事,好讓我們邊聽邊休息。
《弟子規》一句就三個字,很快就會背了,可是有些話我還不懂什么意思。有一次爸爸在外面酒喝多了,醉得像一攤爛泥巴,被兩個叔叔連扶帶抬送回家,在家門口畫了幾個“八”字怎么也進不了家門,我覺得又心疼又好笑。突然明白了《弟子規》里的一句,第二天認真地對爸爸說:“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丑!”爸爸欣慰地抱著,我在我臉上狠狠地親了一口。《論語》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對話,讓我知道了做人的道理,心胸變得開闊多了。偶爾,小肚雞腸的時候,仿佛聽到孔子在我耳邊喃喃地說:“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最優美的就數《笠翁對韻》了,它平仄相對,讀起來朗朗上啊!國學經典像甘甜的雨露滋潤著我的童年,像溫暖的陽光陪伴我茁壯成長。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征文 篇5
《三字經》、《詠鵝》、《論語》、《游子吟》……一首首感人的詩詞,一句句婉轉流長的吟唱,激起了同學們誦讀經典的熱情。12月21日,和安里小學組織開展了“誦讀經典文化,傳承中華美德”國學經典誦讀展示匯報會。展示匯報會以集體朗誦、舞蹈、獨唱、快板等形式多樣,異彩紛呈,讓同學們欣賞了經典名著帶給孩子們無限遐想,大大豐富了校園的文化氛圍。
在比賽活動中,誦讀古典詩詞的同學個個精神飽滿,聲情并茂,他們以優美的語言為大家誦讀了名家們膾炙人口的傳世美文。低年級的同學童趣盎然,中年級的同學悠揚委婉,高年級的同學氣勢磅礴,充分展示了他們的朗誦才華。其精彩的表現折服了在座的評委及師生,大家也同時經歷了一次次心靈的震蕩與洗禮。
活動現場氣氛熱烈,師生參與熱情高漲。通過開展經典詩文誦讀活動,從教師到學生,我們都深刻體會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師在經典誦讀聲中,變得更加的善解人意,心靈更加陽光,工作更有精神;孩子們在經典誦讀聲中,變得更加的規矩,可愛,有禮有節,可以說經典誦讀在和安里小學已形成規模,初見成效。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征文 篇6
千年的悠久歷史,讓優秀的民族精神在我們的血脈中流淌,孕育了深厚底蘊的華夏文明。我們怎么會看到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這些寶貴的“寶藏”流失呢?于是齊魯網舉行了《國學小名士》的節目。
《國學小名士》中每一小選手都能夠熟讀、熟背很多的古詩,只有你隨便提一個字,他立馬就能說出帶有這個字的古詩。就像詩人杜甫說的那樣:“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小名士們精彩的表現折服了在場的評委及觀眾們,大家也同時經歷了一次次心靈的震撼與洗禮。使我感受到了詩詞的魅力,領略了他們的風采。
在被他們的精彩表現所震撼的同時,仔細想想我們也能像他們一樣嗎?能。只有我們堅持不懈地去讀古詩和古文,去細細的品味我們中國古代詩歌的魅力與風采,多了解,多讀古書和古代的一些知識,那一定能向他們那樣。所以,我要從現在做起每天讀一篇古文,背一首古詩,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想光有這些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良好的美德才行。閱讀經典傳承美德更為重要。《國學小名士》中的每一位小選手都有良好的美德,比如說隨手撿垃圾,幫助同學等等。我們自古就有良好的美德比如說《孟子·告子下》中提到的“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孟子·滕文公下》提到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等這些名句,都是經典當中值得我們細細學習和實踐的。
最后我想說:讓我們一起做一個閱讀經典、傳承美德、知行合一、學以致用知識豐富,有良好美德的人吧!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征文 篇7
泱泱中華大國,蒼蒼歷史往事。中國,一個五千年的文明古國,真乃,“江山代有才人出”,一輩輩,一代代,一年年,不論古今,不論久近。經典層出不窮,人才源源不絕。記載著滄桑的歷史往事,傳承著久遠的文明文化。
兩千五百多萬年前,出現了一位圣人——孔子,他的教學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被學生片片斷斷的記錄下來。這些以課堂筆記為主的記錄由他的學生匯集、編纂后,成為《論語》。
《論語》,是我愛讀的一本書。它雖出于古代,但意味深長。雖單只語錄,但耐人尋味。他記載著孔圣人的言行、舉止、如何處世、如何做人等等。更重要的是具有一種偉大的思想,傳承著一種恒久的文化。
宋代開國宰相趙普曾經標榜說,自己以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論語》在古代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對《論語》的推崇。這本曾被譽為“治國之本”的《論語》,對于我們現代社會、現代人的生活,實則也存在著影響與意義。
當一間間教室中,傳出“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這朗朗的書聲時。
孔圣人的思想觀念、處事原則,也在漸漸的影響著人們,改變著人們。
孔子在做人方面有深得人心的研究。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正道明了君子與小人的區別:君子每天牽掛的是自己的道德修繕,小人惦記的則是自己的家鄉;君子心中始終有一份規矩、法度,不得超越,小人滿腦子想的則是小恩小惠、小便宜。這些這正是貶低小人,弘揚君子之風。教導人們不要做小人,要做正人君子。
