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體育俱樂部課程化管理論文范本
1研究緣起:大學體育教育的困局
大學體育教育主要通過大學體育課程和課外活動來實現,但二者存在各自的困局。大學體育課程方面。從大學體育教材與初高中體育教材的對比可以看出,除健康教育知識模塊增加外,教學內容基本重復初高中的技術學練,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以籃球項目為例,許多學生在中學已經掌握了如“三步上籃”等基本技術。進入高校,他們需要運用這些技術,享受籃球帶來的快樂。但是當前高校由于選項教學班學生水平的參差不齊,仍需重復基本技術教學,這就導致部分技能強、喜歡籃球的同學,反而不喜歡籃球課。課外活動方面。大學體育區別于高中的地方在于:各類體育社團、俱樂部組建活躍,學生參與度較高,內容更為豐富和個性化。這類社團和俱樂部,有的具備體育專業人員的指導,有的則較為松散,但總體上講,缺乏有效的組織和管理,無法發揮其潛在的教育、文化價值。針對以上問題,我國大學體育教育已經在嘗試進行改革。世紀之交時,王宗平先生應景于健康理念,發表多篇文章提出增加理論課時的改革思路;同時提倡按體育項目進行教學俱樂部的模式。目前,大學體育課程多數按項目開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時間、項目和教師。這種“三自主”選項的模式,解決了興趣上的差異化,但沒有解決水平上的差異化,即對于同一個項目仍有興趣的同學很難滿足他們更高的需求,這部分學生往往到社團和俱樂部中去尋求滿足,但是社團和俱樂部的組織管理水平不夠,而且參差不齊,差異較大。因此,有學者提出“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但遺憾的是這一理念,并未有實踐與操作層面的具體舉措。更為重要的問題是,教學俱樂部也好,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也罷,都沒有跳出課堂教學的范疇,大學體育系統里,是否有課堂教學之外,具備大學體育教育功能的模式?2012年崔樹林教授在教育改革的實踐中提煉出“三元一體”大學體育課程發展模式。該研究在認清課堂教學的局限性基礎上,強調發揮社團和體育俱樂部的教育價值。課堂教學是實現體育教育的根基,此無可置疑。但是,課堂教學之外,大學體育俱樂部活動同樣可以實現體育教育的功能。本研究認為,在高校學分制的背景下,既然大學體育俱樂部能夠實現教育功能,學生可以從中學習到更豐富的體育知識,身體可以得到更為充分的鍛煉,還可以培養更為持久的體育興趣,完全可以授予學生學分,進行課程化管理,而且進行課程化管理之后,其潛在的教育價值將能得到更為充分的發揮。在此理念的指導下,聚焦大學體育俱樂部的課程化管理,如何能夠在實踐層面有效推進大學體育俱樂部的管理,從而充分發揮大學體育課堂所不具備的教育價值。
2研究方法
2.1文獻資料法
2.2邏輯分析法
2.3專家訪談法
2.4案例分析法:以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體育俱樂部的運作和管理為實踐平臺。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將籃排足乒羽網六個項目,以八個二級學院為單位組建聯賽,每個球隊設有經理,各自的隊名、隊服、隊旗等標志。聯賽貫穿整個學期,由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組織、管理和運營。
3大學體育俱樂部課程化管理的實踐探索
3.1定位大學體育俱樂部的育人目標
以往大學體育俱樂部僅僅定位于學生自組織、自管理、自娛自樂的性質明顯,因而在組織管理上表現為松散性質。但是,作為大學體育系統中的一部分,大學體育俱樂部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較之體育課堂而言,大學體育俱樂部在學生身體健康的促進上更有效果、在體育技能的提升上幅度更大、在體育興趣的滿足上更為徹底。最為重要的是,大學體育教育的目標還有精神層面的培養,大學體育俱樂部在這方面,因其活動的豐富,較之體育課堂更能培養學生如意志、競爭、團隊等層面的精神素養。因而,大學體育俱樂部的目標定位,不能僅僅是自由玩玩而已,其具備課堂教學所不具備的潛在教育價值。只要具備有效的組織管理,學生就能從中得到更為全方位的體育素養提升。大學體育俱樂部的目標應該符合大學體育教育的定位。在一般性鍛煉維護學生身體健康的基礎上,應以強健體魄為目標。重點在于強健方面,即通過強度更大的身體活動來刺激學生身體能力的提升,達到強健的目的。只有在強健目標的指引下,經過長時期的堅持,才能在未來扭轉學生體質下滑,實現增進學生體質的目標。除了身體層面的目標之外,大學體育俱樂部還應通過組織豐富的實踐活動,如競賽等,在實踐中鍛煉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培養學生的`精神品質,如敢于挑戰的勇氣;落后時或遇到困難時堅持不懈、永不放棄的精神;為團隊的勝利無私奉獻的合作精神等等。