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的習俗作文7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jié)自己的心情。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臘八的習俗作文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臘八的習俗作文 篇1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據說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wèi)國(今尼泊爾境內)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獲,后經六年苦行,于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
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fā)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后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為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干的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頭小獅子。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更講究的,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藥、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這種裝飾的臘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廟的供桌上才可以見到。
臘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余”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果實。
臘八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還有悼念亡國、寄托哀思的。
臘八的習俗作文 篇2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人的家鄉(xiāng)都有著自己特有的風俗,我的家鄉(xiāng)也有著與眾不同的風俗習慣,它獨具特色,蘊含著濃厚的中華文化。
我的家鄉(xiāng)在山西省大同市。農歷臘月初八,是我家鄉(xiāng)的傳統節(jié)日——“臘八節(jié)”。臘八這天早上,天剛蒙蒙亮,我們一家人便都早早地起床準備做臘八粥。說起這臘八粥的做法,倒是頗為講究,八種主料,八種輔料,以與臘八的八相吻合,意喻吉利。
我把泡了一晚上的豆子放入鍋里,加好水,鍋中馬上變成了五彩的世界,花花綠綠,還散發(fā)著微微的豆香。半小時后,豆子軟了,我又把江米、薏米、黃米放入鍋中。媽媽用大勺柔柔地攪和了一下,鍋內馬上就翻騰了起來。之后她將鍋蓋蓋好便離去了,可我依舊對鍋中的臘八粥十分感興趣,耐心地等待著。過了一個小時,鍋蓋上冒出了白氣,鍋中也發(fā)出“咕咚咕咚”的聲音。我興奮地把媽媽拉過來,待她揭開鍋蓋,我便迫不及待地看向鍋里,之前煮粥蓄滿的水幾乎消失殆盡了,攪和在一起的米粒時不時冒出一個個小氣泡,仿佛一個個噴發(fā)的火山,膨大的紅棗們卻漂浮在上面,像一群可愛的'胖娃娃。“粥好了。”媽媽話音未落,我已捧著碗筷站在媽媽旁邊。
舀一勺放入嘴里,粥煮的爛爛的,不用嚼,還透著一絲滑爽,很快就融化了,誘人的紅棗更是香甜美味,讓人流連忘返。
一碗粥下肚,整個人都暖融融的,冬日的寒冷一掃而光。同時預示著一年的豐收喜悅和美好期盼,更預示著來年會變得越來越好!
臘八的習俗作文 篇3
臘八粥
這一天有喝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又稱"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fā)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
臘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余"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
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果實。
從前人們家里窮,每到年終歲末,大人們便把一些紅棗、核桃、紅豆、小米等在臘月初八這天熬成粥,謂之為臘八粥。那么,為什么臘八粥會和佛教徒聯系起來了呢,中國人過臘八是怎么回事呢?
傳說,臘月初八是佛教的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得道成佛的日子。在他得道成佛之前,為了苦求人生真諦他曾走遍名川大山。有一天,他走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因長途跋涉,饑餓難忍的他昏倒在地。這時,一位牧羊女趕來,把自己帶的雜糧干果剩飯用泉水煮成粥,一口一口的喂他,最后把他救活了。后來,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靜坐沉思,于臘月初八得道成佛。
為了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佛門弟子每逢這天按照牧羊女熬粥投料的比例,程序如法炮制,熬成粥施舍給人們,最后由佛門善事擴展為民家習俗。
臘八蒜
華北大部分地區(qū)在臘月初八這天有用醋泡蒜的習俗,叫“臘八蒜”。泡臘八蒜是華北地區(qū)的一個習俗。臘八十幾天后,正值春節(jié),由于醋的浸泡,蒜整體呈碧綠,非常好看,而醋也具有了蒜的辣味。大年三十,春節(jié)前后,就著臘八蒜和醋吃餃子、拌涼菜,味道很好。
臘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這是各家商號要在這天算賬,把這一年的收支算出來,可以看出盈虧,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債,都要在這天算清楚,“臘八算”就是這么回事。臘八這天要債的債主子,要到欠他錢的人家送信兒,該準備還錢。北京城有句民諺:“臘八粥、臘八蒜,放賬的送信兒;欠債的還錢。”后來有欠人家錢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諱,回避這個算賬的“算”字,其實欠人家的,終究是要還的。
泡臘八蒜用紫皮蒜和米醋,將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裝入小壇封嚴,至除夕啟封,蒜瓣湛青翠綠,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撲鼻而來,是吃餃子的最佳佐料,拌涼菜也可以用,味道獨特。
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在春節(jié)前夕的臘八,即農歷十二月初八前后,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臘八面
中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條搟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了臘八節(jié)就脫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塊。傳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會肚子疼。
臘八的習俗作文 篇4
西北臘八節(jié)的習俗:臘八節(jié)在陜北高原,熬粥除了用多種米、豆之外,還得加入各種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吃完以后,還要將粥抹在門上、灶臺上及門外樹上,以驅邪避災,迎接來年的農業(yè)大豐收。而且,臘八這天忌吃菜。
如果這天吃菜的話,莊稼地里就會雜草多。臘八這天人們除了吃臘八粥,還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糧倉。
臘八的習俗作文 篇5
臘八粥叫“七寶五味粥”。中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fā)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提起“臘八節(jié)”,大概多數人頭腦中閃現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喝臘八粥”,真正的老北京習俗更多的還是從清朝開始。肖復興表示,就臘八節(jié)來說,幾乎所有習俗都是圍繞喝臘八粥進行,但最早臘八粥是供窮人食用,“到了年底窮人沒有吃的東西,將鍋蓋、缸沿打掃出的剩米煮成粥喝,慢慢形成習俗,最終傳到官府、宮廷和寺廟。”在漫長的民俗演變過程中,許多俗語也隨之出現,即“送信的臘八粥”,“過了臘八就是年”等。肖復興解釋,作為節(jié)俗來講,如果說過年是一首交響樂,那麼臘八節(jié)就是第一章“前奏曲”,“過年”由此拉開序幕。而臘八粥又稱八寶粥,內里“五味俱全”,“八寶”含有吉利之意,而在“五味”中,“苦味”含有一席之地,與“八寶”對照,這是與臘八節(jié)中與窮人相關的地方,慢慢演繹成今天所講的民俗。
“如果失去了這層含義,那就是被剝離了核心。過去舊社會存在對立分離的現象,臘八粥在那一天的意義才非比尋常。”肖復興稱。
臘八的習俗作文 篇6
同北京近似,講究些的還要加蓮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麥仁、粘秫米、粘黃米、云豆、綠豆、桂圓肉、龍眼肉、白果、紅棗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近年還有加入黑米的。這種臘八粥可供食療,有健脾、開胃、補氣、安神、清心、養(yǎng)血等功效。
臘八的習俗作文 篇7
泡臘八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qū)的一個習俗。顧名思義,就是在陰歷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制蒜。其實材料非常簡單,就是醋和大蒜瓣兒。做法也是極其簡單,將剝了皮的蒜瓣兒放到一個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類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
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會變綠,最后會變得通體碧綠的,如同翡翠碧玉。