孔子的處世之道更是意味久遠。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告誡我們,與好朋友相處要有度,不要什么事情都大包大攬。
讀過《論語》,心中的迷霧驅散開來,思想得到凈化。
《論語》正是經典,正是歷史的積淀與智慧的攢集,正是圣賢、崇高、偉大的代表。
《論語》告訴了人們生活的真諦,讓我們懂得如何做人、做事,怎樣過上心靈所需的那種快樂的生活。
在生活中,“經典”還有太多太多,它們——是歲月長河中閃光的明珠,是滄桑歲月里不朽的傳奇!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征文 篇8
在假期里,我觀看了由山東少兒頻道播出的“國學小名士”。看那朗朗上口的詩詞,將我帶入其境,讓我去感受,感受詩中的苦,詩中的樂;看那寬大的衣袖,又將我帶到古代,傾聽那鏗鏘的音韻,感受那高山流水帶來的美,用心享受那朗誦經典時與詩融為一體、情不自禁的動作。
《三字經》在我看來是教我們如何做人,盡善,盡孝,盡忠,還有人生的道理等它將這幾類等都編成三個字的類型,如“人之初,性本善”,意思是,人最初本性是善良的。
《百家姓》原本是一個書生所編撰的一本蒙學讀物,將常見的姓氏編成四字一句的韻文。正如趙孫錢李,周吳鄭王。其中周便是我的姓氏,雖然排在第五,但比起五百零四個姓,我的姓也算名列前茅了!
《千字文》是一本公認為編得好的識字書,流行了一千四百多年,成為世界上現存出書最早,使用時間最久,影響最大的識字課本。其內容包括天地、歷史、人事、修身、讀書、飲食、居住、農藝、園林、以及祭祀等文化活動。如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意思是蒼天是黑色的,大地是黃色的,茫茫宇宙遼闊無邊。除了這些,還有許多古詩有唐詩宋詞元曲、二十四孝、歇后語、諺語、漢子等。這些都記錄著偉大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
記得小時候就背過《千字文》,如今,也只會背幾句了,爸爸說,看來,文化對我的熏陶還是不夠濃,況且,溫故而知新,我也沒有做到,看來我還要多了解中華的傳統文化,也要隨著世紀的發展傳承下去,讓我們的子子孫孫,到我們年過花甲的時候,也能拿著古詩文,用心體會這些優良的文化知識!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征文 篇9
在21世紀的今天,科技高速發展,社會狀況日新月異。我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正跟隨并推進世界發展的步伐;而我們,作為炎黃子孫,在努力融進現代化的同時,耳邊是否還聆聽著兩千年前,來自孔孟圣人的教導,腦里是否還裝著仁、義、禮、智、信,骨子里是否還凝聚著龍的傳人與生俱來的知與行的能力。這是個令我們深思的問題。
有著五千年燦爛文明的我國,從傳說中的炎帝黃帝開始,便萌發出文學智慧的嫩芽。我們一遍一遍的背著《三字經》《弟子規》,沐著圣人的光芒長大。我們一點點嘗試讀懂那字字珠璣的文言文,感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自得,“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寧靜致遠;體驗“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的蜀道之難,“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無形相思;親睹陳皇后“忽寢寐而夢想兮,魄若君之在旁”的憂郁纏綿,文昭皇后“髣髴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的美麗絕倫。
《誦讀小名士》里有一個環節叫“詩詞對對碰“,出一到兩個關鍵字,選手背出含有關鍵字的詩詞,詞窮便為輸。在總決賽里,六個選手一直持續了二十幾輪。在短短時間里,選手需要在自己背過的詩詞篩選符合條件的,并避免重復,然后鎮定自若的背下來。如果有錯別字,則需要在五秒內回答一個新的答案。這不僅體現了選手龐大的詩詞儲備量,而且還展現了他們處變不驚的心理素質。
先輩們的思想,經幾千年凝煉匯聚,化作我們無可替代的財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論語》通過刻畫率真的子路,賢德的顏回等孔家弟子,教導我們“愛人即為仁”;《大學》引導我們從兒時開始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慎獨,才能達到《中庸》所追求的修養的最高境界——至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什么時候才能重現堯舜禹時期的天下大同?誠信、無私、豁達、溫良,這些中華民族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傳統美德,我們是否真正繼承,并表現于實際生活之中。
在無人監考的考場里,是否有人為了一己安寧,將考卷答案偷偷借給鄰座同學;垃圾桶邊的廢紙,在身邊沒有人監督的情況下,你能不能自覺將它投入垃圾箱。這些細微的小事,也許并不影響他人對你的評價,但卻實實在在的體現了你自身的綜合素質。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并不在于衣著是否華麗,家庭是否富裕,而是在于舉止的優雅,談吐的得當,思想的高潔,行為的道德。
心學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貴陽文明書院講學時提出,知行合一。“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識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踐履和實際行動。“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這個觀點直接反對了宋朝程朱理學的“存天理,去人欲”一說。王守仁認為,“天理,即人欲”。一方面強調道德意識的自覺性,要求人在內在精神上下功夫;另一方面也重視道德的實踐性,指出人要在事上磨練,要言行一致,表里一致。這和《中庸》里的“慎獨”有異曲同工之妙。