這一目標的實現,必須有專業的體育教師來指導。體育精神是一種在實踐體驗中才能領悟的精神價值,體育教師能夠通過自身的經驗來教育學生,通過類似的實踐體驗來幫助學生提煉總結,反思各種精神價值,達到潛移默化的精神熏陶效果。除了身體層面與精神層面的兩大主目標外,大學體育俱樂部還有課堂教學所不具備的兩種衍生教育價值,即培養學生的組織管理能力和營造校園體育文化氛圍。此兩種教育價值,需要有主動的目標設置與之對接。因而,大學體育俱樂部還應有兩個衍生目標,一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自己組織、管理,乃至運營整個賽事。讓大學體育競賽產生市場價值和社會價值,模仿國外的大學聯賽,如NCAA(美國大學生籃球聯賽)等;二是以打造體育文化平臺為目標,體育俱樂部的競賽活動能夠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營造一種校園的體育文化氛圍,濃厚的體育文化氛圍可以帶動更多的學生熱愛體育,參與體育、從而實現大學體育育人的價值和目標。
3.2建立以聯賽為平臺的俱樂部內容體系
大學體育俱樂部在身體與精神層面的目標,需要有實踐活動的平臺與之對接,才能保證目標的實現。體育活動最佳的實踐平臺在于競賽,在競賽中學生的興趣投入最大,身體活動的強度不僅能夠維持健康的需要,更能夠向強健的方向推進。在競賽中,學生要面對競爭、勝負等情境,這是修煉精神素養的最佳平臺。以往常規課堂教學內容體系中,也有競賽的134安排,但因學生水平、課堂時間等因素的限制,無法發揮競賽作為教育平臺的深層價值。另一方面,當前大學體育體系中,也有課外競賽體系。這些競賽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相對高水平學生對于體育的需求,但這部分校隊層面的受益對象,相對于龐大的體育愛好者來說,比例太小。而且這些競賽設計沒有突出教育目標,加上組織管理相對松散,并未發揮出聯賽平臺的影響力和教育價值。在課程化管理思路下,提出“以聯賽為平臺的俱樂部實踐內容體系”,以期在提升學生綜合體育素養方面發揮更大作用。首先,從鍛煉次數上看。就目前大學體育課程設置而言,所有球類項目,均可以采取聯賽的方式。以籃球項目為例,以校內二級學院為單位組隊,模仿NBA的方式進行常規賽和季后賽。以八支球隊為例,先進行為期7周的單循環常規賽。后用5周時間進行淘汰季后賽,至決出總冠軍。被淘汰的隊伍,轉入一周一次的技戰術學練環節,聯賽貫穿整個學期。平均每支球隊一周一場比賽,次數約等于體育課;其次,從鍛煉效果上看,球員每場比賽的強度遠遠大于體育課程的強度。這種鍛煉效果超越了身體的保健層面,實現了強健體魄的目標。另外,學生為了贏得比賽還會在場外進行鍛煉。因而,在強健的目標上,聯賽平臺的整體效果遠遠優于體育課堂;最后,從學生興趣上看,常規課堂的技術學練,相對枯燥。以聯賽為平臺的實踐內容體系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練興趣,學生為了賽場上的“英姿”,往往會主動請教師長,如何能夠控球更好,突破更快,投籃更準。即使知識性更強的規則、戰術等純理論內容,學生也因為有實戰比賽的需要而更具有主動性。甚至賽場外的同學粉絲也變得更加專業,這種專業也是大學體育教育的成就之一。以聯賽為平臺的內容體系,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有效補充,既為教學活動提供了實踐平臺,又在課堂教學以技術為主的基礎上,深化了規則、戰術,甚至文化等理論性內容,可以幫助學生更為全面地理解體育,從而為他們將來的體育活動,或者體育欣賞打下基礎。
3.3認定學時、學分調動學生主體的積極性
學生在大學期間的體育活動,以每周一次的體育課為主,另有興趣的同學可自愿參加各類體育社團或體育俱樂部。體育課程是大學體育教育的主要手段,可授予學分。體育俱樂部、社團等作為課外活動,學校支持開展,但不認定學分。這種教育管理模式有其成功的經驗,且仍需長期執行,但這并不意味著沒有創新的可能。結合實際操作經驗,提出在此模式的基礎上,通過加強對體育俱樂部的管理,認定其學時,并授予學分,以發揮其潛在的教育價值。經過課程化管理的大學體育俱樂部甚至可以彌補部分體育課堂教學在體育教育功能發揮上的局限,實現更為綜合的育人目標。下面從幾個具體的操作性層面,分析其可行性與實踐價值:第一,健身價值層面。以體育俱樂部聯賽平臺對接課程內容,在強健體魄的效果上優于體育課堂。俱樂部聯賽體系平均每周一場比賽,時間上等于體育課,但競賽的強度遠大于課堂學練。加上學生為了比賽自發組織的訓練,無論是質上,還是量上,其效果均優于體育課堂。第二,知識學習層面。俱樂部聯賽也是體育知識學習的過程。以認知性知識而言,聯賽中學生要學習的是各項體育競賽的規則、戰術,體育競爭的精神,甚至儀禮。這些是對常規體育知識的深化和補充。以操作性知識—運動技術而言,俱樂部聯賽對于學生在技術水平和掌握程度上,都要高于常規課堂。第三,精神培養層面。大學體育教育最難也是最寶貴的地方,在于對學生體育精神的熏陶和培養,俱樂部聯賽中,學生會更多地體悟到勝負的概念,尤其是如何面對失敗。