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歷史典故通用15篇
關于歷史典故1
歷史沿革
西漢揚雄所作《方言》中提到“餅謂之飩”,餛飩是餅的一種,差別為其中夾內餡,經蒸煮后食用;若以湯水煮熟,則稱“湯餅”。
古代中國人認為這是一種密封的包子,沒有七竅,所以稱為“渾沌”,依據中國造字的規則,后來才稱為“餛飩”。在這時候,餛飩與水餃并無區別。
千百年來水餃并無明顯改變,但餛飩卻在南方發揚光大,有了獨立的風格。至唐朝起,正式區分了餛飩與水餃的稱呼。
20xx年12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范》規定,在公共服務領域中,餛飩的標準英文名為Wonton或Huntun。
特色
餛飩以餛飩和水餃來比較的話,餛飩皮為邊長約6厘米的正方形,或頂邊長約5厘米,底邊長約7厘米的等腰梯形;水餃皮為直徑約7厘米的圓形。
餛飩皮較薄,煮熟后有透明感。亦因此薄厚之別,等量的餛飩與水餃入沸水中煮,煮熟餛飩費時較短;煮水餃過程中另需加入3次涼水,經歷所謂‘三沉三浮’,方可保證煮熟。
餛飩重湯料,而水餃重蘸料。
關于餛飩的歷史典故
漢朝匈奴之說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所以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餛飩發展至今,更成為名號繁多,制作各異,鮮香味美,遍布全國各地,深受人們喜愛的著名小吃。餛飩名號繁多,江浙等大多數地方稱餛飩,而廣東則稱云吞,湖北稱包面,江西稱清湯,四川稱抄手,新疆稱曲曲等等。
道教之說
另有一種說法:冬至之日,京師各大道觀有盛大法會。道士唪經、上表,慶賀元始天尊誕辰。道教認為,元始天尊象征混沌未分,道氣未顯的第一大世紀。故民間有吃餛飩的習俗。《燕京歲時記》云:“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實際上“餛飩”與“混沌”諧音,故民間將吃餛飩引伸為,打破混沌,開辟天地。后世不再解釋其原義,只流傳所謂“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諺語,把它單純看做是節令飲食而已。
吃餛飩我國許多地方有冬至吃餛飩的風俗。南宋時,當時臨安(今杭州)也有每逢冬至這一天吃餛飩的風俗。宋朝人周密說,臨安人在冬至吃餛飩是為了祭祀祖先。只是到了南宋,我國才開始盛行冬至食餛飩祭祖的風俗。
餛飩發展至今,更成為名號繁多,制作各異,鮮香味美,遍布全國各地,深受人們喜愛的著名小吃各地有不少特色的,深受食客好評的餛飩,著名的有成都市龍抄手飲食店的抄手,其品種多種,皮薄餡嫩,味美湯鮮;重慶市的過橋抄手,包捏講究,調料多種,蘸調料食;上海市老城隍廟松運樓三鮮餛飩,餡料講究,薄皮包餡,味色鮮美;新疆烏魯木齊市的曲曲,羊肉為餡,皮薄餡嫩,湯清味鮮等等。
西施之說
相傳春秋戰國,吳王夫差打敗越國,生俘越王勾踐,得到許多金銀財寶,特別是得到了絕代美女西施后,更加得意忘形,終日沉湎歌舞酒色之中,不問國事。這年冬至節到了,吳王照例接受百官朝拜,宮廷內外歌舞升平。不料飲宴之中,吃膩山珍海味的他竟心有不悅,擱箸不食。這一切西施全都看在眼里,她趁機跑進御廚房,和面又搟皮,欲做出一種新式點心來,以表自己的心意。皮子在她手中翻了幾個花樣后,終于包出一種畚箕式的點心。放入滾水里一氽,點心便一只只泛上水面。她盛進碗里,加進鮮湯,撒上蔥、蒜、胡椒粉,滴上香油,獻給吳王。吳王一嘗,鮮美至極,一口氣吃了一大碗,連聲問道:“這為何種點心?”西施暗中好笑:這個無道昏君,成天渾渾噩噩,真是混沌不開。聽到問話,她便隨口應道:“餛飩。”從此,這種點心便以“餛飩”為名流入民間。吳越人家不但平日愛吃餛飩,而且為了紀念西施的智慧和創造,還把它定為冬至節的應景美食。
關于歷史典故2
公元1853年的陽春三月,太平天國起義軍攻克南京。天王洪秀全滿足于半壁江山到手,開始關門當太平天子,全心投入到金碧輝煌的“小天堂”的營造中。
洪秀全從四十一歲進南京,到1864年6月52歲時自殺,十一年中從未邁出過京城一步。只有一次坐六十四人抬的大轎出宮,去探視生病的東王楊秀清。
那時他正值壯年,卻既不指揮殺敵,也不過問朝政,搞得老對頭曾國藩也莫名其妙:他在干什么呢?一句話,在他的太陽城金龍殿坐享榮華,在后宮與他的“嬪妃娘娘”們飲酒作樂去了。
鄉村塾師出身的洪秀全,雖說不上有啥出眾的文韜武略,卻擅長“數字化”管理,尤其表現在他對后宮妃嬪的約束上。
洪秀全是個一夫多妻主義者,而且規定多妻制是太平天國高級文武官員的特權:“大員妻不止,無職之人,只娶一妻”。
金田起義后洪秀全即選美納妃十五人。一年后至廣西永安,“有三十六個女人”。
進南京后,每做生日,部下蒙得恩就要為他獻上美女六人;每年春暖花開之際,蒙得恩還要在天京十三道城門口為洪秀全選美女;后來干脆明文規定:“所有少婦美女俱備天王選用。”
公元1861年太平軍進取蘇浙的時候,洪秀全又從李秀成選送到京城的三千名美女中挑出一百八十人收入天王府。天王府宮中有橫直均八尺的大雕花床,干什么用的,不言而喻。
