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必備】歷史典故11個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典故吧,適當運用典故可以增大詩詞表現力,在有限的詞語中展現更為豐富的內涵,可以增加韻味和情趣,也可以使詩詞委婉含蓄,避免平直。你還記得哪些典故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必備】歷史典故11個,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歷史典故 1
廉頗負荊請罪
秦昭襄王一心要使趙國屈服,接連侵入趙國邊境,占了一些地方。公元前279年,他又耍了個花招,請趙惠文王到秦地澠池(今河南澠池縣西,澠音miǎn)去會見。趙惠文王開始怕被秦國扣留,不敢去。大將廉頗和藺相如都認為如果不去,反倒向秦國示弱。
趙惠文王決定硬著頭皮去冒一趟險。他叫藺相如隨同他一塊兒去,讓廉頗留在本國輔助太子留守。
為了防備意外。趙惠文王又派大將李牧帶兵五千人護送,相國平原君帶兵幾萬人,在邊境接應。
到了預定會見的日期,秦王和趙王在澠池相會,并且舉行了宴會,高興地喝酒談天。
秦昭襄王喝了幾盅酒,帶著醉意對趙惠文王說:“聽說趙王彈得一手好瑟。請趙王彈個曲兒,給大伙兒湊個熱鬧。”說罷,真的吩咐左右把瑟拿上來。
趙惠文王不好推辭,只好勉強彈一個曲兒。
秦國的史官當場就把這事記了下來,并且念著說:“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趙王在澠池相會,秦王令趙王彈瑟。”
趙惠文王氣得臉都發紫了。正在這時候,藺相如拿了一個缶(音fǒu,一種瓦器,可以打擊配樂),突然跪到秦昭襄王跟前,說:“趙王聽說秦王挺會秦國的樂器。我這里有個瓦盆,也請大王賞臉敲幾下助興吧。”
秦昭襄王勃然變色,不去理他。
藺相如的眼睛射出憤怒的光,說:“大王未免太欺負人了。秦國的兵力雖然強大,可是在這五步之內,我可以把我的血濺到大王身上去!”
秦昭襄王見藺相如這股勢頭,十分吃驚,只好拿起擊棒在缶上胡亂敲了幾下。
藺相如回過頭來叫趙國的史官也把這件事記下來,說:“某年某月某日,趙王和秦王在澠池相會。秦王給趙王擊缶。”
秦國的`大臣見藺相如竟敢這樣傷秦王的體面,很不服氣。
有人站起來說:“請趙王割讓十五座城給秦王上壽。”
藺相如也站起來說:“請秦王把咸陽城割讓給趙國,為趙王上壽。”
秦昭襄王眼看這個局面十分緊張。他事先已探知趙國派大軍駐扎在臨近地方,真的動起武來,恐怕也得不到便宜,就喝住秦國大臣,說:“今天是兩國君王歡會的日子,諸位不必多說。”
這樣,兩國澠池之會總算圓滿而散。
藺相如兩次出使,保全趙國不受屈辱,立了大功。趙惠文王十分信任藺相如,拜他為上聊,地位在大將廉頗之上。
廉頗很不服氣,私下對自己的門客說:“我是趙國大將,立了多少汗馬功勞。藺相如有什么了不起?倒爬到我頭上來了。哼!我見到藺相如,總要給他個顏色看看。”
這句話傳到藺相如耳朵里,藺相如就裝病不去上朝。
有一天,藺相如帶著門客坐車出門,正是冤家路窄,老遠就瞧見廉頗的車馬迎面而來。他叫趕車的退到小巷里去躲一躲。讓廉頗的車馬先過去。
這件事可把藺相如手下的門客氣壞了,他們責怪藺相如不該這樣膽小怕事。
藺相如對他們說:“你們看廉將軍跟秦王比,哪一個勢力大?”