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或許不必將“知行合一”理解得太過復雜。知道什么是對的,就按照對的去做。不過如此罷了。知道考試注重誠信,作弊的行為損人不利己,那就不要去做;知道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就不要顧及周圍是否有人見證,當做習慣毫不猶豫地撿起廢紙。“人之初,性本善”,這些我們幼年時就熟知的小事,在潛移默化中,竟然被悄悄地忽視了。有沒有人想過,這是什么原因。
“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我們幼兒園時便能熟練的背誦《三字經》,可是現在,有多少人還能完整背下來。誠然,文學也在發展,文言文早在明清時期就收到了一小波排斥,直到二十世紀末,文言文已經退出了大眾的日常生活。但白話文通行的現象,并不代表白話文利于文明發展,而是作為一條捷徑使人更快地接觸文學。雖然迄今為止,用白話文創作的文學作品多有不凡之篇,但這些成就的基石終究還是眾多人不愿下功夫去研究的古文。這就是經典。經典是歷經千百年大浪淘沙永不流逝的黃金,風吹雨打而不朽的璀璨明珠。
歷代才人倍出,根據各自的特色又分為眾多流派。黃庭堅創始的江西詩派,講“鍛煉而歸于自然”;以李清照為正宗的婉約詞派,內容不外離愁別緒,閨情綺怨;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的豪放派,作品氣度超拔,不受羈束。是什么讓一開始簡簡單單的甲骨文生長為有著龐大枝葉的文學之樹?是人類不斷地學習進步,探索創新。四書五經、唐詩宋詞、元代詞曲、明清小說,到現在的散文、現代詩,中間有著漫長的過程。無數文人在學習前人基礎的同時,學以致用,向更高處延伸。這才是發展之道。
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是個開放自由的時代,文學之路將不斷延長,但請大家不要忘記數千年前圣賢的教導。讓我們一起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知行合一、學以致用!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征文 篇10
華夏,這方塑造了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土地,在幾千年的叱咤風云中,留下了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深沉于傳統經典中的大智大勇,不僅滋養了我們的祖先,也澆灌著我們這個日益強大的民族,留給了人們太多的經典與回味。滾滾長河,流淌不息。在這些經典背后留下了多少蕩氣回腸的故事:或深沉凝重,或感人肺腑,或悲壯屈辱,或大義凜然……
可能在現代經濟蓬勃發展的時代,許多青年人更喜歡現代化的事物,要知道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和繁榮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動力,是中國人民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國學經典可以讓我們炎黃子孫時刻銘記這種精神,讓其熔鑄入我們的心靈。因此我們要讓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不僅在我們這些青少年中扎根,開花,結果,更要成為我們民族昂然前行的動力。
經典誦讀,有利于鍛造我們堅強的意志。蘇東坡之所以能在任何困難環境中保持一種樂而忘憂的偉大情懷,成為世人敬仰的文學大師,就因為他從儒釋道三家的思想精髓中吸取了營養,并內化成為一種屬于蘇氏思想性格的美質,鍛造了非常健全的人格精神,內化為一種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蘇東坡的這種文化積累與思想升華,正源于他年輕時候對中國經典文化的多元吸納。
經典誦讀,有利于我們磨練健康品質。吟誦著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后《赤壁賦》,聆聽著他一生的坎坷不平、艱辛不已,會激起人們最震撼的心靈感觸,面對挫折不氣餒。孟子說道:“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要是記起這樣的話,就會認為自己是有用的人,一定不會自暴自棄,還會勇于承擔一切困難與艱辛。
在生活中,我們要時刻謹記《尚書》中的“滿招損,謙受益”;時刻謹記《論語》中的“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時刻謹記《荀子》中的“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經典名著時刻提升著我們的修養,幫助我們了解文化,沉淀自己的心靈,教育我們如何處事做人。閱讀經典著作,以其傳道之言,規范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修養,進而發揚、傳承我們的傳統美德,建設文明和諧的社會。
中華經典提高了我們的境界,擴展我們的視野;中華經典凈化了我們的心靈,是我們領悟到人生的哲理;中華經典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態度,讓我們從急近功力中擺脫出來。
讀前人經典,賞先人風范,他們的一言一行,都給我們以啟示,他感染著我們、充實著我們、改變著我們……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征文 篇11
在這個信息飛速發展的時代,人被會被新潮的網絡用語吸引,而忘記去品味詩書的妙趣,而"國學小名士"卻喚起了我們對經典的探尋,對美德的傳承!