還有團隊精神方面,學生始終在進行團隊合作,而且這種合作的效果馬上會通過比賽反饋給他們,加上老師的引導,可以真正幫助他們理解團隊合作的真諦。第四,綜合能力層面。俱樂部聯賽平臺的建立,需要有效能的組織和管理。整個聯賽設有專門的組織管理機構,老師在擔當教練任務之外,只負責整體的設計和監督,具體操作由競選或選拔出來的學生負責。每支球隊有專門的經理來管理。學生在管理過程中,綜合能力得到提升,能夠為將來的求職和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從以上四個方面來看,課程化管理的俱樂部聯賽,完全是體育教育的過程,符合授予學分的原則。體育俱樂部學習所獲學分,可等同于常規體育課的學分,納入到大學體育課程計劃中去。學生在大學體育的教育系統中,將會有更大的選擇空間。配合上有效的考核,將會進一步督促學生的體育學習。通過對于學時的認定,教師的積極性也會更高。因而,認定學時、授予學分可以全方位保證俱樂部聯賽教育功能的發揮。
3.4明確指導教師的權利與義務
以往大學體育教師的定位在于—課堂教學和課外指導。但課外指導往往停留于字面上,沒有明確的管理制度和激勵措施,依靠教師的責任感無償付出,并非長久之計。課外的概念本身就意味著可以不給教師記工作量。但事實上,體育社團和俱樂部活動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如果沒有工作量方面的計算和設計,教師必然積極性不高,進而會影響整個教育功能的發揮。因而,體育俱樂部的課程化管理,必須明確教師的權利和義務,把教師指導俱樂部合法化。學生在體育俱樂部的學習可視為學時,相應的,教師指導也可以計入工作量,并進行考核。從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專業能力的發揮上看,都應該給予計算課時量。體育俱樂部的指導教師,其首要的工作任務仍然是教學,只不過教的內容,從技術層面轉向戰術和規則、文化等理論層面,以及如何在實戰(聯賽)中將這些理論實踐化。教學之外的另一個基本任務是在組織管理層面,即對體育俱樂部進行指導。主要包括體育俱樂部的整體設計和監督,聯賽的組織、宣傳、裁判等指導。體育俱樂部的指導,同樣是知識傳授的過程,同時還是培育學生體育精神的過程。每場比賽之后,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比賽所帶給學生的強烈感受,幫助他們分析自身和團隊的問題,建立“勝不驕敗不餒”的拼搏精神,領悟體育精神的真諦。這一教育價值,是其他學科、其他體育教育方式所難以實現的。教師的定位明確之后,可以名正言順地計算工作量。但如果單純給教師增加課時量,學校經濟負擔會加重,學校積極性就不高。這也是眾多課外體育俱樂部面臨的現實難題。通過課程化管理之后,部分學生的課堂學習轉為了俱樂部學習,因而,在總的課時量上沒有變化,學校的負擔不會加重。也就是說,總的蛋糕沒有擴大,只是解放了課堂學生的壓力,轉化為體育俱樂部學習的動力。教師的工作量可以參照常規課堂班級人數來確定。即把整個聯賽的隊員編為一個大班,統一管理。以八支隊伍為例,每隊10人,共80名學生。整個聯賽共47場比賽,平均每周四場,約進行一學期。每場比賽由一名教師指導,計一個學時。如此計算下來,每位教師每周的工作量為四課時,帶80名學生,約等于兩個班的體育課工作量。
4研究結語
當前大學體育教育改革的任務,除了繼續以課堂教學的方式彌補、填充中小學階段的技術學練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創建、塑造各種體育教育平臺。大學體育俱樂部,包括各類體育社團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但是,松散化管理很難完全發揮其潛在的教育價值。將大學體育俱樂部納入課程化管理,意味著可以授予學分,把有基礎的學生從課堂中解放出來,也使得課堂教學更有針對性。課程化管理的體育俱樂部將以強健學生體魄和培養體育精神為主要目標,在這一過程中還會在學生綜合能力和校園文化塑造上有衍生教育價值。這一大學體育教育體系,突破了傳統體育課堂教學的模式,為學生成才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更為多元的教育途徑。以當前現實情況看,課堂教學仍是主流,此無可置疑。但以未來發展趨勢看,體育俱樂部將會發揮更大的教育作用。
【大學體育俱樂部課程化管理論文】相關文章:
體育微課程在大學體育教學的應用論文06-20
大學體育信息化管理創新思路論文06-22
體育俱樂部教學改革思路論文06-21
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論文范文06-14
學校體育場館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管理開放模式的構建論文06-24
大學體育健美操課程教學的論文05-30
大學體育課程教學模式研究論文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