他們說:“當然是秦王勢力大。”
藺相如說:“對呀!天下的諸侯都怕秦王。為了保衛趙國,我就敢當面責備他。怎么我見了廉將軍倒反怕了呢。因為我想過,強大的秦國不敢來侵犯趙國,就因為有我和廉將軍兩人在。要是我們兩人不和,秦國知道了,就會趁機來侵犯趙國。就為了這個,我寧愿容讓點兒。”
有人把這件事傳給廉頗聽,廉頗感到十分慚愧。他就裸著上身,背著荊條,跑到藺相如的家里去請罪。他見了藺相如說:“我是個粗魯人,見識少,氣量窄。哪兒知道您竟這么容讓我,我實在沒臉來見您。請您責打我吧。”
藺相如連忙扶起廉頗,說:“咱們兩個人都是趙國的大臣。將軍能體諒我,我已經萬分感激了,怎么還來給我賠禮呢。”
兩個人都激動得流了眼淚。打這以后,兩人就做了知心朋友。
歷史典故 2
夸父逐日
夸父,古代神話中的人物。逐日:追趕太陽。我國古代的一個神話,表現了古代人民決心征服自然的強烈愿望和堅強意志。比喻決心大或自不量力。語出《山海經·海外北經》。夸父為使光明永駐人間,翻山越嶺,跨河涉澤,追趕太陽。也不知走了幾千幾萬里,他才追到禺谷(今靈寶秦嶺山下),就是太陽落下的地方。一團又紅又亮的火球就在他面前,他被炎熱炙烤得口干舌燥。于是,他就去喝水,喝干了黃河、渭河的'水,還不解渴,又向北方奔去,想喝那大澤里的水。
夸父沒有到達目的地就渴死了。臨死前,他把手杖扔在路邊,手杖立刻變成一片桃林。死后,他的尸體化成了一座高山,后人名其曰夸父山。桃林,約當今河南靈寶以西、陜西潼關以東地區。商朝靈寶為桃林,周朝名桃林塞。夸父山位于今靈寶陽平鎮東南十公里處。現夸父山下有一村莊,村前立有清代石碑一座,碑銘:夸父村。
歷史典故 3
墨绖從戎
亦作墨缞從戎。绖,古代喪服中圍在頭上和腰間的`散麻繩。意指在守喪期間從軍作戰。語本《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遂發命,遽興姜戎,子墨衰绖。”晉人杜預注:“晉文公未葬,故襄公稱子,以兇服從戎。”
秦晉崤之戰發生于公元前627年四月辛巳日。戰役經過已如前載。戰前對于秦、晉、鄭、周王室來說,已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繼齊桓公稱霸諸侯的晉文公重耳卒,誰接替晉文公成為諸侯霸主,秦穆公的戰略通過襲鄭表現得淋漓盡致。而晉襄公新繼位,能不能繼續高擎晉文公諸侯霸主的大旗,亦通過崤之戰給出了答案。“奉不可失,敵不可縱”“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也”。
歷史典故 4
獻媚者現丑
十六國時期南燕刺史鞠仲,為了討好皇帝慕容德,奉承道:“陛下乃中興之圣主,跟少康、光武帝差不多。”慕容德就讓左右的人賞賜鞠仲帛千匹,鞠仲感到賞賜太重,正在謙讓,沒想到慕容德卻說:“你知道跟我開玩笑,難道我就不知道跟你開玩笑?你對我說的`不是實話,我賞你的也是虛數。”鞠仲拍馬屁沒邊沒沿,被皇帝狠狠戲弄了一番。
歷史典故 5
掩鼻之讒
【出處】《戰國策·楚策四》。
【釋義】本意指遮掩了鼻子,泛指女人因嫉妒而進讒離間加害別人。
【歷史典故】
戰國時,楚懷王沉迷于生色犬馬,整天和她的愛妾鄭袖游宴,過著腐朽糜爛的生活。后來,魏國國君為了討好楚懷王,也為了腐蝕他的斗志,獻給他一名絕世美女,楚王非常寵愛。
夫人鄭袖順承楚王之意,也很喜歡新來的美人,她為美人購來衣物,備下宮室臥具,任美人選擇,其喜愛美人的程度超過了楚王。楚王知道鄭袖不嫉妒美人,很感激她。這時,鄭袖對美人說:“大王很喜歡你的漂亮容顏,但不喜歡你的.鼻子,你以后見了大王,就用手掩住自己的鼻子。”美人照鄭袖說的辦了。楚王見美人一到自己跟前就掩鼻子,就向鄭袖詢問原因,鄭袖遮遮掩掩地回答不知道。楚王一再逼問,鄭袖回答說:“不久前她曾說大王身上有臭味,她聞見難受。”楚王聽了非常生氣。