歷史如同夜空中劃過的一道流星,只是一瞬間,而詩詞卻讓美成為永恒。詩詞,就是中華文化中的排列整齊的顆顆珍珠,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財富;更是指引我們前行的燈塔!
通過這次比賽,可以看出每一位選手都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在僅有一字提示的情況下能夠喚醒腦中踴動的詩詞,在比賽過程中做到臨危不亂,對答自如。我最欣賞沂蒙老區的謝奕辰,她是一個不去計較成敗的人,不會因失敗而影響個人對國學經典的喜好與學習。
當一個人真正沉醉在詩賦的世界里,就達到"無我之境,以物觀我,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之境界,忘記是比賽,忘記要獲勝,只是幾位學士在交流心得,吐露真情。在被規則層層捆綁的世界,閱讀經典總能求得當下沒有的自由,暫時拋下瑣事,試著體味浩瀚無聲,這逃脫于時空外的孤獨未必不是賞心樂事。
詩詞,是歷代文人智慧的結晶,我們所要做的,不是把他們像晶石一樣封存起來,而是學習傳承。古代有鑿壁借光的好學,聞雞起舞的勤奮,懸梁刺股的決心……。而這些精神是我們現在社會所欠缺的,也是這個社會所需要的。
傳承中華國學,不僅要懂國學,還要行國學,最重要的就是踐行在實際行動中,真正做到與人為善。
掌握和熟悉禮儀,就可以做到觸類旁通,待人接物接物恰到好處。禮儀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在國學中可謂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孟子曾說過:"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忘不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杜環侍老。忘不了,"凡人之所以貴于獸者,從有禮也"的孔融讓梨。忘不了"人必其自愛也,而后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諸"的陶母拒魚。忘不了"躬自厚而薄責于人"朱沖還牛。
學習國學,傳承國學,就要"由外而內,由內而外"。所謂由外而內,是說將國學中的抽象的道理,具體方法記在心里,是知識得到豐富;所謂由內而外,便是將從國學中學到的道理、方法融入進生活中,使人格得到升華。要把"學"記在腦子里,把"國"記在心里。
國學小學士們向我們踐行了真正的中華國學,掉在地上的廢紙,僅有的美味龍蝦,陌生人向你借錢,撿或不撿,讓或不讓,借或不借都只是一剎那的決定,如果你選擇了是,禮儀的萌芽就會從你心中種下,久而久之便成習慣。
禮貌是一種習慣,他體現著人們的生活態度;禮貌是一種精神,它體現著人們的風貌。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征文 篇12
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電腦,電視幾乎家家都有,可我們老祖宗傳下來的寶貝——詩歌,還能家喻戶曉嗎?
倘若你要問我“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學作品以億萬計,數不勝數,究竟何為珍品?”我定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你:“在我的眼里,就是那渾然天成、字字珠玉的經典文化古詩詞。”
瞧,唐詩宋詞和五言七絕玩的多歡啊;四言詩經和五言古風配合得多默契呀!他們或短小精煉,或深沉悠長;或清新淡雅,或凌云健筆。
倘若你要問我“為何古詩詞如此難以背誦?”我會告訴你,幼年時的我也有相同的疑惑。在我上小學低年級的時候,對我而言最最困難的就是背詩了,我那時根本不關注詩句的翻譯,只知道死記硬背。特別是背七言律詩的時候,更是讓我苦不堪言:“這簡直堪比登天啊!”
到了小學高年級時,我終于恍然大悟,原來詩詞的下面還有翻譯啊!怪不得這么那么難以背誦呢。于是我每次背誦古詩詞時,都會結合詩句的翻譯與詩詞的情境在腦海里描繪出一幅幅畫面,把整個詩篇貫穿成一個小故事。就這樣,詩詞不僅成為了我的愛好,還成了我的主要得分點。
上了中學后,隨著文言文的逐漸增多,背誦又成為了我的一大難點。于是,我通過強大的互聯網又了解到了一個方法:結合課文,在網上搜索他人的朗誦及與課文有關的電影、書籍等。說干就干,在我做完這些任務之后,詩詞果然好背多了。
可我并不限于此,于是,我便一直想找一些詩詞比拼的節目,于是,我意外的發現了《國學小名士》欄目。里面的哥哥姐姐們知識儲備量非常多,在成為我的榜樣的同時,又讓我學會了一種記憶方式:找關鍵詞。
那么,現在你明白了嗎?如果想要做到既保質又保量的背頌詩詞,就要結合詩詞的翻譯、書籍、意境、朗誦和關鍵詞。
做到誦讀經典很容易,下至六歲孩童上至八十老翁,只要識字,便都可以做到。可傳承美德呢?大家都知道,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且特別重視禮節,中國是一個講求仁、義、禮、智、信的國家。這幾點或許從六歲孩童至八十老翁都知道,但又有幾人能達到呢?我們是否像孟郊一樣擁有“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心呢?我們是否像文天祥一樣懷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氣魄呢?又是否像周敦頤一樣明知人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精神呢?