洪秀全一共擁有多少個女人,恐怕永遠難以準確統計。據一本叫做《江南春夢筆記》的書說,天王府連太監也不設,妃嬪加上服役的女官,總計有二千三百多名美女,陪侍洪秀全一個男人。
公元1864年京城淪陷,其子洪天在被俘后的口供中說:“我現年十六歲,老天王是我父親。我八十八個母后,我是第二個賴氏所生,我九歲時就給我娶了四個妻子。”
天王洪秀全的八十八個后妃,已超過了歷代帝王的三宮六院七十二后妃的人數了。當時愛好聲色犬馬的咸豐也只有十八個妃嬪,相比之下遜色多了。
這八十八個后妃,一律沒有封號,統稱為妻。因妻妾太多,洪秀全自己連姓名都記不住,怎么傳喚享用呢?洪秀全來了個古今中外后宮史無前例的創舉,數字化依次編號,于是就有了第25妻、第73妻等曠古未聞的名目。
至于上千個如花似玉的宮女,更是比妻妾還要等而下之的備用享樂工具,所以連個數字編號都攤不上。
洪秀全不理朝政,把精力放在了管理后宮上。他制定了許多奇怪的“數字化”清規戒律,使后宮女人終日生活在非人的苛政之下,動輒得咎,比牛馬都不如。
在攻克南京前十七天,天王在蕪湖江面的龍舟上突然頒發了一道嚴分男女界限的詔令:“女理內事,外事非宜所聞。”并且,用四個“斬不赦”限制身邊婦女與外界聯系。
天王雖對朝政不發令旨,卻平均三四天寫一首詩管教美人。
公元1857年太平天國刊印頒行的'經典官書之一《天父詩》,收選了五百首天王大作,其中四百七十六首是洪秀全進入南京初期三年中寫給后妃的夫權獨白,實際上就是苛刻的數字化教條,叫妻妾宮女們背誦。
如在詩17、詩18中。他訂了個數字化的“十該打”條規:
服事不虔誠一該打。硬頸不聽教二該打。
起眼看丈夫三該打。問王不虔誠四該打。
躁氣不純靜五該打。講話極大聲六該打。
有喚不應聲七該打。面情不喜歡八該打。
眼左望右九該打。講話不悠然十該打。
洪秀全還不厭其煩地進行說教,要求妃嬪們從細節抓起,侍候好他這位宮中“太陽”。如詩197:“起眼看主是逆天,不止半點罪萬千。”
詩237:“看主單準看到肩,最好道理看胸前。”
詩294:“因何當睡又不睡,因何不當睡又睡。因何不顧主顧睡,因何到今還敢睡。”
在這些“天父詩”里,哪里還有洪秀全在初創拜上帝教時所倡導的“天下多女子盡是姊妹之群”的平等思想?而且看畢天王的這些“詩歌創作”,人們就會明白他為什么四次參加科舉都考不上!
洪秀全在美女群中享受了十一年的帝王生活,終于在湘軍的隆隆炮聲中,不得不拋下他的后宮粉黛魂歸天外。一個掌握了天朝大權的鄉村塾師,所編列的數字化后宮,真實地反映了洪秀全的荒淫無恥和極端腐敗。
關于歷史典故3
貴妃醉酒
貴妃醉酒歷來被公推為中國傳統四大美人圖之一。在此次酒局中,楊貴妃美中見醉,醉中見美,與太監宮女們演了一出好戲。這是十大酒局中唯一的美人酒局,而且是唯一以女子為主角的酒局,所以不可不選。
卻說這天傍晚,皇宮院內涼風****,皓月當空。唐玄宗與楊貴妃本來相約在百花亭品酒賞花,屆時玄宗卻沒有赴約,而是移駕到西宮與梅妃共度良宵。良辰美景奈何天,雖然景色撩人欲醉,楊貴妃也只好在花前月下悶悶獨飲,喝了一會不覺沉醉,邊飲邊舞,嘴里念叨著“李二郎你枉為人君,說話不算數……” 萬般**,此時竟難自排遣,加以酒入愁腸,立時便醉。一時**萌動不能自持,竟至忘乎所以,面對高力士等一干太監宮女,楊貴妃頻頻作出種種**猥褻狀,倦極才怏怏回宮。
《貴妃醉酒》是出著名的京戲。據說《貴妃醉酒》最早的版本是昆曲。原曲目中楊貴妃大醉后自賞懷春,輕解羅衣,春光乍瀉。當然高力士們不解這種風情,倒也無傷大雅。后來梅蘭芳同志親自出手,以霹靂手段對這部作品做了“去污化處理”,所有少兒不宜內容統統被切掉了。于是,《貴妃醉酒》也就從當初的`**變成了今日8歲以上孩童也可觀賞的正劇。
關于歷史典故4
王維是哪個朝代的
王維的出生日期存在爭議,有人說是699年,也有人說是701年,而他的離世時間是761年。所以,王維所處的朝代是可以確定的,他是唐朝的人。
699年是圣歷二年,而701年是武則天大足元年或長安元年,所以無論他的出生日期是其中的哪一年,他都出生于武則天執政時期。而武則天是李治的皇后,我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
761年是唐肅宗李亨執政時期,而唐肅宗是唐朝的皇帝,唐玄宗的繼位者。所以,從王維出生,到王維死亡,他所處的年代都是唐朝時期。
王維經歷了開元盛世的景象,也經歷了安史之亂后唐朝的元氣大傷。安史之亂后,唐朝逐漸開始衰落,政局不穩。也正是政局的動蕩,使原本壯志凌云的王維漸漸變得心灰意冷了。消沉以后的王維,開始過著半隱的生活,他將名利看得很淡,悠閑自然地過著自己的生活。在隱居期間,他寫下了不少的詩作,其中不少詩句都體現了他淡薄的心態。
王維出生于武則天執政時期,卒于李亨執政時期。所以,王維是唐代的人,而他的詩在唐代的詩壇中有著十分深遠而廣泛的影響力。
王維和太平公主
王維是中國唐代大詩人,有傳言他中狀元是走了太平公主的后門。王維與貴族交好。 一天,一位王爺看到王維很煩惱,于是上前詢問以示關心。在知道他是在擔心科舉考試的事后,便拍著胸脯告訴王維這件事他可以幫忙。
