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歷史典故作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一篇什么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歷史典故作文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歷史典故作文 篇1
多做“無當時譽”之事
東晉的謝安因淝水之戰而廣為人知,然而對于江蘇江都的.百姓來說,更感念的是他筑埭治水的千秋之功。據載,為杜絕因旱澇頻繁而導致的莊稼連年歉收,謝安帶領民眾在甘棠以北筑起攔水大堤,時稱“埭”,這種“埭”,“隨時蓄瀉,高下兩利”。
《晉書》評價謝安的這一功績是“在官無當時譽,去后為人所思。”
歷史典故作文 篇2
中國有許多歷史典故,據我了解的有:望梅止渴、完璧歸趙等。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鑿壁偷光。
古時候,有一個人叫匡衡,他年幼時十分愛學習和讀書。但家里很窮,買不起蠟燭。那時候的書很貴,有書的人都很珍惜那書,沒有孩子愿意借給匡衡。鄰居家是有錢人,也瞧不起匡衡,不愿給他一根蠟燭。匡衡為了有書看,就去給其他有錢人干農活,不求工錢,只求有書看,于是,每天休息時間,他都會得到一本書。可白天看書的時間太少了,在晚上看書是最佳時機。但又沒有光亮,這使匡衡很苦惱。
有一次,他躺在床上,偶然看見,跟鄰居家隔開的墻壁上有一眼非常小的窟窿,從鄰居家那兒透來一道明亮的光。匡衡突然想出了一條妙計。他拿出書本,放到那一眼窟窿下,一個個字體看得清清楚楚。他想:如果窟窿再大一點的話,那不就看得更清楚了嗎?
于是,他拿出一把錘子,想把窟窿鑿大一點。誰知喧鬧的捶打聲和小石子兒的滾落聲驚動了鄰居。鄰居以為匡衡是來偷東西的。就氣憤地對他和他的父母說:“你們是怎么教孩子的,竟然讓他偷東西!還有,你這孩子真是沒有教養!”但當匡衡對鄰居說出了他真正的`目的時,鄰居為匡衡勤學好讀的精神所感動,并讓他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在明亮寬敞的環境下看書,學習。匡衡長大后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勤奮使人進取,好學是通往知識的海洋。
歷史典故作文 篇3
1、大約四千多年前,軒轅(即黃帝)聯合炎帝戰勝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虜被稱為“黎民”,之后黃帝打敗炎帝族,成為中原地區的部落聯盟首領。后人將黃帝譽為華夏族的祖先,因為黃帝和炎帝是近親,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們又稱為“炎黃子孫”。
2、堯是黃帝以后比較著名部落聯盟首領,堯去世后,舜建議把帝位讓給堯的兒子丹朱,諸侯不拜丹朱卻拜舜,推舜為帝。這種讓位,歷史上稱為“禪讓”。
3、鯀(gun)的兒子禹采取“開通、疏、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為部落聯盟首領。
4、禹禪讓帝位給伯益,禹的兒子啟奪位稱帝,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自此世襲制取代了禪讓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歷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堯”、“桀驁不馴”都出于此人。
6、“湯”以“網開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擁戴,后打敗夏桀,滅夏建商;湯又名成湯,是堯舜時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開國功臣,也是中國第一位賢臣,歷史上被視為臣道的楷模,后輔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執政,親作《伊訓》、《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從商朝開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紂和夏桀一樣是典型的暴君,歷史上有“桀紂”并稱。紂創造了“炮烙”、“蠆(chai)池”等刑罰,造“鹿臺、酒池、肉林”,勞民傷財,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稱周文王,實施仁政,有太顛、辛甲大夫、閎(hong)夭、散宜生等賢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輔佐下奠定了滅商的基礎,著有《周易》,將八卦演為64卦,并做卦辭、辭。
11、殷商“讒言進用,忠良遠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裝瘋、微子出走,周武王興兵伐紂,奴隸倒戈,紂王鹿臺自焚,奸臣惡來、費忠被斬首,殷商滅亡,周王朝誕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齊、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魯,后有周公輔成王,“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典故。
12、周幽王千金難求妃子(褒姒)笑,烽火連臺戲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國都鎬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殺,西周滅亡。太子即位,為周平王,遷都洛邑,史稱東周。
13、東周在歷史上分為“春秋”“戰國”兩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齊桓公,與后來的晉文公(重耳)、宋襄公、秦穆公、楚莊公一起,在歷史上被稱為“春秋五霸”。
14、“管鮑之交”指春秋時期,齊國齊桓公的兩位賢臣管仲和鮑子牙之交。
15、“秦晉之好”指秦穆公幫助流亡在秦國的晉國流亡公子重耳回國做了國君,并將自己的女兒文嬴(ying)嫁給了重耳,成就了“秦晉之好”。
16、鼎是古代國家權力的象征,楚莊公問鼎之輕重,有取代周室之意,“問鼎中原”源于此。
歷史典故作文 篇4
唯不安者可以安
咸豐年間,廣西內亂。正在家居的黎吉云被重新起用,他到京師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彈劾湖廣總督程矞采庸怯誤事。黎駐守東城,他對守城的將士說:“城上宜多積磚石。”守者表面應承,不見行動。黎督責更加緊急,說:明日不備,就治罪。守者害怕獲罪,就向上反映,說侍御以明日寇至來嚇唬我們。上官報告朝廷,朝廷以張慌將他降職,時論以為可惜。
記錄這件事的清廷官員陳康祺說:明日寇至,固守者之甚其詞,但被命守城,而不作寇至之想,那守的是什么呀?廣東內亂,所以狼奔鼠竄,天下無固守之城,大都是“明日必不寇至”之一念誤之。現在粵亂已平,今后還可以不備來祈求平安嗎?(
【歷史典故作文】相關文章:
歷史典故大全-歷史典故素材02-09
趙州橋的典故歷史典故08-02
精選歷史典故01-30
經典歷史典故04-07
歷史典故05-20
歷史的典故05-22
無雙黃童的歷史典故-歷史典故素材02-21
晁錯削地的歷史典故歷史典故02-27
歷史典故:旱魃拜夜叉-歷史典故素材03-28
歷史典故作文【經典】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