詩人眾多,詩風自然也就多。我喜歡李白詩風的雄奇豪放,想象力的瑰麗豐富;杜甫的沉郁頓挫,憂國憂民;白居易的平易通俗,明白易懂……星夜長河,天上的星星數以萬記,每人都有屬于自己的星星。星星有明有暗,要想為閃亮,便要好學習。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征文 篇13
假期里我觀看了經典誦讀節目《國學小名士》。比賽以“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為主題,有三個環節,分別是“我愛記詩詞”,“名家對對碰”和“美德大考驗”。節目把傳統經典中的正能量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讓人受益匪淺。
節目第一關“我愛記詩詞”,我看了之后,不禁感嘆:啊!太難了!能答上來的選手,絕對是下過一番苦功夫準備過的啊!但選手們都能對答如流還不重復,我心中不禁升起了一份敬意。
最讓我難以忘記的選手是周榟童、劉康寧、陳韻竹和宋文曉,他們每人運用詩詞各自做了有特色的自我介紹后就開始了比賽。小選手們巧舌如簧,在緊張的氣氛中靈活地做答詩詞。尤其是周榟童小朋友,三年級的小妹妹來和初中高中的大姐姐比拼,著實讓我為她捏把汗呀,雖然背誦詩句沒有別人多,但沉穩的狀態實在讓人佩服。他們對國學的熱愛也深深地感染了我,小妹妹真是為我做了個榜樣啊。
第二環節“名家對對碰”中,選手們有的穩中求勝,有的大膽挑戰,題目不同,但精彩紛呈。
第三關“美德大考驗”是出現一個考點,如撿紙團、抄試卷……是考驗選手是否能傳承國學美德。當我看到一個“撿紙團”的考驗時,心中不覺一驚,四個人,只有一人撿起了紙團!小選手們的表現讓我陷入了沉思。如果是我,我會怎么做呢?他們的表現讓我明白了學習國學最重要的是要“知行合一,學以致用”啊。知是行的開始,而行是知的完成,知而不行是未知啊,要相輔相成才行。看著看著,我心里暗自打算著:嗯,如果是我,一定會遵守規則的,保護好我的勞動果實。這時腦海里又冒出一個小人對我說,這并不是重要的考試啊,而且我們都是一起比賽的隊友啊,應該互相幫助才行啊。就在腦海里的小黑人和小白人要打仗的時候,評委老師說了,孔子曰:“要以直報怨,并不能以德報怨。”要先判斷問題的原則,再采取措施,要多角度的看待他才行啊。我又明白了,助人為樂也要分場合的,嚴肅的考場上是不能作弊的,我們應該幫助他學習,而不是告訴他答案。
看完每場比賽,我都會深刻的反思著生活中的自己,無論是自己的國學積累,還是美德修養,都需要很大的提升空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今后,我將努力學習中國博大精深的國學,并且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學以致用”,爭做一個真正的“國學小名士”。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征文 篇14
誦讀仿佛是一場播種,讓經典的種子永駐心間;誦讀猶如是一次旅行,臨清風,對朗月,登山泛水,意酣歌,在不經意間用美德的溪流澆灌心田;誦讀又好似一種享受,“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誦讀讓人生變得如此愜意,我不得不喜歡上誦讀。
中國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華夏文明底蘊深厚,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經典著作經久不衰。經典誦讀是讓我們了解歷史文化的重要環節。從幼兒時期便朗朗上口的《三字經》、《弟子規》,那時雖不解其意,但卻能脫口而出。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慢慢明白那些字字句句里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從老師講的如歌如畫的唐詩宋詞中,我領略到了楓橋的鐘聲,大漠的孤煙;從最近在讀的《水滸》《三國》中,感受到了剛勁端莊的英雄豪氣。那一篇篇膾炙人口的經典佳作,宛如夏日的遍野鮮花,散發著馥郁的芬芳;猶如夏日的漫天繁星,閃爍著奪目的光彩,給予我們無限的知識,會讓我們受益終生。
就說我最近在讀的《三國演義》吧!這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作者通過波瀾壯闊的歷史背景、錯綜復雜的政治和軍事斗爭,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演繹了三國時期各種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忠義與奸佞的沖突、豪杰與奸雄的較量、謀略與武力的斗爭,一場場刀光劍影的生死悲歡,一幅幅風云變幻的歷史畫卷,給我們留下了品味不盡的美談佳話。
“禮義仁智信”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文明的源泉。《三國演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晶,我喜歡作品中刻畫的那些擁有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的人,如周瑜就有“大丈夫處世,從事與人,不能立功建業,甘與腐物同盡,真可愧也”的豪言;趙云也有“雖年邁,尚有廉頗之勇、馬援之雄”的壯心;劉備教導他的兒子時,曾說出“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人生哲理,諸葛亮也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名句。三國的英雄就是奮斗進取的英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典范。這些話語中所體現出來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足以體現經典誦讀的巨大影響力,進而告訴我們誦讀經典的重要性。