這個王爺是太平的侄子 ,他讓王維準備幾首詩,并帶著他去了公主府。對于這位公主,王維是有所而聞的。王爺把他介紹給了太平,太平表示她很欣賞王維的.詩才。王維明白這個公主是看上自己了。可王維畢竟是流傳千古的大詩人,如果沒有點節操,他也就不會被后世推崇了。王維不想靠色相取得官職 ,便想要告辭了。但好色的公主哪里會放過這樣一塊美玉。她腦子一轉,要換一種方式拿下他。他不是喜歡做詩嗎,好,就用詩打動你。公主給王維講了個故事, 一個貴族子弟搶了一個美貌的燒餅店老板娘,可她終日不開口說話,那位貴公子就把她的燒餅老公叫來,她一見到她老公,就不說話,開始哭,場面非常動人。公主讓王維以這個故事為主題賦詩一首。王維不慌不忙寫了五言絕句,并對太平講訴了楚國息夫人與這個老板娘同樣的遭遇。聰明的太平聽出了弦外之音,問王維是否有舊情,王維大大方方地承認了。公主還是不死心,給王維看畫在名貴紙張上的宮圖,可王維仍然不為所動。公主對于崇高的王維漸漸開始欣賞起來,可恨自己怎么不早點遇到這樣的人物。
后來,太平見王維意志堅決,實在打動不了他,又不想逼迫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就放他離開了。
關于歷史典故5
相傳黃帝即位的時候,蚩尤有兄弟81人,號稱是神帶的后裔。這81人全都是獸身人面,銅頭鐵額,不含五谷,只吃河石。他們不服從黃帝的命令,殘害黎庶,誅殺無辜。又制造兵杖刀載大弩,與黃帝為敵。黃帝遂順民意,征召各路諸侯兵馬討伐蚩尤。歷經15旬后,也未能打敗蚩尤,只好退兵。為此,黃帝憂心仲仲,日夜盼望能有賢哲輔佐他,以滅蚩尤。有一天晚上,他夢見大風吹走了天下的.塵垢。接著又夢見一個人手執千鈞之弩驅羊數萬群。醒來后,心覺奇怪。暗想,風,號令而為主;垢,是土解化清,天下難道有姓風名后的人嗎?千鈞之弩,是希望為能致遠,驅羊數萬群,是牧人為善,難道有姓力名牧的人不成?于是便派部下在天下到處訪尋這兩個人。結果在海隅找到了風后,在澤邊找到了力牧。黃帝以風后為相,力牧為將,開始大舉進攻蚩尤。在涿鹿郊野,兩軍擺開陣勢大戰。蚩尤布下百里大霧,三日三夜不散,至使兵士辨不清方向。黃帝便令風后造指南車。與此同時,西王母也派玄女前來,教他三宮秘略五音權謀之本。風后據之又演化出遁甲之法。夕口此,在冀州又重新開戰。蚩尤率領魑魅魍魍,請風伯,雨師縱風下雨,命應龍蓄水以攻黃帝。黃帝請來天下女魃于東荒止雨,而北隅諸山黎士羌兵驅應龍至南極。最后,殺死了蚩尤,但蚩尤有不死之身,所以分尸葬于四處,使之不得完尸。后來,又有神農之后榆岡與黃帝爭天下。黃帝用周鳥鶚、鷹顫為旗幟,以熊黑虎豹為前驅,與榆岡戰于版泉之野。歷經三戰,打敗了榆岡。后來,又親率兵馬征伐各方不肯巨服的諸侯。前后共經52戰,天下始歸一統。
關于歷史典故6
周武王滅商后第二年,因病去世。他的兒子姬誦繼位,即周成王,而此時的周成王還是個毫不懂事的少年。面對剛打下來的江山和年幼無知的侄兒,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決定以國家利益為重,代行天子之事,替成王攝政。
此舉引起管叔和蔡叔(周武王的'堂兄弟)的猜忌,他們牢騷滿腹,四處造謠,許多人信以為真,連年少的成王也充滿了疑慮,對周公旦的行為產生懷疑。管叔和蔡叔在嫉妒和權力欲望的驅使下,聯合商紂王之子武庚舉旗反叛,發動了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管蔡之亂”。消息傳來,周王室上下十分驚恐。
成王雖然年少,但也知道情況嚴重,完全依賴周公。經過大家的商議和安排,最后決定由周公親自率領大軍迎敵。經過三年苦戰,贏得了勝利,武庚在戰斗中被打死,管叔被誅殺,蔡叔成了俘虜,被流放到人煙稀少的蠻荒地區。
大軍回師那天,周成王親自到城外去迎接周公,滿臉歉疚地說:“予其懲,而毖后患。”“懲前毖后”從此而來。意思為:要從以前的錯誤中吸取教訓,防止以后再犯同樣的錯誤。
關于歷史典故7
戰國時期的齊國,有一個叫馮諼的人,他因為貧窮已經快活不下去了,于是他便來到當時的“戰國四公子”之一孟嘗君的門前,說自己想當他的食客。孟嘗君就問他了:你有什么愛好嗎?”他說沒有。孟嘗君又問:“你有什么特別的才能嗎?”他還是回答沒有。孟嘗君一聽就覺得有點好笑,一個什么才能都沒的人也敢來我家?當時處于自己的仁德,他還是答應了馮諼的請求。
來到孟嘗君的家里后,因為家里的辦事人員認為孟嘗君并不喜歡他,于是就隨便給他點剩菜剩飯打發他。馮諼就三次用彈鋏唱歌的方式向孟嘗君提出自己的要求,而且一次比一次都要過分,皺眉的人都十分厭惡并譏笑他,但孟嘗君還是滿足了他所提的各種無理的要求。其實馮諼做這一系列事情都是為了測試孟嘗君的胸襟和眼界,現在他眼界可以肯定孟嘗君卻是想做大事的人。于是他此后便盡心輔佐孟嘗君成就大業。
這個故事個我們的啟示是,作為一個領導人,要有寬宏的氣魄和廣大的胸襟,對于下屬的要求應該盡量滿足他們。就像孟嘗君那樣,對于馮諼提出的.各種要求都能及時滿足他。正史因為有了這樣的領導,馮諼才能盡情施展自己的才華和能力來幫助自己的上級,而且是忠心耿耿,絲毫不敢有懈怠。
當然這里的馮諼也是有非凡智慧的人物,他會考察自己應該要輔佐的人是否值得自己傾盡全力來幫助他,也就是說他懂得把自己的能力用在最恰當的人和事上,這樣才能成就自己的最大價值。
