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母親的酸菜的作文
也許是離開故鄉太久的原因,抑或是對城市快節奏生活的厭倦。也許是慵懶的舒適環境的矯情,抑或年齡的剃增愈發思鄉的記憶使然,從山溝到都市,從貧窮到知足,一路走來,耗去我二十多年的光陰。游離于不少城市,經歷不少坎坷閱歷,嘗過了各種美味特色。最讓我難忘的還是我家鄉母親親手做的酸菜。
如果要介紹我家鄉的特產,首先記憶深刻的,我想就是母親親手榨的酸菜了。
在我小的時候,鄉村非常貧困,粥可謂是山里人家的主食了。(粥在我們那里叫稀飯),那年頭,稠粥是不敢奢望的,生活不寬裕的家庭,因為舍不得多放米,時常稀得能照出人影兒。只有富裕點的人家,那粥才濃些,油鹽醬醋都是稀罕物,鹽是用來泡泡菜的。油是最金貴的,能吃上油花就不錯。醬醋可有可無,有那都是浪費錢。母親為了讓我們吃飽飯,吃的有味道。就親手榨一大缸酸菜,酸酸的`,加在稀粥里調味,增加稠度和酸度,讓我們填飽肚子。母親就憑一道簡單的酸菜,能變著花樣給我們做不一樣的飯,加紅苕就是酸菜紅薯粥,和著米熬就煮一鍋酸菜稀飯。奢侈的就是煮豆漿粥,我們吃一回酸菜豆花飯,那在當年跟過年一樣。孩子們高興的手舞足蹈。
我說的這個酸菜,不是現在市面上出售的飯店用的作酸菜魚的那種酸菜,也不是四川泡菜。而是用青菜燙傷后,久置在麻色的大瓦缸里,發生化學反應后,青菜漸漸由青色變成褐色,再產生粘液,變成酸酸的味道。顧名思義,因為酸,所以叫酸菜。
酸菜的歷史在當地不可考究,是一輩一輩人手把手傳下來的。家家戶戶都會做,而且味道特別。可以與醋媲美。還可以做酸菜豆腐。口感比鹵水豆腐好吃得多。可是,除了川北山區那個地方的幾個縣,其它地方就很難吃到了,算是當地的地方產物。
酸菜的原料很簡單,各種普通的青菜葉,圓白菜葉、蘿卜纓子、紅薯葉子等等,只要不太老,都可以用來榨酸菜。可以切碎,也可以直接弄成整片,洗好后,用開水那么一燙,放在大缸里悶著,過個三五天,就成了。如果這時候,酸菜不夠酸,再將煮粥的米湯水淋在上面,一夜以后,經過自然發酵,也準會成美味不錯的酸菜。
酸菜連同汁液,不僅可以用來煮粥,煮面,煮粉絲,煮魚,也可以濾干后,油鹽炒好燜米飯。具有開胃健脾的功效。在當地叫酸菜干飯,好吃極了。
小時候,在家里,是常常吃到母親親手做的酸菜的。自從離開家以后,在外謀生,就難得有機會吃上一回了。在異鄉的日子里,少有人提到和吃到家鄉的酸菜。酸菜成了我的一種奢望。更是對母親及親人的一種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