《三國演義》中那些精彩生動的故事,也深受我的喜愛:《桃園三結義》讓我明白團結就是力量,同學之間要互相友愛,真心對待;《三顧茅廬》讓我見識到劉備不厭其煩的毅力,讓我深刻的認識到要想做成一件事是不容易的,必須要有耐心,知難而進,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書中還有很多很多的故事,像“三英戰呂布”“過五關,斬六將”“草船借箭”“空城計”等等,這些故事能讓我們真切的體會到古典文學的無窮魅力。
《三國演義》是我百看不厭的一本書,幼兒時期我讀的是連環畫版的《三國演義》,那時吸引我的是被夸張了的人物形象;大一點讀的是青少版的《三國演義》,這時吸引我的是一個個傳奇的故事;現在我是四年級的學生了,再讀原著《三國演義》,這部宏篇著作,又帶給我耳目一新的感受。
“胸藏文墨虛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閱讀經典,從我做起,讓我們從經典著作中,感受和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美德。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征文 篇15
中華人民共和國千百年的經典文學作品,是時代的象征,他們就如中華文學海洋中那價值不菲的珍寶,這些珍寶的內質,是我們獨有的美德,而我們誦讀中華經典,就是為了將這些文學珍寶傳承下去,將我們的中華美德永遠當做標簽貼在我們的心上。
看了“誦讀中華經典,傳承中華美德”經典誦讀電視大賽,我心里很受影響,我眼前的這些陽光的和我一樣的中華兒女,用全新的形式將我們的經典美文展示的很出色。但在我的心里,這不只是一個簡簡單單的比賽,這還是參賽的每一位中華兒女對祖國文化的忠誠,他們中的每一位都樂于傳承——中華經典文化——我們自己的東西。
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人們也都與時俱進,對于時代的變化我覺得只能說是太快了。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都有他們自己的文化,自己的藝術,自己的特點,自己的風格,但是,現在許多人不去傳承更不愿意去傳承我們中國自己的藝術文化,然而現在,卻有越來越多的人去崇尚了西洋音樂,西洋藝術。90后的長輩們,00后的兄弟姐妹們,孩子們學著鋼琴,大街上的部分孩子背著吉他……學習一些別的民族的文化藝術并沒有錯,熱愛更沒有錯,但是,在學習這些的同時,又有誰想過,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文化藝術在西洋藝術的熱潮中漸漸失去了它們原有的光輝,漸漸散去的不只是去傳承的人,少的,還有一個民族對自己的文化的熱情,曾經拉著二胡滿面歡笑的孩子們不見了,曾經熱愛京劇的人們消失了……
或許,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文化在以后的時光會更加冷門,或許,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文化在以后的時光會被剛剛睡醒的人們重新熱愛起來,每一個中國文化永遠都不用擔心被人拋棄,永遠都不用擔心被人遺忘,永遠都不用擔心失去了傳承者。曾經輝煌過的每一個文化,我們都有責任讓他延續下去,這是對藝術的尊重,能做到的人,才真正是有資格傳承的人。
藝術被前人附上靈性,我們又何必叫他們寂寞,尊重他們,他們將更有力量,無聲的侮辱他們消受不起,最后只能選擇離開這個少了些包容的世界,而若到了那時,這個世界也將永遠失去一個深愛著的卻無人問津的孩子。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征文 篇16
我們的祖國歷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有諸子百家,有四書五經,有唐詩宋詞,有老子、莊子、孔子、孟子、杜甫、李白……
大家肯定知道,中華從古至今就有傳承美德的良好風范。為了使美德發揚光大,山東電視少兒頻道播出了青少年經典誦讀電視大賽。播出節目后,讓我們大開眼界。來自各地的名士,匯聚一堂,展開了沒有硝煙的戰爭。
第一輪我愛記詩詞考驗了選手的古詩積累能力和古詩記憶能力。第二輪名家對對碰考驗了選手對事物的理解。第三輪美德大考驗是我最喜歡的一輪,因為它考驗了選手對國學是否知行合一、學以致用。
傳承美德靠的不是嘴皮子功夫,而是用實際行動來證明。在生活中,肯定有一些會說:你看我的美德多么好啊!可實際卻是恰恰相反的。當有人把紙扔到地下時你撿起,這就是美德;當有人欺騙你時你寬容他,這也是美德……
讓我們攜起手,一起學習美德、傳承美德!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征文 篇17
中華歷史源遠流長,說不盡,道不完,是我們的瑰寶,如今時代在不斷的發展,文化也不斷的升騰聚變,可我們也要不忘經典,誦讀經典。利用寒假時間我觀看了經典誦讀電視大賽節目《文學小名士》,它帶給我了很多感受,使我的心靈受到了經典的洗禮。
在觀看比賽的過程中,我發現同學們個個學識淵博,面對問題能迅速的做出答案,唐詩宋詞,明清古文,好似什么都難不過他們,我不由得從心底生出贊美之情,對古代經典更加感興趣了,這個節目不僅能讓我們從經典文化精髓中汲取養料還能讓我們青少年感悟人生修身養性,增強我們的民族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
