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歷史典故:南轅北轍

時間:2024-12-04 16:04:30 秀雯 歷史典故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歷史典故:南轅北轍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典故,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典故的來源大致有三個。第一,來源于民間故事、傳說、民間習俗、神話、歷史上的著名事件,或是某個地名等。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經典的典故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歷史典故:南轅北轍,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歷史典故:南轅北轍

  南轅北轍:選對方向,夢想就實現了一半

  【出處】《戰國策·魏策四》。

  【釋義】轅是車杠;轍是車輪在路上留下的痕跡。轅向南,轍向北,比喻行動與目的相反,結果離目標越來越遠。

  【歷史典故】

  戰國后期,一度稱雄天下的魏國國力漸衰,可是魏王仍想出兵攻伐趙國。謀臣季梁本已奉命出使鄰邦,聽到這個消息,立刻半途折回,風塵仆仆趕來求見魏王,勸阻伐趙。

  魏王見他如此匆忙,很奇怪,就問他:“你有什么急事嗎?難道出了什么大事?”季梁沒有從正面回答魏王,他嚴肅地說道:“大王,我在路上遇見了一個怪人,他做的怪事我從未聽說過,特來稟報大王,請求大王指教。”

  魏王聽了很好奇,就催促季梁快點說。季梁很嚴肅地說:“我在外出辦事的路上,看見一個人在急急地往北走。我問他到哪里去,他說到楚國去。可楚國在南邊啊。我見他走的方向不對,便對他說:‘到楚國應往南走,你怎么往北去呢?’他卻回答說:‘那不要緊,我的馬是上等的馬。有這樣的好馬,還擔心到不了楚國嗎?’聽了他的回答,我不理解,又告訴他:‘即使你的馬是上等的馬,走得快,可你所走的路卻不是通向楚國的路啊!那是枉費力氣呀!’那人聽了我的話,仍不覺悟,反而還對我說:‘我的馬好,路費也多。如此的好條件,還發愁到不了楚國嗎?’我見他如此糊涂,感到驚訝,也很氣憤,就對他大聲喊道:‘你的費用多也不管用,這條路并不通向楚國!’那人又指著給他駕車的人,有點故意炫耀地又對我說:‘您看看,我的這個駕車人也是一等的馭手啊,所以呀,我根本不用發愁到不了楚國。’說完這話,他高聲命令那馭手揚鞭催馬,仍然朝北邊方向奔馳而去。”

  魏王聽罷這個故事,不禁笑道:“這個趕路人也太糊涂了!世上哪有這么愚蠢的人,他該朝南走才是楚國的方向啊!”季梁聽了這話,知道魏王還沒有明白他講這件事的目的。于是他嚴肅而又懇切地說:“大王說得對。那個趕路人方向錯了,他的馬越好,路費越多,駕車人技術越高,他離楚國就越遠。大王您認為是這樣吧?現在,您想成為霸主,取信于天下,可您想依賴國家大,兵強馬壯,去攻占別國來擴充領土,以此提高威望。我以為,您越是這樣做,離您想成就大業的實際愿望就越遠!這就像那個趕路人啊。我說得若不對,請大王恕罪。”魏王聽了,連連點頭,放棄了攻打趙國的計劃。

  【成長心語】

  季梁為了打動魏王,用南轅北轍的故事形象地說明了魏王的行動與自己的目的背道而馳的道理。其實這個旨在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準方向,才能充分發揮有利條件;如果方向錯了,那么有利條件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在我們為實現而奮斗的過程中,方向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選對了方向,你的夢想也就實現了一半。沿著正確的方向走下去,夢想才會變成現實。

  南轅北轍造句

  1、我們做事要考慮方法,不要南轅北轍。

  2、說了大半天,兩個人的見解仍然南轅北轍,無法協調。

  3、他倆的個性南轅北轍,根本談不攏。

  4、在這件事上,我們想法南轅北轍,恐怕無法合作。

  5、后來人們就把這個故事概括為"南轅北轍",比喻一個人的行為和他的目的正好相反。

  6、我讓你去日本出差,你竟然跑去北京,天啊,真是南轅北轍。

  7、如今我的生活方式和原本的構想,可說是南轅北轍,全不相干。

  8、他不按老師所說的方法進行鍛煉,因而南轅北轍,根本達不到目的。

  9、只有目標明確,才不會南轅北轍。

  10、他們夫妻一在大陸,一在國內,南轅北轍,總難聚在一起。

  11、想成功卻又不努力,豈非南轅北轍?

  12、她和你的性格對比起來真是南轅北轍。

  13、他這人做事總是南轅北轍。

  14、起先我害怕的是我們的思想從此將南轅北轍,但隨后因為他不再談及打坐及修行的事,而使我幾乎忘了這個曾發生在我丈夫生活中的巨大變化以及所帶給我的困擾。

  15、既然我倆想法南轅北轍,看來只有拆伙了。

  16、兩個人在創作方法上南轅北轍。

  17、處女雙魚:南轅北轍的一對。你常被魚兒的多情所吸引,同樣地,魚兒需要你正確的引導。

  18、你和我的想法南轅北轍。

  南轅北轍故事

  “南轅北轍”這則成語的轅是車杠;轍是車輪在路上留下的痕跡。轅向南轍向北,比喻行動與目的相反,結果離目標越來越遠。

  這個成語來源于《戰國策.魏策四》,今者臣來,見人于太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

  戰國后期,一度稱雄天下的魏國國力漸衰,可是國君魏安厘王仍想出兵攻伐趙國。謀臣季梁本已奉命出使鄰邦,聽到這個消息,立刻半途折回,風塵仆仆趕來求見安厘王,勸阻伐趙。季梁對安厘王說:“今天我在太行道上,遇見一個人坐車朝北而行,但他告訴我要到楚國去。楚國在南方,我問他為什么去南方反而朝北走?那人說:‘不要緊,我的馬好,跑得快。’我提醒他,馬好也不頂用,朝北不是到楚國該走的方向。那人指著車上的大口袋說:‘不要緊,我的路費多著呢。’我又給他指明,路費多也不濟事,這樣到不了楚國。那人還是說:‘不要緊,我的馬夫最會趕車。’這人真是糊涂到家了,他的方向不對,即使馬跑得特別快,路費帶得特別多,馬夫特別會趕車,這些條件越好,也只能使他離開目的地越遠。”說到這兒,季梁把話頭引上本題:“而今,大王要成就霸業,一舉一動都要取信于天下,方能樹立權威,眾望所歸;如果仗著自已國家大、兵力強,動不動進攻人家,這就不能建立威信,恰恰就像那個要去南方的人反而朝北走一樣,只能離成就霸業的目標越來越遠!”

  魏安厘王聽了這一席話,深感季梁給他點明了重要的道理,便決心停止伐趙。

  以上史事,形成成語“北轅適楚”,后來在流傳過程中,人們習慣說作“南轅北轍”,并引申出另一個成語“背道而馳”,意義和“南轅北轍”相同。

【歷史典故:南轅北轍】相關文章:

歷史典故11-17

歷史的典故09-20

經典的歷史典故05-29

經典歷史典故04-07

借花獻佛的歷史典故08-04

歷史典故曲高和寡04-04

歷史典故:熟能生巧11-14

15則經典的歷史典故04-21

諱疾忌醫歷史典故10-20

關于經典歷史典故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