關于歷史典故8
高山流水
春秋時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搖深,常人難解,僅鐘子期能賞。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贊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鐘子期嘆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無論是“志在高山”,還是“志在流水”,伯牙在曲中每表現某一主題或意象時,鐘子期必能領會其意。一日,伯牙與鐘子期共游于泰山之陰,逢暴雨,二人止步于巖下。伯牙心情郁悶,于是彈奏了一會琴。
琴曲起初表現的是雨落山澗的情景,接著模擬山流暴漲和巖土崩塌之音。每段曲彈奏完畢,鐘子期“輒窮其趣”,把曲中意象說的窮極通透。伯牙于是離開琴而嘆道:“善哉,善哉,閣下能聽出曲中志趣,君所思即是我所思啊,我哪里能隱藏的`了我的音聲呢?”于是二人成為人生知己。但《列子》中并無伯牙因鐘子期離世而從此不再鼓琴的內容。”后來鐘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廢琴終身不彈。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難遇,也指樂曲絕妙。
關于歷史典故9
【人物簡介】
李時珍-明朝醫學家
李時珍(明武宗正德13年-明神宗萬歷21年,即1518年-1593年),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蘄州(今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蘄州鎮)人,生于蘄州亦卒于蘄州。李時珍是中國明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醫學家、藥學家和博物學家之一,其所著的《本草綱目》是本草學集大成的著作,對后世的醫學和博物學研究影響深遠。
李時珍,好讀醫書,醫家《本草》,自神農所傳止三百六十五種,梁陶弘景所增亦如之,唐蘇恭增一百一十四種,宋劉翰又增一百二十種,至掌禹錫、唐慎微輩,先后增補合一千五百五十八種,時稱大備。然品類既煩,名稱多雜,或一物而析為二三,或二物而混為一品,時珍病之。乃窮搜博采,芟煩補闕,歷三十年,閱書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書,曰《本草綱目》。增藥三百七十四種,厘為一十六部,合成五十二卷。首標正名為綱,余各附釋為目,次以集解詳其出產、形色,又次以氣味、主治附方。書成,將上之朝,時珍遽卒。未幾,神宗詔修國史,購四方書籍。其子建元以父遺表及是書來獻,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書。時珍官楚王府奉祠正,子建中,四川蓬溪知縣。
故事典籍
1.一天,李時珍的大徒弟王廣和來到湖口,見一群人正抬著棺材送葬,而棺材里直往外流血。王廣和上前一看,見流出的'血不是淤血而是鮮血,于是趕忙攔住人群,說:“快停下來,棺材里的人還有救啊!”眾人聽了,面面相覷,彼此都不敢相信。人已死矣,再開棺驚動故人,不是太不吉利了嗎?可萬一……王廣和當然看出了大家的心思,于是便反復勸說,終于使主人答應開棺一試。王廣和先是進行了一番按摩,然后又在其心窩處扎了一針,不一會兒,就見棺內的婦人輕輕哼了一聲,竟然醒了,于是,人群歡動。不久之后,這名婦女又順利產下一個兒子,原來這名婦女是因難產而陷入假死。于是人們都傳言王廣和一根銀針,救活了兩條人命,有起死回生的妙法。這就是王廣和一針救兩命的故事。
2.還有傳言李時珍“活人斷其死”的故事。傳說李時珍在以一根針救活母子兩人后,許多人都想見一見這位神醫。一天,有家藥店老板的兒子正在柜臺上大吃大喝,聽說了之后,也想去看看熱鬧。他費了好大力氣終于擠到李時珍面前,問道:“先生,你看我有什么病嗎?”李時珍見此人氣色不好,趕忙給他診脈,過后,十分惋惜地說道:“小兄弟,可惜呀,年紀輕輕,活不了三個時辰了,請趕快回家去吧,免得家里人到處找。”眾人都不信,那個藥店老板的兒子更是大罵不止,后來在眾人的勸說下,方才氣咻咻地走了。果不其然,不到三個時辰,這個人便死掉了。原來是此人吃飯過飽,縱身一跳,腸子斷了,內臟受損。由此,人們更是驚嘆李時珍的神奇醫術了。
盡信書上所說的。古書上也說過,『食黃金能成神仙』,但有誰見過有人成了神仙呢?秦始皇、漢武帝都是吃仙丹望長生,結果還不是死了嗎?所謂仙丹的成分,大多是有毒的物質,吃了不但不能長壽,反而會令人中毒死。
關于歷史典故10
1.四面楚歌
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后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終于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
