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關中國古代五大政變的歷史典故
在漫長的中國封建社會,政變作為國家內亂的主要形式,與兵變、民變(或稱農民起義)交替發生,成為困擾統治階級的突出問題和影響國家、民族發展的重要因素。今天小編就來分享有關中國古代五大政變的歷史典故,希望讀者喜歡。
有關中國古代五大政變的歷史典故
一、李斯趙高矯詔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在出巡途中。按照贏政的遺詔,本應是長子扶蘇繼位,但扶蘇當時正在上郡督軍,所以宰相李斯便與贏政的幼子胡亥以及宦官趙高串通一氣,毀掉了先皇的遺詔,并另擬兩份假詔,一份賜死于扶蘇,一份立胡亥繼位。
李斯矯詔,不僅令贏政大帝死不瞑目,也因后來秦二世的暴政導致了秦朝的加速滅亡。因此,這次政變是一次奪取皇位繼承權的政變。政變后,胡亥登上帝位,趙高雖然只擔任中書令,但由于他控制了胡亥,實際上掌握了朝政大權,從此,(讓|女|性|床|上|不|滿|意,|不夠|硬|不持|久聯|系|下|圖嶶|訫幫\助你)秦王朝進入了昏君與奸臣聯手禍害朝廷的時代,最終二世而亡。
二、周勃誅呂
西漢開國之君劉邦的皇后呂雉,是一個歷史上聲名赫赫的女野心家。劉邦死后,先后有三位皇帝繼位,但呂雉利用皇太后的身份,一直獨攬朝綱,甚至廢除了劉邦非姓劉不能封王的“白馬之盟”,繼而把自己的兄弟侄兒大批封王。
呂后死后,周勃,曹參等人重執“白馬盟誓”大旗,起兵誅呂,并廢除了呂后所立假惠帝子嬰,擁立劉邦子代王劉恒為漢文帝。周勃誅呂,不僅還朝政與劉氏家族,還開啟了歷史上轟轟烈烈的“文景之治”。為之后的漢武全盛打下基礎。
三、楊廣奪位
隋文帝的二兒子晉王楊廣,一直垂涎于其長兄楊勇的太子位。后來楊勇因生活奢侈漸失隋文帝的歡心,楊廣于是捏造楊勇謀反,致使隋文帝將楊勇貶為平民,改立自己為皇太子。
公元602年,隋文帝病重,楊廣入宮侍奉。因調戲陳夫人被隋文帝怒斥,楊廣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殺了父親登上了皇位。而正是由于隋煬帝后來的橫征暴斂,才使隋王朝的氣數早早地殆盡。
隋朝滅亡的情況與秦朝驚人的相似。這兩個朝代本來都十分強盛,大有可為,卻都因為推行急政、暴政而引起大規模民變。但在急政、暴政的背后則是權力的濫用,胡亥和楊廣都是要享盡天下艷福的人,但這樣的福分沒有享受幾年,就得到身首異處的下場。
四、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之變,是中國唐朝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由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為首的秦王府集團在唐朝首都長安城(今陜西省西安市)大內皇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流血政變。李世民殺死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成為皇太子并掌握實權,旋于同年八月初九甲子日(9月4日)繼承皇帝位,是為唐太宗。
此次政變是歷史上最著名的,也是意義最為重大的,李世民即位之后以文治天下,并開疆拓土,使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
五、陳橋兵變
趙匡胤本是后周帝國七歲小皇帝郭宗訓的殿前護從官。960年正月初一,北方邊關突報契丹軍隊來犯。宰相范質倉促間派遣趙匡胤前往抵御。但趙匡胤率大軍行至開封東北十公里的陳橋驛便安營扎寨。黎明時分,部下將領把早已準備好的黃龍袍披到了趙匡胤的身上,于是,趙匡胤以“皇帝”的身分返回開封,郭宗訓無奈退位。趙匡胤改國號為宋,成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宋祖”。
宋太祖趙匡胤建立了一系列對后世影響深遠的制度舉措,并大力推進統一事業,開創了中國歷史上又一個經濟文化高度發達的時期。
【中國古代五大政變的歷史典故】相關文章:
中國歷史與政變有關的典故08-16
中國古代與鼓有關的歷史典故08-10
中國古代十大著名歷史典故08-22
歷史典故大全-歷史典故素材02-09
中國古代十大名曲的歷史典故01-30
中國古代尊師重教的歷史典故三則01-27
趙州橋的典故歷史典故08-02
精選歷史典故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