次日,楚王又召鄭袖、美人三人同坐,鄭袖事先告誡楚王身旁的人說:“大王今天如有命令,必須立即執行。”三人坐下后,楚王讓美人靠前,美人又遮掩了鼻子,楚王勃然大怒,下令割掉美人的鼻子。當然,沒有鼻子的美人再也不能與鄭袖爭寵了。
【成長心語】
自古以來,君子常常就斗不過小人。小人的卑劣手段層出不窮,而君子要忙于正事,無暇分心與小人糾纏。現實中每個人身邊都會有小人,對這種人一定要提防,不要笨拙地出手,以免招致不必要的傷害。如果過分地接近小人,對自己而言是一種負擔;冷落了他,又會招致嫉恨,不知其心懷何鬼胎。所以,保持適當的距離才是上策。這樣,你就不會被那些當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小人所傷,你的人生也不會出現許多不必要的波折。
歷史典故 6
頤和園的斷尾銅牛
頤和園的銅牛坐落在廓如亭北面的堤岸,十六孔橋的旁邊。銅牛鑄造于乾隆年間,鑄造精良、形象逼真,在牛的背上刻有乾隆手書的《金牛銘》,當年乾隆皇帝將其點綴于此是希望它能“永鎮悠水”,長久地降服洪水,給園林及附近百姓帶來無盡的祥福。
其實這銅牛還有一段傳說,還得從慈禧太后擴建頤和園時談起。相傳慈禧在建頤和園時,妄想著自己就是天上的王母娘娘,于是傳令下去:頤和園要修成“天上人間”。
昆明湖因此被看成是天河,銅牛用來象征牛郎,石舫的旁邊建有一座亭子稱織女亭,銅牛的身子朝東,頭扭向西北,正沖著織女亭所在的方向。以昆明湖為界,形成了左有“牛郎”右有“織女”的陣勢。
有一年的七夕節,銅牛突然活了,一步步走向湖中,走向織女,結果沉入湖底再也出不來,有人將此事稟報給慈禧,慈禧命人連夜趕制了一頭,還用鎖鏈栓了,結果第二年七夕,這第二頭牛也動了起來,眼看鐵鏈子也鎖不住了,幾個壯漢便上前將它拉住,用盡全身力氣,結果拉斷了牛的'尾巴。還好此時有人拿來了更粗的鎖鏈拴住了銅牛。
有人問,現在頤和園里銅牛的尾巴為什么不是斷掉的呢?原來銅牛的斷尾被工匠接上了。
歷史典故 7
皇家園林為何不見城墻
頤和園最美麗的風景莫過于是寬闊的'昆明湖了。昆明湖是頤和園的主要湖泊,湖區碧波蕩漾,煙波淼淼。早在明朝的時候這里就是一片觀賞風景的勝地,乾隆看上了這一塊風水寶地,修建了這座皇家園林。
皇家園林建成后,乾隆皇帝并沒有在四周修建圍墻,也沒有派重兵把守,所以老百姓也可以到這邊來,不過當地百姓只能在“警戒線”以外觀賞,不能越過“警戒線”,否則被抓要蹲大獄的。可您知道這警戒線在哪兒嗎?
就在今天的廓如亭,廓如亭以東不設限,當地百姓可以到這個地方來游玩,廓如亭以西至十七孔橋、南湖島都是皇家禁地,不是說誰想來就能來的,否則要付出代價的。
相傳,有一個農民喝醉酒,就糊里糊涂走過廓如亭,一直走到十七孔橋上去了,結果被抓起來了,就是因為十七孔橋上邊是禁區。
歷史典故 8
知魚橋的傳說
在諧趣園中共有五座橋,其中知魚橋最為有名,因為這座橋接近水面,便于觀魚,故取名知魚橋。
相傳當年諧趣園修好以后,乾隆帝龍心大悅,隨即作詩一首,誰知這首詩竟招來了東海蓬萊的.兩位神仙。
有一晚這兩位神仙夜游諧趣園,其中一仙人道:這諧趣園的景色并不比蓬萊的差,但是顯得空曠了一些。說完手中的龍頭拐杖朝天上一扔化作一條白龍,就一頭扎進湖里,龍身子變成了一座漢白玉的石橋,龍頭變成了橋頭的石牌坊。
這件事被一個老太監看到,第二天稟告給乾隆帝,原來是諧趣園的美景感動了神仙。于是,乾隆走到橋上,提筆在石牌坊上寫了“知魚橋”三個字。
歷史典故 9
乾隆爺在山水中布了一個迷局
從高空俯瞰,昆明湖形似一個壽桃。乾隆爺在山水中布了一個迷局。仿照西湖把昆明湖劃分成“里湖”和“外湖”,而且又加了一道支堤,進一步把外湖分為兩個部分。把湖水分成里外湖主要是為了把水引向山旁、山后,達到“山環水抱”的'格局。
為什么要山環水抱?“山環水抱必有氣”,這是傳統風水的一條重要定律。傳統風水的本質是強調對人身心有益的感受。因此,在傳統風水里,山要有蜿蜒起伏之曲,水要有流連忘返之曲,路要有柳暗花明之曲,橋要有拱券之曲,廊要有回腸之曲。