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里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楚地了嗎?為什么他的部隊里面楚人這么多呢?”說著,心里已喪失了斗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一會,項羽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因為這個故事里面有項羽聽見四周唱起楚歌,感覺吃驚,接看又失敗自殺的情節,所以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這句話,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于此種境地者,其命運往往是很悲慘的,例如某人因經常與壞人為伍,不事生產,游手好閑;但后來卻被那些壞人逼迫的無以為生,求助于別人時,別人也因他平日行為太壞,絕不同情更不理睬,這人所處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學校里討論學術問題,其學生不學無術(成語,意即沒有學術)、信口雌黃、顛倒是非,同學們群起而攻之,這學生便完全處于孤立地位,這也可叫做“四面楚歌”。在我們的人生歷程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腳踏實地的做事,若是行差踏錯,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運了。
2.白登之圍
白登之圍,是公元前200年(漢高祖七年)漢高祖劉邦被匈奴圍困于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東北馬鋪山)的事件。
公元前201年(漢高祖六年),韓王信在大同地區叛亂,并勾結匈奴企圖攻打太原。漢高祖劉邦親自率領32萬大軍迎擊匈奴,先在銅輥(今山西沁縣)告捷,后來又乘勝追擊,直至樓煩(今山西寧武)一帶。時值寒冬天氣,天降大雪,劉邦不顧前哨探軍劉敬的勸解阻攔,輕敵冒進,直追到大同平城,結果中了匈奴誘兵之計。劉邦和他的先頭部隊,被圍困于平城白登山,達7天7夜,完全和主力部隊斷絕了聯系。后來,劉邦采用陳平的計謀,向冒頓單于的閼氏(冒頓妻),才得脫險。
“白登之圍 ”后,劉邦認識到僅以武力手段解決與匈奴的爭端不可取,因此,在以后的相當一段時期里,采取“和親”政策便成為籠絡匈奴、維護邊境安寧的主要手段。
3.輪臺悔詔
漢武帝晚年,求長生不老,竟被方士巫術迷惑,幻想成仙。他招進一批方士在宮中煉什么不老丹。那些方士的三寸不爛之舌,害得他終日神情恍惚。不老丹未煉出來,有一個他寵幸的“活神仙”李少君倒病死了。武帝總說人家羽化成仙了。武帝還依方士之言,在宮里鑄—銅柱,高達二十丈,柱頂鑄一仙人。頭頂玉盤,承接天上降下的仙露。武帝天天喝飲仙露,不料病倒了。多虧太醫救治才沒喪命。諸如此類的蠢事,不勝枚舉。北京北海公園里還有這承露盤的山寨品哩!
武帝六十五歲那年的一天,正在宮中昏睡,夢見無數木人,手持棍杖圍著他喊打。驚醒后,對寵臣江充談及夢狀。江充說,如今流行巫蠱之術,一定有人利用木刻小人詛咒陛下。武帝信以為真,即命江充查究。這江充是混進宮中的一個奸臣,有次因一偶然事件與太子劉據發生摩擦。這下,便想借機攻訐太子,在皇帝面前討賞。江充預先指使人刻了一小木人,暗中埋在太子宮里。然后親率人馬挖出來,以陷害太子。太子不等江充去向武帝稟報,立即征調武士搶先砍了江充腦殼。武帝聞報大怒,命宰相帶兵拘捕太子,鬧得宮中殺聲震天。太子母親衛皇后含憤自盡,太子本人被迫出逃湖縣(今河靈寶西)。后因官兵追捕甚緊,太子已無處可躲,只得自縊身亡。
事后,武帝終于查明:是江充蓄謀制造小木人事件,迫使太子起事。太子死了,后悔已晚。武帝下詔誅滅江充九族,在太子自縊身亡的`湖縣筑了一座思子宮,以表對枉死太子的哀忱。
太子枉死后,武帝痛定思痛,幡然醒悟。看看眼前,從他曾祖父劉邦起就有了的匈奴之患,至今未能平息,不斷侵擾國土,堂堂大漢王朝軍隊連吃敗仗。將軍李陵的五千人馬也全軍覆滅,李陵甚至投降了匈奴,派到匈奴去修和交好的使臣蘇武也被匈奴扣留,杳無音信。太史令司馬遷為李陵辯護,竟被他處以宮刑。那些年,朝政不僅毫無建樹,而且日益松懈,致使政令不出皇宮,酷吏橫行,貪官當道,輕濟萎縮,百姓深惡痛絕,怨聲四起。
武帝常想:這樣下去,天下定會大亂。他不甘心劉家幾代人坐了一百多年的天下,在他這一代毀于一旦。于是,他決心痛改前非,強振精神,重整朝綱,振奮民氣,讓大漢王朝再展雄威。
武帝走出深宮,舉行了一次“親耕禮”,就是吩咐左右大臣都帶上農具,在一片地里親自耕種。這雖然是象征性的行動,但足以號令全國上下發展生產,求得豐收。禮畢,他對群臣說:“朕即位以來,做了不少悖理之事,使天下人愁苦,如今追悔不及。從今以后,凡傷害百姓之事,全都應當罷廢。不得再行!”
