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關鄭州二七紀念塔的歷史典故
在我們平凡無奇的學生時代,說起知識點,應該沒有人不熟悉吧?知識點在教育實踐中,是指對某一個知識的泛稱。掌握知識點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學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有關鄭州二七紀念塔的歷史典故,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鄭州二七紀念塔的歷史典故1
二七紀念塔,位于鄭州市二七廣場,是為紀念二七工人大罷工而建。1923年2月1日,京漢鐵路各站工人在鄭州普樂園(今二七紀念堂),成立京漢鐵路總工會。由于遭到封建軍閥的阻撓和破壞,大會決定在2月4日舉行全線總罷工。2月7日軍閥吳佩孚、肖耀南在帝國主義的指使下,對鄭州、江岸、長辛店的罷工工人進行了殘酷鎮壓。全線工人同仇敵愾,不怕犧牲,同反動派進行了英勇頑強的斗爭。
在這場斗爭中,共產黨員、工人領袖林祥謙、施洋以及高斌等40多人被殺,300多人負傷,激起了全國工人大罷工的革命怒潮。這就是有名的“二七大罷工。1925年2月7日,京漢鐵路工人在鄭州召開全路工人代表大會,莊嚴宣布:恢復京漢鐵路總工會。帝國主義和反動軍閥于1926年10月15日,又殺害了鄭州分會負責人汪勝發、司文德,并把二位烈士的頭顱懸掛在“長春橋”(今二七紀念塔地址)的電線桿上。
但是,英雄的鐵路工人并沒有被嚇倒,他們繼續戰斗著。“二七”大罷工的偉大斗爭,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在中國工人運動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為了紀念這次偉大的罷工運動和“二七”烈士,繼承和發揚“二七”光榮革命斗爭傳統,1951年,在原“長春橋”舊址附近修建了“二七”廣場,當時場內建一座15米高的木制紀念塔。1971年改修成現在的塔式。二七紀念塔,為雙身并聯式塔身,塔全高63米,共14層,其中塔基座為3層塔身為11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塔式新穎、獨特,雄偉壯觀,具有中華族建筑的.特點,每層頂角為仿古挑角飛檐,綠色琉璃瓦覆頂。塔頂建有鐘樓,六面直徑2.7米的大鐘,整點報時演奏《東方紅》樂曲,鐘聲悠揚悅耳,綿延數公里。鐘樓上高矗一枚紅五星。
塔平面為東西相連的兩個五邊形,從東西方向看為單塔,從南北方向看則為雙塔。二七紀念塔現名為二七紀念館。館內共有10個塔層層廳和1個地下層廳,塔內陳列有“二七”大罷工的各種歷史文物、圖片、文字資料。塔內一邊為旋梯,一邊為展室,游人可登至塔頂,遠眺市容入夜后,多種彩燈內透外照,使雙塔更加絢麗多彩。
二七廣場是鄭州最繁華的商業區,河南省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商業區。位于鄭州市區中心,廣場四周有華聯商廈、商城大廈、百貨大樓、亞細亞商場、國際友誼廣場、正弘名店、金博大商城、丹尼斯商場、購書中心等大型商場和數百家中小型商店、餐飲店,是游客的必到之處。
鄭州二七紀念塔的歷史典故2
“沒到二七塔,就等于沒到過鄭州”。這句話在河南省鄭州市幾乎家喻戶曉。作為鄭州市紅色革命的地標建筑,二七紀念塔的雙塔造型給每位來到鄭州的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二七塔背后的故事您了解多少呢?今天的《揭秘紅色鄭州》,小編將帶大家揭開塵封的記憶,為您講述鄭州二七紀念塔的故事。
1923年2月1日,京漢鐵路工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舉行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大會,遭到反動軍閥吳佩孚的武力阻撓。為抗議軍閥的暴行,總工會決定舉行罷工。2月4日上午9時,鄭州火車站率先拉響三頭汽笛,發出罷工的信號。全線所有客貨車一律停開,長達千余公里的京漢線陷于癱瘓。2月7日,軍閥吳佩孚調集大批軍警對工人進行血腥鎮壓,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二七”慘案。工人運動領袖林祥謙、施洋、高斌等先烈,用生命和鮮血喚起了四萬萬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爭精神。
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政府將長春路更名為二七路,將發生過流血慘案的長春橋舊址擴建為二七廣場,以紀念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和"二七"烈士。1951年,鄭州市政府在"二七"廣場中央修建了一座21米高的'木塔,隨著歲月流逝,這座木塔成為鄭州人心目中的“二七紀念塔”。
1963年,鄭州市政府規劃重新修建二七紀念塔,雙塔于1971年7月1日正式動工。在當時物資匱乏,技術落后的條件下,經過200多建筑工人的百日奮戰,一座嶄新的二七紀念塔屹立在二七廣場中央,成為鄭州的地標性建筑和城市名片。
鄭州二七罷工紀念塔為雙身并聯式塔身,塔高63米,共14層,其中塔基座為三層漢白玉石欄圍繞閱臺,逐層縮小,其余11層,每層均有飛檐挑角,綠色琉璃瓦蓋頂。塔頂還建有鐘樓,有直徑2.7米的大鐘六面,鐘樓頂端矗立9米旗桿,上置紅色五角星一枚。雙塔內部一邊為盤旋樓梯,一邊為展室。
鄭州二七紀念館學術研究部主任龐倩華說:“二七紀念塔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塔式新穎、獨特,雄偉壯觀,是中國建筑獨特的仿古聯體雙塔。它最獨特的地方是一分為二,合二為一。它的平面圖是兩個相連的五邊形,從南邊和北邊看,它是一個雙塔,但從西邊和東邊看,它又是一個單塔,這在中國建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二七塔之于鄭州,是城市地標,更是一種精神和傳承——“二七精神”。百年前,長春橋旁工人們高喊著“頭可斷,血可流,絕不開工”英勇就義,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的斗爭精神;時至今日,無數鄭州人更在“信仰堅定、忠誠為民、勇于斗爭、擔當奉獻”的新時代二七精神引導下,為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做出更多貢獻。
【鄭州二七紀念塔的歷史典故】相關文章:
歷史典故大全-歷史典故素材02-09
趙州橋的典故歷史典故08-02
精選歷史典故01-30
經典歷史典故04-07
歷史的典故05-22
歷史典故05-20
無雙黃童的歷史典故-歷史典故素材02-21
晁錯削地的歷史典故歷史典故02-27
歷史典故:旱魃拜夜叉-歷史典故素材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