而曲意味著什么?含蓄、環抱、積蓄、有情,然后必然有勃勃生機。所以要“山環水抱”。而乾隆深諳此道。
歷史典故 10
悔讀《南華》
唐宣宗時宰相令狐綯曾以一典故詢問溫庭筠,溫曰:“事出《南華》,非僻書也。或冀相公燮理之暇,時宜覽古。”令狐綯遭到輕薄,懷恨在心,上書朝廷,言溫庭筠有才無行。于是溫終身不得登第。后溫庭筠作詩云:“因知此恨人多積,悔讀《南華》第二篇。”《南華》,《南華經》,即《莊子》。后人因以“悔讀《南華》”為學問高深、直言忤人而遭嫉忌的典故。如宋陸游《懷鏡中故廬》:“從宦只思乘下澤,忤人常悔讀《南華》。”(典見《唐詩紀事》、《北夢瑣言》)
歷史典故 11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出處】(元代)尚仲賢《氣英布》第一折。
【釋義】度:通“渡”;陳倉:古代的地名,今陜西寶雞東,為通向漢中的交通孔道。比喻正面迷惑敵人,而暗中從側翼對敵人進行突然襲擊。亦比喻暗中進行活動。
【歷史典故】
秦朝被推翻的時候,勢力最強的項羽企圖獨霸天下,他對一般將領都沒有什么顧忌,唯獨對劉邦不放心。早些時候,他曾與劉邦約定:誰先攻下秦都咸陽,誰就在關中為王。結果,首先進入咸陽的是劉邦。項羽不愿意讓劉邦當關中王,也不愿意讓他回到家鄉,便故意把巴、蜀和漢中三個郡分給他,封他為漢王,想把他關進偏僻的山里去。自己則自封為西楚霸王,占領長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一帶廣大肥沃之地,以彭城為都城。
劉邦的確有獨霸天下的野心,可是懾于項羽的威勢,只得聽從支配,暫時領兵西上,開往南鄭,并且接受張良的計策,把一路走過的幾百里棧道全部燒毀。燒毀棧道的目的是為了便于防御,更重要的是為了迷惑項羽,使他以為劉邦真的'不打算出來了,從而放松對劉邦的戒備。
劉邦到了南鄭,發現了一個有才能的人——韓信,于是便拜他為大將,請他策劃向東發展、奪取天下的軍事部署。
韓信的第一步是,奪取關中,打開東進的大門,建立興漢滅楚的根據地。于是派出幾百名官兵去修復棧道。守著關中西部的章邯聽到了這個消息,覺得他們自己燒了之后,再來修復,這么大的工程不知要到何年何月才能完成,所以根本沒有重視。可是,不久章邯便接到急報,說劉邦的大軍已攻入關中,陳倉被占,守將被殺。章邯證實消息后,慌忙領兵抵抗,已經來不及了,號稱三秦的關中地區一下子被劉邦占領了。
原來韓信表面上派兵修復棧道,裝作要從棧道出擊的姿態,實際上和劉邦統率主力部隊,暗中抄小路襲擊陳倉,趁章邯不備取得了勝利。這就叫做“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成長心語】
暗度陳倉不只是一種戰爭謀略,還是一種指導生活的處世智慧,在適當的時候,我們需要將自己的真實意圖隱藏起來,制造一種迷惑人心的假象,這樣更容易成功。蒙蔽別人最關鍵的在于掩飾自己的真實意圖和目的。不能讓人發現,更不能讓人預見,所以詐者蒙蔽他人時,常玩的把戲便是聲東擊西。假裝瞄準一個目標煞有介事地佯攻一番,其實暗自瞅準別人不留心的靶子,然后伺機施以致命打擊。有時似乎不經意間流露出自己的心思,實際上是在騙取他人的注意和信賴,目的在于突然發難而出奇制勝。這時,暗度陳倉便成了一種易于成功的哲學。
【歷史典故11個】相關文章:
經典歷史典故04-07
經典的歷史典故05-29
歷史的典故09-20
歷史典故11-17
15則經典的歷史典故04-21
歷史成語典故10-28
春蚓秋蛇的歷史典故08-21
歷史典故:請君入甕06-15
古代經典的歷史典故11-16
關于經典歷史典故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