大鴻臚寺(朝廷九卿之一,掌管少數民族事務)田千秋見皇上追悔往事,便乘機進諫說,多年以來,方士們稱神道仙,迄今不僅未見任何成效,反而撕擾亂了了百姓思想,放棄了農耕,只是騙取錢財,腐饒蝕人心。應該一律罷遣!武帝稱贊田秋說得對,立即詔令把方士們全部趕出宮去。接著,封田千秋為丞相,囑他恢復曾祖父倡行的“與民休息”的治國方略。革除弊端,重整大漢河山。
主管財政的搜粟都尉桑弘羊也向武帝出謀,派大批軍士到輪臺(今新疆輪臺縣西)屯田墾荒,以增加財政收入。武帝未予批準,還就此下昭說:
“以前主管大臣奏增加百姓賦稅,讓每人多繳納三十文錢作軍費。今又奏請屯戌輪臺,輪臺在姑蘇以西一千多里,從前發兵攻打姑蘇,雖然得勝,但因路途遙遠,沿途死了數千,何況如今要到姑蘇以西更遠的地方!當年軍士死亡,離散悲痛,朕常常掛念在心頭。今派兵到輪臺筑壘墾田,豈不又要擾亂千家萬戶,苦害百姓嗎?朕實在不忍聞!當今最要緊的是,廢止殘酷刑罰,減輕百姓賦稅。鼓勵農耕,讓養馬者得免勞役。只要國家開支不缺乏。邊防守備不放松,即可。”(請查閱原文)
這道詔書,史稱“輪臺悔詔”。這道“悔詔”下達之后,武帝對外不再用兵。以前的種種歪門邪道,一律戒絕。雖然健康每況愈下,還是身體力行,用各種手段推行了許多改善百姓生活的政策、措施,民心得到安撫,各地反抗朝廷的活動也有所緩和,使漢朝渡過了危險關頭,經濟開始再度繁榮。
關于歷史典故11
樂此不疲的意思
[釋義] 樂:喜愛;愛好;疲:疲倦。樂于做某事;沉浸其中;不覺疲倦。形容對某種事物特別感興趣。
[語出]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如此;倒也樂此不疲。”
[正音] 樂;不能讀作“yuè”。
[辨形] 疲;不能寫作“皮”。
[近義] 樂而忘返 專心致志 沉迷不醒
[反義] 心猿意馬 心不在焉
樂此不疲的成語典故
漢光武劉秀為建立東漢政權,東征西戰,歷盡艱辛。劉秀登基后,為鞏固政權,改善黎民百姓的生活,他非常重視發展生產,提高國力。他每天很早上朝,處理國家大事,很晚散朝回宮,還要與文武公卿們談論治理國家的道理,商量和處理一些問題,稍有空閑,他還要伏案讀書、批文。每天很晚才能休息。他的兒子劉莊,見父親每天如此勞累,滿分作文,心中很不安。劉莊便勸劉秀說:“父王爭戰半生,如今臨朝秉政,又如此操勞,兒臣實在放心不下,兒望父王效仿黃帝、老子的養身之道,使生活更悠閑、寧靜。”
劉秀聽罷,說:“皇兒之心,為父要以理解。只因我樂此道,不為疲也。”這話的意思是:我自己樂于這樣,也不覺得疲勞。
用樂此不疲造句
1) 再美味的菜,吃久了都會膩;再愜意的生活,過久了都會倦。但唯獨“愛你”這件事,樂此不疲,始終不變!
2) 他們又最愛自創新招,四兄弟個個三頭六臂,一心幾用,奏樂同時又玩雜耍,我撥你的結他弦線,你按他的笛孔仍然合拍,又樂此不疲戲弄別人,總之絕無冷場,最緊要好玩!
3) 六一六一,祝福穿上花衣,祝你萬事如意,生活無憂無慮,沒事打打太極,模樣更加神氣,心情保持美麗,天天樂此不疲!
4) 今天我和要好的朋友一起去上山,走了半小時的`路上了山頂我們樂此不疲,我們難以抑制自己的高興,不約而同的大喊起來。最后,我們步履匆匆的下山了。
5) 我們在學習上勁頭十足,可謂學而不厭;老師看在眼里喜在心頭,悉心輔導,可謂誨人不倦;我們和老師都可以說是樂此不疲啊!
6) 當別的同學問題問到我時,我都會不勝其煩地說不知道,但查田君都會很樂意地教他們,樂此不疲。
7) 不錯,你現在是正當年,流連于歲的瑜伽教練和酒店服務生美眉之間,樂此不疲。但總不能永遠這么下去吧。
8) 她成天躲在家,她凡事嫌麻煩,她不愛出門,她常常不修邊幅,她不戀愛,過著枯燥無味的生活她樂此不疲。
9) 人生樂此不疲為哪般?佛曰:下班。
10) 青春就像是切洋蔥,我們都淚流滿面,卻還樂此不疲。
11) 他對這件工作倍感興趣,雖常夜以繼日,但卻樂此不疲。
12) 小明很喜愛園藝,一個人在自家的后院樂此不疲地重復著掘土種花的時光。
13) 世界各國樂此不疲的尋找著全球貿易路線并且不斷派遣船只探路,這次他們看到了希望。
14)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樂此不疲地玩微博。
15) 他總是沒日沒夜地搞研究,每天樂此不疲。
16) 有時,在他人看來這些事情是毫無意義的,但是她卻樂此不疲地追求這些微不足道的快樂。
17) 他每天都在馬戲團表演小丑,真可謂是樂此不疲。
18) 老趙天天去公園慢跑,樂此不疲。
19) 小明總是幫助同學,樂此不疲。
20) 我在家里樂此不疲的做著家務。
21) 他樂此不疲地嘗試非常規的貨幣政策,使美聯儲能夠應對金融崩潰,即使美國的政客們已無力回天。
22) 這個小明,管起閑事來樂此不疲。
23) 跟facebook一樣,用戶心甘情愿、樂此不疲地免費為它做這項工作。
24) 有些人對麻將是樂此不疲。
25) 雖然植樹很累,但同學們都為綠化我們的家園而樂此不疲。
26) 我十分愛看書,每當有書擺在我面前時,總能讓我樂此不疲的樂在其中。
27) 小弟弟不是玩他的遙控飛機,就是玩他的奧特曼,真是樂此不疲。
28) 人們最樂此不疲的一項節日活動類似于摸彩.
