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山流水:琴音好彈,知音難覓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相賞或知音難遇,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了關于高山流水的歷史典故,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出處】
(戰國·鄭)列御寇《列子·湯問》。
【釋義】
比喻知己相賞或知音難遇,也比喻樂曲高妙。
【歷史典故】
春秋時期,楚國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高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郁郁蔥蔥,如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仿佛響起了大自然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從此以后,琴藝精進。不久,老師見他已經學成,便讓他自行離去。于是,俞伯牙開始四處游歷。
一天晚上,俞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心中有所感受,便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俞伯牙聞聲望去,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暗自吃驚,想不到一個樵夫竟有如此高的欣賞能力。他故意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云的泰山一樣!”他又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極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于是,兩人成了心心相印的摯友,并約好明年中秋十五在此相約賞中秋。
沒想到第二年中秋鐘子期卻死了。俞伯牙到他的墳前去祭奠,奏了一首哀傷的曲子后,便將琴摔碎了,發誓從此以后不再撫琴。
【成長心語】
琴音好彈,知音難覓,這就是在鐘子期死后,俞伯牙摔琴不彈的原因。人是社會性的動物,人的行為在社會上是需要回應的。一個人彈琴彈得好,還得有人能夠欣賞,如果沒有人能夠欣賞,則無異于對牛彈琴。人有時候確實是為別人而活著的,為知己而活。知己,能彼此讀懂對方的每一個眼神,能明白對方每句話的含義;他們有共同的愛好、共同的語言;他們無須花言巧語,也無須朝夕相處;他們不在乎對方的相貌,也不在乎對方的貧陋;他們從來都不刻意隱瞞自己,因為在知己面前自己無所遁形。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高山流水故事
春秋時期,俞伯牙擅長于彈奏琴弦,鐘子期擅長于聽音辨意。有次,伯牙來到泰山(今武漢市漢陽龜山)北面游覽時,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滯留在巖石之下,心里寂寞憂傷,便拿出隨身帶的古琴彈了起來。
剛開始,他彈奏了反映連綿大雨的琴曲;接著,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樂音。恰在此時,樵夫鐘子期忍不住在臨近的一叢野菊后叫道:“好曲!真是好曲!”原來,在山上砍柴的鐘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聽到伯牙彈琴,不覺心曠神怡,在一旁早已聆聽多時了,聽到高潮時便情不自禁地發出了由衷的贊賞。
俞伯牙聽到贊語,趕緊起身和鐘子期打過招呼,便又繼續彈了起來。伯牙凝神于高山,賦意在曲調之中,鐘子期在一旁聽后頻頻點頭:“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無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于流水,隱情在旋律之外,鐘子期聽后,又在一旁擊掌稱絕:“妙啊,浩浩蕩蕩,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樣呀!”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鐘子期就能完全聽出它的意旨和情趣,這使得伯牙驚喜異常。
他放下了琴,嘆息著說:“好呵!好呵!您的聽音、辨向、明義的功夫實在是太高明了,您所說的跟我心里想的真是完全一樣,我的琴聲怎能逃過您的耳朵呢?”
二人于是結為知音,并約好第二年再相會論琴。可是第二年伯牙來會鐘子期時,得知鐘子期不久前已經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傷感,難以用語言表達,于是就摔破了自己從不離身的古琴,從此不再撫弦彈奏,以謝平生難得的知音。
高山流水百科資料
高山流水 (中國十大古曲之一) “高山流水”典故最早見于《列子·湯問》。在人們的用典實踐中,這一典故逐漸發展出七十余個典形和樂曲高妙、相知可貴、知音難遇、痛失知音、閑適情趣等典義,還存在典故反用現象。 《高山流水》,漢族古琴曲,屬于中國十大古曲之一。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鐘子期竟能領會這是 描繪“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驚道:“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心同。”鐘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身不彈,故有高山流水之曲。“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后世分為《高山》、《流水》二曲;另有同名箏曲《高山流水》,與古琴曲無傳承關系。
高山流水的出處
《高山流水油畫》黃泰華油畫《高山流水》,為中國十大古曲之一。“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有同名電視劇《高山流水》。此曲為古琴曲,唐代分為《高山》、《流水》二曲。[2] “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湯問》,傳說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后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高山流水》原為一曲,自唐代以后,《高山》與《流水》分為兩首獨立的琴曲。其中《流水》一曲,在近代得到更多的發展,曲譜初見于明代《神奇秘譜》(朱權成書于1425年)。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曾被錄入美國太空探測器“旅行者一號”的金唱片,并于1977年8月22日發射到太空,向茫茫宇宙尋找人類的“知音”。
高山流水的歷史典故
《列子·湯問》版,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⑴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⑴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陰,卒⑵逢暴雨,止于巖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⑶之操⑷,更(gèng)⑹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鐘子期輒⑺窮其趣⑻。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⑼!志想象猶吾心也。吾于何逃聲哉?”
【高山流水:琴音好彈,知音難覓】相關文章:
高山流水的故事09-17
高山流水的典故介紹07-18
高山流水的典故故事04-13
琴音修夢高中作文(精選25篇)12-09
鋼琴音樂會作文450字(精選25篇)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