我在學校的生活中也參加了很多經典誦讀的活動,像我在小學時與同學們一起誦讀《弟子規》,《弟子規》三字一句,易學易記,文中穿插了相關文史知識、成語典故,對我們的受益很大,它教會我們知廉恥、明是非、懂榮辱、辨善惡,能培養我們青少年有健全的道德品質。進入初中后,我又誦讀了許多經典,像《朱子家訓》,全篇文字通俗易懂,內容簡明賅備,對仗工整,朗朗上口,其中有許多警句我與家人都非常喜歡,如“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他告訴我們對于一頓粥或一頓飯,我們應當想著來之不易;對于衣服的半根絲或半條線,我們也要常念著這些物資的產生是很艱難的,告訴我們要珍惜,要懂得節約。還有“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告訴我們凡事先要準備,像沒到下雨的時候,要先把房子修補完善,不要“臨時抱佛腳”,像到了口渴的時候,才來掘井。
經典,歷史的印記;經典,文化的傳承;經典,歷史的不朽。經典,我們漫漫人生道路上的朋友,讓我們誦讀經典,傳承中華美德,一起創造美好未來!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征文 篇18
中華經典傳承幾千年,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是人類文明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我們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的魂與根。寒假期間,我觀看了山東省青少年經典誦讀電視大賽《國學小名士》節目,讓我真正領略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我的心靈也受到了莫大的震撼與洗禮。
山東省青少年經典誦讀電視大賽,如同讓我們品嘗了一道古代經典文化大餐,演繹出了國學經典的獨特魅力,有代代傳誦的唐詩宋詞,有瑯瑯上口的傳統蒙學讀物《三字經》、《弟子規》、《增廣賢文》,有千年流韻的名篇雅言……。通過觀看比賽,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等獎獲得者張曉萍同學的《孝滿天下,讓愛回家》的朗誦,它讓我們認識了以孝德感人的黃香、朱壽昌、朱德等,號召我們從小做起,從現在做起,做一個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人,不要給自己留下“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的遺憾;而那些身著古裝的國學小名士,他們扮演的小李白、小杜甫、小白居易、小李清照、小蔡文姬、小蘇軾更是讓我忍俊不禁,發自內心的喜歡;那一個個膾炙人口的詩句,聲聲入耳,滌蕩著我的心靈;那出自圣賢孔子之口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語句,讓我懂得了應該以能者為師,學會從生活中尋找良師益友,虛心向別人請教。要海納百川,虛懷若谷,方能擁有高山般的情懷大海般淵博的知識。
人生猶如一條漫漫長路,有許多岔道,當我們迷茫不知如何選擇的時候,需要一個智者的指引,那個人就是經典詩文;我們少年兒童猶如一顆顆茁壯成長的幼苗,那么經典詩文就是我們所需要的陽光、雨露……
“誦讀經典,與圣賢對話;傳承美德,讓心靈成長。”讓我們開啟心靈的大門,去吟誦去領悟,為傳承祖國的文化傳統美德而共同努力吧!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征文 篇19
經典,是一泓清泉,蕩滌了我塵封的心靈;經典,是一條路,容我堅定的走下去;經典,是一首唱不完的歌,每當唱起她,心中就涌起說不完的溫暖。
——題記
經典篇目,曠古詩詞,典雅美文是怎么來的呢?
她是精神的升華,意志的濃縮,是一種百折不屈、艱苦奮斗的美德。她從口口相傳中獲得生命,從高尚的中華品行中得到靈魂,最終落在紙上,為后人留下了無盡的遐思、啟迪。在歷史里,在書籍里。
她是《論語》中掉落的珍珠——“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是孔夫子的諄諄教誨,是眾弟子知行合一的凝聚,更是華夏五千年一脈相承的知識信仰。多少學子因有她而奮起,多少學子憑借著她的激勵走過了寒窗苦讀的歲月……如今,《論語》學習納入了中小學生課程,每當我聽到那熟悉的讀書聲從窗口傳出,我就知道,這種文明,又得以傳承了。
她是從《史記》的竹簡間落下的繁花——在濃墨的背后,是一個又一個偉大王朝的背影。現在的我們,面對如此曠世之作,又會有誰理解司馬遷在牢獄中創作的辛酸!那是一種常人無法想象的堅韌與斗志,在血與淚的沖刷下驚世而出。這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著作,只有時間會懂,歷史會懂,意愿傳承經典的人,才會懂……
她是經歷史長河中的浪潮淘洗過的金沙——是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偉志;是諸葛亮“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儉樸;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錚錚骨氣;是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決心;是陸游“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的愛國之志;也是李清照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巾幗之志,更是辛棄疾的“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報國之心。
茫茫歷史長河,賜予了我們無盡的美德與精神,為子子孫孫留下寶貴的文學財富!且欲仰天高嘆——噫,吾之大國經典,萬古長生!