29) 父親是一個堅毅冷峻的男人,似乎永遠不會屈服。但是,父親卻愿意低下頭讓我坐上他的肩頭,而又樂此不疲。
30) 我個人對生活一無所求,吃住都十分簡單,上天給我的恩賜,我并沒多要財產的奢求。如果此生能做多點對人類、民族、國家長治久安有益的事,我是樂此不疲的。
31) 我聽見回聲,來自山谷和心間以寂寞的鐮刀收割空曠的靈魂不斷地重復決絕,又重復幸福終有綠洲搖曳在沙漠我相信自己生來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不凋不敗,妖治如火承受心跳的負荷和呼吸的累贅樂此不疲。泰戈爾
32) 此決定對和平年代本已緊張的太平洋地區鄰邦關系報道紛至沓來;穆帥自己火上澆油;記者們也樂此不疲,決心將熱鬧進行到底。
33) 親情友情愛情情情相系,思念想念掛念念念不忘,官運財運鴻運運運亨通,短信真心誠心衷心祝愿你,賜福祈福祝福福福傳到,重陽節歡樂喜樂快樂樂此不疲!
34) 六一六一,送你一件新衣,讓你心情美麗,模樣更加神氣,沒事打打太極,生活紙醉金迷,天天樂此不疲,心底無限歡喜,開心天下無敵!老小孩們,節日快樂。
35) 由于依靠政府救助基金才得以幸存下來,通用汽車和克萊斯勒除了欣然同意外別無選擇,但是福特也同樣樂此不疲。
36) 我從小便愛上了天文星相學,每每有關此類書籍擺在我面前總能讓我樂此不疲地沉浸其中。
37) 重慶是中國西南的一個著名的大城市,全城群山遍布,倩影幽幽,讓人樂此不疲。
38) 這位老先生,天生又是無論什么疑難,每問必知,據知而答,無答不即詳且盡,并且樂此不疲。
39) 他在這權力的兩極之間左右逢源又左右為難,既是游刃有余又是如履薄冰,巨大的利益誘惑使之樂此不疲,但暗藏的殺機又不得不讓他盼望早日解脫。
40) 小貓對毛線團的喜愛眾所周知,只要有機會得到,小貓就會樂此不疲的玩下去,總也不厭。
關于歷史典故12
六月初,張憲和姚政率前軍與游奕軍直抵光州,往東北的順昌府方向疾進。由于順昌府于十二日解圍,張憲便揮兵折向西北,擊破敵軍,襲取蔡州,為岳家軍此次大舉北伐,舉行了一個奠基禮。岳飛當即委派馬羽鎮守蔡州。
牛皋的左軍也接著出戰。十三日,在京西路打敗金軍,兵鋒直指汝州。牛皋率左軍攻克他的故鄉魯山等縣,又揮師東向,同大軍會合。
二十三日,統領孫顯在蔡州和淮寧府之間,大破金朝裴滿干夫長的部伍,實際上是對淮寧府作了一次試探性的軍事偵察。
閏六月,岳家軍經過集結和準備后,又發起新的更猛烈的攻勢。
十九日,同提舉一行事務、前軍統制張憲指揮傅選等將,在離潁昌府四十宋里的'地方,同金朝的韓常軍對陣。韓常軍被殺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張憲麾軍追奔逐北,在二十日奪取潁昌府城。
二十五日上午,踏白軍統制董先得悉金軍自本府長葛縣(今河南長葛市)來犯,即同游奕軍統制姚政出城迎敵。在城北的七里店,金酋鎮國大王、韓常和邪也孛堇率六千余騎,已經擺開軍陣。顯然,由于得到開封府金軍的增援,韓常企圖奪回潁昌府城。董先和姚政率部分頭直搗敵陣,雙方激戰一個時辰,金兵終于敗退。岳家軍追殺三十幾宋里路,方才收兵。張憲麾軍收復開封以南地區,戰果輝煌;另一支岳家軍,則在提舉一行事務、中軍統制王貴的指揮下,又接著向開封府以西的地區進軍。
一十五日,王貴派遣的將官楊成等率兵前往鄭州。金軍萬夫長漫獨化帶五千余騎出城迎戰,岳家軍掩殺敵人,一鼓作氣,攻克鄭州。二十九日,準備將劉政又率兵突入開封府中牟縣(今河南中牟縣),夜襲漫獨化的營寨。岳家軍殺死很多敵人,奪得三百五十多匹戰馬,一百多頭騾、驢,還有大量衣物器甲,漫獨化本人生死不明。
中軍副統制郝晸統領軍馬,直指西京,在離河南府城六十宋里外扎營。金朝河南知府李成手下有七千多“番人”,三千多“食糧軍”,五千多匹戰馬。七月一日,李成發幾千騎前來挑戰。郝晸命將官張應和韓清指揮馬軍迎頭痛擊,神速地追殺到西京河南府城下,郝晸也鼓率全軍為后繼。李成心膽俱裂,連夜棄城狂逃。岳家軍于翌日光復了西京河南府。在不足半個月的時間內,岳家軍凱歌猛進,席卷京西,兵臨大河,勝利地完成了掃清開封府外圍的作戰計劃。
關于歷史典故13
運籌帷幄
劉邦稱帝后,曾問群臣自己為何得天下。高起、王陵都稱贊他是因為大仁大義。劉邦道:“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并認為,自己能任用張良、蕭何、韓信三人,因此得天下。
退隱黃袍山
相傳漢相張良助劉邦平定天下后,即尋其師黃石公居住的通城縣張師山(張良老師隱居之山命名為張師山,位于湖北省咸寧市通城縣西北)。張良在張師山相距約50公里處訪得一風景宜人的黃袍山隱居下來(黃袍山位于湖北省咸寧市通城縣東南),張良并修建了“良山道觀”,在道觀不遠處創辦了“伐桂書院”,以授當地孩子文字。伐桂書院遺址位于湖北省通城縣黃袍山大堝山谷中,伐桂書院古石碑仍存。黃袍山后人為了紀念張良,為其修建了圮橋和石墓。