在經濟大潮波浪翻滾的今天,她融入童聲中的《三字經》《弟子規》。言語精短卻意味無窮——教我們文化,教我們生活起居,教我們做人……總之,作為啟蒙經典,她有獨樹一幟的魅力,為純潔的心靈上種下了可貴的美德。
這是一份信仰、一種精神、一種毅力。
我們更應該繼承,并將其發揚光大,讓中華民族的美德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走下去。
經典,是一泓清泉,蕩滌了我塵封的心靈;經典,是一條路,引領我堅定的走下去;經典,是一首唱不完的歌,我愿身體力行,將那經典美德發揚、光大!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征文 篇20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傳統文化和優良美德數不勝數。仿佛一本厚重典雅,韻味十足的書。
翻開書的扉頁,我們仿佛聽到了那朗朗上口的詩詞,感受詩人的一顰一笑一傷悲。我們仿佛看到了年僅四歲卻懂得讓梨的孔融,感受禮儀的獨特魅力。我們仿佛嗅到了那淡淡墨香,感受書法家那龍飛鳳舞,蒼勁有力的作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騰飛,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的追求也越來越高。但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卻在一步步被人們遺忘,而第二屆“國學小名士”經典誦讀電視大賽卻喚起了我們對經典的探索,對美德的傳承。通過這次比賽,開闊了我們的眼界,使我們進一步了解國學的魅力。讓我們明白了不必計較得失,不必在乎成敗,貴在保持對國學經典的喜愛和堅持不懈的學習。通過國學小劇,加厚了我們的文化底蘊,為國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讓我們感覺學習傳統并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充滿樂趣地,使我們受益匪淺。在我國源遠流長的歷史中,齊魯大地物寶天華,人才輩出。又被后世統治者尊為“至圣先師”的孔子,有開創了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有讓倭寇聞風喪膽的戚繼光……
傳承中華美德我們山東人有責任,我們青少年更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語言在行動面前往往都是蒼白無力地。我們學習經典傳承美德,要腳踏實地,付出努力。我們要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關心社會,服務社會。培養民族自豪感,多讀書,讀好書。我們要有民族緊迫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誦讀經典,能夠凈化我們的心靈,洗滌心靈的污穢。誦讀經典,能夠讓我們從傳統文化中汲取力量,傳承美德。誦讀經典,能夠讓我們放眼未來,擁抱一個燦爛輝煌的明天。讓我們行動起來,一起誦讀經典,傳承美德。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征文 篇21
高爾基曾經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對我有恒大的影響,應為我一直無法懂得其中的奧妙,一直到我看了《西游記》才知道。
《西游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起初我接觸他,是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媽媽的一個朋友送來一大箱的書,那位叔叔臨走前對我說:“你一定要看書哦,因為書中有寶貝哦!”我翻開了西游記還沒找到“寶藏”就已經被書中的內容所吸引了:孫悟空大鬧天空,鬧得玉皇大帝拿他沒了辦法……
看完了《西游記》后,我躺在床上沉思了起來:叔叔說的寶藏,我想就是知識吧!
隨后,我又看了幾本沈石溪的書,每一次看都有一種身臨其近的感覺,而且,越看越想看,讓我成了一條“小書蟲”在“知識海洋‘中暢游,知識就像一座寶庫,要讀了才能有收獲。
其實說一句老實話,讀書也是一件有趣的事,要比你在電腦前”大開殺戮“好上一百倍,因為讀一個小時書可以讓你心靜下來,并且寫作上有提升,要是你玩一個小時雖然放松了,但一點沒學到不就等于浪費時間嗎?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如果沒有書那到處都是文盲,那科技就不像現在了。隨著生活速度變化,許多人忙的靜不下來看一本書,不過,我希望大家都能夠停下腳步來看一看書。
最后,我希望大家可以懂得誦讀我們的經典,傳承中華文化和美德!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征文(通用21篇)】相關文章: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03-07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作文8篇03-21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作文五篇03-15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作文三篇03-12
弘揚朱子文化傳承中華美德征文01-02
少年傳承中華美德征文2500字08-31
傳承文明 踐行美德征文2500字01-24
傳承美德作文通用15篇02-25
弘揚朱子文化傳承中華美德征文2500字01-02
誦讀傳承經典弘揚傳統文化作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