北宋時期詩人黃庭堅7歲隨父游黃袍山,黃庭堅造訪張良退隱黃袍山的“良山道觀”和“伐桂書院”時,有賦詩一首:《牧童》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明清朝時期有一帝王訪此山,親書“圮直德眙”,以紀念這位漢朝時期的智相。“圯直德眙”古匾現高掛于通城縣黃袍山大堝的黃庭堅故居“魯直第”的側堂之上。
暗度陳倉
同年七月,張良送劉邦到褒中(今陜西褒城)。此處群山環抱,沿途都是懸崖峭壁,只有棧道凌空高架,以度行人,別無他途。張良觀察地勢,建議劉邦待漢軍過后,全部燒毀入蜀的棧道,表示無東顧之意,以消除項羽的猜忌,同時也可防備他人的襲擊。這樣,就可以乘機養精蓄銳,等待時機,再展宏圖了。劉邦入漢中后,勵精圖治,積極休整。同年八月,劉邦用大將韓信之謀,避開雍王章邯的'正面防御,乘機從故道“暗渡陳倉”(今陜西寶雞),從側面出其不意地打敗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和翟王董翳,一舉平定三秦,奪取了關中寶地。略定三秦,劉邦倚據富饒、形勝的關中地區,便可以與項羽逐鹿天下了。一個“明燒”,一個“暗渡”,張、韓攜手,珠聯璧合,成為歷史上的一段膾炙人口的佳話。
張良與道教
據《仙傳抬遺》記載,張良曾遇黃石公授書,讀后便能應機權變,輔佐漢高祖劉邦平定天下。張良還以此修之于身,能煉氣絕粒,輕身羽化。與綺里季、東園公、甪里先生、夏黃公,為云霞之交。后解形于世,葬龍首原。赤眉軍起義,有人發其墓,但見黃石枕,化而飛去,不見其尸形衣冠,得《素書》一篇及《兵略》數章。
相傳張良登仙后,位為太玄童子,常從太上老君于太清之中。其八世孫張道陵亦得道。又據《巢縣志》記載,巢縣白云山有子房洞。相傳為張良辟谷隱修之地,后人置祠,歲奉香火。又陳縣(今河南開封東南)天授觀為奉祠之所,宋政和(1111—1118年)間封為“凌虛真人”。
關于歷史典故14
馬革,指馬皮,指在戰場上死去以后,沒有棺木盛殮,用馬皮把尸體包裹起來。后來,人們常用這句話形容英勇作戰,拼死疆場。
這句成語見于《后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東漢時,有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叫馬援,扶風茂陵人(今陜西興平東北人),字文淵。
有一次,馬援在外作戰凱旋回京,許多人前來歡迎慰勞。在這些歡迎的人中間,有一個叫孟冀的,也隨同眾人向馬援道賀。馬援說:“我總以為你要和我說什么大事,怎么也這樣隨波逐流地一味夸獎我呢?”孟冀笑了笑,沒說什么。
馬援說:武帝時代的伏波將軍路博德,開拓了七郡的'地方,不過封了幾百戶的侯爵。我現在倒封了這樣大的地盤,賞過于功,能夠保住長久嗎?
現在匈奴、烏桓還不時侵擾北方邊境,我想自告奮勇前去討伐。作一個好男兒,就應當準備把生命犧牲在疆場上,用馬革裹尸而歸,怎能躺在床上死在妻子、兒女的身旁!
孟冀聽了馬援的話,不勝佩服,說:“這不愧是一個大丈夫呀!”后來,馬援擔任了隴西太守一職,率軍擊破先零羌,并一直在軍中征戰,直到六十三歲,病死軍中,實現了他“馬革裹尸”的諾言。
關于歷史典故15
醉劉伶
像楊貴妃一樣,西晉劉伶在酒后也經常失態,但與楊貴妃不同的是,劉伶的酒后失態不是酒后亂性,似乎是刻意而為,以示其雅致高格,與眾不同。劉伶每次大醉后,喜歡在大道上裸奔,還自稱以天為衣被,以地為床第。他是當時的名士,名氣太大了,一舉一動都備受矚目,時人不但不斥責他這種有違傳統的做法,反而稱贊他這種行為是名士風流,是“率真”,“瀟灑”,“有個性”的表現。
劉伶是“竹林七賢”之一,酒量好,詩文更好。他經常“借杯中之醇醪,澆胸中之塊壘”,可謂意氣風發。他的.《酒德頌》曾說“無思無慮,其樂陶陶。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靜聽不聞雷霆之聲,熟視不睹太行之形,不覺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酒醉后渾然忘我之情呼之欲出。
杜康酒是當時的名酒。曹操有詩云:“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可見杜康酒在當時已是是最好的美酒。這“杜康美酒醉劉伶”的故事原本就是一個神話傳說,兩人也不是同一個時代的人。在這個故事里,劉伶慕名來到杜康的酒館,喝了三杯杜康的家釀美酒,一醉就是三年。這真是:“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龍兩盅海底眠,劉伶一醉睡三年。”
一千多年以后,河南的汝陽杜康與伊川杜康兀自為誰是正宗杜康打個不亦樂乎,官司甚至打到了國務院周恩來那里,這里且按下不表。
【歷史典故】相關文章:
歷史典故05-20
經典歷史典故04-07
歷史的典故05-22
經典的歷史典故05-29
南京的歷史典故07-22
曹操的歷史典故06-11
歷史典故:扇枕溫席11-16
與南京的歷史典故07-18
酒的歷史典故10-10
有關歷史的典故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